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期是指哪个年龄段

2024-05-09 15:01

1. 学龄前期是指哪个年龄段

学龄前期是指孩子在3-7岁之间的阶段。孩子在出生之后主要是通过年龄来判断各个阶段,学龄前期也是指孩子在上幼儿园到小学前的一个阶段,在这段时间孩子的体格发育稳定增长,智力发育也开始逐渐完善。孩子在3岁以后已经进入了学龄前期,此时的孩子会开始进入幼儿园及学前班,一般会持续4年左右的时间,到7岁左右学龄前期阶段逐渐结束。在学龄前期时,孩子体格生长会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需要加强营养摄入,多吃一些含钙元素、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摄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学龄前期孩子的智力发展逐渐完善,感官也较为敏感,需要让孩子多和同龄的孩子接触、玩耍,也可接触一些能够促进孩子感统发育的食物,如带孩子多去大自然中接触或参加一些手工活动,能够增加孩子的见识、拓宽知识面,还能增加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对于孩子社交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帮助作用。这个阶段小儿体格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社交范围由家庭过渡到幼儿园,活动范围扩大,需要家长注重培养良好的性格、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学习习惯及思维想象能力。同时要注意合理的营养膳食,定期体检,防止挑食、偏食,预防营养性疾病,防止意外发生。

学龄前期是指哪个年龄段

2. 学龄前期指的是什么时候

1、一般来说,学龄前期指3岁到6,7岁的小孩,即从幼儿期到可以上小学这段期间。
2、此时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育较幼儿期更加迅速,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知识面能够得以扩大,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3、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为5岁或6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
更多关于学龄前期指的是什么时候,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621b41616086097.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3. 学龄期是指多大的儿童

学龄期是指6~7岁入小学起至12~14岁进入青春期为止的一个年龄段。(
相当于小学学龄期)。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

学龄期是指多大的儿童

4. 学龄前期指的是什么时候 下面为大家解答

1、一般来说,学龄前期指3岁到6,7岁的小孩,即从幼儿期到可以上小学这段期间。
 
 2、此时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育较幼儿期更加迅速,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知识面能够得以扩大,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3、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为5岁或6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

5. 学前教育的年龄范畴是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因为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这样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识物察人的智慧,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幼儿时期是形成性格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扩展资料
学前教育的历史起源: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
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年龄范畴是

6. 学前教育的年龄范畴是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因为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这样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识物察人的智慧,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幼儿时期是形成性格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扩展资料
学前教育的历史起源: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
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前教育

7. 学龄前阶段的发展特点

 学龄前阶段的发展特点
                    学龄前阶段的发展特点,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可塑性较强,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宝宝优良的品质,以下分享学龄前阶段的发展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龄前阶段的发展特点1   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变化的具体时间又是不同的。
  营养不良会阻碍身体的发育,缺乏与外界交往会推迟语言的发展。梅雷迪恩在南亚、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经过研究也发现,经济条件同样优越的不同种族儿童相比较,他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并不大。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虚弱、倦怠、冷漠等状态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危害作用。
    
   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羞涩和疑成对自由和自主”刻画学前儿童的性格。他坚持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负。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4—5岁的儿童进入了所谓‘懈怠对创造”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他们独立行动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时期。S·弗洛伊把学龄前儿童划分为“肛门期”(约18个月—3岁)和“生殖器阶段”(3—7岁)两个心理发展时期。这两个阶段都具有很多情感冲突的可能。
  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将造成儿童的人格障碍,降低他们情感上的正常发展能力。在认知发展研究上,J·皮亚杰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儿童在2岁时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刚刚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据人格塞尔报道,他们虽然喜欢与别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与他人一道玩耍,独来独往,自得其乐,还缺乏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总是抢先占取他们想要的东西。3岁时儿童开始结交朋友,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他们喜欢讨大人高兴,对成年人在社交行为方面的适当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应。4岁的儿童确实乐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亲密、愉快。富有创造力并相互影响。
   学龄前儿童的育儿教育 
  学龄前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科学家发现,学龄前儿童大脑里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个突触组成的,儿童在学龄前见到的事物越多,突触就越发达。这些事物的颜色、形状、动作等特征对学龄前儿童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我们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教给宝宝一些常识性知识。比如与宝宝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告诉宝宝老鹰是什么?小鸡是什么?玩过家家的游戏告诉宝宝爸爸妈妈都非常地爱他。
  学龄前阶段的发展特点2   学龄前阶段利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不同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它是以操作材料为依托的探索性、操作性智力游戏。幼儿按照游戏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和任务,通过操作材料,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游戏。游戏的'整个过程是幼儿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课程的每套操作材料,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操作性极强。这些材料既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也在不断调整、提高,通过各阶段的游戏课程,幼儿能体会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兴趣。我注意激发孩子们参与思维游戏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喜好,编制了让孩子朗朗上口的儿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思维游戏的小行家,思维游戏伴我成长,我是思维游戏的小行家”,孩子们和着歌声集中了注意力,并在愉快的情绪中开始,他们喜欢的思维游戏。
  在孩子们兴致很高的前提下,我有意培养他们的各种良好的习惯。每次开新游戏盒时,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一节开盒收盒整理游戏盒的活动,让孩子从第一次活动开始就自己学习收拾自己的学具,培养他们收拾整理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也让每次思维游戏能安排得更加紧凑,有条不絮。
   给孩子自由创新的空间 
  针对“思维游戏特色课程”强调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并且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得到升华的课程特点。我教学时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并接纳幼儿的不同的创造结果,从不同角度随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大胆表现。
  我总认为,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只要给幼儿创造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推陈出新,超越自己,超越同伴,幼儿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同时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实,这也是在培养幼儿勇于创新的习惯。
  学龄前阶段的发展特点3   学龄前智力发育指标 
   42月 
  大运动:两脚交替上楼、并足从楼梯末级跳下。精细动作:模仿画正方形。适应能力:懂得“5”、能说出图形名称。语言:会在示范后说出至少一个反义词。社交行为:会穿上衣。
   48月 
  大运动:独脚站5秒。精细动作:会画人像的三个部位。适应能力:会拼圆形(四个1/4圆),能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2个即可)。语言:知道苹果一刀切开有几块、说出4个反义词。社交行为:能回答:吃饭前为什么要洗手。
   54月 
  大运动:独脚站立10秒、足尖对脚跟向前走2米。精细动作:能用筷子夹花生米。适应能力:照图拼椭圆型(4片)、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3个即可)。语言:会数手指;能说出衣服、钟的作用。社交行为:认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60月 
  大运动:能接球。精细动作:会画人像的7个部位。适应能力:看图回答:鸡在水中游,哪不对?;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5个即可)。语言:会认10以内的数字、能说出两种圆型的东西。社交行为:能说出桌子、鞋是用什么做的。
    
   66月 
  大运动:足尖对足跟向后走2米。精细动作:画人像10个部位。适应能力:知道左右、会拼长方形(两片直角三角形)。语言:能回答:为什么要上班?窗户的作用?苹果、香蕉的共同点。社交行为:能回答:你家住哪里?(回答到:街名、门牌号9)能回答:2+3=?。
   72月 
  大运动:排球拍2下。精细动作:会拼小人(头、胳膊、身子、腿)、会写自己的名字。适应能力:懂得星期几的概念。语言:能回答:一年有哪四个季节?社交行为:能回答:你捡到钱包怎么办?
   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 
  1、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提高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2、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3、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4、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5、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学龄前阶段的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