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2024-05-19 19:51

1.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我们对民国时期的大洋一定非常熟悉,因为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大洋和铜板是电视剧中最常见的支付方式,一般人工资的发放也是以大洋为单位。而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大概等于现在人民币的100元左右,但是在那个时期,一块大洋却异常的珍贵,因为那时候的物价比较便宜,工资也比较低。关于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100元左右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大约等于现在的1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普通工人的工资是每个月5~10块大洋左右,应该就是现在的500~1000元,但是由于民国时期的东西比较便宜,所以可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一些其他的职业,比如律师,大学教授的一个月的工资就比较高,大概月薪300大洋左右,就相当于现在月工资的3万元,而且当时的物价比较便宜,这样的工资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甚至可以在很好的地方买到一栋房子。

二、物件上涨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价正在大幅度的上升。那时候的一个大洋,基本上可以抵得上一个普通家庭收入的1/5,但是就现在的社会来说,一块大洋也就是100人民币左右,大概只够一个家庭几天的饭钱。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物价上涨的非常快,与民国相比,已经上涨了大概有十几倍。

三、如果想要保值可购买黄金
对于现在的货币来说,都存在贬值的风险,因为现在的经济形势变化太快。所以如果想要保值,还是选择购买黄金比较好。
关于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现在等于多少人民币?

2.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3.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民国的钱币换算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当时的物价来做对比,而参考的商品最好的就是百姓通用的吃穿等物品。 

那么,知道了对比的商品后,还要根据年代的商品价格为例。

1872年时,白米每旧石为2.7银元,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为1旧石=160旧斤=177.7市斤。也就是说当时每斤白米为1.5分银元,这时候的一块大洋折合人民币为一百多块。1901年时,白米每旧石为4银元,也就是每斤为2.2分钱,这时期的一块银元大概为今天70元左右。1911年-1919年,米价涨幅不大,当时每旧石为6银元,也就是每斤米是3.4分钱。1银元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只要1角2分,1银元可以买8斤猪肉。这时的一银元相比现在人民币为40-50元。1920-1925年,上海米价到了每市石9.5银元,1市斤=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要5分多钱,1银元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为1角4分左右。这时候的1银元折合人民币为35-40元左右。1926-1936年,米价每市石需要10.2银元,每市斤为6分多。1银元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为2角左右。这时的1银元等于人民币30-35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清末民初时一块大洋的价值概念。虽然当时上海的物价要比北京高出10%左右。
民国初期到后期的物价相差极大
在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可以请吃西餐;可以买20张公元门票;可以买10张演出入场券,而报纸这些,一份只要3分钱,一块银元就可以包月。

据资料记载,清末民初时五块银元就可以买一头水牛,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担大米,到民国后期一银元是一担谷。
根据清末时期银子的换算,当时一块银元等于0.8-0.9两银子,以这个价格兑换现在实物的话,那一两银子就100元以上,民国初期时约等于250元。
我们可以按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当教授时的工资300大洋来算,相当于现在至少3玩人民币,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5-10个大洋,蔡锷将军当云南总督时月薪也才65个大洋。

以民国初期的物价推算,当时的一块大洋价值约等于今天的250元,而到中后期时的价值就没有这么高了,只能值现在的100元人民币。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4.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以学者李开周的考证,在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可以买44斤大米。对比现代大米价格的话,换算下来约等于145元人民币。
论其购买力,在那时更是丰富:在1914年的上海,拿一块大洋下馆子,可以吃四五道菜的套餐,全是牛扒、烧鸡、火腿等“硬菜”。1917年时,北大新入职的青年教授,哪怕每顿都吃“两碟菜一碗汤”的精品餐,每月也花不到九块大洋。甚至北洋时期的北京,六个人去东来顺涮顿火锅,也就花一块大洋。

历史
大洋是清末到民国期间各种流通的“壹圆”型银币的统称,基本属性是: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
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民国)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甚至荷兰的2.5盾、法国/比利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个规格的都可以认为是大洋(这是当时中国政府放任银币自由铸造、流通的结果)。

5.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如果是喜欢看民国时期影视剧的读者朋友,对于经常出现的大洋感到不陌生,在明清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洲殖民者对于美洲东南亚等殖民地银矿的开采,世界储银量急剧增高,而大量白银,也随着贸易进口流入了中国内地,而早在16世纪,西班牙银元便在福建沿海等地盛行,因为是洋人钱币,银元上又雕刻着象征卡洛斯王朝的老鹰,因此人们称之为“大洋”或者是“鹰洋”。

然而此时的中国,白银尽管成为了常见的货币,但是一直是银两制,通过计重来确定价值,属于称量货币制度,一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颁布《币制条例》,正式采用了七钱二分的银元作为货币发行,而在辛亥革命后,后续的北洋政府以及国民政府,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式,一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废除银本位制进行纸币改革,大洋的发行,在中国持续了整整25年。

尽管银本位制不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但是在乱世,却有着很大的保值性,同时确定了外汇市场的稳定,而在抗战期间,国统区和敌占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大洋作为稳定的货币依然充斥在民间的各个角落。
这也让人感到好奇,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到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分析,

学者李开周曾经在《晒一晒70年前工资单》中提到,1933年首都南京的物价如下:大米每斤大洋4分,牛肉每斤大洋3角,五花肉每斤大洋2角3分,菜油每斤大洋1角6分。至于在生活物品上面,一双男士短袜,每双在大洋7分左右。
这样我们一换算,就能得出结论,一块大洋大约能够买将近5斤五花肉,25斤大米,6斤菜油,以及14双左右的袜子。

从这个结果来看,那时的猪肉,相比于其他物资,并没有现在这么贵,至于一块大洋,差不离能够买120元到150元左右的商品。也就是说,一个工资三千左右的人,在过去一个月能够发大约20块大洋。
那么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在北京,一块大洋,就能够请好友吃一顿上好的羊肉火锅。而在民国初期,大洋的购买力要更上一层楼,5个银元,就能买下一头水牛。

至于当时的普通工人,均工资在5-10个大洋左右,能够勉强维持一家数口的生活,相比之下,相比之下,律师、教师、官员等高等收入群体的工资,显然要高上不少,民国初期,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授,月薪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4万元,而他出手也不客气,在1919年买下一套四合院,花掉了3500大洋,方便自己和周作人一家居住,这花掉了他一年的工资。

著名的李宗仁,在抗战后的“本俸”,也就是基本工资,是800大洋,还有“年功俸”,即年终奖,810大洋,相比于鲁迅,又要高上一个层次。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6. 民国时的一块大洋,现在值多少人民币?

    生活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很多人对过去都非常不屑,但在民国时期,一片大洋 是非常宝贵的。那么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民国时期的大洋 真的很值钱吗?现在值多少人民币?
    当然,在民国时期,它们的价格与现在完全不同。根据我们的历史书,我们可以知道,只有与我们现在使用的东西进行比较,才能计算出当时一块大洋可以购买多少东西。
    但是,当地的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计算一个粗略的数字。现在,如果按照当时上海的市场价格计算它们的价格,我们首先将糖、猪肉、棉花、大米等食品和服装与现在的价格进行比较。

    1872年上海的稻谷容量为十斗一石,现在约160斤,每石2.7银元。所以可以推算出当时大米的价格在1.5银元左右。到1901年,大米的价格已经涨到每斤2.2银元。当时,一块大洋的价值是70元。10年后,大米价格基本稳定。30公斤优质大米只需要一个海洋。而那个时候,8斤肉只需要一个大洋,大约是一毛钱2毛钱一斤。一块大洋可以买到十丈棉布,有时得不偿失。6毛钱可以买一斤糖,但油要贵8毛钱一斤。

    因此,根据上述调查,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45元。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这些价格发生了变化。根据他们当时的情况,我们现在可以算出现在一银元是30到35元。强大的购买力会因地区而异。1930年代,北京的一片大洋可以吃到羊肉火锅,但如果来上海,只能吃两个人的西餐。
    那个时候,鲁迅先生的呐喊只要7毛钱就能买到。而根据我们当时的了解,这是三月之后,我们可以知道,清末明初,如果你想买一头牛,因为需要耕地,5个大洋就够了。因此,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民国初期,一块洋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50元人民币,但如果是在民国后期,则只值100元。

    虽然我们粗略计算了这个数字,目前大洋的价值大约相当于100到200元,但最终还是需要乘以2到3倍,因为原始数据会有一些换算。

7. 如果有一块民国时期的大洋,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相信大家都看过民国时期的各种电视剧,而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些民国电视剧中往往有一种货币是比较出名的,那就是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而这种被称为大洋的东西,往往在平民的生活中是不多见的,普通的老百姓可能平时最多就拿一些铜钱或者是一些价值更小的钱币,而这些通常都只有家庭状况比较富裕的人才能够享受,而我们会发现在许多电视剧中也有这样一种情节,那就是如果你想要救人的话,需要拿几百块大洋来赎人,那么在民国时期这种大洋相当于现在生活中的多少人民币呢?

民国时期是非常动荡的时期,同时在很多地方的物价也是比较紊乱的,不像今天这样,对于一些广泛销售的商品有一个统一的定价,在那个年代可能定价更多的是看这些人的心情,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各个地区的定价可能都有很大的差别,而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街头的小贩在,帮我做或者是饼子的时候通常都会提出两文钱左右的价格,所以根据这个来看那个时候的两文钱可能就相当于现在两三块钱的水平,在我们现如今的一些发达城市,即使是街头叫卖的这些点心或者是食品,没有5块钱可能都买不下来,所以物价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

而根据在民国时期各个地方的兑换比率,平均下来看一块大洋差不多相当于1000文钱,而一块大洋换成包子或者是饼子的话,就是可以买500个以上,在当时一辆汽车也只需要花费几百大洋就可以买到,所以大洋在当时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即使是在大学任职的教授,每个月的工资可能也只有几块大洋,所以在当时一块大洋相当于今天的价值差不多按少了算也至少有500元,如果比较多的话大约有1000多元,所以大洋的价值还是相当高的,也难怪在之前有不少的收藏家会愿意收购别人手中,拿着个旧的大阳,因为这些大洋一方面来说本身就是一些比较贵的稀有金属制品,另一方面来说它本身还蕴藏着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一些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将它再贩售到一些古玩市场或者是一些私人的收藏家手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如果有一块民国时期的大洋,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8.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如果是喜欢看民国时期影视剧的读者朋友,对于经常出现的大洋感到不陌生,在明清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洲殖民者对于美洲东南亚等殖民地银矿的开采,世界储银量急剧增高,而大量白银,也随着贸易进口流入了中国内地,而早在16世纪,西班牙银元便在福建沿海等地盛行,因为是洋人钱币,银元上又雕刻着象征卡洛斯王朝的老鹰,因此人们称之为“大洋”或者是“鹰洋”。




然而此时的中国,白银尽管成为了常见的货币,但是一直是银两制,通过计重来确定价值,属于称量货币制度,一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颁布《币制条例》,正式采用了七钱二分的银元作为货币发行,而在辛亥革命后,后续的北洋政府以及国民政府,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式,一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废除银本位制进行纸币改革,大洋的发行,在中国持续了整整25年。




尽管银本位制不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但是在乱世,却有着很大的保值性,同时确定了外汇市场的稳定,而在抗战期间,国统区和敌占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大洋作为稳定的货币依然充斥在民间的各个角落。
这也让人感到好奇,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放到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就让我们来好好分析分析,




学者李开周曾经在《晒一晒70年前工资单》中提到,1933年首都南京的物价如下:大米每斤大洋4分,牛肉每斤大洋3角,五花肉每斤大洋2角3分,菜油每斤大洋1角6分。至于在生活物品上面,一双男士短袜,每双在大洋7分左右。
这样我们一换算,就能得出结论,一块大洋大约能够买将近5斤五花肉,25斤大米,6斤菜油,以及14双左右的袜子。




从这个结果来看,那时的猪肉,相比于其他物资,并没有现在这么贵,至于一块大洋,差不离能够买120元到150元左右的商品。也就是说,一个工资三千左右的人,在过去一个月能够发大约20块大洋。
那么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在北京,一块大洋,就能够请好友吃一顿上好的羊肉火锅。而在民国初期,大洋的购买力要更上一层楼,5个银元,就能买下一头水牛。




至于当时的普通工人,平均工资在5-10个大洋左右,能够勉强维持一家数口的生活,相比之下,相比之下,律师、教师、官员等高等收入群体的工资,显然要高上不少,民国初期,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授,月薪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4万元,而他出手也不客气,在1919年买下一套四合院,花掉了3500大洋,方便自己和周作人一家居住,这花掉了他一年的工资。




著名的李宗仁,在抗战后的“本俸”,也就是基本工资,是800大洋,还有“年功俸”,即年终奖,810大洋,相比于鲁迅,又要高上一个层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