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运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分析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何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短期产量、物价水平和就业率。

2024-05-16 12:31

1. 请运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分析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何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短期产量、物价水平和就业率。

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需求曲线和产出曲线都有影响,首先就像材料里的描述,出口剧减会造成需求降低,另外金融危机期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愈加严重,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产出降低,因此供给也会降低
需求曲线和产出曲线都左移
双线左移下滑,短期内会造成均衡产出下跌,失业率提高(也就是就业率降低),至于物价水平变动要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移程度也就是相对位移来确定是升还是降

请运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分析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何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短期产量、物价水平和就业率。

2. 试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阐述2008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国内外市场被完全分隔开来;

  模型分析:

  如图所示,企业的产量被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由于该厂商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各不相同,厂商所面对的国内外需求曲线的形状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厂商面对的国外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坦,而面对的国内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厂商根据国内外市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价格销售,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厂商决定其价格与销售分配方案的条件是:MRH=MC=MRF

  式中: MRH为厂商在国内市场中销售的边际收益, MRF为厂商在国外市场中销售的边际收益,MC为该厂商的边际成本。

  性质:这种倾销行为是为了谋求最大利润,是一种在利益驱动下的企业行为,只要不被限制,就会持续地进行下去。

  (2)掠夺性倾销: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超额利润。

  性质:这是一种以打垮对手,追求垄断地位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公平贸易的行为。

  6、相互倾销

  指由于倾销导致同种产品的双向贸易的情况。即A、B两国相互以低于国内价格向对方国家销售同一种产品。

  设国内与国外分别有一个垄断厂商,并且生产相同的产品,两个厂商有相同的边际成本,而且两个市场间的运输成本也相同。如果他们制定相同的价格就不会有贸易,但若使用倾销,贸易就会发生

  两个厂商都会限制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以控制其产品在国内的价格不下跌,但若某个厂商能在对方市场上以低于其国内的价格销售,因为降价的负面影响转嫁给了对手而不是自己承受,也能增加其利润,因此各厂商都有进占对方市场的动力。并以高于其边际成本但低于其国内价格的售价销售其产品。但若两个厂商都这么做,那么,即使假定产品在两个市场的初始价格一样,并且都支付运输费用,国际贸易也会出现。

  7、反倾销税

  (1)反倾销税:指进口国政府在确认外国出口商销售到本国市场的商品有倾销行为时,对该出口商的产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2)影响:

  ①可以减少国内对低价进口品的需求;

  ②使进口品价格上升到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水平,从而保护了国内同类商品的生产者。

  案例8-3:埃及对中国瓷器实施反倾销措施

  埃及外贸部本周已做出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瓷器餐具采取反倾销措施,开始征收高达305%的关税。

  理由:由于中国瓷器大量涌入埃及市场,已经对本国的同类产品造成冲击,使本地瓷器加工厂生产大幅度下降,库存积压严重。据了解,埃及去年从中国进口瓷器2万吨,占埃及全年进口瓷器的96%。

  载扬子晚报2003年2月26日

  六、其他非关税壁垒

  1、自愿出口限制: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自愿出口限制是在进口国的压力下实施的限量出口措施,与配额有相似之处。自愿出口限制的数量是经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的谈判确定的。

  作用:可以使出口商的优势产品难以进入本国市场。

  2、歧视性公共采购:是一国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供应商优先获得政府采购订单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政府采购优先购买本国商品的规定,形成了对外国销售商的歧视。

  3、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国营贸易”

  指国有企业或公营企业获得特权,直接经营国际贸易,因而形成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缺点:人为扭曲资源配置,导致过度保护和低效率等后果。

  4、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1)技术标准:指进口国为了保证各种商品的进口质量符合一般的技术要求而作出的有关规定。

  一些国家为了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常常规定一些外国难以掌握的技术标准,以阻止外国商人进入本国市场。

  (2)卫生检疫标准:指一国对进口的动植物及其制品、食品、化妆品等所实施的必要的卫生检疫,以防止疾病或病虫害传入本国。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常常借口进口商品不符合本国的卫生标准为由,将外国产品拒之国门之外。

  案例8-4:“伯德补贴”被世贸组织宣布为非法

  美国国会于2000年通过的《伯德修正案》,要求美国政府把在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中征收的惩罚性税款直接补贴给利益受到损害的美国公司,而不是上缴美国财政部。

  美国通过《伯德修正案》对本国公司实行双重保护,实际上鼓励了本国公司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因而受到贸易伙伴的强烈批评。据报道,2001年和2002年,美国以这种方式向其本国公司补贴了大约5.61亿美元。

  美国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包括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对。为此,欧盟、日本、加拿大、巴西、印度、韩国、墨西哥和智利于近日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请,要求获准对来自美国的部分产品征收金额相当于美国政府补贴数额的附加关税。

  世贸组织于2003年1月最终判定该修正案违反全球贸易规则,并要求美国于当年12月27日前予以废除。但美国并没有执行世贸组织的裁决。

  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8月31日授权欧盟等8个成员对美国实施贸易制裁,作为对美国迟迟不肯废除被世贸组织宣布为非法的《伯德修正案》的惩罚。

  案例8-5:外观成为贸易壁垒 中国文具遭到美企诉讼

  长相相似,也要出问题———近日,美国著名文具企业Sanford公司指控全球12家企业,认为它们出口美国的标记笔侵犯其“商标和商业外观”,目前已由美国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立案。宁波贝发集团等中国4家企业被列上被告席。

  据悉,“商业外观”是美国特有的贸易保护主义“337条款”中的一项,除版权、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外,美国有权对进口产品在外观相似性上提出质疑。此次Sanford公司正是凭借此条款,指控中国贝发标记笔侵犯了其“商业外观”。

  尽管贝发集团涉案产品在美年销量也不过50万美元,但仍准备耗资150万美元奋起应诉。从经济角度而言,绝对不划算,不过贝发的法律顾问周杰告诉记者,作出如此抉择,基于三点考虑:第一,放弃即是自动认输,放弃了争夺市场的权利;第二,我方应诉,可以捍卫整个行业的利益。因为万一败诉,而ITC的最终裁定又对受制裁的记号笔做笼统描述,则会牵连到国内其他文具企业的出口———这并非不可能。第三个考虑,则是即便所谓的“商业外观”侵权得以成立,那么也麻烦美方明确界定一下“雷区”范围,省得中国企业不明不白。

  对于该指控,中国几家涉案企业都忿忿不平,认为美方纯属刁难。事实上,关于“商业外观”概念,在美国本国都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仅笼统地规定:“消费者根据外观,立刻能辨别出某产品与某著名品牌有类似性的,即属侵权”。而最终裁定,也由法官拍板敲定,颇似“霸王条款”。据了解,中国制笔企业出口前算得小心,进入美国市场前曾到美国专利局、商标库里查询,如此步步谨慎,竟仍防不胜防。

  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利用这一特有的法律频频对中国商品设置障碍,其真正目的不在于保护知识产权,而在于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据了解,贝发涉案的那款笔在沃尔玛上柜仅2个月,其销量就是Sanford公司那款“类似笔”的7倍!贝发认为,消费者绝不会混淆外观,而是因为两种笔质量不相上下但价格相差20%,最终选择了物美价廉的中国笔。耐人寻味的是,在Sanford所指控的另外11家公司中,有韩国企业,也有一些美国的进口商,但沃尔玛亦是贝发的进口商,Sanford却有意避开直接同巨人沃尔玛抗衡。据宁波市外经贸委副主任俞丹桦分析,Sanford猜准中国企业的心思:对中国企业恶意骚扰一下,中国企业考虑到高额官司成本以及在美较低的销售量,大多会放弃应战,那么市场份额便拱手相让了。

  可这回,Sanford的算盘可能打错了。周杰告诉记者,贝发准备采取几步走策略。第一步,质问所谓“商业外观”侵权是否成立?按照法律程序,得做民意调查———是否一眼就会把贝发的产品错认为是某“著名商品”?第一步走不通,再据理力争两种笔有显著差别。因为贝发已非常明显地标有自己商标,在外形上也有明显不同。“不排除裁定的任意性和偏向性,这取决于法官的个人素质,但我们仍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权利!”周杰说。

  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

  一、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二)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案例9-1:WTO与自由贸易区

  中国入世3年了,入世3年后,我国一改过去对参与自由贸易区步伐较慢、视野较窄的谨慎态度。放眼看,为了获得自由贸易的好处,世界范围内贸易谈判无所不在。当世贸组织的每一回合谈判都要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逐渐成了潮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终于要在2005年进入一个新时期了,中国是否找到了一个大市场呢?事实是,针对东盟狭小的市场,中国企业也许卖不出更多的产品,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突破却显示出中国正在步入自由贸易区(FTA)的潮流中。换个角度看WTO,中国将获得更多。

  早就有专家认为东盟的市场过于狭小。在东盟的十几个成员国中,既有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加坡,还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地区人口不到6亿,总GDP不高。而且东盟发达国家大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出口产品和中国一样,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从贸易额上看,美国、日本是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也许会在将来卖出更多的中低档日用消费品以及机电产品。与东盟产品相比,中国将在纺织品、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上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但是自由贸易将带来的更多好处还是东盟国家的。

  如果仅从产品出口的角度看待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也许没有多么大。但是,换个角度看自由贸易,中国也许就收获得很多了。我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角度,就是一些经济学提出的“单边自由贸易”的好处。也就是说,哪怕对方采取贸易壁垒的态度,而自己即使单方面开放自由贸易也是有好处的。

  最简单的,东盟更为价廉物美的农产品至少让中国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另外,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大量能源和原材料也满足了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近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从东盟进口的原材料也有所增加,并且出现较大的逆差现象。

  目前,中国还在与澳大利亚、智利、中东和非洲一些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些国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并不简单。首先,这些国家分布在各个大洲,几乎可以算是中国开展世界范围内FTA战略的各个地区的前站;其次,这些国家都将可能为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提供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资源,比如澳大利亚的铁矿、智利的铜矿、中东和非洲国家的石油资源等。

  即使每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中国带来的直接产品出口量不大,更多的FTA的建立却有可能达到聚少成多的作用,从而部分改变中国的产品出口过于依赖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局面。

  再从更复杂的角度讲,即使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在经济利益上不能得到好处,我们也有可能从非经济角度获得优势,进而影响到下一步的经济利益。今年东盟国家共同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就是一个明显的战略胜利,是中国的“早期收获计划”的最大收获之一。而现在澳大利亚与中国开展自由贸易谈判需要考虑的一个前提也正是“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中国可以更加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还可以参与制定更加合理的游戏规则。缔结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越多,中国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就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1、特点:

  (1)该经济体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但是它严格将这种贸易待遇限制在参加国或成员国之间。

  (2)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的对外关税。各成员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并不妨碍各成员经济体针对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采取其他贸易政策。

  (3)采用原产地原则:只有产自成员经济体内的产品才享有自由贸易或免进口税的待遇。

  2、原产地产品:指成品价值的50%以上是在自由贸易区内的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有时规定为60%)

  (三)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特点:

  1、与自由贸易区的区别: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的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2、关税同盟实际上是各成员体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给经济一体化组织,因此,对成员经济体的约束力比自由贸易区大。

  3、在关税同盟内各经济体中,为了保护本国的某些产业需采用更加隐蔽的措施,如非关税壁垒等。

  (四)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特点:

  1、成员国之间同时实现了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各国之间要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课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理的法规,以及实现成员国学历的相互承认等。

  (五)经济联盟: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了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特点:

  1、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经济货币联盟:指当各国汇率协调达到一定的程度,以至于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或统一的货币时,这种经济联盟就称为经济货币联盟。

  2、各成员国还让渡了所有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国内经济运行的权利和利用汇率政策干预本国外部经济平衡的权利。

  3、在经济联盟内部形成自由的市场经济。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指成员国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特点:类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有两种形式:

  1、邦联制:各成员国的权利大于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

  2、联邦制: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成员国的权利。

  以上五个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一体化组织,根据它们让渡国家主权程度的不同,一体化组织也从低级向高级排列,但这里不存在低一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向高一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升级的必然性。

  二、关税同盟理论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分析

  1、贸易创造: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

  2、贸易转移: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替代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上的转移。

  如图:世界上有A、B、C三个国家,都生产某一相同产品。但三国的生产成本各不相同,PA>PB>PC,SA表示A国的供给曲线,DA表示A国的需求曲线。

  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A国对来自B、C两国的商品征收相同的关税t,设A国是一个小国,征收关税后,B、C两国的相同产品若在A国销售,价格分别要加上关税,由于B国的产品价格高于C国的价格,故A国只会向C国进口该种产品,而不会从B国进口。这时A国国内的价格为PC+t,国内生产为OQ1,国内消费为OQ2,从C国进口为Q1Q2。

  设A国和B国组成关税同盟,两国建立关税同盟后的共同对外关税仍为t,这时A国对来自B国的进口不再征收关税,但对于来自C国的进口仍征收关税。这时B国产品在在A国的销售价格为PB,低于PC+t,所以B国取代C国成为A国的商品供应者。

  由于价格下降,A国生产减少到OQ3。Q1Q2是原来应该从C国进口的产品现在被B国生产所代替,为贸易转移的产品数量。Q1Q3是A国的生产被B国生产所替代的部分,为生产效应。价格下降引起A国消费的增加,消费由原来的OQ2上升到OQ4,消费的净增部分Q2Q4为关税同盟的消费效应。

  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的进口从原来的Q1Q2,扩大到Q3Q4,新增加的贸易为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

  =Q1Q3+Q2Q4

  贸易转移效应=Q1Q2;

  3、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组成关税同盟之后,A国消费者福利得到了改善,生产者福利下降:

  消费者剩余的增加=a+b+c+d

  生产者剩余的减少=-a

  原来从C国进口的关税收入为c+e,现改为从同盟国进口而丧失。

  净福利效应=b+d-e

  其中: 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 e为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是由同盟内成本高的生产代替了原来来自同盟外成本低的生产所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结论1:A国的供需价格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

  结论2: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关税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

  结论3: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二、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的效应

  如图所示,在图的左半部分为A国的生产、消费和出口的情况,右半部分为B国的生产、消费和出口的情况。

  设C国的生产成本固定不变,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该产品的世界价格为Pw,等于C国的生产成本。B国对来自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一律征收关税,征税后的价格为Pt,此时A国的出口为fg,B国的进口量为ab,其中有一部分来自A国,ac=fg。而剩下的进口量是从C国进口的,进口量为cb。

  A、B两国组成关税同盟后,由于B国对A国的进口商品免征进口税,而对C国的进口商品则仍要征收关税,故在B国国内市场上,A国商品的价格要低于C国同类商品的价格。因此B国转而只从A国进口。

  由于A、B两国在关税刚撤消时,B国对该商品的进口需求量大于A国在该价格上的出口供给量,B国国内该商品的销售价格会因商品的供不应求而上升。当价格上升时,B国国内的生产量和A国愿意出口的量都会增加,当价格上升到Pu时,A、B两国的贸易达到平衡,A国的出口量等于B国的进口量,即:hi=de,这时两国贸易达到均衡。

  结论:加入关税同盟对A国来说,可以扩大出口,增加出口收入,从而有利于A国经济的发展。

  三、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1、市场扩大效应:关税同盟建立以后,在排斥第三国产品的同时,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有成员国的国内市场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

  结论:关税同盟所创造的市场扩大效应导致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2、促进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

  在各成员国组成关税同盟之前,许多部门已形成了国内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据国内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因而不利于各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谁在竞争中取胜,谁就可以享受大市场需求扩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利益。否则就会被淘汰。

  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纷纷改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用新技术得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营造出一种浓烈得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3、有利于吸收外部投资

  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国产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产品,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样,客观上便产生了一种伴随生产转移而产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案例9-2:中国-东盟将启动降税进程 正在形成自由贸易区

  在10月底于北京举行的中国-东盟贸易谈判委员会会议上,双方就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最重要的货物贸易协议达成了一致。

  根据该协议,自2005年起将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双方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于2010年降到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双方预计于本月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8月,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6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今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

  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TA)大多集中在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上,而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协议除货物贸易自由化外,也重视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其他方面的自由化。《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本身就是以“全面经济合作”命名的。按照这份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次完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劳务等方面的谈判,并最终达成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

  货物贸易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货物贸易协议的直接目的是降低双边贸易中货物进出口的关税壁垒。通过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可知,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逐步深入的进程,降低成员国的贸易关税和壁垒,是最低层次的一体化,也是整体一体化进程的起点。

  事实上在此之前,泰国水果已经以零关税的优惠进入中国了。按中泰果蔬产品零关税协议,从2003年10月1日起,两国间188种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进出口关税由平均30%降到零。这就是“早期收获计划”的一部分。

  从2004年1月1日开始落实的这项被称为“早期收获”的计划,主要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项协定最终完成前,中国对来自东盟的一系列农产品及制成品提早减税。作为回报,东盟提出税务协和制,即中国的农产品如肉类、鱼、水果、牛乳将得到东盟的关税优惠。这将作为通向自由贸易区废除关税的第一波计划。

  今年1-8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高速增长便是“早期收获计划”的积极成果。

  东盟成员国里农业仍占到了经济基础的相当比重。中国的确十分需要这类产品。同时,为了增加出口量,不少东盟国家也很乐意向中国出口农产品。因此“早期收获计划”使多数东盟国家获益不浅。

  随着中国和东盟之间一系列农产品的降税和中泰果蔬零关税的实施,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将为东盟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早期收获计划”的降税包括600项农产品,占总数1/10,其余90%的项目都包含在货物贸易协议中。其内容的重心也从农产品转到了工业上来,这将是废除关税计划的第二波。

  联合国最近颁布的一期贸易及发展报告指出,“受到中国产品出口最严重挑战的,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工业生产部门,其中包括电子产品的组装业,也就是说,东盟国家和墨西哥的中等收入生产者所面临的竞争最为明显。”而货物贸易协议签署以后,中国这些最富竞争力的工业生产部门将在东南亚市场成为最大的获利者。

  以新加坡为例,虽然在“早期收获计划”里作为非农业国的新加坡收益不大,但另一方面,过去10年来,新中贸易额增长了4倍。在2004年前4个月,新加坡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50.6%,增幅远远大于与日本的贸易。现在随着货物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减税进程的启动,新加坡的获益只会越来越大。

  这些数据都在支持中国政府一直表达着的观点,即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并不像美国、欧盟那样只对发达国家有利,开放的中国经济对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互惠的。

  “中国正创造一种新的地区经济联系格局和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张蕴岭说,东盟地区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袭击,正处于结构性调整,而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新的价值链正在生成”。

3. 以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认识

经济学发生过两次大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发生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大萧条或大衰退时期,并导致了经济政策、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人们通常把这种伴随着经济危机而发生的经济政策、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质的飞跃称为经济学的革命。第一次经济学危机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以供给自动创造需求为简单表述方式的萨伊定律,由于否认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显然无法解释30年代的大萧条,特别是25%失业率,于是,凯恩斯革命应运而生。第二次经济学危机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经济学的“杂种”——菲律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以及相机抉择的政策药方似乎无法解释和医治70年代的“滞胀”经济,于是出现了货币主义的反革命,以及后来的新古典综合派、合理预期学派、实商业周期学派,直至后两者合并而成的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上出现的其他几次革命,如边际革命、斯拉法革命和合理预期革命等主要表现为经济分析方法、框架和重心方面的变革,它们对经济政策的影响显然无法与凯恩斯革命相提并论。 目前正在发生的次贷危机以及它可能触发的金融危机和大萧条,是否意味着经济学的第三次危机?是否会导致新的经济学革命?让我们从分析西方国家应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政府干预措施,特别是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干预手段人手,来探讨一下一场新的凯恩斯革命的可能性及其主要特征。 1.政府干预的鼓噪声甚嚣尘上——布什内阁180度大转弯。旷日持久的次贷危机和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在美国社会造成的恐慌是罕见的。自2001年反恐战争以来,美国朝野上下第一次把经济问题放到反恐、伊拉克战争之上,视为美国社会最重要的问题。美国的两党政客、内阁和国会除相互指责、攻讦外,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于政府干预,祈求避免和走出危机的灵丹妙药。布什政府和共和党的元老们一向标榜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他们在否认经济衰退的同时,却推出了一系列的政府干预措施。布什政府除继续推行用为富人减税的办法来刺激经济的计划外,近来还推出了税收回扣计划,即联邦政府发给每个家庭500到1200美金来刺激消费需求。民主党历来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他们控制的国会不仅立刻批准了布什政府的税收回扣计划,还指责布什政府的干预计划为时太晚,力度不够,主张采用更积极的干预手段。民主党的两位总统候选人最近推出了300亿美金的次贷危机救市方案。布什不久前还告诫国会不要反应过度,几周后转而支持救市。美国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刚刚振振有词地说,政府不应当去帮助那些因次贷危机而失去了房子的人们,因为这等于鼓励投机、冒险,惩罚谨慎的投资者和勤劳储蓄的人们,即经济学描述的“道德风险”,一周后立即改弦更张,赞成救助次贷危机的“受害者”。看来,一场大规模的政府干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2.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干预——美联储“不情愿的革命”。面对次贷危机可能触发的金融危机,美联储使尽浑身解数,发明和采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干预手段。除了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7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由5.25%降低到目前的2%外,前不久,为了挽救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Bear stems陷入破产,美联储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JPMorgan Chase收购Bear Stems的不良资产。同时,美联储还接受各大金融机构的不良房地产贷款为抵押,向投资银行提供了2000亿美元的政府证券贷款,向其他银行和储蓄机构提供了1000亿美元的信贷,并向非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开通了贴现窗口。这一系列的应急举措和创新标志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程序、风格甚至基本职能方面的重大变化。美国财政部今年3月31日公布了200多页的加强政府对金融体制监督和管理的蓝本,主要是授予美联储更大的权力,监管包括美国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特别是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金融期货市场,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增强金融体系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伯南克对此立即表示赞同。作为学院派出身的为人低调的货币理论专家,伯南克历来主张收缩美联储的职权范围。将货币政策集中到反通货膨胀上来。尤其是他一贯反对美联储干预股票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美联储和伯南克货币政策的这种180度大转弯,反映了主流经济学货币理论对次贷危机的无奈和传统货币政策面对金融危机的束手无策,它无疑为研究货币理论问题的专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试验机会,孕育着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美国《商业周刊》把它称为“不情愿的革命”。 3.主流经济学的沉默——经济学的第三次危机。与政客们的恐慌和政策制定者们的穷于应付大不相同,主流经济学家们面对次贷危机和大规模的政府干预活动保持了少有的沉默和矜持。显然,新自由主义市场的自我矫正机制可以使经济自动恢复均衡,政府干预只能加剧经济波动的论调在眼下是没有市场的。他们既不情愿去支持政府干预,也提不出有效的解救办法,只能保持沉默,祈祷那只“看不见的手”来拯救他们崇尚的、万能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保佑他们心仪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经济学免遭危机。日益严峻的新“滞胀”经济无疑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酝酿着经济学的第三次危机。它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终结,一场新的凯恩斯革命正在静悄悄地进行。残酷的经济现实挑战着经济学家们创立新的、更为符合现实世界的经济学,以便更好地解释复杂多变的非均衡世界,为制定更好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4.新的凯恩斯革命的迫切性与可能性。一场经济学说领域的革命通常发生在新的经济现象彻底否定传统经济理论的历史时期。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建立在从传统理论营垒中冲杀出来的,有胆有识的学术大师,对传统理论进行系统地解剖和批判的基础上。这场革命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Akerlof去年初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主题演讲拉开帷幕。Akerlof在演讲中通过引人规范,用现实世界大量普遍的现象系统地检验和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的5个中性假说是如何违反现实的:消费取决于财富而不是当前收入(永久性收入假说);投资支出与当前的利润无关;通货膨胀在长期内与失业无关;货币政策无法稳定产量和就业;税收和财政赤字无法影响当前的消费。Akerlof的结论是,在充分考虑到了规范对人们决策行为的影响后,即便不去考虑新凯恩斯经济学添加到新古典模型中各种各样的“摩擦”,比如信贷约束、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税收扭曲、契约的交错、不确定性,菜单成本和约束的理性等,凯恩斯经济学也能恢复他们关于周期性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许多结论。 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大功告成的,它需要一代经济学大师们的共同努力。新的经济学理论需要新的经济现实来支持,需要在经济危机的大熔炉里磨炼,需要新的、成功的经济政策来检验。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这次次贷危机和它可能触发的金融危机是长期以来政府对金融业疏于监管造成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实践中酿成的必然恶果。因此,新的经济学应当以摈弃均衡经济学的窠臼,鞭笞市场原教旨主义为中心,以政府调节、干预、监管经济活动为重点,注重规范经济分析和收人分配在经济分析中的地位。日趋恶化的次贷危机正在波及和蔓延到整个世界。继近来许多其他国家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世界各国要求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考虑和推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日趋复杂、充满变数、危机四伏的经济世界再次呼唤着新一代的经济学家们肩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让经济学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走向一个现实世界的经济学。

以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认识

4. 以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认识

经济学发生过两次大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发生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大萧条或大衰退时期,并导致了经济政策、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人们通常把这种伴随着经济危机而发生的经济政策、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质的飞跃称为经济学的革命。第一次经济学危机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以供给自动创造需求为简单表述方式的萨伊定律,由于否认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显然无法解释30年代的大萧条,特别是25%失业率,于是,凯恩斯革命应运而生。第二次经济学危机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经济学的“杂种”——菲律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以及相机抉择的政策药方似乎无法解释和医治70年代的“滞胀”经济,于是出现了货币主义的反革命,以及后来的新古典综合派、合理预期学派、实商业周期学派,直至后两者合并而成的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上出现的其他几次革命,如边际革命、斯拉法革命和合理预期革命等主要表现为经济分析方法、框架和重心方面的变革,它们对经济政策的影响显然无法与凯恩斯革命相提并论。
政府干预的鼓噪声甚嚣尘上——布什内阁180度大转弯。旷日持久的次贷危机和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在美国社会造成的恐慌是罕见的。自2001年反恐战争以来,美国朝野上下第一次把经济问题放到反恐、伊拉克战争之上,视为美国社会最重要的问题。美国的两党政客、内阁和国会除相互指责、攻讦外,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于政府干预,祈求避免和走出危机的灵丹妙药。布什政府和共和党的元老们一向标榜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他们在否认经济衰退的同时,却推出了一系列的政府干预措施。布什政府除继续推行用为富人减税的办法来刺激经济的计划外,近来还推出了税收回扣计划,即联邦政府发给每个家庭500到1200美金来刺激消费需求。民主党历来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他们控制的国会不仅立刻批准了布什政府的税收回扣计划,还指责布什政府的干预计划为时太晚,力度不够,主张采用更积极的干预手段。民主党的两位总统候选人最近推出了300亿美金的次贷危机救市方案。布什不久前还告诫国会不要反应过度,几周后转而支持救市。美国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刚刚振振有词地说,政府不应当去帮助那些因次贷危机而失去了房子的人们,因为这等于鼓励投机、冒险,惩罚谨慎的投资者和勤劳储蓄的人们,即经济学描述的“道德风险”,一周后立即改弦更张,赞成救助次贷危机的“受害者”。看来,一场大规模的政府干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5.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 易不畅,经济增速放缓

选2的理由:外需下降,出口受阻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因此政府需要刺激经济,主要是从投资、出口、消费入手。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政府手头钱就多了,可以主导投资,刺激经济。因此2要选。
3是为了解决出口疲软。
1不能选,因为是从企业微观层面的角度讲的,政府作为不大;4不能选,因为这一措施是紧缩的财政政策,不利于消费。
金融危机通缩通胀都有可能,看是什么机制形成的。这一次是由于美国连续上调利率,次级借款者还款成本太高,导致基于未来还款的现金流的金融创新失去了根基,引发次贷危机,进而传播到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美元贬值,大宗商品的价格有强烈的上涨预期,导致我国国内的原材料等成本上涨,这就是输入型通胀。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 易不畅,经济增速放缓

6.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措施得力,全国经济形势迅速回暖.国内某大型企业在2008年

每个月的增长率都是正数,因而利润每月都增长,因而利润最低的是一月份,故①错误;②三月份比二月份利润率增长5%,而不是利润增长了5%,故错误;③二月份的利润为500×(1+20%)×(1+10%)万元,正确;④四月份与五月份利润增长率相同,因而5月份的利润要高于4月份,故错误.故正确的只有③.故选C.

7.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

答案B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市场消费不旺,因此采取扩大生产规模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作为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更新机器设备应着眼于长远发展,与题目要求的短期行为不符,故舍去②,①④是企业短期内可采取的对策。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

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债务问题成为宏观经济研究的核心议题,宏观杠杆率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

亲亲,您好。《稳定宏观杠杆率》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主要内容包括: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摘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债务问题成为宏观经济研究的核心议题,宏观杠杆率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指标。请以《稳定宏观杠杆率》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主要内容包括:【提问】
亲亲,您好。《稳定宏观杠杆率》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主要内容包括: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