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离散程度

2024-05-05 20:31

1. 数据的离散程度

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1、异众比率,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2、四分位差,用于测量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中位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3、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测度值,衡量均值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众数是一组数中最多的数,不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平均数是将一组数取平均,将数据的差异降低。标准差是按照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后开方,这个数越大,离散程度越大反之越小。极差是将一组数据中的最大与最小数取差,也是极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离散系数又称变异系数,是统计学当中的常用统计指标。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 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离散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离散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
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离散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数据的离散程度

2. 数据的离散程度

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1、异众比率,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2、四分位差,用于测量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中位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3、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测度值,衡量均值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众数是一组数中最多的数,不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平均数是将一组数取平均,将数据的差异降低。标准差是按照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后开方,这个数越大,离散程度越大反之越小。极差是将一组数据中的最大与最小数取差,也是极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3. 数据的离散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用标准差表示。

离散程度,英文名Measures of Dispersion,是指通过随机地观测变量各个取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用来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通过对随机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观测个体之间的差异大小,从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的指标对各个观测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

通过对随机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随机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瘦俏或矮胖程度。可用来测度观测变量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有很多,在统计分析推断中最常用的主要有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等几种。极差又称全距,是观测变量的最大取值与最小取值之间的离差,也就是观测变量的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之间的区间跨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

4. 怎么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使用方差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如果是两组计量单位,或者数值相差很多的数需要进行离散程度的比较,就通过标准化方差来进行。

5. 统计学基础知识之数据离散程度描述

    离散程度指标的种类很多,下面介绍的是常用的几种。 
    全距(Range)又称极差,是指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如果用R表示全距,用Xmax,Xmin,分别表示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则全距公式为:R = Xmax- Xmin。例如,前面提到的两组数据中,第一组数据的全距R = 21 – 19 = 2,第二组数据的全距R = 25 – 15 = 10。通过全距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第二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更大。由此,我们可以记住一个一般性结论:离散指标的数据越小,说明数据的变异程度就越小;数值越大,则说明数据的变异程度越大。当然,这个结论只有在同类离散指标相比较时才会有意义。
     全距指标的应用问题 
    全距指标的含义容易理解,计算也很简便。因此,在某些场合具有特殊的用途。例如,要说明一个地区的温度情况,没有比用温差说明更好的指标了。在描述一种股票的波动情况时,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差是常使用的特征值。另外,在成品质量控制方法中,R控制图也是全距的一种应用。但是,全距在计算上只与两个极端值有关,因此它不能反应其他数据的分散情况,就这一点来说,全距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测度指标。如果需要全面、精确地说明数据离散程度时,就不宜使用全距。
    平均差(Mean Absolute Deviation)就是各项数值与其均值之差绝对值之和的平均数。用MAD表示平均差,其公式为:
    所谓离散,是个相对概念,需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因为均值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所以就成为衡量离散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方法就是用各项数据与与均值相减,通常将这个差值称为离差(Deviation)。离差数值的大小就可以说明数据的偏离程度。但是,可以证明
    因为相对于均值的正、负偏差之和是相等的。为了解决离差正、负值抵消的问题,统计学家使用了绝对值的方法,如平均差,更多使用的'是平方的方法,如方差,然后再用平均的方法,消除掉由于数据项数多少给离差值带来的影响,即从指标的含义来看,平均差的数值代表了所有数据离均值的平均距离,使用该数据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比较容易理解。
     平均差的应用问题 
    虽然平均差简单易懂,但因为使用了绝对值,不便于进一步计算,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不如其他离散指标应用那样广泛。但在预测领域,还常常使用该指标用于误差的说明。
    方差(Variance)就是全部数据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总体方差表示,计算公式为:
    方差克服了平均差绝对值的问题,成为描述离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方差数值含义的解释上却遇到困难。因为方差的单位是数据单位的平方,夸大了数据的离散程度,使人不易直观理解数值意义。因此,通常取方差的算数平方根作为描述离散程度的指标,即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总体标准差的公式表示如下:
    如果用上面的数据计算,对于这个数据,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它的含义了。=方差、标准差的应用问题总体方差表示,总体标准差用
    表示,而样本方差用S2表示,样本标准差用S表示,不能混淆。样本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可以看到,样本方差及标准差与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公式略有不同。样本方差和标准差的分母是n-1而不是n。因为样本的方差和标准差在使用中,经常作为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的估计量,分母除以n-1而不是n,可以得到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的较好的估计量。
    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就是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一般用V表示。总体的离散系数表示:
     样本的离散系数表示为: 
     离散系数的应用问题 
    离散系数实质上是标准差相对于均值的大小。因此,如果比较均值不相同的两组数据相对离散程度时,使用离散系数,要比使用标准差更准确。例如,假定有甲、乙两个工人,甲平均每小时生产40个零件,标准差是5件。乙平均每小时生产80个零件,标准差为6件。那么那个工人的稳定性比较好呢?根据标准差的定义,标准差越小,离散性就越小,所以甲生产要比乙稳定。但是,我们看到乙的标准差虽然比甲略高,但其生产的能力确实甲的2倍(80/40)。也就是说,6相对于80的变化要小于5相对于40的变化,这个含义就是离散系数。计算过程如下:
    由此可见,乙的离散系数小于甲,所以乙的生产要比甲相对稳定。离散系数是个无名数,这是它与其他离散指标的最大区别。全距、平均差还有标准差,它们都是有名数,其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一致。离散系数的这一特点使其不仅可以说明同类事物的相对离散程度,还可以说明不同类事物的相对离散程度。例如,当我们有兴趣比较一群人的身高离散程度大,还是体重离散程度大时,其他离散指标都不能用于比较,因为身高与体重的单位不一致。而离散系数就可以比较,因为它完全消除了单位的影响。

统计学基础知识之数据离散程度描述

6. 统计学计算离散程度(要过程)谢谢

计算离散程度,可以算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可以用方差计算(方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甲的平均数:1/50x(30x2+65x10+75x25+85x8+95x5)=74.8
甲的方差:s²=1/50((30-74.8)²x2)+(65-74.8)²x10+(75-74.8)²x25+(85-74.8)²x8+(95-74.8)²x5)=156.96
乙的平均数:1/40(30x3+65x8+75x20+85x5+95x4)=72.875
乙的方差:s²=1/50((30-72.875)²x3+(65-72.875)²x8+(75-72.875)²x20+(85-72.875)²x5+(95-72.875)²x4)=219.86
因为乙的方差比甲大,所以乙班的离散程度较大。
(ps:如果楼主身边有计算器的话,最好再按一遍,以免出现错误。)

7. 能够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由于方差和极差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所以能够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方差和极差.
  故选:D.

能够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8. 为什么要用离散系数反映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它与标准差有何区别

离散系数:
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其作用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
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因此,标准差也是一种平均数.
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