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裔的作为

2024-05-16 02:35

1. 孔子后裔的作为

孔众走进位于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的办公室,像许多商务人士一样,他脚步匆匆,带着一身忙碌的气息。
  
    他毕业于牛津大学。从1987年起,他先后创办多家公司并担任管理职务,还将其中两家公司分别送上纳斯达克及上海证券交易所。除了这些商场上的名片之外,孔众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身份:孔子第七十八代直系后裔。
  
    虽然身世不凡,但孔众饱受西方教育,一直在商场上忙忙碌碌、呼风唤雨。他把投资公司从香港一直做到内地;又把制药事业从中国一直做到美国。5年前,父亲年迈,孔众承担起家族的使命,开始成为孔氏家族新一代领袖,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会长,这时他才开始关注儒学。
  
    儒学提升个人修为
  
    谈及对儒家思想和文化的推广,孔众觉得首先得益的是自己。5年来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和推广儒家文化,关注环保和助学等公益慈善事业,并且身体力行。“从前我主要关注企业的经营,而现在我花更多时间关注公益事业。”孔众认为,跟做企业和投资关注回报结果相比,做公益事业非常单纯,“不求回报会让人纯粹简单,完全地去体会付出的乐趣。”孔众谈起做公益事业,表示自己乐在其中。
  
    在商场行走多年的孔众认为,这是一个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经理人提升自身修养、自律、克己的年代。“现在我们的各种产品,出事的那么多,让老百姓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这都是因为经理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一味追求经济效应,而缺乏社会责任,做不到起码的产品安全。”孔众自己就经营制药公司,他坦言,作为企业家和经理人,如果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认知,这是可怕的,“中国民营企业还很年轻,要成为百年老店,一定要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有基于我们自己民族性格和文化的清晰理念。”
  
    他说起自己非常喜欢的《大学》。对儒家思想,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论语》,其实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四书》之首就是《大学》。孔众介绍,如果首先从《大学》开始学习儒家思想,会对其他三书的理解更加深刻。“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止,就值得我们的企业家们好好学习。《大学》讲的修齐治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把《大学》吃透,你这一生就够用了,因为你建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放不下,等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方向,我们的社会就和谐了。因为你不会去过于计较,能够正确的接人待物和为人处世。”
  
    “中国是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是教你做人的,只有当你懂得怎么做人的时候,你才会主动去遵守那些管理制度。否则那些制度永远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
  
    在采访中,说起当下的种种乱象折射的人们信仰空白和价值观扭曲,他非常痛心。他也坦承,恢复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是一代人能够做完的,但是他也坚定地相信,这是一定会实现的未来方向,因为身为中国人,最终是一定要从滋养自己民族精神的文化传统里去寻找根源和力量。
  
    国学运用于管理
  
    对于企业界的国学管理热,孔众认为这是值得高兴和肯定的好现象,“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无穷的智慧。由于我们之前一直在学习西方,反而丢弃了这些属于自己的优秀的东西,现在能够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且从中汲取有益之处,用于当下,这是好事!”
  
    孔众认为,从传统文化里,现代人可以汲取到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企业家必须要懂得中国历史的发展,从历史的发展中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优越性。而不是盲目的生搬硬套西方的管理思想。唯有将西方的管理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而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的管理制度上去,关键在于做到“仁、爱、止、乐”这四个字。传统儒学提倡“温良恭俭廉”。而孔众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仁,就是指宽容;爱,就是爱家人、爱企业、爱国家;止和乐,懂得知足,而知足常乐。
  
    孔众参与在台湾为企业进行的中国文化的培训,已经历时6年,培训了100多家企业。他介绍,通过培训,企业内部职工之间、部门之间的矛盾大大减少,企业效益获得了明显的增长。培训采用经验分享、案例分析、做游戏、看电影等方式,贯穿儒家思想“仁、爱、止、乐”的精神。在培训中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先从企业高层开始,然后是中层干部,最后是基层员工,但他强调,对所有人的培训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些理念是贯穿在生活里,不管什么样的'职位和财富地位,“生活都是一样的”。孔众考虑在明年下半年把这样的培训内容介绍到大陆企业中去,并且打算跟管理学者和心理学家合作,在培训中把国学、心理学和先进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
  
    儒家文化的传播者
  
    孔众告诉记者,就在采访之后数日,他将要去塞外敦煌的中学校园里参加一个助学金的颁发仪式。这些年来,孔众花了许多时间、精力还有金钱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活动。他于2007年出资发起尼山教育基金,在孔子故里曲阜创立。
  
    尽管从商多年,但在孔众心中财富的积累只是“人”字的半边,怎么能使财富变成资源,造福更多人,这需要“人”字的捺来支撑,来平衡。而“捺”就是个人的修为,作为孔夫子的第七十八代孙,义不容辞地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商业中,体现在生活里。
  
    2005年孔众在中国美院创立了“孔氏励人助学金”,意在支持在校就读的大学生,每年有50位的中国美院贫困大学生接受资助。一般商人通常把助学金资助给法律或者MBA专业的学生,而孔众不同,资助不求回报,一如既往地资助中国艺术的未来。
  
    孔众坦言,孔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里,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个性。儒家“有教无类”的思想开创了私人讲学平民受教的先河,使知识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他的乐于助学和助教,正是对先祖精神的学习和追索。
  
    孔众还在上海申请筹办孔子文化促进会,他希望成立一个孔子文化研究所,挖掘、倡导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和现代文明相结合,以古为今用的方法,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再后就是希望孔子文化到海外去传播和交流。从文化教育的普及、传承的角度上,来构建平台,倡导世界的和谐。目前他正在筹划恢复尼山书院的教学功能,培养儒学高级人才,整理出版更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研修教材。
  
    他热情地邀请记者和摄影师去参加他的周末国学读书会,并且告诉我们,现在读书会正在学习《论语》,“要让年轻人热爱和学习国学,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身为中国人,最终是一定要从滋养自己民族精神的文化传统里去寻找根源和力量。
  
    孔众: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是教你做人的。

孔子后裔的作为

2. 孔子是谁的后裔?


3. 孔子当代后人

当代有孔繁森、孔杰、孔令辉、孔庆东等名人。
根据《孔子世家谱》证实。这里要专门提到《孔子世家谱》的权威性。2500多年来,孔家一系传承有序,受历代统治者尊崇,是圣裔。其历代家长世袭衍圣公,万世不坠。期间大小朝代换了20几个,孔家后人地位却日益尊隆。孔府家谱是全世界最完整最可靠的家谱,从未中断过。所以孔子后人虽然上百万,但是支系清晰。
1、司马迁作《史记》,将孔子列为“世家”。“世家”只限世袭王侯,那时的孔子虽被独尊,但还未封“王”,显示出了其超卓的历史眼光。后来在孔子的泽被下,孔子后人果真世袭公爵,历2000多年,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贵族世家。《史记·孔子世家》,记录了自孔子曾祖父孔防叔至西汉司马迁同时期的孔子子孙10多代的传承关系,被大多数孔子后裔称为第一部孔子家谱。
2、《孔子世家谱》是世界上传承时间最长、最广泛的家谱。2005年《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保存之全,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3、从汉代到唐,因为孔子后裔的封爵、世袭、祭祀(孔子后裔也担任商宗庙的祭祀)等传承,孔子家谱的修订一直由朝廷严格完成,但是只记录嫡长承袭者一脉。当时孔子后裔人丁不旺,居于曲阜一隅,少有外迁。北宋开始合族修谱,支庶兼采,历经元、明、清和“民国”,沿修不辍。满清一朝为孔家修过两次家谱,北洋政府也为孔家修过一次。
4、世家谱原为手抄本,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首次刻版印刷。明朝时《孔子世家谱》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定约。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第一家”谱牒,历史上只大修过4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和“民国”年间。如今,明代家谱已不存世,清康熙年间家谱共收孔子后裔近2万人,乾隆年间家谱为10万多人,“民国”谱则增至56万人。
5、1987年,国际儒学联合会在曲阜召开,时任国务委员的谷 牧提出让孔德墉修谱。1996年,孔德墉到台湾找到孔德成(孔德成是孔家末代衍圣公,衍圣公是孔子历代嫡长子,掌管孔府事务)。得到孔德成的授权后,孔德墉开始主持第五次大修孔子世家谱。
6、2009年9月24日孔子诞辰2560年之际,历经11年总耗资1300余万元的第五次大修工作结束,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了世界最长家谱《孔子世家谱》续修颁谱典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孔子世家谱》的第一次续修,女性族人、少数民族、外籍孔子后裔均首次录入家谱。全谱共4集80册,重125公斤,记载了约200万孔子后裔。
换句话说,新中国之后,由族人主持的族谱修订是孔氏一族的首次,且在政府的帮助以及公众的目光下进行,还有什么可怀疑呢?

孔子当代后人

4. 孔子后代

世系      姓名      字        封袭                       
2代       孔鲤      伯鱼      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泗水侯      
3代       孔及      子思      宋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沂水侯,咸淳三年(1267年)加封沂国公,元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沂国述圣公。      
4代       孔白      子上            
5代       孔求      子家            
6代       孔箕      子京      为魏相。
7代       孔穿      子高            
8代       孔谦      子顺      封文信君,魏相。
9代       孔腾      子襄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封奉祀君。      
10代      孔忠      子贞      汉文帝时为博士。      
11代      孔武      子威            
12代      孔延年              汉武帝时封博士,转太傅,迁大将军。      
13代      孔霸      次孺      拜太师,汉永光元年(前43年)赐爵关内侯,号褒成君,诏以食邑奉祀孔子,子孙世袭。      
14代      孔福                汉绥和元年(前8年)袭封。      
15代      孔房                汉建平二年(前5年)袭封。      
16代      孔均      长平      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晋封褒成侯。      
17代      孔志                东汉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袭褒成侯。      
18代      孔损      君益      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袭褒成侯,永元四年(公元92年)改封褒亭侯。      
19代      孔曜      君曜      东汉延光三年(124年)袭褒亭侯。      
20代      孔完                东汉建宁二年(169年)袭褒亭侯。      
21代      孔羡      子余      魏黄初二年(221年)封宗圣侯,完弟之子。
22代      孔震      伯起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改封奉圣亭侯。      
23代      孔嶷      成功      东晋袭奉圣亭侯。      
24代      孔抚                东晋袭奉圣亭侯。      
25代      孔懿                东晋袭奉圣亭侯。      
26代      孔鲜      鲜之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袭奉圣亭侯。。      
27代      孔乘      敬山      北魏延兴三年(473年)封崇圣大夫      
28代      孔灵珍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改封崇圣侯,从二品。
29代      孔文泰              袭崇圣侯。      
30代      孔渠                袭崇圣侯。      
31代      孔长孙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改封恭圣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晋爵邹国公。      
32代      孔嗣悊              隋大业四年(608年)封绍圣侯。      
33代      孔德伦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封褒圣侯,嗣悊之弟。
34代      孔崇基              武周证圣元年(695年)袭褒圣侯,唐神龙元年(705年)授朝散大夫。      
35代      孔璲之     藏晖     唐开元五年(717年)袭褒圣侯,开元二十七年加封文宣公兼兖州长史。      
36代      孔萱                唐上元二年(761年)袭朝会位二品文宣公,兼兖州泗水令。      
37代      孔齐卿              唐建中三年(782年)袭文宣公,兼兖州功曹。      
38代      孔惟晊              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袭文宣公。      
39代      孔策                唐会昌二年(842年)袭文宣公。      
40代      孔振       国文     唐咸通四年(863年)状元及第,后袭文宣公。      
41代      孔昭俭              袭文宣公,兼曲阜令。      
42代      孔光嗣              唐天佑二年(905年)授泗水主簿。      
43代      孔仁玉     温如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封文宣公。      
44代      孔宜       不疑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封文宣公。      
45代      孔延世     茂先      宋至道三年(997年)袭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6代      孔圣佑     福卿      宋天禧五年(1021年)袭文宣公,兼仙源县知县。      
          孔宗愿     子庄      宋宝元二年(1039年)袭文宣公,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衍圣公。      
47代      孔若蒙     公明      宋熙宁元年(1068年)袭衍圣公,元佑元年(1086年)改封奉圣公,授承奉郎,后废。      
          孔若虚      公实      宋元符元年(1098年) 袭奉圣公,若蒙之弟。
48代      孔端友      子交      宋崇宁三年(1104年) 复封衍圣公,1128年南下。
49代      孔玠        锡老      宋绍兴二年(1132年) 袭衍圣公,南宗。
          孔璠        文老      齐阜昌四年(1133年) 权袭封衍圣公,金天眷三年(1140年)封衍圣公,未袭,1140年卒,北宗,端友之侄。
50代      孔搢        季绅      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袭衍圣公,南宗。
          孔拯        元济      金皇统二年(1142年)袭衍圣公、授文林郎,北宗,无后。
          孔扌悤      元会      金大定三年(1163年)袭衍圣公,兼曲阜令,北宗,拯之弟。
51代      孔文远      绍先      宋绍熙四年(1193年) 袭衍圣公,南宗。
          孔元措      梦得      金明昌二年(1191年) 袭衍圣公,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封衍圣公,北宗,随金迁汴京,无后。
          孔元用      俊卿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封衍圣公,元措之族兄。
52代      孔万春      耆年      宋宝庆二年(1226年)袭衍圣公,南宗。
          孔之全      工叔      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封衍圣公,太宗五年罢,专任曲阜县令,北宗。
53代      孔洙        景清      宋绍定四年(1231年)袭衍圣公,1282年让位,南宗。
          孔浈        昭度      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袭衍圣公,次年免,北宗,元措传其弟之孙。
          孔治        世安      元元贞元年(1295年)封衍圣公,之全之子。
54代      孔思诚                元延佑二年(1315年)袭衍圣公,1316年罢,治之子。
          孔思晦      明道      元延佑三年(1316年)封衍圣公。      
55代      孔克坚                元至元六年(1340年)袭衍圣公。      
56代      孔希学      士行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袭衍圣公,明洪武元年(1368年)封衍圣公      
57代      孔讷        言伯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袭衍圣公,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
58代      孔公鉴      昭文      明建文二年(1400年)袭衍圣公。      
59代      孔彦缙      朝绅      明永乐八年(1410年)袭衍圣公。      
60代      孔承庆      永祚      早卒,明景泰六年(1455年)追赠衍圣公。      
61代      孔宏绪      以敬      明景泰六年(1455年)袭衍圣公。      
          孔宏泰      以和      明成化六年(1470年)袭衍圣公,宏绪之弟。
62代      孔闻韶      知德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袭衍圣公,宏绪之子。
63代      孔贞斡      用济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袭衍圣公。      
64代      孔尚贤      象之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袭衍圣公。      
65代      孔衍植      懋甲      明天启元年(1621年)袭衍圣公,清顺治元年(1644年)封衍圣公,尚贤堂弟之子。
66代      孔兴燮      起吕      清顺治五年(1648年)袭衍圣公。      
67代      孔毓圻      钟在      清康熙六年(1667年)袭衍圣公。      
68代      孔传铎      振路      清雍正元年(1723年)袭衍圣公。      
69代      孔继濩      体和      早卒,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赠衍圣公。      
70代      孔广綮      京立      清雍正九年(1731年)袭衍圣公。      
71代      孔昭焕      显文      清乾隆九年(1744年)袭衍圣公。      
72代      孔宪培      养元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袭衍圣公。      
73代      孔庆镕      陶甫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袭衍圣公,宪培堂侄。
74代      孔繁灏      文渊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袭衍圣公。      
75代      孔祥珂      觐堂      清同治二年(1863年)袭衍圣公。      
76代      孔令贻                清光绪三年(1877年) 袭衍圣公,民国三年(1914年)封衍圣公。      
77代      孔德成      玉汝      民国九年(1920)年袭衍圣公,民国廿四年(1935年)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
78代      孔维益               早逝,未袭封
79代      孔垂长               2009年在台湾袭封

5. 孔子世系的孔子后裔

 世系  姓名  字  生年  卒年  封号及其年代  备注  子  孔鲤  伯鱼      泗水侯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    孙  孔伋  子思      沂水侯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沂国述圣公 元英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    曾孙  孔白  子上        齐威王召为国相,不就。  玄孙  孔求  子家          六代孙  孔箕  子京        曾为魏相  七代孙  孔穿  子高        曾为楚、魏、赵争聘,不仕。  八代孙  孔谦  子顺      文信君  曾为魏相。                 世系  姓名  字  生年  卒年  封号及其年代  备注  十三代孙  孔霸  次孺      褒成君  汉元帝时因曾为帝师拜太师,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日后孔霸请求奉孔子祭祀,汉元帝下令以孔霸的食邑八百户祀孔子。孔霸因此令长子孔福还鲁,奉孔子祀。  十四代孙  孔吉 嫡长孙  元士      殷绍嘉侯 汉成帝绥和元年封宋公 汉平帝元始四年改  奉商王成汤祀,食邑一千六百七十户,为汉之二王三恪。一个月后,晋公爵。  十四代孙  孔福        褒成君 汉成帝时袭  孔霸长子。  十五代孙  孔房        褒成君 汉哀帝建平二年袭    十六代孙  孔均  长平      褒成侯 汉平帝元始元年封    十七代孙  孔志  道甫      褒成侯 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封    十八代孙  孔损  君益      褒亭侯 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封  食邑一千户  十九代孙  孔曜  君曜      奉圣亭侯 汉安帝延光三年封    二十代孙  孔完        褒成侯 汉灵帝建宁二年封    廿一代孙  孔羡  子佘      宗圣侯 魏文帝黄初二年封  孔完弟孔赞子,拜奉议郎  廿二代孙  孔震  伯起      奉圣亭侯 晋武帝泰始三年封  拜太常卿、黄门侍郎,食邑二百户。  廿三代孙  孔嶷  成功      奉圣亭侯 晋明帝太宁三年封  食邑二千户。  廿四代孙  孔抚        奉圣亭侯 袭封  豫章太守。袭封奉圣亭侯,食邑一千户。  廿五代孙  孔懿        奉圣亭侯 袭封    廿六代孙  孔鲜  鲜之      奉圣亭侯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封崇圣侯 后改    廿七代孙  孔乘  敬山      崇圣大夫 北魏孝文帝延兴三年封  食邑五百户。  廿八代孙  孔灵珍        崇圣侯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封  食邑一百户。  廿九代孙  孔文泰        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        崇圣侯    卅一代孙  孔长孙        恭圣侯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封邹国公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改封    卅二代孙  孔英悊        奉圣侯 陈废帝光大元年改封    卅二代孙  孔嗣悊        绍圣侯 隋炀帝大业四年封  孔英悊弟  卅三代孙  孔德伦  大经      褒圣侯 唐高祖武德九年封    卅四代孙  孔崇基        褒圣侯 武后证圣元年封                   世系  姓名  字  生年  卒年  封号及其年代  备注  卅五代孙  孔璲之  藏晖      褒圣侯 唐玄宗开元五年封文宣公 开元廿七年封  兼兖州长史迁都水使者,食邑一千户  卅六代孙  孔萱        文宣公    卅七代孙  孔齐卿        文宣公 唐德宗建中三年封    卅八代孙  孔惟晊        文宣公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封    卅九代孙  孔策  元勋      文宣公 唐武宗会昌二年封    四十代孙  孔振  国文      文宣公 唐懿宗咸通四年封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        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邈        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  斋郎        唐哀帝|天佑二年封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  温如      文宣公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封文宣公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封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任曲阜县主簿,改任邱县令。后周时,兼曲阜县令、监察御史  四十四代孙  孔宜  不疑      文宣公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袭封  宋太祖乾德四年封曲阜县主簿,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升为右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  茂先      文宣公 宋太宗至道三年袭封  宋太宗至道三年授曲阜令  四十六代孙  孔圣佑  福卿      文宣公 宋真宗天禧五年封  以光禄寺丞知仙源县事                 世系  姓名  字  生年  卒年  封号及其年代  备注  四十六代孙第一代衍圣公  孔宗愿  子庄      文宣公 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衍圣公 至和二年改封  孔宜次子孔延泽之子,孔圣佑堂弟。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任国子监主簿。  四十七代孙第二代衍圣公  孔若蒙  公明      衍圣公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封奉圣公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改封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坐事夺爵  四十七代孙第二代衍圣公  孔若虚  公实      奉圣公 宋哲宗元符元年袭  孔若虚为孔若蒙弟。  四十八代孙第三代衍圣公  孔端友 孔氏南宗  子交  1078  1132  衍圣公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封  孔若蒙子。后随宋高宗南渡,为孔氏南宗之祖。  四十八代孙第三代衍圣公  孔端操 孔氏北宗  子坚      衍圣公 刘齐阜昌二年(1132年)被封权袭封  孔若蒙子,孔端友弟。临时主持曲阜孔庙祭祀,此为北宗之始。  四十九代孙第四代衍圣公  孔玠 南宗  锡老      衍圣公 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袭封  孔端操第四子,过继于孔端友为嗣  四十九代孙第四代衍圣公  孔璠 北宗  文老      衍圣公 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封  孔端操次子。  五十代孙第五代衍圣公  孔搢 南宗  季绅      衍圣公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1154年)年袭封  孔玠子,宋高宗绍兴二十四(1154年)年,补授为右承奉郎,袭封。  五十代孙第五代衍圣公  孔拯 北宗  元济      衍圣公 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封    五十代孙第五代衍圣公  孔摠 北宗  元会      衍圣公 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封  孔拯弟。  五十一代孙第六代衍圣公  孔文远 南宗  绍光      衍圣公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袭封  孔搢子。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授承奉郎,袭封。  五十一代孙第六代衍圣公  孔元措 北宗  梦得      衍圣公 金章宗明昌二年(1192年)封衍圣公 元太宗五年(1233年)续封  孔摠子。  五十一代孙第六代衍圣公  孔元用 北宗  俊卿      衍圣公 宋宝庆元年(1225年)封  孔拂子,孔琥孙,孔端立曾孙,孔若愚玄孙,孔若愚乃孔宗愿第三子。宝庆元年(1225年),宋军收复山东时,以孔元用为衍圣公。  五十二代孙第七代衍圣公  孔万春 南宗  耆老      衍圣公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袭封  孔文远子。  五十二代孙第七代衍圣公  孔之全 北宗  工叔      衍圣公  孔元用子,蒙古灭金朝前受封,灭金后还爵于孔元措。  五十三代孙第八代衍圣公  孔洙 南宗  思鲁      衍圣公 宋理宗绍定四年袭封  孔万春子。任吉州通判。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让爵于北宗。  五十三代孙第八代衍圣公  孔浈 北宗  昭度      衍圣公 元宪宗元年(1251年)封  孔元措弟孔元綋孙,孔之固子,孔元措以为己嗣。后遭黜。  五十三代孙第八代衍圣公  孔治 北宗  世安      衍圣公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封  孔之全子。  五十四代孙第九代衍圣公  孔思诚  致道      衍圣公  孔治子,后遭黜;  五十四代孙第九代衍圣公  孔思晦  明道  1267  1333  衍圣公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封  孔浣子,孔之厚孙,孔元孝曾孙,孔拂玄孙,元仁宗查孔氏族谱,察觉孔宗愿之后孔思晦是北宗长支,封孔思晦为衍圣公。  五十五代孙第十代衍圣公  孔克坚  璟夫  1316  1370  衍圣公 元惠宗(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封  孔思晦子  五十六代孙第十一代衍圣公  孔希学  士行    1381  衍圣公 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55年)封衍圣公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续封    五十七代孙第十二代衍圣公  孔讷  言伯    1400  衍圣公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    五十八代孙第十三代衍圣公  孔公鉴  昭文      衍圣公 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封    五十九代孙第十四代衍圣公  孔彦缙  朝绅      衍圣公 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年)封    六十代孙第十五代衍圣公  孔承庆  永祚      衍圣公 早卒未袭爵,追封    六十一代孙第十六代衍圣公  孔宏绪  以敬  1448  1503  衍圣公 明景帝景泰元年封,坐事夺爵    六十一代孙第十六代衍圣公  孔宏泰  以和      衍圣公 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封  孔宏绪卒后,还爵于宏绪子闻韶  六十二代孙第十七代衍圣公  孔闻韶  知德  1482  1546  衍圣公 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年)封  孔宏绪子  六十三代孙第十八代衍圣公  孔贞干  用济  1522  1559  衍圣公 明世宗嘉靖廿五年(1546年)封    六十四代孙第十九代衍圣公  孔尚贤  象之  1542  1620  衍圣公 明世宗嘉靖卅五年(1556年)封    六十五代孙第二十代衍圣公  孔衍植  懋甲  1592  1647  衍圣公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封  孔闻韶次子孔贞宁孙,孔尚坦子  六十六代孙第廿一代衍圣公  孔兴燮  起吕      衍圣公 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封    六十七代孙第廿二代衍圣公  孔毓圻  钟在  1657  1723  衍圣公 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年)封    六十八代孙第廿三代衍圣公  孔传铎  振路  1673  1732  衍圣公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封    六十九代孙第廿四代衍圣公  孔继濩  体和      衍圣公 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赠  早卒  七十代孙第廿五代衍圣公  孔广棨  京立  1713  1743  衍圣公 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封    七十一代孙第廿六代衍圣公  孔昭焕  显文  1735  1782  衍圣公 清高宗乾隆九年(1744年)封    七十二代孙第廿七代衍圣公  孔宪培  养元  1756  1793  衍圣公 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封    七十三代孙第廿八代衍圣公  孔庆镕  陶甫  1787  1841  衍圣公 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封  孔宪培弟孔宪增子  七十四代孙第廿九代衍圣公  孔繁灏  文渊  1804  1860  衍圣公 清宣宗道光廿一年(1841年)封    七十五代孙第三十代衍圣公  孔祥珂    1848  1876  衍圣公 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封    七十六代孙第卅一代衍圣公  孔令贻  谷孙  1872  1919  衍圣公 清德宗光绪三年(1877年)封,1915年续封    七十七代孙第卅二代衍圣公  孔德成  玉汝  1920  2008  衍圣公 1920年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935年改封                  此后不再设有“衍圣公”这一封爵名。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世系  姓名  字  生年  卒年  封号及其年代  备注  七十七代孙  孔德成  玉汝  1920年  2008年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七十八代孙  孔维益    1939  1989    早逝,未袭封  七十九代孙  孔垂长    1975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2009年袭封    八十代孙  孔佑仁    2006        80代之后的辈分字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子世系的孔子后裔

6. 孔子后代

孔子后代 台湾有3000人

经过十年编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已近尾声,目前已完成全部调查工作,全世界将收录一百八十万名孔子后裔,台湾部分有三千人,二○○九年完稿付印。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墉告诉记者,“孔子世家谱”第五次续修工作在一九九六年启动,孔子后裔最近一代已繁衍到第八十三代,是一名“念”字辈的辽宁省十多岁小女孩。 

    联合报报道,孔德墉说,台湾部分,台湾孔氏后裔的调查工作进行很顺利,共有三千名孔子后代被收录;台湾最近的一代是孔子第八十代孙的孔佑仁(今年一岁),孔佑仁也是前考试院长孔德成的曾孙。 

    孔德墉指出,“孔子世家谱”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距上次大修已七十年,那次就是由孔德成主持编修,始于一九三○年,成于一九三七年,当时收录五十六万人,称为“民国谱”。根据现有资料估计,目前健在的孔子后裔至少有三百多万人,大陆最多,有二百五十万人,其余分布较多的地区有香港、台湾、南韩、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 

   “孔子世家谱”因为繁衍时间之长、族系复杂、编辑之广、核查严谨与保存完备,二○○五年被列为金氏世界纪录的“世界最长家谱”。孔德墉表示,“孔子世家谱”目前已排至一百零五代,各代都遵循着既定辈分,从辈分就可知道自己的一支繁衍到哪一代。目前发现重名者以“孔宪明”最多,共有一千一百九十二人。 

    孔德墉说,“孔子世家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家族史与正史、地方史志一样是国家历史的组成部分,透过“孔子世家谱”能与同时期的文化相辅相成,发现更多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提供研究儒家学说及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

7. 孔子的后代是谁?

一、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二、世系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 蟜极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 契 
卌二世祖 昭明 
卌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恒 
卅六世祖 上甲微 
卅五世祖 报乙 
卅四世祖 报丙 
卅三世祖 报丁 
卅二世祖 主壬 
卅一世祖 主癸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 商王廪辛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 微子 微仲衍 
十三世祖 宋公稽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 宋愍公共 
十世祖 弗父何 
九世祖 宋父周 
八世祖 世子胜 
七世祖 正考父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

孔子的后代是谁?

8. 孔子是谁的后代?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专家为孔子形象重新定位:相貌堂堂男子汉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身世 政治生涯 教育生涯 孔子年谱 孔子其人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国际孔子文化节日 2005年  生平介绍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