杭州保俶塔得名的由来?

2024-05-14 22:09

1. 杭州保俶塔得名的由来?

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被尊称为“师叔”的永保和尚,双目患疾,募缘十年重修此塔,宝塔焕然一新,人们感其精神并以作纪念便改叫“宝石塔”为“保叔塔”(据《咸淳临安志》记载)。之后的宋、元、明朝一直都称之“保叔塔”。
“保叔塔”一名沿用时间一长,人们便产生望文生义,故编造了“宋嫂为保佑小叔造宝塔”的传说。明朝末期,有文人大儒对此感到有伤风化,道学精神使他们发起“正名运动”,编撰了“吴延爽祈求国王平安造宝塔”的新故事。
正因为文人的效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吴延爽建造‘保俶塔’”的故事,就广泛流传起来,这样“保俶塔”的塔名随之叫开了。



杭州保俶塔景点
1、宝石流霞
宝石流霞位于西湖北岸宝石山上。初名石姥山,曾称保俶山、保所山、石甑山、巨石山、古塔山等。山体属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纹岩,阳光映照,其色泽似翡翠玛瑙,山上奇石荟萃,有倚云石、屯霞石、凤翔石、落星石等,吴越王钱封后者为寿星石。故称“宝石山”
2、葛岭
葛岭,道教名山胜地,位于宝石山西面,岭高一百多米。相传东晋高士葛洪在岭上修道炼丹而得名,岭上有抱朴道院。葛洪晚年来杭,在宝石山坞建抱朴庐,并在山上挖井,筑台炼丹,后人将他住过的山叫葛岭、葛坞。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保俶塔

杭州保俶塔得名的由来?

2. 六和塔是不是宝淑塔

当然不是了。杭州有三座塔最有名,西湖边的保叔塔和雷峰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均可观西湖。尤其是雷峰塔上可清楚看到西湖全景。六和塔位于钱塘江畔,可观钱塘江。

保(人叔)[念chu]塔位于西湖的北侧,宝石山上,宝石山可以直望西湖。又名应天塔、宝石塔。建于宋初,确切建立年代难考。相传是吴越王钱弘叔奉如入京面见宋太祖赵匡胤,久留未返。他的母舅吴延爽为了祝其平安,特建此塔,所以叫保叔塔。原为九级,宋咸平得间重修时改为七级。现存塔为1933年重修,系砖石建成的实心建筑,塔是小负荷大,姿态秀丽挺拔。从山下远望塔身,修长玲珑,亭亭玉立。 

西湖南侧有雷峰塔,雷峰塔原建在雷峰山上,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山巅原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与北山的保俶塔南北遥相呼应。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1924年雷峰塔倒塌之后,不仅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现杭州市新建雷峰塔以恢复旧时的景观。雷峰新塔建在遗址之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这座塔兼具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它由保护罩、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和塔刹的高度为61米,地平线以下的保护罩为9.7米。   专门为保护遗址而建的保护罩呈八角形,建筑面积3133平方米,外饰汉白玉石栏杆。保护罩分上下两层,将雷峰塔遗址完整地保护起来。   塔身的设计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高约45米,共分5层,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同时二至五层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   用于装饰的塔刹高16.10米,塔顶采用贴金工艺。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时期江南古建筑的典型风格,远处望去,金碧辉煌。   关于雷峰塔,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其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宝石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而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雷峰新塔建成后,已经消失了七十余年的雷峰夕照又将重现。游人站在五层的外观平座上,西湖美景能尽收眼底。作为西湖南线的制高点,极目四眺,碧波荡漾的西湖、秀美端庄的汪庄、初见轮廓的南线新景点、绿意葱茏的湖心三岛一览无余。而站在西湖东岸的湖滨路远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纤细俊俏,两座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谐与美丽。

六和塔位于钱塘江边,钱江一桥的附近,钱塘江畔月轮山上。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 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 又名“六合塔”。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 塔内只有7层。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 刻画精细。 构思精巧,结构奇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3. 杭州的宝石山是不是就是宝淑塔那里

是的`宝石山就在西湖边,有好几个上山的入口,保俶路和曙光路的交叉口这儿往曙光路过去一点,一家花店旁就有一个上山的入口,那边有个叫松木场的车站,应该蛮容易找到的

杭州的宝石山是不是就是宝淑塔那里

4. 西平宝严寺塔的历史

  西平宝严寺塔位于河南省西平县东关宝严寺旧址,俗称“东关塔”,因其在原宝严寺外西侧,故名。从建筑风格看,当属北宋晚期建筑,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28.8米。塔身第一层辟一龛,龛内有飞天等雕砖及纪年砖铭。其余各层均辟券门,一、二层有方形塔心室,三至七层有六角形塔心室,名层均有梯道可攀登。各层转角处砌圆形倚柱,檐下有砖雕斗拱。塔顶中心置铁刹。

  宝严寺塔曾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四月,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两次修葺。塔内有金明昌二年(1191年)至清代的游人题记。抗日战争时期,该塔曾遭侵华日军炮击,损毁严重。建国后修复。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 宝云塔有什么历史?里面有什么建筑结构

塔的第一层,双层塔檐,并在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券门。第二层东面和西面开有券门,第三层又是南北各有一券门,到第四层以上,则四面各有一门。由底层至第七层,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但塔底部为穿心式,在塔内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四层,每上一层,必须由塔外沿塔檐转半圈后,从另一券门进入塔内。若要再上一层时,仍需从券门走出塔外,转半圈进入塔内……以这种形式,攀援登塔,不知出于何种设计原理,但身临其境,颇有惊险之感。身在塔外,方圆数十里内,虽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但贴塔而行,塔檐虽也是二尺多宽,仍然心中惴惴不安,直到下到塔底,才轻舒一口气,庆幸安全落地。不过,一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塔的第五层以上,为空筒式,在塔内拾级而上,无须步出塔外。塔的第五层拥有四个朝向的券门,被当地人称为”四天门“。

宝云塔有什么历史?里面有什么建筑结构

6. 中国古代塔的来历与作用

塔,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石等建造成的建筑物,后来又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轮处、般涅盘处,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土、石、砖、木等筑成的建筑物。 
有关造塔的起源,可远溯至佛陀时代,根据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等,以之起塔供养。佛陀圆寂之后,则有波婆国等八国,八分佛陀舍利,各自奉归起塔供养。
我国历代所建的舍利塔极多。据记载,三国时,有僧人感得舍利,孙权令人以铁槌击打而舍利不碎,因此建塔供养,这可能是中国建造舍利塔的开始。隋文帝之时,全国各地建舍利塔的风气极盛,公元601年—602年,隋文帝并诏敕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后,历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的活动。
元代以后多数佛寺中只建佛殿而不建塔。佛塔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而被佛殿所取代。 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佛教认为人们可藉此积累功德。

扩展资料塔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梵文 stûpa),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
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14世纪以后,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因此按照经律系统,塔可以分为佛塔和文峰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塔

7. 多宝琉璃塔的传说

据说多宝佛塔还可以分身成为成千上万个,只要听到有人在说《法华经》时,就立即从他面前的地下涌出。颂文中用“恒河沙”来比喻多宝佛分身的数目,恒河是印度最著名的河流,河底的积沙特别多。释迦牟尼就常在恒河流域说法讲经,所以,涌出的多宝佛塔就像恒河中的沙子一样,多得数不清楚。乾隆皇帝建多宝佛塔的用意是为他的母亲,也就是皇太后祈福,并祝她健康长寿。

多宝琉璃塔的传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