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成了一个县城?

2024-05-05 17:25

1. 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成了一个县城?

至于你的名字怎么了,叶静历史只是想说,作为一个县城,或者至少是一个城市,还是挺好的。离名城不远的“邺城”,在南北朝时期是名副其实的“东都”。在隋文帝,的一场大火之后,它一直持续到现在,在田野里保持沉默,甚至没有一个村庄。所谓的北京大明府是宋仁宗,的首都,建于李青二年。历史上叫“北京”。《水浒传》中提到的北京大明府就是指这个首都,当时人口超过百万,可谓国际大都市。

不幸的是,这座府城最终因为黄河的改道而淹没在了黄河河沙下面4米的地方。在水浒传,有一个人尽皆知的人物,他的武功在梁山首屈一指。这个人就是玉麒麟卢俊义,为了打败史文恭,宋江派吴用到北京,大明府假装算命,骗卢俊义上山。当时,北京大明府的名气仅次于开封府。说到这里,每个人都想知道这座位于北京的大明府现在在哪里。

大明府位于今天的大名县, 河北省。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城市。大明府年轻时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五鹿城”。后来,它几经易名,其中最长的名字是魏州。最后,它在唐代成为大明府,这个名字一直使用到清朝结束。而且说起这个名字,它其实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唐德宗正在建设三年,大唐王朝正处于崩溃的边缘。我们的使节占领了藩镇,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当时在的首领是博使田岳。随着他的权力和野心的迅速扩张,他不满足于服从垂死的大唐王朝的命令,所以他与其他藩镇使节一起成为国王,并公开反抗唐朝。包括大明府在内的众多名城之所以沦落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河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名城名地,尤其是区县分布极其密集的冀中南,而这些区县城市只是一个县城,是千年县城的开始。作为历史上的都城,河北省,大名鼎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被贬也是可以理解的。五代时,后唐称兴唐府,后金称广金府或天雄军,后汉周称大明府。而不是北宋的后周,继续称为大明府,直到建成宋仁宗,的首都,历史上称为北京大明府。在那之后,黄河被转移和淹没。

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成了一个县城?

2. 历史上的大名府那么出名,为什么如今却沦为县城?

大名府是古代非常有名的一个地方,最早的大名府是叫做大名县,自从唐朝开始改大名县为大名府。它自唐之后,开始兴盛,甚至于北宋时期成为陪都,所以此地在当时几乎是人尽皆知,并且经济也是相当繁荣的,但是到了如今它却没有了一点名声,对于当地的人来说,大名府也只是一个小县城罢了。


大名府为何会衰落至这般田地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大名府的兴衰史。
大名府坐落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从春秋战国时期它便已经存在了,说起来也算是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名城了。大名府年轻的时候,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五鹿城”,后来又改了好几次名字,其中名字最久的是魏州,最后是在唐朝才定成了“大名府”,这个名字也一直用到了清末。
而说起来这个名字,它其实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正处唐德宗建中三年,大唐王朝已经濒临崩塌,节度使占据藩镇,各自割据自守,而在当时的河北三镇,他们的首领当属魏博节度使田悦。势力与野心急剧膨胀的他已经不满足听从于日薄西山的大唐王朝号令了,于是与其他藩镇节度使自立为王,公然抗唐。
众所周知,改朝换代第一件事要做的往往就是改名,毕竟新政权要有新气象,于是田悦就把自己旗下的魏州给改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叫做“大名”。这个名字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一个大吉之兆,也可以充分表现出它显赫的名气,增强其影响力。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改名大名府之后,这个地方变得越来越出名,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我国进入频繁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一经战乱,百姓是首先要遭殃的,因此各地人口骤降,按道理地处北方与契丹接壤的大名府应该会变得人烟稀少,但事实却是它在当时依旧是人流量巨大的城市之一。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由于北宋注重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又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这使得大名府的经济愈发繁荣,人口也越来越多了。
而这样一个地方就注定了它会是让北宋特别关照的一个地方。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宋朝建立后,一度设立了东、西、南、北四个京城,分别为开封府、今河南洛阳的河南府、今河南商丘的商丘府,还有一个便是大名府。
大名府甚至都成为了北宋的一个陪都,足以见其在北宋政权中的重要性。
而它之所以能作为陪都,也不仅仅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还有军事作用。


我们在前面有提及到,北宋大名府是与契丹接壤的,但大家都知道北宋是出了名的重文轻武,论文化周围各国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但谈起打仗来好像也没有比它更软的,面对这样一个软柿子,正处于巅峰状态时期的契丹当然不会错过压榨它的机会,于是经常侵扰北宋边境。
而北宋此时如果再不加强黄河一带的军事力量,那么恐怕本来就战斗力不强的它,面对契丹人的铁骑就是连被动防御状态也维系不了了。
于是为了解决困境,便有北宋朝官员建议将大名府设置为陪都,并加强大名府的军事力量,以它为北御强敌的一个基地,一方面可以抵挡契丹继续南侵的势头,倘若契丹继续南侵,那么从大名府派军队前往支援也是很快的;另一方面大名府本来经济发展状况就是数一数二的,如今再加以陪都之名,对于宋朝整体的经济发展也是件好事。
如此一举两得,自然得到了北宋统治者的同意,就这样大名府成为了陪都,在成为了陪都后,自然会有相当程度上的资源倾斜,而靠着这些资源助力了大名府走向历史顶峰。


——在当时,大名府几乎是人尽皆知,巅峰时期城市的人口达到百万之余,放在如今可能没有多少人,但是宋朝和平时期所有的人口才刚超过一个亿,大名府几百万人口的城市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城市了。而且还有很多王公贵族们居住在大名府,大名府繁华热闹,各类名贵建筑物数不胜数,百姓们也安居乐业,一切都井井有条。
在小说《水浒传》中也曾多次有过对大名府的描述,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大名府当时的繁华。
总的来说,大名府在宋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它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在当时,每次打仗的时候,只有攻破了大名府,才有机会彻底打入中原,进入开封、洛阳这两个经济和政治中心,所以每逢战乱,最先受到攻击的就是大名府;而正因为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北宋统治者们尤为重视这块土地,给予了它强大的军事支持。
不过巅峰之后便是衰落,在有宋一代之后大名府却迎来了它的转折点。


元朝时期,大名府的地位开始逐渐下降了,元朝不再设立大名府为陪都,但因为底蕴还在,所以它仍然是座有名的城市。
但到了明朝时期,接连不断的暴雨让大名府附近的河流水位暴涨,最终漳河、卫河爆发了洪水,大水漫城,纵然是大名府拥有几十米高的城墙也挡不住这洪水的肆虐,城内各种名贵建筑被洪水冲的一塌糊涂,之前的繁华气息荡然无存。
几个月过后城内的水才算流尽,不过虽然水流走了,但是却留下了几米厚的淤泥,想要清理这些污垢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即使清楚了淤泥,当时建造的名贵建筑是不可能再修好了。
在古时候,人们都是比较迷信的,对于一座曾经爆发过洪水的城市,人们大都是不愿意居住的。因为他们认为这里爆发了洪水,就说明这座城市激起了老天的愤怒。


因此居住在大名府的百姓纷纷开始搬迁离开了大名府。
由于基础设施被破坏,加上人口迁移,在这场洪水过后,大名府在明朝的地位开始跌落至谷底,甚至成了一座空城,即便是后来再有人回来居住,也不可能恢复往日荣光了。倘若没有这场变故的话,那么大名府虽说不一定会成为像上海、深圳一样的一线城市,但怎么也不会成为小县城的。
不过即便是如今,它已经不再辉煌,但是它依旧包含了我国从西汉时期至今的历史文化,仍旧是一座如假包换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不乏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遗迹,所以大名府要想再次成长起来,依托这些历史遗迹,发展旅游业将会是其出路之一。

3. 历史上的大名府那么出名,为啥如今却沦为县城?

看到大名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名府是宋朝的陪都,《水浒传》里多次提到它赞其:“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所谓的大名府就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北京大名府”。大名府,治所旧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的东南部。大名府人杰地灵,春秋时代,大名府属卫国,叫作“五鹿”,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到民国,变成了河北的大名县。“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曾经的大名府作为大宋的陪都,人声鼎沸、繁华三千、令人艳羡。随着世事变迁,大名府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沦为一个县城。那么,历史上的大名府那么出名,为啥如今却沦为县城?
一、因为是战略位置要塞,被设为陪都赵匡胤黄袍加身拥有政权后对被献于契丹的城池无能为力,但是防御地带被赠送是现实,于是只能将大宋南移。这样的战略使得大名府位置优越,就是大宋的咽喉,于是被设置为陪都,获得朝廷重视,很快走向繁荣。就这样,大名府成为了“北京”一样的存在,在历史上留下了令人深刻的“大名”。
一代江山换新人,原有优势不在大名府作为宋朝的陪都,在宋代自然繁华不已。但是宋代灭亡后,元朝领土广阔,不再设置陪都,失去政权的扶持每况愈下,繁华不再,只是徒留虚名。
二、天灾:特大洪水冲击虽然失去陪都地位,靠着前面积淀的美名,倒也可以流芳千古,走旅游城市路线。但是,明朝时期一场巨大的洪水漫灌了整个大名府。洪水肆虐,冲垮了高高的城墙,毁坏了各种繁华建筑,一时城内狼藉一片。经此一劫,大名府元气大伤。于是城内的人死亡的死亡,搬迁的搬迁,几乎沦为空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都走了就留下满地萧条,所以大名府一步步走向衰落。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的大名府那么出名,为啥如今却沦为县城?”的相关回答,现在说到大名府,笔者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就是“大名府香油”。你去过大名府吗?你知道哪些关于大名府的特产与记忆?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期待你的分享。

历史上的大名府那么出名,为啥如今却沦为县城?

4. 历史上的大名府那么出名,为何如今却沦为一个县城

历史上的大名府出名,现在沦为一个现成的原因如下。大名的遭遇沦为县城是非常不错的了,因为至少还是一座城,距离它旁边的城市被隋文帝一把火烧了,而且一辈子不能翻身了,连村子也是算不上哪。大名府在内的名省大多数都是沦落至此来,原因就是因为河北省是中华文明地地之一,名城名地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冀中南地方,曲线是非常密集的,而且随便一座城就是千年的古县,起步的大名作为河北省的州府有名是很正常的,而沦落也是人们可以理解的,虽然它不是大明沦落的大事。一座城的兴衰和战略是不能分割的,大名府有名是因为北宋契丹是最基本的,宋太宗两次伐辽之后,失败就彻底断绝收回16州的想法,转在16周的防线,具体表现在太行山大柳林带着刘其兵,甚至是改道黄河,除此北宋在河北平原上还建立了等等许多州府,因为军事重地大名比其他州地理位置是更靠近的,是北部最后一道线来再辽朝侵略的时候。北宋宰相提出在大明修建城市作为开封北部的保护大名,所以就被成为了北宋的第五个称号,给它的名字就叫北冥北京大名府,后来又叫北京府路。但是这一荣耀在北宋灭亡的时候就停止了,由于南宋市里淮河以南大名府在金国的土上设大名府路,所以才是人们的最重要的地方。失去了防御,所以地位就下降了,在远超建立好后推行的制度更是不能提的,不过大名府作为中书省的部分开始了河北省的历史,但是因为大名府靠近黄河,这也不能受到伤害,所以得重新修建大名府好了之后,设它是省会,但是很快就迁移保定,它的名字也就在这样,以及战略价值已经失去了,而且是因为黄河才存在的,让黄河冲刷了一遍之后,它的身价也就没有了,所以他的没落是历史和现实,肯定要没落的。

5. 为什么历史上的大名府出名,现在却沦为一个县城?

历史上的大名府出名,现在沦为一个现成的原因如下。大名的遭遇沦为县城是非常不错的了,因为至少还是一座城,距离它旁边的城市被隋文帝一把火烧了,而且一辈子不能翻身了,连村子也是算不上哪。大名府在内的名省大多数都是沦落至此来,原因就是因为河北省是中华文明地地之一,名城名地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冀中南地方,曲线是非常密集的,而且随便一座城就是千年的古县,起步的大名作为河北省的州府有名是很正常的,而沦落也是人们可以理解的,虽然它不是大明沦落的大事。一座城的兴衰和战略是不能分割的,大名府有名是因为北宋契丹是最基本的,宋太宗两次伐辽之后,失败就彻底断绝收回16州的想法,转在16周的防线,具体表现在太行山大柳林带着刘其兵,甚至是改道黄河,除此北宋在河北平原上还建立了等等许多州府,因为军事重地大名比其他州地理位置是更靠近的,是北部最后一道线来再辽朝侵略的时候。北宋宰相提出在大明修建城市作为开封北部的保护大名,所以就被成为了北宋的第五个称号,给它的名字就叫北冥北京大名府,后来又叫北京府路。但是这一荣耀在北宋灭亡的时候就停止了,由于南宋市里淮河以南大名府在金国的土上设大名府路,所以才是人们的最重要的地方。失去了防御,所以地位就下降了,在远超建立好后推行的制度更是不能提的,不过大名府作为中书省的部分开始了河北省的历史,但是因为大名府靠近黄河,这也不能受到伤害,所以得重新修建大名府好了之后,设它是省会,但是很快就迁移保定,它的名字也就在这样,以及战略价值已经失去了,而且是因为黄河才存在的,让黄河冲刷了一遍之后,它的身价也就没有了,所以他的没落是历史和现实,肯定要没落的。

为什么历史上的大名府出名,现在却沦为一个县城?

6. 大名府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为何如今只是一个小县城?

大名府也被称为北京大名府,大名府的具体位置就在河北省大名县的东南部。事实上,今天的大名县并非是北京大名府,而是明朝大名府。

实际上,北京大名府是在宋仁宗时期的陪都,当时也被称为“北京”,之所以要建立大名府,其实是为了守住宋朝的北大门。话说当时北宋正处在鼎盛时期,然而在北方却有一个叫做契丹的国家强势崛起,而且契丹是一个侵略野心非常大的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宋仁宗决定采取大臣们的意见,在黄河的北面建立一个军事重镇,也就是北京大名府。只要守住大名府,就可以阻止契丹南下。事实上,后来的结果也证明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契丹听说北宋建立大名府之后,也就放弃了南侵的野心。

实际上,在《水浒传》中也出现过北京大名府。当时,北京大名府是一个国家大都市,其总人口达到了惊人的百万余人,在当时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不过,后来由于黄河改道,北京大名府也不幸被埋葬在了黄沙之下,这座历史名城也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明朝时期,大名府又建立起来,不过已经不是原来北京大名府的位置了。大名府之所以会逐渐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发生了转移。明清时期,政治中心不断北移,而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大名府处在不南不北的尴尬位置,衰落也就成为了必然。
其二是因为运河改道。从元朝时期开始,朝廷就开始对大运河进行改造,整个运河东移,不再经过大名府,所以经济逐渐衰落。
其三是因为大名府经常洪水泛滥。大名府地处漳、卫二河之间,经常发生洪水泛滥,仅仅在明清时期就发生了多达六十次水灾。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大名府才会变成一个小县城。

7. 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沦为一个县城?其中发生什么了?

在古代,大名府由于交通发达,又是军事重镇,所以促使它繁华了一千多年,特别是在北宋时,达到了鼎盛时期。

大名府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大名县,春秋时代属于卫国,那时叫五鹿城;战国时属于魏国;秦朝叫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三国叫魏阳平郡;北周称魏州;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改名为大名府;五代叫兴唐府;后晋叫广晋府;后汉又改为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建陪都,又叫“北京”,此时的大名府人口达百余万。
从春秋到北宋,大名府一直属于军事重镇,隋炀帝时开通的大运河经过此地,修建了三大码头和八个渡口,增强了它的交通力度。由于晋高祖石敬瑭将幽云16州割让给了契丹,使得辽国势力直接威胁到北宋的边防。后来为了防止辽国的南侵,北宋就在大名府驻扎重兵。
公元1042年,辽军准备南侵,宋仁宗在丞相吕夷简的极力谏言下,把大名府视为重镇,驻扎大军,并投入巨资,把它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成华丽异常的都城,光宫墙就达三里长,使得大名府的经济、商业、人口一度处于顶峰状态。

北宋灭亡后,被金国占领的大名府完全失去了他的政治地位,加之金人不善于运营,使得经济迅速衰落,人口也不断流失。由于大名府距离黄河比较近,1401年,一场大洪水直接淹没了它,淤泥几米高,使得它彻底消失在历史中。后来明朝政府又在附近重建了大名府,但是跟北宋的大名府大不相同了。
但是,大名府在元明时期一直当作为路、府、道所在地,清朝时期是直隶省总兵驻地,辖开州、大名县元城县、南乐县、清丰县、东明县、长垣县。清朝末年修建平汉铁路时,原本计划经大名及开封南下,但袁世凯担心给他的家乡河南顶城招来灾祸,于是将平汉铁路西移,改道邯郸、安阳、郑州,这便直接导致大名府的衰落。

民国时期,大名府还属于南直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管辖从石家庄以南,到河南长垣黄河以北,包括山东东明。1963年为解决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地区的水利问题,而进行了区划调整,把大名府划归了河北省邯郸市,至此,大名府变成了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县城。
总体来说,大名府的兴衰跟北宋有着直接的关系。

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沦为一个县城?其中发生什么了?

8. 北宋时期那么有名的大名府,如今为何沦为一个小县城?

大名府是古代非常有名的一个地方,最早的大名府是叫做大名县,自从唐朝开始改大名县为大名府。它自唐之后,开始兴盛,甚至于北宋时期成为陪都,所以此地在当时几乎是人尽皆知,并且经济也是相当繁荣的,但是到了如今它却没有了一点名声,对于当地的人来说,大名府也只是一个小县城罢了。


大名府为何会衰落至这般田地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大名府的兴衰史。
大名府坐落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从春秋战国时期它便已经存在了,说起来也算是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名城了。大名府年轻的时候,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五鹿城”,后来又改了好几次名字,其中名字最久的是魏州,最后是在唐朝才定成了“大名府”,这个名字也一直用到了清末。
而说起来这个名字,它其实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正处唐德宗建中三年,大唐王朝已经濒临崩塌,节度使占据藩镇,各自割据自守,而在当时的河北三镇,他们的首领当属魏博节度使田悦。势力与野心急剧膨胀的他已经不满足听从于日薄西山的大唐王朝号令了,于是与其他藩镇节度使自立为王,公然抗唐。
众所周知,改朝换代第一件事要做的往往就是改名,毕竟新政权要有新气象,于是田悦就把自己旗下的魏州给改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叫做“大名”。这个名字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一个大吉之兆,也可以充分表现出它显赫的名气,增强其影响力。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改名大名府之后,这个地方变得越来越出名,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我国进入频繁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一经战乱,百姓是首先要遭殃的,因此各地人口骤降,按道理地处北方与契丹接壤的大名府应该会变得人烟稀少,但事实却是它在当时依旧是人流量巨大的城市之一。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由于北宋注重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又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这使得大名府的经济愈发繁荣,人口也越来越多了。
而这样一个地方就注定了它会是让北宋特别关照的一个地方。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宋朝建立后,一度设立了东、西、南、北四个京城,分别为开封府、今河南洛阳的河南府、今河南商丘的商丘府,还有一个便是大名府。
大名府甚至都成为了北宋的一个陪都,足以见其在北宋政权中的重要性。
而它之所以能作为陪都,也不仅仅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还有军事作用。


我们在前面有提及到,北宋大名府是与契丹接壤的,但大家都知道北宋是出了名的重文轻武,论文化周围各国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但谈起打仗来好像也没有比它更软的,面对这样一个软柿子,正处于巅峰状态时期的契丹当然不会错过压榨它的机会,于是经常侵扰北宋边境。
而北宋此时如果再不加强黄河一带的军事力量,那么恐怕本来就战斗力不强的它,面对契丹人的铁骑就是连被动防御状态也维系不了了。
于是为了解决困境,便有北宋朝官员建议将大名府设置为陪都,并加强大名府的军事力量,以它为北御强敌的一个基地,一方面可以抵挡契丹继续南侵的势头,倘若契丹继续南侵,那么从大名府派军队前往支援也是很快的;另一方面大名府本来经济发展状况就是数一数二的,如今再加以陪都之名,对于宋朝整体的经济发展也是件好事。
如此一举两得,自然得到了北宋统治者的同意,就这样大名府成为了陪都,在成为了陪都后,自然会有相当程度上的资源倾斜,而靠着这些资源助力了大名府走向历史顶峰。


——在当时,大名府几乎是人尽皆知,巅峰时期城市的人口达到百万之余,放在如今可能没有多少人,但是宋朝和平时期所有的人口才刚超过一个亿,大名府几百万人口的城市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城市了。而且还有很多王公贵族们居住在大名府,大名府繁华热闹,各类名贵建筑物数不胜数,百姓们也安居乐业,一切都井井有条。
在小说《水浒传》中也曾多次有过对大名府的描述,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大名府当时的繁华。
总的来说,大名府在宋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它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在当时,每次打仗的时候,只有攻破了大名府,才有机会彻底打入中原,进入开封、洛阳这两个经济和政治中心,所以每逢战乱,最先受到攻击的就是大名府;而正因为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北宋统治者们尤为重视这块土地,给予了它强大的军事支持。
不过巅峰之后便是衰落,在有宋一代之后大名府却迎来了它的转折点。


元朝时期,大名府的地位开始逐渐下降了,元朝不再设立大名府为陪都,但因为底蕴还在,所以它仍然是座有名的城市。
但到了明朝时期,接连不断的暴雨让大名府附近的河流水位暴涨,最终漳河、卫河爆发了洪水,大水漫城,纵然是大名府拥有几十米高的城墙也挡不住这洪水的肆虐,城内各种名贵建筑被洪水冲的一塌糊涂,之前的繁华气息荡然无存。
几个月过后城内的水才算流尽,不过虽然水流走了,但是却留下了几米厚的淤泥,想要清理这些污垢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即使清楚了淤泥,当时建造的名贵建筑是不可能再修好了。
在古时候,人们都是比较迷信的,对于一座曾经爆发过洪水的城市,人们大都是不愿意居住的。因为他们认为这里爆发了洪水,就说明这座城市激起了老天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