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团的经营之神

2024-05-20 07:03

1. 台塑集团的经营之神

 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多台湾企业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导,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有书评这样写到,“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决不罢休。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第四堂课: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在这一点上,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还有文章指出,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件法宝。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及所有从业人员存在紧迫感。“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始终对此深信不已,他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己,王永庆都提倡严格要求。据说,台塑集团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做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王永庆本人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由于坚持事无巨细的工作方针,再加上习惯于刨根问底,庞大的台塑集团完全在王永庆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了如指掌。当然,奖惩分明是台塑集团的一贯作法,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然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也极为慷慨。据报道,台塑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奖励;另一类是精神的。有关台塑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最为有名。王永庆私下发给管理人员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即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员工分享”的做法。台塑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都拼命地工作,王永庆的“奖励管理”制度造成了“1+1=3”的效果。王永庆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也是严之又严。”龙兄虎弟红花绿叶一个不少王永在比哥哥王永庆小五岁,原任台塑集团副董事长,是陪伴王永庆时间最长的事业搭档。媒体在评价两个人几十年的合作经历时,经常使用的词语是“珠联璧合”与“相得益彰”。一家杂志的文章说,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一静一动,从年轻时代开始,王永庆负责规划事业发展方向,弟弟王永在负责落实和执行。在台塑老员工眼中,哥哥王永庆扮演着“抬头看”的角色,思索规划着台塑集团下一步发展方向,而弟弟王永在就是“低头做”,一步步推动着台塑走向更高的阶段,王永庆建立制度,王永在落实细节。而两人的默契及信任更难能可贵,王永庆做了决策,王永在百分之百服从,而王永在执行过程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哥哥王永庆充分授权。有记者曾问王永在两个人有没有吵过架,王永在则委婉地说:“他讲他的,我转头走掉就是了。”在生活上,身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同样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一贯奉行“勤劳朴实”,事事讲究“合理化”。据说,王永庆的吃饭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卤肉饭;穿的原则是“整洁”,一双运动鞋总要穿上好几年。弟弟王永在则是随遇而安,对任何事情都泰然处之,进退自如。近几年来,一些欧洲经济学者突然对家族企业发生了浓厚兴趣,很多知名大学也先后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对其方方面面进行解构和研究。为了搞清楚究竟是什么令经济学者如此着迷,美国《新闻周刊》特地委托汤普森金融咨询公司对欧洲家族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在强大的数据库中,汤普森的分析师们找到了答案:令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大型家族企业近年来出乎意料的发展与壮大。从综合数据来看,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及英格兰的股市中,家族企业板块近10年的总体走势要强于没有血脉传递关系的企业板块。一些专家指出,从现代管理制度出发,公司应有相互独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组织体系,但很多家族企业却将三者揉在一起。很多人批评这种状况可能危害小股东利益、容易滋生内部腐败,而一些经济界人士却认为,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非但无害而且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专门为企业做管理咨询的律师米尔斯泰因认为,在那些家族成员占有董事会和管理层席位的公司中,即使出现严重分歧,家族企业最终也能迅速达成共识,因为家族企业拥有一般企业没有的东西:维护家族团结和财富的共同愿望。或许,这种兄弟之间的情义、家族内部的团结,就是带有家族企业烙印的台塑集团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王永庆、王永在两兄弟淡出决策层,台塑集团将从“二王时代”过渡到“行政中心集体领导时代”,今后所有重大决策都将出自由王永在长子王文渊、王永庆之女王瑞华等七人组成的行政中心。王文渊、王瑞华分别担任集团总裁和副总裁。据报道,王永在代表兄弟俩对媒体表态,说退休之后心情不错,还强调对接班人“很放心、很高兴”。台湾当地媒体指出,目前行政中心的七名委员分别代表三股力量,王瑞华、王瑞瑜是王永庆的代言人,王文渊、王文潮则延续着王永在的影响力,李志村、吴钦仁、杨兆麟是追随王氏兄弟的多年老臣,作为第三方力量,可以弥补第二代王氏决策人在专业层面的不足,同时充当第二代之间的润滑剂。有熟悉台塑集团企业文化的人士指出,这样的人事安排表明在王家第二代接班人当中,仍无一人可以单挑大梁,无法让王氏兄弟放心地把权力移交到一个人手中。也就是说,进入行政中心的四位第二代成员虽各有所长,但目前还无法服众,必须继续加以磨练,才能选出真正的接班人。一些外国机构投资者认为,只要王永庆还在一天,家族就不会出现纷争,为了使家族势力平均,同时避免未来的争吵,早点安排接班事宜的确是未雨绸缪的一步好棋,同时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也可以仔细观察接班人的品德与能力表现。本来,按照王氏兄弟的既定部署,王永庆长子王文洋是台塑集团当仁不让的接班人。1951年出生的王文洋早年赴英国读书拿下博士学位,回到台湾后一手推动半导体事业布局,并成为“六轻计划”的小组召集人。不过,1995年王文洋因绯闻事件被逐出台塑,只能暂时自立门户。在目前的决策层中,被寄予厚望的王文渊历任纺拓会董事长、台塑区塑胶原料公会理事长、台湾区人纤公会理事长,在岛内知名度较高、行政经验丰富,是台塑第二代领导集团的领军人物。而担任副总裁的王瑞华长年居住美国,被当作老爸王永庆的海外替身,沉稳而内敛,工作能力和待人方式都深受员工肯定。王文潮做事低调而稳健,很像父亲王永在,属于第二代当中的稳健派,掌管的台塑石化是台塑集团的“火车头”,一些台北媒体认为他在未来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也很大。王瑞瑜和社会各界有较多接触,今后可能充当台塑集团的亲善大使。此外,按王永庆体系和王永在体系目前的持股比例看,持股较多的王永庆体系略占上风。但是,台塑集团如此庞大复杂,并非一两个后辈就能完全掌控,有股权不等于能让集团顺利运作,这是王永庆体系接受集体领导的关键。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在台塑企业集团中,实力最雄厚的当属台塑石化和台化两家公司,分由王文渊、王文潮两兄弟担任总经理,3年来两家公司获利屡创新高,经营成果卓著。假如王文渊、王文潮失去对两家公司的主导权,不仅在集团内部会有异音,也会引起其他股东的不满。还有分析指出,王永庆兄弟相当欣赏美国洛克非勒家族,希望效法洛克非勒家族将财产信托的作法,确保兄弟两人的股权永不分离、王氏家族永不崩离。未来台塑集团各公司的运营权主要交由专业经营团队负责,而实际拥有股权者,将是王永庆两兄弟捐赠股权的基金会,以及与家族有关的法人机构。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于美国时间十月十五日凌晨在美国辞世,享年九十二岁。“台塑企业创办人王永庆先生于2008年10月11日赴美视察业务,于美国时间十月十五日凌晨在睡眠中安详辞世,台塑企业全体员工闻此噩耗,均同感哀戚。”“王创办人为确保台塑企业的永续经营,于民国九十五年指示成立行政中心,由七位企业资深领导干部担任委员,负起全企业经营督导重责,运作两年多以来,幸而不负王创办人所托,已能承接重责大任,带路台塑企业继续稳健向前迈进。今后台塑企业全体同仁亦将持续秉承王创办人‘勤劳朴实’的精神,共同努力以赴,创造企业良好绩效,以求不负王创办人的期待。谨此敬告关心台塑企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王永庆一九一七年一月十八日出生于台湾台北厅新店支厅新店区直潭庄(今属台北县新店市),祖籍福建泉州安溪。是台湾著名的企业家,为台塑集团创办人,在台湾被称为“经营之神”。自一九五四年创办台塑企业迄今五十四年,目前发展为资本额达新台币二万四千六百二十三亿元,员工超过九万五千人,去年税后纯益高达二千一百九十亿元新台币的企业集团,业务涉及塑化、纺织、石化、电子等,集团下挂牌上市公司达十家。

台塑集团的经营之神

2. 台塑集团的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说是经由经营理念长期孕育而成。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说是经由经营理念长期孕育而成。而台塑企业的经营理念,归纳起来,就是以「勤劳朴实」的态度追求一切事物的合理化,并且以「止于至善」做为最终的努力目标。由于客观环境变动不拘,事实上任何事物是永远达不到「至善」之境,但是经由全体永无休止的追求,乃构成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经营绩效及竞争条件的原动力,企业乃得以不断发展,达到「永续经营」之目的,同时基于「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之宗旨,持续「奉献社会」。以勤劳朴实态度,追求管理合理化以勤劳朴实态度,追求管理合理化在台塑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向来十分重视「勤劳朴实」的精神。在台塑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向来十分重视「勤劳朴实」的精神。所谓勤劳,在不同的时代,基于客观环境条件的转变,应该有不同的内涵。处在现代社会,所谓勤劳,其实质含意应该是兼指勤于运用脑力智慧的力量;所谓朴实应该是简朴的生活习性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企业的经营而言,就是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追根究底的精神,透过不断的检讨改善,点点滴滴谋求管理合理化。对于企业而言,谋求管理合理化的基本意义,应该是在于维持人与事的精简。任何组织体如果违反了精简的原则,都有可能导致效率低落的后果,人员的工作潜力无法正常发挥,事务的处理也容易陷于混杂,两者交相作用的结果,人员的工作意志即可能逐渐消极、退化,事务处理在混杂当中也会滋生弊端。企业的人与事必须维持精简,就好像人体应该避免肥胖臃肿,才能确保健康及灵活,道理是完全一样的。人体要避免肥胖臃肿,必须有适度的运动及锻炼,企业要保持健康而灵活的体质,也唯有经由人与事的精简才能达成。永无休止的追求,达于至善之境地。在台塑企业数十年的经营发展,以及在持久不休的管理合理化追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止于至善」的重要性,即使是平时要设法妥善处置一件事情,使有关的各方面都能感觉合理满意,或者是训练培养企业员工,使之具备正确态度和相关智能,都必须经过用心思考、规划及执行,才能达于理想程度,何况企业经营管理所牵涉内部的人事问题经纬万端,加上外在客观环境变动迅速,必须妥善调适因应,才能稳定经营根基,其工作至为繁复而艰巨。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合理化的工作,必须永无止休的苦心耕耘,才能精益求精,日新又新,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我们认为,知识的吸收是越追求越感觉不足;工作也一样,越加勤奋努力,越感觉工作还做得不够完善,必须更加努力才行。换句话说,没有用心在实务上认真追求,即不知自我的认真程度不足。唯有经由实际体验,用心追求,才能建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永远不以现状为满足,并且经由持续的努力改善来突破现状,求得创新及发展。致力于永续经营,是企业神圣职责致力于永续经营,是企业神圣职责基本上,企业经营当然离不开利润的追求,没有经营利润不但缺乏开拓前景,谋求持续发展的动能,甚至可能因此而遭致难以为继的困境。但是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也不能只是着眼于眼前的经营利润,就引以为满足。企业对于社会而言,除了致力于提供价廉物美之产品,以求对于经济发展有所贡献之外,也要具备足够的能力来照顾其员工,使其员工在努力工作之余能获安定之生活,而不致流离失所。以此而论,企业致力谋求永续经营,不但是为其经营者的基本理想与愿望,同时也是一项神圣的职责所在。一旦企业必须以永续经营做为追求之目标,则在观念上及作法上就都必须要有一番深入的思考。在企业管理的方法层面上,对于经营所涉及各项事务,都必须持续不断谋求合理化,并且制订可行之规章制度,使其各项事务的运作都有明确依据可以遵循,以此提升工作的品质及效率。为了贯彻此一企业管理合理化之工作,管理者凡事都要实事求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体认努力以赴,并且以「止于至善」做为终极目标,持续不休的谋求贯彻。一般来讲,只要肯用心,认真的加以思考探讨,应该不难可以明了上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所在,并且致力谋求实践。但是诚如所谓的「创业不易,守成亦难」,开创事业固属艰难,但是要守住已经有所成就的事业,使其能够持续发扬,不致下坠,也不是容易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就人性而言,一般都是在感觉有所欠缺或不足的时候,就会鼓起勇气,拿出意志,努力去追求。可是一旦目标达成,已经功成名就,态度上就会转趋于保守,甚至有所松懈怠惰,以致引发衰败的危机。所以企业经营除了讲究以上管理方法之外,也必须兼顾其根源的人性问题,规划实施单位责任制,以此激发企业成员的切身感,才能促使企业的力量生生不息,源源不绝,进而能够贯彻永续经营的宏远目标。兼顾社会之公益,发展医疗及教育兼顾社会之公益,发展医疗及教育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无时或忘回馈社会、服务人群的职志,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宗旨,先后创设多家公益事业机构,皆不以营利为目的。在一九七六年创立长庚纪念医院,如今在台湾共设立五个院区,每日看诊人数超过三万五千人以上,是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经营绩效最佳的综合医院之一。在长庚医院发展过程中,也开创医界的许多先例,也大大改善台湾医疗的习惯。例如禁绝收受红包、废除住院缴交保证金制度等陋习,同时做到全面制度化、电脑化管理,开创了医院管理新典范。在成立长庚医院救助病患的同时,鉴于台湾的社会福利仍不够健全,对于老人、植物人及慢性病患的照顾与先进国家相差一大截,加上私人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收费又过于昂贵。因此我们在多年前就开始规划老人、慢性病患及植物人的专门照护机构,以台塑企业的建厂及管理合理化经验,以及长庚医院多年累积的医疗技术相辅相成,共同为台湾长久以来被忽略的老人、慢性病患及植物人谋求更完善的照顾。例如植物人护理之家、照顾慢性病患的慢性病院,以及老人养生文化村等,目前都已在兴建当中,目标是以物美价廉的服务质量,提供这些病患及老人良好的生活照护,同时也以此促进台湾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于老人及慢性病患重视。企业的经营者必须不断提升其追求之目标,才能长期持续自我鞭策,维系良好的经营体质,以谋永续发展。我们深深感觉,因此,企业在追求经营利润的同时,也要兼顾对于社会的贡献。而一旦企业能够兼顾其对社会之贡献责任,则将永远有一宏远之目标等待用心追求,不致有所懈怠。台塑企业于经营有成之余,持续投入教育及医疗服务等之公益事业,并且不断扩充其规模,致力提升效益与品质,即是基于此一体会而发。总合上述台塑企业五十多年来的实际经验,我们对于一般皆至为重视的所谓企业经营策略,当然也有自己一番的体会。总合上述台塑企业四十多年来的实际经验,对一般企业而言,所谓的策略云云,不外乎是为了因应客观的经营环境,以及配合企业本身的主观欲求,因而采取种种认为适当的措施,以利于所追求目标之达成,当然有其重要性所在。但是在台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却并不太刻意加以强调。因为在基本上,我们一向认为,企业的经营应该是建立在能够对其服务对象提供实质利益的基础之上,甚而应该是建立在能够对于社会人群有所贡献的基础之上,才算具备企业存在及发展的充分意义。而为了实践此一意义,企业即必须藉由各项管理合理化的追求,尽其所能以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为了贯彻追求各项管理合理化的目标,凡是在经营上所涉及的人、事、物,都必须点点滴滴加以探讨,尽其可能杜绝一切浪费的发生,去除所有行事的障碍,并进而设想寻求一切可能提升效率的方法。凡此等等之工作,在日常作业中都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加以推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