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作业 求答案

2024-05-19 06:46

1. 组织行为学 作业 求答案

1.Holland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Holland认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根据霍兰德的理论,个体的职业兴趣可以影响其对职业的满意程度 当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职业兴趣类型匹配时,个体的潜在能力可以得到最彻底的发挥,工作业绩也更加显著。
2.马斯洛提出需要的5个层次如下: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协,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作用

组织行为学 作业 求答案

2. 组织行为学的一道题,大家给看看

存在这种问题说明工作与待遇没有挂钩,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工作岗位责任。
2、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
3、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3. 《组织行为学》平时作业

《组织行为学》平时作业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  什么是组织?
答:组织是指依据既定的目标,对成员的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合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以及正确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活动。
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简言之,组织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经由分工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一种权责结构.
2、  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3、  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4、  组织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答:(1) 微观组织行为:组织内的某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它包括:个体行为,人际行为,群体行为.
(2) 宏观组织行为: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学习.
2,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
(1) 正向组织行为: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都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遵守规章制度等.奖励,鼓励,保护.
(2) 反向组织行为: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表现的行为,如迟到,缺勤,偷窃,暴力,吸毒,欺骗等.惩戒,消除或减少.
 
5、  双满意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双满意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应当树立以员工为中心、顾客为中心的理论,通过员工满意的提高达到顾客满意的效果。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经理们认识到了顾客满意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喊出了"顾客第一"、"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等一系列口号。相应地,营销学者构建了"顾客中心"理论。让顾客100%满意成为众多获取竞争优势的法宝。
  顾客满意理论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顾客满意。实际上,任何组织都是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来赢得顾客满意的。如果组织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顾客不满意或满意水平比竞争对手低,组织就无法生存与发展。可制造产品的人是谁呢?提供服务的人是谁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员工。如果员工不满意,就很难制造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更难以提供优质的、令顾客满意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员工满意就没有顾客满意,离开了员工满意,顾客满意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位员工满意。然后,通过员工的卓越工作达到让顾客满意的目的(参阅题图)。
  一般情况下,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所有员工,员工的工作对象是众多顾客。只有所有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做好了,才会使员工满意。同样,只有每位员工的业务工作(包括营销工作)做好了,才会使顾客满意。而且,员工的业务工作的绩效如何,也与管理工作的好坏密切相关。所以,管理者必须以员工为中心来开展工作,在管理中要求员工以顾客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管理目的。

《组织行为学》平时作业

4. 组织行为学判断题请大家帮忙下啊

×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2、“异质群体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能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
×3、“‘德高望重’的领导者就能有效地影响下级。”
×4、“人多力量大,热气高、干劲大、效率高。”
×5、“企业管理需要民主,不需要专权。”
×6、“在说服沟通中只要摆事实、讲道理就能改变下级的态度和行为。”
∨8、“民主领导可能无效,集权领导未必无效,放任领导也有用场。”
×9、“决策群体越是团结,越易获得高质量决策。”
∨10、“外控型文化有利于组织变革。”
×11、“‘德高望重’的领导者就能有效地影响下级。”
×12、“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不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 
∨13、“内控型文化利于员工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14、“非正式沟通对正式组织的管理有弊无利。”

5. 组织行为学的资料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资料

6. 组织行为学试题,帮忙做一下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学科是(
ABC
)。
A.社会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心理学
D.
经济学
2、人的知觉一般包括(
ABCD
)阶段。
A.
刺激
B.
选择
C.
组织
D.
行为反应
3、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是(
B
)。
A.
性格
B.
个性
C.
特性
D.
气质
4、
个性发展阶段论是(
C
)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埃里克森
D.皮亚杰
5、
丹尼尔•卡兹认为态度有(
ABCD
)功能。
A.工具性
B.
自我防御功能
C.
价值表现功能
D.
认识功能
6、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级的层次是(
A
)。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社交需要
7、(
BD
)属于过程激励理论。
A.
ERG理论
B.
期望理论
C.
双因素理论
D.
公平理论
8、由于(
ABCD
)会形成群体。
A.
地位需要
B.
安全需要
C.
自尊需要
D.情感需要
9、群体成员遵从群体规范的原因主要有(
ABCD
)。
A.个人因素
B.盲从
C.状况因素
D.群体内关系
10、在信任的维度中最重要的是(
B
)。
A.能力
B.正直
C.开放
D.忠诚
11、下图所示“小道消息”传播方式属于(
D
)。
G
E
B
A
F
H
C
I
A.单串型
B.饶舌型
C.机率型
D.集聚型
12、权力可以通过(
ABCD
)发生影响。
A.恐怖手段
B.盲目崇拜
C.传统观念
D.共同决定
13、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有(
ABC
)。
A.授权
B.性别
C.追随者的情况
D.民族文化
14、
(
ABCD
)能够激发组织变革。
A.劳动力素质变化
B.技术不断进步
C.产品迅速老化
D.知识爆炸
15、管理者在处理变革阻力方面可采取(
ABCD
)策略。
A.教育和沟通
B.参与
C.促进和支持
D.谈判或强制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态度的三个成分是什么?请分别予以叙述。
1)感情成分,是态度的对象所激起的情感反应
2)认知成分,是指一个人对事物或事件所具有的观念
3)行为成分,是指一个人对一种态度对象所表示的行为的倾向.
2、在菲德勒理论中,三种主要的情景因素是什么?请分别给予解释。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上下属对其领导人的信任,喜爱,忠诚程度以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吸引力.
2)工作和任务结构,是指下属担任工作的明确程度.
3)地位和权力,是指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人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决策的正确程度.

7. 组织行为学的问题

组织行为学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组织行为学又有其自身的许多分支,如企业组织行为学、学校组织行为学、医院组织行为学、军队组织行为学等等。目前企业组织行为学研究较多、应用较广,因此,人们常把组织行为学与企业组织行为学等同看待。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它们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很多,美国学者斯帝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1997)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1)组织中的个体(The Individual in the Organization) 

•个体行为中的基础 
•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人格与价值观 
•知觉与个体决策 
•基本的动机概念 
•动机:从概念到应用 
•情绪和心境 
  2)组织中的群体(The Group in the Organization) 

•群体行为的基础 
•理解工作团队 
•沟通 
•领导的基本观点 
•当代领导问题 
•权力与政治 
•冲突与谈判 
  3)组织系统(The Organization System) 

•组织结构的基础 
•组织文化 
•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 
]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学科
  与组织行为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管理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管理学)、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如表1-1所示。 

  表1-1 与组织行为学密切相关的学科 

学 科 具体学科 主要影响和涉及研究领域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学 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员工招聘与选拔、薪酬管理、劳资关系  
组织管理学 组织理论、组织技术、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行为科学 心理学 激励、领导、知觉、个性、个体决策、工作满意度、态度、工作压力、工作设计  
社会学 群体动力、群体行为、团队建设、沟通、行为改变、态度改变、群体决策  
人类学 价值观比较、态度比较、跨文化研究、组织文化、组织环境  
社会科学 政治学 冲突、组织内权力与政治  
经济学 领导有效性、工作绩效  
伦理学 激励、领导、沟通的伦理问题  

  以下三个问题一直是多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早期的组织行为学家主要研究人与工作、职业的匹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已从过去的人如何适应机器向机器怎样适合于人转变。近年来组织行为学家开始注意研究人与组织、环境的匹配问题。其研究结论为人力资源的招聘和选拔、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2)激励问题是微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过去曾产生了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和强化学派等有关激励的理论。此外,与激励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是有关工作承诺的研究,主要从工作价值观、职业发展、工作责任心、组织认同和对社会的态度进行研究。 

  (3)组织变革问题是宏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涌现了大量的领导理论、组织理论和技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组织面临的环境是信息分散、活动范围空前扩展,组织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任务就是持续创新。变革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对组织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更在于形成组织创新的传统和习惯。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人们为何越来越重视组织行为学?主要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充满竞争,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换句话说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竞争。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如果一个企业中员工素质不高,或者员工的积极性未调动起来,那么,这个企业中的资金、土地、原料、设备、信息等物质因素都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 

  虽然机器人的出现和电脑的普及会代替一部分人的工作,但是脑力劳动者比例随之增高是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据统计,在手工操作为主的企业中,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人数比例是9∶1;在中等机械化程度的企业中,这个比例是 6∶4;在自动化企业中,这个比例是 1∶9。随着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不断增高,人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性。而且,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均有较大差异,因此管理者掌握必要的组织行为学知识与技能势在必行。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是以企业中的“人—人”系统为重点的。在一个企业中,涉及的管理内容五花八门、千头万绪,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对物的管理,称之为“人—物”系统;对人的管理,称之为“人—人”系统。 

在“人—物”系统中,涉及许多学科,如会计学、财务学、工程学、物资管理学、信息管理系统、统计运筹学、生产管理学、工程心理学及各种技术学科; 

在“人—人”系统中,也涉及许多学科,如: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心理学、企业文化、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心理学、领导科学、人事心理学、沟通学等等。其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近几年许多北美的组织行为学家把自20世纪初以来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900—1927年,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 

   1927—1965年,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 ; 

   1965—现在,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组织行为的现阶段 。 

一、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 
  组织行为学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劳资关系矛盾斗争寻求解决办法的结果。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是资方的目标,而改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福利待遇是劳方的要求。资方追求效益,劳方期待公平,满足生活和人性方面的需求。劳资矛盾的加剧,比如,引发的大规模罢工、关闭工厂等,会使得劳资双方两败俱伤。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劳资矛盾非常突出。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认为,劳资双方不应为争夺少得可怜的一小块利益而喋喋不休,而应设法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产出和利润,提高工资和改善条件。只有这样,大家的日子才好过,双方也由过去的心理对抗变为心理协同。泰勒运用“时间—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Taylor,1964),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心理学之父”,首次在英国伦敦出版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为《心理学和工业效率》(Munsterberg,1913)一书中,芒斯特伯格明确提出,他的目标在于去发现:(1)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最适合;(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的工作中获得最大和最令人满意的产出;(3)企业如何去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好的结果。 

  芒斯特伯格的著作,又得到莉莲·吉尔布里斯(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创新思想的补充。在1914年出版的《管理心理学》(Gilbert,1980)一书中,吉尔布里斯就想把早期的心理学概念应用到科学管理实践中去。她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她强调,在应用科学管理原理时,必须首先看到工人,并且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要。工人很多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工作的单调,而是因为管理人员对工人的关心不够。她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力图把早期心理学的概念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但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把心理学应用到管理方面的另一位重要的早期行为科学家是沃尔特·迪尔·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1869—1955),他于1900年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写过许多关于把心理学概念应用于广告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书(Scott,1908),还写了一些关于有效地选拔人才等人事管理实务方面的著作(Scott,1961)。 

  从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心理学在研究工作环境中越来越重要,工业心理学开始兴起。 

二、霍桑实验的影响 
  1927—1932年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从事著名试验的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1880—1949)、罗特利斯伯格(F.J.Roethlisberger,1898—1974)和其他一些人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早在1924—1927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开展一项研究,以确定照明和其他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他们发现,对试验小组的照明,无论是增强还是减弱,生产率都有提高。在研究人员打算宣布整个试验失败之际,哈佛大学的埃尔顿·梅奥却看出某些不寻常的东西,便和罗特利斯伯格以及其他一些人继续进行研究。改变试验小组照明度,改善休息时间,缩短工作日和变换有鼓励性的工资制度,似乎都不能解释生产率变化的原因。于是梅奥和他的研究人员做出结论,必定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他们认为,生产率的提高是由一些社会因素在起作用,如士气、劳动集体成员之间满意的相互关系(一种归属感)以及有效的管理。这一类的管理工作,要求了解人的行为,特别是集体行为,并且通过这样一些个人之间的处事方法,如激励、劝导、领导和信息交流等方式开展管理工作。上述试验小组所出现的现象,基本上是由于受人“注意了”而引起的,这通称为“霍桑效应”(Mayo,1960;Roethlisberger,1941;Roethlisberger & Dickson,1966)。 

  霍桑实验及早期人际关系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概念,其中引人注目之处包括:(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个社会系统;(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5)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6)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而且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梅奥等人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s Theory)闻名于世,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声。从此,更多的管理学者、专家关注并致力于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不断取得的成果又促进了对该问题的研究进程,从而导致行为科学这一新兴学科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正式形成。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提出了“行为科学”的概念。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邀请一些大学的著名学者研讨后,正式把这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s)。行为科学是凭借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一切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如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生物学、医学、宗教学等)的理论来研究人的各种行为,因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是由相关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心理学是其形成的一块重要基石。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促成了行为科学学派的形成。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行为科学进入到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60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进入80年代,组织行为学又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宏观组织行为学来源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探讨在一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组织结构、组织设计和组织行为;微观组织行为学来源于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态度、动机与组织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但这些思想基本上停留在经验和朴素的认识上。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西方引进的。1935—1937年周先庚在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与陈立合作,在北平南口机车厂进行了关于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调查研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摸索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途径。这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心理实验研究。1935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立撰写并出版了《工业心理学概观》一书,第一次从环境、疲劳、休息、工作方法、事故与效率,以及工业组织、激励与动机等重要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国工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已逐步开展工程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研究,但管理心理学的起步较晚。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术界对西方正在迅速发展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知之甚少。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部门感到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调动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心理学界也感到需要开展有关生产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正是在这种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下,管理心理学才逐步得到发展。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组织行为学的起步。中国行为科学学会成立于1985年,实际上是组织行为学会,迄今为止各省市基本上都成立了行为科学学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有两个工业心理学的专门研究机构从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经济与心理行为研究中心(原名工业心理研究室), 2)浙江大学的工程心理学(原杭州大学的工业心理专业)。它们均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热的兴起,全国许多高校的管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开始从事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和研究,一批硕士生和博士生以组织行为学领域作为学位论文的课题。从80年代起,我国翻译出版了一批国外较有影响的著作,如薛恩(Shein)的《组织心理学》(薛恩,1987)、马斯洛(Maslow)的《动机与人格》(马斯洛,2005)、麦考密克(McCormick)等人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麦考密克,伊尔根,1991)以及一些以“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命名的其他著作。1985年出版了第一部由我国学者卢盛忠编写的《管理心理学》教材,随后,又出版了许多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著作。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俞文钊的《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陈立的《工业管理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徐联仓、陈龙的《管理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和王重鸣的《劳动人事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类著作逾百种。在这个领域内,也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激励、人员测评、岗位胜任特征、工作业绩评价、管理培训与发展、领导的CPM理论、变革型领导、管理决策、跨文化研究、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组织公民行为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我国在研究和从业人员数量、成果的数量和创新性、社会影响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有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时勘,卢嘉,2001): 

  第一,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重组、战略管理、跨国公司或国际合资企业管理的研究呈现强劲势头,由复杂性增加而导致研究的注意力全面转向整个组织层面。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革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模式、干预理论以及变革代理人的角色。 

  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领导行为研究。受权变理论的影响,先后出现了多种领导理论。在组织变革中,管理决策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在个体层面上,组织行为学比较注重决策和判断中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判断决策问题;在组织层面上,组织行为学主要分析不同背景下的决策模式、权利结构和参与体制,并特别重视决策技能的开发和利用。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还有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它们也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 

  第二,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行为学更加关注研究管理者决策、技术创新和员工适应中必须具备的胜任素质,更加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相应的组织行为学研究由原来的局部、分散转变为整体、系统。目前有关胜任特征评价、个体对于组织的适应性和干预问题的研究等人力资源问题正向纵深发展。 

  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在跨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比较研究、科技投入的行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劳动力多元化、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均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组织行为学家把组织作为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来看待和研究,研究领域已突破传统框架,涉及管理培训与发展、工业业绩评价、管理决策、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跨文化比较等新领域。 

  第四,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组织行为学认为强调生产率与强调工作生活质量并非相互排斥的。如果工作生活质量不令人满意,是很难实现高生产率的。相反,高的生产率是拥有改善工作生活质量所必需资源的先决条件。组织行为学越来越重视有关工作满意度、雇员安全与健康、组织文化、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压力管理、工作—家庭平衡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一)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来看,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具体表现在: 

  (1)研究的目的相同。即通过对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揭示其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行为,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2)研究的对象一致。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都把行为与心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当组织行为学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时不可能不涉及人的心理,当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时不可能不涉及人的行为。 

  (3)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构架基本相同,如都包括个体问题、群体问题、激励问题、领导问题、组织文化与变革问题等。 

  (4)很多理论来源相同。虽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比较宽广,但很多理论来源与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来源相同,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生理学。其中心理学是一门主要学科。 

  (二)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 

  虽说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在诸多方面是相同或一致的,都是边缘学科和应用学科,很多学者也容易将两者混同起来,但它们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表1-2对这些差别作出了比较。按照笔者的看法,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前者的研究对象是指组织中人的外在、可观测、可变的行为,而后者的研究对象是指组织中人的心理(包括外在、可观测、可变的行为,也包括内在的、甚至是不可观测、不可变的行为,如思维、本能)。由此决定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更为具体、直观、实用,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则比较抽象、隐晦和理论化。 

  表1-2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比较 

 组织行为学 管理心理学  
研究对象 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指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 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理论基础 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等 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等  
学科性质 行为科学 心理科学  
形成背景 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年正式命名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
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 莉莲·吉尔布雷斯《管理心理学》(1914)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
莱维特(1958)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Leavitt,1964),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字数限制,只能回答这些了
建议你分开问
或自己买本书看

组织行为学的问题

8. 组织行为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2008年7月   
    一、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6分。对题中的说法做出是“正确”或还是“错误”的判断,并将判断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1.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Y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X
    3.根据波特——劳勒模型,激励的程度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吸引力。Y
    4.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密切,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影响不断扩大。X
5.领导连续流理论认为:很难判断哪种领导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错误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某种领导行为。Y
 6.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而形成的联结关系。X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7.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 B )
    A. 观察法    B.调查法   C. 实验法    D.测验法
    8.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C)
    A. 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 天才    D.才能
9.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B   )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华的行为反应
    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放弃的行为反应
lo.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C)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 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11.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 B )提出的。
    A.勒温    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利克特    D.豪斯和沙特尔
12.某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制定了重组计划,该计划准备在全国六大地区设立经销办事处(营业所),所有办事处都用电脑直接与中央数据库联网。这意味着该公司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 B)
    A.集权化    B.分权化 C.部门化    D.矩阵化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1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ABD   )
 A. 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 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14.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
    A.自发的    B.有原因的C. 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15.以下做法中,属于自然消退强化方法的有(BDE    )
    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
    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C. 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 D.对请客送礼者,拒之门外
    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16.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
    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C. 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17.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ABDE    )
  A.合作精神    B.决策能力 C. 领导能力    D.敢于创新E.尊重他人
18.某酒店的组织结构呈现金字塔状,越往上层( BC   )
    A. 其管理难度越小    B.其管理难度越大
    C. 其管理幅度越小    D.其管理幅度越大 E.与管理难度和幅度无关
四、案例选择题(每个小题4分,共16分。根据每个案例所讲述的内容,对题后所列的每道选择题,按题中具体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写在答题纸上)   
爱通公司里的员工关系
    19.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 C   )
    A.明娟瞧不起人     B.阿苏瞧不起人
    C. 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D.阿苏把马德给安全地踢走了
    20.爱通公司在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职位由谁夺得?( D   )
    A.明娟    B.阿苏   C. 威恩    D.马德
    21.公司领导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解决矛盾的方法?(  A  )
    A.转移目标的策略    B.委任态度开明的管理者
    C. 鼓励竞争    D.重新编组
   22.根据案例,下面哪种原则不利于改善明娟和阿苏的人际关系?( B   )
    A.平等的原则    B.竞争的原则  C. 互利的原则    D.相容的原则
五、简答题(每小题答全要点者得9分,共36分;未答或漏答要点者,由评卷人依每个要点在该题中的得分比例来扣分)
    23.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24.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
     ①按需激励原则; ②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
     ③奖惩相结合原则;
    ④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⑤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
    ⑥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
25.人际交往应考虑哪些基本原则?
    ①平等原则; ②互利原则  ③信用原则;④相容原则。
26.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是什么?
    引起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可分为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两个方面。
    (1)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
    ①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②组织结构的改变;③组织职能的转变。
(2)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
    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②组织环境的变动;③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六、案例分析
杨利平糯米美食厂
问题:
27.根据组织结构理论,杨利平的糯米美食厂采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结构?它有何优缺点?
28.根据案例请指出表哥汤正龙建议的工厂结构是种什么类型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    构有何优缺点?
27.根据组织结构理论便能发现,杨利平的美食厂采用的是一种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    组织结构。它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管理作用,对本部门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挥,以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分工的要求;缺点是科室和车间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难以明确划分,许多问题需要许多部门协同解决,终将影响效率和贻误工作,且不适于企业大规模生产。这种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企业成立和发展的初期。
28.表哥汤正龙认为如果杨家美食厂要发展,就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彻底改组该厂结构,在总厂的领导下,按不同产品或地区来分为许多独立经营和核算的部门。汤正龙建议的产品型结构其实质是一种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他建议的这种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点是便于组织专业化和实现组织内部的协作;最高管理部门可以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同时各事业部自成系统、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可以发挥灵活性和主动性;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生产与销售可以直接联系,供求关系可以很快得到反馈;公司把各个事业部作为自治单位,使各个部的经理能从整体观点来组织这一部门的各项业务,受到全面的考验,从而有条件提升到最高部门,这是培养和训练管理人才较好的组织模式。
    缺点是:机构重复,容易造成管理人员浪费;由于各个事业部独立经营,使各事业部之间人员互换困难,相互支援差;各事业部经理考虑问题容易从本部门出发,忽视整个企业的整体利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组织行为学  试题
    一、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6分。对题中的说法做出是“正确”或还是“错误”的判断,并将判断的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1.中国行为科学学会是1985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会长是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孙友余先生。
    2.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气质。
    3.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王作环境有关。
    4.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5.四分图理论认为,哪种行为效果好结论是不肯定的。例如有人认为在生产部门中,效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成反比,而与“关心人”的关系成正比。
    6.勒温的冻结强化方式是团队强化方式和个体强化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1.企业管理者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应该是(    )
    A.设法消除    B.严加管制 C. 善加引导    D.积极鼓励
    2.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    )
    A. 经济人    B.社会人   C. 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3.如果职工A认为自己同职工B相比,所得报酬偏低了,觉得很不合理,因为自己与B作出的贡献是一样大的。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 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4.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    )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 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5.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属于什么类型(    )
    A. 专权独裁式    B.温和独裁式C.协商式    D.参与式
    6.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你将授予哪种人以决策和行动的权力(    )
    A. 参谋人员    B.直线人员C. 咨询人员    D.一线员工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
    A. 个体    B. 群体C. 组织    D.集体 E.环境
    2.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    )
    A. 多血质    B,粘液质 C. 胆汁质    D.黑胆汁 E.抑郁质
    3.下列制度中属于采用固定间隔强化方法的有(    )
    A.计件工资    B.计时工资 C. 计件超产奖    D.月度奖E.年终分红
    4.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    )
    A. 安全需要    B.情感需要C. 尊重和认同需要    D.完成任务的需要
    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    
    5.领导规范模式(领导参与理论)提出了选择领导方式的原则是(    )
    A. 信息的原则    B. 不接受型原则 C. 冲突的原则    D.合理的原则
    E.目标合适的原则
    6.矩阵制组织也称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它的组织结构的缺点是(    )
    A. 加强了横向联系,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
    B.具有较大的机动性
    C. 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
    D.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发,相得益彰
    E.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四、案例选择题(每个小题4分,共16分。根据每个案例所讲述的内容,对题后所列的每道选择题,按题中具体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写在答题纸上)
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先进人物
    1.苗晓光认为“人一辈子要能干出点贡献”,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从《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先进人物》中可以看出,他在哪方面的需要更强烈一些(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 社交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麦克利兰认为希望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是具有哪种需要的人(    )
    A.生理需要    B.成就需要     C.归属需要    D.权力需要
    3.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 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 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 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李总对小苗的科研成功设置的效价是什么(    )
    A.让小苗掌握BSLD一95的工艺技术
 B.加快小苗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的进展
    C.精神表扬和晋级、职称、工资待遇、奖金、住房等物质奖励
D. 了解分梳技术的重要性、取得科研效果
    五、简答题(每小题答全要点者得12分,共36分;未答或漏答要点者,由评卷人依每个要点在该题中的得分比例来扣分)
   1.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是什么?
    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能力阈限原则;
    (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
    (3)能力互补原则。
   2.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
    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
    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2)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
  3.如何理解决策民主化?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经济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决策的速度加快,决策内容越来越复杂。任何领导者都难于独立承担决策的重担,越来越转向决策的民主化一即吸收下级参与决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决策的质量和实施速度得到改善。
六、案例分析(每小问6分,共12分,要求答出题中指定的基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提供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分析、解释和说明。对理论依据正确,问题分析清楚者,可给满分,评卷者可参考标准答案,酌情给分)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1.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样构成的?它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起到什么作用?
2.大连三洋制冷公司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例子告诉我们了什么?
    1.组织文化,主要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从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上,把企业的价值观念、组织信念、组织目标、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组织情感等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合资企业文化,并使其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和辐射功能。他们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这就实现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的有效循环。
2.大连三洋制冷公司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例子告诉我们,做好组织文化的建设工作,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组织文化建设,它既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又是组织管理的灵魂;有了组织文化,员工就可以在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立足于岗位自我管理,立足于岗位的自我改善,有效地实现个人的价值;把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发展,有效地融人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去,同组织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领导者重视、调节和控制。如公司经理肖永勤,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视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建设来抓。②领导者对重大事件和企业危机的反应。③领导者进行详细的角色示范,教育和培训。如使员工在立足岗位自我改善这项活动和ZD小组无缺陷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④合理制定与实施分配报酬和提升的标准。⑤科学合理地制定招聘、挑选、提升、退休和解聘职工的标准。大连三洋制冷公司在刚成立时,就注意到了企业挑选新成员是内化和渗透文化最核心的一个方面,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