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2024-05-11 14:21

1. “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总结下来,中国传统企业现在遭遇的核心问题有10个方面:

第一:传统营销的势没有了
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都找不到“势”了,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你的企业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行活,闭着眼睛都会干。大家突然产生了疲劳感,发现兴奋不起来。无论怎样的成功学培训,也难以激发团队的斗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就是传统行业的穷途征兆。
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没有势。小米雷军说,站对了风口,母猪都能飞上天,风口就是势,没有这个势,企业就是一潭水,是非常可怕的。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是所有传统企业老板最大的命题。 

第二:不转型等,转型怕转
转型,这个词汇已经被2013年说烂,但这两个字的确关乎企业生。尤其是大企业,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企业,靠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和团队,转型谈何容易。转的动吗?很难。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专利创新都是全球顶尖的,但为什么消失?答案很简单,诺基亚和成就他的时代一起被消失了。 
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术必须亡。第二种转型,是预见式转型,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是稀缺的,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IBM提前完成转型,非常成功。但这种企业家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 
人,往往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成功与光荣,恋旧情节是人之常情,但商业不能恋旧,李嘉诚警告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能喜欢上任何一个行业或业务。往往动感情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 

第三:传统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
中国传统企业老板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高管年龄在35岁以上,这些人在传统营销领域经验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互联网不精通。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就在这两个人身上,底层员工都是年轻人,不存在问题。 
40岁以上的,在传统企业打工的高管,未来3年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且是大概率事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往往因为什么成功,就往往因为什么失败。让老板换掉一批高管,然后引进一批年轻人,这种风险谁能扛住?咨询公司不能,企业自己更是发抖。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的矛盾和痛苦。 
对于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没有历史包袱,他们可以轻装上阵,而传统企业不能,他们的肩上扛着全国数百家渠道经销商,怎么办?这是最痛苦的地方。 

第四:传统企业家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
对互联网这玩意儿,传统企业家是拿不准的,尤其很多老板手机上都没有微信或者微博,他们对这东西感觉不到成就感。与新事物中间隔着一道墙。 
其实传统企业家感觉没错,目前为止,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没有诞生过100亿的实体群体,只有零星几个新公司做到了,比如雷军的小米手机。天猫和淘宝上的企业以个体户为主。如果让鲁花这种百亿级别的企业搞转型,必须告诉他百亿级别的互联网操作模式,否则小打小闹的网络营销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 
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注,背后是新旧思维的碰撞。雷军的模式,是粉丝经济模式;格力的模式,是传统产业链模式。究竟谁输谁赢,我看没有答案。格力积累了巨量财富,光纳税就100亿,如果想转型,那是太轻松了,毕竟格力手里握着遍布全国的售后服务系统,这个是互联网解决不了的。所以,雷军可以卖不需要服务的手机,但卖需要售后服务的空调就有点难了。 
我遇到很多企业家,他们普遍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企业家对不确定的东西是不敢投入的,风险是他们的第一考量。所以,企业家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对互联网心理有底,我看办法只有一个,自己下水玩玩互联网,掏点钱当学费。 

第五: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
我与很多传统企业高管谈互联网,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比如我曾经服务过的公牛插座,4年时间从3个亿做到30多个亿,走的就是传统分销路线。安全吗?一点都不安全,虽然我们给创意的“安全插座概念”在传统市场很管用,但今天的时代已经让公牛很危险了。比如,雷军如果发现小插座的高利润,搞出一个设计更漂亮,以出厂价作为零售价,那公牛的经销渠道会哀鸿遍野。这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销售渠道,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就像马云说的,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很多传统企业正在这么做,未来的确非常凶险啊。 

第六:传统营销思维根深蒂固
面对未来,我想奉劝所有传统企业人:不要用已知否定未知。 
比如传统营销,产品需要广告语,需要提炼独特销售主张,这些都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尤其平面设计理论更是行活。但我们发现,广告语在推销产品的力量越来越差,你能想起来小米手机的广告语是啥吗?你能回忆起苹果手机的广告语是什么吗?但这两个品牌都大成了。 
仍然有很多传统企业用传统思维做互联网营销,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马应龙(600993,股吧)做的一个视频广告《屁股欢乐颂》,放在互联网上,以为是网络营销,其实传统的不能再传统,创意感非常弱,典型的传统思维创意方式。 
其实,不一定非要在互联网上卖,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卖!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就是与目标人群打成一片的思维方式,就是C2B,最后形成粉丝经济,建立起企业自己的粉丝帝国。 

第七: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
大家上网查查,三只松鼠休闲食品卖的很火,包装设计的动漫化,销售语言的动漫化,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其实里面的坚果和大街上卖的没啥区别。那消费者为什么趋之若鹜?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买的不是产品,买的是一种精神或者乐趣。 
传统食品越来越不好卖,尤其很多传统历史悠久的食品企业,仍然在搞什么文化包装,这种做法是把企业往绝路上推。中国及中国企业再也不要贩卖过去的传统文化了,可以作为品牌故事背景,绝对不能作为第一诉求。 
白酒是传统文化的典型贩卖者,结果怎么样?白酒股票皆被市场腰斩,不是因为限酒令,而是传统文化的贩卖之路走到头了。江小白,搞出了时尚白酒概念,与传统文化切割,只针对年轻人说话,卖了几个亿,让传统白酒直呼看不懂。 
未来一定拼的是创意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产品必须充满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夸张与包装。产品必须成为消费者肚子里的蛔虫,才能成功。 

第八: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
凡客陈年说了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他说对了,互联网时代做3-5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是自己骗自己的。 
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所以,企业再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越来越累,因为越来越快,传统企业时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我经常建议传统企业家,未来出路有两条,第一出路,赶紧卖掉企业,就像IBM提前卖PC机一样,现在卖还能卖上价,再过3年就卖不出去了,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做他们的股东;第二出路,自己冒险转型,向禇时健学习,80岁也可以搞互联网,当然前提是有好产品。 

第九: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
因为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没有区域市场之分。传统时代,还可以做区域品牌老大,互联网上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存活一个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腾讯模仿阿里巴巴失败的原因,反过来阿里巴巴模仿微信搞来往,我也不看好。 
能否直接面对消费者搞出新商业模式,我看是对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考验。未来是直销时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种直销模式会畅行天下,互联网直销、人联网直销、社区连锁直销。离开这三种直销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其他出路。 
大分销的时代未来不存在了,因为渠道的存在是因为过去物流、信息不发达造成的,今天渠道的价值没有了。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消费者需要出厂价购买,这就是阿里巴巴存在的价值。 
所以,传统企业必须好好思考,你的产品如何能直接到达喜欢你的消费者手中,而且让他们爱不释手和广为传播。 

第十:2014年考验老板的一年
2013年,准确的说是后半年,让中国众多传统企业觉醒了,开始着急了,也开始彷徨了,因为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可参照,只有不再管用的过去经验。一个企业的成功,99%归功于老板;一个企业的失败,99%归咎于老板。2014年,考验的是老板。时代会无情的淘汰那些所谓传统企业家明星,会不断的迸发新颖甚至是新奇的商业模式,草根创业英雄会崛起。 
对于规模过10个亿的传统企业,转型最难,但因为手里有钱,一旦痛下决心转型,成功概率很大;相反,对于5个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存在颠覆行业的弯道超车机会,船小好掉头,找对商业模式,开发好产品,就能一夜之间火爆。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倒逼转型会发挥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14年,注定是中国传统企业转型元年!
 
台州韬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2.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他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3. “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如下:
1、使传统行业的价格体系更加的透明,打破了行业信息的不对称性。
2、对大数据进行整合利用,让资源更大化。
3、增加了更多的渠道来帮助产品的销售。
"互联网+"是针对传统行业融合、产业变革所产生的概念,是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手段把线下的生意做到线上去,并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到产品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中。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的移动与泛在,以及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及应用,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4. 3,为什么说“互联网正在颠覆一切传统产业”

 现在不少人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当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会大幅度下降。因为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定价、风险管理的效率会远远超过人脑的判断效率。它不取决于简单的财务报表的分析,而是取决于行为数据的搜集和自动生成,所以互联网金融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工商银行
会颠覆原来银行所谓的风险定价、风险管理的思路。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事情也并非那么简单。

  大数据并不解决所有问题

  现在我们的银行,或者说传统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风险定价是不是就是简单地靠人脑,靠简单地整理、分析客户的财务数据来进行?其实已经不是这样了。例如,中国的银行业已实施新的资本管理办法,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银行要有能力实施自己的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又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相关数据的积累,比如客户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而且数据积累要有足够的时间长度,比如五年,甚至七年的数据等。

  当然这些数据主要还只是银行的账户数据、交易数据,和现在所说的大数据尤其是客户的行为数据不完全是一个概念,但银行这些年来也在注意利用行为数据。比如银监会一直强调,银行要学会分析小微企业的水表、电表。这看上去似乎是个很土的办法,水表、电表数据不是银行的账户数据,我认为它就是行为数据。我们通常说,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采集、分析行为数据。与我们以往主要依赖账户数据、结构性数据不同,大数据确实给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但是我们强调它的长处时,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在理论上,事物的相关性分析能不能完全取代因果性分析?我认为恐怕有风险。简单地说,任何人、任何互联网企业、任何银行都没有办法让所有人进入它们的社交网络,有些人不愿意或者无能力进入这个网络,这就是理论上所谓的行为不暴露。对这样的人,就难以获得行为数据。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没有办法去证明或取得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中,不愿意暴露自己行为数据的人的比例有多大。但我相信,主观上想隐匿自己的一些行为数据的人不会太少。

  另一个问题是,能采集到的行为数据会不会或有没有受到人为干扰和调整(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怎样对这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人为干扰后的数据进行区分、甄别,也有一定的难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网上交易刷星级就是典型的干扰行为数据的例子。另外,有的网站豢养水军也是典型的人为干扰行为数据的例子。这些最后都会造成行为数据的失真,可信度的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愿意隐匿自己的行为数据、不愿意暴露自己行为的人占比会不会越来越高?如果确实如此,我们对这些数据的采用,对所谓大数据和小数据如何能更好地结合就更需要引起重视,不能理想化地认为靠大数据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因此,是不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发展到现在,我们就完全可以颠覆原有的金融系统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做法?这值得研究。

  传统和新型金融机构将共同发展

  关于第三方支付加货币市场基金的问题,谢平在《互联网金融手册》中提出,这解决了原来经济学理论中关于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矛盾—流动性越强,收益率越低,流动性趋于无穷大的时候,收益率为零。现在第三方支付加货币基金颠覆了这个理论,说明在一个金融产品流动性足够充分的时候,也完全可以有一定的收益。我认为这个结论的前提大概是基于现在有的“宝”既可以T+0赎回提现,同时收益率又比较高,这就似乎给人一种感觉: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存在了。这是不是一种金融创新?坦率地说,这类产品本身的创新性并不是太强。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关键是银行在存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给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了一个阶段性的机会,再加上T+0赎回的做法,同原来的货币基金为了保证流动性规定必须T+1甚至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赎回提现相比,流动性显得更强。这是特殊的历史条件带来的一种特殊的优势,这两个优势似乎都不是由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本身带来的。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随着许多规则的调整和进一步完善,这种情况恐怕会发生变化。货币基金在美国的发展经历值得我们借鉴,它是在美国的银行业利率市场化不彻底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货币基金和原来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的思维,不追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绝对不行的。但以为互联网可以取代一切、颠覆一切,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互联网金融的实质还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包括云计算的技术实现金融交易、金融服务。从这个角度讲,不必争论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工具提供金融服务去完成金融交易叫互联网金融。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金融有很多金融实质。传统的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机构应在更多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实现共同发展。而且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双方会各自进一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

  从实践看,目前一大批互联网企业想从事金融业务,许多人都想通过投资互联网企业来办金融,他们认为这个比申领银行牌照要容易得多。比如办P2P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时要注意加强适度监管的问题。风险是显然存在的,而且现实中已经发生了。例如一些P2P公司跑路垮台等等,说明它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撮合平台,它还在募集资金、发放贷款,或进行信用担保,而且由于互联网涉及的公众面特别广,如果一旦出现风险,确实是系统性的风险。所以,投资者自己要审慎。另外,监管部门要尽快完善这方面的监管法规、制度、办法,进一步加强监管,以保证我国互联网金融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因为目前在全世界,也只有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得这么如火如荼,我们缺少外部借鉴。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如果监管不到位,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小

5. “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总结下来,中国传统企业现在遭遇的核心问题有10个方面:第一:传统营销的势没有了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都找不到“势”了,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你的企业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行活,闭着眼睛都会干。大家突然产生了疲劳感,发现兴奋不起来。无论怎样的成功学培训,也难以激发团队的斗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就是传统行业的穷途征兆。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没有势。小米雷军说,站对了风口,母猪都能飞上天,风口就是势,没有这个势,企业就是一潭水,是非常可怕的。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是所有传统企业老板最大的命题。第二:不转型等,转型怕转转型,这个词汇已经被2013年说烂,但这两个字的确关乎企业生。尤其是大企业,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企业,靠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和团队,转型谈何容易。转的动吗?很难。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专利创新都是全球顶尖的,但为什么消失?答案很简单,诺基亚和成就他的时代一起被消失了。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术必须亡。第二种转型,是预见式转型,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是稀缺的,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IBM提前完成转型,非常成功。但这种企业家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人,往往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成功与光荣,恋旧情节是人之常情,但商业不能恋旧,李嘉诚警告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能喜欢上任何一个行业或业务。往往动感情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第三:传统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中国传统企业老板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高管年龄在35岁以上,这些人在传统营销领域经验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互联网不精通。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就在这两个人身上,底层员工都是年轻人,不存在问题。40岁以上的,在传统企业打工的高管,未来3年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且是大概率事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往往因为什么成功,就往往因为什么失败。让老板换掉一批高管,然后引进一批年轻人,这种风险谁能扛住?咨询公司不能,企业自己更是发抖。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的矛盾和痛苦。对于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没有历史包袱,他们可以轻装上阵,而传统企业不能,他们的肩上扛着全国数百家渠道经销商,怎么办?这是最痛苦的地方。第四:传统企业家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对互联网这玩意儿,传统企业家是拿不准的,尤其很多老板手机上都没有微信或者微博,他们对这东西感觉不到成就感。与新事物中间隔着一道墙。其实传统企业家感觉没错,目前为止,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没有诞生过100亿的实体群体,只有零星几个新公司做到了,比如雷军的小米手机。天猫和淘宝上的企业以个体户为主。如果让鲁花这种百亿级别的企业搞转型,必须告诉他百亿级别的互联网操作模式,否则小打小闹的网络营销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注,背后是新旧思维的碰撞。雷军的模式,是粉丝经济模式;格力的模式,是传统产业链模式。究竟谁输谁赢,我看没有答案。格力积累了巨量财富,光纳税就100亿,如果想转型,那是太轻松了,毕竟格力手里握着遍布全国的售后服务系统,这个是互联网解决不了的。所以,雷军可以卖不需要服务的手机,但卖需要售后服务的空调就有点难了。我遇到很多企业家,他们普遍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企业家对不确定的东西是不敢投入的,风险是他们的第一考量。所以,企业家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对互联网心理有底,我看办法只有一个,自己下水玩玩互联网,掏点钱当学费。第五: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我与很多传统企业高管谈互联网,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比如我曾经服务过的公牛插座,4年时间从3个亿做到30多个亿,走的就是传统分销路线。安全吗?一点都不安全,虽然我们给创意的“安全插座概念”在传统市场很管用,但今天的时代已经让公牛很危险了。比如,雷军如果发现小插座的高利润,搞出一个设计更漂亮,以出厂价作为零售价,那公牛的经销渠道会哀鸿遍野。这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销售渠道,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商业模式。就像马云说的,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很多传统企业正在这么做,未来的确非常凶险啊。第六:传统营销思维根深蒂固面对未来,我想奉劝所有传统企业人:不要用已知否定未知。比如传统营销,产品需要广告语,需要提炼独特销售主张,这些都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尤其平面设计理论更是行活。但我们发现,广告语在推销产品的力量越来越差,你能想起来小米手机的广告语是啥吗?你能回忆起苹果手机的广告语是什么吗?但这两个品牌都大成了。仍然有很多传统企业用传统思维做互联网营销,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马应龙(600993,股吧)做的一个视频广告《屁股欢乐颂》,放在互联网上,以为是网络营销,其实传统的不能再传统,创意感非常弱,典型的传统思维创意方式。其实,不一定非要在互联网上卖,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卖!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就是与目标人群打成一片的思维方式,就是C2B,最后形成粉丝经济,建立起企业自己的粉丝帝国。第七: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大家上网查查,三只松鼠休闲食品卖的很火,包装设计的动漫化,销售语言的动漫化,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其实里面的坚果和大街上卖的没啥区别。那消费者为什么趋之若鹜?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买的不是产品,买的是一种精神或者乐趣。传统食品越来越不好卖,尤其很多传统历史悠久的食品企业,仍然在搞什么文化包装,这种做法是把企业往绝路上推。中国及中国企业再也不要贩卖过去的传统文化了,可以作为品牌故事背景,绝对不能作为第一诉求。白酒是传统文化的典型贩卖者,结果怎么样?白酒股票皆被市场腰斩,不是因为限酒令,而是传统文化的贩卖之路走到头了。江小白,搞出了时尚白酒概念,与传统文化切割,只针对年轻人说话,卖了几个亿,让传统白酒直呼看不懂。未来一定拼的是创意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产品必须充满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夸张与包装。产品必须成为消费者肚子里的蛔虫,才能成功。第八: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凡客陈年说了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他说对了,互联网时代做3-5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是自己骗自己的。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所以,企业再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越来越累,因为越来越快,传统企业时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经常建议传统企业家,未来出路有两条,第一出路,赶紧卖掉企业,就像IBM提前卖PC机一样,现在卖还能卖上价,再过3年就卖不出去了,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做他们的股东;第二出路,自己冒险转型,向_时健学习,80岁也可以搞互联网,当然前提是有好产品。第九: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因为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没有区域市场之分。传统时代,还可以做区域品牌老大,互联网上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存活一个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腾讯模仿阿里巴巴失败的原因,反过来阿里巴巴模仿微信搞来往,我也不看好。能否直接面对消费者搞出新商业模式,我看是对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考验。未来是直销时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种直销模式会畅行天下,互联网直销、人联网直销、社区连锁直销。离开这三种直销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其他出路。大分销的时代未来不存在了,因为渠道的存在是因为过去物流、信息不发达造成的,今天渠道的价值没有了。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消费者需要出厂价购买,这就是阿里巴巴存在的价值。所以,传统企业必须好好思考,你的产品如何能直接到达喜欢你的消费者手中,而且让他们爱不释手和广为传播。第十:2014年考验老板的一年2013年,准确的说是后半年,让中国众多传统企业觉醒了,开始着急了,也开始彷徨了,因为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可参照,只有不再管用的过去经验。一个企业的成功,99%归功于老板;一个企业的失败,99%归咎于老板。2014年,考验的是老板。时代会无情的淘汰那些所谓传统企业家明星,会不断的迸发新颖甚至是新奇的商业模式,草根创业英雄会崛起。对于规模过10个亿的传统企业,转型最难,但因为手里有钱,一旦痛下决心转型,成功概率很大;相反,对于5个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存在颠覆行业的弯道超车机会,船小好掉头,找对商业模式,开发好产品,就能一夜之间火爆。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倒逼转型会发挥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014年,注定是中国传统企业转型元年!台州韬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6. “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总结下来,中国传统企业现在遭遇的核心问题有10个方面:第一:传统营销的势没有了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都找不到“势”了,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你的企业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行活,闭着眼睛都会干。大家突然产生了疲劳感,发现兴奋不起来。无论怎样的成功学培训,也难以激发团队的斗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就是传统行业的穷途征兆。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没有势。小米雷军说,站对了风口,母猪都能飞上天,风口就是势,没有这个势,企业就是一潭水,是非常可怕的。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是所有传统企业老板最大的命题。第二:不转型等,转型怕转转型,这个词汇已经被2013年说烂,但这两个字的确关乎企业生。尤其是大企业,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企业,靠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和团队,转型谈何容易。转的动吗?很难。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专利创新都是全球顶尖的,但为什么消失?答案很简单,诺基亚和成就他的时代一起被消失了。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术必须亡。第二种转型,是预见式转型,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是稀缺的,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IBM提前完成转型,非常成功。但这种企业家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人,往往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成功与光荣,恋旧情节是人之常情,但商业不能恋旧,李嘉诚警告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能喜欢上任何一个行业或业务。往往动感情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第三:传统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中国传统企业老板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高管年龄在35岁以上,这些人在传统营销领域经验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互联网不精通。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就在这两个人身上,底层员工都是年轻人,不存在问题。40岁以上的,在传统企业打工的高管,未来3年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且是大概率事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往往因为什么成功,就往往因为什么失败。让老板换掉一批高管,然后引进一批年轻人,这种风险谁能扛住?咨询公司不能,企业自己更是发抖。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的矛盾和痛苦。对于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没有历史包袱,他们可以轻装上阵,而传统企业不能,他们的肩上扛着全国数百家渠道经销商,怎么办?这是最痛苦的地方。第四:传统企业家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对互联网这玩意儿,传统企业家是拿不准的,尤其很多老板手机上都没有微信或者微博,他们对这东西感觉不到成就感。与新事物中间隔着一道墙。其实传统企业家感觉没错,目前为止,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没有诞生过100亿的实体群体,只有零星几个新公司做到了,比如雷军的小米手机。天猫和淘宝上的企业以个体户为主。如果让鲁花这种百亿级别的企业搞转型,必须告诉他百亿级别的互联网操作模式,否则小打小闹的网络营销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注,背后是新旧思维的碰撞。雷军的模式,是粉丝经济模式;格力的模式,是传统产业链模式。究竟谁输谁赢,我看没有答案。格力积累了巨量财富,光纳税就100亿,如果想转型,那是太轻松了,毕竟格力手里握着遍布全国的售后服务系统,这个是互联网解决不了的。所以,雷军可以卖不需要服务的手机,但卖需要售后服务的空调就有点难了。我遇到很多企业家,他们普遍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企业家对不确定的东西是不敢投入的,风险是他们的第一考量。所以,企业家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对互联网心理有底,我看办法只有一个,自己下水玩玩互联网,掏点钱当学费。第五: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我与很多传统企业高管谈互联网,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比如我曾经服务过的公牛插座,4年时间从3个亿做到30多个亿,走的就是传统分销路线。安全吗?一点都不安全,虽然我们给创意的“安全插座概念”在传统市场很管用,但今天的时代已经让公牛很危险了。比如,雷军如果发现小插座的高利润,搞出一个设计更漂亮,以出厂价作为零售价,那公牛的经销渠道会哀鸿遍野。这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销售渠道,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商业模式。就像马云说的,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很多传统企业正在这么做,未来的确非常凶险啊。第六:传统营销思维根深蒂固面对未来,我想奉劝所有传统企业人:不要用已知否定未知。比如传统营销,产品需要广告语,需要提炼独特销售主张,这些都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尤其平面设计理论更是行活。但我们发现,广告语在推销产品的力量越来越差,你能想起来小米手机的广告语是啥吗?你能回忆起苹果手机的广告语是什么吗?但这两个品牌都大成了。仍然有很多传统企业用传统思维做互联网营销,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马应龙(600993,股吧)做的一个视频广告《屁股欢乐颂》,放在互联网上,以为是网络营销,其实传统的不能再传统,创意感非常弱,典型的传统思维创意方式。其实,不一定非要在互联网上卖,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卖!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就是与目标人群打成一片的思维方式,就是C2B,最后形成粉丝经济,建立起企业自己的粉丝帝国。第七: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大家上网查查,三只松鼠休闲食品卖的很火,包装设计的动漫化,销售语言的动漫化,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其实里面的坚果和大街上卖的没啥区别。那消费者为什么趋之若鹜?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买的不是产品,买的是一种精神或者乐趣。传统食品越来越不好卖,尤其很多传统历史悠久的食品企业,仍然在搞什么文化包装,这种做法是把企业往绝路上推。中国及中国企业再也不要贩卖过去的传统文化了,可以作为品牌故事背景,绝对不能作为第一诉求。白酒是传统文化的典型贩卖者,结果怎么样?白酒股票皆被市场腰斩,不是因为限酒令,而是传统文化的贩卖之路走到头了。江小白,搞出了时尚白酒概念,与传统文化切割,只针对年轻人说话,卖了几个亿,让传统白酒直呼看不懂。未来一定拼的是创意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产品必须充满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夸张与包装。产品必须成为消费者肚子里的蛔虫,才能成功。第八: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凡客陈年说了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他说对了,互联网时代做3-5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是自己骗自己的。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所以,企业再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越来越累,因为越来越快,传统企业时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经常建议传统企业家,未来出路有两条,第一出路,赶紧卖掉企业,就像IBM提前卖PC机一样,现在卖还能卖上价,再过3年就卖不出去了,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做他们的股东;第二出路,自己冒险转型,向_时健学习,80岁也可以搞互联网,当然前提是有好产品。第九: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因为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没有区域市场之分。传统时代,还可以做区域品牌老大,互联网上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存活一个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腾讯模仿阿里巴巴失败的原因,反过来阿里巴巴模仿微信搞来往,我也不看好。能否直接面对消费者搞出新商业模式,我看是对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考验。未来是直销时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种直销模式会畅行天下,互联网直销、人联网直销、社区连锁直销。离开这三种直销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其他出路。大分销的时代未来不存在了,因为渠道的存在是因为过去物流、信息不发达造成的,今天渠道的价值没有了。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消费者需要出厂价购买,这就是阿里巴巴存在的价值。所以,传统企业必须好好思考,你的产品如何能直接到达喜欢你的消费者手中,而且让他们爱不释手和广为传播。第十:2014年考验老板的一年2013年,准确的说是后半年,让中国众多传统企业觉醒了,开始着急了,也开始彷徨了,因为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可参照,只有不再管用的过去经验。一个企业的成功,99%归功于老板;一个企业的失败,99%归咎于老板。2014年,考验的是老板。时代会无情的淘汰那些所谓传统企业家明星,会不断的迸发新颖甚至是新奇的商业模式,草根创业英雄会崛起。对于规模过10个亿的传统企业,转型最难,但因为手里有钱,一旦痛下决心转型,成功概率很大;相反,对于5个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存在颠覆行业的弯道超车机会,船小好掉头,找对商业模式,开发好产品,就能一夜之间火爆。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倒逼转型会发挥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014年,注定是中国传统企业转型元年!台州韬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7. “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如下:
1、使传统行业的价格体系更加的透明,打破了行业信息的不对称性。
2、对大数据进行整合利用,让资源更大化。
3、增加了更多的渠道来帮助产品的销售。
"互联网+"是针对传统行业融合、产业变革所产生的概念,是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手段把线下的生意做到线上去,并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到产品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中。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的移动与泛在,以及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及应用,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8. 一文看懂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破局之道

 
   前段时间,马化腾发出世纪之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 科技 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引起了一波产业互联网热潮。随后,腾讯对自己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动作的调整。马化腾的提问及其企业架构的调整,进一步体现了下一个十年的产业变革,可能将是产业互联网的十年。
   "产业互联网"是从消费互联网引申出的概念,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区块链、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磁云 科技 创始人李大学,前京东荣誉副总裁,于2015年二次创业,提出"产业互联网"概念,被称为"产业互联第一人"。过去几年在实践 探索 中,磁云 科技 形成了一些产业互联网理论和方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产业互联时代到来的背景及破局之道。
   
   互联网的演进路径从链接对象来看,逐渐是人、信息、商品、产业、金融。互联网的演进又分为几个阶段:
    1995年—2005年,信息互联网时代 
   这十年,以信息中介为核心的业务被互联网重构。WWW的发明,使碎片化的信息可以链接成信息网络,消除信息不对称,这正是互联网最擅长的。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被逐渐改变,所有的信息开始聚集在线上。首先被渗透和改造的是传统媒体行业,其次是广告行业和信息中介行业。这一时期诞生了市值十几亿到百亿美元的公司,其中以搜狐、新浪、百度、腾讯、网易,阿里巴巴等门户和信息平台为代表。
    2006年—2015年,商品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不断介入商品交易关系,涌现出了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这样代表性的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通过缩短流通链条、消除信息不对称、提升购物体验和营销创新等方式,携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对线下零售行业不断渗透和改造,给零售行业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几乎重构了整个商品流通的链条。京东和阿里巴巴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几百亿美元到上千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长,这种力量几乎重构了整个中国零售商业生态的格局。
    2015—未来十年,产业互联网时代  
   总的来说前20年可以概括为2C的时代,从信息互联到商品互联;未来的十年是产业互联网的阶段。未来,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行业,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会变成传统企业,而传统企业会拥抱互联网变成产业互联网公司。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有一个大胆的假设,各行各业都能出现像京东、阿里一样的企业、平台。这样的企业平台可能重建行业规则、规范,最终变成行业领导者、整合者。这个阶段主要是供应链实现信息化的阶段,是工业、消费、 社会 各方面实现数据化和信息化的突破阶段。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互联网企业表现最为耀眼。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BAT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三家互联网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但互联网生态发展至今天,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发展模式却越来越乏力。消费互联网的核心是争夺C端,即抢夺用户,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逼近顶点,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产业互联网的新潮。
   
   产业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基于过往的互联网经验以及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的观察和了解,因为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三大痛点:
    第一大痛点:发展模式如何升级 
   在传统商业模式中,如何打破路径依赖,找准新的发展模式,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比较常见且又至关重要的问题。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一般是把产品生产之后通过渠道推入市场。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会是比较好的发展模式。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市场早已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必须回归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升级发展模式,变推式为拉式。
    第二大痛点:信息系统如何升级 
   信息化时代,技术是行业的基础,在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支撑下,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升级能有效促进平台、市场、运营等的优化,从而打造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准化企业"。
    第三大痛点:大数据战略如何实施 
   产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未来的企业可能大都需要数据驱动,通过大数据战略升级打破企业数据孤岛,引领行业数据协同,实现成本效率优化。
   
   这些痛点形成了行业小、散、乱;信息化程度低;账期太长、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也因此带了产业互联网的三大机会:
    第一个机会:产业+互联网整合的机会 
   中国工业革命只有几十年,而西方工业革命进行了200多年,所以中国各行各业可以借鉴西方,通过两个手段来做行业整合,一是资本手段,二是互联网手段。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就应该用资本的力量,加上互联网的模式创新来对各个行业的小、散、乱、弱进行整合,重构出新的行业规则。
    第二个机会:深度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机会 
   中国信息化水平落后西方大概十年,我们可以在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对行业的参与者提供免费软件,解决他们内部的信息化问题,客户管理、线上线下融合等问题,同时提供共享供应链的支持。
    第三个机会:产业金融的机会 
   发展产业金融,需要在每个行业上下游打通的基础上,形成大数据闭环,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大数据整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解决行业的账期问题,同时还能创新金融产品,比如终端众筹或在线贷款,使行业各个价值环节的参与者更好地获得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彰显金融的放大器作用。
   
   当然好的商业模式是在场景里演练出来的,因此我们结合实践提出了产业互联网三层架构:
    第一层:共享层  
   共享层是建立基于大数据和金融的共享平台,也包括共享仓储、共享物流等。行业参与者可以通过共享,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磁云为此提出ADI引擎(后面做独立阐述)共享给产业互联网的创业者。
    第二层:赋能层 
   把产业里面原有的资源、能力组织起来建构产业互联,未来企业的 社会 化分工就可以更细分、更专业,擅长产品就做产品,擅长制造就做制造,擅长营销就做营销,企业把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功修好,再实现行业间或跨行业的协同合作,便能创造出更大价值。以往的企业发展木桶理论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已经失效,因为木桶理论主要是补短板,但产业互联网则是各展所长,互助共享长板,互相赋能,来达到合作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互利共赢。"去链结网"的真正价值是当产业成为价值网的时候,买卖双方会互为供应方和消费方,并最终形成一个API市场,这个API市场会把我们的能力API化,形成一张优化整合的聚合网络。
    第三层:裂变层 
   裂变层是场景运营层,是一个创新、变化的空间,可以百花齐放。目前,各行各业最大的需求是依靠创新提升企业效率、推动行业发展。由于起源不同,传统行业里面很难拥有像互联网企业那样的裂变力量。因此如果能让前两层"去链结网"和"ADI引擎"共享,给传统行业赋能,建立一个网络化的创新引擎,如快速开发的引擎,通过这些引擎可以定义数据、定义流程、定义工作、定义界面,也可以定义协同,从而让企业变得更有创造性、更专业、更细分、能共享。这个支持创新的引擎便能快速跟踪场景,做界面和流程的定制,最终让整个系统根据场景实现个性化服务,不断迭代、裂变。
     产业互联网方法论 
   
   基于三层架构,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产业互联网方法论,即S2b+ OmO+产业金融:
      
    S2b—— 曾鸣的"S2B"与我的"去链结网"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给过我们的提法是 S2b 。互联网时代客户驱动是整个运营的起点,是任何企业的立身之本,是生死存亡的分水岭,做不到客户驱动,将来就没有生存空间。但是单靠任何一家大"B"企业很难实现网络化协同,与此同时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万级、十万级的小" b "企业,它们离用户最近,能以用户为核心做分销、销售、对接客户、及时互动、有效反馈、优化用户体验。这时就需要一个大的行业供应链平台来为它们赋能,即"S"。"S"可以帮助小" b "在客户实时互动等方面提供场景化支持,降低他们的成本,保证质量和流程的高效,让小" b "自主发挥最能触达客户的能力。"S2 b "模式实际上是把人的创造性和系统网络的创造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OmO——  "OmO "'即Online-Merge-Offline线上与线下融合。不同于"O2O","OmO"强调的是小制造企业在其中的价值。四个因素将助力OmO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应用、流畅的支付系统、质优价廉的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如磁云投资孵化的集合制造,就在非常传统的复制行业,发挥了"产业大脑"的高效整合能力。
    产业金融—— 产业金融是产业生态和互联网金融的结合,是产业互联网的靶心。做B2B一定不要忘记产业金融。产业金融是衍生模式,是产业生态的核心突破口及主要赢利点。中国的传统产业并不缺钱,资金大都以应收应付账款的形式沉淀在路上,因此容易出现流动资金"饥渴症"。
    产业互联网ADI引擎 
   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有一个逐渐被接受、走向成熟的过程。互联网最早就是一批IT精英做出来的。实业不好做他们就从虚拟开始做,所以BAT基本上叫虚拟经济。然而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会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渗透到各行各业去,推动各行各业产生变革。为此,磁云 科技 提出了ADI引擎:
   
   ADI=API+DataFlowX+Intelligence, A引擎是"+互联网",它的本质是让产业链接起来。D引擎是基于"区块链+"的活的大数据,可实现数据流动,数据交换,让数据价值最大化。I引擎就是基于"AI+"的智能化,未来的智能商业、智能金融,包括创新的驱动引擎都会基于"AI+"实现。
   当前,互联网对整个人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和预期,整个商业文明正在被重构,这是"技术为王"的时代。ADI它将互联网先进架构与产业应用的特长相结合,为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新引擎。ADI的目的是重构商业文明,让企业与企业之间互通有无、供需互享,转向敏捷化、网式发展,并通过大数据的流动、交换、集成,实现智能化商业创新。ADI引入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产业互联网的兴起,意味着制造、农业、能源、物流、交通、教育等诸多传统领域相继都将被互联网所改变和重构,并通过互联网提高跨行业协同的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