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为什么牛短熊长?

2024-05-04 14:06

1. 中国股市为什么牛短熊长?


中国股市为什么牛短熊长?

2. 为何中国股市一直是熊长牛短?

  要是三大原因造成的!
  一:股市受到的政策干预性的因素太大,从证券市场成立以来,市场就在救市和打压市场的怪圈中循环,每当市场产生狂热,打压的大棒就会出现,其实市场涨跌本身就有自己的规律,你不去干涉,最终它自会调整,但我们的部门就喜欢扮演干涉者的角色,把自己神化,打扮成上帝的模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实与其说干涉成功,不如说市场内在的规律在起作用,于是暴涨之火在突遇冷水浇灭后又出现矫枉过正,日益低迷冷清的市场又使得管理层不得不出台利好使之人为转向,于是,所有人都会看到,市场不是暴涨,就是暴跌,在这场循环中政策一直扮演者推手的作用,看看08年的印花税调整,07年的半夜鸡叫,96年的人民日报社论,94年的三不政策,虽然干预并不能阻碍市场的最后运行格局,但制造了短期的暴涨暴跌却是有目共睹的。
  二:投资者其实对于中国证券市场一直缺乏持有的信心,一旦遭遇市场系统化风险,抛售便成为必然的选择,为什么缺乏信心呢?其实太多的投资者一直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就是一个大赌场,根源在于上市公司大多常年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整体市场缺乏分红的良性机制,有的只是送股的数字游戏,一个只顾圈钱,不图回报的市场,从骨子里是没有投资价值的,有的只是筹码的击鼓传花,自然塌方是家常便饭,虽然有股指期货,融券做空,笔者认为深层次的矛盾不解决,光凭几项做空的工具,不会改变中国证券市场暴涨暴跌的本质。
  三: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充满了趋势交易者,其实趋势交易者是个伪命题,市场是神秘莫测的,趋势交易者的前提就是自己可以发现趋势,这和未来难以预测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笔者认为趋势交易者不过是追涨杀跌的代名词而已,因为投资者,交易者,缺乏对于趋势的判断力,于是只能通过追涨杀跌回避,于是大家可以看到,一旦市场出现一轮升势,就会有大量的投资者跟风追进,马太效应下,暴涨就会发生,市场规律就是暴涨必有暴跌,所以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市场往往在经过一段短时间的暴涨后,先进来的投资者开始获利退出,剩下的中小投资者抵抗,于是市场再度开始缓慢的下挫,一场又一场暴涨完或者暴跌,或者阴跌的游戏不断重复上演
  。

3. A股为什么熊长牛短?

首先分析一下这个词语的背后含义,这个“牛短”指的是上涨的时间短,不是空间少,熊长也是一样,漫漫下跌的时间长。 打开中国证券市场的全景K线图,发现确实是牛短熊长,大量的交易时间都是不断的下挫,上涨就是那么短短的几个月,比如2001年-2005年跌了四年,快速上涨也就是1年,接着就是暴跌1年,涨跌加起来的时间总是涨的时候小过跌的时间,这一切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三大原因造成的!一:股市受到的政策干预性的因素太大,从证券市场成立以来,市场就在救市和打压市场的怪圈中循环,每当市场产生狂热,打压的大棒就会出现,其实市场涨跌本身就有自己的规律,你不去干涉,最终它自会调整,但我们的部门就喜欢扮演干涉者的角色,把自己神化,打扮成上帝的模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实与其说干涉成功,不如说市场内在的规律在起作用,于是暴涨之火在突遇冷水浇灭后又出现矫枉过正,日益低迷冷清的市场又使得管理层不得不出台利好使之人为转向,于是,所有人都会看到,市场不是暴涨,就是暴跌,在这场循环中政策一直扮演者推手的作用,看看08年的印花税调整,07年的半夜鸡叫,96年的人民日报社论,94年的三不政策,虽然干预并不能阻碍市场的最后运行格局,但制造了短期的暴涨暴跌却是有目共睹的!二:投资者其实对于中国证券市场一直缺乏持有的信心,一旦遭遇市场系统化风险,抛售便成为必然的选择,为什么缺乏信心呢?其实太多的投资者一直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就是一个大赌场,根源在于上市公司大多常年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整体市场缺乏分红的良性机制,有的只是送股的数字游戏,一个只顾圈钱,不图回报的市场,从骨子里是没有投资价值的,有的只是筹码的击鼓传花,自然塌方是家常便饭,虽然有股指期货,融券做空,笔者认为深层次的矛盾不解决,光凭几项做空的工具,不会改变中国证券市场暴涨暴跌的本质!三: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充满了趋势交易者,其实趋势交易者是个伪命题,市场是神秘莫测的,趋势交易者的前提就是自己可以发现趋势,这和未来难以预测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笔者认为趋势交易者不过是追涨杀跌的代名词而已,因为投资者,交易者,缺乏对于趋势的判断力,于是只能通过追涨杀跌回避,于是大家可以看到,一旦市场出现一轮升势,就会有大量的投资者跟风追进,马太效应下,暴涨就会发生,市场规律就是暴涨必有暴跌,所以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市场往往在经过一段短时间的暴涨后,先进来的投资者开始获利退出,剩下的中小投资者抵抗,于是市场再度开始缓慢的下挫,一场又一场暴涨完或者暴跌,或者阴跌的游戏不断重复上演! 以上三大原因构成了中国股市为什么牛短熊长的核心原因,没有提及的原因不是主要核心点,从此中国证券理论界关于中国股市为什么牛短熊长的争论原因希望到此结束! 笔者希望管理层切实加大力度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深层次改革,否则中国证券市场不过是披着光鲜外衣的病人,一旦寒风刮来,立即倒地不起,受伤害的还是善良的广大普通投资者,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甚至私募基金,和中小投资者一样,基础都是老百姓的储蓄资金

A股为什么熊长牛短?

4. 中国股市如何才能改变牛短熊长呢

不敢保证次次涨停但保证次次稳赢。牛逼不牛逼,这不是吹的。看到的是其他人看不到的。只做狙击,不做机枪。确保一击必杀。微a157信2375加我3232

5. 牛市和熊市历史最短及最长时间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我认为目前4300是阶段性高点

牛市和熊市历史最短及最长时间

6. 什么是牛市和熊市及周期

所谓“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所谓“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道·琼斯根据美国股市的经验数据,总结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场特征,认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为三个不同期间。 
牛市第一期。与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况下出现的。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心灰意冷,即使市场出现好消息也无动于衷,很多人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出所有的股票。有远见的投资者则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和形势的分析,预期市场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开始逐步选择优质股买人。市场成交逐渐出现微量回升,经过一段时间后,许多股票已从盲目抛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资者手中。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人入市,整个市场交投开始活跃。这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业绩开始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人们入市的兴趣。 
牛市第二期。这时市况虽然明显好转,但熊市的惨跌使投资者心有余悸。市场出现一种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总的来说大市基调良好,股价力图上升。这段时间可维持数月甚至超过一年,主要视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后,股市成交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进入市场。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会使投资人退出市场,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加入。市场情绪高涨,充满乐观气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闻也不断传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购合并等。上市公司也趁机大举集资,或送红股或将股票拆细,以吸引中小投资者。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市场投机气氛极浓,即使出现坏消息也会被作为投机热点炒作,变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门股股价均大幅度上涨,而一些稳健的优质股则反而被漠视。同时,炒股热浪席卷社会各个角落,各行各业、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军。当这种情况达到某个极点时,市场就会出现转折。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 
熊市第二期。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市第二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各种真假难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 
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回顾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转熊,再由熊转牛的周期性过程。

7. 为什么说,牛市守长线,熊市炒短线

因为牛市的下跌都是震荡,搞不清楚就不要卖,不要管最赚钱了。
熊市的上涨都是反弹,也是震荡。
如果你股票拿久了,肯定也就“幸运”地跟随了熊市市值的大幅减少而逐渐贫穷。

为什么说,牛市守长线,熊市炒短线

8. 中国股市有多少次牛市,时间间隔是多长

1.第一轮牛熊更替: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 
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2.第二轮牛熊更替: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牛熊更替: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4.第四轮牛熊更替: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 

第四轮牛熊更替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200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 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 
5.第五轮牛熊更替:998点——4081点——?(跌幅超过50%)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目标位的正式确立。 正常的技术性反转,再加上“股改”的东风,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1000点附近再次启动,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 
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 
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 
2007年5月14日,大盘再次创下记录4081点。 
2007年10月16日,大盘创造历史最高点6124.04点。 
其后,由于股改承诺的大小非解禁,估值偏高,平安再融资,CPI值不断升高,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国次贷危机等问题。大盘一度回落到2008年4月22日的3147.79点。当天最低点已破3000点。 
中国股市正式从牛转熊。
1、现在中国股市是熊市。第十一次熊市:2015年6月12日~迄今(5166~4478)。
2、中国股市的牛熊历史: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 1380%);
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时间,-73%);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个月后,303%);
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个月,-79%);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个半月,223%);
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点)(八个月,-45%);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个月,-45%);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个月,194%);
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两年,-33%);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两年多,114%);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两年半,513%);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个多月,109%);
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个多月,-19%);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两个多月,15%);
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14年3月12日(2270~1974)(六个月,-11%);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一年三个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