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为金融学?求解

2024-05-09 15:15

1. 什么是行为金融学?求解

行为金融学将金融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类学、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来研究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对金融的运行和金融产品的定价的影响。
Hersh Shefrin认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主题分为三部分:直觉驱动偏差、框架依赖和无效市场。启直觉驱动偏差主要是指投资者在形成认知和做决策时存在着一些经验规则及与此相联系的系统性偏误, 从而导致个人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偏差。框架依赖是指个人因为情景和问题的陈述与表达不同会有不同的选择。无效市场是指在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依赖的作用下导致价格偏离基本面价值。
在这三个主题中,要追究根本无疑前两个是主要讨论的对象,不只是因为无效市场是由他们产生,而且更重要的是前两个方面都是关于人的行为偏差的描述。在此试图用深度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这些行为的原因,已达到利用深度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投资者提高投资能力的目的。yewu=1

什么是行为金融学?求解

2. 行为金融学

如果我们了解了有效市场假说、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也认识了收益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各种资产定价理论,不难发现这些全都建立在股市投资者行为理性的前提之上。
  
 但是有学者认为,很多投资者的行为根本谈不上理性。在此观点之上,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流派,行为金融学。
  
 卡尼曼也因为在这方面做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家。
  
  1.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的核心观点是:人们并非像经济学模型假设的那样理性。
  
 行为金融学家认为市场价格很不精确。而且人们的行为与理性在一些方面存在着系统性偏离;投资者的非理性交易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学者们认为非理性的行为可以进行分类,大致上说有几种因素使得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得以存在:过度自信、判断偏差、羊群效应、风险厌恶、自豪与悔恨。
  
  2.导致非理性的五大因素 
  
  a.过度自信 
  
 人在不确定的情形下作判断时,会有一些方面与理性产生系统性偏离。这些偏差中最普遍的一种是,人们往往对自己的信念和能力过于自信,对未来的评估过于乐观。最好的印证就是有80%以上的驾驶员都认为自己比人们的平均驾驶水平要高。
  
 卡尼曼指出这种过度自信的倾向在投资者中表现得尤为强烈。与其他多数人比起来,投资者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技能技巧,更会否认机会运气的作用。投资者往往会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低估有关风险,夸大控制事态的能力。
  
 一般而言,男性表现出的过度自信比女性多,尤其在涉及钱财管理事情上的高超技能方面。
  
 过度的自信会导致很多投资者错误的确信自己能够战胜市场,结果过度投机过度交易,结果可想而知。很多行为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过度自信有能力预测公司未来增长性,这导致了所谓增长性股票普遍具有高估的倾向。高增长性会使增长型股票的估值更高,但这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妙预测常常会落空。因此,在对令人兴奋的公司进行增长性预测时表现出来的过度乐观,可能是行为金融学家认为增长性股票往往逊色于价值型股票的原因之一。
  
  b.判断偏差 我们会经常遇到投资者确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投资结果。撇开股市长期向上的趋势不谈,连续出现股票收益过高的情况并不会持久,未来的收益一般而言会走低。价值回归总是存在的。但是,在一些固定的时期,人们典型的普遍看法是认为异乎寻常的好行情总会更好,非同一般的低迷行情总会更加低迷。
  
 投资者的判断偏差, 可能会引导投资者看见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趋势,或者说相信能够发现某个将预测未来股价的股价运行模式。但是实际上,投资者梳理出某种形式的可预测性,而实际上股价走势却非常的接近于随机漫步。
  
 判断偏差会因人们具有某种倾向性而得到强化,这种倾向就是人们往往错误的用"相似性"或"代表性"来代替合理的概率性思考。
  
  c.羊群效应 一般来说,群体做出的决策往往比个体更好。如果更多的信息可以分享,各种不同的观点都被考虑周到,那么群体进行的有根有据的讨论会优化决策过程。或许自由市场价格机制可以最好的说明经济体中群体行为是明智的。同样的可以认为,无数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通过集体性的买卖决策,会使股票价格以一种方式展现出来:买入一只股票与另一只股票相比,看上去是一样划算。尽管市场对未来收益的预测常常发生偏差,但是这样的预测作为一个整体,比起任何单个投资者所做的预测要更为准确。
  
 但是,我们都知道,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在做定价决策时,并非一直正确,而且还会时不时出现疯狂的群体行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1世纪初的网络泡沫了。
  
 在群体行为研究中,有个被广泛认可的现象就是"群体"思维的存在。群体中的个体有时会互相影响,从而更加相信某个不正确的观点是“正确”的。
  
 《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就提到,疯狂的过程会以"正反馈环"的形式进行自我升级。最初的股票上涨鼓动更多的人买入股票,这又使得股票收益水涨船高,从而诱使越来越多的人群参与进来,这个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庞氏骗局"。
  
  d.厌恶损失 
  
 马科维茨一类的金融学家的建立的模型都有一个假设:个人做出决策建立在决策选择对个人最终财富可能产生什么程度的影响的基础之上。而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创立的前景理论挑战了这一假设,他们认为人们的选择是由他们对得与失的价值所驱动的。相对于合乎意愿的收益来说,等值的损失被认为令人厌恶的多。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下结论认为,损失令人厌恶的程度是等值收益希望拥有程度的2.5倍。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人在面临损失确定的局面,极有可能放手一搏。面对选择确定损失750元和75%概率损失1000元25%概率不受损失,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后者。
  
  e.自豪与悔恨 投资者一般很难承认在股市做了不好的决策,如果必须向他人承认这一点,悔恨的感觉可能会因此放大。从另一方面,投资者通常会很得意地告诉他人,自己做了什么成功的投资,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相关研究记录表明,投资者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卖掉赚钱的股票,抱牢赔钱的股票。卖掉已经上涨的股票会使投资者实现利润同时建立自豪感,如果抛售赔钱股票,投资者会招致损失,产生懊悔的痛苦情绪。
  
 3.行为金融学给投资者的教训
  
 1.避免跟风
  
 任何投资,只要变成人们口中交谈中广泛热议的话题,都可能对你的财富造成特别的危害。
  
 2.避免过度交易
  
 巴菲特曾给出过建议:近乎树懒的无所作为,仍然是最好的投资风格。
  
 3.谨慎交易
  
 如果一定要交易,就卖出赔钱的股票,而非赚钱的股票
  
 4.对热门建议保持冷静
  
 永远不要从气喘吁吁的人那里购买任何东西。只要有人给你提供热门的建议,请注意躲开。
  
 5.不要相信万无一失的策略
  
 如果有什么东西太好了都显得不真实,那么就是太好了,不真实!

3. 求助 关于行为金融学的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一道,是演化金融学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求助 关于行为金融学的

4. 行为金融学都有什么定义

简介
  
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对于两大传统假设的挑战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一,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假设。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其二,有效的市场竞争。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但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编辑本段行为金融学起源
  早在半个世纪前,爱德华就将决策的制定引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勾画了未来研究的蓝图。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直到卡内曼和屠夫斯基发表他们在判断和决策课题上的研究成果才取得巨大的突破。在介绍卡内曼的贡献之前,我们将首先介绍经济学和心理学在关于决策制定的理论假设方面的一些本质的区别。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limits of arbitrage)和心理学两部分。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Neumannand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andDebreu)后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现代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现代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1952年马克威茨(Markowitz)发表了著名的论文“portfolioselection”,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andMiller)建立了MM定理,开创了公司金融学,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60年代夏普和林特纳等(SharpandLintner)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0世纪70年代罗斯(Ross)基于无套利原理建立了更具一般性的套利定价理论(APT)。20世纪70年代法马(Fama)对有效市场假说(EMH)进行了正式表述,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顿(Black-Scholes-Merton)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但是,20世纪80年代对金融市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许多现代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象(anomalies),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一些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至90年代这个领域涌现了大量高质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形成最具活力的行为金融学派。1999年克拉克奖得主马修(Matthew·Rabin)和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为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将这些奖项授予这个领域的专家也说明了主流经济学对这个蓬勃发展的领域的肯定,更促进了这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国外将这一领域称之为behavioralfinance,国内大多数的文献和专著将其称为“行为金融学”。
编辑本段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决策制定
  传统的经济学通常假定市场行为是由物质动机驱动的,并且人们所做出的经济决策是理性的并且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必然结果。这里的理性意味着决策者对所有可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面对众多选择作出最优的决策。决策同时也是前瞻性的,也就是说,决策是建立在对将来的所有可能的后果进行慎密的权衡的基础上的。换言之,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是由外在激励决定的。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却认为,决策者个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有意识地,理性地识别并解释一些可得的信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被意识觉察的因素系统地影响人类的行为。总体而言,人类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动机决定的。
编辑本段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一、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这个理论的表述为:人们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决取于他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一般而言,当盈利额与亏损额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亏损状态时会变得更为沮丧,而当盈利时却没有那么快乐。当个体在看到等量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强烈得多。研究还发现:投资者在亏损一美元时的痛苦的强烈程度是在获利一美元时高兴程度的两倍。他们也发现个体对相同情境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他目前是赢利还是亏损状况。具体来说,某只股票现在是20元,一位投资者是22元买入的,而另一位投资者是18元买入的,当股价产生变化时,这两位投资者的反应是极为不同的。当股价上涨时,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坚定地持有, 因为对于他来说,只是利润的扩大化;而对于22元的投资者来说,只是意味着亏损的减少,其坚定持有的信心不强。由于厌恶亏损,他极有可能在解套之时卖出股票;而当股价下跌之时,两者的反应恰好相反。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急于兑现利润, 因为他害怕利润会化为乌有, 同时,由于厌恶亏损可能发生,会极早获利了结。但对于22元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持股不卖或是继续买入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割肉出局意味着实现亏损,这是投资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其反而会寻找各种有利的信息,以增强自己持股的信心。Tversky和Kahnemn在1979年的文章中认为:投资者更愿意冒风险去避免亏损, 而不愿冒风险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有利润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有亏损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变成了风险的承担者。换句话说:在面临确信有赚钱的机会时,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面临确信要赔钱时,多数投资者成为了风险的承受者。在这里,风险是指股价未来走势的一种不确定性。
二、后悔理论的主要内容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bear market)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 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人专家推荐的股票, 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Santa Clara大学的Meir Statman教授是研究“害怕后悔” 行为的专家。由于人们在投资判断和决策上经常容易出现错误,而当出现这种失误操作时,通常感到非常难过和悲哀。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后悔心态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卖出一只股票时,往往受到买人时的成本比现价高或是低的情绪影响,由于害怕后悔而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后悔的发生。有研究者认为:投资者不愿卖出已下跌的股票,是为了避免作了一次失败投资的痛苦和后悔心情,向其他人报告投资亏损的难堪也使其不愿去卖出已亏损的股票。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和追随常识,是为了避免由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而后悔。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大家都错了,所以我错了也没什么!而如果自作主张买了一只市场形象不佳的股票,如果买人之后它就下跌, 自己就很难合理地解释当时买它的理由。此外,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喜欢名气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如果这些股票下跌,他们因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雇的可能性较小。害怕后悔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自我的一种期望。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在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除了避免后悔以外,还有一种追求自豪的动机在起作用。害怕后悔与追求自豪造成了投资者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太短,而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太长。他们称这种现象为卖出效应。他们发现:当投资者持有两只股票,股票A获利20 ,而股票B亏损20% ,此时又有一个新的投资机会,而投资者由于没有别的钱,必需先卖掉一只股票时,多数投资者往往卖掉股票A 而不是股票B。因为卖出股票B会对从前的买人决策后悔,而卖出股票A会让投资者有一种做出正确投资的自豪感。
编辑本段行为金融学的未来发展

5. 行为金融学是什么金融?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CPcxX5PGJ7_HyQ1isqlAA
 提取码:843h
《行为金融学》根植于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心理学对于人的行为分析。让你了解人在市场中,怎么避免犯错;金融市场有没有规律可循;机构又是怎样利用群体的错误赚钱的。

课程目录:
陆蓉行为金融学
任何市场环境,你都能有机会
免费的午餐一直都有?持续获得有效的投资策略
财报里藏了什么秘密?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来制定交易策略
跌久必涨还是惯性效应?如何用好股价规律
.....

行为金融学是什么金融?

6. 行为金融学的挑战视角

行为金融学对于两大传统假设的挑战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 、风险回避(Risk Aver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bear market)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 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入专家推荐的股票, 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Santa Clara大学的Meir Statman教授是研究“害怕后悔” 行为的专家。由于人们在投资判断和决策上经常容易出现错误,而当出现这种失误操作时,通常感到非常难过和悲哀。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后悔心态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卖出一只股票时,往往受到买入时的成本比现价高或是低的情绪影响,由于害怕后悔而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后悔的发生。有研究者认为:投资者不愿卖出已下跌的股票,是为了避免作了一次失败投资的痛苦和后悔心情,向其他人报告投资亏损的难堪也使其不愿去卖出已亏损的股票。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和追随常识,是为了避免由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而后悔。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大家都错了,所以我错了也没什么!而如果自作主张买了一只市场形象不佳的股票,如果买人之后它就下跌, 自己就很难合理地解释当时买它的理由。此外,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喜欢名气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如果这些股票下跌,他们因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雇的可能性较小。害怕后悔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自我的一种期望。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在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除了避免后悔以外,还有一种追求自豪的动机在起作用。害怕后悔与追求自豪造成了投资者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太短,而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太长。他们称这种现象为卖出效应。他们发现:当投资者持有两只股票,股票A获利20 ,而股票B亏损20% ,此时又有一个新的投资机会,而投资者由于没有别的钱,必需先卖掉一只股票时,多数投资者往往卖掉股票A 而不是股票B。因为卖出股票B会对从前的买人决策后悔,而卖出股票A会让投资者有一种做出正确投资的自豪感。

7. 行为金融学是什么含义?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您所说的这个词语,是属于CFA词汇的一个,掌握好CFA词汇可以让您在CFA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这个词的翻译及意义如下:金融学的一个范畴,主张以心理理论解释股票市场的不正常情况。行为金融学假设市场参与者的信息结构及特点有系统地影响其投资决策及市场结果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CFA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行为金融学是什么含义?

8. 行为金融学课问题回答

1.为什么这些专家,没能分析出股票即将下跌,反而公开看好? 
  
 首先,当一只股票过热,关注的人过多时,人们往往陷入了羊群效应,无论专家还是投资者,都容易放弃自己的判断,而追随市场大多数的看法,从而公开看好茅台这只股票。
  
 其次,专家也没有能力真正战胜市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没有任何人,也不可能有任何一种交易策略可以持续的战胜市场。
  
 第三,在二级市场中,专家在信息的收集、加工、输出、反馈等各环节,也会出现认知偏差。专家也会出现过度自信等一系列错误。
  
 最后,专家所代表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即便公开看好,也并不代表专家就一定持有或准备持有这只股票。
  
  2.你是否认为茅台这家好公司的股票就是好股票,你的理由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持相反观点,原因有二。
  
 第一,好公司,也要好价格。投资股票,不仅要买好的,更要买的好。
  
 第二,作为茅台这样的优质公司,固然具有一定竞争力。但,就其商业本质而言,白酒不可能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主流,也不符合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因此,对此类公司的未来判断,不能仅局限于当前的现有状况。
  
  3.结合你的投资情况,你会选择持有这只股票么? 
  
 对于贵州茅台这只股票,之前曾经在150元左右持有过,并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但根据目前的状况,只有市场对这只股票出现看过度恐慌,股票价格远低于价值时,我才会重新考虑持有。
  
 第二天
  
 第一个问题:商业前景、财务状况、老板人品、管理层水平,市场周期、当前股价。
  
 第二个问题:首先,我们的认知都是非理性的,我们没有办法正确的认识想要了解的事物,对待同一个事物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其次,即便已经最大可能的接近了事实的真相。当你不能正确认识别人的理解,无法将自己的判断和别人的判断进行比较时,仍然有可能被割韭菜。因此,仅看基本面,无法避免被收割。
  
 我最大的经验:1.回避一切热点。当前的热点一定是包含了对未来股价的透支。2.相对于投资股票要看基本面而言,掌握市场先生的情绪同样重要。3.保持质疑的态度,坚持独立分析。
  
 第三个问题:理性!我们不应从目前的结果来判断机构投资者的决策是否理性,理性的决策也未必就能获得收益。从我对投资的认知来看,我认为融创中国十分理性。首先,它站在了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对立面,它懂得利用机会,而往往这样的选择收益是十分可观的。其次,融创中国买入的价格及其低廉,这远比在44元的价格买入理性的多。最后,165亿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可能是天文数字,但对于融创中国而言,却是在用小资金撬动大收益。
  
 第三天
  
  1.为什么在出现系统性风险的这些时间,想买到盈利的资产这么困难? 
  
 首先,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一定是一个群体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加上“瀑布效应”的巨大杀伤力,会造成群体性的错误,甚至会演化为社会灾难。
  
 其次,中国股市单只股票和大盘的相关性更高,更容易出现一荣俱荣,泥沙俱下的情况。
  
  2.请问系统性风险一般有哪些来源,市场会有哪些特征? 
  
 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其实很多,例如: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信用危机、战争、政权更迭、政策变化、外部环境变化等等,甚至,一些恶意炒作在短时间内都会掀起一场波澜。此时的市场通常表表现是:群体性一致的行为、恐慌、非理性行为。
  
  3.你会采取或你了解什么措施来应对系统性风险? 
  
 首先,重视大类资产的配置,而并非仅关注某一特定交易市场。
  
 其次,重视周期,重视市场情绪,远离热点。
  
 再次,提前做好风险防御措施,例如提前做好应对方案,留足充沛现金等。
  
 最后,善于在风险中发现机会,学会利用“小概率”事件赚取超额收益。
  
 第四天:
  
  你认为市场短期可预测吗,为什么?如果你觉得可以,请分享你的市场预测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你觉得不可以,或分析师预测不可信赖,也请说明理由。 
  
     短期市场不可预测。
  
 1.在股票市场中,只要预期发生改变,价格就会随之发生改变,而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预期的改变其实是随机发生的,所以价格的变动也是随机发生的。
  
 2.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所掌握的预测未来的信息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未来也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想要做出完全精准的预测是十分困难的。
  
 3.影响股票预期的因素实在太多,也无法全部掌握。
  
 虽然,短期市场不可预测,但从长期来看,股票的长期趋势还是能有一个定性的判断的。它使用的不是一般演绎推导的方式,而是实证归纳法,用真实的大样本,结合统计方法来提炼规律性。股票价格不应背离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果大范围背离,股价将会回归。聪明的投资者不是靠精准的预测股价获得收益,而是能根据市场行为做出正确判断。
  
 第五天:
  
  总体上,你会对股权质押现象进行哪些角度的分析,根据这些分析,你会怎样调整你的资本配置?从横截面上,你会对股权质押公司进行哪些维度的分析,根据这些分析,你会怎样进行资产选择。 
  
 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股权质押现象之所以普遍,一方面体现出了市场缺乏资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的融资困难。作为企业,使用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成本低,手续便捷。但股权质押具有一定风险,过高的质押率股价波动带来强制平仓风险,在股票表现不好的时期内,甚至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巨大危机。对于企业规模小,盈利不稳定,股票价格波动较大的企业,更应当慎重使用股权质押。企业过度的股权质押,往往说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现金不足,盈利降低,资产负债率增高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投资者关注。
  
 股权质押现象的普遍,对于个人资产配置也有警示意义:一方面,个人资产配置要留有一部分现金,过度的负债消费不能支撑家庭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个人资产配置不应当在某一方面过分集中,例如,家庭所有资产全部配置在股票上等,都是存在重大风险的。
  
 在横截面上,我会重点关注股权质押公司的企业规模,质押比例,质押资金的用途,企业的负债水平,经营状况,企业现金流情况以及公司短期的股价表现等等。在选择股票资产时,我不介意企业以及大股东是否进行了股权质押,但,我会回避企业规模小、质押率高、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
  
 第六天
  
  1.      比特币事件总体上归属于哪类事件,请写出历史上相似的事件有哪些,当时的市场情况如何。 
  
  2.      从另一个角度看,比特币也是一种高偏度的资产,高偏度的资产往往会伴随概念的炒作,请列举你知道的概念股炒作案例(可分析炒作特征、不同投资者的行为、收益情况),并谈谈你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比特币事件总体归属于过度炒作事件。虽然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的确有很大的先进性,未来也可能很多技术变革,但就目前而言,实际应用方面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落脚点,仍然仅仅停留在概念方面。类似的过度炒作事件还有郁金香事件、南海泡沫事件、互联网泡沫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发生时,无一例外的都是一致看多,市场情绪高涨,再到疯狂,失去理智,最终导致泡沫破灭,投资者损失惨重。
  
 来举全通教育这只股票的例子吧,全通教育2014年1月上市,上市时市值不足20亿,自从上市以后,在大牛市的环境下,这一教育题材的股票也遭到了恶炒,甚至有人提出全通教育会超越教育巨头新东方。在这样的炒作中,股价一路飙升至467元每股。身边很多投资者经不住高额收益的诱惑,纷纷加入炒作的行列,有些投资者认为虽然已经出现泡沫,但自己不可能是最后一棒;也有很多投资者甚至认为,自己买入短短几个星期就能翻倍,即便是股票出现下跌,自己抓紧卖出,也不会出现亏损。然而,事与愿违,绝大部分投资者在这只股票上的投资都是失败的。全通教育这只股票也从467元每股一路跌到了现在的6.42元每股。
  
 作为投资者,从中是应当获得很多经验:1.独立思考,独立判断。2.坚决不追随市场热点。3.当市场绝大部分投资者的预期趋于一致时,是一件可怕的事,应当警惕系统性风险的爆发。4.不要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市场很难战胜,恪守自己的能力圈行事。
  
 第七天
  
  1.当市场出现这种“黑天鹅”事件时,你会对该股及相关股票怎么操作,为什么? 
  
  2.这只股票为何在跌停后,会连续涨停,什么人、通过什么方式盈利,有何风险? 
  
  3.机构投资者较少参与这类股票的交易。如果你做行为组合策略,会怎样处理这种类型的股票? 
  
 黑天鹅事件几乎无法避免,我们研究的重点不是应当怎样去躲过它,而是应当如何正确面对,甚至利用黑天鹅事件来为自己实现收益。当市场出现黑天鹅事件时,首先考虑出现事件的这只股票是否还具有投资价值?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还是持久的?倘若已不具备投资价值,应坚定止损,尽快出手,尽最大努力避免瀑布效应后期的杀伤力。如果只是短期的“王子落难”,则应抓住时机,利用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错误,在股价被错杀时买入。
  
 从连续跌停到连续涨停,本质上是一种“博傻”行为。大多数的投资者都会有一种认知:股票不可能出现无限制的下跌。当股票连续出现多个跌停以后,股票价格足够低时,市场中的部分交易者开始进场,并利用这一认知拉抬股价,将手中的股票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后来的接盘者,在短期内,使用快速交易的方法,利用散户的非理性行为赚取收益。但,这样的交易是存在极大风险的,他会迅速孕育泡沫。人在决策时,是会出现过度自信等众多错误的,谁能保证自己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不会接过最后那一棒呢?
  
 在自己的行为组合策略中,我首先会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对不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会避而远之。而极具投资价值的股票,当股价连续出现大范围下跌,有所反弹时,往往是购买的良机,自己会抓住这一机会,从中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