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王安石?

2024-05-19 12:26

1. 怎样评价王安石?

怎么说呢。
撇开正史上的评论,这个人是个复杂集合体。
也许有改革的愿望,但手法不当,树敌过多,这在后世是遭到批评最多的地方。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在那个时期完全是个虚假命题。
北宋三大弊政--冗官、冗兵,冗费。官员叠床架屋,甚至可以给亲属子女带来十多个”荫封“,国家财政紧张,巨额军费,官费拖累经济,在仁宗朝时已呈不得不变的境地。
神宗初登大位,急于扭转这个局面,也就启用了”负国家三十年盛名“的王安石。
因此,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这些新法迅速出台。
然而,除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岷五州外,无论内政、军事,经济,财政等诸多方面,王安石变法无一成果。
相反,变法的危害是巨大的,以最有意义的青苗法为例--也没有实际效果。
《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钱谷为本,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
听起来很不错,与现代的”农业小额贷款“相似。
事实上呢?
全国差异很大。
江南、成都平原地区本身就比较富裕,农民不需要这些小钱,不愿意贷。而山陕山东等丘陵山区的农民则愿意贷款,却得不到这些钱。
地方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利润指标,或者强制不需要的农民贷款,或者把这些钱交给地主放贷,需要贷款的反而拿不到手。
老百姓能满意吗?
这是王安石所处环境和学识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简单地归咎于反对派的阻力。
另外一个问题是,王安石对政见不同者采取了异常激烈的手段,常以辞职要挟皇帝处分反对派大臣,征诛是也。
人所共知的文化领袖苏东坡本是支持王安石的,只是在守制时见到农民被变法所累--似乎现在还有一些地方称猪为--安石,也见农民的怨恨之情了。所以苏东坡提出《寒暑论》意在折衷,区别对待实际情况进行改革,这就立即遭到了王安石的无情打击,不用意变法就是我的敌人。
事实上,北宋后期党争由此发端。
既然王安石破坏了政治和谐与“君子政治”的传统,那末,报复也就难免。
神宗死后,掌握政权的高太皇太后与旧党立即废除新法,并将新法干将驱逐。哲宗上台后再启用章淳等,将旧党成员报复驱逐。哲宗一死,向太后再出手将章淳驱逐,结果没几天,书画皇帝又开始起用蔡京等新党,一用就是二十年,然后又是一轮的报复。
北宋,世界历史上文化,科技,经济,制度最辉煌的一个朝代就这样在报复与反报复中来回,一干就是70年,直到统治阶级精英尽丧,最后留下来的都是一群只知道吹捧上级的人,普通官员和老百姓们就麻木地看着国家被女直人灭亡。
究其根源,王安石变法起到了一个极端恶劣的破坏作用和引导作用。

怎样评价王安石?

2. 如何评价王安石这个人?

评价
王安石没有认识到中国社会阶层根深蒂固的劣根性。有人说他多用小人,其实是他无人可用。我们这个社会,从古至今能为理想社会奋斗的人是不多见的。剥夺士大夫乃至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打乱了利益分配。
王安石变法失败,但对后世影响很大。从个人来讲,王安石可以称得上历史上著名学者政治强人,思想缜密,其散文与诗词也卓然成家,是唐宋文章家中的翘楚之一。

历史评价
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曾公亮: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
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
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
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3. 如何评价王安石呢?

王安石,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自号临川先生,世称王文公,晚年封王荆公。王安石在文学上,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注重和强调发挥古文的实际功用,具有很强逻辑性及说服力。
他的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为主,意境古远苍茫,常常营造出一种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王安石是我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曾经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变法和改革,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达到富国强兵,对外强防御,对内防弹压,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的目的。他所推行的此次变法从新法不断实施到被守旧派废罢,历时约十五年。在这期间,每一项新法的推行和实施都能收到了一定效果,“富国强兵”更是得到日益彰显。
特别是免役法的推行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空前发展,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3、著名的思想家
王安石曾经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他曾经创“荆公新学”,推动了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何评价王安石呢?

4. 对王安石的评价

对王安石的评价有高瞻远瞩的先进思想,出色卓越的政治才能、用人不合时宜,用法不切实际,难负相位、个人性格、文章、人品俱佳。
1、高瞻远瞩的先进思想,出色卓越的政治才能
王安石在地方仕宦16年时间里逐渐形成了一套拥有自己主见的政治改革方案,对当时矛盾重重、内忧外患的现实情况有很深刻的洞察性。嘉祐三年返京述职之时,他向仁宗呈递了这份为国家社稷抱有拳拳之心的“万言书”,此书被近代学者梁启超誉为“秦汉之后第一大文”。

2、用人不合时宜,用法不切实际,难负相位
朱熹肯定了王安石的人品,却对其政治主张、用人用法提出辛辣的批评,这几点负面的评价也几乎成为了后世否定王安石的主流观点来源。
司马光更是早已写信告诫他:“每有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
3、个人性格、文章、人品俱佳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王安石“修身行己,人所不及” 。欧阳修称他“德行文学为众所推,守道安贫,刚而不屈”且誉为“沉默端正,守节难进之臣”。但对于安石学问品行高度认可,有云“文辞闳富,当世大儒,四方士大夫素所推服”。
同时,王安石还勤俭节约。司马光曾说:“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尽管他们有的反对王安石的政治主张,但却都异口同声地大加赞扬王安石的文章、人品、性格。

5. 如何评价王安石?

如果大概划分的话,自宋代一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都是以贬损为主的;而近代后逐渐赞扬的声音增多,而1949之后,评论转向,以褒扬王安石为主。简单说哪种评论对错都是不太合适的,其中都有着重要的原因。
评价王安石不得不从他的思想变法说起。王安石变法的最初原因就是,基于宋代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到了神宗时候,冗官冗兵问题都过于严重,从而使得国家财政出现问题。而其官制和军制问题因为涉及宋朝立国之本,谁也没有信心和胆量对这个曾经能结束唐末五代动荡的祖宗之法下刀,因此,为了充盈国库,就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手段,在不动摇国本的同时,取得同样的成效。王安石变法也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个背景也就注定王安石变法事实上是一场以经济为主,兼涉政治、军事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王安石传》

如何评价王安石?

6. 怎样评价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时机不对 

北宋的变法阻力太大,假如是汉武帝那时变法,那就容易多了,再不行明太祖时期,也会容易点,(不过有朱元璋在,也不用王来变法了。)王的变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北宋做不到,虽然北宋的政策是强干弱枝,但是枝是弱了,干未必强,士族虽然没有了,但是士大夫在地方的势力却是无比强大,就算是神宗这样在北宋算是比较强硬的皇帝也无法抵御士大夫的压力。而且王安石变法一大目的是强兵,但是要强兵先要强将,北宋那防范武将的政策做的到吗?西汉就不同,那时法制残酷(随秦制嘛,虽然比秦好些,但是比之后的各代残酷许多。)地方上的势力自景帝扫七国,再打压各贵族功臣,等到武帝上台,频繁提拔下层,培养新势力,打击旧势力,巩固君权,再这样的背景下,要变法就容易得多,即便比王安石变法更激进的也可以作到。

北宋之后防范武将,重视文人,几代之后,已经养成士大夫阶层,关系盘根错节,要变法什么就要触动他们的利益,由于武将不成气候,皇帝只能依靠士大夫内部的斗争,北宋党争何尝没有皇帝刻意的目的。而王安石变法依靠的是这个阶层,打击的也是这个阶层,变来变去,只是一派上台打击另一派,换汤不换药,变法却成了加强自己权利的工具,这样还能不失败?[cchere.com 西西河 沉睡的天空]

不过王也有自己的缘故,用人不当,权力又受到限制,象张居正的权力和政治才能就高出王甚多。当然,明朝的那种环境使得张受到的压顶畅侈堆侬瞪畴缺川画力小于王。但是即便如此,失去皇帝的支持,变法都不免失败的下场。

7. 王安石 评价

人物评价:
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曾公亮: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
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  
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 
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黄庭坚: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杨时: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
朱熹: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皇之盛。而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奸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王安石 评价

8. 如何评价王安石

王安石不仅是文学界的翘楚,在政治上也很有作为。他一生勤奋学习,励精图治,想要通过变法使北宋国富民强。他自己更是为官清廉,淡泊名利,多会儿都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王安石想要通过变法来改变北宋多年来积累的弊端。然而很多东西触犯到了既得利益者,遭到了阻碍。最终变法失败,国家反而更乱了,王安石自己也灰溜溜下了台。最后北宋越来越混乱,还被金国灭掉了。

变法开始时实行的还是不错的,不仅充实了政府的财政,还提高了国防力量,被封建地主和大商人的打击力度也比较大。然而推行过程中,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损害到了百姓的利益,使得难民更多了。最后一死,一换,变法就彻底结束了。

对王安石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