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背景及经过

2024-05-17 23:42

1. 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背景及经过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英国却遭到重创,为维护各自的利益,英、美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但迫于美国强大的国力,英国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根据美国的方案,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并分别于1947年3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 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有关这个贸易组织的演变情况,本刊第24期已作介绍).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从此,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 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但是,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背景及经过

2.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什么体系

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扩展资料:

提出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运营方式不同。
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实力得到稳固,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人物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凭借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地位,他力主强化美元地位的提议力挫英国代表团团长、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怀特计划”成为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决议的蓝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

3.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
(1)1944年,美、英、中等44个国家在美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最终在美国方案的影响下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正式成立。
f可圈可点组卷cooco.net.cn&
(3)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国际贸易体系。至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特点:
(1)体现美国意志。
(2)以美元为中心。
(3)制度化、体系化、自由化。
(4)协调与合作。
原因:
(1)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世界经济。
(2)欧洲传统的中心地位丧失,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3)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建立国际组织的重要性,促使各国适当放弃一部分利益达到协调与合作的目的。
(4)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召开的盟国会议为战后国际组织的制度化、体系化创造了条件。
意义:(1)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2)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顺应了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由那两个部分构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一)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1.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也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又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协定”还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四)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五)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特色.“协定”确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均衡发展,提高会员国的就业和实际收入水平,扩大生产能力.③促进汇率稳定,维护正常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④建立多边支付体系,设法消除外汇管制.⑤为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纠正国际收支失衡.⑥缩小或减少国际收支赤字或盈余的扩大.

5.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美国、德意志、意大利、俄国和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到这时,已可断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了.
自由主义潮流:(1)19世纪20年代,西班牙、南斯拉夫、希腊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和比利时革命,是两次胜利的革命,1832年英国议会还进行了民主改革.(2)1848年爆发的波及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有利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从此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农奴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5)19世纪中期德意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6)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时间:19世纪中期.概况:(1)意、俄、德、意、日等国通过改革、王朝战争等形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的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工业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能力,世界上已有大片领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及政治上独立却在经济上被资本主义列强左右的国家(如拉美国家).(3)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50年代便已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的原因

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开展了大规模的军事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殖民扩张的方式来获取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二、国际竞争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各国都希望通过殖民扩张来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多的优势,以便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三、军事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在加大军事建设力度,以实现国家的强大。为了支撑军事建设,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殖民扩张的方式来获取资源,以便支撑军事建设。【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的原因【提问】
好的【提问】
尽量简单一点奥【提问】
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开展了大规模的军事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殖民扩张的方式来获取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二、国际竞争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各国都希望通过殖民扩张来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多的优势,以便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三、军事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在加大军事建设力度,以实现国家的强大。为了支撑军事建设,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殖民扩张的方式来获取资源,以便支撑军事建设。【回答】

7.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2)以美元为中心,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至此世界银行。 
(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正式成立,形成了国际贸易体系、中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会议最终在美国方案的影响下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英、中等44个国家在美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1)体现美国意志。 
(3)1947年,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点,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1944年,美,美形成

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8.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有哪些新变化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的资本形式占有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然而,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却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 在所有制形式上,不断从单纯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向社会占有制形式转化。一是国有 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资产阶级为了缓解国内外尖锐的矛盾对立,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 行了扬弃,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国有化浪潮此起彼伏,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要 害部门逐步取得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具有了混合经济的特点。二是合作经济大量出现 并成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资本占有形式呈现出社会化的特点。 三是股份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二战以后,股份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组织形 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股权分散化,资本社会化;法人持股上升,个人持股下降,即 持股法人化;股份制普遍化,股份制在各经济部门普遍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兴起,即 职工买下企业全部或部分股份。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
  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不再呈现无政府状态,而是出现了有序化 的特点。一是运用计划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运用计划调节国民经济的经验,使国民经济有序而健康的发展。二是政府实施对本 国经济干预与调控。主要有三种方式:对国民经济实行法制管理;对国民经济进行行政 干预;实行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些措施使经济发展收到明显成效,延长了经济 周期,减少了危机波动,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市场经济取得明显成效。社 会市场经济谋求经济效率与社会平衡之间的结合,个人利益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一致 。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典型。其内容主要有:强调经济自由,保障市场主体的个人自 由与社会义务相结合;自由的市场竞争制度;银行对经济的调节;对外经济的自由主义 政策;协调劳资关系,注重社会保障;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其成效主要是: 社会稳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
  1.在剩余价值规律仍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趋 向。如:实行个人收入及财产的税收调节,实现劳资双方双赢目标;实行两次分配,第 一次分配满足效率原则,第二次分配照顾低收入者。
  2.在贫困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分配均等的趋向。如:制定和实行雇员工资收入 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最低工资法;利润分享制度,即劳资双方共享利润的制度, 法国规定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劳动保护和劳动福利制度等。这些 措施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年剩余价值率在下降,而劳动者工资占的比率在上升。
  3.在剥削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社会福利普遍化趋向。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 实行了社会生活中的福利制度,从救济贫困发展成公民的社会权利,普遍制定实施了从 摇篮到坟墓(即人从生到死)的一系列福利制度,其特点: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主要提高中下层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律化;各种福利补贴如:家 庭补贴、医疗补贴、住房补贴等等,惠及广大民众。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生 活水平的差距。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
  一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依然存在,但阶级对话与合作成了常见现象。如:集 体谈判,共同决定等。二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 但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化,社 会成员角色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状况。资产阶级的变化表 现在:传统的资本家即家族资本家虽然仍然存在,但已不是资产阶级的单一构成要素, 甚至已不是占绝对优势的组成部分,大量经理资本家的产生使其成为资产阶级的重要组 成部分。无产阶级的变化表现在:首先,无产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其次,白 领工人的比重大大提高;再次,第三产业工人的比重大大提高。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以外,还出现了新中间阶层:首先,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符号分析服务人员”,即所谓 从事解决问题、识别问题和战略经纪活动的人员,在美国,这类人员占工人总数的20% ;其次,出现了中小经理阶层。当代资本主义不但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而且变动性强 :首先,有产者与无产者的概念不仅用于区别所拥有的资产多少,而且用于区别掌握知 识的情况;其次,有产者与无产者日益具有不确定性;再次,有产者与无产者的界限越 来越模糊、难测。三是无产阶级虽然仍受剥削,但出现了无产阶级中产阶级化倾向。当 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产阶级呈现出中产阶级 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工人阶级中的中产阶级人数日益增多,白领工人的比重超过了 蓝领工人;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工人工资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 也在逐步提高,消费支出和消费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减轻, 贫困阶层的状况明显改善,当代贫困的含义已与过去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