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2024-05-05 23:58

1. 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第一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率。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国内制造业存在普遍产能过剩、国内服务业开放不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逐渐显现。
第二是期限错配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是期限较长的,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当然,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因此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
第三是最后贷款人风险。尽管商业银行也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与期限错配风险,但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商业银行最终能够获得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人支持。当然,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价的,例如商业银行必须缴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自有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8%、必须满足
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拨备与流动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监管缺失的格局,因此运营成本较低,缺乏最后贷款人保护。
除上述传统风险外,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还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
其一是法律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虚拟货币(例如Q币)是否应该计入M1?再如,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体系的约束,这实际上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放大。
其三是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首先,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其次,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确地衡量被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如前所述,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毕竟,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互联网P2P类公司中,有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的仅占两成左右。
其五是技术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
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目前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较大,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融,这其中绝非没有专业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综上所述,既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起步阶段就面临如此之多的风险,那么是否就应该以此为由放慢甚至扼杀这一宝贵的金融创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有关各方应该在充分考虑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相关建议包括:
第一,应充分加强行业自律。用行业准入来替代政府审批,通过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助于规范行业的发展,并避免政府的过度介入。目前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以及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第二,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向投资者提示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且这一风险显著高于投资类似的传统金融产品的风险;
第三,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从更高层次上来防范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瘫痪;
第四,监管机构应该构建灵活的、富有针对性与弹性的监管体系,既要弥补监管缺位,又要避免过度监管。

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2. 做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有哪些

第一是流动性风险。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加基金类”的产品不断涌现,比如余额宝,但当中也蕴藏着期限错配的风险,也蕴藏着货币市场波动、出现投资者大量赎回的风险。
    第二是信用风险。由于网上“刷信用”、“改评价”的行为仍然存在,网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会受到影响。另外,部门互联网平台缺乏长期的数据积累,风险计量模型的科学性也有待验证。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依旧存在。2013年,活跃的P2P平台超过350家,全年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但也发生了部分平台卷款跑路的风险事件。
    第三,声誉风险。部分互联网机构用所谓的“预期高收益”来吸引消费者,推出高收益、实则也有风险的产品,但却不如实揭露风险,甚至误导消费者。
    第四是信息泄露风险。阎庆民表示,互联网金融的一大基础,是在大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但同时也对客户信息和交易记录的保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些交易平台并未建立保护客户信息的完善机制。
    第五是技术安全风险,即IT系统安全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依托的是计算机网络,网络系统自身的缺陷、管理漏洞、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都会引起技术安全风险。

3. 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互联网金融给社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本身也有与生俱来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包含哪些方面?
一是经济下行期的经营风险。当出现实体经济下行和金融风险上行时,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债务违约可能性增大,导致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接的主要资产质量下降,逾期率和不良率上升。同时,普通投资者情绪和市场预期波动增大,资金流不稳定性提高,使得平台经营压力持续增加。
二是合规转型期的转型风险。在合规化转型过程中,有一部分从业机构试图继续经营,但因前期存在期限错配、资金池、大额标的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导致积累的风险敞口较大,转型难度高,无法平稳退出,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和金融风险。
三是风险处置期的次生风险。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进入清理整顿阶段,由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涉众性、交叉性和传染性较强,风险处置过程中可能产生跨机构、跨区域、跨市场的连锁反应。
汇泉贷平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规范运作,同时对自身严格要求,步步踏实稳健,给用户提供合规规范的投资环境。通过青岛城投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的项目来源、风控体系和品牌优势,以”O2O运营模式“构建起小微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合规、稳健、可靠、规范的桥梁。

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4. 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第一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率。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国内制造业存在普遍产能过剩、国内服务业开放不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逐渐显现。
第二是期限错配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是期限较长的,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当然,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因此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
第三是最后贷款人风险。尽管商业银行也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与期限错配风险,但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商业银行最终能够获得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人支持。当然,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价的,例如商业银行必须缴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自有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8%、必须满足
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拨备与流动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监管缺失的格局,因此运营成本较低,缺乏最后贷款人保护。
除上述传统风险外,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还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
其一是法律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虚拟货币(例如Q币)是否应该计入M1?再如,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体系的约束,这实际上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放大。
其三是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首先,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其次,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确地衡量被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如前所述,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毕竟,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互联网P2P类公司中,有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的仅占两成左右。
其五是技术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
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目前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较大,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融,这其中绝非没有专业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综上所述,既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起步阶段就面临如此之多的风险,那么是否就应该以此为由放慢甚至扼杀这一宝贵的金融创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有关各方应该在充分考虑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5. 做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确实存在不少,需要多加注意,尤其是进行互联网理财的朋友,主要存在如下几种潜在风险:
法律风险
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
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的目标面临一系列调整。
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此举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确地横梁被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
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
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那么,谁来验证最终提款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
技术风险
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z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法,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目前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较大,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融,这其中绝非没有专业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做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有哪些

6. 互联网金融存在哪些风险

法律分析:
1、传统金融风险
尽管互联网金融有着华丽的外衣、网络的特质,但其资金融通、价格发现、支付清算等方面的金融本质还没有改变,必然有着传统金融的相同风险。一是市场风险,二是信用风险,三是流动性风险。
常见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哪些
2、网络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金融,如果网络技术出现问题,那互联网金融就失去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网络技术的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的首要风险。
3、法律合规风险
一是互联网金融是新兴业态,对于参与主体及其网络交易行为法律界限不明。金融主体有不能触碰的法律两条底线: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在互联网上该如何界定触碰底线的交易行为,法律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4、道德与信用风险
中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平台信用体系并不完善,平台爆雷、老板跑路、欺诈交易行为不时发生。部分互联网金融的线下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

法律依据: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全面深刻地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展互联网金融,有利于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丰富地方金融业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利于满足公众金融消费需求,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我省发展互联网金融具备良好的基础,城镇光纤覆盖率、网民人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物联网产业、电子商务等位居全国前列;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金融改革创新能力强,金融生态环境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研究和把握互联网经济发展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立足我省具备的优势、条件和基础,找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着力点和创新点,推动我省互联网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二)基本原则。一是鼓励市场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接各类金融资源,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品牌,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二是服务实体经济。鼓励互联网金融为“三农”、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支持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物联网等领域融合发展。引导互联网金融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切实防范风险。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底线思维,妥善处理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切实加强投资者教育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合理有序竞争、规范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6年,构建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互联网金融各领域竞相创新发展的格局,培育1-2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品牌。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明显,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集聚区,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互联网金融设备供应和软件研发骨干企业。

7. 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随着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益壮大,民众财富的快速增长、中小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扩大等原因,P2P、金融支付、投资等互联网金融高歌猛进,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行业的优胜劣汰与自我洗牌也在加速进行,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许多不合规、不具资质的平台仍然存在,但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处于积极、健康的快速发展态势,互联网金融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对促进传统产业跨界融合、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仍具重大意义。那互联网金融存在问题都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解决,下面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1.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小额信贷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二种类型:一是贷款者本身的诚信;二是信贷平台的安全风险。
在我国目前小额信贷的风险中,大多数来源于信贷者的诚信和道德风险。因为在这方面控制措施较弱,严格控制和反复定时回访复审会加大运营成本,而且整个金融业和各个方面,我国都缺乏国外个人诚信和道德风险在生活中的重要影响,甚至一生的生活。
另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缺失和惩罚措施不严格,是造成道德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个人诚信和道德风险事故频发,给贷款者带来损失。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泄露是形成资金运营中安全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黑客侵袭和钓鱼网站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风险弱控,持续性发展能力减弱
由于风险管理机制控制较弱,经营方式与商业银行相比不系统,内容结构不细致,经营方式开发,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一部分信贷公司建立了规范的、系统信贷制度、操作流程和业务流程,但大多数公司还存在“典当行”的形象,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不能及时了解把握信贷者的信息和对资金注入的反馈,无法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估系统。
另外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匮乏,缺乏信贷管理工作经验,对问题出现及时反馈、分析和处理产生时滞,进而造成的缺失加大。
3.政策前景不明,风险显然加重
目前我国关于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较少,有效的监督制度参考金融银行服务业,因此造成了民间非法集资的现象频发,仅温州民间集资发生数起。由于部分小额信贷公司股东向公众集资,同时又以公司名义放贷,被公众和媒体疑为非法集资,因此如何发展小额信贷,如何理解《小额信贷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和执行,怎么同商业银行进行正面竞争和生存,都是小额信贷公司发展中的困难。
另外,相对于传统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公司的宣传和美化存在很多问题,甚至达到刻意夸大收益,为抢占市场,而产生“收益倒贴”的恶性竞争现象,使投资者反而怯步于他们的宣传。为防止投资上当或规避风险,许多投资者选择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使互联网中金融产品的真实形象被过度宣传美化扭曲了。
4.地区发展不均衡,融资渠道发展空间受阻
在全国的各省市小额信贷公司的融资和借款余额中,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四川和重庆6省市贷款余额占全国的48%。西藏、海南、青海、甘肃、宁夏仅占3.09%,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总体表现在全国各区域信贷发展不均衡,东南沿海为主流,西南长江流域发展迅速,东北,华北相比2011年有所下滑,西北持续低迷。这同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经济发达地区,小额信贷发展强势,反之亦然。
目前全国大部分公司只贷不存,资金来源短缺,少量公司与国家银行开展融资业务或开发其它金融项目,但总的说来,金融衍生品过少,融资渠道单一,就从衢州做网站分享现金贷具体的风控流程体系来看,现在缺少创新理念,因此,发展空间受阻。
才艺多网站建设平台,是一家拥有十年网站建设与程序开发经验的公司,平台服务项目:网站建设、微信开发、APP开发、软件开发、P2P金融系统开发、网校系统开发、一元云购系统开发、O2O系统开发、VI应用设计、商标注册、网络营销、印刷服务等项目。
文章由才艺多收集编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uzhou.caiyiduo.com/article/show-3736.html

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8. 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第一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率。例
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当前的收益率低于5%,且余额宝的性质是货币市场基金。但百度百发的预期收益率高达8%,这就不由得让我们想问,百发最终投资的基础
资产是什么?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国内制造业存在普遍产能过剩、国内服务业开放不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如何实现
8%的高收益?除了给企业做过桥贷款、以及给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外,还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
第二是期限错配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是期限较长的,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当
然,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因此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联想到百度百发给出的承诺是
允许投资者随时赎回,这无疑最大程度地加剧了流动性风险。既要允许随时赎回,还能给出8%的预期收益率,这当然令缺乏经验的投资者欢欣鼓舞,但也会令富有
经验的投资者疑虑重重。
第三是最后贷款人风险。如
前所述,尽管商业银行也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与期限错配风险,但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商业银行最终
能够获得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人支持。当然,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价的,例如商业银行必须缴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自有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8%、必须满足
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拨备与流动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监管缺失的格局,因此运营成本较低,但如果缺乏最后贷款人保护,那么一旦互联网
金融产品违约,最终谁来买单?互联网金融企业有能力构筑强大的自主性风险防御体系吗?
除上述传统风险外,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还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以下笔者将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来依次梳理这些风险:
其一是法律风险。目
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
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例如,前段时间湖北省的天力贷在运行半年后被挤兑、停止运转后,就是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立案的。
由于缺乏门槛与标准,导致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鱼龙混杂,从业者心态浮躁、一拥而上,一旦形成互联网金融泡沫,并出现较大幅度违约的格局,就很容易导致
中国政府过早收紧对互联网金融的控制,从而抑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应避免重蹈当年信托业、证券业发展初期的乱象。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一
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虚拟货币(例如Q币)是否应该计入M1?再如,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受法定存
款准备金体系的约束,这实际上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放大。又如,如何来看待传统货币与虚拟货币之间的互动与转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
信贷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传统融资渠道被收紧,那么很可能会考虑到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融资。事实上,最近一年来中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大发展,
其宏观背景就与中国政府收紧了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控,导致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等市场主体不得不寻找新的融资来源有关。
其三是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首先,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此举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确地衡量被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如前所述,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那么,谁来验证最终借款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毕竟,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互联网P2P类公司中,有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的仅占两成左右。
其五是技术风险。与
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
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目前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较大,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
融,这其中绝非没有专业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
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综
上所述,既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起步阶段就面临如此之多的风险,那么是否就应该以此为由放慢甚至扼杀这一宝贵的金融创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有关各方
应该在充分考虑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的相关建议包括:第一,应充分加强行业自律。用行业准入来替代政府审批,通
过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助于规范行业的发展,并避免政府的过度介入。目前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以及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等,都是有益的尝试;第二,
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向投资者提示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且这一风险显著高于投资类似的传统金融产品的风险;第三,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
理,从更高层次上来防范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瘫痪;第四,监管机构应该构建灵活的、富有针对性与弹性的监管体系,既要弥补监管缺位,又要避免过度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