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政府会计改革?

2024-05-06 03:38

1. 什么是政府会计改革?

十三五时期政府会计改革全面推进国务院等提供支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会计工作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是市场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必然要求。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开展会计工作、实施会计监管,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是“十三五”时期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我国会计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转型升级,涉及到千万基层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的根本利益,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五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第六条 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什么是政府会计改革?

2.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一)国内环境的变化促使政府会计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治体制也在经历从高度集权向社会主义民主的转变。我国从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水平已突飞猛进,文化、教育、科技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会计改革进程。

1、政府职能的转变促使政府会计改革。
在新公共管理的大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发展对当前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正逐步实施政府职能转变,强调政府的受托责任,受人民之托,管理国家事务,政府应当好人民之家、理好人民之财,践行绩效政府理念,体现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政府信息系统,以全面反映政府的各项活动,同时能对政府形成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在这个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至关重要,是政府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财务报告应全面反映当期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转情况及现金流量,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及政府绩效。因此,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政府会计改革,政府会计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促使政府会计改革。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主要致力于三方面转变:一是从传统预算会计到现代政府会计,反映政府履行职责与政府占用、消耗经济资源的配比关系;二是从公共投入(程序)管理到公共产出(目标)管理,消除公共悲剧;三是从偏重政府财政、财务状况的(短期)流量分析到(短期)流量分析和(长期)存量分析并重,防范财政风险。“三个转变”本质上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的转变,由主要为政权服务,更多的转向为公共服务,实现公众利益需求,接受公众监督。相应地,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体现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追踪与监督。公共财政体制需要相应的政府会计信息作支撑来保证财政管理公正、透明和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核算预算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及效用性,保证政府采购的合理性及考察政府绩效。而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相应的变化,必须进行改革。

(二)国际环境的变化促使政府会计改革

国外的政府会计改革源于20世纪80年代起兴盛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以下简称NPM),该运动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企业家的精神改造政府,因此,将商业部门会计应用于公共部门自然成为改革内容之一。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开展,政府会计实践的焦点转向了效率导向,强调所有的收入与成本配比,以及整个政府的财务报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对不同国家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政府财务状况和绩效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同国家提供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政府会计信息。2010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呼吁进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建立先进的政府会计准则,提高政府财务信息质量、透明度和政府财务管理水平,并以此作为促进全球金融稳定的措施。IFAC认为,所有国家的纳税人、投资者和公民都有权获得有关本国政府的精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各国政府应该运用权责发生制,提供全面的财务状况和财政业绩的信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政府会计作为一个收集和传达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绩效的信息系统,其信息质量的高低、信息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决策的正确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政府会计应当全面、及时、可靠地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运行绩效等有用的管理信息。我国于2010年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因此,在国际准则趋同背景下,对我国政府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

二、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

1988年开始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共同点是把收付实现制作为其主要的核算基础。即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进而计算本期盈亏。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面对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监督的加强、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现行政府会计存在明显不足。

(一)忽视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外部需求者

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者分为内部和外部主体,内部需求主体主要包括各级人大及常委、政府及各部门、审计机关,外部需求主体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其他政府、国际组织、公众和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信息主要为内部需求主体使用,外部需求主体很难获得,即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缺乏透明度。

(二)财务报告体系不完整,报告内容不能满足要求

当前,我国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政府会计制度,现有的财务报告是以预算会计为基础而产生的,并不能提供完整的政府财务状况。由于缺乏对外披露制度,报告内容不能满足要求。主要体现在资产披露不全面和负债披露不全面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负债未区分流动性,致使政府债务披露不全面,内部信息需求者希望了解政府负债信息,防范政府风险。而外部信息需求者基于债务信息对投资和取信于政府的程度作出决策。二是在固定资产的计量、国有股权的披露、出让土地情况的披露及社保基金运营的披露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状况。   
(三)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国家中已有大多数国家在政府会计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其优点在于权责发生制真正超越了现金流概念,能够在全面受托责任基础上实施预算管理;真正以竞争方法去实现绩效目标的最大化;更有效率地进行资源管理;更科学合理地进行长期战略决策,以增强政府的持续运营能力。

三、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建议

(一)循序渐进地引进权责发生制

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应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也还参差不齐。政府会计的改革,若不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需求,显然有违成本效益原则。我国必须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逐步地完善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因此引入权责发生制应采用分阶段、分行业、分部门地进行。具体来说,可以首先改革与当前的财政预算管理不适应的内容,并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规范、制度,做到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和政府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新制度出台后,可先在部分地区和部门试行,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开。

(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

政府会计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构建或完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或政府会计基本准则。适合我国特定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或基本准则是政府会计深化改革的航标。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可以看作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政府会计活动领域的特殊应用,内容应包括: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政府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政府财务报告等内容。其中,政府会计目标是该框架的逻辑起点。

我国政府会计应具有服务于政治建设的目标,公共治理、管理控制与资源配置的目标、政府绩效评价与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决策有用的目标,可以分阶段实现;政府会计主体是政府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重要前提,结合国际通行做法,考虑到我国为数众多的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等的界定问题,从服务于政府会计目标的实现,服务于政府职能的履行和适应我国政治体制、行政体制、公共治理模式及政府组织架构的实际来看,我国政府会计主体应该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配合政治受托责任法加以确定。除了企业、民间非营利组织、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国有事业单位之外的所有组织,都在政府会计报告主体范围内,都是政府会计主体的构成部分;会计质量信息特征服务于会计目标,将会计信息质量按层次性原则,突出可靠性,兼顾相关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等;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政府会计报告的会计要素可以采用:资产、负债、净资产或基金、收入、支出、结余六要素;从我国政府会计所处的环境、政府会计的水平、政府会计目标及其质量要求来看,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的计量属性的明智选择应该是历史成本,随着政府会计水准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再逐步引入其他计量属性;政府财务报告应包括资产负债表、运营业绩表、行政成本表、现金流量表以及预算收支表及其附注。

(三)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素质

政府会计改革需要高素质的政府会计人员,主要是三个层次人员:第一层次是制定政策制度的人员,主要在财政部门;第二层次是推行政策制度的人员,主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第三层次是具体操作的人员,主要在预算单位。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最为重要。因为它既是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键,又是培训第二、三层次的基础力量。我国应制定一套中长期培训计划,分批、分阶段对现有政府会计人员进行再教育和培训;或者提供优厚待遇,吸引熟悉权责发生制会计系统的企业会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进入政府会计领域。

3. 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府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要积极推动《会计法》、《预算法》的修订,使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工作于法有据。

二是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根据基本准则制定政府财务会计具体准则,以规范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整合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构建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为核心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

三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在总结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经验基础上,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建设进程,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四是编制地方政府债务报告。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边界,统一政府债务的信息来源和统计口径,在政府负债会计准则基础上编制地方政府债务报告,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五是修订完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建立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构建以决算报告为核心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实现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与政府财务会计准则的有效衔接。

六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明确政府会计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定位,实现财务制度与政府财务会计准则和预算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

七是全面清理核实政府资产负债项目。对政府的资产项目以及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负债项目进行清理、审核、评估、确认,真实、完整、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

八是建立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建设进程,开发支持两套会计核算体系并行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服务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预决算报告的编制,实现与财政收支总分类账系统、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等系统的有效对接。

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4.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法律分析:政府会计制度的意义:
1.统一规范,提高信息质量。新政府会计通过规范政府各单位与部门的会计行为,消除不同规范所产生的差异。这有助于打破局部利益界限,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使各部门单位都以政府整体视角处理业务,参与政府治理,在会计领域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国家治理模式。
2.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①通过规范收支行为,落实预算管理制度与要求;②通过核算资产的增量与存量,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管理绩效;③增强公共管理意识,落实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
3.准确核算成本,科学评价绩效。按权责发生制核算单位应承担的运行费用与履职成本,进而评价单位对公共资源的耗费、成本边际等,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
4.构建报表体系,提升财务透明度。新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满足现代财政制度需要的政府财务报告,全面反映单位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并按照规定进行审计和公开。这将显著提高财务透明度,对政府信息公开及民主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5. 会计制度改革下政府会计的改革现状

伴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政府会计也开展了一定的创新工作,此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确实对财务管理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不仅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且还为其提供了越加激烈的竞争。从如今的情况看来,大多数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也制定了部分政策与制度,同时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促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将要开展一定的创新,如此一来,会计工作的改革也就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与挑战。为此,文章主要从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
政府会计改革确实决定着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进展,政府会计改革主要包含有单位事务管理以及制度改革这两种方面,政府会计管理和整个非公有制公司有着很大的差异,然而职责发生制依旧是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当中所应用的重要准则。在政府开展会计体系改革以前,对财务制度、会计职能以及会计原则等等所有条例都达成了有效的修订,特别是在政府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融入了相应的会计制度,这就表明国内政府财务体系的有效改革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政府会计制度也慢慢从收付实现制朝着职责发生制进行变化,始终坚定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从其对整个事业部门财务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中,真正寻找到增强资金运转效果的枢纽,将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改革当重点内容,全方位推动政府改革工作得以飞速进步。
来源:销售与管理 (2020年15期)

会计制度改革下政府会计的改革现状

6.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根据前人研究预算会计与政府会计虽然都是基于“政府”组织的会计系统,但二者之间具有根本的不同[1]。从会计目标上看,预算会计与政府预算保持高度一致,旨在反映预算的执行过程及其结果,满足政府预算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一目标具有单一性和从属性。因此,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几乎都只是围绕和满足政府预算管理方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如,近几年我国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零星修补都是基于国库单一账户制度、部门预算管理、政府收支分类等各项新的财政预算管理举措而对预算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进行的适当修正。因此,预算会计的改革速度和效率主要取决于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相对预算会计而言,政府会计的目标更加多元,除了要满足政府预算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以外,还要满足更为复杂的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如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成本管理[2]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满足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价,促进财政透明度和公共受托责任等。会计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会计核算内容也将有所不同,预算会计的核算焦点是预算的收支流量,而政府会计核算焦点不但包括流量还包括更多存量内容。此外,政府会计在目标上的多元化,致使其在改革中不能再只以政府预算为准绳和导向,且必然在改革过程中所受的约束条件更加复杂多样,因此进展也将缓慢。

  其次,从制度层面来说,由于我国政府长期实行预算会计管理体制,与其相对应的是预算会计改革的决策机制与执行机制,这一套机制与目标单一且具有从属性的预算会计的改革发展相互匹配,但将难以适应目标更加多元的政府会计改革。长期以来,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主导权与政府预算管理权高度重叠,同属于国家财政部,但分属部内的不同机构。如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的管理权隶属于财政部国库司,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权则隶属于财政部会计司;政府预算管理权主要集中在预算司,而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财务管理权集中在部内其他不同的司局。由于政府会计在目标上的多元化,在改革预算会计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时,要求须将现有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以及部分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有机整合,并形成包含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系统的双轨制政府会计模式,以满足不同目标[3]。然而,由于现行预算会计在管理权上的分散,有效有机整合将变得十分困难。而在无法进行有效整合并形成包含既相互独立又互相统一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政府会计模式的情况下,那么,增强政府会计在满足财务管理、绩效管理与评价、促进财政透明等会计目标时,必然会以损害其预算管理与控制目标为代价。

7. 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意义

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是由原来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变革为“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分离又互相衔接的会计制度体系。虽然从表面上看,仅仅只是由于会计基本假设变化导致的会计核算体系变化,但是在会计假设前提变更的背后,是对单位负责人管理意识的冲击。
例如,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体系下,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了全成本核算。资产的折旧需计入日常费用核算,意味着以前“占山为王”“多拿多占”配置资产的观念会导致“占有资产越多,相应的资产折旧费用就越多”。而在评价单位绩效时,占有的资产量多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情”。特别是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需进行审计和公开的背景下,作为反映单位财务情况的载体,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是由单位负责人决定的,而不是财务人员决定。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应对新旧衔接,特别是如何在新制度体系下做好单位顶层设计安排,都是有待于单位负责人认真思考的课题。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趋向发展。市场职能也逐渐发生转换。然而政府职能的转换及其所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和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对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进行了政府会计改革。而改革的亮点与趋势.就是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政府会计领域中。

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意义

8. 如何理解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府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要积极推动《会计法》、《预算法》的修订,使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工作于法有据。
二是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根据基本准则制定政府财务会计具体准则,以规范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整合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构建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为核心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
三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在总结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经验基础上,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建设进程,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四是编制地方政府债务报告。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边界,统一政府债务的信息来源和统计口径,在政府负债会计准则基础上编制地方政府债务报告,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五是修订完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建立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构建以决算报告为核心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实现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与政府财务会计准则的有效衔接。
六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明确政府会计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定位,实现财务制度与政府财务会计准则和预算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
七是全面清理核实政府资产负债项目。对政府的资产项目以及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负债项目进行清理、审核、评估、确认,真实、完整、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
八是建立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建设进程,开发支持两套会计核算体系并行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服务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预决算报告的编制,实现与财政收支总分类账系统、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等系统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