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交流农业“致富经”,双方有着哪些合作成果?

2024-04-30 15:27

1. 中非合作交流农业“致富经”,双方有着哪些合作成果?

中国对非农业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始建立外交关系并向非洲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1959年,中国向几内亚政府提供粮食援助标志着中非农业合作的开始。截至2019年底,在农业援助方面,中国已在19个非洲国家援建了2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集中展示中国先进农业技术,搭建多边和双边技术合作平台,探索市场化商业化可持续运营模式;2006年以来,中国累计向37个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职业教育、高级顾问等71个援外专家组,共计724人次,传授农事管理经验,指导当地农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国每年为非洲国家培训农业官员、技术员、农民、学生近万人次。近年来,中国开始远赴非洲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如在科特迪瓦、乌干达、坦桑尼亚、苏丹、赞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均举办过境外农业培训,促使更多非洲国家的农业从业者能够获得技术培训和指导,以此提升农业援外培训的效果。

中非合作交流农业“致富经”,双方有着哪些合作成果?

2. 中非农业合作给非洲农民带来哪些好处?

数据显示,非洲70%人口是农业人口,农业对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30%。然而,很多非洲国家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和社会动荡,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来自中国的技术、资金和经验,为非洲国家发展农业、提升粮食自主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专家们多年不懈努力下,卢旺达民众争相种植蘑菇。很多人因种植蘑菇走上了致富路。自从开展菌草技术培训班以来,1.2万户卢旺达农户通过种植蘑菇获得了稳定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玉米是贝宁当地主要农作物之一,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单产低、品质差。中国专家与当地农民分享玉米杂交高产种植技术和经验。贝宁的畜禽养殖主要以散养为主,满足不了当地市场的需求,不得不从欧洲或周边国家进口。中国援贝宁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引进优良品种,开展蛋鸡和肉猪的养殖试验和示范。贝宁农民库努说:“采用了中国技术,我们的玉米产量从每公顷约800公斤增长到3.5吨。”如今,库努除了自己种玉米,还把技术教给周围村民,“大家现在都想办法多种地、多干活、多赚钱,努力把生活过好”。

3. 中非农业现代化如何让非洲农民走上致富路?

数据显示,非洲70%人口是农业人口,农业对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30%。然而,很多非洲国家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和社会动荡,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来自中国的技术、资金和经验,为非洲国家发展农业、提升粮食自主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国援卢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专家们多年不懈努力下,卢旺达民众争相种植蘑菇。很多人因种植蘑菇走上了致富路。
自从开展菌草技术培训班以来,1.2万户卢旺达农户通过种植蘑菇获得了稳定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中国的技术支持帮助卢旺达发展起一项新兴的菌草产业。农民伊玛丽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几年前,她还只是一个拿着有限薪水的公司职员,要养活5个孩子并非易事。如今她学会了菌袋生产和菌草种植技术,并于2015年前往福建农林大学进行短期培训。现在每个月仅销售菌袋就达40万卢旺达法郎(1元人民币约合132卢旺达法郎),再加上做蘑菇粉和干蘑菇加工,收入相当可观。

2017年,埃及政府和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一项总金额为7600万美元的渔业开发项目,以建设一个集种苗繁育、饲料生产、养殖技术、冷冻、加工等为一体的渔业产业基地。这一项目极大提高了埃及农业及海洋渔业的技术水平,有助于解决埃及食品安全问题,他感谢中国企业帮助埃及发展现代化农业,培养水产行业所需人才,造福百姓。

玉米是贝宁当地主要农作物之一,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单产低、品质差。中国专家与当地农民分享玉米杂交高产种植技术和经验。贝宁的畜禽养殖主要以散养为主,满足不了当地市场的需求,不得不从欧洲或周边国家进口。中国援贝宁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引进优良品种,开展蛋鸡和肉猪的养殖试验和示范。贝宁农民库努说:“采用了中国技术,我们的玉米产量从每公顷约800公斤增长到3.5吨。”如今,库努除了自己种玉米,还把技术教给周围村民,“大家现在都想办法多种地、多干活、多赚钱,努力把生活过好”。

中非农业现代化如何让非洲农民走上致富路?

4. 中非现代化合作如何提升非洲农业发展水平?

2018年暑假期间,肯尼亚小伙马希阳来到位于北京海淀科技大厦的“藤蔓国际双创空间”办公室,继续和合伙人协商创业项目。
“我们现在需要与更多的投资人谈合作,从他们那里获得进一步指导。”马希阳团队正制订着工作计划。

这位来自非洲的小伙2016年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主要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目前正在对外经贸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我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农业技术整合、打包,为肯尼亚及非洲地区提供先进的、适合当地情况的‘农业解决方案’。”马希阳充满信心地介绍着自己的项目。
马希阳的团队将公司命名为“AHAVAH”,这个词在希伯来语中意为“爱”。

“我们做的不仅仅是把技术带回非洲,更希望真正改变当地人的生活,让他们更幸福。”马希阳说。
他指着肯尼亚地图说,肯尼亚一半土地因为干旱而难以耕作,不稳定的食品进口体系、低附加值的农业生产使得百姓的生活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
马希阳说:“国家农业基础落后,但也说明非洲农业潜力巨大,我们希望能够在2025年之前结束国家部分地区极度贫穷的状态。”
记者翻阅该团队设计的解决方案,一套居住和养殖、种植一体化的农舍跃然纸上:为水泵提供动能的太阳能设备、自动化的绿色蔬菜大棚、结合移动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控制系统、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服务体系……

“理想与兴趣是我们创业的动力来源。”马希阳说,“但困难也确实不少。”他希望首先能在肯尼亚建立一块标准试验农田,然后逐步推广。
在来中国求学前,马希阳曾长时间在英国生活,并且有很好的工作机会。“一开始来中国家人都不是很理解,他们认为在英国继续读研读博也很好。”
谈及为什么选择来中国,马希阳说,他认为自己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来到中国。“中国是个很有趣的国家,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几十年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马希阳说,“我很希望了解中国是如何做到的,非洲有哪些领域可以借鉴学习。”
跨国创业并非一帆风顺,语言不通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团队中的耐莉有时客串马希阳的翻译。耐莉说,马希阳充满激情也很有领导力,一心想推动肯尼亚的发展,肯尼亚需要这样的人。
非洲家庭的孩子,成长于欧洲,通过中国再次“认识”世界。马希阳说,在中国的经历让他拥有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个人发展和非洲发展。如今,他正在整合自己的知识和资源,把中国的科技带回自己的家乡。
马希阳计划广泛收集信息,并让各方面看到这个项目的价值,促进中国投资者与非洲当地政府间达成共识,解决项目落地等问题。
在北京,马希阳并不“孤单”。在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的牵头组织下,“藤蔓国际双创空间”于6月正式启动,包括马希阳在内的20个来自加纳、津巴布韦等国家的国际创业团队入驻。
问及马希阳最欣赏哪位企业家时,他笑着说:“最欣赏马云,因为他对创业有着不屈不挠的热情以及具有前瞻性的商业眼光,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马希阳希望,自己的创业项目也可以有一天为非洲人民的生活带来变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