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8岁成“鉴宝”专家,靠“捡漏”古董赚上亿元,如今怎样了?

2024-05-17 11:50

1. 神童8岁成“鉴宝”专家,靠“捡漏”古董赚上亿元,如今怎样了?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行业都有杰出的人才,他们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羡慕的对象,现代社会职业越来越多,出色的人才也是在逐年增加。在2001年的时候,有一名少年出名了,这名少年才16岁,已经是国内著名的鉴宝“专家”了。我国是一个古文物大国,一直以来,关于文物造假的新闻就源源不断,有一些文物造假的程度已经让专业的文物专家都无法分辨,需要借助仪器才能够分别真伪。例如在1994年的时候发生的故宫北魏陶俑造假事件,当时故宫的文物专家在北京潘家园中闲逛,眼尖的专家一眼就瞧上了几件陶俑。

当时从做工、成色、损坏程度还有种种痕迹上来看,这确实是古代的陶俑,专家立刻买下了这几件陶俑,带回故宫中与其他的专家对此一起进行鉴定。结果大家都认为这是北魏时期的陶俑,当时他们没有想太多,只觉得可能是哪座古墓被盗墓贼入侵了,就赶紧上报筹集资金在古玩市场大量的回收北魏陶俑。结果这个陶俑收之不尽,他们才意识到这个有可能是假的。通过对陶俑来源的调查,最终专家们才确定这是假的文物,最后还因祸得福,找到了当今仿制陶俑第一人高水旺,如今高水旺已经是世界文明的唐三彩大师了。

故宫的专家都无法完全鉴定出文物的真伪,这名少年却做到了。他名为郝笛,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但是他从小就非常的喜欢历史,喜欢古玩,他经常跟随着爷爷在天津的古玩市场看钱币、看铜器,渐渐地古玩市场的人几乎都认识他了。从小就在古玩市场耳濡目染长大的郝笛,对古玩文物有着自己的见解,郝笛就这样在古玩市场出名了。在机缘巧合之下,网友知道了郝笛的事情,当时就传出了很多关于郝笛的传闻,例如8岁就成为鉴宝专家,5元就捡漏了真的“洪武通宝”钱币,现在世界上仅有一枚。


他10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研究古代盔甲的顶级专家,12岁破解了考古界的未解之谜,13岁就发表了论文成为了中国文博的一分子,还参加到考古工作中去。他的名声大起来后,有收藏家开始请他帮忙鉴定,郝笛自己也经常去捡漏文物,还从来没有出错,因此他短短几年间就有了上亿的身家。后来郝笛成名后,就很少去古玩市场捡漏了,他常常出席各种活动,帮别人鉴宝,可是他的口碑却越来越差,现在的郝笛,就是一名商人。

若是郝笛真的这么厉害,国内顶级的专家是不会放过诏安他的机会的,高水旺就是如此。虽然高水旺让故宫损失了上百万,但是故宫并没有迁怒于他,高水旺加入了考古行列反而是一件非常大的喜事。有了高水旺的加入,许多损坏的古文物都可以复原了,在高水旺的帮助下,古代陶俑的修复工作得到了极大的进展。这其中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百万。国内比较著名的鉴定专家均没有听说过郝笛的事情,最后这“神童”的故事,也不过是他自己的炒作罢了。

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鉴宝专家,不仅得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还得有非常广阔的文物见识,国内有很多的鉴宝专家都是打着“专家”的头衔,却没有专家的知识,例如周南泉。周南泉鉴定汉代玉凳,让这件现代工艺品以2.2亿元的价格成交,给收藏家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可是后来周南泉还是不承认自己的鉴定出了问题,找专家鉴宝有风险,找鉴宝专家也有风险,玩收藏还是得擦亮双眼,不能被流言、传闻所骗。

神童8岁成“鉴宝”专家,靠“捡漏”古董赚上亿元,如今怎样了?

2. 6岁开始鉴宝,21岁靠捡漏文物身价上亿,他是谁?

众所周知,想要成为一个考古学家需要长年累月的学识积累,即便如此,考古学家也不敢说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有一个人却打破了这种“平衡”,他六岁鉴宝,靠捡漏身价上亿,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

这个人就是郝笛,这个名字在考古界是一个争议性相当大的人,郝笛出生于1985年,根据他父亲所说,童年的郝笛不爱说话,但智商很高,5岁那年郝笛就开始接触地摊上的古钱币。
从这时开始郝笛似乎跟文物结缘,有时一待就是一个下午,在6岁时,父亲带着郝笛一块去了博物馆,平时少言寡语的郝笛竟然指着展品说,这个朝代写错了,那个工艺品写错了,一个老人听了声音之后,就走出来跟郝笛聊了起来,两人很投机。

而郝笛最爱的就是到楼上收集家王鹏家里去玩,王鹏是一位古钱币的收藏家,王鹏有一次心血来潮就给他看了3000枚古钱币,郝笛看了一会儿,就指着有7枚不对劲,王鹏听得目瞪口呆,因为那七枚假币是他特意放进去的,自此之后,郝笛的名声就在考古界流传开来。
据说郝笛7岁时,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买了一把7000元的青铜剑,九岁时,他从工地背回了一麻袋的瓷片,这些碎瓷片都是文物,他一片一片的卖出去,整整卖了十七万元,12岁时,据说他破解了“白金三品”和“鱼肠剑”。

他还写出了《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文章,自从各种各样的神童报道传开之后,“反伪斗士”司马南带着专家找到了已经16岁的郝笛,他们从高古玉到瓷器再到盔甲,郝笛滔滔不绝,就连专家都不得不服。
21岁,他就通过各种各样的鉴宝,达到了身价上亿,但这样的一个“神”人,往往都有出现各种质疑声,不少的人都求“揭穿”,而有些记者还真四处查访,终于找到了各种蛛丝马迹。

郝笛出现在大众面前最早可查是在2001年,此时的郝笛已经15岁,但每隔几年,都会有相关的报道,所以每个人都以为郝笛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至于郝笛父亲所说的6岁鉴宝,七八岁收集青铜剑都可以看出一些马脚。
7000元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一个孩子随随便便就能攒下,说明这个家庭并不普通,而关于鱼肠剑的探索之类的,根本就无从考证,没有任何相关论文,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篇报道。

根据一些资深的考古学家说,全国能够跟古钱币“对话”的仅仅只有10人,而且没有一个收藏家能够同时收集3000枚古钱币,很显然这只是一个炒作,专家指出,郝笛并不是什么“神”只是一个商人,商人总离不开包装。

3. “津门鉴宝神童”,8岁靠鉴宝赚上亿,到底是炒作还是事实?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战国策》
自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有过太多太多地传说,其中不乏又十分夸张的传说。时至今日,人们在形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的时候,也总会不自觉去夸大某些事实。在天津,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津门鉴宝神童”——郝迪。
据说,郝迪在8岁的时候凭借着远超于常人的眼力血赚上亿元。随着郝迪的事情越传越夸张,不少人也非常好奇: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媒体的炒作呢?
小小神童,横空出世
人们常说“喜新厌旧”是人们的本性,似乎在大家的心里,旧的东西永远比不上新的东西。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越久越值钱,比如文物。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们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不少人相继投入了收藏文物的行业。不也正因为如此,一些人为了赚钱,制作了不少赝品,并将这些赝品投进文物市场,企图浑水摸鱼。

因此,在文物的巨大的收藏价值的背后,暗藏着许许多多的坑。不少人曾在购买文物时被坑骗过。
在今天,人们想要买到正品,就必须要有毒辣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不过,不管是眼光还是经验,都是在日久天长锻炼中养成的,鲜有人在刚开始迈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便有分辨真伪的能力。郝迪,就是这个行业的例外。
郝迪是一个留守儿童,他从小便是在爷爷的身边长大的。郝迪的爷爷是一个古玩收藏家,在他的家里,摆放着很多文物古玩,其中不乏非常珍贵的。
环境总是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由于从小跟着爷爷一起逛古玩市场,他耳濡目染地知道了一些分辨文物真假的方法,甚至还能够独自辨别出哪一个是赝品,哪一个是真品。

在古玩界,能够辨别文物真假的人是最吃香的,所以,慢慢地,郝迪便在当地的古玩界出了名。不少人甚至还专门请他去辨别文物的真假。
那时候的郝迪,还不足8岁。在8岁那年,郝迪做了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使他名扬全国,成了人们口中的“津门鉴宝神童”。
那一天,郝迪和往常一样和爷爷一起去古玩市场“淘宝”。就在不经意间。他注意到了一枚钱币,因为这枚钱币看起来比较新,包括摊位主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它不过是清朝末年的一枚非常普通的铜币。
然而,眼光毒辣的郝迪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不对劲的地方。于是他拿起钱币看了一会儿,然后拿出五块钱。买下了这枚钱币。

看到鉴宝神童买下了这枚毫不起眼的铜钱,不少人都在心里嘀咕:“不就是一枚清朝末年的铜钱吗,有什么值得稀奇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枚铜钱的生产时间是清朝末年,但是它并不是清朝的钱币,而是太平天国的钱币。
自太平天国被灭之后,凡是关于太平天国的东西都被清政府销毁了,尤其是钱币。因此,郝迪买到的这枚钱币,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枚太平天国的钱币。物以稀为贵,这枚钱币的价值可想而知。
越来越夸张的传说
人们在形容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有突出的能力的时候,常常会用到“祖师爷赏饭吃”,郝迪毫无疑问属于这一类人。
在鉴别出了太平天国的铜钱之后不久,郝迪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的突出的能力。这一次,他鉴别出了一把名为“古鱼肠剑”的青铜器。

如果说第一次是意外,那么第二次的成功便是向世人证明了他的能力。于是不少人登门拜访——一部分人是为了让郝迪帮忙辨别藏品的真假。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前来采访郝迪的记者。在那段时间,关于郝迪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久而久之,全国不少人都知道了郝迪这个鉴宝神童。
正所谓“三人成虎”,人们在聊天的时候常常会添油加醋,于是,关于郝迪的事迹变得越来越悬乎、越来越夸张。
有人说郝迪只要看一眼东西,就能够辨别这件物品的真假;有人说郝迪能够辨别出连故宫博物院的专业人员都无法辨别的文物。
还有人说郝迪早在8岁那年就赚了上亿元,他的家里摆放着成千上百件文物珍宝。郝迪就这样,在传言中被一步步“神化”。

出人意料的事实
对于这些传言,有人信以为真,有人则持怀疑的态度:“就算郝迪在鉴宝方面天赋异禀,他真的有这么强的实力吗?”
为了探求事情的真相,在事情过去了将近十年之后,一位记者再一次找到了郝迪,希望通过郝迪的采访,验证这些传言的真实性。
或许是见过太多记者,面对这一次的采访,郝迪显得非常自然。他告诉记者,他确实有一定的鉴宝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他从小跟着爷爷学会的。
不过他所拥有的能力,很多常年混迹古玩圈的人都有。郝迪很无奈地对记者说:他根本没有传言中的那般天才,他的能力也远远不及一些资深的鉴宝大佬,更没有传言中的家财万贯。

这番话,郝迪也曾经对之前的记者说过,但是他也不清楚为什么传言会越来越夸张。
事实上,虽然社会总是对新闻工作者有着“如实报道,不得夸大”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新闻媒体为了夺人眼球,常常取一些非常夸张的标题,并将事实不断夸大。类似于郝迪这般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长时间以来,大众对于郝迪的印象,常常是“天才”“大佬”,人们恨不得把所有能想到的关于天才的辞藻和句子用到郝迪的身上。
不难想象,若是一个心智不坚定的人,一定会在赞美声和鲜花中迷失自我,最终变成现代版的“伤仲永”。

不过,幸亏郝迪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兼之他的爷爷一直以来对他的悉心教导,他并没有因为小时候所获得的成就和媒体的夸张的报道而沾沾自喜。
在过去的几年的时间里,郝迪一直在努力学习,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文物学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新闻慢慢失去了它本应该具有的真实性。现在的新闻,真真假假混杂,使人无法分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若是新闻都被虚假所包围,这会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津门鉴宝神童”,8岁靠鉴宝赚上亿,到底是炒作还是事实?

4. 8岁成为鉴宝专家,被誉为“古董神童”的他,挣了上千万后来怎样了?

一个古董,它的价格非常的高,而收藏古董的人应该也知道,遇到一个价位高的,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的良好的一个古董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同时去辨别一个古董里面含有的工艺,历史等等,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优秀的古董鉴证师,可能需要十几年,二十年的古董辨别的经验,才能够达到优秀辨认师的称谓。
但是有些人却天生具备这种能力,这种能力让很多人都惊叹。有一位神童就在这方面非常的突出,他能够很轻松的破解一些专家们都很难解答的,关于古董的一些问题。8岁的时候,这个男生就已经成为了古董鉴宝专家,他当年被誉为"古董神童",如今挣了上千万元,现在这个“古董神童”如何了呢?


"古董神童"的名字叫做郝笛,郝笛是一个出生在天津的普通小孩,当时因为父母非常的忙碌,于是,因此郝笛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大的。受到爷爷的影响,郝笛从小就对一些古董非常感兴趣,当时爷爷也经常带着他去各种的古玩市场参观。五岁的郝笛已经对一些钱币、银铜等古董,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也能够辨别出它们的差别。如此小的年纪,却能辨别出这些繁琐而又困难的事情。这一举动让很多人都关注到了这位小神童,当年才五岁的他,就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了。




据了解,郝笛在八岁的时候就被人称为是鉴宝专家了。还有人说,当时他仅用五块钱就淘到了一个太平天国时期的宝贝"洪武通宝",这个宝贝举世仅有一枚。并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的顶级专家。12岁帮忙破解了非常多中国考古界产生的一些谜题。令人更加吃惊的是,郝笛12岁的时候,就已经发表了一些论文,还成为了我国文博委员会年纪最小的一名会员。不过这些纷纷扰扰也是从各大民间流传出来的。




13岁,郝笛就开始与各个专家进行一些考古的工作,很多人都会请他去辨别他们古董的真假。小小年纪的他已经能够轻轻松松地靠着自己的本领,而赚取非常多的财富,仅仅几年,他就已经是一个亿万身家的小孩了。这样的神童数量非常的少,于是很多人在网络上都纷纷传播郝笛的故事。关于郝笛一些在古董方面的故事是讲不完的,网传,他曾经花了两三分钟就鉴别了3000多枚的古币,也曾经让全球数十家博物馆都请他当客座专家。




甚至有人说郝笛一生下来就5000岁了,就像一个宝藏一样。如今他已经30多岁,但是他却渐渐的消失在了媒体的视野中。郝笛的故事却像一个伤仲永的故事,年纪轻轻的郝笛因为大众过多的关注,而丧失了原本的兴趣爱好。流传在他身上的很多传言在几年之后也不攻而破。很多人表示,这些或许只是郝笛的一些人设贩卖,其中的真假也让人说不明道不清。或许郝笛现在已经在某个角落里面,慢慢的沉淀自己,减少这些过多关注的困扰了吧。

5. 当年一个忽悠24亿,一个骗走8000万的两位“鉴宝专家”,后来怎样了?

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上下500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流传至今的文物和古董更是数不胜数的。尤其是在随着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以往的那些文物,古董就更加重视更加珍藏了。在这种大时代大环境的背景下,前几年的时候总是会流行各种鉴宝节目。而在那些鉴宝节目中,总是会请上一些专家鉴定团来为人们鉴定手中的宝物是真是假,价值多少。但是这几年来,相信大家也通过一些事迹了解过鉴宝专家现如今的名声是越来越不好了,其实这都与之前一些鉴宝专家哄骗他人的事迹有关。当年一个忽悠走24亿,一个骗走八千万的两位“鉴宝专家”,他们后来怎么样了呢?
这第一个忽悠走24亿的主人公名叫做谢荣根,而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988年的时候,北京有一个开发项目获得批准。但是在最后,由于资金的问题是这个项目没有办法继续进行,而且还必须要将这个项目转手卖给他人。当时谢荣根作为一个商人,自然是看中了这一块儿项目的价值,于是就买下了这个商业项目。只不过谢荣根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想要通过正规渠道挣钱的商人。在拿到这个项目之后,他伪造了很多的房贷合同,向北京的各个银行贷款了6.6亿元。而这6.6亿元,他也没有用来去投资项目,而是全部都用来奢侈的消费了。最后银行发现了他这样的一个行为,就上门来找他要债。但是这是谢荣根却说自己有收藏金缕玉衣,而银行在找来当时故宫博物馆馆长杨伯达等一系列文物专家,去给这个金缕玉衣进行鉴定之后,据专家所说是真的,所以他们最终选择相信谢荣根。

但其实这件金缕玉衣是假的,当时的鉴宝专家,他们在鉴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走正规的流程,而且他们都是在谎报。就这样,最终也使银行失去了24亿元。而谢荣根在最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当初的鉴定专家们也只是推脱说自己一开始看走了眼,鉴定出了错。

而那个骗走八千万的鉴定专家是刘岩。当时是河南的两兄弟他们拿着自己家族流传下来的《重阳汉柏图》,到一个鉴宝节目中去鉴定他们手中的宝物。但是当时的专家在节目中给出的建议说是这个字画是假的,这让两兄弟非常失望。不过就在这时,有一个专家叫刘岩,他出面说虽然是假的,但是由于制作精良也能卖到17万的价格。这又让两兄弟觉得非常开心,于是便欣然地将这幅画以17万的价格卖给了他人。结果就在卖掉这幅画一年之后,两兄弟就在另一个拍卖会上看到他们的这幅画竟然卖到了八千万的价格。这个时候两兄弟就知道自己是被刘岩给欺骗了,他们将刘岩告上了法庭,但是由于当时缺少证据,也没能够追回自己的画。而刘岩也算是在那一次事故当中彻底的丧失掉了自己鉴宝专家的名誉。

结语:鉴宝专家也是常人,如果他们是因为自己一时看走眼而鉴定出错的话,我们也能够理解。但是对于那种,故意说是假的,或者故意说是真的的这种人,我们将永远唾弃。

当年一个忽悠24亿,一个骗走8000万的两位“鉴宝专家”,后来怎样了?

6. 鉴宝专家不靠谱?4.3亿的国宝级文物,被说成赝品

 鉴宝专家不靠谱?4.3亿的国宝级文物,被说成赝品
  鉴宝专家是一个很风光的存在,依靠一眼辨真伪的本事,频频现身于鉴宝节目。按照马未都的说法,真正的专家都是在博物馆里。另,马未都尖锐的指出,电视节目上的鉴宝专家,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没有,可以说在鉴定方面是软肋。当然在博物馆里的专家,同样也有失手的时候。早年鉴宝专家,曾将4.3亿的国宝级文物,说成是赝品。人们不禁发问鉴宝专家不靠谱?
  
  说来话长,但凡一件东西要出手的时候,背后的故事包装一定要跟上。这是一幅书法作品,2000年宝岛藏家出手从日本购得。值得一提的是,中间人正是岛内“收藏大亨”王定黔。然而,关于这幅书法的真伪一时间难倒了他。他就寻思着找专家鉴定一下,这么一来藏家便找到了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书画出版社。书画出版社,一听人家自称这是黄庭坚的《砥柱铭》,心里也是痒痒的。出版社高层认为能够将这一书法珍品买回大陆,也是功德无量。
  
  藏家也不甘示弱,开口就要4000万。这下书画出版社的高层心里就犯毛了,便找来一大批鉴宝专家,组成鉴定小组,鉴定真伪。这位藏家在鉴定的时候使了一个小小的手段,鉴定可以,但是不让你看到原件,并且仅仅提供数码资料。如此一来,专家结合数码资料的一些疑点,加上历史上的一些争议,认为这是一件赝品。平心而论,专家的斟酌也是有依据的。黄庭坚的《砥柱铭》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后来流落日本。但是流落日本之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砥柱铭》还是有一定争议的,认为是赝品。专家据此,十分慎重的认为这是赝品之作。宝岛藏友4000万落空,书画出版社也不想要赝品。
  
  事隔多年,这件事又出来了。宝岛藏友找到了最开始的中间人王定黔,加上是老熟人关系,便在王定黔的活动下这件东西拿到了国内顶级拍卖会上保利。保利方面慎重起见,邀请黄庭坚34世孙黄君实来鉴定。黄君实不仅仅是黄庭坚后人,更是一个书画鉴定大家,业内非常有名。可见,保利对这次鉴定非常重视。黄君实经过认真比对,认为此版《砥柱铭》正是先祖黄庭坚的真迹。
  
  这下了不得,当年书画出版社一帮专家认定为是赝品的书法作品,骤然成为真迹。这下书画出版社的专家坐不住了,有点被动。黄庭坚的《砥柱铭》更是创下中国书法成交的新纪录,足足卖了4.3亿。这个记录,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被打破。可以说,黄庭坚的《砥柱铭》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贵的书法作品。
  
  鉴宝专家不靠谱?仅凭这4.3亿的国宝级文物被说成赝品,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本质。我还是用马未都那句话来说,他最不愿意鉴定的就是书画,因为真假难辨。对此,大家怎么看黄庭坚的《砥柱铭》是真还是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