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精华解读

2024-05-03 09:02

1. 《非暴力沟通》精华解读

这本书分享的三个重点内容:
  
 1.从表面上来看,平等的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的?让交流变成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四点,这四点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从表面上来看,是这四点原因让平等的交流难以实现,也是这四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暴力行为;
  
 2.在暴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暴力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只有改变这种对世界的消极看法,才能真正帮助你摆脱暴力;
  
 3.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利用这四个要素,可以检查你平时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的动机。当你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对善的信仰,暴力也就在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讲的既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沟通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的信仰。许多尝试过非暴力沟通的人,都体会到了非暴力沟通的价值。他们把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写成卡片,每当有可能遇到暴力行为的时候,就看一看卡片,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暴力当中,而是要从平等、尊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非暴力沟通的思想,在很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里都产生了强烈反响。当越来越多的人学习非暴力沟通以后,他们发现,这个世界并非是冷酷无情的,而是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变得越来越和谐。
  
 关于作者
  
 马歇尔·卢森堡,世界顶尖的非暴力沟通专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经提出了闻名世界的非暴力沟通理论,并且根据这个理论成立了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
  
 关于本书
  
 本书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被认为是心理学界的又一经典之作。虽然这本书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但书中关于改善个人生活的深层次内涵发人深省。这本书能够闻名世界,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人际冲突的本质,其中关于避免暴力沟通的思想,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本书详细阐述了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思想,而且还对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做了细致的说明。这些沟通要素揭示了暴力行为的形成原理,也为避免暴力沟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比如要想让语言变得平和,你需要表达客观事实,而不是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面对自己的内心诉求,你需要去请求他人,而不是“强人所难”。暴力看似无处不在,但只要你懂得如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就能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一切暴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人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如果你改变出发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积极的,你就自然会离暴力因素越来越远,人生也会更加幸福。
  
  
 暴力沟通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时候你可能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就莫名其妙地陷入暴力沟通当中了。
  
 比如你最近接了个项目,时间很赶,每天都要加班到十一二点。结果你的夫人就不高兴了,你一进门,她就瞪着眼睛生气地说:“你还知道回来!天天这么晚回家,家里什么都不管,谁知道你是真加班去了还是跟人喝酒去了!”她这么一说,你也火了,本来就很累了,回家还没喘口气,就被夫人一顿说,于是你们大吵一架,各自生了一肚子气。这样的场景啊,就是典型的暴力沟通。这还是生活中的小事,往大了说,包括很多国际上的争端,也充满了这样的暴力沟通和剧烈的冲突,让民众饱受战争之苦。
  
 总之啊,暴力沟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产生的后果就是会让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人,都非常的不幸福。而这种无处不在的暴力沟通现象,正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缓和美国和巴勒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卢森堡博士应邀去巴勒斯坦做了一场演讲,当时台下的许多巴勒斯坦人就痛骂卢森堡,让他这样的美国人滚出巴勒斯坦。结果卢森堡博士通过自己的非暴力沟通,不仅稳住了局面,而且在演讲结束后,原本痛骂卢森堡的巴勒斯坦人,竟然邀请他去家中做客。像这样的经典案例,在书里都有详细介绍,这些通过沟通来解决剧烈冲突的经典案例,会让你深深感受到沟通的巨大能量。同时,和其他介绍沟通技巧的书籍相比较,这本书也就显得更加的权威了。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说说,从表面上来看,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的?
  
 卢森堡博士看来,有四个原因让我们的日常交流,演变成了暴力行为。这四个原因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道德评判 的意思,有点像是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比如说,你上班的时候,每天都要擦办公桌,才会觉得桌子是干净的。可是你的同事小王呢,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一个星期就擦一次,也觉得挺干净了。结果呢,你马上就给小王贴上了“邋遢”和“懒惰”的标签。贴标签就是道德评判。这一刻,你的偏见也就产生了,这种偏见会阻碍你和同事进行平和的交流。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如果是进行平和的交流,应该是和同事说:“小王啊,我发现你一礼拜才擦一次桌子,但是咱们办公室窗户不密封,灰太大,桌子上落灰对你的身体不好。你每天擦一次可能更好。”这样的表达方式,就能够体现出你的关心。但是如果你已经给小王贴上邋遢、懒惰的标签,你可能会说:“小王啊,你也太懒了,桌子这么脏都能坐下去!赶紧擦擦吧!”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发现,正是因为贴标签这样的道德评判,让你原本的关心,变成了责怪。而责怪,其实也就是一种暴力行为。这这么一来,道德评判就把日常交流引向了暴力行为。
  
  进行比较, 一个人总是和别人攀比,始终不能平心静气地看待别人,当然也就不能和别人处于一个平等的关系。关系不平等,还谈什么交流呢?两个人处于相互攀比的状态,就像两个运动员赛跑一样,只有通过力量上的对抗,才能解决掉攀比的问题。而力量上的对抗,当然也是一种暴力行为。所以,你如果经常觉得自己和谁都难以交流的话,那你就要试着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因为,你总是喜欢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
  
  回避责任 这一点,则是指我们的表达方式,经常会忽略掉内心的情感根源。你比如说,一个家庭主妇,总是抱怨自己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地伺候小孩,做家务。在孩子面前也抱怨,在丈夫面前也不停地抱怨。这种抱怨就代表着逃避责任。这个妈妈本来也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才去做这些事的。但是呢,一旦把表达方式换成“不得不做”的时候,她就不自觉地忽略掉了自己原本的出发点,仿佛照顾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打扫的不是自己的家一样。当她对孩子说:“妈妈都快累死了,成天给你当牛做马,你还不听话!”你想想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暴力伤害吗?全职妈妈本来已经非常辛苦,工作的价值也常常被忽略,如果再用这种暴力沟通的方式来交流,更加深了家人之间的矛盾。
  
  强人所难 是怎么让交流变成暴力的呢?很多中国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们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孩子明明一直成绩就不太好,在班里排名倒数,平时大部分学科能考及格就不错了。可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一类的原因,就和孩子说,你将来必须考上清华或者北大!父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这显然也是一种暴力。
  
 第二部分
  
 让交流变成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四点,这四点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从表面上来看,是这四点原因让我们的交流变得难以实现,也是这四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暴力行为。但是,只是知道了这种表面上的原因,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沟通的根本问题,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透过表面看到本质呢?这就要说到我们要分享的第二部分重点内容,在暴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
  
 你可能会问,《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不是讲沟通技巧的吗?怎么研究起暴力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了呢?这其实就是这本书比其他技巧类的书高明的地方。作者没有把对暴力的研究停留在语言交流的层面,也没有停留在说话技巧上面。在作者看来,暴力可能是无处不在的,你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情,都可能会是引发暴力的罪魁祸首。所以,你如果只是简单地掌握了一门说话技巧,那并不能让你的生活有所改变。
  
 换句话说,一个对世界充满恶意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他有时候还会想去报复社会。一个怀着这种仇恨心态的人,在生活中肯定是经常陷入暴力沟通了。比如有人在大街上向他问路,他可能都会防备地冷眼打量着别人,不客气地说“我对这一片不熟”。所以你看,就算他知道了在和人交流的时候不要进行道德评判、不要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什么的,只要他一个冷冰冰的眼神,别人还是能感受到一种暴力。所以说,当一个人老是陷入暴力冲突当中,问题的关键有可能不在于他说话的方式,而在于他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看法。
  
 先来说说,对自己的看法是怎么引起暴力冲突的。如果你是一个对工作要求比较苛刻的人,无论什么工作都想要做到尽善尽美。有天你要是突然做错一件事,让公司损失了一大笔钱。就算老板不说你什么,你肯定也会感到非常自责。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我真是个废物,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你看这句话里就包含了两个暴力因素。
  
 首先,你说自己是个废物,这就是在进行道德评判,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标签。而你说自己不能把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可谁又能永远不犯错误呢?所以你的这句责备的话里,还包括着对自己的强人所难。你对自己的看法是冷酷的、苛刻的、非常强硬的,那么不论怎么表达,都会造成一种暴力。你连对自己都这么冷酷,更别提你的下属要是犯了错误,你会给他贴上多少标签了。所以,有时候你的暴力,有可能是来自你对自己的一种看法。
  
 而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怎么引起暴力的呢?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来说,希特勒就是因为看待世界的方式有问题,才会导致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因为我们知道,希特勒认为这个世界是优胜劣汰的,也就是优秀的民族有资格生存,而劣等的民族就要被淘汰掉。如果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这种优胜劣汰的方式,那你为了生存下去,就肯定会不断去和人比较,然后想办法淘汰掉比你弱的人。比较也好、淘汰别人也好,这些暴力因素,也必然会表现在你的生活当中。
  
 其实,不论是对自己的看法,还是对世界的看法,都可以被看成是你的价值取向。自古以来我们就流传着两种价值取向,性本善和性本恶。在卢森堡博士看来,一切暴力行为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当你认为人的本性是丑陋的、冷酷的,那么你自然会用相对应的暴力方式去应对。这时候你就会陷入暴力当中。而当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积极的,那么你就会用相对应的温柔的方式去应对。你就自然会离暴力因素越来越远。
  
 第三部分
  
 在暴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我提到了暴力行为在生活中有可能是无处不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去学习一项沟通技巧,并不能真正让你摆脱暴力。而暴力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在于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只有改变这种对世界的消极看法,才能真正帮助你摆脱暴力。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呢?这就要说到我们今天要分享的第三部分重点内容,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
  
 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必然是你人生经历的结果。比如说,一个从小就被父亲家暴的小孩,长大后,他的价值取向很有可能会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可能会因为憎恨自己的父亲,进而把报复自己的父亲、甚至是报复整个社会当成是人生目标。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报复别人,这就是为仇恨而选择了生活,他的人生就会充满暴力。
  
 但是有时候,一个人就算明明知道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有问题,也很难纠正过来。因为这种人生经历的影响,太过于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彻底改变的。
  
  在本书作者看来,价值取向的转变,很像是佛教里所说的修行。通过修行,来让你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爱的,你是为爱选择生活,而不是为了仇恨选择生活。只有让自己放下过去的心理包袱,才能够摆脱掉仇恨,让生活向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那既然说改变自己是一种修行,具体又该怎么做呢?针对这一点,卢森堡博士在书里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可以通过这四个要素,来不断提醒自己,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向着有爱的方向发展。 
  
 我们可以先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理解一下非暴力沟通的这四个要素。
  
 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平时说话时的语言是如何排列的?比如说,你有抽烟的坏习惯,有人就劝你别再抽了,说抽烟对身体没什么好处。你如果回答:“我压力那么大,抽根烟放松一下怎么了?要你来多管闲事!”你可以看到,这句话就是由原因和结果组成的。“我压力那么大”这句话是原因,“抽根烟放松一下”这句话是结果。你平时所有的语言表达,都可以被切分成几个模块。是这些类似原因、结果的模块组合成了你的语言。而通过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的逻辑来重新组织语言,就是让你的语言结构不再是随意任性的,而是组合成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语言。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交给你一份非常重要的商业机密文件,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你一定要保管好,结果呢?你刚答应完,扭头就把文件放在公共会议室,出去吃饭去了。等你回来,我可能会非常生气地说:“哎,我给你的这么重要的文件,你怎么就随便放在公共会议室啊?”注意了,这句话是责备别人的,是一种明显的暴力行为。那接下来,让我用非暴力沟通的思维逻辑再来表达一次。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所以我首先观察到的是,你把机密文件放在了公共会议室里;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我的感受是什么呢?肯定是觉得首先这么放文件很不安全,其次我会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已经嘱咐过你要好好地保管文件,你也答应过我了,可你却没有放心上;第三个要素“需要”和第四个要素“请求”,指的是我先分辨出我需要什么,然后再向你提出请求。
  
 这样一套思考程序下来,用非暴力沟通语言完整表达的话,就是“我看见刚才给你的重要文件没收起来,放在公共会议室了,这个我就担心不太安全,会议室里人来人往的,让客户看见就不好了。这么重要的文件既然交给你了,以后还是请你注意妥善保存。”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你熟悉了这样的语言结构,你和别人的关系会变得互相尊重、更加平等。不管是和人说话也好,反思自己也好,你都可以用这四个要素来检查自己的思维,看看你的思维是出于积极的价值取向,还是消极的价值取向。不断进行非暴力沟通的修行以后,你会发现,你对这个世界会有了一种性本善的信仰,这种信仰会让你避免暴力,生活在更加有爱。
  
 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暴力的根本原因是性本恶的价值取向。而改变自己价值取向的过程,其实是一种修行。利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要素,可以检查你平时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的动机。当你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对善的信仰,暴力也就消失了。

《非暴力沟通》精华解读

2. 《非暴力沟通》的精华内容分享笔记

《非暴力沟通》全书的精华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是“长颈鹿语言”、“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暴力”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伤害,愤怒,眼泪,痛苦,甚至死亡⋯
  
 我们都知道暴力会导致身体上的伤害,相对的,语言暴力则会导致的精神上的伤害。
  
 仔细想想,生活中很多脱口而出的评论、不加思考的指责、毫不犹豫的批评都给人们带来深深的伤害。
  
 多年以后,身体的损伤可能痊愈了,而语言暴力导致精神上的伤害却一直都留在心里。
  
 不信的话,回想一下你小时候老师、同学或者玩伴们羞辱你时曾经说过的话,你难道一句都不记得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语言暴力的施暴者,无意中伤害了别人。 
  
  有一种沟通方式,却能使人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为了更加形象的介绍非暴力沟通,本书作者马歇尔博士命名了两个形象, 一个叫长颈鹿,一个叫豺狗。豺狗就是我们日常的语言模式,长颈鹿则是非暴力沟通模式。 
  
 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模式称为豺狗模式,而非暴力沟通称为长颈鹿语言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豺狗是什么样的。
  
 那是一种比狼还小的动物,两个眼睛长得非常聚集,所以它的视野是比较狭窄的。
  
 它 眼光短浅,注重眼前,很难看到和他人的关系 ,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豺狗的 语言模式往往很具有攻击性,它会去诋毁别人。 
  
 第三个特点是 性格比较急躁,当别人咬它,它很快反击回去。 
  
 你可以回想一下,生活中是不是有人一受到别人攻击就立马反击,极端的情况还会暴跳如雷,从语言暴力发展到身体暴力。
  
 我们接下来说长颈鹿,马歇尔选择了陆地上心脏最大的动物——长颈鹿,作为非暴力沟通的形象代言人。
  
 成年长颈鹿的心脏有20-40公斤,接近于一个小女孩的体重。所以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语言,由心而生的语言模式。
  
 另外,长颈鹿还有三个特点:
  
 特点一是它特别高,所以它 能看到很长远的关系,它不会被眼前的阻碍,阻断它与其他人的连接。 
  
 特点二是长颈鹿 非常冷静,它很少受到攻击,成年长颈鹿是很少有天敌的。 
  
 特点三非常重要,长颈鹿有非常特别的牙齿,它能够去吃很多带刺的食物,它 能够把刺转化成养料。 
  
 因为这三个特点,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作是长颈鹿的语言。
  
 如果你学会了这种沟通方式,就可以转变谈话和聆听,让我们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与倾听他人。你也会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是“长颈鹿语言”、“爱的语言”的原因,可以看出这种沟通方式会带来很多好处。
  
  
   
  
  二、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针对这四个要素,我们需要做以下详细的学习:
  
  
 1、 在沟通中要把观察到的事实说清楚,不要直接上来就评判; 
  
 2、 要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 ,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3、让我们能更好的 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 ,会让对方更加理解你;
  
 4、让我们能清楚 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 ,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沟通目标。
  
 
  
 
  
  
 最后,再总结一下建立非暴力沟通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
  
  这是一个先由外部观察,接着向内感受,再深入需要,最后向外请求的路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做到真诚表达自己,又充分尊重他人。

3. 不得不看的《非暴力沟通》

生活中有许多的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于说话的方式,或者说由语言而引起的误会和矛盾。
  
 我深信《小王子》中的一句话:语言,是误会的根源。所以,一直以来在与人沟通这方面似乎有一种畏惧、封闭状态吧。事实上,的确如此吧。
  
 距离可以冲淡朋友之间的感情吗?我不相信。然而,我的确和高中时期的一位要好的同学渐行渐远了。就在前几个月,我还试图打电话给她,因为我对她的感情还停留在高中那个美好的时光,给她打电话是我内心的声音。
  
 可是,没想到打完电话,事实上,还没等我说完,她就说老板来了,就挂了,也没再打过来。放下电话,我的心情坏极了。我真后悔自己打那个电话。
  
 前天读完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用书中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的心情坏极了?
  
 首先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是:1.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客观事实2.我的感受如何3.是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我的需要是什么)4.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当她拿起电话时,首先,她在埋怨我的过错,我听到埋怨我,我自然就想解释,然而为了先听她说完,我没有来得急解释。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如果那时我看完了这本书,我会这么做:
  
 我一开始,别放不下面子,先入为主,告诉她:我们的关系比起以前远了(观察到的事实),我们那么多年的感情走到这一步,我很难过(我的感受),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常常涌现,那种感觉真好。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好吗?
  
 我想如果她听到这一番话,至少她了解到了我的感受和需要了。那么她应该也会说说她的感受和需要,或者我可以引导她说出来。
  
 这样彼此都可以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我把心中的感受,需要都说清楚了,我就会很轻松。
  
 书中还列举了好多案例,都是通过非暴力沟通达到了和平与期待。
  
 《非暴力沟通》就如同是一束光,照进了我心中的那扇窗,原来与人沟通还可以让爱自然流露。
  
 这里要强调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四个要素的觉察,而非使用什么样的字眼来交流。所以,非暴力沟通看重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聆听。
  
 当别人向你倾诉痛苦时,你会怎样做呢?是不是也是安慰,判断,分析,说出自己的建议、想法。其实,这样做会阻碍倾诉者充分表达痛苦。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说:“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一句佛教格言告诉我们: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书中有个例子:哈罗德.库希纳拉比在《当好人遭到了厄运》一书中诉说了他的苦难。在他儿子临死时,听到人们的安慰,极为痛苦。然而,想到20多年来他在别人遭遇不幸时也说同样的话,他更是伤透了心!
  
 在别人倾诉痛苦时,我们应该全身心倾听,并体会倾诉者的感受和需要,根据我们的理解给出反馈,看看我们理解的是否准确,要注意语气,不要暗含嘲讽或评判。我们全身心的的去倾听,将为倾诉者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
  
 也许,您会想,这又有什么用呢?用处大到让你张大嘴巴。书中的案例告诉我啊,它可以预防潜在的暴力,使你免受伤害;它可以给精神病患者治病,它可以使人身心痊愈。
  
 卡尔.罗杰斯说:“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与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哈哈,这样看来我还真没有被人倾听过呢?朋友,你呢?
  
 
  
  
 今日随笔感悟:一开始,我还为写点啥犯难。坐到电脑前,开始写的时候,就有的可以写了。希望大家看后,可以点评,给予指导,谢谢!

不得不看的《非暴力沟通》

4. 《非暴力沟通》引发我的思考

这本书在几年前就听樊登老师讲过了,而那是侯只是听过,觉得很多内容讲的太对了,但是当时对这本书的认知只是大家都认为的暴力才是暴力沟通,而最近随着线下读书会的学习,再一次深一步的认知到什么叫非暴力沟通。
  
 我在我的家庭中每天都买用暴力沟通,大儿子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他经常会告诉我,妈妈你又在跟我暴力沟通,对待我最亲的爸爸妈妈,老公儿子,我每天都在暴力沟通,而且发现还特别频繁,我会对儿子说“你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你不吃饭我就不给你买……等等”,我会对老公说“你怎么这个也不会做,什么都要我去做,你脑袋会不会想事情……”,我曾经反省自己,但是一不小心又犯了,反而在外面对朋友会少用到暴力沟通。
  
 前几天看到文中提到的四个点特别深刻:第一说出事实,第二讲出感受,第三讲出为什么,第四讲出明确清晰的需求。而自己却经常会用到评判,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真的要好好深思,好好探索,并时刻关注自己的沟通方式。

5. 《非暴力沟通》

✔️前言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1.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我相信,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回避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当我们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
  
 ·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
  
 为什么喝酒?
  
 ➡因为我是个酒鬼。
  
 
  
  
 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
  
 ➡因为他跑到街上去。
  
 
  
  
 为什么欺骗顾客?
  
 ➡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为什么要抽烟?
  
 ➡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
  
 
  
  
 为什么吃巧克力?
  
 ➡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强人所难
  
 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你总是很忙。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经常”和“很少”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请标出那些只是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的句子。
  
 1.“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2.“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
  
 3.“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
  
 4.“我父亲是个好人。”
  
 5.“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
  
 6.“亨利很霸道。”
  
 7.“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
  
 8.“我儿子经常不刷牙。”
  
 9.“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10.“姑姑在和我说话时爱发牢骚。”
  
 以下是我对练习一的理解:
  
 1.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无缘无故”是评论。此外,我认为说哥哥发脾气了也是评论。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伤或别的。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哥哥告诉我,他生气了。”或是“哥哥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
  
 2.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3.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4.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好人”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在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
  
 5.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太长了”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迈克在办公室工作了60小时以上。”
  
 6.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很霸道”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亨利在他姐姐换电视节目频道时,撞了她一下。”
  
 7.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8.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经常”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
  
 9.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10.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爱发牢骚”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姑姑给我打了三次电话,每次都说别人不尊重她。”
  
 
  
  
 ✔️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种话很难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
  
 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例如,如果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
  
 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
  
 看看以下的句子是否表达了感受。请标出那些表达感受的句子。
  
 1.“我觉得你不爱我。”
  
 2.“你要离开,我很难过。”
  
 3.“当你说那句话时,我感到害怕。”
  
 4.“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会觉得你不在乎我。”
  
 5.“你能来,我很高兴。”
  
 6.“你真可恶。”
  
 7.“我想打你。”
  
 8.“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
  
 9.“你帮我的忙,我很开心。”
  
 10.“我是个没用的人。”
  
 以下是我对练习二的理解:
  
 1.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你不爱我”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生活感受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很伤心”或“我十分痛苦”。
  
 2.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3.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4.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你不在乎我”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态度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进来的时候,你没和我打招呼,我感到孤单。”
  
 5.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6.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可恶”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评价。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有些烦躁。”
  
 7.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想打你”是感受。对我来说,它表达的是想法。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想到你,我就火冒三丈。”
  
 8.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被人误解”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观点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感到郁闷”或“我很灰心”。
  
 9.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然而,“开心”这个词含义较为模糊。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词语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在这个例子中,发言者的感受可能是:“欣慰”、“满足”或“鼓舞”。
  
 10.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没用的人”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发言者的自我评价。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很沮丧”或“我十分伤心”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
  
 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看一看,在以下例句中,发言者是否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1.“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太令我失望了。”
  
 2.“你这么说,我很紧张。我需要尊重。”
  
 3.“你来得这么晚,让我很郁闷。”
  
 4.“你无法来吃晚饭,我很难过。我本来想和你好好聊一聊。”
  
 5.“我很伤心。因为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
  
 6.“我很沮丧。我希望我的工作已经取得更大的进展。”
  
 7.“朋友叫我外号让我很难过。”
  
 8.“你得奖了,我很高兴。”
  
 9.“你嗓门那么大,吓死人了。”
  
 10.“你让我搭你的车回家,我很感激。因为我想比孩子们先到家。”
  
 以下是我对练习3的看法:
  
 1.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这句话意味着他人的行为导致了发言者的感受。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重要文件能够得到妥善保管。”
  
 2.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3.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来晚了,我很郁闷。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坐到前排去。”
  
 4.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5.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
  
 6.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7.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朋友叫我外号,我会感到难过,因为我想得到欣赏。”
  
 8.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得奖了,我很高兴。因为我希望你能得到公司的赏识。”
  
 9.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大声说话时,我有些烦。我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学习。”
  
 10.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 提出具体的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请求反馈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
  
 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
  
 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你没有听明白”“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会让托尼觉得老师在批评他。因为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馈,这位老师先向托尼表达了她的谢意。她说:“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后,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如果我们认为“他让我很生气”,那么,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人。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有必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采取行动。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要。为此,我建议,与其沉浸于“合理的愤怒”,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冲突的双方都能充分表达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得到对方的理解,那么,双方的需要通常可以同时得到满足。至少,他们可以求同存异。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非暴力沟通》

6. 《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

        这两本书都是讲沟通,如何倾听和解决问题。《非暴力沟通》是《关键对话》的升级版,是对关键对话的谈话内容进行更细化的解读。
  
         《关键对话》更像是一场心理咨询过程(认知行为疗法ABC理论),要求对对方保持100%的尊重与坦诚;从心开始,着重解决问题。谈话前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1.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2.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3.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要达成什么目标
  
         4.要实现这些目标该怎么做
  
 跟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类似,好玩吧。重点强调对话的意义,任何一个对话无论分散到什么程度,通过强调对话目的都能拉回来。
  
         提出了对话过程中大脑的“双核”思想,一个核负责谈话内容,一个核负责营造谈话氛围。当发现对方情绪不对或氛围不利于谈话的变化时,要停止内容方面的沟通转而修复谈话氛围。比如道歉、对比说明(我想说的是……我并不希望……)、创造共同目标、时刻保持尊重。
  
         关键对话的步骤:  1.分享事实经过。 2.说出你的想法。  3.征询对方观点。4.做出试探表述。5.鼓励做出尝试。当对方出现沉默或暴力状态时,尤其是观点不一致时,以下这些方法尤为重要。
  
         1.找出共同点表示赞同。
  
         2.找到对方的盲点进行补充。
  
        3.不同意的部分,用比较。
  
 关键对话强调的是对话的目的,氛围比内容更重要,并提出应对不同观点的方法,创造出双赢的局面。
  
          西方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无论做什么研究,总会有123的非常标准化的程序来解决。《非暴力沟通》也是如此。公式如下: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跟关键对话的步骤很像吧,本书重点更强调找到需求的根本,全身心地倾听,然后去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法。
  
       说事实,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最基本的前提。尤其是在说事实这一步中,很多人就已经将整个氛围置身于“暴力”之中。比如指责、嘲讽、否定、说教、随意评价等。
  
         我观察——说事实。比如我发现你这周有五天晚上超过十点回家了。反例:你经常晚上晚回家。每个人对经常这个概念定义不同。
  
         我感觉——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我很生气,我很愤怒。反例:我心情很不好。生气?伤心?
  
         是因为——我的需求没得到满足。比如晚上没人陪我一起做家务,照顾小孩。反例:你有没想过我多辛苦。因为他不觉得你辛苦。
  
         我请求——具体的解决方法。比如每周三天晚上七点到家。反例:你不要加班太多,然后他准时下班去打羽毛球了。
  
        超级实用且高效。文中举了好多非暴力沟通的例子,当你真正利用起来时候还是有难度的。因为我们会被情绪所控制。当你被情绪所控制时,是没有沟通可言的。
  
         当你有情绪时,两本书都给了你方法。中断谈话,停下来,深呼吸,体会自己的需求,并说出自己的需求。
  
          无论哪本书,包括《第3选择》都需要你是你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情感的奴隶,才能有效地对他人进行二次情感反馈,才有可能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方案,达到双赢的结果。
  
  
         昨晚我尝试了一下,真的挺有效果的,墨墨这个小朋友事后跟我说,妈妈,我爱你。

7. 《非暴力沟通》笔记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是表达自己、关心他人的沟通方式,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一、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事实,区分事实和评判。
  
       如: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句子中出现总、从不、很少、经常的,一般是评判。
  
 2、感受,区分感受和想法。
  
 3、需要,每个人都有基本的需要,比如实现梦想、自我肯定、衣食住行、美、激励、接纳、欣赏、尊重等。
  
 4、请求,请求要具体。
  
  二、诚实的表达自己,不批评指责 
  
 1、说明事实(发生了什么,看到的、听到的...)
  
 2、表达感受(我感到...)
  
 3、表达需要(我需要...)
  
 4、说出请求(你能否...)
  
  三、关切的倾听他人,不解读为批评、指责 
  
 1、事实(当你看到/听到...)
  
 2、感受(你感到...)
  
 3、需要(因为你看重...)
  
 4、请求(所以你想...)
  
  四、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个人成长会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认为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爱是牺牲自己满足别人的需要。
  
 2、面目可憎。发现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很大,憋屈、愤怒,转变成拒绝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这个阶段意识对自己的意愿、感受、行为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人们互相依存。
  
 书中对这三个阶段的解读,在书中占的篇幅并不多,却是让我深有感触、恍然大悟的内容,让我联想到,在朋友、亲子、恋爱、婚姻等人际关系里,都可能处于上面的某个阶段。
  
  你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呢? 
  
  希望每个人都成为生活的主人!

《非暴力沟通》笔记

8.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书中原文:尽管我称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过程”或“善意沟通”,他却不止于此,在一个更深的层面它是持续的提醒,让我们更好的专注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和方向。
  
 
  
 核心概念:非暴力沟通不只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有着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个人体验:
  
 当我看完这一段话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品质、性格,行为举止,我相信语言在我们的一生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做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做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做一个睿智的人,做一个凡事周全的人。
  
 这些可爱的的精神都应该在我们身上展现,而不是狭隘的,目光短浅的,尖酸刻薄的存在。
  
 《增广贤文》: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可想而之语言的重要性。
  
 而对我们的生命而言,这一生我们要说无数的话,哪些话是该说的,哪些话说的不是很恰当,确实是值得我们好好考虑的。
  
 
  
 行动指引:当我以后再与人沟通时,想要发表一些言论,一定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并三思而后行,看看这些话语是否与我与他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