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做过江苏省会吗

2024-05-05 18:41

1. 镇江做过江苏省会吗

  镇江在民国时期,曾为江苏省会,时达20年之久。省会前后经历了“建制镇江”、“迁治苏北”、“侨置皖北”、“还制省会”四个不同时期,为研究民国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建制镇江”时期,系指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江苏省政府从南京迁至镇江,机关正式对外启用印信办公时起,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月止,省会从事建设的八年多时间。“迁治苏北”时期指日军侵华,镇江沦陷前夕,省政府从镇江撤往苏北,辗转江都,淮阴,兴化等地,“流亡”执政五年多时间。“侨置皖北”时期,指江苏省政府从1943年春,由江苏境内进入邻省安徽北部的阜阳公立桥后,“安营扎寨”二年半,隔省而治的时期。“还制省会”时期,指抗日战争胜利后,接收日军投降和归还原建制施政,至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的三年零八个月时间。至此,镇江列为省会20年(注一)的历史宣告结束。        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介石另立中央,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四月十八日在丁家桥16号原江苏省议会举行成立典礼,由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印。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所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利用国家机器,进行反共和消灭武汉国民政府。五月一日即发出秘字1号公告进行“清党”,并列出需即通缉的共产党人名单,进行搜捕。在此基础上,对在南京政府势力所及范围内的各省政府和党务部门进行改组和重建,以维护南京政府的巩固和发展。

       1927年4月26号,南京政府首先任命钮永建、何应钦、叶楚伦、白祟禧等16人为江苏省政务委员会委员。5月2日江苏省政府宣布正式成立,地点设在南京的湖南路。《省政府组织法》颁布后,政务委员会改为省政府委员会,钮永建为主席。时南京为首都并列为特别市,江苏省会必须在省辖境内另觅新址。至于应设在何处,委员中意见分歧,出现三种不同意见,一说设在苏州较为理想,另一说设在镇江尤为得宜,还有人认为设在扬州更为得当,且陈情述理,各执一词。为此,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七月十七日提交省政府第80次例会进行审议并进行投票议决,结果镇江得6票、扬州得2票、苏州得1票,通过镇江为江苏省省会,丹徒县改为镇江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七月二十七日发出第701号指令,正式批准镇江为江苏省省会。省政府立即着手省会迁镇事宜,八月九日成立省政府迁镇筹备处,由周爱吾任主任,地点设在镇江道署街原敏成学校内。省政府第81次会议又决议,新省会建设经费暂定为100万元。     筹备处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划,省府迁镇事宜基本就绪,方案经省政府核准。省政府和民政厅安排在原清代将军衙门办公(今市公安局和华联商场所在地),门前由北向南的一条路改名为省府路(今市政路)。省财政厅设在省政府东南侧的原清都统署(即抗英名将海龄的都统府,今市政路40号军分区招待所,名优士园),门前一条东西向的大路,定名为财政厅前(路)。省建设厅安置在原清代八旗衙门办公,继因该地大部分已作为江苏省第九师范所用,省政府遂拨款四万元,将该校迁至青云门的鼓楼岗,与镇江中学合并。该校设在八叉巷附属小学的东部作省农矿厅办公场所,农矿厅后并归建设厅,此处改设为江苏省保安司令部。省教育厅设在北门的县学内(今中山东路8号三五九医院)。     省政府还决议,省会迁镇后,省党部先安置在旧学宫内,待南门小教场新建的大楼建成后,迁至新址办公。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八月二十二日该楼建成(今解放路21号镇江中级法院即为其旧址)。     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三日,江苏省政府令各厅处限10日内全部从南京迁至镇江,按指定地点办公。     省会设在镇江县第一区内,其范围西至金山河,界高资镇;东隔京岘山,界丹徒镇;南界黄鹤山及观音山;西南一角界烟墩山;正北滨长江。东西长约11里,南北阔约7里,面积约77平方里。依地域形势又可分城内、城外、小码头、河北四个部分。     省会迁镇后,省府着力于建设新省会,拟将省会区域改造划分成为行政区、工业区、码头区、商业区、旧市区、住宅区、学校区、园林区。首先,着手拆(城)墙、填(淤)河、筑(马)路,并制定了全面的省会建设计划。从民国十八年 (1929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止的8年多时间,省会建设初见成效,城厢面貌大为改观,成为五百多年来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虽有的建设项目因政局改变而中缀,有的未能实现,但对后人却有所启迪。    此外还建立了省会警察局,下辖7个分局,25个分驻所。在省会境内镇江县设有第一区公所(署)下辖48个乡镇,专司保甲事宜。省会在东门外上方寺还建造镇江监狱,又名模范监狱。千秋桥街原清代守备衙门内改设江苏省临时军法承审处,还有法院、看守所,以强化司法机构,巩固其统治地位。

镇江做过江苏省会吗

2. 镇江做过江苏省会吗

  镇江在民国时期,曾为江苏省会,时达20年之久。省会前后经历了“建制镇江”、“迁治苏北”、“侨置皖北”、“还制省会”四个不同时期,为研究民国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建制镇江”时期,系指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江苏省政府从南京迁至镇江,机关正式对外启用印信办公时起,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月止,省会从事建设的八年多时间。“迁治苏北”时期指日军侵华,镇江沦陷前夕,省政府从镇江撤往苏北,辗转江都,淮阴,兴化等地,“流亡”执政五年多时间。“侨置皖北”时期,指江苏省政府从1943年春,由江苏境内进入邻省安徽北部的阜阳公立桥后,“安营扎寨”二年半,隔省而治的时期。“还制省会”时期,指抗日战争胜利后,接收日军投降和归还原建制施政,至1949年4月23日镇江解放的三年零八个月时间。至此,镇江列为省会20年(注一)的历史宣告结束。        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介石另立中央,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四月十八日在丁家桥16号原江苏省议会举行成立典礼,由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印。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所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利用国家机器,进行反共和消灭武汉国民政府。五月一日即发出秘字1号公告进行“清党”,并列出需即通缉的共产党人名单,进行搜捕。在此基础上,对在南京政府势力所及范围内的各省政府和党务部门进行改组和重建,以维护南京政府的巩固和发展。

       1927年4月26号,南京政府首先任命钮永建、何应钦、叶楚伦、白祟禧等16人为江苏省政务委员会委员。5月2日江苏省政府宣布正式成立,地点设在南京的湖南路。《省政府组织法》颁布后,政务委员会改为省政府委员会,钮永建为主席。时南京为首都并列为特别市,江苏省会必须在省辖境内另觅新址。至于应设在何处,委员中意见分歧,出现三种不同意见,一说设在苏州较为理想,另一说设在镇江尤为得宜,还有人认为设在扬州更为得当,且陈情述理,各执一词。为此,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七月十七日提交省政府第80次例会进行审议并进行投票议决,结果镇江得6票、扬州得2票、苏州得1票,通过镇江为江苏省省会,丹徒县改为镇江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七月二十七日发出第701号指令,正式批准镇江为江苏省省会。省政府立即着手省会迁镇事宜,八月九日成立省政府迁镇筹备处,由周爱吾任主任,地点设在镇江道署街原敏成学校内。省政府第81次会议又决议,新省会建设经费暂定为100万元。     筹备处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划,省府迁镇事宜基本就绪,方案经省政府核准。省政府和民政厅安排在原清代将军衙门办公(今市公安局和华联商场所在地),门前由北向南的一条路改名为省府路(今市政路)。省财政厅设在省政府东南侧的原清都统署(即抗英名将海龄的都统府,今市政路40号军分区招待所,名优士园),门前一条东西向的大路,定名为财政厅前(路)。省建设厅安置在原清代八旗衙门办公,继因该地大部分已作为江苏省第九师范所用,省政府遂拨款四万元,将该校迁至青云门的鼓楼岗,与镇江中学合并。该校设在八叉巷附属小学的东部作省农矿厅办公场所,农矿厅后并归建设厅,此处改设为江苏省保安司令部。省教育厅设在北门的县学内(今中山东路8号三五九医院)。     省政府还决议,省会迁镇后,省党部先安置在旧学宫内,待南门小教场新建的大楼建成后,迁至新址办公。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八月二十二日该楼建成(今解放路21号镇江中级法院即为其旧址)。     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三日,江苏省政府令各厅处限10日内全部从南京迁至镇江,按指定地点办公。     省会设在镇江县第一区内,其范围西至金山河,界高资镇;东隔京岘山,界丹徒镇;南界黄鹤山及观音山;西南一角界烟墩山;正北滨长江。东西长约11里,南北阔约7里,面积约77平方里。依地域形势又可分城内、城外、小码头、河北四个部分。     省会迁镇后,省府着力于建设新省会,拟将省会区域改造划分成为行政区、工业区、码头区、商业区、旧市区、住宅区、学校区、园林区。首先,着手拆(城)墙、填(淤)河、筑(马)路,并制定了全面的省会建设计划。从民国十八年 (1929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止的8年多时间,省会建设初见成效,城厢面貌大为改观,成为五百多年来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虽有的建设项目因政局改变而中缀,有的未能实现,但对后人却有所启迪。    此外还建立了省会警察局,下辖7个分局,25个分驻所。在省会境内镇江县设有第一区公所(署)下辖48个乡镇,专司保甲事宜。省会在东门外上方寺还建造镇江监狱,又名模范监狱。千秋桥街原清代守备衙门内改设江苏省临时军法承审处,还有法院、看守所,以强化司法机构,巩固其统治地位。

3. 江苏镇江的


江苏镇江的

4. 镇江为什么镇江

  镇江是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可见诸史籍记载或文物证明,镇江最早的地名称作“宜”。1954年,在丹徒县大港烟墩山发掘的西周初期宜侯夨墓,得到一件铜器“夨簋”,铭文有一句话“王令虔侯夨曰:繇,侯于宜。”据郭沫若、唐兰等学者考证,这个“虔侯”原本是虞侯,周良王改封他为宜侯。

  到了春秋中叶,镇江有了“朱方”之名。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冬,齐相庆封在贵族政治斗争中失败后,举族“奔吴,吴句余予之朱方,聚其族居之,富于其旧”。这是朱方之名首见诸史籍。后来越灭吴,楚又灭越,于是改朱方为“谷阳”。

  秦始皇灭六国后,巡游天下,到了谷阳,听信方士之言此地有“王者之气”,就近调来“劳改营”的三千红衣囚徒,凿通京砚山,改谷阳为“丹徒”以污之,看你还出皇帝不!

  汉朝时,在丹徒筑京口埭,故又有“京口”之称。三国时代,孙吴曾在此筑城,名之“京城”,又称“铁瓮”,因为城像一个坛子。嘉禾三年孙权为了励其与中原曹魏争霸之志,又改为 “武进”。

  东晋初,丹徒县治始迁京口。当时正当五胡乱华之际,北方人民大量涌入此地,朝廷在此专门安置北方“流民”和“衣冠之族”,京口也就大有名气,以致刘裕称之“京口兵可用,酒可饮”。

  京口是刘裕的出生地,也是他长期经营并最后禅晋建宋的基地。所以他做了皇帝后予以特殊地位。他的三子义隆于元嘉二十六年下诏书说:“朕违北京,二十余载;虽云密迩,瞻涂莫从。”由于京口在首都建业的东北,故称“北京”,这是知者甚少的异名。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丹徒与延陵两县合并而称“延陵”县。开皇十五年置“注州”,这是镇江又一异名。又安史之乱后,注州又是权力很大的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因此又有“镇江”的异名。

  直到宋政和三年(公元1139年),才正式称“镇江”,一直沿用至今,它最确切地标示其地理特征。

  此外,还有“徐陵”、“晋陵”、“蒋州”等异名。

5. 镇江市长为什么不发展镇江

镇江人均收入还可以,但城市范围小,除了香醋,又缺乏支柱产业,此外,镇江乡村多丘陵,地形决定了不利于发展大型企业。镇江之前在沪宁线最弱,主要是因为是山区,地相对较少,而工业是需要建设用地的,导致镇江工业弱于苏锡常。但更深层次原因在于镇江找不到产业定位和发挥不出来它的地缘优势。什么都想搞却什么都发展不起来,其实就是还没找准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另外镇江还没有发挥出它的地缘优势,毗邻南京且依托上海的优势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另外还有历史原因1983年拆分镇江地区,江苏省开始地改市运动。江苏省开始拆分镇江地区,溧水和高淳划归南京、金坛和溧阳划归常州、宜兴划归无锡。但是拆分出去的6个县的债务全部转移到地级市镇江市身上!凭什么!常州、无锡、南京拿的镇江地区的县都是没有债务的县!当年拆分扬州地区、和淮阴地区,省里都没这么做,而且还有相应的政策补偿。这笔债务极其坑爹,25年后直到2008年镇江市才还清这些债务。人家苏锡常有政策没债务轻装上阵!你呢?当背锅侠还债,那必然错过了八、九十年代苏南发展的大浪潮!镇江一步步走来已经是不容易,以江苏省最少的人口和最小的地盘,努力追赶着苏锡常宁,2015年上半年全省人均GDP仅次于苏锡。不过坑爹的来了,去年下半年镇江上了几次新闻联播,还去了国际气候大会上露了脸。说发展发展低碳城市?低碳——关工厂吧,没了烟囱哪里来的GDP?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船到桥头自然直。发展低碳产业也可以拉动GDP,镇江加把劲补足自己的不足,努力做一个低碳环保高民富的城市也未尝不可。

镇江市长为什么不发展镇江

6. 镇江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镇江拆分,苏南大市变小市。1983年江苏省地改市运动,开始拆分镇江地区:溧水和高淳划归南京、金坛和溧阳划归常州、宜兴划归无锡,但是拆分出去的6个县的债务全部转移到地级市镇江市身上!这笔债务,直到25年后的2008年镇江市才还清......那必然错过了八、九十年代苏南发展的大浪潮啊!
虽然常州对比古常州损失也大,元气恢复的快,而镇江市比原来的镇江地区比少了2/3,一下子就从10个县的苏南大地区,变成只有300多万人口下辖4县的迷你地级市。
另外,镇江早些年,经常朝令夕改,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一个稳定的发展计划,也是导致镇江发展慢的一个主要原因,镇江一步步走来已经是不容易,以江苏省最少的人口和最小的地盘,努力追赶着苏锡常宁。



艰苦追赶 崛起就在今天:
镇江古代至近代的繁荣主要还是依托于优势的战略地位,港口和漕运,但是,在当今的发展中,优势的战略地位和衰弱的运河漕运并不能为发展注入动力!
早前,有人建议镇江计划正利用江苏的新一轮铁路建设来给自己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如新建的连镇铁路接轨丹徒站,增设大港站,完全盘活了镇江的黄金三角,庆幸的是镇江已经这么做了!

7. 为什么镇江叫镇江

镇江叫镇江的原因如下:
 
 1、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百姓就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镇江之名。
 
 2、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为什么镇江叫镇江

8. 江苏镇江有望和南京合并吗?

江苏这么多年时间一直都是综合实力很强的省份,虽然它的面积不是很大,但境内人口数量很多,综合实力强大,在全国排名第二的位置,仅次于广东,境内每座城市的发展都很均衡,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今天要说的是江苏有望和南京合并的城市,一旦成功实现,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虽然南京是省会城市,但发展最好的就是苏州,在2019年苏州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9235.8亿元,全省排名首位。可南京却只有14030.2亿元,从中就能看出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即便是这样的情况,南京一直都在努力之中,增长的速度很快。如果南京可以跟镇江合并在一起,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南京矿产资源很丰富,内部拥有很多的矿藏,储量在全省排名第一的位置,同时工业基础能力很强,在钢铁电力和电子石化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使得经济总量不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另外南京还是知名的古都,历史底蕴极其丰厚,至今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的历史古迹,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吸引很多游客过来留下足迹。

虽然镇江的知名度不高,但在历史上存在很高的地位,处于很优越的地段,还是都市圈里面的核心城市。如今镇江的建材、造纸和化工等方面发展都很出色,并且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金山寺等地都是必须打卡的地方。如果把南京和镇江合并在一起,可以说是强强联合,之后想要发展起来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甚至还有希望能超越苏州。对于江苏有望和南京合并的城市,一旦成功实现,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不知你看完后有什么想法呢?是否看好南京和镇江合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