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这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帮助?

2024-05-05 23:22

1. 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这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帮助?

在提高信贷总产出的可靠性方面,潘明确提出,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政策工具,加大流通促进幅度,保持有效充足的流通产出。提前做好全年估值和入库盈利。要正确引导金融企业按照社会化、审慎经营的标准加快授信提质,积极挖掘新的项目储备,促进实体经济的贷款提质,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优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执行现行的信贷政策时,潘指出要注意掌握三个标准。

“第一,在稳定经济好转的同时,有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第二,在经济稳步改善的同时,应保持学生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第三,在稳步提升经济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导金融企业坚持社会化和审慎经营,合理防范金融风险。”他说。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稳健的通胀政策,不承认任何合理的通胀率。所以,所谓的同比涨价、缓慢涨价都不符合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禁止使用货币手段(超过基础货币和利率手段)来调控经济,禁止用适度的物价上涨来促进经济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避免货币政策导致的物价上涨,又要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控制非货币政策(如投机垄断、经济结构失衡、消费预期误导等)导致的物价上涨。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通货膨胀缺口是指总需求的实际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时形成的缺口,或充分就业经济体中投资与储蓄的差额,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价值将超过充分就业下所能产生的价值。因为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上没有可以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资源,所以不可能增加实际产出。因此,当存在通胀缺口时,经济将面临上行压力,经济将在高于充分就业收入的名义水平上实现平衡。当经济平衡时,如果平衡的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就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如果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就存在失业缺口。

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这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帮助?

2. 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新华社电 《中国证券报》3日刊发文章《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文章称,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有关扎实稳住经济的金融政策。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好稳住经济一揽子的政策措施,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在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继续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重点发力。
业内人士表示,货币政策将加大力度为困难行业、企业和人群纾困,经济企稳回升将提速。
来源:扬子晚报

3.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借鉴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改良版,也就是说通过不温不火的货币政策调控维持经济增长率的方法。
①涉及到了增加投资需求,货币政策无法增加投资需求,因为货币政策影响LM曲线,而只有IS曲线才会影响投资需求。
②③都是货币政策可能达到的效果
④的错误同①一样,LM曲线的变化无法作用于IS曲线的决定变量。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4. 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不急转弯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8日电 据央行官网消息,8日晚,央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谈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央行资料图。中新经纬 摄 
   央行指出,下一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字当头、抓住重点、守住底线、敢于担当,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成果,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央行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以“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 社会 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同时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强监测分析和预期管理,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妥善处置好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央行指出,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综合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需求,操作上精准有效,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也不搞大水漫灌。完善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将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附近。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波动。健全可持续的银行资本补充机制,支持银行发行转股型永续债等永续债产品,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
   央行表示,二是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一方面,稳妥调整和接续特殊时期出台的应急政策,延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另一方面,创新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加大对 科技 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
   央行称,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 科技 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联合有关部门逐步落地具体配套政策,精准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保持对脱贫地区的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大对种业发展、粮食安全等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依法合规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深入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外部激励约束,优化银行内部政策安排,运用 科技 赋能,促进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住房租赁政策体系。
   央行指出,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改革,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中枢波动。继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带动存款利率逐步走向市场化。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加强存款管理,禁止地方法人银行开办异地存款,强化对各类贷款主体明示年化利率的要求,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稳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使用中的便利化程度。
   央行介绍,五是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落实《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加快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确保金融市场整体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双向开放,引入更多中长期投资者。
   央行指出,六是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金融供给。坚持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核心,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提高效率,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从完善货币、监管、税收等制度入手,促进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聚焦主责主业,回归当地、回归本源,建立有效的治理制衡机制。改革优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实行业务分类核算,提升支持国家战略的能力。
   央行强调,七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体系、问责制度,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稳中有升。对银行体系开展全覆盖的压力测试,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加大不良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及核销处置力度,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抓好存量风险化解收尾工作,进一步明确和压实各方责任,形成风险处置合力。坚决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坚决不让局部风险发展成系统性风险、区域风险演化为全国性风险。

5.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合理适度、灵活精准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提出的货币政策的一种实施方式,这样能保持流动性既合理又充裕。货币政策既要稳健又要灵活精准是因为一方面不想货币增发过多导致流动性泛滥以及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部分领域或企业的发展需要得到货币政策的大力支持,对这些领域要释放流动性。 
   什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使一个国家货币价值稳定的经济政策,即通过调控使得国家货币保持稳定既不大幅升值也不大幅贬值。这样能使国家汇率稳定、利率也保持在合理水平、进出口维持均衡。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也能维持物价的稳定,避免了因货币政策的宽松造成物价大幅上涨,同时对经济结构失衡、垄断等非货币政策因素导致的物价上涨加以控制。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

6. 央行:稳健货币政策要充足精准靠前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
不搞“大水漫灌”
谈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二要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三要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四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一步稳增长仍然需要政策继续发力扩内需、稳外需。货币政策要用好美联储政策实质性收缩前的窗口期,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用好总量和结构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尽快扭转市场预期,提振信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报告再次强调,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
报告认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一“匹配”机制本身就内嵌有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之义。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预计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通胀压力总体可控
报告判断,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2021年我国CPI全年均值为0.9%。未来CPI运行中枢可能较上年温和抬升,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与此同时,PPI同比涨幅在阶段性冲高后回落。未来全球经济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加之高基数效应逐步显现,预计2022年我国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总的看,我国经济供求基本平衡,人民银行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有利于物价走势中长期保持稳定。
报告披露,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银行通过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工具分别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首批资金855亿元、27亿元,合计882亿元。未来人民银行将实施好以上两个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报告还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方法,拓展测试覆盖行业范围,并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宏观情景压力测试。
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报告指出,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谈及防风险,报告透露,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评级结果显示,在全国4400余家参评机构中,4002家机构评级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98.65%。特别是24家大型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良好,资产占比约70%,构成了我国金融体系稳健的“中流砥柱”。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风险防范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报告称。
报告强调,下一步要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在线修复为主和改革化险,坚持压实各方责任。增强前瞻性、预判性和系统性,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7. 央行:稳健货币政策要充足精准靠前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
不搞“大水漫灌”
谈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二要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三要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四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一步稳增长仍然需要政策继续发力扩内需、稳外需。货币政策要用好美联储政策实质性收缩前的窗口期,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用好总量和结构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尽快扭转市场预期,提振信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报告再次强调,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
报告认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一“匹配”机制本身就内嵌有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之义。随着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预计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通胀压力总体可控
报告判断,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2021年我国CPI全年均值为0.9%。未来CPI运行中枢可能较上年温和抬升,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与此同时,PPI同比涨幅在阶段性冲高后回落。未来全球经济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加之高基数效应逐步显现,预计2022年我国PPI同比涨幅将延续回落态势。总的看,我国经济供求基本平衡,人民银行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有利于物价走势中长期保持稳定。
报告披露,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银行通过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工具分别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首批资金855亿元、27亿元,合计882亿元。未来人民银行将实施好以上两个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报告还透露,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方法,拓展测试覆盖行业范围,并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宏观情景压力测试。
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报告指出,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谈及防风险,报告透露,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评级结果显示,在全国4400余家参评机构中,4002家机构评级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98.65%。特别是24家大型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良好,资产占比约70%,构成了我国金融体系稳健的“中流砥柱”。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风险防范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报告称。
报告强调,下一步要把稳增长、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在线修复为主和改革化险,坚持压实各方责任。增强前瞻性、预判性和系统性,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央行:稳健货币政策要充足精准靠前发力

8. 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12月29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四季度(总第91次)例会于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顺利完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但也面临疫情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冲击,要加强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巩固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成果,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