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的经济发展情况

2024-05-09 15:17

1. 慈溪的经济发展情况

蓬勃发展的慈溪国内生产总值245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35亿元;自营出口18亿美元;区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同级城市排名第十一位,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是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生产和制造基地,诸多行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
  近几年来慈溪工业取得突破性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初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五金机械、家用电器及电气器材制造、纺织服装及化纤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塑料制品、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生产3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三A扑克、打火机、绒促性素原料药(HCG)的产销量高居全球第一;锦纶帘子布产销量为世界第二;饮水器、高性能特种纤维、电子铜带、输纱器产销量居全国之冠;慈溪是全国最大的精密微小型轴承出口基地;慈溪是欧式插座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占欧洲70%市场份额;慈溪是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崛起了星火企业群和一系列的产业带。为提升产业层次,慈溪创立十二大行业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产品创新设计中心慈溪分中心落户慈溪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高起点构筑产业新优势,慈溪每4天就上马一个千万元人民币的技术改造项目。
慈溪个私企业发达,现有2.35万家个私工业企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六成以上。万余名个私业主在西部创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6个一村一品、一镇一名品的块状经济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并在国际市场找到定位。
工业向园区集聚。各镇都建有工业园区,主工业园区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周巷镇的工业园区;列入国家计委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观城镇工业园区;位于慈溪东部,并与宁波城区接壤的慈东工业园区。

慈溪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慈城镇的介绍

慈城镇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目前唯一的辖镇,位于江北区最西端、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4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镇域面积70.07平方公里,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市中心城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慈城史称勾、勾余、勾章,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至1954年,历1200多年皆为慈溪县治。千年的历史为慈城沉积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2010年1月,慈城镇成为宁波市卫星城市试点,被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3. 慈林镇的经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劲风吹动下,凭借便利交通,丰富地下资源,工业经济得到复苏,工业企业纷纷崛起,工业产值连年翻番,成为了长子县的工业重地,经济一片繁荣。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晋煤集团赵庄矿、太焦铁路东田良站、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项目入驻,带动了全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商贸业、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张店、布村、庄头商贸中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305元。慈林镇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广大农民抢抓改革的机遇,发展经济,异军突起,各村都建起了小企业、小公司,并得到了迅猛发展。至2010年全镇共有农户公司50余户,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强大活力,有拒源面粉厂等一批优秀农户公司,既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企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腾飞。慈林镇是长子县的农业大镇,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推广,获得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到2010年农村济总收入达到15126万元。

慈林镇的经济发展

4. 慈城镇的全国重点镇

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共同发布了最新一批全国重点镇名单,我区慈城镇入选。而在日前宁波市卫星城领导小组公布的2013年度卫星城市试点镇考核结果中,慈城镇位列8个卫星城市试点第一。据悉,此次考核从经济增长、城乡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四大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反映了卫星城市试点改革成果。2010年,慈城镇成为宁波市卫星城市试点之一,慈城镇卫星城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还被列入浙江新一轮小城市培育扩围名单。这次入选全国重点镇的条件考量更加全面,包括“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6项内容,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慈城卫星城的“综合素质”。全国重点镇是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和龙头,慈城镇入围后将在政策、土地以及项目安排上得到支持。依托卫星城体制机制,慈城镇过去一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慈城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在八个卫星城中排名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均位列八个卫星城第一位。可喜的是,慈城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构成,江北高新园区发挥势头良好,金田集团等传统企业加速转型提升,长阳科技、新尚智能等优质企业加快发展。得益于此,该镇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在城乡发展方面,慈城镇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品质明显提升。2009年,该镇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导向,大力推进“三改一拆”、“拆迁”清零、“瞪羚计划”等行动,加快推进慈城新城开发建设和古县城保护开发,区域建设管理品质有效提升,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坚持以美化农村面貌为着力点,加快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农村面貌,优化了产业结构。坚持以人为本,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慈城镇让群众共享卫星城改革发展成果。2009年,慈城镇改造提升了一批便民服务中心,新建、改建一批幼儿园,促成妇儿医院北部院区投用,加快黄山敬老院建设,建成3个农村文化礼堂,妥善化解一批信访问题,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了医疗、养老、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 以“生态美镇”为目标,慈城镇积极开展生态建设的“两清”、“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推进美化绿化、河道疏浚、畜禽整治等工作。2010年,该镇以“五水共治”为主要抓手,深入开展“清洁家园”志愿行动,着力共筑幸福美丽新家园。

5. 慈城的历史

历史沿革
慈城设治始于吴越勾践时(约公元前495年),名叫句章。县治在余姚江畔城山地方,  慈城街道
作为越国的屏障。   唐朝开元26年(公元729年)房琯为令,迁县治于浮碧山以南,浚疏阚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汉名儒董仲舒云世孙董黯母患屡疾,喜欢大隐溪水,奉母筑室以待,担溪水供母饮,母病渐愈,以此故事以名县称为慈溪,属明州。慈溪原属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讳,改为宁波府,下辖鄞、慈溪、奉化、定海(镇海),象山五县,后来到清咸丰间,将昌国卫(舟山群岛)改为定海,原定海改为镇海,是为宁属六县。   明永乐十六(1418年)慈溪县令失县印,请示于朝廷,诏令重铸新印,改溪字从谷,名为慈溪。   明嘉靖年间,慈溪县境滨海,遭到倭寇侵犯,始建慈溪城,积极防御倭奴侵犯,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民国二十六年(1973年)拆城。   一九四九年五月,慈城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以解放路为界分孝东孝西两镇。1954年十月慈溪县治迁至今慈溪县浒山镇,旧慈溪改称“慈溪镇”,划归余姚线。一九五八年一度转为人民公社,为东风人民公社。一九六零年十月又恢复建制镇划归宁波市管辖。一九八四年十月原慈东乡合并于慈城镇而划归宁波市江北区管辖,为区内最大的建制镇。一九九二年五月,云湖乡和妙山乡划归慈城镇。   2001年10月27日,乍浦乡划归慈城镇。

发展
房琯治县井井有条,规划街道,但未筑城,经历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慈溪  慈城旅游
原属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讳,改为“宁波府”,下辖鄞、慈溪、奉化、定海(镇海)、象山五县,后到清咸丰间,将昌国卫(舟山群岛)改为定海,原定海改为镇海,是为宁属六县。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慈溪县令失县印,请示于朝廷,诏令重铸新印,恐失所复出为奸人滋事乱政,故改溪字从谷,名为“慈溪”。   明嘉靖年间,慈溪县境滨海,遭到倭寇侵犯,焚掠殆尽,明世宗震怒,命兵部侍郎副都御史胡宗宪为总督,工部尚书赵文华为监督,始建慈溪城垣,积极防御倭奴侵犯。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1939年为防日军飞机轰炸,便于疏散居民,拆除城门。1949年后,城墙陆续拆除。   1949年前,慈城曾设孝东、孝西2镇,后合并为孝中镇。1950年又分置2镇,1951年合并改称“慈城镇”。1954年10月自慈溪县人民政府驻地迁浒山镇后,慈城镇划属余姚县,1960年10月划入宁波市郊区,1984年随郊区并入宁波市江北区,为市内最大的建制镇,1992年妙山、云湖等乡并入慈城。

遗迹
  慈城其地三方环山,南面平川。据说唐代的慈溪县城,"城周五百六十丈",城内采用都城长安的井字形棋盘格局。古慈溪县城比三江口的明州府城的建造要早80余年,走进慈城,过街穿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镇内已经列入文保单位的名人古迹有33处。  俞宅
在西区,有建于明代的"大耐堂"、刻有"圣旨"的冬官坊和恩荣坊,还有桂花厅、刘家祠堂、太平天国公馆、周信芳故居宗祠和明代的世恩坊;在东区,有冯氏家族世居的冯岳台门、冯宅、程氏庆余堂、俞宅、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完节坊、应宅、符卿第和莫驸马宅等;中轴线上的古迹,有明代嘉靖兵部尚书姚镆的状元宅、千年学宫孔庙及胡宅、凌宅、方宅、狮子门头等。   "好山四面绕青螺,十顷慈湖胜事多。"出城有慈湖,湖因三国阚泽居住和普济寺所在,故名"阚湖"、"德润湖"和"普济湖"。  恩荣坊
为缅怀古代先贤,清乾隆年间在湖心堤上建造了12条石柱支撑的双檐六角"师古亭"。而在湖的西南,小北门外的山岗上,还竖有一块大长中国人浩然正气的石碑,这里是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队长华尔处。再往西走约1公里是著名的大宝山。公元1842年3月,64岁的朱贵将军和数百将士,与英国侵略军在此激战,400余"红夷"陈尸于大宝山麓。在这片热血洒就的土地上建起的朱贵祠又是一处显示中国人不畏外侮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1954年,古慈溪县所在的县治改称为慈城镇,属宁波市江北区,1992年慈城跻身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2009年江北慈城古建筑群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这也是今年浙江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群,慈城古县城由此成为目前宁波市最高等级的文化遗产项目。

慈城的历史

6. 慈城镇的经济概述

慈城镇现有各类企业1000余家,涌现了一批冶炼、轻纺、服装、化工、机械、建材、医药等行业骨干企业,是浙江省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和宁波市重要的轻纺、建材基地。慈城依托农业、林业两大示范园区,狠抓种植业、养殖业、林木业、农产品营销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第三产业是慈城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慈城独有的古镇优势发展三产,具有广阔的前景。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房地产业、商贸业、社会服务业综合发展的格局已初具雏形。慈城具有城乡结合、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人口密集、土地资源丰富和服务体系健全等优势,是海内外投资者的理想热土。慈城工业园区紧靠甬余夫线公路和萧甬铁路,交通便捷、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在这里投资,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展的慈城中心镇建设和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将为投资商提供更广的投资领域。

7. 慈城的历史

 
  历史沿革
  慈城设治始于吴越勾践时(约公元前495年),名叫句章。
  县治在余姚江畔城山地方, 慈城街道
  作为越国的屏障。
   
     唐朝开元26年(公元729年)房琯为令,迁县治于浮碧山以南,浚疏阚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汉名儒董仲舒云世孙董黯母患屡疾,喜欢大隐溪水,奉母筑室以待,担溪水供母饮,母病渐愈,以此故事以名县称为慈溪,属明州。
  慈溪原属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讳,改为宁波府,下辖鄞、慈溪、奉化、定海(镇海),象山五县,后来到清咸丰间,将昌国卫(舟山群岛)改为定海,原定海改为镇海,是为宁属六县。
     明永乐十六(1418年)慈溪县令失县印,请示于朝廷,诏令重铸新印,改溪字从谷,名为慈溪。
     明嘉靖年间,慈溪县境滨海,遭到倭寇侵犯,始建慈溪城,积极防御倭奴侵犯,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
  民国二十六年(1973年)拆城。
     一九四九年五月,慈城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
  以解放路为界分孝东孝西两镇。
  1954年十月慈溪县治迁至今慈溪县浒山镇,旧慈溪改称“慈溪镇”,划归余姚线。
  一九五八年一度转为人民公社,为东风人民公社。
  一九六零年十月又恢复建制镇划归宁波市管辖。
  一九八四年十月原慈东乡合并于慈城镇而划归宁波市江北区管辖,为区内最大的建制镇。
  一九九二年五月,云湖乡和妙山乡划归慈城镇。
     2001年10月27日,乍浦乡划归慈城镇。
  发展
  房琯治县井井有条,规划街道,但未筑城,经历五代、宋、元、明、清、民国。
  慈溪 慈城旅游
  原属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讳,改为“宁波府”,下辖鄞、慈溪、奉化、定海(镇海)、象山五县,后到清咸丰间,将昌国卫(舟山群岛)改为定海,原定海改为镇海,是为宁属六县。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慈溪县令失县印,请示于朝廷,诏令重铸新印,恐失所复出为奸人滋事乱政,故改溪字从谷,名为“慈溪”。
     明嘉靖年间,慈溪县境滨海,遭到倭寇侵犯,焚掠殆尽,明世宗震怒,命兵部侍郎副都御史胡宗宪为总督,工部尚书赵文华为监督,始建慈溪城垣,积极防御倭奴侵犯。
  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
  1939年为防日军飞机轰炸,便于疏散居民,拆除城门。
  1949年后,城墙陆续拆除。
     1949年前,慈城曾设孝东、孝西2镇,后合并为孝中镇。
  1950年又分置2镇,1951年合并改称“慈城镇”。
  1954年10月自慈溪县人民 *** 驻地迁浒山镇后,慈城镇划属余姚县,1960年10月划入宁波市郊区,1984年随郊区并入宁波市江北区,为市内最大的建制镇,1992年妙山、云湖等乡并入慈城。
  遗迹
  慈城其地三方环山,南面平川。
  据说唐代的慈溪县城,"城周五百六十丈",城内采用都城长安的井字形棋盘格局。
  古慈溪县城比三江口的明州府城的建造要早80余年,走进慈城,过街穿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
  镇内已经列入文保单位的名人古迹有33处。
   俞宅
  在西区,有建于明代的"大耐堂"、刻有"圣旨"的冬官坊和恩荣坊,还有桂花厅、刘家祠堂、太平天国公馆、周信芳故居宗祠和明代的世恩坊;在东区,有冯氏家族世居的冯岳台门、冯宅、程氏庆余堂、俞宅、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完节坊、应宅、符卿第和莫驸马宅等;中轴线上的古迹,有明代嘉靖兵部尚书姚镆的状元宅、千年学宫孔庙及胡宅、凌宅、方宅、狮子门头等。
     "好山四面绕青螺,十顷慈湖胜事多。
  "出城有慈湖,湖因三国阚泽居住和普济寺所在,故名"阚湖"、"德润湖"和"普济湖"。
   恩荣坊
  为缅怀古代先贤,清乾隆年间在湖心堤上建造了12条石柱支撑的双檐六角"师古亭"。
  而在湖的西南,小北门外的山岗上,还竖有一块大长中国人浩然正气的石碑,这里是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队长华尔处。
  再往西走约1公里是著名的大宝山。
  公元1842年3月,64岁的朱贵将军和数百将士,与英国侵略军在此激战,400余"红夷"陈尸于大宝山麓。
  在这片热血洒就的土地上建起的朱贵祠又是一处显示中国人不畏外侮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1954年,古慈溪县所在的县治改称为慈城镇,属宁波市江北区,1992年慈城跻身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2009年江北慈城古建筑群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这也是今年浙江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群,慈城古县城由此成为目前宁波市最高等级的文化遗产项目。
   

慈城的历史

8. 慈城的由来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慈城地处东海之滨,姚江之畔。
  经过2400多年的历史积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历代名人辈出,且具有优越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家。
  慈城的文明足迹可上溯到河姆渡文化。
  1987年这里出土的一双木拖鞋,把中国木屐的历史往前推进3600多年,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古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鞋类实物。
  慈城镇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宁绍平原,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镇域面积102.57平方公里。
   
  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环境优美秀丽,而其山色,城池更因“慈湖、云湖(英雄水库)、鄮湖(毛力水库)”三湖之交相辉映而尤显风姿。
  慈湖是慈城的点晴之笔,为慈城增添了水灵秀气,而狮子山、大宝山、清道山等却烘托了慈城的雄浑霸气。
  见证千年历史沧桑,感受久远浓厚的儒风雅俗,水乡情韵,千年慈城 ——“江南第一古县城”!
  走在古镇的大街小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列入文保单位的古迹多达33处,有旧时县城特有的县衙、考棚(考秀才的考场),有仿制山东曲阜的孔庙,似乎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古镇跳动千年的脉搏。
  这些历史遗存、文化古迹、民居街巷、商业街区,及至整个城镇布局,无一不在诠释慈城的发展轨迹和成长历程。
  作为以居住和文化为主的生活型城镇,慈城集中了大量的明清官宦宅第群,如金家井巷的明代甲第世家、福家门头、布政房,从西到东连成一片;状元第、探花第、进士第、太守第、尚书第林立在民主路、中华路、中山路。
  还有大耐堂、冬官坊、恩荣坊、世恩坊、刘家祠堂、桂花厅、莫驸马第等明代建筑,俞宅、冯宅、应宅、向宅等清代建筑,均保存完整。
  “好山四面绕青螺,十顷慈湖胜事多。”出城有慈湖,湖因三国阚泽居住和普济寺所在,故名“阚湖”、“德润湖”和“普济湖”。
  为缅怀古代先贤,清乾隆年间在湖心堤上建造了12条石柱支撑的双檐六角“师古亭”。
  而在湖的西南,小北门外的山岗上,还竖有一块大长中国人浩然正气的石碑,这里是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队长华尔的地方。
  再往西走约1公里是著名的大宝山。
  公元1842年3月,64岁的老将军朱贵和数百将士,与英国侵略军在此激战,400余“红夷”横尸于大宝山麓。
  在这片热血挥洒的土地上建起的朱贵祠,是又一处显示中国人不畏外侮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孔庙是用来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
  慈城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比现今北京孔庙的历史还要早318年,1048年迁移到现址。
  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
  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大。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位于慈城东北,由慈溪首任县令——唐朝房琯下令开凿,用以灌溉农田,当时面积有150亩之广。
  因吴太傅阚泽旧居就在附近,因此,又把此湖叫做“阚湖、德润湖、普泽湖”。
  宋时,普济寺的僧人在湖心筑堤直贯南北,以便往来,从此湖分东西,二湖之间用碶相通。
  慈湖不仅以风光秀丽著称,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和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如师古亭、慈湖先生杨简遗韵、水上坟等等,因此,据县志记载,每当天气晴好,便有居民租船游湖,歌声笑语不绝于耳。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