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2024-05-17 13:23

1.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目前(指2009年),荷兰CLIMEX交易所、欧洲气候交易所、北欧电力交易所、纽约绿色交易所、亚洲碳交易所等都可以进行减排量(CER)交易。据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全球CER相关交易额达60亿欧元。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整个二级市场的每吨CER的价格从之前的20欧元下降为10欧元左右。先来看欧洲排放交易体系。欧盟委员会2005年起对成员国实行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管理,在其生效的第一阶段(2005年—2007年),对各成员国每年可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做了规定。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欧洲排放交易体系,允许各成员国交易各自的配额。欧盟的规定比京都议定书更为严格,其交易也非常活跃。2005年,成交额就达72亿欧元,2006年为181亿欧元。但由于欧盟规定第一阶段的配额不能带入第二阶段,2007年的价格大幅下跌,交易量萎缩。2008-2012年是第二阶段,一些非欧盟成员国也加入进来,并且欧盟也接受了UNFCCC认定的减排项目。再来看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碳排放交易。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于2003年,它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交易设计了CFI合约,每份CFI代表100吨的CO2等额气体排放。CCX提供了正式会员、合作会员、减排量供应、减排量打包、交易、买家等六种参与形式以满足不同的排放需求。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已通过碳交易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如英国通过“以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的气候政策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德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做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美国堪萨斯州农民通过农田碳交易,获得了新的农业收入来源;日本则把碳排放权交易看作是“21世纪第一个巨大商机”,通过在世界各地大量购买和销售碳排放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此外,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看到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商机,陆续进入全球碳交易市场“淘金”。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2. 什么是全国碳交易市场

全国碳交易市场是一个由人为规定而形成的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2011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底,中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2021年元旦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2021年7月16日9时15分,全国碳市场启动仪式于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办,备受瞩目的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始上线交易。

3. 碳交易市场来了,什么是碳交易市场?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不了解什么是碳交易市场,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碳交易市场,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些煤炭的排放量交易达到一定的控制排放量的总目的。而对于这样的一个效益来说,这的确能够得到稳步的增长的,现在每一个企业基本上都会进行一些煤炭的排放。尤其是对于一些工厂,企业来说,对于这样的一些技术改造,能够让这样的一些煤碳排放量减少的话,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煤炭排放就可以在市场上去出售。
对于煤炭的较少使用
而且对这样的一个市场来说,也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感觉到十分的有帮助的,对于我们的环境来说也是有一个保障的作用。对于这样的一些其他的企业,如果为了扩大自己的生产,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个煤炭排放的配置不够用的话,就可以去在市场上去购买这样的一些出售的额度。而对于这样的一个额度的排放量能够控制得住,还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些企业去鼓励他们进行优化能源的结构。
进行出售煤炭
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来说,的确是能够妥善的解决我们自己的环境受到一定的污染这样的问题。而且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也是能够促进低碳行动的进一步执行在控制这样一些排放量的时候,也能够扩大这样的一些排放量的交易市场,利用市场的机制去减少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这样的一些绿色低碳的行动也是能够实施进一步的创新,让许多人他们能够在这样的一些行动当中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说,煤炭交易市场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帮助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能够帮助他们在去保护自己绿色低碳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有收获。

碳交易市场来了,什么是碳交易市场?

4. 如今我国碳市场交易发展情况怎么样?并谈一下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未来展望,详细说说你的想法

全球碳排放主要交易所:欧盟碳市场、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韩国、新西兰、中国碳市场
本文核心数据: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全国碳排放交易成交价格、欧盟碳市场交易成交价格、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交易成交价格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首日成交价上涨6.73%
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入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域;2013年6月,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2016年,四川、福建开启碳排放交易体系试点;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21年《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相继出台,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速。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市场上线交易,地方试点市场与全国碳市场并存。在全国碳排放交易机构成立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位于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武汉,企业在湖北注册登记账户,在上海进行交易,两者共同承担全国碳交易体系的支柱作用。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

2021年7月15日,上海环交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沪环境交[2021] 34 号)》,全国碳交易的交易方式采用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


截至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4103953吨(折合超410万吨),成交额210230053.25元(折合超2.1亿元),收盘价51.23元/吨,较开盘价上涨6.73%。

全国碳市场价格具备上升空间
2020年,疫情冲击对碳市场具有负向作用,但由于各碳市场逐步收紧了碳配额发放,并且各国制定了更高的自愿减排贡献目标,“碳减排”、“碳中和”处于较高战略地位,碳价逐步攀升。
2019-2020年,由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规则的收紧预期以及碳免费配额的减少,ETS碳价格从平均每吨25欧元翻倍至2021年5月初的每吨50欧元左右。

2020-2021年,美国RGGI碳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RGGI碳市场的初始配额发放以拍卖为主,每个季度举行一次拍卖。2021年第二季度,美国RGGI拍卖成交均价为7.97美元,较上一季度涨幅为4.9%,总成交量为2299万吨。

理论上来说,当碳配额价格高于减排边际成本的碳价,才能有效发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职能。
目前,全国碳市场采用相对总量控制机制:以纳入重点排放单位的企业发电总量为基准值,计算出每家企业的配额量。考虑到在全国碳排放交易的初始阶段不会为企业添加太多成本负担,目前碳排放配额取决于发电总量。
从最新的各地碳交易试点市场的交易价格来看,交易价格处于9-51元/吨的区间内,结合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51.23元/吨的收盘价,随着配额的逐步收紧,全国碳市场价格具备上升空间。
根据中国碳论坛、ICF国际咨询以及北京中创碳投共同发布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初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约为49元/吨,2030年有望达到93元/吨,并于本世纪中叶超过167元/吨。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林业碳汇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5.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是什么?怎么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呢?

主要表现于:企业碳排放数据统计与监测的准确性、公正性问题,碳排放配额如何科学、公平、精细分配的问题;各主体在碳交易、碳资产管理方面的人、财、物能力建设问题;碳交易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等。同时,碳交易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协调好经济发展和低碳约束、市场和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关系到碳市场建设运行的成败。
第一,健全碳交易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保证配额的稀缺性。碳市场的源头是配额。
第三,搭建统一有效的碳交易平台。
第四,理顺碳价机制,利用协同措施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
第五,需要制度创新。
仟亿达亿碳在国内、国际有着许多的开发CDM/CCER项目的合作伙伴,我们同合作伙伴一起将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开发成合格的CDM/CCER项目,最终使项目单位获得国际/国内碳交易资金。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是什么?怎么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呢?

6. 碳排放市场的交易情况是什么样的?

全球碳排放主要交易所:欧盟碳市场、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韩国、新西兰、中国碳市场
本文核心数据:温室气体排放覆盖比例、碳排放交易价格
全球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面较广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排污权交易是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美国国家环保局首先将其运用于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
1997年,全球100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该条约提出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2002-2015年间,遍布四大洲的多个碳交易体系建成。其中,日本在减排领域做了大量的尝试,既有全国性的自愿性碳排放交易体系(JVETS),也有以东京、埼玉县为代表的地区性强制履约交易体系。
当前,碳交易已成为碳减排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面较广。截至2021年1月31日,全球共有24个正在运行的碳交易体系,其所处区域的GDP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54%,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1/3左右,覆盖了16%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还有8个碳交易体系即将开始运营。

主要碳交易体系包括欧盟碳市场、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倡议(RGGI)等
目前,全球范围内主要碳交易体系包括欧盟碳市场、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倡议(RGGI)、韩国与新西兰碳市场等。根据路透社数据,2019年,全球碳市场交易均价约为22欧元/吨。
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达2290亿欧元,同比上涨18%,碳交易总量创纪录新高,达103亿吨。其中,欧洲碳交易占据全球碳交易总额近90%;北美区域碳市场——西部气候倡议组织(WCI)和区域温室气体倡议组织(RGGI)总市值增长16%,分别达到220亿欧元和17亿欧元,分别占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的9.6%与0.74%。

注:2020年全球碳市场分区域成交规模具体情况尚未公开。
欧盟气候政策以限额交易为基础
2005年,为实现《京都议定书》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欧盟建立了气候政策体系。欧盟碳交易机制(EU ETS)是世界上第一个多国参与的排放交易体系,目前碳定价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位于欧洲。
为了增强与《京都议定书》的协调性,欧盟允许EU ETS下的排放实体能够利用清洁能源机制和联合国履约机制(JI)中获得的减排信用履行减排义务,即欧盟成员国可以利用CDM项目从发展中国家或未参与强制减排的国家购买减排信用,达成减排任务,此举增强了成员国减排方式的可选择性。
它是欧盟气候政策的核心部分,以限额交易为基础,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2021年起,EU ETS进入运行的第四阶段。

美国推行以自愿减排为主的温室气体控制政策
2001年3月,美国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后,推行以自愿减排为主的温室气体控制政策。

欧洲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与配额密切相关
2020年,疫情冲击对碳市场具有负向作用,但由于各碳市场逐步收紧了碳配额发放,并且各国制定了更高的自愿减排贡献目标,“碳减排”、“碳中和”处于较高战略地位,碳价逐步攀升。
2019-2020年,由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规则的收紧预期以及碳免费配额的减少,ETS碳价格从平均每吨25欧元翻倍至2021年5月初的每吨50欧元左右。

供需推动美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上升
RGGI源于2005年美国东北部地区十个州共同签署的应对气候变化协议。从2015年开始,碳配额总量逐年下降,2017年RGGI设置的配额总量是8430万短吨(约合76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年,RGGI合计拍卖6498万吨。
2020-2021年,美国RGGI碳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RGGI碳市场的初始配额发放以拍卖为主,每个季度举行一次拍卖。2021年第一季度拍卖成交均价为$7.60美元,较上一季度涨幅为2.5%。由于弗吉尼亚州的加入,RGGI总成交量创历史新高,达到了2347万吨。2021年第二季度,美国RGGI拍卖成交均价为7.97美元,较上一季度涨幅为4.9%,总成交量为2299万吨。

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各国可能大幅或加速收紧配额,预计无论通过交易所还是拍卖为形式进行交易的碳排放权价格将呈现上升趋势。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林业碳汇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7.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建议

1.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或行业探索碳交易国家应加快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可行性研究,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或行业明确碳排放控制目标、科学合理分配排放权、运行交易机制。在试点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的方法学体系,培育更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设立全国性的注册登记系统和清算机构。探索形成排放权分配制度、价格形成制度、减排励制度等诸项制度。2.开发交易品种,从项目交易逐步扩展到标准化碳合约交易从欧洲排放权交易体系经验来看,碳排放权期货和现货交易可以同步开展。因此,在我国也可以考虑在初期开展现货交易的同时开发期货期权合约交易,逐步由以项目为主的交易向以标准化合约为主的交易过渡,适时推出碳排放权标准合约及其衍生品的交易。3.鼓励推出碳排放权有关的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我国在碳交易过程中应引导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开发排放权金融产品以对冲价格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挂钩碳排放权的金融产品,建立碳基金以推动融资担保和项目投资;建立减排量收益权抵押贷款机制;探索碳交易合同保险机制。4.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有关碳交易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地位,健全相应财务和税务制度。国家可适时推出区域和行业碳排放考核机制,制订排放权分配原则,搭建碳排放统计体系,形成项目审核机制,规范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台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构筑相关金融监管体制。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建议

8.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特征

“人为”性。碳交易是人为创造的市场机制。大气层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一种公共品,几千年一直是一种天然的免费资。碳交易的实质是将这种免费资源变成付费资源,并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天然的市场和人为市场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较强的自我产生和演化的特征,而后者自始至终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全球有效的碳交易必以全球各国一致行动为前提,全球减排机制是全球治理制度之一。各国有效的碳市场必是国家顶层的制度设计。交易制度设计组成一般包括减排目标及范围、配额确定及分配、灵活机制和成本控制、机制运行管理制度等,但其核心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控制和排放者的强制减排约束,否则排放权就不具有稀缺性,碳交易无从发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金融”性。碳交易的标的物——排放权是一种虚拟资产,类似于信用货币,但其价值不是天然的。其商品属性是建立在国际协定和规则基础上的。它基于全球碳减排协议、各个强制性减排市场的内部减排规则以及相关国内法的认定,不像原油等商品不需要任何政府背书就天然拥有稳定的价值基础,排放权信用属性的背后是国际法或国内法的强制力。因而,排放权具有货币属性,碳交易市场实质上是一个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需要更加完善和缜密的制度设计,尤其是严格的监管制度。除此之外,碳交易的特殊性更需要一个健全和完善的排放数据检测、报告和核查机制,以确保减排发生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碳资产价值的真实性,这是碳市场运行的基本条件。“基础”性。由于目前经济体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排直接影响几乎所有经济主体的成本结构,涉及到整个价格体系,因而碳交易机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制度。它不是以往简单的排污权交易,比如固体废物、污水排放以及导致区域酸雨的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权交易。碳市场的这种基础性表明,碳市场必须是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尽管目前有些国家存在区域碳 市场,如美国的地区温室气体倡议和西部气候倡议,但必定是过渡性的或者实验性的。作为碳基能源经济体系下的资源配置制度,必须要有相应的微观市场机制,减排主体要对价格信号敏感,正是这个原因,EUETS的实施是伴随着欧盟电力的自由化改革进行的。另外,一个良好运行机制要避免造成的市场扭曲,如不公平竞争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碳市场机制导致的扭曲将降低减排效率、阻碍环境目标的实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