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多少名举人

2024-05-07 12:24

1. 清代有多少名举人

粗略估计,整个清代举人总数约在20-30万。
据查,清代全国一共建立了二十三个省,其中内地十八省为沿袭旧制或以旧制为基础,其余在边境并为清末所置。据统计,每次乡试每个省大约100-200个举人。
据此推断,每次全国举人总数大约3000-4000人。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使除外恩科等情况,大约80次以上(90次)。

扩展资料
历史来源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至公元1905年,清末慈禧废除科举制度共存在1300年,是古代国家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仕途必经之路。
科举时代,应考者一般被称为“赶考者”,他们必须要跨过四大步,极少数才能到达顶峰—考取"状元"。首先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再经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
再经过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再经皇上亲自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鼎贾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清代二甲进士称"进士出身",三甲进士称"同进士出身"。秀才是一种身份,举人有当官的资格,但不一定能当官,进士是全国统一分配的官员,状元、探花、榜眼就留在皇上身边当官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举人

清代有多少名举人

2. 明清时期来宾县有哪几个进士和举人?

这个在县志上有很详细的记载,因为一般对科举之类的名单就记载的非常的清楚,因此可以去查看

3. 清朝历届科举进士的名单?

1、杨瑄。字玉符,一作玉斧,号楷庵,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洛北村人。清朝进士。其遗著有《楷庵诗草》(一作《楷庵集》),又作《楷庵诗略》、《塞外草》。
2、王煜,字綗斋,滁州乌衣人,清朝道光年进士。于道光二十二年请假回原籍。被江苏都督陆建瀛举荐主持南京钟山书院。清咸丰二年去世。著有《笔耕书屋诗赋草》传世。
3、王沆,王鼎之子。清道光二十年进士,翰林院编修。王鼎自缢尸谏后,他以不能成父志而为王鼎门生及陕甘同乡所鄙弃。自感愧恨,终生不出。
4、刘光三。嘉庆十九年(1814年),刘光三考中进士,起初授职吏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刘光三任职吏部,才德兼优,吏部准备举荐他任知府。刘光三认为居官应为民造福,忠臣当为国除害,就选择了考取监察御史。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扩展资料:
清朝时期一个人考中了进士,虽然也能象明朝那样,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供职,领一份工资。但是就整体而言,清朝虽然号称完全继承了明朝的制度,但事实上做了一定改变,
尤其是大量的满洲人不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官僚体系,等于挤占了原由进士们垄断的官僚体系,从而造成进士们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下降。
而到了清朝中期以后,在翰林院供职的进士们收入无法保证基本生活的事情越来越多。到了晚期,他们甚至到了只能依靠地方实力派才能过活的地步,进士的意义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是中国科举时代最腐朽落后的时期,也就是说,即使朝廷不取消科举制,也必须开创其它的制度来对进士们进行二次淘汰,来选任合适的官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光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士

清朝历届科举进士的名单?

4. 一次科举 产生多少举人?多少进士?

清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作三级:一、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省城,由皇帝派的考官主持考试。考试分三场,一场三天,一共考九天。考的人很多,考中了,叫做举人。举人有名额的规定,各个省不一样,大体上100人上下,举人里面的第一名叫做解元。乡试的考试是在秋天,所以叫“秋闱”。乡试考试的第二年,就举行会试,所以一、乡试,二、会试。 

清朝112科进士,总共多少人呢?总共是26846人,平均大体上一年100人。道光以后,中国人口四万万,每年平均取一百个进士,可见考试之难。乾隆的时候有一个特别规定,就是台湾到北京来参加会试的,它有一个规定就是每十人取一人,是比较优惠的一个条件。
  清朝的进士的考试最低的一次是81个人,最多的一次是399个人,就是每年数字不完全一样,平均算起来大体上每一届就是每一科,大体每一科300人上下,所以考进士是很难的。
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41228/101181.shtml

5. 清朝贵州文武举人名录?

杭齐苏,顺治二年(1645年)举人,见进士。
傅以渐,顺治二年(1645年)举人,见进士。
任克溥,顺治二年(1645年)举人,见进士。
毋光启,顺治三年(1646年)举人。
刘世永,顺治三年(1646年)举人。
庞如龙,顺治三年(1646年)举人,见进士。
刘元运,顺治三年(1646年)举人,见进士。
杭如苏,顺治三年(1646年)举人,京闱,邳州知州。
杨逢春,顺治三年(1646年)举人,见进士。
马如锦,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青州教授。
邓秉恒,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见进士。
王临元,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见进士。
周希圣,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
傅予润,顺治八年(1651年)举人,见进士。
李景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京闱。
朱训诰,顺治十四年(1657年)举人,见进士。
杭克赞,顺治十七年(1660年)举人。
许圣朝,康熙二年(1663年)举人,见进士。
傅正揆,康熙二年(1663年)举人,见进士。
韩鼎盛,康熙二年(1663年)举人,见进士。
李辅世,康熙八年(1669年)举人,见进士。
耿愿鲁,康熙八年(1669年)举人,见进士。
薛天瑞,康熙八年(1669年)举人。
邢 彰,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
苏 俊,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
彭 軏,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京闱,见进士。
孙光岳,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京闱。
任彦昉,克溥子,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京闱。
朱克济,康熙十七年(1678年)举人。
郭 藩,康熙十七年(1678年)举人,见进士。
郭 治,康熙十七年(1678年)举人,见进士。
刘 鏻,康熙二十三年(16845年)举人,京闱。
傅永徵,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
任士璜,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
朱辉珏,鼎延孙,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京闱。
邓 圻,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
李绍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举人。
邓苞瑞,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举人。官石城知县。
靖玉柱,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举人。
朱丕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举人。
蒋 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举人,见进士。
邓钟岳,秉恒曾孙,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举人,京闱,见进士。
臧 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举人。官淄川县教谕。
朱续志,辉珏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举人,见进士。
归 琏,康熙五十年(1711年)举人,京闱,见进士。
杭士准,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人。
杭 浚,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举人,解元。
高之桢,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举人。
傅永祥,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举人。
刘肇庆,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举人。
何世振,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举人。
邓泽大,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举人。
安洪德,跃拔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官四川雅州知府。
邓泽永,泽大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见进士。
朱续京,辉珏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
朱续泽,辉珏子,雍正元年(1723年)举人,官甘肃安定知县。
胡士英,雍正元年(1723年)举人。
张 圻,雍正二年(1724年)举人。
朱辉召,雍正二年(1724年)举人。
邓钟音,钟岳弟,雍正四年(1726年)举人,官拣选知县。
王福仁,临元孙,雍正四年(1726年)举人,京闱,官荣成教谕。
刘鹤年,雍正四年(1726年)举人。
邓钟叙,钟岳弟,雍正七年(1729年)举人。
邓钟一,钟岳弟,雍正七年(1729年)举人。
蒋 熉,雍正七年(1729年)举人,官海阳教谕。
安洺德,洪德弟,雍正十三年(1735年)举人,京闱。
邓汝砺,钟音子,乾隆元年(1736年)举人,官莒州学正。
任兆熙,彦昉曾孙,乾隆元年(1736年)举人,见进士。
陈 珩,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
邓汝明,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官钦天监时宪科博士。
邓汝襄,钟叙子,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
邓汝贤,钟一子,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官潍县教谕。
任兆松,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
刘丙升,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
李云杭,乾隆九年(1744年)举人,官宁海学正。
窦五桂,乾隆九年(1744年)举人。
任宣锡,彦昉孙,乾隆九年(1744年)举人,京闱,官贵州普安县知县。
李 倓,乾隆十二年(1747年)举人,见进士。
祝三祝,乾隆十二年(1747年)举人,官长山教谕。
郭作谋,乾隆十五年(1750年)举人。
邓钟岱,乾隆十七年(1752年)举人。
任兆骏,宣锡子,乾隆十七年(1752年)举人,官广东番禺知县。
傅永綍,以渐孙,乾隆十七年(1752年)举人,京闱。仕至浙江台州府同知。
李季亨,乾隆十八年(1753年)举人。
任锐锡,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举人,解元。
邓玉枢,泽大子,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举人。
朱光雯,续京子,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举人,仕至登州府教授。
张兆凤,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
邓汝敏,钟岳次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仕至温州总捕同知。
朱续罩,鼎延曾孙,乾隆三十年(1765年)举人,京闱。
李 擢,乾隆三十年(1765年)举人。
王用明,乾隆三十年(1765年)举人,官山西芮城知县
邓汝功,钟岳长子,改名汝勤,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见进士。
董酉亭,改名猷亭,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见进士。
王作喆,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
丁文煜,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见进士。
任天元,改名逢运,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福建大挑知县。
赵大利,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
范 珹,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京闱。
朱 绩,乾隆四十四年(1755年)举人,仕至直隶元氏县知县。
王 锐,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人。
靳文钟,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举人,官景山官学教习,报满即选知县。
任兆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举人,北闱,仕至苏州知府。
靳文钧,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举人,大挑江苏知县,官太湖同知,江宁藩
库大使。
朱光岩,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见进士。
梁本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
叶起元,改名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大挑江西知县。
张象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
叶 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举人。
赵 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举人,见进士。
王衍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仕至福建兴化知府。
冯 瀚,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见进士。
臧 昙,改名新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官江苏盐城知县。
朱光碧,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
梁本恭,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见进士。
任廷佑,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
刘 溶,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
傅秉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
任郿佑,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北闱,见进士。
靳文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见进士。
梁本宽,乾隆六十年(1795年)举人。

清朝贵州文武举人名录?

6. 有关明清时举人,进士人数及录取比例的问题

明清时代科举制省一级(包括京师顺天府)的考试。明洪武十五年(1384)规定了“三年大比”制度,每隔三年,举行一整套自下而上的考试步骤,以便承袭下来,并逐步予以完善,直至清末。

乡试每逢子、午、卯、酉年举行,是为正科。若遇庆典,有时加科,是为恩科。乡试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试或秋闱。顺天府的乡试在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凡顺天、直隶(今河北省)、关外各府、州、县学的生员与贡生,经过上一年由学政主持的科考以及本年举行的“录遗试”、“大收试”合格者,与儒子未试者、官之未入流者经有司举荐,均可参加乡试。

主持乡试的正副主考官以京堂官经过考选而由政府特派。此外还有监临官、提调官、监视官、收掌官、同考官等。同考官中文优学长的,派充内帘,负责分房阅卷;文字较差的,派充外帘,司受卷、对读、誊录、弥封等职。

考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八月初九为第一场,试以《论语》文一、《大学》或《中庸》文一、《孟子》文一以及五言八韵诗一;十二日为第二场,试以《易》、《书》、《诗》、《礼记》、《春秋》五经文各一;十五日为第三场,试以策问五道。三场都是先一日入场。应试者的试卷用墨笔书写,称“墨卷”。作成后,呈交受卷官,随即弥封编号,然后交给誊录所用朱笔抄录,称作“朱卷”,校对无误后方送同考官阅看。“朱卷”经各号房同考官阅后,选其佳卷,随时向正副主考官呈荐。主考官决定取中之卷,再对号启封,各书姓名于朱、墨卷上,然后依照应录取名额及前后名次序,正式发榜,取中者即为本科中式举人。

录取名额,因省因年而异,顺天的乡试取中者往往有一二百名。凡考中的举人,均应谒见荐卷的房师及主考的座师,自称门生,拜主考为座主,得领水陆牌坊银二十两。

7. 清同治八年考中状元,榜样,探花,进士,举人的名单?

同治八年没有进士科!
只有同治7年的: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洪 钧(状元) - 黄自元(榜眼 )- 王文在(探花)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27名:
许有麟 - 吴宝恕 - 王寿国 - 锡 珍 - 吴大澄 - 宝 廷 - 孙慧基 - 周崇傅 - 张登瀛 - 郑嵩龄
吴华年 - 胡乔年 - 谭承祖 - 陈启泰 - 阎乃兟 - 陈寿昌 - 焦肇骏 - 鲍存晓 - 林祖述 - 刘廷枚
邵曰濂 - 刘常德 - 周 璜 - 孪肇锡 - 陈宝琛 - 沈受谦 - 何如璋 - 赵继元 - 梁仲衡 - 李郁华
熊汝梅 - 杜瑞麟 - 周 骐 - 张人骏 - 鲁琪光 - 顾树屏 - 苑棻池 - 施廷弼 - 鲁宗周 - 丁云翰
杨廷传 - 刘海鳌 - 慕荣干 - 秦钟简 - 高 纪 - 何莱福 - 陶 模 - 隋聿修 - 关朝宗 - 黄 湘
李瑞裕 - 沈善登 - 潘衍桐 - 胡泰福 - 馨 德 - 鸣 泰 - 孙钦晃 - 林懋祉 - 许景澄 - 蔡以瑺
徐祥麟 - 邵积诚 - 张清元 - 郑训承 - 叶大焯 - 张乔芳 - 戚人铣 - 李振南 - 陆芝祥 - 吴士恺
张惟俊 - 周芳杏 - 蒲预麟 - 汪彤程 - 黄 翊 - 李培元 - 王瑞星 - 刘治平 - 袁诚格 - 凌忠镇
高万鹏 - 戴 恒 - 徐鼎琛 - 徐兆澜 - 余 鉴 - 徐文泂 - 张赓飏 - 姚协赞 - 魏弼文 - 杨鼎来
广 照 - 许振祥 - 张元普 - 胡功祁 - 陈钦铭 - 刘至喜 - 王鹏运 - 陆嗣龄 - 刘春霖 - 方瑞麟
冯芳缉 - 程泽霈 - 沈镕经 - 徐家鼎 - 余 烈 - 张文璇 - 徐会沣 - 张丕绩 - 方汝绍 - 洪良品
刘 鉴 - 宗丙寿 - 严必大 - 欧阳衔 - 贺尔昌 - 陈 达 - 姜 球 - 张士煐 - 凌心垣 - 孙永治
文 琦 - 林生泽 - 曹燮湘 - 沈咏彤 - 杨春富 - 皇甫治 - 程志和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140名:
郑贤坊 - 汪文枢 - 祝世功 - 孙汝明 - 苏汝恒 - 叶荫昉 - 鄢鸣雍 - 王裕嵘 - 乔 骏 - 陈以咸
李应鸿 - 吴应扬 - 谢鸿诰 - 张朝漟 - 朱世簠 - 路青云 - 刘履安 - 丁 维 - 王懋修 - 张志贤
崔国榜 - 鞠捷昌 - 蓝瑾章 - 杨际春 - 魏乃勷 - 杨诚一 - 苏大治 - 王国均 - 孙儒卿 - 赵时熙
陈惺驯 - 郑扬芳 - 邓佐槐 - 阳肇先 - 黄元文 - 殷 谦 - 李 昶 - 嵩 申 - 胡廷瑔 - 汪 鉴
林之升 - 章淡如 - 陈作霖 - 薛振钰 - 联 元 - 苏 冕 - 陈兆翰 - 吉 绅 - 滕希甫 - 王必名
陈翔墀 - 特 秀 - 陈受梁 - 钟廷瑞 - 张鉴堂 - 徐德裕 - 温黻廷 - 孙承烈 - 徐作梅 - 刘昌岳
尹 果 - 岑傅霖 - 孟继震 - 夏玉瑚 - 邓 明 - 冯锡纶 -宗室恩景- 严蔚文 - 林步瀛 - 李宗邺
慕芝田 - 张佩训 - 赵从佐 - 徐鸣皋 - 吴联奎 - 庆振甲 - 陈 𣏌 - 文 荣 - 黄兆槐 - 萧振汉
黎淞庆 - 高蔚光 - 邱 璜 - 赵汝臣 - 袁思干 - 朱成棠 - 易学清 - 梁 琛 - 于万川 - 熊凤仪
辛孚德 - 郭乃心 - 吴绍正 - 田逢年 - 严兆麒 - 华懋钦 - 赵国蔺 - 王庆霖 - 黄灿章 - 彭润章
郭 椿 - 邓 煐 - 黄维翰 - 张之堂 - 蒋继芳 - 陈 瑜 - 萧宗瑀 - 汤铭新 - 延 誉 - 汪以诚
扎拉芬 - 林灼三 - 丁 翥 - 江 琛 - 金兆基 - 王 煦 - 李凌霄 - 杨士芳 - 易鉴章 - 术其黉
孙炳煜 - 冯佐熙 - 黄长森 - 彭辉升 - 冯庆长 - 谭培堃 - 王金鼎 - 刘承矩 - 华 煜 - 罗德綍
杨桂芳 - 朱乃恭 - 龚镇湘 - 王逢年 - 徐焕奎 - 周譓枝 - 马应午 - 夏肇庸 - 曾福善 - 韩树猷

清同治八年考中状元,榜样,探花,进士,举人的名单?

8. 求科举中的称号,比如第几名进士第几名举人,还有称号来历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