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事政治

2024-05-04 20:22

1. 历史时事政治

#这个时事政治半月谈电子资料有没有用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1001)--2010年1月1日更新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09年12月;《半月评论》更新09年第24期;《了望时评》更新09年第52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09年第24期
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资料,本电子书内容分为“时事政治备考学习方法汇总”附录,以及“时政阅览部分”、“半月谈重大时事及小测试”、“时政测试部分”、“半月评论”、“了望时评”、“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时政热点精选”、“历年党代会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大事记”九部分,计70000多字、1000多道测试题。可以上网搜索一下“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的下载地址

历史时事政治

2.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和中国时事政治事件

近代的鸦片战争   政治的有文化大革命

3. 历史学家关注时事政治吗?

借古鉴今,古为今用,才是历史研究的意义所在,历史学家如果不关注时事,他的研究就与书虫盗墓贼无异。所以,研究王朝兴衰的会象写《资治通鉴》的那样关注时事政治,研究历史民生的会象写《齐民要术》的那样关注环境科技。

历史学家关注时事政治吗?

4. 你眼中喜欢时事政治及历史的漂亮女孩会是什么样的人?

喜欢并不代表你擅长或者对此专业熟悉,漂亮的女孩子除了公公和妖妖之外的每个男人多少都会喜欢,对政治与历史这种文科类较喜欢的人,特别是女人,感情往往比较丰富,在我看来,至少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浪漫感和时代使命感,如果是漂亮女孩,那就更好了,所谓红粉知己,想必是一些往往有着远大抱负的男子所梦寐以求的。
    当然,女子如果从政,可能就会使自己变成冷若冰霜,在中国传统思想看来,女子从政,即便你是漂亮女孩子,人们多多少少都会觉得你会是内心歹毒或者并不那么温柔的感觉。
    在我看来,喜欢时政并不代表要去从政,喜欢历史也不代表一定要去考古,但是女孩子除了漂亮之外智慧很重要,两者皆有实为难得,因此,倒不如将自己喜欢的时政与历史转换成智慧,智慧又漂亮的女生,她的前景才更有可能光明。

5. 对文学历史不喜欢,不关注时事政治,会导致什么?

文学是历史文明传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记载着人类发展的过程,而时事政治,是社会、国家里现阶段所出现、发生的内容。作为一个社会人,必然有着社会人的角色,人,不是独立存在着的,因此,对文学历史不喜欢、不关注时事政治,只能会使一个人慢慢脱离了社会。

对文学历史不喜欢,不关注时事政治,会导致什么?

6. 中考时事政治,历史的书

有一个卓越金典的时政书

7. 历史2015年2月14号发生什么时事政治

  1.国务院2月14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作出全面部署。
 
  2.2月14日,安哥拉本格拉铁路建成通车,这是继援建坦赞铁路之后,中国企业在海外修建的最长铁路。将与安赞、坦赞铁路及周边国家铁路网接轨,实现南部非洲铁路的互联互通。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月14日透露,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将提高60元,城镇居民个人缴费基础也将提高。
 
  4.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2月14日联合发布声明称实现战略合并,新公司实行联合CEO制度,业务依旧各自独立。
 
  5.由上赛季中超冠军广州恒大队对阵上届足协杯冠军山东鲁能队的2015中国足协超级杯2月14日在浙江杭州黄龙体育中心打响,两队在常规时间内均无建树,最终山东鲁能队通过点球大战以5∶3胜出,捧得超级杯。
 
  6.质检总局2月13日公布201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共涉及182种产品。据介绍,监督抽查将分为季度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和联动监督抽查等3种形式。专项抽查中,初步计划对电磁灶、家用燃气灶具、羊绒衫、纸尿裤、儿童牙刷、按摩器、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等11种产品开展电子商务专项抽查,并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对比抽查。

历史2015年2月14号发生什么时事政治

8. 时事政治

温总理刚做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看时事,还是要看《半月谈》和人民网。 

民族文化,毛泽东好象说过一句,我搞忘了。
时事政治 全国第2批学习科学发展观(3月-9月)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和一些二级城市局级单位。刚开完会的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二次全会。独联体执行委员会主席列别杰夫3月18日在莫斯科说,有关独联体即将消亡的论断和传言夸大其词,能够将独联体国家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很多,其中包括军事领域的合作。独联体现有11个成员国,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曾在1993年12月加入独联体,去年8月俄格冲突爆发后,格退出独联体,并号召其他国家效仿。 
美国国际集团(AIG)近日向公司高层和员工发放巨额奖金,激起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愤怒。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17日说,AIG必须追回已分发的这笔奖金。他在致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信中表示,美国司法部正考虑“采取任何可能措施”收回AIG已分发的1.65亿美元奖金。如果其他手段不起作用,财政部也会从对AIG的300亿美元追加援助中扣除与奖金相同的数额。 
法国国民议会17日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激烈辩论,在对政府外交政策的信任投票中,最终以329票赞成、238票反对,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现在,法国全面回归北约只欠4月初在北约峰会上宣布确认了。法国迈出转折性的这一步,将对其未来外交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 
在中国古代,“政”一般表示: 
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大乱宋国之政” 
一种统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符合礼仪的道德和修养,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朝廷中君主和大臣们的政务活动,如“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治”在中国古代则一般表示 
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如“天下交相爱则治” 
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的这些“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含义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种君主和大臣们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中文里现代的“政治”一词,来自于日本人翻译西方语言时用汉字创造的相同的“政治”一词。当英文的Politics从日本传入中国时,人们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孙中山认为应该使用“政治”来对译,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的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 
政治的定义 
由于人们在不同时代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需要政治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再加上不同历史观的影响,所以在解释政治概念时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对什么是政治的各种各样回答,形成了众多的关于政治的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这些论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现象和为政治下定义的指导思想。 
西方的政治学家为政治下过许多定义,例如:①认为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②认为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③认为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也就是处理公共事务。④认为政治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⑤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界对“政治”概念的主要看法有:①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②政治是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现其经济要求而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活动,以及实行的对内对外全部政策和策略。③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行的、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④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 
政治的特征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反政府行为、权威性影响、权力竞争等。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又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政治的演变 
古希腊 
古希腊的政治是城邦政治。年满20岁的公民(不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参与城邦的管理和统治工作。在古希腊人看来,人是具有德性的,人生活的意义在于实践自己的德行。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因此人也就是天生有德性的动物。人们在公共活动中充分展现他的德行。亚里士多德说:“政治的目标是追求至善。” 
城邦公民之间的通过说服来达到政治目的。肯尼斯·米诺格认为,在古希腊,“人与人之间在政治关系上是完全平等的,大家都只是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并轮流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的政体本质上是一种和古希腊一样的城邦政体。这时的政治就是共和国的活动。“共和国”(Res Public)中的publicus(公共)源自populus(人民)。当时这个词的意思是“人民的共同事务”。在古罗马的政治中,对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是其核心。 
在罗马人看来,王权统治是一种奴役。因此罗马人设立了两名执政官和保民官来维持这种统治。为了维护人民的自由,古罗马发展出了三种不同的权力和两种和谐状态: 
不同的权力 
potentia,实在的权力 
potestas,根据制度设置的职位所具有的权利和权力 
权威(auctoritas),在政治活动和制度中对宗教和祖先的崇拜,表现为元老院的承袭体制和对政治的咨询权 
和谐状态 
奉公守法 
自由辩论 
西方中世纪 
中世纪的欧洲政治是处于古代政治和现代政治的转型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城邦体制被破坏,逐渐形成了赏赐和分封体制,政治已经不再是所有公民平等参与的公共活动,而成为了国王和大臣们的活动。政治已经不是为了共同起源、共同信仰而实现正义的活动,而成为了一种利益政治。政治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手段由对话和说服,变成了暴力和战争,成为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政治的超越意义已经不存在。托马斯·阿奎那把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依其本性是政治的动物”改成了“人依其本性是社会的动物”。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所追求的人生意义,而不是古代时候的政治。从封建统治下发展出来的这种政治成为了现代政治的起源。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的政治和西方以及古希腊的政治含义有很大不同。中国古代的政治很大意义上是君主和大臣管理和统治国家的活动。这种政治被宣扬为上承天命,因而施行善政才能上合天意,而恶政则违背天道,会受到惩罚。 
中国古代的政治贯穿了个人的日常生活,道德是衡量政治活动的标准。在这种政治下,缺乏制度上的规范,政治的运作更多依靠道德规范。 
现代政治 
现代的政治是从近现代的国家上发展出来的,来自于市民社会的兴起。这形成了一种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从而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产生了控制,政治需要从经济中寻求合法性的支持,政治的职能变成了维护经济利益的展开。因此马克思提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利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对现代政治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自此,政治成为了获得、保持、夺取权力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等。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把政治转到了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改变了社会主义国家对政治的认识。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越来越小,现在政治的含义也包括处理国际事务。 
政治的发展 
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历史上,政治一开始就是围绕国家权力展开的,表现为人们攫取、维护、建设、执行、制约国家权力的全部活动。政治现象产生之后,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高度成熟。在现代,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社会力量。政治现象还将在人类社会长期存在,只有当人类的政治生活发展到从根本上改变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政治模式,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时,原来意义上的政治现象才会转化为一般社会现象而最后消亡。 
关于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简称政体。 
政治体制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它首先指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如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及委员会制),结构形式(如单一制、联邦制与邦联制)以及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如三权分立原则);其次它还包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其他组织和政治行为的制度(如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现代西方政治体制的典型形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的政权更迭,资产阶级民主制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政治模式。 
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有密切联系并且互相影响。 
①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也是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方面,政治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生活的状况,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状况。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经济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极大地影响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决定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状况。政治对经济的作用最经常的是通过国家权力来实现的。 
②与法律的关系。政治和法律的关系主要通过国家权力与法的关系反映出来。国家和法律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代表和体现,都属于上层建筑,产生于和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两者的关系中,政治是根本,是法律产生的前提。法律总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的权威和效力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另一方面,法律对于政治也有重大的影响,它体现国家的意志,通过法的准则来巩固国家权力并维持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 
③与宗教的关系。政治与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宗教曾经是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冲突往往是民族斗争、阶级斗争或不同政治集团斗争的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在国家的政治权力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已越来越疏远,这已成为政治进步的标志。 
④与道德的关系。政治与道德也有密切的联系。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受政治制约,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道德能造成一种有利于巩固国家权力的社会秩序及与此相关的心理基础,有助于政治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国家权力的维持。同时,政治对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一种道德风尚的建立和发展往往需要借助于政治力量才能实现。 
马克思对政治的定义和理解 
定义: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