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城召开了什么会议

2024-04-30 08:00

1. 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城召开了什么会议

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 Woods Conference联合国货币及金融会议的别称。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召开了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宣布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前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两大机构,确立了美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构建了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秩序。布雷顿森林会议旧址位于华盛顿山饭店一层,包括一个由大宴会厅改造的会议厅以及当年各国代表签署同意成立IMF的小会议室——“黄金屋”。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间,全球性的经济萧条和各国间激烈的贸易战,促使各国努力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伙伴关系,为召开国际会议进行了认真的准备。1944年7月1~22日,布雷顿森林会议举行,会上通过了美国的提案,达成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参加会议的国家同意建立一个国际货币制度,由新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辅助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来加以管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保持国际汇率的稳定、多边贸易和货币的可兑换性而设立。根据协定,确定了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价。成员国货币的平价按一定数量的黄金和美元表示,美国承担接受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由此建立起美元与其他成员国货币间的固定比价,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体系。1944年7 月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且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曾计划成立国际贸易组织,使之成为控制与协调战后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由于美国国会反对,国际贸易组织胎死腹中,结果以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虽然这些国际经济组织起初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但这毕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雏形。

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城召开了什么会议

2. 高中历史判断题两条: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不足的弥补
布雷顿森林体系苏联没有参加
(望采纳)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题的答案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B  2、D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  )是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A.各国军事力量的支撑  B.各国经济的发展   C .各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D.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
2、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
A.维护和平   B.解决贫困   C.调整大国关系   D.促进发展
3、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  )。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C.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以上三种都不是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
A. 遵循实行议会领导   B. 遵循政党领导   C. 遵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D.遵循总统领导
5、现代资产阶级议会制的鼻祖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芬兰
6、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核心是(  )。
A.主张国家全面干预         B. 主张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契约  C.维护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由   D. 维护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
7、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改革浪潮是在(  )。 
A.20世纪50到60年代初     B.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
8、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独立自主
9、(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世界经济从美国独霸的单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变。
 A.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B.华沙会议  C.西方六国首脑会议  D.万隆会议
10、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所建立的科学基础是(  )。
A.经典力学  B.电磁学说   C.基因论   D.相对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ABD  2、BE   3、ACE  4、CD   5、ABCDE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  )特点。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市场化   C.经济局域化  D.经济信息化  E.经济停滞化
2、当今时代主题是(  )。
 A.世界贫困  B.世界和平  C.政府改革   D.世界战争  E.世界发展
3、战后国际旧秩序的主要特征是(  )。
 A.强权政治  B.和平共处  C.大国主宰世界 D.发展中国家掌握实权  E.西方垄断资本
4、与其它经济模式相比,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更多的会关注(  )。
A.社会效率   B.政府能力  C.社会公正    D.社会保障    E.政策的力度
5、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涌现出了众多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
 A.新自由主义   B.新保守主义  C.社会民主主义   D.绿色和平主义  
E.西方马克思主义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家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是大国或国际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2、	世界政治——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着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的矛盾运动状态,呈现着世界范围内战争、和平、民主等种种政治现象和问题。
四、简答题(每个9分,共36分)
1、	简述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答: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第一,战后美国通过美元外交等手段形成了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3分)第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分)第三,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2、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战后,在政治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和多层次化;(3分)第二,工人阶级和资产积极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3分)第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公民的权利进一步扩大;(3分)
3、	简述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答:邓小平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确认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2分)第二,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了准确定位;(2分)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对外战略的目标;(2分)第四,丰富发展了中国外交的一系列基本原则;(1分)第五,提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新思路、新策略;(1分)第六,提出了驾驭复杂国际局势的外交方针;(1分)
4、简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答:对外宗旨和基本原则: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3分)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2分)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第四,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2分)
五、论述(每个12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
答案要点:
(1)第一,战争危险虽然存在,在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第二,引发世界大战的因素减少,世界可以继续维持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第三,和平和发展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两大战略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4分)
(2)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第一,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第二,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第三,军备竞赛明显升温;第四,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4分)
(3)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则是核心,发展中国家如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和面临经济困难,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4分)
           (要点要适当展开阐述,否则酌情扣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我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
    (1)中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4分)
(2)中国作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理事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理事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六位金出口贸易总值居世界第五位的大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4分)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进步性作用;(4分)
(要点要适当展开阐述,否则酌情扣分)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答案)1                                        
一、填空题
1、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   道奇路线    ,向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援助。
2、1955年   亚非会议  在印尼万隆举行,1961年   不结盟国家  第一次首脑会议召开,1964年  七十七国集团   成立,这些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3、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局不稳、   民族问题  、   宗教问题  。
4、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物质力包括: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  军事力 、  文教力 。
二、名词解释
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2、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3、世界经济:是指世界经济行为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
4、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5、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
6、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三、简答题
1、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45-47)
答:第一,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
第三,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第四,美国无力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2、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是什么?(P50-59)
答:第一、大国关系深入调整;
第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增大;
第三、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表现有哪些?(P56-58)
答:第一、国际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
   第二、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往往决定政府和领导人的更替,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
第三、经济手段日益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
第四、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第五、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主要内容。
4、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上升的原因是什么?(P61)
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
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5、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P27-34)
答:第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
第二、环境恶化;
第三、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第四、能源短缺。
6、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5-236)
答:(1)成员资格;
   (2)宗旨目标;
   (3)组织结构;
   (4)拥有一定自主权;
   (5)非赢利原则。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基本特点和趋势的认识(P18-26)
2、试述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P27-3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综合练习2(答案)                        
一、填空题
1、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协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2、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  关贸总协定    ,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
3、1949年11月,美国纠集主要的西方国家建立了“  巴黎统筹委员会  ”,专司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
4、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援欧演说,提出了“  复兴欧洲计划  ”,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

二、名词解释
1、“新经济” :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有时也被称为“知识经济”。
2、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3、雅尔塔体制:是指1943年11月、1945年2月和1945年7月,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先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苏联雅尔塔、德国波茨坦等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彻底击败法西斯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划分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权力的谅解、协议、协定的总称。
4、恐怖主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者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行为。
5、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通过各种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谋求对某一地区或整个世界的统治的政策和行为。

三、简答题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是什么?(P66-68)
答:第一、帝国主义固有矛盾发生变化,南北矛盾突出;
第二、尽管东西矛盾突出,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第三、国际形势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第四、人类面临着诸多的全球性问题;
第五、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有哪些?(P71)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党和国家对世界总体形势的科学把握和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正确认识;
第二、为我国确立和继续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为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出发点。
3、中国关于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有哪些?(P71)
答:第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党的十六大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增加了安全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第三、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四、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
4、为什么说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P85)
答:第一、建立国际新格局的任务是长期的;
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还会遭到旧格局、旧秩序受益者的阻止和反对。
5、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突出的原因是什么?(P61)
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
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
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四、论述题
1、试述美国政治的发展及其新变化(P94-99)
2、如何认识和评价小布什的全球战略(P107-112)
3、请结合实际评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P160-16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综合练习3(答案)                                       
一、填空题
1、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局不稳、  民族问题  、   宗教问题  。
2、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   道奇路线   ,向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援助。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的措施有:  调整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   调整产业结构  、  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  、   实行对外开放  。
4、国际秩序是指处理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规章 和  相互作用机制  的总和。
5、1994年7月,克林顿正式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其实质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  军事实力    为依托,以  民主  和   人权 为旗帜,实现美国“无可比拟的领导作用”,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
二、名词解释
1、国际秩序:是指处理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规章和相互作用机制的总和。
2、“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对苏联遏制战略的同时,抓住苏东国家改革的时机,充分利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优势,更多地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手段促使苏东国家的内外政策发生变化,并进一步是其融入西方体系。
3、尼克松主义:提出把“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作为美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继续保住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收缩政策。
4、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
5、“参与和扩展” 战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其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以振兴美国经济,军事力量和扩展民主为支柱,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为实施这一战略克明确提出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经济、实力、民主。
6、“第三次远航”:是指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

三、简答题
1、西欧走上联合道路的原因有哪些?(P114-115)
答:第一、振兴欧洲的需要;
第二、制约德国和消除西欧国家内部矛盾的需要;
第三、可以依靠自己集体的力量,对付苏联的威胁;
第四、美国出于支持西欧复兴以对付苏联以及便于控制西欧的考虑;
第五、西欧联合也是发展经济的需要。
2、多边自主外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14-115)
答:第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第二、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日、美、中三角关系;
第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
3、当前南南合作的特点是什么?(P199-200)
答: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
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
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4、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有哪些?(P224-227)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5、当代美国政治有哪些新变化?(P96-98)
答:第一、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权力得到加强;
第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苏东剧变(P169-171)
2、试述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P187-188)
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P251-252)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4(答案)
一、填空题
1、法国于  1964 年1月主动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其真实原因有三:  战略需要  、   利益驱动  、  政治考虑 。
3、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于1969年提出了“  新东方  政策”,在“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方针下,先后同 苏联 、波兰签订条约,承认彼此边界的现状。
4、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   改革与新思维  》一书,提出了要从政治上彻底变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
5、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南南合作的先声,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
  七十七国集团  的建立标志着整体性南南合作的开始。

二、名词解释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该原则为中国首创。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谈判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作为处理我国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准则,扩展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准则。
2、“1955年体制”: 二战后经过一系列改革,日本确立了政党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1955年11月,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连续执政长达38年。社会党、共产党等革新势力和公明党等中间势力则长期处于在野地位,多党制形同虚设。自民党所代表的保守政治体系与社会党所代表的革新政治体系之间的对立,成为战后日本政治的基本问题。日美安保体制问题、改宪与护宪问题,自卫队与重新发展军备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等是双方斗争的焦点。这种局面被称作“1955年体制”。
3、“休克疗法”: 原本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后被经济学家用来指采取一步到位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激进改革方式。
4、南北关系: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大多数位于北半球,故称南北关系。南北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各种关系的综合,而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则是南北关系的两条主线。
5、国际组织:按照一般的看法,凡是两个以上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国机构都可称为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国际组织既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包括由民间团体和个人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狭义上的国际组织仅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立的政府间机构,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6、“一边倒”: 比喻某人或某种力量,从相互对立的双方中间,完全倒向一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三、简答题
1、如何对国际组织进行分类?(P240-242)
答:第一、根据主体结构情况不同,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二、根据成员的来源是否受地域限制来看,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三、根据国际组织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智能不同,分为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2、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5-236)
答:(1)成员资格;
   (2)宗旨目标;
   (3)组织结构;
   (4)拥有一定自主权;
   (5)非赢利原则。
3、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哪些表现?
答: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美日欧之间);
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南北不平衡);
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4、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39-42)
答:第一、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阵营对抗;
第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
第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霸走向关系缓和;
第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
5、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224-227)
答: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四、论述题
1、如何评价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P228-232)
2、如何评价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P248-252)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试题的答案

4. 全球经济体系三大支柱是哪些?

WTO、IMF(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者历来被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三大支柱”。  1、区域集团化,如欧盟的成立、2、跨国公司、3、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4、国际组织的发展,例如你问的那3个组织,5、冷战的结束

5. 世界经济三大支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西方国家的货币信用制度危机与国际收支危机加深,希望有更强大的全球性的国际金融组织来提供长、短期贷款,以期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为争夺世界市场而导致的“贸易战”对各国恢复经济的阻碍越来越大,各国对贸易自由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雄厚实力,对外扩张的欲望极为强烈,试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稳定的、多边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另一方面,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急需大量资金发展民族经济,平衡国际收支,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存有戒心,希望通过国际经济组织的贷款来获得所需资金。此外,国际经济组织的出现还有赖于世界经济内在发展所提供的基础,由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各国共同干预经济活动,并进而产生了要求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倾向,使国际经济组织应运而生。   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1944年7月,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等44国参加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旨在稳定国际金融、改善国际贸易环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此后,美国又提出《扩大世界贸易与就业方案》,建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以补充布雷顿森林会议,该建议得到许多国家的普遍赞同,并于1947年最终形成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样,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后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就发展成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和世界市场的三大国际协调组织。  (1)世界银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全称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简称世行。它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世界银行于1945年12月宣告成立,并于1946年6月25日开始正式运营,1947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属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国际金融领域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对稳定各会员国货币、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对各会员国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欠发达国家进行生产与资源开发;通过参与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方式,或对私人部门进行上述活动提供担保等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通过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生产资源的方式,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发展,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在提供贷款担保时,世行积极寻求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银行的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行开始有计划地参与了各会员国国际支付和金融危机的救援工作,发挥了有益作用。世界银行从其诞生之后不久,通过组织国际上各种来源的资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和投资,援助那些对受援国经济发展有特别重要意义的项目和行业,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也保证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银行的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债务问题上,世界银行较好地发挥了它在南北之间的“斡旋”作用。通过提供调整贷款和技术援助等方式来帮助债务国实施以紧缩为特点的经济调整计划;以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向债务国提供新贷款;敦促发达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承担为债务国还本付息提供资助;以及为低收入债务国建立减债基金等。   其次,苏联解体后,世行接纳了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为世行成员国,并向它们提供美元支持,帮助它们实现经济的顺利转轨,以确保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稳定。  最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世行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为危机爆发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在稳定亚太金融市场、平息亚洲金融风暴以及缓和各国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世行从战略的高度履行着它维持和稳定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国际经济秩序的职能。但是,作为世行主要业务活动的贷款在政策引导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就结构调整贷款而言,随着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结构调整贷款的重点转向了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为此,世行要求借款国政府必须与之“对话”,承诺并制定结构调整计划,内容包括调整进出口政策、修改国家投资计划以及改革机构体制等,并要说明长期目标和短期措施,确定时间表,接受世行的定期检查。这种调控尽管有效地帮助借款国从经济结构上扭转国际收支的严重逆差,但却有干涉内政之嫌。此外,由于世行的领导权基本上由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所掌握,因而世行的业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所左右。但发展中国家的壮大及经济崛起,正在改变、影响着美国的绝对统治及影响。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简称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拟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的。它于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运作,同年11月5日成为联合国专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在巴黎和日内瓦设有代表处。该基金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为会员国在国际货币问题上进行磋商和协作提供所需要的机构,促进国际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均衡发展,借以提高会员国的就业和实际收入水平,并增强会员国的生产能力;促进汇率稳定和会员国间有条不紊的汇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为会员国经常性交易建立一个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并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向会员国提供临时融资,使它们在无需采取有损于本国和国际经济繁荣措施的情况下,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争取缩短会员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持续时间,并减轻其程度。 总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用来减缓各国由于国际收支危机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竞争和外汇管制的加强,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和增加国民收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7年成立以来,在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多边支付体系、稳定各成员国货币汇率波动、促进国际收支调整、维持货币制度的运行、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基金组织通过建立各种贷款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外部冲击”和“内在因素”所造成的困难,如创立“缓冲库存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稳定初级产品出口价格,从而稳定国民收入;通过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国进行经济调整,一度使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有所缓和;在1994年底到1995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历次金融危机中,通常以低息贷款的形式帮助有关国家克服货币、金融危机。  但是,由于基金组织的贷款是按份额分配的,因而主要发达国家占据了份额的绝大部分,但实际上,目前贷款的主要需求者均为发展中国家。经过九次增资后,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在总份额中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普遍有所下降。这种状况长此以往显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同时,基金组织贷款的某些附加条件也不符合受款国的国情。由于基金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不够准确和全面,无论对哪个国家提供贷款,均开出几乎同一付“药方”,这给受款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受援国对基金组织提出的几乎蛮横的附加条件纷纷表示不满,马来西亚等国甚至拒绝同基金组织进行借款谈判。近年来,基金组织先后对有关贷款条件作了修改,但它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贷款附加条件的缺陷。  此外,由于基金组织的领导权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美国又凭借其经济实力,掌握了基金组织的控制权,再加之基金组织的管理办法与投票权的规定,使得基金组织的一切大政方针的确定受美国金融资本所支配,在一定程度上,基金组织成了美国实行扩张的一个工具。 尽管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史上最为成功的国际金融组织之一。可以预见,它仍将在21世纪的国际金融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及影响。  (3)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简称世贸组织。它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是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于1995年1月1日建立,取代原关贸总协定,并按照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达成的最后文件所形成的一整套协定和协议的条款作为国际法律准则,对各成员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监督、管理和履行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为了便于工作交接,世贸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在1995年曾并行一年。从1996年1月1日开始,世贸组织完全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成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得以运转的基础和法律载体。至2000年初,世界贸易组织共有成员135个。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该组织。  根据1994年4月15日在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上签署的《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宗旨是:协议的成员方承认其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应旨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可持续发展之目的扩大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根据它们的各自需求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加强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有必要作出积极的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通过互惠和互利的安排,从实质上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在国际贸易中的歧视性待遇;通过建立一个一体化的、更为可行的、持久的、包括关贸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的成果以及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成果在内的多边贸易体系,保持这些基本原则并进一步推进这一多边贸易体系。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正式国际经济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处理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为此,世贸组织的主要职能具体包括:组织实施世贸组织负责管辖的各项贸易协定或协议,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实现各项协定或协议的目标,并对所辖的不属于“一揽子”协议项下的诸边贸易协议如《政府采购协议》、《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等的执行、管理和运作提供组织体系;为成员提供处理各协定、协议有关事务的谈判场所,并为世贸组织发动多边贸易谈判提供场所、谈判准备和框架草案;解决各成员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负责管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协议;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法规进行定期审评;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关系,以保障全球经济决策的凝聚力和一致性,避免政策冲突;组织编写年度世界贸易报告和举办世界经济与贸易研讨会,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是国际贸易体制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贸易政策国际协调的重大发展。从世贸组织的运行实践来看,以世贸组织替代关贸总协定是可取的,它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积极的效应。这种积极效应主要表现在:世贸组织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的交流,扩大了国际投资的领域,使世界经济贸易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加快了世界逐步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健全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抑制了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国内法来干扰公认的多边贸易规则;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维护。 但是,在世贸组织的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消极现象。首先,对区域集团和某些双边安排的排他性和歧视性做法,仍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其次,在实施各项协议时,存在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发达国家大力推行那些与自身利益攸关的协议的执行,而对那些事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协议,如纺织品协议的实施,则采取拖延态度,这势必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再次,大国操纵世贸组织一些重要决策的现象未得到改善,它们硬要把一些与贸易无关的问题纳入多边贸易体制。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有选择地扩大贸易自由化的范围,或者要求制定一些新的国际规则,迫使发展中国家接受,使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进程脱离其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损害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最后,接纳成员的进程因政治因素和捞取经济实惠的策略而放慢,加入谈判的内容与世贸组织协议的规定出现脱节,把一些与世贸组织规则无关的双边经贸问题纳入谈判中来,致使谈判拖延不决,影响着多边贸易体制的进程及发展。

世界经济三大支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6. 简要论述四个国际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和职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1944年7月1日至22日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1947年3月1日开业,同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基金组织的宗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从而促进和保持高水平的就业和实际收入;促进汇价的稳定,在各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率安排;协助建立成员国之间经济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帮助消除阻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限制。
世界银行集团:根据1944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而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1956年成立了国际金融公司,1960年成立国际开发协会。至此上述三个国际金融组织形成了世界银行集团,所谓世界银行是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
世界银行集团的宗旨:通过提供资金、经济和技术咨询、鼓励国际投资等方式,帮助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世界贸易组织:各缔约国本着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大量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来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彼此减让关税,取消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实现贸易自由化。
从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到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其宗旨相对于关贸总协定增加了三个新因素:涉及服务贸易产品;表述了可持续发展,“寻求保护和维护环境”;承认需要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能获得与它们国际贸易额增长需要相适应的经济发展。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通过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确定贸发会议为恋歌德国常设机构。
贸发会议的组织结构:成员(全体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专门机构成员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中国于1972年首次派代表参加贸发会议,成为其成员国)组织机构(会议、贸易和发展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下设立三个委员会分别是货物和服务贸易与商品委员会,投资、技术与有关金融问题委员会和企业、商务便利与发展委员会);决策方式(一票投票权;采用一致同意或协商一致的决策方式)。
各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间的联系和合作比较密切。具有法律性质的结构联系表现在,只有基金组织的成员国才能申请加入世界银行。

7. 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对战后世界最直接的影响是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战后初期成立的联合国是最有影响的普遍性国际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美国在二战中崛起,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政治大国。英、法、意、德等西欧列强实力衰退,它们接受马歇尔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国内政局,同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制于美国,纳入了美国冷战战略的轨道。日本在战后初期处于美国占领和半占领状态,并在美国主导下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苏联也在二战中崛起,战后初期成为世界军事和政治大国。战争末期和战后初期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同苏联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战后美、苏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是冷战的起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对抗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则是冷战在军事领域的表现。第一次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被视为第一个冷战高潮。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亦是冷战的产物。美苏为中心的东西方冷战成为战后初期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的基调。 

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和联合国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美、苏崛起成为世界两大头等强国和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形成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美、苏两国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而崛起,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或是在国际政治方面,它们都以绝对的优势、明显领先于其它国家。欧洲列强主导世界的传统格局已不复存在,美、苏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形成了美苏两分天下、主宰国际事务的战后世界两极格局。 
所谓雅尔塔体制,就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雅尔塔体制是协调盟国战时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体制。雅尔塔体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防止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复活的体制。雅尔塔体制又是以大国均势为基础维持战后世界秩序的体制。雅尔塔体制还是美、苏两国凭藉各自的经济、军事实力,划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从各自战略利益出发,有合作、有争夺地实施大国强权政治的体制。这一体制在战后很快变成美、苏之间和东、西方之间的冷战体制。在这一体制下,美、苏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大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一致原则得到确认;欧洲被分割为二,西欧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东欧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和朝鲜被分裂为二,出现了东、西德国和南、北朝鲜;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对峙和对抗,冷战成为美苏之间和东西方之间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与雅尔塔体制的确立相同步,形成了一批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其中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的国际组织。 
1943年,美、苏、中、英四国提出战后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苏、美、英三国和中、美、英三国分阶段在美国华盛顿郊区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提出了“联合国”作为这一国际组织的名称的建议,草拟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章程,设计了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秘书处等联合国主要机构的框架,并议拟了这些机构的职权。因此,实际上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起了筹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但会议对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的实施问题和创始会员国问题未能达成协议。这两个问题后来在雅尔塔会议上得到解决。 

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6月26日,创始会员国的代表(包括中国代表宋子文、顾维钧、董必武)在《宪章》上签字。这一天后来被联合国确定为“宪章日”。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强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上述共同目的”。联合国上述宗旨通常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联合国宪章》共19章111条。除载明上述宗旨外,它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以下原则:(1)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2)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3)各会员国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4)联合国对任何国家采取防止或强制性行动时,各国不得对该国提供协助。(5)联合国应确保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部事务。《联合国宪章》还规定了会员国的义务和权利;规定了安理会等联合国主要机构的职能范围,规定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任何实质性问题上一致的原则。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联合国会员国分为创始会员国和接纳会员国,创始会员国包括中国等51个。联大每年召开一次,通常在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二开始,最迟在每年圣诞节前夕结束。联大审议的事项极为广泛,凡联合国宪章规定范围内的任何问题均可讨论。它接受和审议会员国的提案及联合国各机构的报告;根据安理会建议任命秘书长;接纳新会员国;改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等等。 每届联大选举大会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 设若干委员会(如政治与安全委员会等),讨论交给该委员会的相关议题,作出决议,提交大会通过后,成为联大决议。联大对程序问题和一般问题的表决,以简单多数即1/2以上票数赞成为通过;对重要问题的表决,以绝对多数即2/3以上票数赞成为通过。一国一票,任何国家都无否决权。1946年在伦敦召开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此后各届联大都在纽约召开。联大闭会期间,经会员国请求,并获安理会或1/2以上会员国同意,可召开联大特别会议;经9个以上安理会理事国请求,可召开紧急特别联大。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负责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5个常任理事国(美、苏、中、英、法)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1965年前是6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安理会有权受理、调查、议决任何国际争端;有权断定侵略,并采取外交、经济或军事制裁来反对和制止侵略。实质性问题的表决,需9票以上(含9票)通过,并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即5个常任理事国须一致通过,每个常任理事国都有否决权。对程序性问题,常任理事国没有否决权。安理会主席由各理事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按月轮流担任。通常,都由各理事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亦称驻联合国大使)带员出席安理会。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简称经社理事会,是负责协调联合国及其各专门机构的经济及社会工作的主要机构,由54个理事国组成,任期3年,每年由联合国大会改选其中18个理事国,可连选连任。经社理事会负责关于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有关报告;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同非政府组织磋商各种有关事项等。设有社会发展委员会、人权委员会、非政府组织委员会等。经社理事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表决以简单多数通过,一国一票。非政府组织可派观察员参加会议,无投票权。 
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是联合国负责监督托管领土行政管理的机构。托管领土通过联合国同有关国家订立托管协定而置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之下。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司法机关,由联大和安理会选举的不同国籍的15名法官(任期9年,每3年改选5名)组成。国际法院受理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以及联合国宪章特别规定由该法院管辖的案件。除已声明接受国际法院强制管辖权的国家间的案件外,国际法院的管辖以各当事国的自愿接受为前提。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负责组织和处理日常工作的主要机构,执行联大、安理会等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决议和交付的任务,为联大、安理会等联合国其他机构提供包括会务在内的各种服务。它是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最繁忙、最庞大的机构,由秘书长主持领导。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安理会以9票以上多数(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推荐,经联合国大会以2/3以上多数通过任命,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助理秘书长、各级官员及职员都必须与本国政治脱离,也不得接受本国政府或任何一国政府的指示,是只对联合国负责的超国家的联合国官员和职员。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为英语、法语、汉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国际法院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和法语。 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位于纽约曼哈顿区东河之滨一片面积为18英亩的“国际领土”上。联合国办事处设在瑞士日内瓦和奥地利维也纳。国际法院设在荷兰海牙。联合国的徽记以从北极角度看去的世界地图为背景,上面环绕着两根交叉的橄榄枝。联合国的旗帜呈长方形,采用浅兰色旗地,正中为白色的联合国徽记图案。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和关贸总协定成立,是对战后世界经济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的两件大事。 
1944年7月1日~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性货币金融会议(后被称为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美、英、法、苏、中等44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稳定国际汇率和向急需外援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以黄金和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 

第一章 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学 习 提 示 

一、本章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对战后世界最直接的影响是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战后初期成立的联合国是最有影响的普遍性国际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美国在二战中崛起,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政治大国。英、法、意、德等西欧列强实力衰退,它们接受马歇尔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国内政局,同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制于美国,纳入了美国冷战战略的轨道。日本在战后初期处于美国占领和半占领状态,并在美国主导下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苏联也在二战中崛起,战后初期成为世界军事和政治大国。战争末期和战后初期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同苏联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战后美、苏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是冷战的起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对抗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则是冷战在军事领域的表现。第一次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被视为第一个冷战高潮。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亦是冷战的产物。美苏为中心的东西方冷战成为战后初期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的基调。 

二、本章的学习重点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主要通过哪些国际体制和国际组织表现出来。 
2、 美国、苏联的崛起与两大阵营形成的关系。 
3、 冷战的起因。 
4、 冷战初期两大阵营对抗的主要表现。 


三、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二战对战后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和联合国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美、苏崛起成为世界两大头等强国和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形成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美、苏两国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而崛起,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或是在国际政治方面,它们都以绝对的优势、明显领先于其它国家。欧洲列强主导世界的传统格局已不复存在,美、苏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形成了美苏两分天下、主宰国际事务的战后世界两极格局。 
所谓雅尔塔体制,就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雅尔塔体制是协调盟国战时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体制。雅尔塔体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防止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复活的体制。雅尔塔体制又是以大国均势为基础维持战后世界秩序的体制。雅尔塔体制还是美、苏两国凭藉各自的经济、军事实力,划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从各自战略利益出发,有合作、有争夺地实施大国强权政治的体制。这一体制在战后很快变成美、苏之间和东、西方之间的冷战体制。在这一体制下,美、苏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大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一致原则得到确认;欧洲被分割为二,西欧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东欧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和朝鲜被分裂为二,出现了东、西德国和南、北朝鲜;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对峙和对抗,冷战成为美苏之间和东西方之间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雅尔塔会议 



与雅尔塔体制的确立相同步,形成了一批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其中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的国际组织。 
1943年,美、苏、中、英四国提出战后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苏、美、英三国和中、美、英三国分阶段在美国华盛顿郊区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提出了“联合国”作为这一国际组织的名称的建议,草拟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章程,设计了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秘书处等联合国主要机构的框架,并议拟了这些机构的职权。因此,实际上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起了筹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但会议对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的实施问题和创始会员国问题未能达成协议。这两个问题后来在雅尔塔会议上得到解决。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6月26日,创始会员国的代表(包括中国代表宋子文、顾维钧、董必武)在《宪章》上签字。这一天后来被联合国确定为“宪章日”。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成立大会 
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强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上述共同目的”。联合国上述宗旨通常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联合国宪章》共19章111条。除载明上述宗旨外,它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以下原则:(1)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2)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3)各会员国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4)联合国对任何国家采取防止或强制性行动时,各国不得对该国提供协助。(5)联合国应确保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部事务。《联合国宪章》还规定了会员国的义务和权利;规定了安理会等联合国主要机构的职能范围,规定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任何实质性问题上一致的原则。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联合国会员国分为创始会员国和接纳会员国,创始会员国包括中国等51个。联大每年召开一次,通常在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二开始,最迟在每年圣诞节前夕结束。联大审议的事项极为广泛,凡联合国宪章规定范围内的任何问题均可讨论。它接受和审议会员国的提案及联合国各机构的报告;根据安理会建议任命秘书长;接纳新会员国;改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等等。 每届联大选举大会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 设若干委员会(如政治与安全委员会等),讨论交给该委员会的相关议题,作出决议,提交大会通过后,成为联大决议。联大对程序问题和一般问题的表决,以简单多数即1/2以上票数赞成为通过;对重要问题的表决,以绝对多数即2/3以上票数赞成为通过。一国一票,任何国家都无否决权。1946年在伦敦召开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此后各届联大都在纽约召开。联大闭会期间,经会员国请求,并获安理会或1/2以上会员国同意,可召开联大特别会议;经9个以上安理会理事国请求,可召开紧急特别联大。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负责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5个常任理事国(美、苏、中、英、法)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1965年前是6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安理会有权受理、调查、议决任何国际争端;有权断定侵略,并采取外交、经济或军事制裁来反对和制止侵略。实质性问题的表决,需9票以上(含9票)通过,并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即5个常任理事国须一致通过,每个常任理事国都有否决权。对程序性问题,常任理事国没有否决权。安理会主席由各理事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按月轮流担任。通常,都由各理事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亦称驻联合国大使)带员出席安理会。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简称经社理事会,是负责协调联合国及其各专门机构的经济及社会工作的主要机构,由54个理事国组成,任期3年,每年由联合国大会改选其中18个理事国,可连选连任。经社理事会负责关于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有关报告;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同非政府组织磋商各种有关事项等。设有社会发展委员会、人权委员会、非政府组织委员会等。经社理事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表决以简单多数通过,一国一票。非政府组织可派观察员参加会议,无投票权。 
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是联合国负责监督托管领土行政管理的机构。托管领土通过联合国同有关国家订立托管协定而置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之下。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司法机关,由联大和安理会选举的不同国籍的15名法官(任期9年,每3年改选5名)组成。国际法院受理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以及联合国宪章特别规定由该法院管辖的案件。除已声明接受国际法院强制管辖权的国家间的案件外,国际法院的管辖以各当事国的自愿接受为前提。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负责组织和处理日常工作的主要机构,执行联大、安理会等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决议和交付的任务,为联大、安理会等联合国其他机构提供包括会务在内的各种服务。它是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最繁忙、最庞大的机构,由秘书长主持领导。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安理会以9票以上多数(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推荐,经联合国大会以2/3以上多数通过任命,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助理秘书长、各级官员及职员都必须与本国政治脱离,也不得接受本国政府或任何一国政府的指示,是只对联合国负责的超国家的联合国官员和职员。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为英语、法语、汉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国际法院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和法语。 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位于纽约曼哈顿区东河之滨一片面积为18英亩的“国际领土”上。联合国办事处设在瑞士日内瓦和奥地利维也纳。国际法院设在荷兰海牙。联合国的徽记以从北极角度看去的世界地图为背景,上面环绕着两根交叉的橄榄枝。联合国的旗帜呈长方形,采用浅兰色旗地,正中为白色的联合国徽记图案。 


1946年第一任秘书长特吕格弗·赖伊 

联合国会徽 
联合国总部大厦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和关贸总协定成立,是对战后世界经济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的两件大事。 
1944年7月1日~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性货币金融会议(后被称为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美、英、法、苏、中等44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稳定国际汇率和向急需外援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以黄金和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5年12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宣告成立。基金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基金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缴纳的份额。成员国享有提款权,即按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向基金组织借用外汇的权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各成员国派出理事组成。日常事务由执行董事会处理。世界银行于1946年开业,最高权力机构也是理事会,日常事务也是由执行董事会处理,历届行长均为美国人。两机构均在1947年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 

1947年10月30日,包括倡议国美国在内的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及123件双边关税减让的最后议定书。总协定共4部分38条,于1948年1月1日生效,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组织正式成立。关贸总协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缔约国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一般采用协商办法而不用投票方法来决定事项。闭会期间由代理理事会处理重要事务,由秘书处处理日常事务,并设有若干委员会和工作组。宗旨是达成互惠互利的安排以求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主要活动是主持减让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多边谈判和协调成员国的贸易争议。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8.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构成,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