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何进入大并购时代?

2024-05-16 11:32

1. 互联网为何进入大并购时代?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
第一,行业原因
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让很多巨头产生了不安全感,等于说脚下的地突然变成沙子了,自己的地盘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地盘,同时看到别人的地盘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地盘,巨头们开始重新布局自己的战略。
第二,鲢鱼效应
周鸿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给很多人带来了很强的不安全感,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安全感,大家比较愿意出大价钱干一个事情,人就是这样不安全感的时候就愿意掏钱。
第三,做大做强的购买欲
这个行业里面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自身的钱越来越多,他们以往通过做一些小的并购,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并购的经验,这方面自身的信心越来越强。
以上三点是买家的原因。包凡又帮助老冀再分析了一下卖家,卖家主要包括VC和创业者两类人。
VC的观念变化
前几年IPO市场的低谷,从VC角度来说退出的唯一渠道可能就是并购,以前在投资行业往往认为被并购是一种失败,IPO不行的公司才卖掉,现在这个观点正在慢慢地改变。
创业者心态60和70后的创业者往往有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态,认为上市是最风光的事情。但是现在80后的小孩很实际,他们觉得卖了也挺好,卖完以后拿点钱回家先享受一把,买房子买车弄完了以后回来还能干点事,年纪轻还可以干点新的事。
包凡提醒老冀最后还有一点:由于A股上市公司普遍估值比较高,使得A股与海外其他股票市场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套利空间。A股上市公司有很多钱,现在很多VC项目在海外上市远远低于A股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也需要包装进一些好的项目来维系股价,来提供未来成长的空间。
针对众多仍然走在创业道路上的朋友,包凡送了UC董事长俞永福的一句话:“
大机会变小,小机会变大
”。大家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互联网为何进入大并购时代?

2. 如何看待互联网合并

互联网近些年的告诉发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可以说我们的方方面面现在都离不开互联网。但这两年来出现了一种现象互联网企业经常出现合并现象。也许一两家企业的合并我们觉得是偶然,但现在却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是为什么呢?我把合并的方式分成两种进行分析。


第一种是从事相同领域的互联网公司进行联合,这种代表这两年很多,例如滴滴和快的合并、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等等。看到这些企业的合并我开始的时候有些纳闷,这些企业都是自己领域的排头兵,而且大部分都有竞争关系,怎么说联合就联合了呢。细细想来联合也是对的。相同领域的互联网公司的合并,可以降低成本、共享客户、占领更大的市场,更加有竞争力甚至形成垄断。例如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两者生活服务和国内分类信息网站的先行者,凭借在央视的广告很快占有了这个领域的大部分资源和客户,但是随着淘宝等互联网大鳄的进入,两个公司感到了危机。在这个时候两者选择了合并,这样凭借多年的资源和客户再次把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很好的阻击了其他企业的威胁,也减少了成本。


第二种是不同领域互联网公司进行联合,这种形式也很常见,例如携程旅行网与百度的联合、腾讯和京东的交互合作。这种联合对联合的双方企业也有好处,例如百度和携程网的联合,百度可以通过携程网进一步推广自己的百度地图、百度糯米、百度餐饮等业务,而携程网也可以利用百度大量的用户和百度地图的广告效应。而腾讯和京东的联合,让腾讯加大了支付领域的发展,以期改变“腾讯做不好支付”的传言,而京东则利用腾讯的用户扩大了销售,增加了与淘宝竞争的砝码。

互联网企业的合并和联合,都有各自的目的,同时由于互联网企业上市是一种趋势,联合起来更增加自己的抗风险能力,给用户以信心,提高自己的股价。

3. 如何看待互联网合并?

合并是建立垄断优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并(如果有强势领袖,则是对竞争对手的兼并)建立垄断优势,最经典的案例是美国的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是美国19-20世纪美国商界的三巨头之一,其他还有卡莱基梅隆大学的创始人,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以及美国著名金融家与并购大王约翰摩根。

洛克菲勒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872年商业界最为著名的『克利夫兰大屠杀』。1872年,洛克菲勒仅仅用6个礼拜的时间,在别人都没有睡醒的时候,就收购了克利夫兰的22家炼油商,建立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第一阶段的垄断地位,后续又不断地竞争与收购,后续甚至建立托拉斯(美国反托拉斯法,是不是很耳熟?微软,苹果都吃过这样的官司)模式继续垄断, 到1890年,甚至垄断美国85%的大多数石油行业。


公司能够如此的垄断地位,除非法律专门限制,这绝对是任何竞争对手无法撼动!

到现代商业界,收购与合并也已经是商业竞争的常态,而这些交易的金额也在不断刷新纪录:
2011年,google 125亿美刀收购motolora;
2014年,facebook 190亿美刀收购whatsapp;
2016年,微软以262亿美刀收购Linkedin;
2016年,dell 以600亿美刀收购emc;

可见科技巨头们,在收购上可谓上狠下血本!

而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达到的目标也不尽相同:
对于商业竞争中的领先者,通过收购的方式消灭对手,或收购新技术,将潜在的竞争对手消灭在萌芽之中;
对于商业竞争中的落后者,则通过收购的方式拿上船票,比如,百度收购91无线,阿里巴巴投资微博,腾讯投资京东等等;
对于商业竞争中平等地位,则通过合并减少双方的火并,如美团与点评等的合并等等;

因此,互联网的合并已经不再是新鲜事,而是会越来越频繁地进行上演,让我们期待下一个刷新纪录的并购案例!

如何看待互联网合并?

4. 互联网并购特点

①交易的突然性

每次宣布合作或者收购基本上是在突然之间宣布的,甚至在宣布收购交易的前一天,双方还口水满天飞,互相指责和谩骂。仅仅一天后,大家就握手言和,亲如一家。

这里面除了双方为了制造新闻界的神秘感,博得大众和媒体更多的眼球外,其实双方在你我都没有关注之前可能已经进行了若干轮的接触和谈判,你看到的,只是辛苦谈判多日的结果而已。所以,在互联网企业掐的死去活来时,观众们不用太入戏。因为,满满的都是它们的套路,毕竟这个时代是眼球经济嘛!!

②交易后的稳定军心

从以上的交易并购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一般互联网企业收购以后,会宣布实行联合CEO制度,双方的业务和组织架构不变,各自业务保持独立。美团点评合并如此,滴滴快的合并也是如此。

说道这里,其实也是满满的套路,尤其是对于业务高度重合、没有互补价值的互联网企业收购来说,宣布实行双CEO制度基本上是大规模裁员和收缩业务线的征兆。一般半年最多一年以后,互联网巨头躲过了媒体关注度秘密集的风口,屠刀就开始亮相了。当年京东血洗易迅、美团剔除点评的人马均是如此。

对那些双双合并后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的员工来说,要么快速融入新公司,要么早点找下家,背着行囊走人。商场无情义,资本的嗜血性一直以来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