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不惑之年

2024-05-09 17:22

1. 写在不惑之年

翻看之前的微信,看到40岁那年写下的这一段,现在读起来,依然还是这般心境!
  
 不得不再一次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已步入不惑之年。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经常笑言,好想回到十八岁!然而在心底里,我其实认为现在才是最好的年华!
  
 四十岁的我,有值得回味的过去,有可以期待的未来,虽然青春不再,却还未曾老去。不再棱角分明,不再斤斤计较,不再苛求自己,不再受困于他人。
  
 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爱人,有人爱。想热闹,可以邀上朋友,来一场淋漓尽致的聚会;想清静,便一个人在家安静地看书听歌;兴致来了,邀上两三好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多的时候,在家陪孩子,做美食,也觉得是一种享受......
  
 我不贪心,这样就觉得幸福!
  
 我爱这美好的当下,也爱迎面而来的“不惑之年”!

写在不惑之年

2. 不惑之年,终于不惑

年少时,经历过一次致命失足。所以很多年来,成了心中永远消灭不去的梦魇,不想重复那样的厄梦,于是,多少次望而生畏,看着她们嬉戏在浪花中,而我只能抱紧自己小小的身躯,不知怎样去冲破这内心的禁忌。我亦习惯了她们的嘲弄,以为这一生终将与水无缘,直到咋天,一位朋友突然对我说:“我不知道你在怕什么?相比于死亡,冲破内心的禁忌,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总好过终生遗憾吧!”
  
 是的,我已经四十岁了,不惑之年,人生青春不在,我应当从当年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面对,那怕死亡再次来临,那又如何!意气风发博一次,也好过畏步不前后半生。
  
 换上泳装,涉入池子那一刻,曾经那站在水中哆嗦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急速爬了上来,笑坏了站在泳池边的教练。他说:“你怎么了?”
  
 “我害怕,我曾经有过一次溺水的经历,以为自己要完蛋了,所以,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玩水,更别说游泳了。”
  
 他沉默了一下说:“水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你要战胜曾经的自己,你以前害怕什么,现在就尝试经历什么。放心,有我们在,你看泳池边这么多救生员,你不会再经历当年那恐惧的一幕了,你的命包在我身上了。”
  
 “哈哈,”我被他的言辞逗笑了。看着朋友在水里如海豚般穿梭自如,我不禁蠢蠢欲动。
  
 “好了,来吧,你先深吸一囗气,然后把头埋入水里,看看怎样。”
  
 看着二十几岁风华正茂的教练,又想想自己都到了当他妈的年纪,再不济也不能在他面前懦弱下去了。
  
 “好吧,我的命今天就交给你了。”
  
 他大笑起来,我深吸一口气,迅速把身子一探沉入水底,倾刻间,眼晴,耳朵,嘴里全似灌进了水,整个世界懵懂了,那熟悉的糟糕的感觉又来了。
  
 十八岁那年春天,嫁到城郊的大姐,带口信要我过去帮她照顾刚满五岁的小外甥。姐夫出去打工了,姐姐要忙春耕孩子没人带。
  
 那是三月中旬春寒瑟瑟的日子,绵绵的春雨连着下了几天,一路上,满眼的新脆苍绿,雨后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我贪婪地吮吸着这天然氧吧的赐予,迫不及待地感受着大自然的垂爱,满心诗意盈然。下陡坡的时侯,碰到一清廋的女子推着老加重车吃力得上坡,因那条路上再没有其它人行走,所以我们很自然的对望了一眼。我猜度她也是去帮娘家干活的农妇,所以才跟我一样起这么早赶路。
  
 我收紧车闸,慢慢溜下了坡,可是,坡下面的土路却泥浆四翻,被车辙辗压出半尺深的沟槽。于是,我选择骑上了一条沿着河堤一尺宽的小径,因为鲜有人走,所以石子崎岖不平。我小心翼翼骑行着,更重要的是,车子是借来的堂姐的陪嫁,临行前大娘千叮万嘱地对我说,别给它弄脏了,我可不能让她们落了抱怨去。
  
 突然,一个鸡蛋大小的石子拽了车轮一下,刹拿间,我连人带车栽进了河里,眼里,嘴里灌满了水,耳朵被水蒙住,外面的世界瞬间隔绝了,我想喊救命,可一切的卒不及防,喊不出来,心里想,我完了,就这么完了。
  
 早春的河水,冰冷又浑淖,我这个北方的旱鸭子一掉进去,妥妥地下了饺子,幸亏落水的瞬间车把没离手,还是怕给人家弄丢了,看样子某些时候东西比命重要啊!水势很大,我被河水冲得翻过身来的时候,那女子已沿着河岸急速奔跑着,她大声叫道:“你抓住旁边的树枝,我拉你上来。”
  
 因为车把的不离手,自行车横着在河里漂,阻挡了水流的速度,就在离跌水闸三米远的地方,求生的愿望令我抓住了夹在两块板缝间的枯枝,女人爬在堤岸上,探下身子拉我。
  
 “姑娘,你站起来,站稳,来,抓住我的手,我拉你上来。”
  
 她吃力地拉我上岸,过年时买的呢子套装己被河水泡胀,重重地贴在我身上,死亡的恐惧令我瑟瑟发抖。
  
 “你脱下外套我帮你拧一下水。”我哆哆嗦嗦脱下厚重的外套,污水顺着裤腿流下来时,我才发觉我只穿着一只鞋。原来我栽进河里时,另一只鞋被孤怜伶地丢在河岸上,我已被河水冲了七八米远,如果我死了,那只鞋就是我留在世间唯一的物证了。
  
 车子前轮成了方形,车把歪斜,铃子不见,整个车况残不忍睹,我伤心地掉下了眼泪。
  
 “你看你这孩子,人没事就好了,幸亏这辆车子,不然河水这么急你真完蛋了。”
  
 她的老加重车可怜地倒在坡顶,看我疑惑的样子,她说:“幸好我回头看了一眼,刚刚过去的小姑娘一眨眼不见了,我料定你跌河了,所下丢下车子就跑了过来,“老天保佑,老人保佑。”她双手合掌,不停地喃喃祈祷着。
  
 当我惊魂未定,颤颤巍巍回到家时,吓坏了正在做早餐的大嫂,她给我换上干净的衣裤,又煨好了热炕安排我躺下时,才问起了发生的事,我断断续说完事情经过,才想起竟然忘了问那位大嫂的姓名。
  
 “你这丫头,她可是你的救命恩人啊,也不知道谢谢人家。”嫂子嗔怪道。
  
 是呀,频临死亡的感觉让我魂不守舍,那时那景地,我如何能想起问她姓名啊,只记得她人很清瘦,也就三十而过的年龄吧。
  
 多么相同的感觉啊,我的头一下懵了,我惊恐地一下探出了头,咳嗽着大口呼气。
  
 “镇定一下,然后试着慢慢再蹲下去,闭着嘴巴,戴着眼镜你就可以睁开眼看,这样你的恐惧就慢慢消失了。”按他的方法,我又潜入水中,这次,我足足憋了一分钟才出来,就这样,我一次比一次时间长,终于不再害怕,原来也就这样啊。
  
 一小时,我已经尝试放松身体,让自已漂浮起来。
  
 二小时,我学会了基本姿式,能在泳池中轻松自如了。
  
 从下午二点到六点,我玩得不亦乐乎,朋友几次催我回家,我都说:“再游一圈,再游一圈。”
  
 啊――我终于战胜了心魔,战胜了自己,压在我身上几十年的恶梦终于结束了。
  
 我终于明白什么叫不惑。"不惑就是,经历过以后,对一切的无畏无惧"。既然死都不怕了,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这样的自我救赎真好,迈出那一步,真的不难。

3. 我的不惑之年

2021年10月,我正式步入我的不惑之年。
  
 10年前,我曾经想过到了40岁会是什么样子?穿着暗沉的套装,坐在办公桌前,处理着文件,抱怨着工作繁重,退休遥远;闲暇时,照照镜子,数数又多了几条皱纹,几根白发……
  
 如今,真的40岁了,感觉还跟衰老和沧桑无缘,每天都很阳光,早起说着早安,开启一天的快乐学习,工作时间;中午和闺蜜约好下午茶,聊天;晚上打非洲鼓,和我们艺术团的伙伴们一起happy……
  
 虽然已到不惑,但我幸福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你们呢?

我的不惑之年

4. 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示例】: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了。
【近义词】:人到中年
【反义词】:豆蔻年华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5. 不惑之年

文/朱诚明
                                          
 光阴似箭,岁月蹉跎,
  
 眨眼间,四十岁的生日如期而至。
  
 额!晨间一觉醒来,自己已是不惑之年!
  
 四十年的风霜雪雨、坎坎坷坷,
  
 四十年的沧桑岁月、风雨洗礼,
  
 在温暖的晨曦中,
  
 静静地追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
  
 所有发生过的事,仿似在昨天 。
  
 人到四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也是身体健康的分水岭。
  
  
 岁月的积淀已将我带进了新的征程,
  
 我要以一种从容的洒脱、以一种岁月的沉香、以一种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以豁达感恩的心拥抱生活,拥抱我的四十岁!

不惑之年

6. 不惑之年

正如白岩松所说:“四十岁,这是个奇怪的年龄,向过去看看,抓得住青春的尾巴;向前看,终点依稀可见。而对于人生来说,再鼓起勇气,还有新的高度可迈进,想放弃,也就麻木中顺坡而下,人到中年,总该重新打量一下,是就这样了吧,还是要再出发一次?”
  
 四十岁与我而言已不期而至,青春悄然变成了鱼尾纹。茫茫然一脚踏进中年的门槛。
  
  
  “中年是杯下午茶。”记得有人这么说过。
  
  
 年轻时,大家夜以继日的只顾着赶路,等到有闲情坐下来喝下午茶,已是中年以后的事情了。这杯茶比童年的早点,青年的火锅,老年的咖啡更绵长,惬意,伤感,令人回味无穷。只是,如若一直喝到日落西山,喝到寡淡无味时,总会莫名生出些空虚感,唯恐怕是又要虚度一段光阴。默默的算着,一万六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在时光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于是害怕时光不经用,刚刚成熟,又将老去。匆忙伸出手去挽留,时光却从挽留的手上溜走。无奈叹息岁月流逝太快,不经意间,岁月又在我的叹息里逃去了!难道中年就要这样无声无息地徘徊在岁月里?连同初念一直徘徊在中年的岁月里?
  
  
 四十,已然不再年轻,却不够资格称老。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年龄,是个容易感慨不易感动的年龄,是个只有哀愁很难愤怒的年龄。但也是个中流砥柱承前启后挑大梁的年龄。此时,想要迈进新的高度,重新再出发一次,却已非易事,在相对安逸中选择吃苦需鼓起更大的勇气。可我知道,依然有许多人为了明天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用我们看不见的方式努力着。也许只是不甘心理所当然的碌碌无为,也许只是初念一直还在,又怎能“就这样了吧”?毕竟在中年就选择“麻木中顺坡而下”也是一种折磨。过早的体验老年生活,无异于自动缩短中年的期限。
  
  
 “人生百年,完全不输不赢的坐等老死,也太乏味了。我来了,我走了,人世间留下几行脚印,才算没有白来一趟”作家野夫如是说。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阳光蒸融了,生命的一半已这样在混混沌沌中度过了,没有留下游丝样的痕迹。人赤裸裸的来,难道也要赤裸裸的去?雁过留痕呢!可是,如果在中年就此坐等老死,又怎敢在以后的墓志铭上写下“这个世界,我来过”?青春了无痕迹,我是否还要在庸碌中继续老下去?
  
  
 几千年来,人们都重复着孔子“四十不惑”这一句老话。其实,年至四十,是最困惑的时期。人到了这个年龄,是不伦不类的阶段,身临又尴又尬的处境,心理上,生理上承受着过多过多的载重和负荷。自诩“四十不惑”,实际是一种自我解嘲,是一种无奈的感叹。因为,身处尴尬的境地,只有如此,才能安静的生活,但四十之惑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不惑之年就像徘徊在人生走廊的孤独者。又像一个黑夜中瞎撞乱飞的蝙蝠,不伦不类----飞禽不接纳,走兽不认可。虽已脱离青年人的行列,但还没迈进老年人的阵容。即没有青年的活力,又没有老年的深沉。
  
  
 四十,无论如何已说不上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说年轻吧,岁月沧桑记录在面;说老了吧,还有几分青春的活力。自我感觉精力充沛,或者老态龙钟,可无论怎样感觉,年轻人说你青春已逝,老人羡慕你风华正茂,小孩称你为大爷,年轻人称你为师傅,老年人又称你为小伙。在家既要当儿女,又要当爹妈。唱K跳个迪斯科吧,显得有些轻浮,扭个秧歌吧,又显得有些滑稽,练个气功吧,又似在玩深沉。
  
  
 都说不惑之年精力充沛,年富力强,有经验,是人生最为富有,辉煌的季节。可实际上人们赞誉之辞的背后,他们丢失的要比得到的东西多得多。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归他们所有——即便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做铺路搭桥的角色,即便你怀抱通灵宝玉,也只能委于培养新秀的重任。连打个工都早已被排除在年龄之外,走到天涯海角,也无人赏识你满腹的经纶与过期的年龄和将要淘汰的身体。
  
  
 总之,不惑之年,处于人生最尴尬的境地,一切的美好离他们而去,一切苦难迎他们而来,事业,身心,年龄在人生的山顶开始下滑,而且是一泻千里。四十,就像一个忍辱负重,累的抬不起头来的老马,就像一个除了耕地,光吃草还要产奶的老牛。
  
  
 四十,有过多的困惑,有过多的苦难,有过多的艰难历程。所有这些,他们心里清清楚楚。“四十不惑”既是过多困惑的省悟,也是过多苦难的总结!
  
  
 人至不惑之年,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的千言万语明白了高处不胜寒,无力挽狂澜的世事沧桑与无奈。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笑看世事繁华,淡定人生心态,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随遇而安,诸事顺其自然,学会感恩,无憾我心的做人,做事,不再奢望浮华之梦。
  
  
 或诚如金刚经所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又或唯三两知己、一壶老酒。。。

7. 不惑之年

尽管有预言说2029年人类永生,我还是习惯以八十岁阳寿做为人生规划的基本预期。过了四十,仿佛过了人生的前半程,后面是广义的余生。孔圣人号称四十不惑,我没有完全体会过不惑是什么,更真切的体会是,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大事儿上明白,小事儿上糊涂。四十岁之前,人生前半程,仿佛爬山,目标明确,朝着山顶,心中常常充满期待,骑虎驱龙,披荆斩棘,全是向上的力量。四十岁之后,人生后半程,尽管可能有所谓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但是心里清楚,身体里、心里、周围,有种东西已经过了盛时,仿佛花开全满之后,月开全圆之后,仿佛长篇小说读了一半之后,仿佛下山,无论怎样界定,那个山脚一定在等着我们所有人,那个肉体无法避免的终点比上山时看得真切得多,于是,期待少了很多,回望的频率多了很多,越来越精打细算如何花剩下的时间,仿佛一个勤俭持家的人对待一点点减少的储蓄,只花时间给三类人,好看的人,好玩的人,又好看又好玩的人。四十岁之后,散步时,十公里跑时,动不动就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儿,散也散不掉,跑也跑不掉,梅花就总落满小区和护城河边的道路,给保洁团队添了很多麻烦。
  
  
 
  
 前半生,和人聊天,我有个口头禅,“祝你幸福”。现在,遇上非常熟悉的老哥老姐们儿,我新的口头禅是:“您还有啥未了的心愿?”这些老哥老姐们儿通常都很敞亮,答案五花八门,比如,“每天吃好喝好玩好”,比如,“时刻准备着闹点大事儿”,比如,“没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了”。如果遇上比较介意的,我就更正经的措辞问:“面对余生,你内心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如何克服?”
  
 常见的答案有:
  
 “最大的困扰还是死亡。我们成长在一个没有宗教的环境里,不知道死后是什么。某些宗教里,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当然,绝大多数人类都认为自己是好人,即使少数自认人渣的人也知道死后去哪儿,也远远比不知道去哪儿要强得多。在另外一些宗教里,有来生,那就更不怕了,死了之后,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现在长大了,再想去信个宗教,也有些晚了,将信将疑帮我解决不了面对死亡的问题。”
  
 “最大的困扰还是情欲。任何激情,都不可能持续很久,如果能持续很久,就不是真正的激情了。虽然已经是残生,但是还是要活很久,而且还要被情欲困扰很久。年轻时我无法一生爱一人,现在还是做不到。出轨怕道德谴责,嫖娼怕朝阳群众,引刀自宫,怕自宫之后还是写不出《史记》被周围人嘲笑。”
  
 “最大的困扰还是后代。生小孩儿的时候,没征求过小孩儿们的同意。既然生下来了,就应该尽到养育的责任。我不知道我不在了,他们怎么办,我甚至不知道,我即使能一直陪他们到成年,我应该怎么办?”
  
 这些终极问题,本来也没有终极的正确答案。我也问过我自己,我余生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也不是情欲。首先,情欲不是一个坏东西,情欲是原动力,如果齐白石八九十岁不喜欢小姑娘,他很可能成不了齐白石,如果胡适不喜欢嫖娼,他很可能成不了胡适。从青春期到年近半百,已经积累了多年管理情欲的经验,何况还可以写小说、写诗,何况还有那些伟大的东瀛爱情动作片。
  
 对于我来说,也不是后代。诸法无我,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任何一个人,包括父母,都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到来。任何孩子的父母都只是一个通道。众多无法确定的力量合成一个决定,把一个无法事先确定的孩子通过这个通道送到人间,孩子的到来其实是为了给这些众多的力量再添一个更不可控的因素,仿佛一粒砂投入一座城堡。
  
 细细想来,我余生最大的困扰是克服一些、打破一点、平衡好我上半生赖以成就的那些特性。这些特性里最突出的一个就是争强好胜:从来没拿过第二,在自己毫不相关的领域里也要争第一,先人后己、照顾目光所及的所有人,惦记一切最好的以及班花,享受横刀立马、千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意气风发。需要克服好胜的原因罗列如下:在体制机制没保障的情况下,做到最好不是很风险吗?打打杀杀一眨眼几十年,那看花的时间呢?阳光之下,力战就必定能胜、动作变形也能接近天成?
  
 克服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慢慢放下输赢和计算。
  
 你说我能赢吗?

不惑之年

8. 不惑之年

      四十岁,静静地绕过我所有的感知渠道,悄悄地摆在面前,甚至还没来得及消化完三十岁的凝重和二十岁的激情。人将一身的细胞更新一遍,平均要七年时间(据传,未验证),也就是说每七年的我就是全新的我。如果这个理论是对的话,那么四十岁已经是我自己的人生样本的第五次更新周期的中后期了。跨越过前五次更新,我的第六肉身和前任们究竟有什么不同?除了硬件的持续更新,四十岁的大脑作为“我”的软件应该也在不断迭代的吧。虽然说智商没什么机会更进一步了(苦笑),但是情商,财商,认知商,各种商和二十年前比,和十年前比究竟有没有成长?是到了好好总结一下的时候了,四十岁,不惑之年,究竟有多少是浑浑噩噩地过来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又有多少是可以说的清楚认知升级?我想试试说说。
  
  
  
  
 认知一:底色与表象
  
       一个人,一个部门,一家公司,甚至是国家之所以在环境中存在,都是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也就是其底色。对于人来讲,任何的行为,如果不能服务于自己的底色就是人设崩塌。而对于部门也好,公司也好,乃至是国家层面,底色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不断寻找自己的底色,也就是所有行为,所有思考的逻辑落脚点。
  
        Facebook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底色是“社交”,而试图用“交易”来掩盖这个底色来提高应收。最后不得不面对公众和司法的质询。马云想清楚了自己的底色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也就是把“交易”本身构建在阿里巴巴的基因里。既然是交易,就要双方愿意,而且交易的达成更容易。所以阿里巴巴的所有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个底色来做的。比如说,做菜鸟是为了让承运方和交运方更容易达成交易而不是自己成为承运方。京东和阿里巴巴的表象都是电商,但是底色是完全不同的。京东的底色本身就是物流,所以刘强东打造整个京东体系的就是把自己变为承运商,这就是为什么京东现在有十八万雇员,而马云规模比京东大三倍却只有八万人。顺着这个思路想,马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让交易本身更容易。蚂蚁金服是为了金融服务商和金融服务购买者之间的交易更容易。投资饿了么,出发点是以让外卖小哥,商家和消费者交易更容易。最近的消息是饿了么和口碑合并后,统一归属到阿里集团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目的很明显,要促成本地“交易”的达成。而同样是做外卖,美团站在腾讯系就会有极为不同的价值判断。腾讯的底色是“社交”,任何不能增加服务群体的社交粘度的行为都是会极力避免的。
  
       想清楚阿里巴巴的底色并不不能帮助你更成功,而是理清了一个道理,就是弄不明白自己的底色就无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说一个公司或者国家这么大,假设你是一个部门的经理,如果不探究自己部门存在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那么很有可能分分钟就在残酷的公司资源博弈中被秒杀掉。也就是说想带好团队,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摸清自己的底牌,基于底牌一层一层的构建部门的整体行为逻辑。想清楚自己的底牌,就不会去做一些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并不能帮助自己最本质目标的事。不是说热闹就不好,而是把热闹当目的,把吸引眼球当目的就会迷失在热闹的气氛中而逐渐远离本意。
  
  
  
 认知二:真实与生存压
  
        天真的认为成长可以发生在沙盘推演中,早晚会在真实的世界中被现实打的体无完肤。无论理论多么完美,或者你认知的层次有多么高级,没有“事上练”的精神在现实世界里一遍一遍的打副本赚经验的话,再好的愿景,再完美的理论,最后都会沦为空谈。让事情落地的能力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的提升期最为重要的指标。很多人跨不过去,而且永远跨不过去,就只能止步在当前的位置了。
  
       有些夸夸其谈的人,说不定也能有模有样的在前台表演,但是你要看他真正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概念,理想,理论,这些都是离散的自然数,是一个个散落的点。真正做事的人不会满足于停留在离散的自然数阶段,因为真实的世界是由实数(实数的英文就是real number)组成的,只有掌握了实数级别行事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把事情做成。什么是实数级别的行事能力?一张厚重的柚木桌子,无论对于长度,颜色,光滑度等等方面的描述多么细致,都不如你用手指顺着桌边轻轻地拂过,手指接触在桌沿的每个瞬间都在经历着实数级的体验,因为这种感觉不是跳跃性的,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做事也是一样,你的想法,思考,理论基础都不是实数级的,只有真正在实践的时候,遇到坑,爬出来了,遇到坎,迈过去了,这才是实数级的,才能产生真知。
  
       没去过印度,听再多的新闻报道,看再多关于印度的书籍都无法让你感知到真实的印度。而只有当把自己投身在印度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巷子里走一遭,行走在狭窄却无法穿越的马路上,一股无法承受的嘈杂感和浓烈的五味杂陈气味一股脑的冲击到你的耳膜和鼻腔,真实的接触才能把让你对于印度的理解提升到实数级。在玻璃轿子里看一个国家的认知是知密度的,喇叭长鸣着飞速在你身边开过的摩托车,混和着牛粪和香料的空气,才是这个国家的鲜活体现,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认知。
  
       怕碰壁,怕湿鞋,怕从坑里爬不出来,所以干脆就不出手,不行动,不作为。事非经过不知难,长此以往就丧失了行动能力,而只能团缩在沙盘中一遍一遍的陶醉于摩挲构造精美的模型。那么如何能够迫使自己在真实的世界里搏杀,而不困在沙盘的温柔乡中?这就不仅仅需要强大的意志力,而且要把自己投身在一个有生存压力的环境中。大肠杆菌在柠檬酸环境里经过几百代的演化就会变异出消化柠檬酸的能力,因为大肠杆菌有生存压力。人在某个位置呆久了,对于周遭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适应依赖,就会丧失可异变可迭代的动力。所以,有时候要主动地放弃自己的某些生存优势,而投身到一个不舒适的,有生存压力的地方,那么你要的新技能和认知才能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下生长出来。最接近于失败的时候,感受到马上就hold不住了,才真正理解成功的难,才能真正用实数的眼光来再次审视这个世界。
  
  
  
 认知三:造势和生态圈
  
       办成事,即需要“事上练”的真情付出,也要避免掉入单一目标系统的坑里,为了实现目标而实现目标,一条道跑到黑,不考虑环境的变化。二三十岁的时候,没顾忌的冲一冲闯一闯是没问题的,因为这样会博到更多的可能性。到了四十岁,就要学会构建必然性的能力。当然也不是盲目的说,只要看上了的目标就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其实只需要把后面这句话稍微改一改,没有条件,创造出产生条件的“势”就可以上了,这就是造势。
  
       有些势,不用造,找到了直接借就好了,就看你有没有眼光找到可借的势。有些势,需要自己造出来,但也不能蛮力拆解,而要首先观察促成事情发生的关节环节在哪。找到撬动巨石前行的关键支点,并努力的用撬棒推动巨石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行。要做成事,要分辨出哪些因素是不变的锚,哪些是善变的帆。你锚定关键点后,不要管那些变动的帆,因为只要方向确定了,风来,帆就自然变过来了。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汉武帝采纳了建议出台推恩令。表面上是施恩予诸侯,诸侯的子孙们都能享受封地,实际上是造出来逐渐削弱个藩属诸侯实力的势。推恩令好就好在,会有人支持,会有人反对。支持的人(除了嫡长子的其他子孙们)希望获得从零到一的利益,他们会尽全力争取,不然就什么都没有。而不支持的人,也就是那些嫡长子们,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完全失去优势资源。就好像是猪和母鸡都不想被做成培根炒蛋,但是对于母鸡来讲无非是损失一个鸡蛋,而对于猪却是一条腿。所以你觉得是母鸡会更激烈的反抗还是猪?显然,非嫡们就是那些可能失去腿的猪,一定是拼了命支持推恩令的,而那些母鸡嫡子们只是少了些鸡蛋,不会用尽全力去阻止的。这样皇帝的推恩令得以实行,各方势力在对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求下,慢慢按照“势”的方向发展。
  
        推恩令是撬动巨石的杠杠,各方的利益述求是保持巨石不碎并向前滚动的生态。把势造好了,局设置好了,在局中的所有人都会在势的作用下一点一点的被势的压力推动向前。这个压力会最终带着每个玩家走向相同的方向,而且不需要你费时费力的添加稻草,靠时间就可以压倒骆驼。自己写文章总结得失,不是想炫耀自己的认知达到什么高度了,其实目的也是造势。把认知记录下来,发布出去就是立言,而立言本身就是“势”。可以让周遭的人监督自己做任何事的时候别跑偏,也就是利用生态系统而不是自己的毅力来达成目标。
  
  
  
 认知四:知道与不惑
  
        最初以为四十不惑就是什么都明白了,但真到了四十才体会到不惑根本不是知道了什么,而是知道什么可以不知道。不知道不是原始的未知,而是在知道自己知道后选择性的让知道变为不知道。有点绕,举个栗子。你知道你的下属在某项能力上有专长,你知道自己放时间和精力也可以搞明白期中的一些技术细节,但你选择性的不去自己刨根问底,而是让下属淋漓尽致的发挥它的特长去钻研并听他讲给你整个来龙去脉。你放弃了知道的行动,保持不知道的状态,最后才能真正的知道。不被知道或者不知道所迷惑才是不惑。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斯杰拉德说的“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的状态才是不惑。究竟是运气重要还是努力重要,目的重要还是手段重要,其实都不重要也都重要。世界是复杂的,人性亦然。感受到不知和不同,不去贴道德评判的标签,而是允许不知和不同的存在,也允许自己保持在不知道的状态才可以释然的看待人情冷暖,花开花落。非要探究到底,要知晓一切或者世界大同都是不实际的,也是会更迷惑。
  
        不惑,是理解人生就像一场飞行棋游戏,要足够的幸运掷出一个六点才能有上场的机会。不惑,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惑,是用尽全力却不执着于结果,不惑,是敢于改变但不丢失传统,只有体会到不惑的复杂和冲突才是真真切切的活到了不惑的状态。
  
  
  
 
  
       说了好多好像很有道理的话,其实不过是年龄大了,爱唠叨罢了。是给自己的唠叨,给自己的第六肉身的唠叨。希望我后面的肉身,可以摆脱表象,永远关注自己的底色,同时拒绝活在沙盘里,时时刻刻跳到实数世界中搏杀。有势借势,无势造势,以生态角度出发做事,不执著,不迷信单一系统。最后不被知道不知道而迷惑,保持清醒,包容不同,让自己认知的2.0版本尽早上线。
  
          
  
   这样的四十岁,我想,可以是第二个二十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