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范理财诈骗?

2024-05-04 01:16

1. 怎样防范理财诈骗?

案 例一:理财是假,诈 骗是真。2021年11月23日上午10点25分,一老年客户吕某来到梅渚电信营业网点,要求办理一张借记卡,并往卡里存现2万元,经过了解客户信息,网点大堂经理感觉有疑,再三询问客户开卡用途,客户声称需要办理一张农行卡在手机上绑定理财软件用,网点大堂经理判断该客户有电 诈嫌 疑,立即告知内勤行长,一面通过与客户交流,对其进行劝 导,一面立即拨打报 警电话,出 警民 警及时赶到网点,在了解完相关情况后,判断客户上当 受 骗,该客户被及时止 损。
案 例二:账户年检是骗 局。2021年11月26日,建行一单位客户某公司法人携带资料至建行营业部柜面,自称接到银 行通知来进行单位账户年检。建行柜员经核对后发现无联系记录,立即通过软件“企查查”查询该公司信息,发现近一年内未发生变化,经询问得知,该公司法人说接到一名自称银 行工作人员的女士拨打她的手机,告知该公司需账户年检要求客户添加其w x 再告知客户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并要求先把营业执照等文件资料拍照通过w x 发送给她。凭借丰富的业务经验,建行柜员敏 锐的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电信诈 骗,当即告知客户删 除对方w x 等联系方式,不要提供任何文件资料给对方,更不要进行汇款点击对方发送的链 接等。
案 例三:刷 单返现骗你没商量。2021年12月1日下午,建行郎溪营业部接待了一位来办业务的李女士,对方声称自己账户无法转账,前台柜员查询其银 行 卡状态及帐户流水情况,发现近期发生几笔对个人客户转账,询问其转账用途,得知是李女士参与刷 单返 现活动,按对方要求转的账。经详细询问,主管立即告知客户已经中了所谓刷 单返 现诈 骗骗 局,李女士恍 然大 悟立即前往公 安 机 关 报 警。

怎样防范理财诈骗?

2. 理财产品为何成诈骗工具?

中国银行业创新不断,各种金融衍生品和理财产品也层出不穷,一些打着银行理财产品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件屡屡发生。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利用与银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进行金融凭证诈骗的案件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呈现出犯罪人员分工协助,犯罪手法智能化趋势。
纵观近来政法系统查办的有关金融凭证诈骗、票据诈骗等案件,犯罪分子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法进行诈骗。1.通过为被害人办理开户和存款,偷开U盾及网上银行功能将钱盗划。犯罪分子以高息为饵,诱骗被害人至银行开户并存款,然后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在陪同被害人开户、存款之际,偷开存折对应的U盾及网上银行外转账功能,通过网上银行将钱盗划出去。2.通过调换被害单位印鉴卡的方法将钱盗划。如金融凭证诈骗案中,犯罪分子以高息为饵,诱骗被害单位至银行开户并存款,然后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调换被害单位的印鉴卡,以电汇方式将钱盗划出去。3.通过为被害人办理开户和存款的过程,偷开存折对应的借记卡将钱盗划。犯罪分子以高息为饵,诱骗被害人至银行开户并存款,然后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在陪同被害人开户、存款之际,偷开存折对应的借记卡,通过借记卡将钱盗划出去。
此类金融诈骗犯罪中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起着关键作用。这类案件中被害人之所以上当受骗,是与犯罪分子中有银行工作人员分不开的。正是由于犯罪分子中有银行工作人员做掩护,而犯罪的地点又是在银行这一特殊的环境,被害人才会轻信犯罪分子所说的“理财产品”,才会失去警惕同意犯罪分子帮助其开户和存款。当然,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外部犯罪人员在诈骗中起着主要作用。诈骗的起意是由外部犯罪人员首先造意,整个诈骗手段和方法是外部犯罪人员策划,寻找资金掮客、拉拢银行工作人员、私刻印章等一系列客观方面的行为均是其完成。
分析此类案件,不难看出犯罪是由外部犯罪分子首先起意,谋划以高额息差为饵,诱骗被害人将钱存入指定银行,然后利用银行工作人员将钱盗划出去;其次,外部犯罪分子策划并实施了整个诈骗行为,外部犯罪分子先通过资金掮客找到被害人,然后拉拢银行工作人员为其“办事”,最后冒充存款人员将钱盗划占为己有。同时,在此类犯罪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为了获取“好处费”,帮助外部犯罪分子偷换印鉴卡或偷开借记卡,其行为的性质实际上是协助外部犯罪分子进行诈骗,是为外部犯罪分子犯罪提供帮助,因此,银行工作人员与外部犯罪分子是诈骗犯罪团伙的共犯,其行为构成金融凭证诈骗。
笔者认为,完善防范此类案件应加强银行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管理。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加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管理是防范外部犯罪人员勾结银行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效的防范途径之一。此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公众防范意识,及时揭露犯罪分子最新的犯罪手法,从而提高公众防范意识,辨别真伪,避免上当受骗。(作者欧海军,系南通市港闸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3. 如何防范理财诈骗

1、许以“高收益、高回报”。骗子理财平台通过宣言高收益高回报来吸引客户群,其实大家稍微有点风险意识都会将产品的收益率作为比较,而这类网络理财平台诈骗中主要特征是收益率比较高,如果你发现一个平台的收益率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收益率,那么诈骗的几率就大幅增加,投资者需要谨慎。

2、如传销模式发展线下。很多理财平台有规定,老客户拉一个新客户进来,下载某理财APP来添加银行卡开通,会有几十块钱的返佣金,这个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给非常高的报酬奖励,比如20%、30%或者几千块钱的现金奖励,这种就很有可能是骗子平台。

3、承诺保本保息。如今除了国债、存款、保本银行理财之外,市场上面很难再看到保本保息的理财平台。在过去,理财平台是承诺保本保息的,但现在几乎理财机构都打破了刚性兑付,不允许理财平台再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息。

4、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优惠活动。在P2P平台一般在年假、平台周年庆、互联网理财节日等特殊时期会搞一些活动,例如加息,送优惠券等。但是平台无缘无故搞大量的优惠活动,发布很多短期理财标的,就要值得深思了,这样的平台很可能是想在短时间内卷一笔钱跑路。

如何防范理财诈骗

4. 银行买理财产品防骗应注意啥

一、可能会亏损
    很多人对银行理财印象是:低风险、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但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绝对没有风险。比如“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理论上有亏损的可能性。而一些高风险的银行理财尽管收益高,但亏损可能也非常大。
收益可能被“摊薄”
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按活期计算。比如一款理财产品,9月26日开始销售,10月7日结束募集,10月8日起算利息。从购买到起息的10多天空档,就“摊薄”了实际收益。
二、风险提示看清楚
    尽管银行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在产品说明书和合同上,对风险提示做所谓表述,但是那些风险说明由于太专业甚至充斥着各类专业术语,对于本质风险揭示甚少,大部分是营销性质的语言,而非客观的深度分析。
三、资金投向要关注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风险挂钩。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如果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理财风险就低;如果资金投向为二级市场如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
四、看清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在银行渠道里,大部分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的理财产品。如某些说明书中,明确写着“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委托关系,若出了事,它不负责。
五、超高收益是“镜中花水中月”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无论是否能够读懂复杂的产品说明书,高收益率都是很大的诱惑。目前结构性产品多为保本、部分保本或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产品,由于触发条件等的严格限制,超高收益可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六、隐藏的费用要当心
    与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为突出。多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为“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等费用”。
    按照银率网数据,2013年以来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托管费率平均为0.05%,销售费率平均为0.26%。若银行只按这个标准收费,可谓“非常厚道”,而事实上,银行最大的收费恰恰被隐藏在这个“等”里面。

5. 最常见的理财骗局有哪些


最常见的理财骗局有哪些

6. 理财金融类骗术都有哪些?

高额贴息揽储
银行“飞单”
“原始股”
混淆经营范围
存单变保单
互联网上的金融传销
P2P“圈钱”跑路

现在骗子太多,选择要选择靠谱的.
如何判断一个平台的可靠性:  一、要看平台的资质。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注册资金等要仔细核对,很多平台的资质是造假的,不仔细核对容易上当,相关信息可以到当地工商管理局网站上去查看核对。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实地考察平台。  二、要看平台的整体收益情况。金融行业是个风险定价的行业,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正规的平台收益都不会太高,一般在10%-18%左右,只有刚上线的平台为了人气才会发收益稍等提高点,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超20%。遇到一些收益特别高的平台,最好还是远离吧。  三、要看平台的安全保障措施。标的靠不靠谱,有没有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资金有没有第三方平台托管,风控流程如何,都要详细的去了解。   四、要看下投资人和第三方平台对该平台的评价如何。一般网上都能搜索要投资人或者第三方平台对该平台的评价,要多看看有没有负面的评价,评价的客观不客观。

7. 有哪些常见的理财骗局?

总结了4点常见理财骗局,建议花3分钟看完收藏,最后一个骗局关乎你的家人!
受7月初股市大涨的影响,很多之前学过我们课程的小伙伴都收获了不错的收益,一些新报名的学员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股市热度进行诈骗,虽然都是旧瓶装新药,但也总有小白会上套。来一起看看。
一、荐股骗局
存在电话、贴吧、“私人”微信群等等地点,对方声称自己有内部消息,可以保证投资稳赚不赔,并推荐几只股票,告诉大家“自己赚就好,不要告诉别人”。
其实这种荐股骗局很简单,“股神”通过一些渠道拿到投资者的手机号等联系方式,然后给这些人推送不同的股票,这些股票中有的会涨,有的会跌。
如果涨了,说明“股神”预测对了,就继续给该投资者推送其他的股票。如果推送的股票跌了,预测错了,就不再跟进。
之后反复推荐,直到筛选出几次都对的投资者,然后对他们进行重点“照顾”,让他们缴纳会员费或购买付费软件。
其实说到底,这种骗局就是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
比如猜中的概率是50%,找5000个人,第一轮剩下2500个,第二轮剩下1250个,第三轮剩下625个,连续3轮猜中很多人就信了…
所以,小淼建议大家还是要自己学理财知识,掌握投资股票的方法、技巧,不让这类“大师”、“股神”有可乘之机。
二、场外配资骗局
我们在牛市时,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想法:看好某只股票,感觉接下来一定会涨,但账户里只有1万块,就算当天涨停,也只有大概1000元的收益,感觉不过瘾。要是能有10倍的资金该多好啊,这样一个涨停,本金就可以翻倍。
而配资公司就是帮你实现这个想法的人。
简单来说,配资就是借钱炒股,配资公司在投资者原有本金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提供资金,让你用原来10倍、20倍、30倍的资金去投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配资公司是天使?太天真了,它们是真正的恶魔!
首先,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配资公司也不是白借钱给你的,他们要收取高额的利息,每月大概是3%-5%(年利率36%以上),你想想自己的年收益率有这么高吗?
而且很多配资公司做的是虚拟平台,需要在他们提供的账户上操作。但是里面的行情走势,配置的资金都是假的,完全由配资公司操控。
无论你如何分析、操作都是白费力气,到最后不光本金亏没了,还要背负一身高利贷。
所以大家在投资时,千万不要配资,咱们微淼商学院一直以来也不建议加杠杆、借钱投资。
三、机构建仓骗局
投资过股票的小伙伴对“庄家”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
“庄家”专指那些持有大量资金,可以影响股票价格走势的投资者。他们一般先低价买入某只股票,然后通过资金运作,让股票上涨,吸引散户接盘,之后再卖出获利。
他们是股市中锋利的镰刀,收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所以很多人也幻想着成为“庄家”或跟“庄家”一起“割韭菜”。
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这些投资者的投机心理,精心设置了机构建仓骗局。
具体的做法是以基金公司或金融机构的名义给客户打电话,称自己公司想要炒作几只股票,需要大家集资,把股票价格拉升起来,等炒作成功后再把之前买进的卖出,与客户分享高收益。
如果你自己不懂投资,又抱有投机心理,听到这些话会不会心动呢?
一旦你心动,把钱打入对方账户,就意味着被骗,就意味着血本无归!
大家记住:机构操纵股价是违法的。
如果有对话录音,可以上报给证监会,对正规的金融机构来说,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没有正规机构会冒这样的风险。
所以大家不要相信那些来路不明、承诺短期高收益的骗子机构,募集资金“炒作”股票更是违法行为。
四、P2P骗局
P2P大家都很熟悉,这种骗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免疫了,毕竟暴雷的消息层出不穷,大家早就不相信了。
结果没想到这段时间又死灰复燃了,甚至还上了315晚会。
原来,随着监管的愈发严格,这些 P2P 公司开始“下沉”,盯上了小镇居民,也就是我们的“老家亲戚”。
这些老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P2P,以为是新兴的理财存款,再加上周围的朋友都购买了,也跟风投了钱。
而且老一辈的情感关系往往比我们这代人更加紧密,他们会认为这是“大家一起赚钱的好事”,往往会推荐给其他亲戚,造成更大的损失。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 P2P 公司的套路。
在过往的 P2P 骗局中,因为周围亲朋好友推荐而上当的是最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醒家里的长辈们,别以为熟人推荐的理财产品都是好的,如果不需要任何的知识储备和分析判断,一上来就说收益率超过 8% 就很危险,如果超过 10% 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千万不能信!
总之,无论市场上的骗局如何变化,他们利用的永远都是部分投资者的投机心理、暴富心理,只要我们不投机,脚踏实地坚持价值投资,这些骗局就如过眼烟云。
“任他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
另外,为了避免亲人朋友受骗,建议点赞收藏,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提前打个预防针!

有哪些常见的理财骗局?

8. 有哪些常见的理财骗局

1、P2P骗局:动辄超10%收益率看来很美
十大骗局之首当属P2P骗局。动辄超10%的收益率看来很美,可实际上呢?
2016年,对非法集资案件,公安机关立案1万余起,涉及金额近1400亿元,而这个数字中,仅P2P骗局就“贡献”了较大的部分。故P2P骗局位居十大理财骗局之首,并非浪得虚名。
P2P骗局中,最声名狼藉的当属“e租宝”事件。自2014年7月“e租宝”上线到2015年12月被查封,实际吸收资金500余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受害投资人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
那我们该如何鉴别这类P2P骗局呢?高息是假P2P的共同特点。“e租宝”共推出过6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4.6%之间,远高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其次,此类产品均无真实标的。投资人在对P2P产品心存疑虑时,可调查标的真实性,便知平台真假。
2、“街边理财”:“打一炮,换一阵地”
“阿姨,我们公司就在附近,您可以上去喝杯茶,我给您讲讲我们的理财啊……我们产品年化收益12%,没风险。”大街边或者大型超市门口,一张小桌子上摆满宣传页,西装革履的小伙子们看到上年纪的人,就会冲上去介绍他们的产品。
通常,这类理财公司的业务员态度热情,当投资人被带到其公司,还可以看到这类公司装潢华丽,环境舒适,导致投资人对此类公司实力误判。但往往这类公司最后离不开跑路的结果,“人去楼空”的特点却没有变。
3、虚假“P2G+PPP”项目:“政府站台”,专骗老年人
近年来,理财骗局给自己“镀金”的套路屡见不鲜且屡试不爽,有的抱经济学家大腿,有的抱电视台大腿,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还有骗子公司敢直接抱政府大腿。
近期“PPP”概念被炒得火热,骗子公司都想在此概念上做文章,华赢凯来就是其中一个。
“巴铁”项目是由华赢凯来包装成与地方政府对接的“P2G+PPP”项目。“PPP”是指政府和企业去合资修建一些公益性的项目,由企业负责融资建设,政府负责项目的立项,并提供政策保护及法律保护。而华赢凯来借着“PPP”幌子,在全国多地为“巴铁”项目募集40多亿资金,并对外宣称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2%,100万元起投。7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发布公告称,华赢凯来公司因涉嫌从事非法集资活动,已被立案侦查。
此类骗局的特点是,项目投资人中老年人占大半,因为老年人更易轻信有政府“兜底”的基建项目。
4、现货交易诈骗:“微信美女”专骗中年男
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出诈骗犯罪团伙以交易白银、原油、沥青等现货为幌子,实施诈骗。
被害投资人爆料,通常,这些骗子会伪装成肤白貌美气质佳的有钱女青年,这些“美女”不仅自己美丽有钱,还会对你体贴入微……其实这些“美女”的真实身份都是“彪形大汉”,他们上岗前都会进行话术培训,教他们如何“撩”有些积蓄的中年男性目标客户。
这些“美女”通过聊天熟悉后,就会哄骗你投资现货,并称其背后有一个引导投资的“分析师”,通过“分析师”的指导,已赚到一笔可观的收入。许多男性在诱骗下会参与进来,与“美女”一起投资。
“本来只买了5万,她告诉我现在正是建仓的好时机,不知怎的,我脑袋一热就追加入了20万,结果全赔了。”一位受害的投资人称。
经各地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些现货交易平台多为虚假平台,投资人投资在所谓盘面上的钱,并未拿去投资,在投入之后就被提走了。而所谓的盘面上的操作,操作的也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再加上频繁操作的高额手续费,最终,投资人血本无归。
5、网络交易骗局:总会让你爆仓血本无归
2017年6月8日,由于英国大选,英镑兑美元汇率开盘跳空200点以上。英镑兑美元汇率的大跌,导致IGOFX外汇交易平台的所有投资人账户全线爆仓,损失惨重。
令投资人无法接受的是,之前在平台上设置的“止损线”形同虚设,甚至有投资人损失竟高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