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中三大认定的划分依据和区别是什么?

2024-05-06 12:07

1.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中三大认定的划分依据和区别是什么?

认定的类别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利润表的认定
    


1.发生
    
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查验:订单、赊销审批、销售合同/协议、发票、出库单、运费单、安装凭证。
    

2.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强调的是应记的没有记,指漏记。
    

3.准确性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强调金额不对。
    

4.截止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是否推迟或提前记录,强调的是已记录于不正确的会计期间,记的期间不对。
    

5.分类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记的帐户不对。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资产负债表的认定





1.存在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对方回函回答、订单、赊销审批、发票、出库单、赊销合同/协议、运费单、安装凭证
    

2.权利和义务
    
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强调的是应记的没有记,指漏记。
找证据:发票、验收单、订单、采购合同/协议。
顺查:原始凭证记录到采购明细帐。
    

4.计价和分摊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强调金额不对。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归纳】:



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
(2)完整性
(3)准确性
(4)截止
(5)分类
    
(1)存在
(2)权利和义务
(3)完整性
(4)计价和分摊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2)完整性
(3)分类和可理解性
(4)准确性和计价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中三大认定的划分依据和区别是什么?

2. 审计的目标是什么?

审计目标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与财务报表项目认定层次的具体目标。

3. 审计总目标是围绕什么而界定的。

我是这么认为的:
社会审计总目标是对会计报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了单位的财务状况。
国家审计除了上述目标外,把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放在突出位置。
内部审计则主要是挖掘企业潜力,堵塞管理漏洞。

审计总目标是围绕什么而界定的。

4. 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

具体审计目标的定义: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具体审计目标分为: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3.与列报相关的的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的作用: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5. 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

审计具体目标的定义: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根据具体化的不同程度,又分为 一般审计目标和 项目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审计具体目标的内容: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须达到的目标.
个别审计目标是在一般审计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每个 审计项目分别确立的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

6. 审计目标是什么?

审计总目标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正确性、公允性、合理性、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有效性、一贯性进行评价、审查。
审计的总目标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经济管理的依据,必须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进行数据处理;必须真实,能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客观实际情况,必须使记录和计算准确无误,没有计、少计、重计、漏计等;必须可靠,决策者能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审计应该对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发表审计意见。其中,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真实性和合法性,民间审计的目标主要是合法性和公允性。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相关组织和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审计应该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进行审查和评价,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保证社会经济活动有秩序地进行,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任何经济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审计还要审查经济活动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经济有效。
2.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审计除了履行其监督的职责外,还要发挥其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因而审计还应该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完善,各种管理活动是否合理和有效,并找出经济活动和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和完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7. 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是怎么回事?

  根据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教材《审计》的记载,具体审计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检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所包含的每项认定是否真实。具体包括: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即检查这些交易是否真实发生。
  2、完整性。即检查已经发生的交易是否被瞒报或漏报。
  3、准确性。即检查真实发生的交易,是否按正确的金额反映。
  4、截止。即检查本期的交易是否均在本期反映,本期所反映的交易是否包括了其他期间的。
  5、分类。是否按正确的方式对各类交易分类反映,如固定资产出售收入是否被列为主营业务收入等。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即检查已经列报的资产、负债是否真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即检查所列报的资产是否所有权归被审计单位,负责是否为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即是否存在瞒报、漏报资产或负债的情况。
  4、计价和分摊。即检查真实存在的资产或负债,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正确摊销。
  三、与列报和批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检查批露的内容是否真实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检查应当批露的是否均已批露。
  3、分类和可理解性。检查批露的内容是否正确分类,表述是否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检查批露的内容措辞是否准确、金额是否恰当。

具体审计目标是什么,是怎么回事?

8. 审计目标是什么?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审计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