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历史沿革

2024-05-05 21:56

1.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历史沿革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14年1月在原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而成 。学院办学历史久远,其前身可追溯到1981年福州大学成立的工业管理工程系,在此基础上学校于1983年成立了财经学院,并相继成立了会计系、商业经济系、计划统计系;1994年又进行系科整合,将财经学院更名为管理学院;2002年福州大学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2008年福州大学与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办八方物流学院。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历史沿革

2.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学校隶属关系:福建省教育厅 电话:0591-7893069 7893070 7893065
学校所在地: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网址:http://www.fzu.edu.cn
邮政编码:350002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是在不断地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的。追溯其发展历程,经历了矿冶系(福州大学1958年创办时仅有的五个系之一)、地质采矿工程系(1981年)、资源工程系(1993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4年我们创建了环境工程专业,1995年正式招生,当年系名更改为环境与资源工程系。从此,环境与资源工程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经过近8年的建设和发展,环境与资源工程系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现有4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个硕士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岩土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研究所、地球信息技术研究所;3个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安全科学与工程系、资源与城乡建设系;一个系中心实验室。在校本科生550多人,研究生80人。教学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近几年来从国外或国内重点大学引进的硕、博士。这批年富力强、熟悉专业的硕、博士人员的加盟,使环境与资源学院处在非常好的发展时期。环境与资源学院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环保、岩土工程、安全工程事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专业设置
1.地矿学科本科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现设有勘察技术与工程(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岩土工程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
2.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设有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土木建筑学院设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科专业。
3.地学类研究生学科及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岩土工程专业
本学院岩土工程硕士点以岩土的利用、改造与整治问题为研究内容,以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所有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为目的,为各类土木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减轻岩土灾害提供技术支撑,为岩土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1)其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②岩土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③岩土工程数值方法;④地基与基础工程;⑤环境岩土工程;⑥软粘土力学及地基处理;⑦岩土工程灾害与环境损伤防治;⑧岩土工程信息系统。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深路堑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工程治理、GIS支持下的岩土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信息系统。岩土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方向主要致力于在各种动荷载作用下的岩土动力特性、岩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基础振动与岩土构筑物抗震等内容的研究。岩土工程数值方法方向主要进行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技术及其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研究。地基与基础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深基础、桩基础、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技术、岩土体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有:①岩土工程活动引起的环境工程问题,包括岩土工程引起的周围建筑物变形、振动,岩土介质的化学污染,地下工程开挖支护中的环境负效应等;②岩土工程负效应的有效调控、制约技术研究,包括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岩土协调技术,挡土结构和深基坑开挖控制技术,废物处置的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城市建设与场地适宜性评价。软粘土力学及地基处理方向主要致力于软粘土的本构理论、软粘土的工程力学性质,软粘土的加固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2)师资结构:本专业包括一个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研究所,2个教研室,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
3)主要开设课程: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岩土测试技术、环境岩土工程学、地基处理新技术、深基础工程、岩土工程波动勘测新技术、岩土工程数值计算、高等岩石力学、土动力学、岩土工程信息系统、土体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4)毕业生适应工作:可在城乡建设、道路、交通、水利、国防等各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基础工程公司、岩土工程公司、监理工程公司、勘察设计院、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等部门从事相关的技术开发、研究以及教学工作。
4.地学类相关学科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土木建筑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目前,环境与资源学院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27名,实验人员7名,政工及行政人员13人。专任教师中有正教授3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8名,硕士9名。4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人,即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点,简文彬、沈斐敏;信息工程博士点,徐涵秋。有硕士生导师14人,即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徐涵秋;岩土工程硕士点,简文彬、黄真萍、焦述强、熊传祥、戴自航;环境工程硕士点、环境科学硕士点,伊武军、李玉林、林香民、沈斐敏、焦述强、潘文彬、刘明华、苑宝玲、那琼。
三、人才培养
1.地质类本科专业年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流向
福州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含应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创办于1986年,是福建省培养本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惟一一个专业点。办学17年来,共培养了本专业毕业生520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我省的城建、交通、水利、电力、冶金、资源等相关部门,从事相关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有关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政治思想好,敬业爱岗,肯吃苦,好钻研,学习勤奋、认真,工作踏实肯干,基础理论扎实,业务素质好,适应环境能力强。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位居全校前列,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2.地质类研究生年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流向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岩土工程硕士点每年招生15~20人,毕业生主要在高等学校、建筑设计院、岩土工程研究院、基础工程公司等教学、科研、生产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四、“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6项、企业委托项目40项,总经费达850万元。
(撰稿:简文彬)

3. 福州大学机械学院的历史沿革

 1982年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成立汽车专科专业。1986年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相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成立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 1990年机电一体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九十年代,以专业建设为基础,机械工程系成立了覆盖所有专业的两大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1991年铸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拓宽为热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1991年获得固体力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拓宽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993年获得热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学校在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基础上,把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电一体化、矿山机械、轻工机械四个专业合并,成立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1995年7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均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特别是1996年12月我校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既为两大重点学科的建设,也为机械工程系的全面发展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1995年成立福州大学CAD/CAM研究中心。1997年获得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材料学院成立,成为新的独立建制的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归于材料学院,脱离机械工程系。1999年获得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10月成立福州大学铸造研究所。 2000年成立福州大学机电自动化技术研究所。2000年“五个机类专业合并成为一个专业”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1年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2001年成立机电工程研究所。2002年成立车辆工程本科专业2003年获得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车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由机械工程系组建成立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福州大学机械学院的历史沿革

4.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机构设置

管理机构:院党委书记室、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院学生工作小组、院行政办公室、院教学办、院科技办、院图书资料室。教学机构: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安全技术与工程系、资源与城乡建设系、院中心实验室。科研机构: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研究所、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群众团体:环境与资源学院工会。

5.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的发展历程

建筑学院成立于2006年5月18日,前身为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89年创办建筑学专业)。学院现有建筑学(五年制)、城市规划(五年制)、风景园林(五年制)三个本科专业。2010年6月,建筑学专业“无条件通过”全国高等教育建筑学专业评估,有效期四年。2011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两个专业皆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目前,学院共有学生504人;教职工68人(在编教职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在编44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6人(在编5人)、副高级职称的12人(在编10人),师资队伍平均年龄36.9岁,在编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30人。具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资质教师10名(在编8名),具有国家注册规划师资质教师3名。聘有洪捷序一位名誉教授,刘少瑜、川上光彦、沈振江、韩选棠、钟懿萍、欧阳筠、曹源龙七位客座教授,秦佑国、尹稚、曹奋平、黄汉民、王其钧五位兼职教授 。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的发展历程

6.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历史沿革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化学系和化工系,由著名化学家、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卢嘉锡先生在1958年福州大学成立之初创建,是福州大学设置最早的两个系。1961年两系合并为化学化工系。1984年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两系又分立成化学系和化工系。2001年为适应管理体制改革,于5月18日由两系再次组建为现在的化学化工学院。

7. 福建大学的历史沿革

1911年,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正式成立。校址位于福州乌石山西北一带。1912年,改称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1914年7月,又经司法部认可。1925年7月,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改称福建大学。1927年,又恢复称为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明令废止专门学校,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再次改办私立福建学院。1932年2月,福建学院正式获准立案。1936年8月,依据福建省政府实施整理本省教育方案,调整各大学相同科系,福建学院专办法科,农科归并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抗战全面爆发后,学院初迁闽清十六都白云渡。1941年4月,再迁浦城大同乡。1942年6月,三迁返回闽清。抗战胜利后,私立福建学院及其附属中学回迁福州乌石山原址办学。1951年夏季,私立福建学院奉令办理结束,商科四系归并当时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原福州大学。 1953年9月,原福州大学更名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福建师范学院更名福建师范大学。 (概述图为私立福建学院图书馆,参考资料来自福建师范大学105周年校庆官网 )

福建大学的历史沿革

8.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现任领导

 书 记:王秀萍,副书记:蔡剑英,党委秘书:李响 院长:刘明华,副院长:潘文斌(博士)办公室主任:林辉培(副研究员)教学办:黄虹 覃朝慧资料室:梁彤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王勇军 主席:熊传祥(博士、副教授)副主席:蒋培玉(讲师、硕士)委员:林辉培 董 榕 罗 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