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论治国之理文言文翻译

2024-05-08 21:37

1. 陶朱公论治国之理文言文翻译

 1. 【陶朱公论治国之理翻译】   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既然大王让我断,那么,(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奖赏有疑问就赏与,梁王非常高兴.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2. 商於子论治国 文言文翻译   商於子,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
   
  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翻译:商於子是商国的平民,家里很穷,没有牛耕地,于是就牵一头猪去耕地。商君是商国的国王,到乡村微服私访,路过看到这一幕,就责备商於子说:“你搞错了,耕地应该用牛,牛的力气大可以翻起泥土,蹄子有力可以站在烂泥里。
  猪就算再大,又怎么能耕田呢?”。商於子不高兴,没有理他。
  商君又说:“现在你用猪代替牛来耕地,是弄错了吧?”商於子说:你认为我错了,我还认为你错了呢。我怎么不知道耕田要用牛,就像管理百姓要用贤能。
  不用牛,虽然耕不好田,但是其害处不大;而不用贤良的人来管理百姓,祸害的是天下,害处大。你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官吏呢?商君愣一会,露出惭愧的神色,对身边的随从说:你们要通过这件事来推敲其中的道理。
  一个农民,能知道治国之道,而我们这些治国的人却很糊涂。论治国之道,我都恨自己远远不如他啊。
  商君回到都城后,就开始革除旧敝,施行新政,广招天下贤能的人当官。几年后,国富民安,这原来都是商於子的功劳。
  3. 商於子论治国 文言文翻译   商於子,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翻译:
  商於子是商国的平民,家里很穷,没有牛耕地,于是就牵一头猪去耕地。商君是商国的国王,到乡村微服私访,路过看到这一幕,就责备商於子说:“你搞错了,耕地应该用牛,牛的力气大可以翻起泥土,蹄子有力可以站在烂泥里。猪就算再大,又怎么能耕田呢?”。商於子不高兴,没有理他。
  商君又说:“现在你用猪代替牛来耕地,是弄错了吧?”
  商於子说:你认为我错了,我还认为你错了呢。我怎么不知道耕田要用牛,就像管理百姓要用贤能。不用牛,虽然耕不好田,但是其害处不大;而不用贤良的人来管理百姓,祸害的是天下,害处大。你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官吏呢?
  商君愣一会,露出惭愧的神色,对身边的随从说:你们要通过这件事来推敲其中的道理。一个农民,能知道治国之道,而我们这些治国的人却很糊涂。论治国之道,我都恨自己远远不如他啊。
  商君回到都城后,就开始革除旧敝,施行新政,广招天下贤能的人当官。几年后,国富民安,这原来都是商於子的功劳。
  4. 《范蠡》全文翻译   翻译:陶朱公范蠡住在陶,生了小儿子。
  小儿子长大以后,陶朱公的次子杀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说:“杀人者死,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我听说‘富家子不应在大庭广众之间被处决’。”
  于是准备千两黄金,要派小儿子前往探视。长子一再请求前往,陶朱公不肯,长子认为父亲不派长子而派小弟,分明是认为自己不肖,想自杀。
  母亲大力说项,陶朱公不得已,派长男带信去找老朋友庄生,并告诉长子说:“到了以后,就把这一千两黄金送给庄生,随他处置,千万不要和他争执。” 长男前往,照父亲的话做。
  庄生说:“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即使令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他为什么。”长男假装离去,也不告诉庄生,而私下留在楚国一个贵人的家里。
  庄生很穷,但以廉洁正直被人尊重,楚王以下的人都以老师的礼数来敬事他,陶朱公送的金子,他无意接受,想在事成后归还以表诚信,而陶朱公的长男不了解庄生,以为他只是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而已。庄生利用机会入宫见楚王,说明某某星宿不利,若楚国能独自修德,则可以解除。
  楚王向来信任庄生,立刻派人封闭三钱之府(贮藏黄金、白银、赤铜三种货币的府库)。楚国贵人很惊奇地告诉陶朱公的长男说:“楚王将要大赦了。
  因为每次大赦一定封闭三钱之府。”长男认为遇到大赦,弟弟本来就当出狱,则一千两黄金是白花的,于是又去见庄生。
  庄生惊讶地说:“你没有离开吗?”长男说:“是啊。我弟弟很幸运在今天碰上楚王大赦,所以来告辞。”
   庄生知道他的意思,便叫他自己进去拿黄金回去。长男这么做,使庄生感到非常不舒服,就入宫见楚王说:“大王想修德除灾,但外头老百姓传言陶的富人朱公子杀人,囚禁在楚国,他的家人拿了很多钱来贿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这次大赦,并非真正怜恤楚国的民众,只是为了开释朱公子而已。”
   楚王很生气,立即下令杀朱公子,第二天才下大赦令。于是陶朱公的长男最后只有运弟弟的尸体回家,他的母亲及乡人都很哀伤。
  陶朱公却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他一定会害死自己的弟弟。他并不是不爱弟弟,只是从小和我在一起,见惯了生活的艰苦,所以特别重视身外之财;至于小弟,生下来就见到我富贵,过惯富裕的生活,哪里知道钱财是怎么来的。
  我派小儿子去,只因为他能丢得开财物,而长男做不到,最后害死弟弟,是很正常的,一点不值得奇怪,我本来就等着他带着丧事回来。” 原文:朱公居陶,生少子。
  少子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乃治千金装,将遣其少子往视之。
  长男固请行,不听。以公不遣长子而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
  其母强为言,公不得已,遣长子。为书遗故所善庄生,因语长子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长男行,如父言。庄生曰:“疾去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长男阳去,不过庄生而私留楚贵人所。庄生故贫,然以廉直重,楚王以下皆师事之。
  朱公进金,未有意受也,欲事成后复归之以为信耳。而朱公长男不解其意,以为殊无短长。
  庄生以间入见楚王,言某范蠡星某宿不利楚,独为德可除之。王素信生,即使使封三钱之府,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每赦,必封三钱之府。”
   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千金虚弃,乃复见庄生。生惊曰:“若不去耶?”长男曰:“固也,弟今且赦,故辞去。”
  生知其意,令自入室取金去。庄生羞为孺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王欲以修德禳星,乃道路喧传陶之富人朱公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赦,非能恤楚国之众也,特以朱公子故。”
  王大怒,令论杀朱公子,明日下赦令。于是朱公长男竟持弟丧归,其母及邑人尽哀之,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弟,顾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策肥,岂知财所从来哉!吾遣少子,独为其能弃财也,而长者不能,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怪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朱公既有灼见,不宜移于妇言,所以改遣者,惧杀长子故也。
  “听其所为,勿与争事。”已明明道破,长子自不奉教耳。
  庄生纵横之才不下朱公,生人杀人,在其鼓掌。然宁负好友,而必欲伸气于孺子,何德字之不宽也?噫,其所以为纵横之才也与!评译:陶朱公既有明确的见解,其实真不该听妇人的话而改变主意,而所以改派长子,可能是怕长子自杀的缘故。
  临行指示长子要随庄生处理,不要和他争执,明明已经讲清楚了,只是长子自己不受教罢了。庄生翻云覆雨的才能,不输于陶朱公,要让谁生让谁死,完全控制在他的手掌中。
  然而却宁愿背叛好友,一定要和孩子争这一口气,为什么心胸气度这么狭窄呢?唉!难道他认为,这样才算有翻云覆雨的才能吗?注释:①朱公:范蠡,春秋时名相,助越王勾践灭吴,弃官隐居于陶,自号陶朱公,累资巨万。②职:规定,常理。
  ③阳:佯,假装。④短长:计策。
  ⑤三钱之府:贮藏黄金、白银、赤铜三种货币的府库。⑥为生:经营。
  ⑦重弃财:看重花钱的事。⑧移:改变。
  扩展资料:范蠡事迹:春秋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宛地(河。
  5. 文言文翻译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 
  (1)[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 
  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州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了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6. 翻译文言文   原文: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①如橘,春荣②;实如丹,夏熟;朵③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④;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译文: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青色;花像橘,春天开花;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织品;膜如紫色的薄丝;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如醴酪。
  大致像那样,它的实际情况超过它。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那些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赏析: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
  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爱吃荔枝,每日令人快马加鞭运来满足她的欲望了。
  7. 古文翻译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粮价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那么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
  粮食平价出售,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这是治国之道。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完好牢靠,没有滞留的货币资金。
  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
  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
  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勾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
   

陶朱公论治国之理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