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基金的土地退化

2024-05-05 02:20

1. 全球环境基金的土地退化

作为全球环境机构的资金机制,全球环境基金有应对土地退化的职责,尤其关注荒漠化和森林砍伐。全球环境基金将土地退化定义为“任何形式的土地自然潜力的恶化,它能影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表现为降低其可持续的生态生产力或减少其原生的生物丰富性和韧性。”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社会的作用能力而言,土地退化是重大威胁。因为跨尺度生态系统之间具有互联性,土地退化引发的破坏性过程能够在整个生物圈产生级联效应。植被砍伐殆尽造成了生物量的损失,再加上土壤侵蚀的加剧,温室气体由此产生,加剧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因此,土地退化的影响远远超出局地尺度或区域尺度。为了维持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取的大量全球环境效益,对土地管理进行投资至关重要。促进实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目标2003年,全球环境基金被指定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资金机制,以确保应对荒漠化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与该公约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全球环境基金对这一全球机制起到了补充资金机制的作用,并共同支持该公约的执行。土地退化重点领域的确立加上全球环境基金被正式指定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资金机制,对全球环境基金对可持续土地管理项目的投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资金机制,全球环境基金直接贡献于实现缔约方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十年(2008-2018)战略计划和框架》。该战略计划的目标是“为了支持减贫和环境可持续性,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从而逆转和防止荒漠化/土地退化,并缓解受灾地区的干旱。”

全球环境基金的土地退化

2. 全球环境基金的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GHGs)排放,并因此造成气候变化,这是一个关键的全球性问题,需要采取大规模行动。这些行动包括通过投资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包括变化性)。气候变化的早期影响已经出现,而且科学家认为进一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发展中国家最贫困的人民将不合比例地承担气候变化造成的许多最严重的负面影响。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在气候变化方面,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为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做出贡献,即“[……]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文,第2条)。全球环境基金支持的项目包括:l 减缓气候变化:在如下领域减少或避免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可持续交通;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管理(LULUCF)。l 适应气候变化:旨在通过在发展政策、规划、计划、项目和行动中促进迅捷和长期的适应措施,使发展中国家具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资金机制,全球环境基金每年为以下领域的项目配备并支付数亿美元: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可持续管理。全球环境基金同时管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两个聚焦适应性的独立基金——最不发达国家基金(LDCF)和气候变化特别基金(SCCF),二者专门用于为与适应有关的活动调动资金,而且后者也适用于技术转让。全球环境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双赢”项目,不仅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为当地经济及其环境条件创造效益。全球环境基金计划着眼长远,通过促进市场更加高效地运作,转变现有碳密集型技术,从而实现发展中国家能源市场转型。

3. 全球环境基金的全球环境基金的历史

全球环境基金成立于1991年10月,最初是世界银行的一项支持全球环境保护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10亿美元试点项目。全球环境基金的任务是为弥补将一个具有国家效益的项目转变为具有全球环境效益的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增量”或附加成本提供新的和额外赠款和优惠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是全球环境基金计划的最初执行机构。在1994年里约峰会期间,全球环境基金进行了重组,与世界银行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常设机构。将全球环境基金改为独立机构的决定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决策和项目实施的力度。然而,自1994年以来,世界银行一直是全球环境基金信托基金的托管机构,并为其提供管理服务。作为重组的一部分,全球环境基金受托成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资金机制。全球环境基金与《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维也纳公约》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的多边基金互为补充,为俄罗斯联邦及东欧和中亚的一些国家的项目提供资助,使其逐步淘汰对臭氧层损耗化学物质的使用。随后,全球环境基金又被选定为另外三个国际公约的资金机制。它们分别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01)、《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03)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2013)。

全球环境基金的全球环境基金的历史

4. 全球环境基金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是“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多样性,除其他之外,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简而言之,它可以被描述为“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 。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正遭受严重威胁。减少和防止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被认为是人类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在“全球产品”管理方面,在世界面临的所有问题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转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退化最重要的直接驱动因素:栖息地变化、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开采和污染。这些要素受到一系列驱变因素的间接影响,其中包括治理、制度和法律框架、科学技术。全球环境基金支持的项目能够控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驱动因素,这些项目最有可能利用机会实现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全球环境基金的投资组合中,约36%为生物多样性项目,是该机构内最大的投资组合。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为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提供了全球政策框架。《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的第1条将其目标定义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实施手段包括遗传资源的适当取得及有关技术的适当转让,但需顾及对这些资源和技术的一切权利,以及提供适当资金。”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提供的指导,作为该《公约》的资金机制,全球环境基金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履行该《公约》的各项义务,并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取得全球环境效益。生物多样性重点领域战略

5. 什么是全球环境基金?

全球环境基金,简称GEF,是由联合国发起建立的国际环境金融机构。在1989年的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年会上,法国提出建立一种全球性的基金用以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全球有益的环境保护活动。1990年11月,25个国家达成共识建立全球环境基金,由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简称UNDP)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简称UNEP)共同管理。1991年,全球环境基金开始正式运作,开始运作时基金总额为15亿美元,存续期为3年。
在促进地球环境方面,全球环境基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计划资助者。该基金的宗旨是以提供资金援助和转让无害技术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防止气候变化、保护生物物种、保护水资源、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等保护全球环境的项目。
全球环境基金的机构包括成员国大会、理事会、秘书处、执行机构、科学技术咨询小组、国家联络员。其中成员国大会每4年召开一次,负责审议批准基金的总体政策,并根据理事会提交的报告审议评估基金的运作;理事会在华盛顿特区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或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决定基金规划的指导方针,理事会对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代表的开放政策使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独树一帜;秘书处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提交批准的项目有否决权;执行机构为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科学技术咨询小组是全球环境基金重要的技术咨询机构,可调动世界各国数百位科学家为执行机构就项目建议书的科学性和适当性提供建议;国家联络员帮助确保申请的项目来源于本国的优先领域。
作为一个国际资金机制,全球环境基金主要是以赠款或其他形式的优惠资助,为受援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和部分经济转轨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以取得全球环境效益,促进受援国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凡在198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人均GNP等于或低于4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资格取得全球环境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项目和获得与此有关的全部援助。
全球环境基金的四个重点资助领域: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及臭氧层。相关的解决土地退化问题的活动也可获得全球环境基金资助。

什么是全球环境基金?

6. 国际: 全球环保相关组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罗马俱乐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绿色和平组织……)
·联 合 国 环 境 规 划 署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简称 UNEP) 成立于1973 年,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将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机构之一。所有联合国成员国、专门机构成员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均可加入环境署,到2009 年,已有100 多个国家参加其活动。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全球环境状况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前景愈加深切关注的 21 世纪,环境署受到高度的重视,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宗旨是: 促进环境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并提出政策建议; 在联合国系统内提供指导和协调环境规划总政策,并审查规划的定期报告; 审查世界环境状况,以确保可能出现的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环境问题得到各国政府的适当考虑; 经常审查国家和国际环境政策和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和费用增加的问题; 促进环境知识的取得和情报的交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要职责是: 贯彻执行环境规划理事会的各项决定; 根据理事会的政策指导提出联合国环境活动的中、远期规划; 制订、执行和协调各项环境方案的活动计划; 向理事会提出审议的事项以及有关环境的报告; 管理环境基金; 就环境规划向联合国系统内的各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意见等。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简称 IUCN) 于 1948 年 10月 5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政府在法国的枫丹白露联合举行的会议上成立,当时名为国际自然保护协会,1956 年 6 月在爱丁堡改为现名。总部设在瑞士的格朗。
该组织的宗旨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保证陆地和海洋的动植物资源免遭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以适应人类目前和未来的需要; 研究监测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监测所取得的情报资料对自然及其资源采取保护措施; 鼓励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关心自然及其资源的保护工作; 帮助自然保护计划项目实施以及世界野生动植物基金组织的工作项目的开展; 在瑞士、德国和英国分别建立自然保护开发中心、环境法中心和自然保护控制中心; 注意同有关国际组织的联系和合作。
该组织每 3 年召开一次大会。至 1998 年 11 月,该组织由 74个政府成员,110 个政府机构,706 个非政府参与。1996 年 10 月20 日,中国成为该组织的政府成员。主要出版物有: 《世界保护战略》;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报》(季刊) ; 《联合国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目录》。
·罗马俱乐部 (The Club of Rome)
罗马俱乐部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全球智囊组织。其宗旨是研究未来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阐明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引起政策制定者和舆论的注意。目前,主要从事有关全球性问题的宣传、预测和研究活动。成立于1968 年4 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宗旨是通过对人口、粮食、工业化、污染、资源、贫困、教育等全球性问题的系统研究,提高公众的全球意识,敦促国际组织和各国有关部门改革社会和政治制度,并采取必要的社会和政治行动,以改善全球管理,使人类摆脱所面临的困境。由于它的观点和主张带有浓厚的消极和悲观色彩,被称为 “未来学悲观派”的代表。
·世界自然基金会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世界自然基金会 (简称 WWF) 于 1961 年 9 月 11 日成立于瑞士小镇莫尔各斯,创始人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朱立安·赫胥黎先生。其基本目标是保护地球的生物资源。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世界最大的、经验最丰富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在全球拥有470 万支持者以及一个在96 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从 1961 年成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 6 大洲的153 个国家发起或完成了约 12000 个环保项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一个由 27 个国家级会员、21 个项目办公室及 5 个附属会员组织组成的全球性的网络在北美洲、欧洲、亚太地区及非洲开展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始于 1980 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是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1996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成立北京办事处,此后陆续在全国八个城市建立了办公室。发展至今,共拥有 80 多名员工,项目领域也由大熊猫保护扩大到物种保护、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教育、气候变化与能源、野生物贸易、科学发展与国际政策等领域。
截至2009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共资助中国开展了100 多个重大项目,投入总额超过 3 亿元人民币。
WWF 致力于:
(1) 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
(2) 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推动减少污染和浪费性消费的行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徽标主题是一只大熊猫,其实这只可爱的大熊猫有真实原型,名字叫 “姬姬”,是奥地利动物商海尼·德默于 1958 年以三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以及河马、斑马等,与北京动物园换得的一只雌性大熊猫,后来生活在伦敦动物园。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 (Greenpeace International)
绿色和平 (Greenpeace) 是绿色和平组织的简称,属于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以环保工作为主,总部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绿色和平组织宣称自己的使命是: “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并以行动作出积极的改变。”不论在科研或科技发明方面,绿色和平都提倡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解决办法。对于有违以上原则的行为,绿色和平都会尽力阻止。其宗旨是促进实现一个更为绿色,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称联合国环境特别委员会或布伦特兰委员会 (Brundtland Commission) 。在 1982 年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环境管理理事会议上,前日本环境厅厅长原文兵卫代表日本政府设立这支机构,受到代表们的支持。1983 年的第 38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成立这支独立机构的决议。由联合国秘书长提名挪威当时工党领袖布伦特兰夫人任委员会主席,苏丹前外交部长卡利德任副主席。1984 年 5 月本机构正式成立。委员会由主任、委员等 22 名世界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组成。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审查世界环境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行动建议,提高个人、团体、企业界、研究机构和各国政府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水平。在 1987 年于东京召开的环境特别会议上,委员会又提出 《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颇有影响。
·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 (Scientific Committee Oil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
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 (SCOPE) ,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环境科学机构。1968 年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设立了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是一个由自然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的学术团体。在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召开的同时,还将举行 “促进生态发展迅速地区的技术转移、规划与管理研讨会”。
·世界气象组织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世界气象组织是世界各国政府间开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英文简称 WMO。总部设在日内瓦。至 2007年 4 月,世界气象组织已从 1950 年 3 月 23 日公约生效时的 30 个会员发展到目前 182 个会员 (其中,国家会员 179; 地区会员 6个,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 。
世界气象组织是根据1947 年9 月在华盛顿市召开的国际气象组织,其前身国际气象组织是 1872 年和 1873 年分别在莱比锡和维也纳召开的两次国际会议后于 1878 年正式成立的非官方性机构。1947 年 9 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各国气象局长会议,通过了世界气象公约草案,1950 年 3 月 23 日该公约生效,国际气象组织改名为世界气象组织。1951 年 3 月 19 日在巴黎举行世界气象组织第一届大会,建立正式机构。同年 12 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7.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x0d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同时又促进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了环境的全球化管理.迄今为止,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正面影响.不管怎样,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人类只能在认识其双重影响的基础上,尽量消除、减少它的负面影响,扩大其正面影响,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x0d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地球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x0d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由于经济迅速增长而使地球生态支持系统迅速达到极限,而全球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具体说,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x0d首先,经济全球化把各类国家都卷入了资本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国家间和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极大地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都是由资本主导的,所有被卷入全球化的国家都采用GDP或GNP的计算方法,都把增长作为核心目标,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不管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都追求效益与利润.在竞争的压力下,资源的有限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被忽略,许多国家都采用了不计生态成本的西方生产方式,进而重复着环境破坏的后果.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之内还是之外,都无法逃离这一恶性逻辑,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环境陷于困境.\x0d其次,全球贸易自由化加速了地球生态资源前所未有的消耗,直接威胁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系统.贸易自由化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后果:一是全球木材贸易导致了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进而严重地损害了生物多样性系统.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蕴藏在森林中,随着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森林原有的植物群落遭到破坏,生物物种在大量灭绝.二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诱惑推动了全球捕捞业的发展,致使海洋渔业资源面临耗竭.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如今世界70%的主要鱼类种群面临完全捕捞和过度捕捞的问题.三是野生动植物贸易加剧了濒危动植物的灭绝,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明令禁止800多种动植物的贸易,然而在利润驱使下,非法贸易屡禁不止.四是有毒化学品贸易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不仅危害全球环境,也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五是贸易的扩大还使得异地物种突破自然地域限制入侵他乡,导致衍生地物种及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外来生物入侵已经与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共同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x0d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小规模家庭农业转向出口导向型种植单一作物的规模农业,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农业日益成为一种全球一体化的产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开垦荒地使曾经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被转变成了农田,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一是鼓励了农民转向化学密集型的单一作物农业,造成土壤退化、农田生态系统受损.而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被动地卷入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为了大规模种植能出口创汇的经济作物,大面积地毁林开荒;为了提高效益,放弃了传统的对环境较少破坏的耕作方式;为使农产品较快地进入市场,修建了庞大的交通网络.凡此种种,都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成本,既危害了自然,也破坏了农业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x0d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着环境的全球化管理\x0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其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也迅速凸显,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使人类的全球意识增强,使加强环境合作共同对付这些问题的需求上升,使全球环境管理的制度机制也在迅速形成.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x0d首先,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观念文化的全球化和信息流动的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这里,一是全球化使环境信息的综合处理和流动更加便捷,而相关的环境数据与知识是引导全世界关注环境问题并促使国际社会把环境关切变成环保行动的强有力的工具.与社会经济信息不同,高质量的、综合的环境数据与信息的获取不仅十分困难,而且成本很高.全球化使在发达国家和国际环境组织对环境研究与监控取得的环境数据和信息传播到全世界,促进了环境资源信息共享,为决策者把环境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造了前提条件.二是全球化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资源生态环境危机的意识传播到全世界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同,这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较早遇到了生态环境问题,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很早就开始思考环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新型价值观的一些核心理念不断形成: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经济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要在地球的生态与资源的极限内生活;增长不等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未来是共同的;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等等,这些产生于发达国家的科学理念,通过全球化的传播如今已经成为共识,促进了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国际社会各个层面从专家、环保人士到普通民众,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到非政府组织以及公司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关注我们的地球,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这是环境问题有望解决的前提条件.\x0d其次,经济全球化拓展着国际环境合作,正在使全球环境保护制度化.1999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发言中提醒人们注意,全球市场拓展太过迅速,以至于社会和政治系统还不足以完全适应它们.他呼吁参加本次论坛的企业界领袖和联合国共同合作,以缔结一项新的包括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实践等领域的一系列核心价值的全球性协议,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实际上,这些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环境合作从政府间合作、国际组织与各国政府合作、非政府环境组织与国际组织合作、跨国公司与驻在国政府合作、区域环境合作都有了很大发展,并推动着国际环境保护机制的形成,包括:召开全球峰会,各国和国际组织共同制定国际环境宣言和行动计划,明确全球环境保护的方向;举行多边环境谈判,制定相关的国际公约、协定,就一般原则和制度性机制达成一致,再通过议定书为缔约方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推动共同关注的问题的解决;建立全球环境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履行国际公约;建立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并由相关的机构进行全球环境评估,为国际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和生态环保标志,引导公司企业和公众在生产和消费时考虑环境因素……这一切,使全球环境保护正在向制度化方向发展.\x0d第三,全球化刺激了各类非政府环境组织的大量涌现,形成了全球性的环境运动,推动着环境问题的解决.近几十年间,非政府的环境保护行动大量出现,而与环境问题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已经数以万计.绝大部分非政府环境组织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形成的,或在此间获得巨大发展的.这一方面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巨大压力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非政府环境组织如地球之友、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组织等等都是拥有数百万成员的国际性组织,通过电子邮件和因特网等渠道,他们逐渐组织起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国际性网络.他们的存在及活动推动了真正的全球性环境运动.非政府环境组织不仅在一些国家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它们是联合国解决环境问题的盟友.全球化为整合各类环保力量,在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打开了方便之门.\x0d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要求人类用其世代积累的智慧,超越眼前的利益纷争,携手应对生态危机的挑战,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8. 与环保有关的国际组织

1、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协会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协会(IEPOA)成立于2007年,(批准证书号:37990030-001-05-07-5)得到了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 阿希姆·施泰纳先生的亲笔贺信和大力支持。
2016年3月,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曝光第一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协会在名单中。
2、大自然保护协会
大自然保护协会 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自然保护组织之一,大自然保护协会成立于1951年,总部在美国华盛顿。协会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陆地和水域,以维护自然环境、提升人类福祉。坚持采取合作而非对抗性的策略, 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保护行动。
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非营利环保机构,也是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作为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的国际组织。1948年在法国枫丹白露成立,总部位于瑞士格朗,亦作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4、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来自18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专家为其下属的6个全球性的委员会工作。它在世界62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共有1000多名员工,服务于500多个项目。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于1948年10月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政府在法国的枫丹白露联合举行的会议上成立,当时名为国际自然保护协会,1956年6月在爱丁堡改为现名。总部设在瑞士的格朗。
5、世界绿色设计组织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2013年9月在比利时注册成立。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orld Green Design Organization, WGDO)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在全球发展会员,推广绿色设计理念。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