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有哪些

2024-05-10 07:36

1. 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有哪些

薪酬管理易出现的问题
1、薪酬战略模糊
2、薪酬理念缺失
3、薪酬基础与组织结构不匹配
4、薪酬定位不准
5、薪酬结构失衡
6、等级范围过窄
7、等级重叠度过小
8、动态薪酬静态化
9、薪酬调整方式不当

薪酬管理步骤
第一步:梳理工作岗位。从企业整体发展需要出发,基于工作流程的顺畅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梳理工作岗位。分析不同岗位之间划分的合理性:工作职责是否清晰,各个岗位间的工作联系是否清晰、合理。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形成岗位清单和各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
第二步:进行岗位价值评估。选择某种岗位价值评估工具,并组织企业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逐个对岗位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如果企业自身认为力量不够时可以考虑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岗位价值评价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分为量化的和非量化的两类。对于评价岗位较多时,建议优先考虑计分法。计分法的优点是结果量化直观,便于不同岗位间的价值比较。对于一般制造型企业的评价工具可以考虑北大纵横的28因素法。
第三步:岗位分类与分级列等。首先,对岗位进行横向的职系分类;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按照一定的分数段进行纵向的岗位分级;最后考虑不同岗位级别的重叠幅度。分级时应当考虑两个平衡:不同职系间岗位的平衡和同类职系岗位的平衡。不同职系和级别的岗位薪酬水平不同。
第四步:设定薪酬水平。根据上一步的岗位分等列级的结果,对不同级别的岗位设定薪酬水平。薪酬水平的设定要考虑企业薪酬策略和外部薪酬水平,以保证公司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和公平性,以保障公司薪酬的吸引力和控制公司重点岗位员工的流失。
第五步:确定薪酬结构。以设定的岗位薪酬水平为该岗位的薪酬总额,根据不同职系岗位性质确定薪酬结构构成,包括确定固定部分与绩效浮动部分比例以及工龄工资各种补贴等其他工资构成部分。一般来讲,级别越高的浮动部分比例越大,岗位对工作结果影响越大的岗位浮动比例越大。
第六步:进行薪酬测算。基于各个岗位确定的薪酬水平和各岗位上员工的人数,对薪酬总额进行测算;针对岗位某些员工的薪酬总额和增减水平进行测算,做到既照顾公平又不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偏差。
第七步:对薪酬定级与调整等作出规定。从制度上规定员工工资开始入级和今后岗位调整规则。薪酬调整包括企业总体自然调整、岗位变动调整和绩效调整。在岗位绩效薪酬中应该对个人薪酬调整和绩效考评的关系做出规定。此外,还有对薪酬发放的时间、发放形式做出适合企业情况的规定,如是否采取密薪制等。

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有哪些

2. 薪酬管理普遍存在的十大问题

    薪酬管理普遍存在的十大问题 
     一、薪酬战略缺失 
    企业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谋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规划,就是以未来为基点,为适应环境变化、赢得竞争优势和取得经营业绩而做出的事关全局的选择和行动。所要解决的是回答“我们经营什么与及如何在经营中获胜”的问题。人力资源战略是对企业战略的一个有效支撑,所要回答的是“人力资源对我们取胜有何作用”的问题。而企业的薪酬战略是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分解和细化,薪酬战略的中心是以一系列薪酬选择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所要回答的是“整体薪酬制度如何帮助我们取胜”的问题。在企业中,制定有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公司很少,拥有符合企业战略和企业现状的人力资源战略、薪酬战略的更是凤毛麟角。领先、跟随、滞后的薪酬战略,分别适应于企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在企业中,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薪酬战略。
     二、薪酬理念缺乏 
    薪酬理念明确了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所倡导的价值导向,是薪酬体系的灵魂。它指明了公司到底为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业绩进行付酬。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不知道应该对何种价值付酬,薪酬理念缺乏。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按照行政级别、学历和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来进行价值分配,而对职位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员工的技能水平、员工的能力等产生绩效的真正关键因素,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三、没有合理的薪酬体系 
    企业没有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个是企业意识方面的原因,对企业需要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企业自身能力的不足,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往往不是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想做也做不了。没有这样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结果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相关的体系不能很好的配合起来,甚至有时形成冲突,降低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更加严重的是员工的薪资标准仅仅由老板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和凭经验与应聘人员谈判来确定,随意性较大,很难保持前后的一致性,结果导致企业内部员工薪资标准的混乱,导致大部分员工都是谈判工资,薪酬决策的随意性强。
     四、薪酬结构失衡 
    薪酬结构是由各种薪酬单元组成,这些薪酬单元一般可分为静态薪酬(基本工资等)、动态薪酬(绩效工资、奖金等)和人态工资(福利、津贴等)三类。薪酬结构失衡主要有两种体现:第一种是薪酬结构的失衡。比如在很多企业中,福利这一薪酬要素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薪酬结构失衡会致使企业的薪酬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无法满足多数员工在薪酬方面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对员工的短、中、长期激励的组合效果产生影响。很多企业将福利完全变成了摆设,激励效果很差,自助福利的设计没有引起重视。第二种是各类人员的薪酬单元组合比例失调,如固定工资比例过高,绩效工资比例过低,容易导致薪酬的激励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五、职业发展通道缺乏,导致升薪通道单一 
    有些中小企业从某些方面讲是“机会型”企业,它们的兴衰往往和某些机遇联系得相当紧密,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强调灵活,所以在大多数中小企业里面,没有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缺乏,薪资晋升渠道不畅,不利于员工的有效激励。另一种后果是由于中国的“官本位”意识较为浓厚,人们一般以管理“职业锚”或“官阶”的大小判断他们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单一的“官本位”或管理“职业锚”的发展通道,会诱导企业大多数发展潜力良好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从而缩小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六、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在中小企业中,薪酬的内部不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通常来讲,中小企业老总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各层次——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一些中小企业老总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或企业的贡献相当,薪酬框架的设计与操作是公开和隐蔽的操作并不重要。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的待遇如何平衡?”、“销售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待遇应如何平衡?”、“同一行政级别,如主任、经理的待遇都应该是一样的吗?”。这些问题的本质上都是:在企业中职位的相对价值问题!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对基于价值创造的薪酬体系,如果价值评估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话,会极大地影响价值创造,进而会影响到可分配的价值,价值链的传导作用会得到极大的削弱!如果职位价值的大小不进行清楚地界定的话,就会造成评价不公、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影响员工士气和组织的凝聚力,从而造成公司关键人才的流失。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提高,中小民营企业也进入到了精益管理的阶段了。这就要求中小民营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只依赖老板某些定性的感觉来进行决策了,而是要求按定量的思维习惯来对决策内容进行分析。
     七、薪酬调整依据缺乏 
    中小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中小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对机会的把握。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创始人在中小民营企业创业过程中作用至关重大,该创始人往往在公司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中小民营企业员工薪资确定后,是否能加薪,仅凭老板的意志,没有规范的薪资晋升机制。因为绩效管理水平较差,公司对员工的评价只能凭感觉、员工的薪酬调整,缺乏科学的依据,到薪酬调整的阶段,员工薪酬调整的数额,全部由老板一个人决定,即使存在问题,因为其地位的权威性,其他的人也很难改变。员工对自己的薪资增长的预期不明确,损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致使员工缺乏工作动力。更为可怕的是,如果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识别人才的能力不足,那样在企业里面只会搞关系、只会溜须拍马、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那些能力差的员工,薪酬反而更可能得到提升,得到重用。这样会严重打击那些真正好的员工,员工会对老板失去信心,对公司的发展失去信心,会导致公司骨干员工的流失,这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
     八、薪酬和绩效关联性不强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没有很强的关联。员工的薪酬变得极具刚性,没有较好地体现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薪酬管理中,实行动态薪酬的目的,就是让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团队业绩或者个人业绩相关联,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科学的薪酬管理中,一般会通过调整工资的等差、职位等级的级差、薪酬总额的计划比例、薪点值的调整、考核系数的调整来让薪酬“动”起来。造成薪酬静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让薪酬“动”起来。动态薪酬静态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没有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动态薪酬的发放虽然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不是实际绩效的真实反映,使得动态薪酬的发放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九、忽视薪酬体系中的“精神价值”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老板认为薪酬就是钱。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广义的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外在薪酬是指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代价。内在薪酬是指人们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须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正是企业的“唯钱论”,使后者受到了极大的忽视。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而且也是很原始的薪酬管理观念,因而员工的人格得不到尊重,优秀的人才得不到重视和发展。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原理,钱只能满足生理、安全和部分社会型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往往不能通过金钱得到满足。在民营企业中,很多高管和创业伙伴的离开,不是因为钱太少,而是因为“精神价值”没有得到恰当的激励。
     十、薪酬激励不及时 
    由于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加之很多企业的直线经理没有掌握好有效激励下属的技能,这都大大的降低了薪酬激励的及时性。当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业绩,这个时候,如果直线经理不运用包括薪酬激励在内的激励手段,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这会极大的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同样是奖励,如果过上几个月,它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对其他员工的示范作用也将会大为降低。当员工做出一个公司所倡导的、所鼓励的行为时,他会一直关注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如果他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地激励的话,将极大影响其工作主动性和热情。中小民营企业老板,请大胆、及时地去肯定那些优秀的员工吧!

3. 薪酬管理普遍存在的十大问题

 薪酬管理普遍存在的十大问题
                         引导语: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无疑是非常基础同时又极其重要的工作,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不仅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工作业绩的提升,而且还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薪酬管理普遍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薪酬战略缺失 
         企业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谋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规划,就是以未来为基点,为适应环境变化、赢得竞争优势和取得经营业绩而做出的事关全局的选择和行动。所要解决的是回答“我们经营什么与及如何在经营中获胜”的问题。人力资源战略是对企业战略的一个有效支撑,所要回答的是“人力资源对我们取胜有何作用”的问题。而企业的薪酬战略是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分解和细化,薪酬战略的中心是以一系列薪酬选择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所要回答的是“整体薪酬制度如何帮助我们取胜”的问题。在企业中,制定有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公司很少,拥有符合企业战略和企业现状的人力资源战略、薪酬战略的更是凤毛麟角。领先、跟随、滞后的薪酬战略,分别适应于企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在企业中,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薪酬战略。
          二、薪酬理念缺乏 
         薪酬理念明确了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所倡导的价值导向,是薪酬体系的灵魂。它指明了公司到底为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业绩进行付酬。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不知道应该对何种价值付酬,薪酬理念缺乏。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按照行政级别、学历和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来进行价值分配,而对职位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员工的技能水平、员工的能力等产生绩效的真正关键因素,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三、没有合理的薪酬体系 
         企业没有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个是企业意识方面的原因,对企业需要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企业自身能力的不足,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往往不是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想做也做不了。没有这样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结果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相关的体系不能很好的配合起来,甚至有时形成冲突,降低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更加严重的是员工的薪资标准仅仅由老板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和凭经验与应聘人员谈判来确定,随意性较大,很难保持前后的一致性,结果导致企业内部员工薪资标准的混乱,导致大部分员工都是谈判工资,薪酬决策的随意性强。
          四、薪酬结构失衡 
         薪酬结构是由各种薪酬单元组成,这些薪酬单元一般可分为静态薪酬(基本工资等)、动态薪酬(绩效工资、奖金等)和人态工资(福利、津贴等)三类。薪酬结构失衡主要有两种体现:第一种是薪酬结构的失衡。比如在很多企业中,福利这一薪酬要素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薪酬结构失衡会致使企业的薪酬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无法满足多数员工在薪酬方面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对员工的短、中、长期激励的组合效果产生影响。很多企业将福利完全变成了摆设,激励效果很差,自助福利的设计没有引起重视。第二种是各类人员的薪酬单元组合比例失调,如固定工资比例过高,绩效工资比例过低,容易导致薪酬的激励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五、职业发展通道缺乏,导致升薪通道单一 
         有些中小企业从某些方面讲是“机会型”企业,它们的兴衰往往和某些机遇联系得相当紧密,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强调灵活,所以在大多数中小企业里面,没有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缺乏,薪资晋升渠道不畅,不利于员工的有效激励。另一种后果是由于中国的“官本位”意识较为浓厚,人们一般以管理“职业锚”或“官阶”的大小判断他们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单一的“官本位”或管理“职业锚”的发展通道,会诱导企业大多数发展潜力良好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从而缩小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六、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在中小企业中,薪酬的内部不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通常来讲,中小企业老总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各层次——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一些中小企业老总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或企业的贡献相当,薪酬框架的设计与操作是公开和隐蔽的操作并不重要。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的待遇如何平衡?”、“销售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待遇应如何平衡?”、“同一行政级别,如主任、经理的待遇都应该是一样的吗?”。这些问题的本质上都是:在企业中职位的相对价值问题!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对基于价值创造的薪酬体系,如果价值评估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话,会极大地影响价值创造,进而会影响到可分配的价值,价值链的传导作用会得到极大的削弱!如果职位价值的大小不进行清楚地界定的话,就会造成评价不公、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影响员工士气和组织的凝聚力,从而造成公司关键人才的流失。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提高,中小民营企业也进入到了精益管理的阶段了。这就要求中小民营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只依赖老板某些定性的感觉来进行决策了,而是要求按定量的思维习惯来对决策内容进行分析。
          七、薪酬调整依据缺乏 
         中小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中小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对机会的把握。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创始人在中小民营企业创业过程中作用至关重大,该创始人往往在公司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中小民营企业员工薪资确定后,是否能加薪,仅凭老板的意志,没有规范的薪资晋升机制。因为绩效管理水平较差,公司对员工的评价只能凭感觉、员工的薪酬调整,缺乏科学的依据,到薪酬调整的阶段,员工薪酬调整的数额,全部由老板一个人决定,即使存在问题,因为其地位的权威性,其他的人也很难改变。员工对自己的薪资增长的预期不明确,损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致使员工缺乏工作动力。更为可怕的是,如果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识别人才的能力不足,那样在企业里面只会搞关系、只会溜须拍马、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那些能力差的员工,薪酬反而更可能得到提升,得到重用。这样会严重打击那些真正好的员工,员工会对老板失去信心,对公司的发展失去信心,会导致公司骨干员工的流失,这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
          八、薪酬和绩效关联性不强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没有很强的关联。员工的薪酬变得极具刚性,没有较好地体现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薪酬管理中,实行动态薪酬的目的,就是让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团队业绩或者个人业绩相关联,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科学的.薪酬管理中,一般会通过调整工资的等差、职位等级的级差、薪酬总额的计划比例、薪点值的调整、考核系数的调整来让薪酬“动”起来。造成薪酬静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让薪酬“动”起来。动态薪酬静态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没有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动态薪酬的发放虽然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不是实际绩效的真实反映,使得动态薪酬的发放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九、忽视薪酬体系中的“精神价值”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老板认为薪酬就是钱。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广义的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外在薪酬是指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代价。内在薪酬是指人们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须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正是企业的“唯钱论”,使后者受到了极大的忽视。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而且也是很原始的薪酬管理观念,因而员工的人格得不到尊重,优秀的人才得不到重视和发展。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原理,钱只能满足生理、安全和部分社会型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往往不能通过金钱得到满足。在民营企业中,很多高管和创业伙伴的离开,不是因为钱太少,而是因为“精神价值”没有得到恰当的激励。
          十、薪酬激励不及时 
         由于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加之很多企业的直线经理没有掌握好有效激励下属的技能,这都大大的降低了薪酬激励的及时性。当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业绩,这个时候,如果直线经理不运用包括薪酬激励在内的激励手段,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这会极大的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同样是奖励,如果过上几个月,它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对其他员工的示范作用也将会大为降低。当员工做出一个公司所倡导的、所鼓励的行为时,他会一直关注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如果他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地激励的话,将极大影响其工作主动性和热情。中小民营企业老板,请大胆、及时地去肯定那些优秀的员工吧!
    ;

薪酬管理普遍存在的十大问题

4. 现在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是怎么样的?针对这种情况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目前,很多公司的薪酬管理比较混乱,组织运行处于人治阶段,组织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这也是公司由小到大必须经历的成长烦恼,原来的人从什么都做(任务量不饱满或管理幅度不大),到现在的专业化分工(业务增长非常快)。那么,企业如何改变混乱的薪酬管理现状呢?



  第一,在设计薪酬体系前,岗位梳理是前提,岗位是基于经营战略和业务流程,进行组织设计的结果。
  第二,为衡量各类人员的价值贡献,进行岗位价值评估。
  第三,通过外部数据调查,寻找基准线设计薪点表。
  第四,针对各类人员确定薪酬管理模式和制度。

一、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指系统全面的确认工作整体,以便为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有关工作方面的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信息收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通过对工作输入、工作转换过程、工作输出、工作的关联特征、工作资源、工作环境背景等的分析,形成工作分析的结果——职务规范(也称作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包括工作识别信息、工作概要、工作职责和责任,以及任职资格的标准信息,是岗位价值评估的基础。
 
二、评估岗位价值
  岗位价值评估的方法很多,比如,IPE、海氏三要素评估法、28因素法等,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比如,某评估方法在适应某类岗位方面可能存在信度和效度较低的问题。但是,不用一种方法就会出现后续评估结果对接困难的问题。所以,相比较而言,还是用一种经过多次测试,信度、效度稳定的方法比较妥当,只要尽量选择适合公司的规模、职类、职种的方法,并进行修订、改进以达到适合公司应用的目的即可。
  评估人员要清楚被评价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可以选择高管层、中层经理和一些核心骨干员工,人员数量在20人左右适宜。有的公司还需要普通员工参与评价,主要是出于民主决策的需要,但是他们对很多岗位的工作内容并不熟悉,评价效度会降低,我们不建议这么做。如果评估的岗位偏少,可以全部参评;如果岗位很多,就要选择基准岗位,基准岗位只要是员工人数要么最多、要么非常重要、要么是公司独有的岗位即可。总体上要做到覆盖均匀,涉及各部门各层级人员。



三、设计薪点表
  薪点表设计要使公司内部评价等级和外部市场薪酬数据有效对接,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的平衡。要逐个岗位调查外部市场的薪酬数据,从而选择合适的薪酬基点进行数据拟合,并根据公司付酬策略进行调整。薪点表仅仅是一个工具,规定了员工薪级内的提升空间。根据企业管理实际状况,单纯的岗位工资制已经不适用于各类人群的有效激励,毕竟高等级岗位是有限的。
  例如,研发类人员,研发水平高不一定担当管理岗位。但是,他们的薪酬有可能要突破薪级的最高限,必须打开薪酬空间,需要通过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予以解决,使每个序列员工都能和任职资格要求匹配起来。不同任职等级的员工位于不同的薪级,有的高级专业人才可以获得相当于副总薪酬水平的待遇。企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不仅是管理者,还需要技术专家、职能专家等。

四、制定薪酬管理方案
  各序列员工的薪酬管理思路不尽相同,我认为,还是从薪酬的付薪方式上思考,花同样的钱,达到最优的激励效果。员工不仅患寡,还患不均,这就要求公司要找准外部竞争性与内部公平性的平衡点。

  1. 年薪制员工
  公司内采用年薪制的员工包括高管、事业部总监、办事处主任。
  公司高管的薪酬结构通常采用固定年薪、浮动年薪和超额年薪组合的方式。固定年薪满足高管的基本生活。浮动年薪年底兑现,完成多少目标任务可以设置。当然,也可以设定半年目标,半年发放一部分浮动年薪。超额年薪要看超额部分高出目标多少,设定一个更高的提成比率即可,相对比较简单。
  事业部总监和办事处主任为代表的两条线构成了公司业务组织的矩阵式结构,办事处主任统领各事业部的销售员思想和文化建设,他并不是扮演简单的地方行政角色,而是推动业务发展的高手。据此看来,事业部总监主要是在业务方面培养和指导区域的销售员,并适时参与区域大客户营销。所以,事业部总监的薪酬结构设计为年薪制,按照实际任务完成情况获得具体的浮动年薪、超额年薪。
  办事处主任的薪酬收入应该与区域业务目标整体完成情况、市场占有率、人均产出、费用控制等方面挂钩。在这种布局下,销售组织会出现事业部总监和办事处主任业务交叉的问题,办事处主任主要完成区域销售任务目标,而事业部总监主要完成全国销售任务目标。办事处主任由于处于业务拓展的前沿,还可以加入业绩奖金要素,以便提高他的积极性。奖金与阶段性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挂钩,不采取每单提成的方式。
  从岗位评估角度讲,事业部总监薪级远高于办事处主任,两者定位有所不同。一方面,事业部总监不仅是业绩高手,还是管理的佼佼者,能够在大客户营销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公司也希望通过事业部总监把大客户纳入公司层面统一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2. 月薪制员工
  公司采用月薪制的员工主要包括各职能模块的中基层员工。
  对于职能管理类员工, 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组合的模式是最常见的薪酬结构,普通员工与管理人员要有区别。
对于研发类员工, 公司需要通过项目评审确定项目难度系数,由项目奖金基数、项目难度系数、实际项目完成绩效系数、调节系数等确定项目总奖金包,实际发放根据项目角色分配。
对于操作类员工,采取标准计时或计件工资。
  针对销售类员工,一是办事处工资总额包怎么计算?二是办事处内部薪酬管理模式是什么?总额包可以依照往年的薪酬数据估算,因为业绩的不确定性,所以要随时监控和调整。办事处内部,主任有业绩年薪,与相应的指标挂钩,年底奖金需要与员工切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例。办事处主任与销售人员的薪酬混在一起分配有很多弊端,容易使办事处主任变相“压榨”员工。所以,有必要单独设计办事处主任的薪酬指标,与销售人员区分开。这样可以使办事处主任抓好人均产出,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在年终,公司可以对部分业绩表现良好的办事处主任发放额外的奖金,这部分奖金需要总部支付,不挤占办事处奖金池。
  对于其他外包公司派驻员工,,可以根据市场定价,归口相关业务费用管理,不纳入公司整体的薪酬管理体系。

  以上就是企业如何改变混乱的薪酬管理现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明显,需要从业者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薪酬理论和设计方法,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寻找更好的解决思路,设计最有价值的薪酬方案。

5. 全面薪酬管理与传统薪酬管理,相比有什么优势?

通过薪酬管理传达公司理念,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从而提升企业和员工的工作绩效,是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我相信全面的薪酬管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全面薪酬管理是近年来人力资源实践领域流行的管理工具。与传统薪酬模式相比,全面薪酬是解决员工薪酬问题的系统工具和手段,包括物质薪酬和精神薪酬、工作多样性、工作参与性薪酬和员工发展性薪酬。

全面薪酬管理的本质在于,兼顾企业和员工的价值取向,实现其价值的互动与融合,平衡其利益,将员工满意度与企业绩效有机联系起来,增加组织的竞争优势。根据效用理论,管理者支付给员工的薪酬越高,边际加薪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越小,使得员工的行为趋于保守和非生产性,越来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随着达到某一期望的距离越来越短,其期望会不断下降,对员工做出努力的激励也会不断下降。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伤害,提高激励效果呢?根据失败原因分析,薪酬激励计划对员工激励、组织管理和经济效用都有负面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创造一定的特定条件,消除那些适得其反的条件和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对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具体建议如下:弱化薪酬与任务的联系在企业中,当金钱被过分强调时,它就成为“做这个得到另一个”的附加条件,

从而成为控制员工行为的工具,使员工失去动力,阻碍员工获得效率、质量和内在动力。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企业的管理者改变了薪酬的做法,将薪酬与工作任务分开,而改变薪酬成为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和手段。管理者在给员工发工资时,首先要根据慷慨、公平的原则,尽量保证员工不感到被剥削;其次,采取服务时间、培训、工作技能、工作复杂程度等多种因素支付员工薪酬

全面薪酬管理与传统薪酬管理,相比有什么优势?

6. 薪酬管理的六大问题及解决方法

 薪酬管理的六大问题及解决方法
                         引导语:薪酬管理的制定直接影响员工的切身利益,薪酬制定的不合理,多数员工会采取离职的行为,这样会造成企业的员工的大量流失。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薪酬管理的六大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案例】 
         制样师杨军在某运动鞋企业工作5年了,月工资固定3500元。他技术水平好,工作又努力,深得领导的重用。考虑到公司领导对自己不错,所以有几次5000元月薪的跳槽机会,他都放弃了。他最近得知,另外一个新来的同事的工资竟然有5800元。杨军就待不下去了,他马上找到公司领导,递交了辞职书,很快他在另一家运动鞋企业找到了同样的工作,月薪6000元,并且还有月奖、年终奖。杨军走后两个月内,那公司又有一批骨干员工辞职,其中几个人到了杨军所在的企业。
         那么,这个企业的管理尤其是薪酬管理有什么问题?
         首先,该公司的工资结构单一。它只有一个固定的工资。其次,它没有激励性措施,新员工的工资比老员工高,造成不公平。第三,它还不了解市场行情,外面已经几次5000元的机会,杨军都放弃了,意味着现在的行情已经是5000元了。这么多的信息全传递给企业,企业还是麻木不仁,不了解行情。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了解行情的,因为他给了新员工5800的工资,但是他在了解行情的情况之下,还是给老员工3500元。有一些老板们,以为金钱激励不一定有用,他们认为可以靠为人,靠自己对员工不错就可以挽留员工,这个办法短期内可以,3个月可以,甚至6个月也行,有的甚至一年也行,特别是创业期,老板跟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天天一块拼命地干,大家也觉得很有干劲,没有什么怨言,工资拿了一点点也没关系。但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有一些人打退堂鼓了,如果超过2年的话,没人跟他玩了。所以薪酬激励是很重要的。
          薪酬管理的六大问题 
          1.内部不公平性 
         这家企业的内部很不公平,杨军是在得知另外一个同事的工资竟然有5800多的时候递交的辞职书。中国人非患寡而患不均,凭什么人家拿5800元自己拿3500元,他没有办法接受这个。所以,导致内部的一些冲突,两个人容易掐起来,并且对公司产生怨言,最后离开。
          2.没有市场竞争性 
         该企业对老员工的薪酬没有市场竞争力。企业的薪酬没有市场竞争力的时候,容易导致人才流失。
          3.缺少激励性 
         一个企业的薪酬缺少激励性的话,意味着贡献大、付出多的人的收入和其他人一样。贡献大的人付出的比别人多,甚至还可能做出一些牺牲,可能是健康上的牺牲,感情上的牺牲。如果他付出了这么多,公司的薪酬又没有激励性,他就觉得得不偿失,这个时候干脆不干了。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剩下的都是一些懒人、庸人,这样的企业,灭亡是迟早的事。所以,激励非常重要,激励是薪酬管理的一个核心的职能。
          4.战略导向性不明显 
         或者说是缺少结构性的倾斜。所谓结构性的倾斜,就是对那些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岗位,我们给他的薪酬要给得更高。对于做定单的企业、制造业来说,打样的速度快,你就赢得了时间,打样的质量好,速度又快,你就赢得了定单。另外打样打得如何,最后生产也得按照这个来做,那么生产的相关的材料、一些工艺,都是一些小的影响。这些小的影响对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甚至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样的岗位是一个核心岗位,而核心岗位在企业里面没有给予倾斜,说明这个老板的脑子是有问题的。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出现了大量的`老板,有的人是不懂管理的。我有一次我到一个企业里去跟人家访谈。访谈的第一天,他们会计就跟我说:“张老师,我都想递交辞职书,在递交辞职书的同时,我再递交一个求职书,我头脚辞职后脚再求职进来。”他说他们新来的出纳的工资都比他高,企业是老员工工资拿得低,新员工拿得高,它没有薪酬的调整。其实,薪酬的调整要与时俱进,随着竞争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5.劳资不平衡 
         劳资不平衡在比较多数国企都存在,有相当多的国企是亏损的,但是管理层不亏损,管理层的腰包鼓鼓的,这叫穷了庙,富了方丈。这种情况其实导致股东的利益受损,员工的利益没得到保障。我们在制定薪酬方案的时候,像股东监管不到的企业会导致劳方和资方利益上不平衡,往往工资过高,导致资方的利益受损。这个也是不可以的。
         有些老板常年在国外,回来之后发现公司是亏损的,一查账就发现,有的甚至引起诉讼,这样它就不能长久。这样的人自己的名声慢慢也变得越来越坏。中国现在没有建立个人信用体系,老总变坏了没关系,他到下一个地方还可以继续当老总。如果整个社会有了个人信用评估和记录体系,那就不一样了。总之,劳资的劳方和资方的利益要平衡。
          6.薪酬万能论 
         早期的一些外企和现在的有些企业还有这种论调。有一个国有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打电话跟我说他想辞职,因为他觉得在这个企业里面学不到什么东西,样样都得听领导的,企业是唯领导意志是尊,更重要的是他和他的直接上司之间关系不好,他看不起这个直接上司。所以他一直觉得非常痛。我问他可不可以考虑离开这个企业,他说自己很多次确实想离开,但是实在是舍不得薪水,工资给的太高了。
         试想,公司给那么高的工资,结果员工干得还不开心,他会努力去干吗?肯定不会。这种情况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国企,有体制上的问题。另外有的公司,一些高管会压他那些有才华的下属。总之,这种情况都导致高薪水发挥不了作用。
          解决办法 
          1.内部不公平性:岗位评价 
         对于那种内部的不公平,就要通过岗位价值评估,通过价值评估,判断哪个岗位值多少钱,值5800元就是5800元,大致上有一个波动,不要有太大差异。
          2.没有市场竞争性:调整薪酬战略 
         对于没有市场竞争性,我们就要通过市场调查调整我们的薪酬战略。达到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目的。
          3.缺少激励性:绩效薪酬、奖金、提成、分红等 
         如果公司没有激励性,就设了一些激励性的薪酬,比如给员工发奖金、分红、提成,甚至一些激励性的补贴措施,都是可以的。通过设立一些绩效性的奖金、提成、分红等等这些措施,使得我们的薪酬具有激励性,让那些干得出色的人获得更高的收入。
          4.战略导向性不明显:岗位倾斜 
         对于战略导向性不明显,我们就要对我们的薪酬改革,不要一刀切,而是进行结构性的倾斜。对于支撑我们核心竞争力的岗位,进行适当的激励和倾斜。
          5.劳资不平衡:考虑到劳资双方的效益 
         如果劳资不平衡,就要考虑到双方的利益,我们企业管理的所有的制度,一定要在劳方利益、雇员利益、资方利益集合里边找到共同点,这样,企业才能长久。
          6.薪酬万能论:与非薪酬方式并用 
         对于薪酬万能论,我们既要考虑到薪酬激励,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各种各样的非薪酬的激励,比如荣誉等。
    ;

7. 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很多企业老总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各层次——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
2)薪酬制度不完善
首先只有在基本薪酬方面建立了考核,而在辅助薪酬方面却没有一整套完善的考核机制,而且既有考核也是偏资历而轻能力的工作业绩。
其次考核过程和机构也没有做到透明化,从而使得许多人员靠拉帮结派或者走关系上了较高的领导职务。
3)薪酬体系不健全
现有的薪酬体系主要是以岗位为基础,没有和能力及个人的业绩连在一起,造成的结果是很多人为了获得相对较高的收人,注意力放在如何谋取更高的职务上,从而使自己的工作精力分散。
4)薪酬的激励作用难以发挥
现行的岗位工资标准起点低,而绝对差额小。岗位之间的差距小,使得责任大、贡献大的关键岗位不能多得,不利于关键岗位人才的确定。
5)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
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
6)绩效评估方面的问题
首先,绩效指标效度较低。企业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绩效评估方式陈旧、单一。再次,评估人的非专业化和评估过程的形式化。最后,绩效管理功能严重缺失。

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各部门和岗位分清职责和权限,各种制度有章可循。奖惩分明,制定公开透明的业绩评价制度,工作评价要科学合理,由此建立起来的报酬制度才能公平合理。
2)增加薪酬的透明度
公开的薪资信息,不仅使员工了解薪酬制度和计薪标准等内容,更利于他们判断自身绩效与所获薪酬之间的关系。这种开放式的制度将更容易获得员工的支持和信任。
3)充分重视薪酬激励的重要作用
应根据企业内外的特点,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和富有竟争力的薪酬体系,使其逐步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真正起到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4)导入动态的战略导向原则
薪酬上的战略导向,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此原则强调薪酬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理性、前瞻性的支撑。
5)建立“以人为本”薪酬体系
领导者必须对下属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差异,从而实施不同的领导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领导效果。对薪酬系统的设计也是如此,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 
6)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考核的结果与员工所得的报酬是直接挂钩的,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公平性也就直接影响到薪酬体系的合理性所以要建立公开民主的多重评估体制。

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8. 企业存在的薪酬管理问题

 企业存在的薪酬管理问题
                         引导语: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涉及企业的经济核算与效益,而且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我国企业存在的薪酬管理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薪酬管理的内涵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根据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并不断予以完善。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因为它牵扯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人们的生存质量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薪酬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另外,薪酬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往往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所以薪酬问题对每一位员工都会很敏感。
          二、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薪酬体系只能提供薪酬,却不能起到奖励的作用 
         尽管薪酬体系在理论上可以奖励业绩的改善,事实却大不一样。由于价值的增加通常在受薪雇员中分配,其与业绩本身几乎没有关系。表现出众者与表现不佳者间仅有细微差别,奖励业绩的薪酬因此等同于总的增加值。这部分是因为大多数公司中业绩薪酬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奖励业绩改善,它也被用来调整总体薪酬结构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通货膨胀的增加。结果是潜在的价值增加中相当大的比例几乎必须被分配给所有雇员。
          2.分配方式单一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核心人才而言,包括高管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等。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薪酬激励主要依赖奖金和绩效工资,而对资本要素、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使用较少。特别是对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不少企业也设计了一些措施,使人力资本参与分配,但比重很小或者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几乎没有任何激励作用或只起到很小的作用。
          3.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不均衡 
         不均衡表现为偏高或偏低,薪酬水平涉及的是一个外部公平问题,即员工将自己在公司所得与社会上同类工作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的过程,比较的结果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去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人才作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要素之一,其配置必然要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人才向着价高的企业流动将成为普遍现象。
          三、寻求更加完善的薪酬管理体制 
          1.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制定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实现内部公平的重要环节。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就要保证其公平、有效。而有效是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能精确的测量业绩;
         (2)工资范围应足够大,以便拉开员工工资的距离,保证具有激励性;
         (3)清楚的定义工资和业绩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业绩测量的结果与工资结构水平挂钩;
         (4)存在改进业绩的机会;
         (5)其经理人员应由熟练技能设定业绩标准,并操作评估过程,而且经理及下属之间存在相互信任。
          2.确立明确的.酬薪分配原则 
         薪酬分配原则就是要在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是选择领先、落后还是跟随的薪酬战略,是侧重于吸引、保留还是激励人才的薪酬目标,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上如何兼顾,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薪酬的构架、薪酬和业绩的关联,等等。可以说,薪酬的科学性,能从明确、清晰的薪酬原则中体现出来。
          3.以职位评价系统为基础,实现薪酬分配的公平、科学 
         岗位评价和分析是现代企业薪酬设计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首先,职位评价应立足于岗位,岗位评估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应从劳动的多样化角度设计报酬,依靠价值定待遇,是不同职务之见比较科学化、规范化,让员工相信每个职位的价值都反映了该职位对公司的贡献,有很强的说服力。其次,要对职位评价的基础及各项指标进行清晰的界定,避免引起员工的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以提高员工对职位间的差距的可接受程度,使其接受薪酬差距的心理承受力也随之增强。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