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经常出现而不易被察觉的洗脑方式?

2024-05-10 02:52

1. 你见过哪些经常出现而不易被察觉的洗脑方式?

喝羊汤免费加汤、吃火锅免费送青菜、鸡蛋糕买一斤送半斤等等,这样的营销方式在生活中真的很常见,只是大家都有些习以为常了。
在现实生活当中,商家总是希望用一种消费者无法察觉的营销方式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免费送东西就是一种成本不高,可是却很能吸引人的营销方式。这种方式在生活当中很常见,可能只是你没有在意而已。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一种免费送的东西,都已经在加价在了消费品里。
我们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板栗饼店,门口拉着大横幅,店里还放着大喇叭,板栗饼买一斤送半斤,每天限前50名顾客。前来买板栗饼的人络绎不绝,可是从早到晚都是买一斤送半斤。
或许你以为这是店家刚开业做的促销活动,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家的板栗饼十四块钱一斤,而超市里类似的东西只需要八块五。你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老板也没吃亏。

生活中类似的营销方式太多,大家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我们县城中有鱼锅、鸭锅、鸡公煲,这些东西其实都是火锅的变种,而其所打的噱头全部都是青菜面条免费吃。七八块钱一斤的鱼,一锅两斤卖五十八,可还是有很多人感觉自己占了便宜,毕竟青菜面条不要钱。
前阵子有家烧烤店开业,啤酒喝一瓶送一瓶,可是送的啤酒需要下次来消费才能给,现在的生意还挺好。可其实老板付出的成本没多少,效果却真的可以看到。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营销方式数不胜数,或许大家已经习惯了身处在这样的商业氛围中,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认为的占便宜,其实只是别人的营销手段而已。或许有人已经看穿,可还是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生活中没有傻子,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傻子。

你见过哪些经常出现而不易被察觉的洗脑方式?

2. 有哪些洗脑方式不易察觉?

尊重所有的声音,但只成为自己
1、捧杀:拍马屁就是最简单、最高效的洗脑方式。只要说对你有利的话,你就会更倾向于认为他说的是对的,这就是人性当中最大的缺陷。当我想毁掉一个人的时候,我会无限制的捧他。他被捧的越高,摔下来的时候也就越惨。捧杀在职场中,尤为常见。

2、让利:“利大促销”、“亏本大甩卖”、“跳楼价”、“领券返现”为什么这样的宣传方式经久不衰?不为别的,就因为买东西的人,永远都想占便宜。而且买方和卖方始终都存在信息差,买方永远都不知道商品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所以当卖方做出让利的行为时,买方就会以为自己赚了便宜。一件衣服,直接卖200元,很多人以为是便宜货,但是从2000元降价到200元,大家就会认为这是低价买到了高档商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假装自己已经做了最大幅度的让利,给了最大优惠,甚至都赚不到钱了,不愿意卖了,买方就会觉得自己赚到了便宜。所以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就不断的让对方占便宜就好,人都是有劣根性的,你要习惯性的满足他的劣根性,因为你要知道,他从你这占的便宜,有一天他会10倍的还回来的。

3、感情捆绑: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的是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东西往往不会很贵,只有那些没用的东西才很贵。水、食物、衣服其实都不贵,但是字画、珠宝、手表这些没什么用的东西反而都很贵。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把没用的东西卖出去,就一定要用捆绑概念。比如:把钻石和爱情捆绑在一起,不断地给你灌输结婚就要买钻戒的概念,买了钻戒才能幸福。

4、制造焦虑:每个人群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焦虑和通点,并且同类人的焦虑和痛点是基本一致的。如果你能抓住某一类人的痛点,去给他制造焦虑,那就可以轻易地操控他的行为。

3.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自己被洗脑了?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自己被洗脑了?

4. 如何防止被洗脑

这个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太容易。
基本上没有防止洗脑的方式。
只能通过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科学观等,不断提高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认识。
当你能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那些洗脑言论的时候,就能看清那些洗脑言论的丑恶嘴脸,自然也就能够防止被洗脑了。
历史上最难洗脑的就是知识分子了。当然现代许多所谓的专家已经迷失在金钱围城中,所以被邪教等洗脑的也有。
就像我的回答,你以自己的观点考虑是否正确再接受,至少比那些认为教授、高官、专家说的肯定有道理的人要对洗脑更有抗性。

5. 如何避免被洗脑或者说拥有判断力

洗脑 简单来说就是探求你的需求,让你相信他说的,能让你快速的得到满足!会进行洗脑的人 脑子要很灵活,快速判断以及分析,并且让你不知不觉的愿意听下去!那么接下来他才会说重点,你不会怀疑,而是开始想象按他说的那样,以后的生活会如何好,慢慢的引导,一步一步让你上钩!
洗脑是一个改变你思想 想法的过程,从而让你的思想变成他想要的结果。当然现在也不会出现说你投资2000块汇报2000万的愚蠢洗脑方法的!

其实按照现代人的思想,很容易判断出自己是否被别人洗脑的。
熟人洗脑注意:一个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喜欢或反感的话题,他很频繁的和你说,那么你就要注意了!和心理学上的{心理暗示}一样,不停的说你慢慢的也会有感觉,喜欢的话题你会更快的上钩,很反感的话题时间久了你也会慢慢的不那么反感,后期就会感兴趣!或者一开始就一个劲的想劝服你!要注意了!
陌生人洗脑注意:现代人基本上每个人都有潜在抑郁,世上生活着这样一种人,看着你,和你聊几句就能对你有所了解,能感觉到你的压抑,甚至渴望!当一个人长期有所压抑,忽然有个人几句话说的你就想流泪,你也会对他敞开心扉的畅所欲言!那就要注意了,不会有人无缘无故的就想接近你!或者一个陌生人一开始就让你觉得对你很了解,而且一直想接近你,和你待在一起的!注意了
最后总结一点:被洗脑和人是和贪婪,欲望,懒惰是分不开的!常言道: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但也不是说让你拒绝进步,拒绝成长,拒绝采纳别人的话!随随便便怀疑别人对你有什么企图的!这些希望你也能分清楚!最后送你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如何避免被洗脑或者说拥有判断力

6. 什么人容易被“洗脑”!

1.知识面太窄的人:
  
 孔子说“君子不器”,不器就是不要让自己单一的专业知识限制住自己的认知。
  
 作为一个君子,应该有高明的见识,深邃的涵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守常达变,一通百通。所以孔子重视人的博学与通达,不要让自己的才能和思想拘泥在某种“专业”的狭隘中,不要让自己变成某一个行业的专家或学者,而应该变成一个通才。
  
 所以博学多闻,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了解不同领域,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知识才不会被某些险隘思想“洗脑”
  
 拿中国传统科学和西方现代科学举例:
  
 传统科学有对天文地理,自然规律,养生健康的认识,现代科学也有对天文地理,自然规律,养生健康的认识~两种不同角度的认识。
  
 如果你只了解现代科学就很容易因为认知狭窄而被“洗脑”,但是你只了解传统科学同样会因为认知狭窄而被“洗脑”
  
 举例一:宗教与x教!
  
 一个人的信仰如果脱离了对社会、政治、科学等等领域的全面认识就很容易被异端邪说轻易“洗脑”,被西方反华势力渗透的一些jiaohui就是出现了这些问题。
  
 举例二:西医与中医!
  
 西医属于现代科学范畴,对微观有更深的认识,但是也逃不出知识面狭窄的束缚,所以更容易被这些狭窄的知识“洗脑”。
  
 中医属于传统科学,对宏观有更深的认识,如果借鉴西医的微观认识会补充自己的一些不足,反之也容易被“洗脑”
  
 2.骄傲自满的人:
  
 骄傲的人很难保持理性的判断,更容易被人抓到弱点谄媚欺骗,被“洗脑”就在所难免了。很多学习西方科学的人更容易犯骄傲的错误,“科学的尽头”这句话就是骄傲自满的完美诠释。
  
 3.没有文化的人:
  
 这个文化涵盖了中西方文化,不是单指九年义务教育,没有文化就意味着像一张白纸一样,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更容易被“洗脑”
  
 4.长时间接收单一信息的人:
  
 长时间关注单一信息也容易被心理暗示“洗脑”,比如说长时间关注保健品的人,比如说长时间接受公司宣传的人,比如说长时间接触网络游戏的人,比如说我们这些长时间上网的“网虫”[捂脸][捂脸][捂脸]

7. 应该如何辨识你是否被人洗脑?

 应该如何辨识你是否被人洗脑?
                         有没有被洗脑应该如何辨别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应该如何辨识你是否被人洗脑?
          咱们的网络是个大熔炉,每天就是个吵呀吵。 
         再小的事儿,也会有无数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热情扬溢的相互对骂。喝个豆浆,能分出甜党和咸党,吃个饺子,就会有更多的派系阵营。如果是涉及到更大的事件,参加论战的人就会更多,观点更趋激烈。
         我们的争吵,有个鲜明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争吵方,都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几乎每个人,都在痛心疾首的怒骂对方不会独立思考,责怨对方被人洗脑。
         当双方都在指责对方被洗脑,事情就变得好玩了。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掌握一种能力——如何辨识一种观点的正确性。
         简单说,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哪一方是对的?又有何标准,可以论证哪一方的观点还不够完善?
         这个题目很好玩,那就让我们,先玩个开心游戏。
          先说个最近网上很轰动的事儿—— 
         说,有位朋友,人老实忠厚,日子过得一般般,最近一段时间参加同学聚会,惊发现当年那些烂人,全都发了,许多同学都成了土豪。
         土豪就土豪吧,这位老实的朋友,可能是心情有点失落,聚会上酒喝高了,喝到了人事不省。
         醒来,他惊恐的发现,自己赤身裸体,睡在一间华丽丽的酒店房间,一位大妈正俯身望下来,面带诡异的笑容,温柔的对他说:你醒了?床头有1000块钱,是留给你的。我还有事儿,先走了……
         别,你谁呀……不待这位满头雾水的朋友发问,温柔大妈已经扬长而去。
         他当时惊恐的穿好衣服,逃出酒店,回家后发微信质问那几个土豪朋友:你们对我干了什么?为什么我会在那家神秘的酒店里?那个大妈又是谁?她怎么会在我的房间……她对我干了神马?
         ——现在,请你来评价一下这件事。
         再来一道题。
         说,有位大婶,夜晚睡觉时,听到楼道里传来啪啪啪的响亮走路声,这声音持续了一个晚上,分明是有人在楼道里,不停的走来走去。可是当大妈把眼睛凑近门上的猫眼时,看到外边一片通明,走廊里空荡荡的,根本不见人影。
         看不到人。
         但脚步声仍然持续。
         啪,啪啪,啪啪啪……
         看不到的夜行人,只有清晰的脚步声。
         这怪事,骇得大婶一夜不敢安睡。
         临到天亮,大婶才敢推门出来,恰见隔壁的小伙子从外边回来,大婶急忙问他:小伙子,你昨夜有听到没有?走廊里一夜都啪啪啪的有人走路,可就是看不到人,你听到那恐怖的脚步声了吗?
         恐怖脚步声……隔壁小伙子,神色分明有几分诡异,却慢慢摇头:没有,没有听到脚步声。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在,请你也来评价一下这件事。
         不知道你是如何评价的上述两起事件。
         现在,我们补充一下细节资料,再来重新评价一呵:
         第一桩事,那位老实朋友喝醉之后,土豪同学送他回去,但不知他的家在哪里,就在高档酒店,替他开了房间,担心他有什么状况,有位土豪同学,把自家的保姆阿姨,叫过来照顾他。另外担心他醒后可能会用钱,就在他枕头边上放了1000块。
         所以,当他酒醒后,惊恐的看到自己睡在酒店,房间里有位50多岁的大妈,以及1000元钱……
         第二桩事,隔壁小伙,虽然是个牛高马大的`汉子,可就是胆小怕黑。昨天夜里,小伙从外边回来,发现自己没有带家门钥匙,赶巧老婆也回娘家了。于是小伙决定省点钱,就在门外的走廊里,睡上一夜。但走廊里的灯,是声控的,亮一会儿就灭,灯一灭,小伙就害怕,就拿鞋底拍一下地面。
         于是,隔壁大婶,就在夜晚听到了外边走廊的脚步声:啪,啪,啪啪……可凑近门上的猫眼,却看不到人影……
         那么,天亮后,大婶把这事告诉门外小伙,小伙为什么不说清楚呢?
         因为,小伙害怕说出来,大婶一怒之下,向物业什么的投诉,反倒麻烦。所以,为了图个省心,他装出纯洁无辜的模样,不停摇头:恐怖的脚步声?不知道,木有听到……
         ——当这些细节补充完备之后,我们又有什么结论呢?
         结论是:当我们了解的事实程度不足,是无法评述的。
         但当我们不了解事情经过,却自以为了解,这时候争论就爆发了。
         近乎所有的观点,都是在对事实的基础之上,引发的评判。
         当事实不够充足,就无从评判,或是评判片面。
         我们不是上帝,不是高居云端俯瞰苍生——纵然是,我们也未必有兴趣,弄清楚每个人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世界不是一台平面电视机,所关注的事情,不是呈直线式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所讨论的社会问题,事实往往并不全面,充满了黑箱。
         简单说,任何一起事件,往往由以下四个部件构成:
         第一个,你不了解的事情。
         第二个,当事人叙述、但没有旁证的事情。
         第三个,当事人叙述,有旁证的部分。
         第四个,叙述者的观点。
         让我们举个栗子……就举最近的……人大校友事件吧。
         人大校友事件,最初的爆料,文字罗列极多,观点指向也极为鲜明。但按我们这个标准来看,整体事件就是个大黑箱。黑箱两头是我们所知道的,他出门时是鲜活的生命,几个小时后家人接派出所电话,赶往医院,人已经死了。
         接下来是警方陈述,指死者嫖娼。这样事情就演变成了三个环节。
         再接下来,有旁证者证明,死者生前,曾在一个小区狂奔呼救,被数名便装男子追赶并扑倒,最后带上了辆小轿车。
         这时候整体过程就凑足了四个环节。
         此时,事件仍然无法评价,因为最重要的黑箱没有打开。
         公众等待打开黑箱。但警方先声称执法记录仪被死者打坏,续而改口没有带执法记录仪,是用手机记录,而手机被死者打坏……也就是说,事件的黑箱无法打开。
         此后的网络激论,就是围绕着这只打不开的黑箱。
         黑箱打不开,你还争议个什么?
         研究各方观点,就会发现——相互争议的,根本不是事件。
         而是想象!
         回到我们最初举的两个例子上去,在黑箱没有打开时,我们的观点,不过是想象。
         ——当一位老实兄弟,醉烂如泥后醒来,发现自己在酒店房间,旁边一位温柔的大妈,枕边一叠人民币。此时他的感觉或评价,都是想象。
         ——隔壁房间的大婶,整整一夜被门外走廊的脚步声惊扰,扒猫眼上却看不到人,这一夜大婶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大婶所想到的种种可能,全都是想象。
         人大校友死记事件,也是如此。
         人类社会的几乎所有事件,也是如此。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具备了研判一种观点,正确与否的能力。
         当我们说正确时,说的不是观点。
         而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这种态度,第一承认有自己不了解的事儿,承认事件黑箱的存在,对黑箱只有等待,只有质疑,而无评价能力。
         这种表述方式,是最为客观的。
         但也是声音最微弱的,因为它太冷静,木有激情。
         充满了激情的,永远是用充沛的想象力,替换黑箱之后的观点阐述。
         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对各方评判者,进行评价。
         也就很容易,知道争执的各方,到底哪一方被洗了脑。
         当一个人,慷慨激昂发表评述时,他的语言体系,一定是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事实。
         第二部分:对未确定事情的想象。
         第三部分:观点。
         事实是有旁证的,特点是细节翔实,但就是衍生不出任何观点。
         但想象就不同了。
         想象是主观的,是情绪性的,能够衍生出无数种观点。
         ——之所以会引爆网络争议,所争议的从来不是事实,而是各方对彼方想象的不认可。
         而各方的想象,不过是彼此对这个世界的,主观认知。
         现在,我们就掌握了一种能力,能够较为精准的研判争执各方,分出高下,决出雌雄,判断胜负,并以此让自己的思维,向最高价值方面靠拢。
         ——在评述中,只对有旁证的事实发言,不对未打开的黑箱进行想象,这种观点价值最高,智力含量也最高。
         ——针对事实,也对未打开的黑箱进行想象,这是生活常态,如果想象部分点到为止,甚至也可以称为理性。
         ——事实含量不足,想象成份居多,这类观点质量最不可靠,但却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个地带最热闹,但价值最低。网络时代,这个地带甚至成了许多朋友成名的手段,想红,就来篇完全构筑于想象之上的胡说八道,这时候人民群众就忍不住冲上来削你,你就火了。
         无论是人大校友死亡事件,还是此前或此后的任何事件,所谓的激烈争论,始终在第三个范畴。喜欢热闹的人天天泡在这里,舒服倒是舒服,但必然的总是陷入困惑之中——你在各色人等的想象世界之中,怎么可能不困惑?
         走出他人的想象世界,你就清醒了。
          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博弈、有竞争的话。那么,所博所争,不过是对自我想象的认知。 
         有智慧的人,能够认知自我的想象,也能够知道别人的想象。所以遇事时喜欢东拉西扯——不是他喜欢胡扯,而是如果告诉你,你说的许多话,充满了大量的想象,你是不会答应的,所以智者为避免激怒你,惹火你,被你一巴掌象拍蚊子一样把他拍死,大多时候都笑咪咪的看着你,以一种慈悲之心,给你一个遥远的扩张性目标,希望你以实践性的人生,自我化解这些问题。
         成熟的人,无力摆脱自我想象,但具备了居高临下的视角,一眼看穿别人的想象。所以这类人往往非常的淡定,不喜欢多说——说多了,你不喜欢听,又何必呢。成熟的人是灰常资滑的,别人的不成熟,永远是他的机会。这对不成熟的人来说,实在是有点委屈了。
         但委屈也没办法。不成熟的人,往往会因为自我的想象,与他人的想象不合拍不一致,而激动得快要昏过去。不成熟的人,大多是做事少而抱怨多,除非他给自己个人生目标,给自己个人生事业,然后努力去做,这时候才会发现:我擦,原来事情是酱紫滴……这时候,他们就不再喜欢多言,从此开始了等待。
          名著小说《基度山伯爵》,最后一句话说:人类的一切智慧,包含在四个字里:等待,与希望。 
         等待什么?
         等待我们更多的人,意识到想象与事实是有区别的,有条件接受事实与观点异同的思维训练,那时候,希望才会成为现实。
         让我们于沉静之中,悄然的等待。等待自我智慧的丰盈与成熟,等待我们的社会,慢慢的变得正常起来。
          这一切并不遥远,毕竟我们已经开始。 
    ;

应该如何辨识你是否被人洗脑?

8. 哪三种情况表明我被洗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