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和亚马逊的模式有什么不一样

2024-05-20 01:10

1. 京东和亚马逊的模式有什么不一样

1、不同的开店模式。
京东:有自营B2C平台和对商家开放的B2C平台。商业交易产生的费用由京东在结算前收取。京东有自己的仓库和物流,将对商家开放使用,并帮助他们开具发票。同时,京东也支持商家在纯淘宝模式下开店。
亚马逊在自营系统和开放系统上与京东是一样的,但它比京东更开放。除了饮料等特殊保管的商品,其仓库和物流都是完全开放的,甚至可以支持在京东或淘宝开店的商家。亚马逊在产品推广方面对开放平台上的商家要求非常严格。产品描述只支持文字,KA大客户除外。仍然驻军B2C商店必须是一个企业。
2、不同的商业模式。
京东:对个人来说,这是一个企业。除了入驻的第三方商户,相当一部分卖家是京东自营产品,部分品牌完全以京东集团的名义。这是京东的利润。因此,京东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大型超市,一些专柜交给第三方商家,另一些专柜自己使用。
亚马逊:和京东一样的模式,但是经营理念跟不上中国的快节奏。
3、不同的物流模式。
京东:采用自主研发物流。买家需要等待京东售后服务处理退货和换货,然后安排京东物流上门提货。如果产品是自营的,有三种退货方式。一种是上门取货,只收手续费。另一种是在京东现场提货,买家可以直接将货物免费送到京东。
亚马逊:亚马逊有三种主要的发货方式:跨境物流FBA、第三方海外仓库和自产自销。



扩展资料:
自发商品选择什么渠道,一般要根据所销售产品的特点(种类、价值、大小、安全性)、客户的老化要求和地点、物流预算和淡季来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不同的物流有不同的时间限制和价格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不同的物流选择,成本控制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三种物流分类,即邮政服务、快递服务和特种服务。它们的特点是:小包装相对便宜,但重量有限;快递快捷,可以快速到达,但价格通常较高。专用物流,一般更安全高效,好评率高。

京东和亚马逊的模式有什么不一样

2. 京东与淘宝,亚马逊三者的模式有什么不同?


3. 京东与淘宝,亚马逊三者的模式有什么不同?

1、商业模式不同
天猫:是淘宝的B2C商城模式。天猫和其他两家的区别在于,天猫属于单纯的平台方,天猫没有自营的产品,只是打造了一个网上的商圈让商家和客户去交易。商家和客户之间除了交易使用他体系内的支付宝之外,商品存储、物流、交易时的发票等都是由商家自己负责。
京东:有自营的B2C平台,也有开放给商家的B2C平台。商家交易时产生的费用会由京东统一收取之后再做结算,京东有自己的仓库和物流,会开放物流给商家使用,也会帮商家开具发票。同时京东也支持商家以纯淘宝的模式进驻开店。 
亚马逊:在自营体系和开放体系两块和京东一样,不过他比京东更加开放,除了酒水等存储特别小心的商品之外,他的仓库和物流是完全开放的,甚至是可以支持到在京东或者在淘宝开店的商家。亚马逊对开放平台的商家在商品宣传上管理的比较严格,商品描述只支持文字,除非是KA大客户。还有进驻B2C开店必须是企业。
2、经营模式不同
淘宝:是个人对个人或企业对个人,购买的主体是个人,而卖家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零售商。类似于ebay,但淘宝也有所不同,因为二手物品在淘宝是比较少的,而ebay有很大一部分是个人二手闲置或代购、自产
京东:是企业对个人,卖家除了入驻的第三方商家外,有相当一部分是京东自营的产品,有一些品牌完全是京东集团名下的,这是京东的利润。所以京东的角色更像一个大型的超市,超市里有些柜台包给了第三方商家,有些柜台自己来用。
亚马逊:与京东模式相同,只是经营理念跟不上中国的快节奏。
3、物流模式不同
淘宝:淘宝卖家都是自己找不同的物流公司进行洽谈合作,退换货也是基本上是由买家自主选择,物流和淘宝本身是分开的,物流不受淘宝管控。
京东: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专供物流,买家退换货需要等待京东那边的售后先进行处理,然后再安排京东物流上门取件。如果是自营的商品,有三种退货方式,一种是上门取件只是会收取取件费,还有就是送到自提点,买家直接送到京东的站点就可以了,不需要费用,或者卖家直接将商品用快递直接送到京东的售后
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发货的主要方式有三种:跨境物流FBA、第三方海外仓和自发货。
自发货选择什么渠道,一般要根据所售产品的特性(种类、货值、尺寸、安全性)、客户的时效要求和所在地、物流预算以及淡旺季来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不同的物流有着不同的时效,价格高低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物流选择,控制成本的方法也会有差异。通常情况下,主要有邮政、快递、专线这三种物流分类,而它们的特点分别是:小包价格相对便宜,但重量受限较大;快递时效性强,能快速到达,但一般价格较高;专线专注物流,一般更加安全高效,好评率高。

扩展资料:
淘宝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京东,京东的B2C零售网站于2004年上线,经过10年发展拿到中国电子商务市场22%的份额。京东与淘宝的平台模式截然不同,淘宝只提供网络服务没有存货,而京东则是一个以亚马逊为参考蓝本的半个大型零售商。
淘宝模式的套路是先免费后盈利。马云说,“我们做淘宝网是做生意,做生意就要有切实的盈利计划。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运营中,我们得出的经验是,只有当用户通过我们的平台赚到钱以后,我们才可以赚钱。”
而亚马逊的核心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亚马逊的组织报告结构,主要围绕两大业务线:在线零售业务和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云计算平台——亚马逊进一步把零售业务分为北美大区和国际分区。所以亚马逊的一切业务都隶属于这三大核心范畴。
电子商务和云计算,是亚马逊集中进军的两大商业地带。这两大长盛不衰、飞速增长的市场,给了投资者们强有力的投资理由。更给力的是,基于这两大业务线,亚马逊也不断向外界证明了自己更大的潜力,从而帮助公司在竞争中保持持续领先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亚马逊
百度百科-京东
百度百科-淘宝

京东与淘宝,亚马逊三者的模式有什么不同?

4. 京东与淘宝,亚马逊三者的模式有什么不同

1、商业模式不同
天猫:是淘宝的 B2C 商城模式。天猫和其他两家的区别在于,天猫属于单纯的平台方,天 猫没有自营的产品,只是打造了一个网上的商圈让商家和客户去交易。商家和客户之间除了 交易使用他体系内的支付宝之外,商品存储、物流、交易时的发票等都是由商家自己负责。
京东:有自营的B2C平台,也有开放给商家的 B2C 平台。商家交易时产生的费用会由京东 统一收取之后再做结算,京东有自己的仓库和物流,会开放物流给商家使用,也会帮商家开 具发票。同时京东也支持商家以纯淘宝的模式进驻开店。 
亚马逊:在自营体系和开放体系两块和京东一样,不过他比京东更加开放,除了酒水等存储 特别小心的商品之外,他的仓库和物流是完全开放的,甚至是可以支持到在京东或者在淘宝 开店的商家。亚马逊对开放平台的商家在商品宣传上管理的比较严格,商品描述只支持文字, 除非是KA大客户。 还有进驻B2C 开店必须是企业。
2、经营模式不同
淘宝:是个人对个人或企业对个人,购买的主体是个人,而卖家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零售商。类似于ebay,但淘宝也有所不同,因为二手物品在淘宝是比较少的,而ebay有很大一部分是个人二手闲置或代购、自产
京东:是企业对个人,卖家除了入驻的第三方商家外,有相当一部分是京东自营的产品,有一些品牌完全是京东集团名下的,这是京东的利润。所以京东的角色更像一个大型的超市,超市里有些柜台包给了第三方商家,有些柜台自己来用。
亚马逊:与京东模式相同,只是经营理念跟不上中国的快节奏。
3、物流模式不同
淘宝:淘宝卖家都是自己找不同的物流公司进行洽谈合作,退换货也是基本上是由买家自主选择,物流和淘宝本身是分开的,物流不受淘宝管控。
京东: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专供物流,买家退换货需要等待京东那边的售后先进行处理,然后再安排京东物流上门取件。如果是自营的商品,有三种退货方式,一种是上门取件只是会收取取件费,还有就是送到自提点,买家直接送到京东的站点就可以了,不需要费用,或者卖家直接将商品用快递直接送到京东的售后
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发货的主要方式有三种:跨境物流FBA、第三方海外仓和自发货。
自发货选择什么渠道,一般要根据所售产品的特性(种类、货值、尺寸、安全性)、客户的时效要求和所在地、物流预算以及淡旺季来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不同的物流有着不同的时效,价格高低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物流选择,控制成本的方法也会有差异。通常情况下,主要有邮政、快递、专线这三种物流分类,而它们的特点分别是:小包价格相对便宜,但重量受限较大;快递时效性强,能快速到达,但一般价格较高;专线专注物流,一般更加安全高效,好评率高。

扩展资料:
淘宝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京东,京东的B2C零售网站于2004年上线,经过10年发展拿到中国电子商务市场22%的份额。京东与淘宝的平台模式截然不同,淘宝只提供网络服务没有存货,而京东则是一个以亚马逊为参考蓝本的半个大型零售商。
淘宝模式的套路是先免费后盈利。马云说,“我们做淘宝网是做生意,做生意就要有切实的盈利计划。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运营中,我们得出的经验是,只有当用户通过我们的平台赚到钱以后,我们才可以赚钱。”
而亚马逊的核心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亚马逊的组织报告结构,主要围绕两大业务线:在线零售业务和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云计算平台——亚马逊进一步把零售业务分为北美大区和国际分区。所以亚马逊的一切业务都隶属于这三大核心范畴。
电子商务和云计算,是亚马逊集中进军的两大商业地带。这两大长盛不衰、飞速增长的市场,给了投资者们强有力的投资理由。更给力的是,基于这两大业务线,亚马逊也不断向外界证明了自己更大的潜力,从而帮助公司在竞争中保持持续领先地位

5. 亚马逊为何会5天跌掉一个京东的市值?

人人都知道在即将过去的这个3月,脸书的日子很不好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另一家美国科技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

3月26日,亚马逊的市值还有7530亿美元;到了3月29日就只剩7000亿美元。而京东美股在29日收盘时的市值为576.85亿美元。换言之,亚马逊差不多在五天之内跌掉了一个京东。

3月28日报道,特朗普正在考虑修改针对亚马逊的税收优惠。这一消息得到了五名曾与特朗普讨论过的消息人士的证实。
Axios提到,国会希望脸书大出血,但特朗普完全没兴趣。“他满脑子想的都是亚马逊,”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说,“满脑子都是”。

亚马逊为何会5天跌掉一个京东的市值?

6. 京东市值被高估,中国式“亚马逊”成鸡肋?

日前,据毕盛资管近期的一份针对京东的调查报告,质疑了京东近600亿美金市值,认为其盈利水平、运营情况,以及业务并不足以支撑起这样的高市值。在与亚马逊4520亿美元的市值对比中,京东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并不能以亚马逊为标杆来评估京东的发展潜力和未来价值。

那么,京东真的就鸡肋了吗?2017年初的第一季度京东开始实现盈利,盈利额达到3500万美元,十几年的京东终于开始转亏为盈,即便是后续几个季度内的盈利能力会有所下滑,全年预估计也会保持在1.4亿左右的盈利规模。这样的盈利规模真的是只是单纯的,不可持续吗?
京东是否被高估?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毕盛的数据来看,并不能认定京东的市值就高估了,同时也不能说他就值这么多,没有确实的数据,所以并不能下定论,这更多的是毕盛的一个臆测。京东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值能迅速由原先的每股19.51美元涨到了每股43.80美元,攀升超过124.5%,虽然增值额很多,但属于行业现象,对于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也并不是没有可比性。
1、高估的数据是否带有偏向性?
在报告中,主要针对的是京东几个相对弱势的业务组合,一个是对主营数码3c业务盈利能力的质疑,一个是对沃尔玛入股后关于在快消品领域的仓配成本与利润分配问题,一个是京东自建的物流系统是否存在优势的问题。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京东的盈亏状况,看起来似乎是很合理的。
然而,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问题,京东的盈利能力主要来自于直营业务产品,但实现盈利是在进入快消品领域之后,融入了沃尔玛、一号店,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算在直营业务中的。
京东的金融保险、京东云、京东智能等业务也处在快速发展之中,而报告并没有将这些潜力股进行渲染和分析。市值反映的是一个公司的价值,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分析时当然要有可依据的点,而不能单从盈利能力来片面化教授。
2、具有中国特色,又不同于国外市场
国内市场是欧美之外的又一个大市场,京东的业务以数码3c品类起家,后来延伸到全品类,虽然并没有大规模扩展到海外市场,但是就目前来说,足够京东消化一段时间,时下销量最好的还是数码3C类,只不过是平台得到的利润水平并不高。
在与阿里系的天猫、淘宝相比较,京东则更倾向于是自营模式。这样一个是增加了运营的成本,一个是利益分配中平台虽然获得部分利润,而阿里系则倾向于平台的运营,商户要自己运营店铺,那么,购买流量和曝光,研究平台的规则都是商业化的进程,在体系上要相对完备,利润也就很可观了。
3、相比8年前互联网环境大不相同
在2009年的时候京东还没有实现盈利,虽然在很多业务上还在模仿亚马逊,而相比之下生存环境的不同,业务水平上也存在着差距,就不能单单的以企业对比来评价其市值。
中国电商市场的发展人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对于数码类产品来说,人们对于高质量正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京东就会越来越受追捧。与其竞争的苏宁、国美因为线上业务的缺乏,难以与京东竞争,所以苏宁选择抱团阿里,而国美选择转型做零售,自营线上电商平台。在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时间差,追赶京东还需要一个时间段的运作。
此外,中外互联网市场在发展水平、用户认可度、模式创新能力上都存在差异性,比较而言国内市场经过多年的电商浸润,从消费模式到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变化,消费者愿意参与到互联网消费中来,特别是o2o模式也得到了认可,而这在国外市场是被看衰的。
相比亚马逊有差距,但仍是合理的范围空间?
亚马逊在2009年的时候市值500亿,就已经实现了9亿美元的利润,而如今京东才开始盈利,而且运营范围和行业地位都无法和亚马逊相比,在国内还有阿里压着,加上高瓴资本抛售京东的股票,才使得毕盛对于京东的市值持怀疑的态度。
亚马逊能够快速实现盈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扩大至了市场范围,降低了仓储运营成本。而京东目前已经实现利盈利,其下一步计划则是继续增强盈利能力,扩大业务进展,缩减运营成本。
亚马逊在2009年到2017年的8年时间里实现了市值900%的增长,仓储运营成本控制在8%~10%左右,京东目前在15%左右,还有不少的改善空间。那也就意味着,京东的未来还是有好的预期在里面的。
京东能否赶超亚马逊,在于其能否快速降低成本
媒体把京东比作是中国的亚马逊,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如果不能投入更多到技术研发中去并尽可能的降低运营成本,那么其盈利能努力自然会受到质疑。
京东比亚马逊晚五到六年的时间成立,但是亚马逊在成立七年到八年的时间已经开始盈利了,后来的亚马逊在云业务、硬件产品研发上有很大的优势,其业务涉及到近119个国家和地区,所以4500亿的市值是有业务支撑的。京东则常年处于亏损之中,投资人看好的是京东的未来预期,盈利是一个好的苗头。
那么,京东为何不扩大海外业务?
一个是来自阿里系的竞争,一个是自身盈利能力的局限,京东要扩展业务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这就需要有足够盈利的业务。在过去的几年里,京东凭借其当时平台加上自营物流,提升了品牌价值,不过,成本上的不断激增,就使得京东在业务扩展上遇到了问题。
在与沃尔玛的合作中,双方是用互换股份的模式开展的,并没有大量的货币交易,这也许只是京东在业务上的一小步,不过对于京东来说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未来的盈利之路能否帮助京东正真成为中国的“亚马逊”呢?(作者:耿彪,首发IDonews专栏)

7. 京东和亚马逊,谁更胜一筹?

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疯狂争取市场份额的亚马逊战略模式,在亚马逊身上已经获得了赢利的回报,而在以亚马逊为对标的京东身上似乎依然遥遥无期。



4月29日,亚马逊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其第一季度营收为291亿美元,同比增长28%;最引人注目的是,亚马逊实现了5.13亿美元的净利润,这已是连续四季度赢利,而去年同期则亏损5700万美元。

不久之后的5月9日,被认为是“中国亚马逊”的京东也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据其显示,第一季度净利润为-8.649亿元(约-1.341亿美元),同比亏损增幅5%。
继续故事模式,

还能让投资者存在遐想吗?

整体来说,除了亏损这个意料之中的事情外,近期围绕在京东身上的事情,大多都是负面的。
尤其是5月京东原海外事业部总裁徐昕泉加盟乐视的消息传出后,各方的认知都指出,徐昕泉离职原因是,京东重点投入的俄罗斯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甚至是“关闭”状态,而京东基于赢利诉求将在海外事业部进行裁员。

从2015年6月开始,作为京东赢利重要抓手的海外业务最终因为目前的赢利诉求而被分离,经过一年的跌宕之后,最终成为弃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京东已经在这个故事上难以为继了。

进军海外市场,并不能算是给资本市场演绎的故事,但如果是进军次一级的海外市场呢?尤其是如俄罗斯、东南亚这样的市场,一直混迹于互联网圈的刘强东自然深谙其中三昧。

这本身并非刘强东的“原创”,在十年前,游戏厂商就曾经用这一概念成功地激励了自己的股价,比如完美时空和金山,均频频打出进军海外市场的招牌,各种姿势和各种宣传见诸媒体,但实质上这种海外拓展恰恰是进军较之中国更为低端的市场,从而形成一种高维打低维的态势,实现对彼国该类市场份额的大面积占据。

完美时空的这个故事讲述了十年,且一直在继续,其根本在于这个故事已经实现了赢利,尽管较之国内市场来说,这些游戏产业在第三世界的赢利额实在微乎其微。但对于一个整体都在赢利的游戏产业和作为个体的公司同样在大幅赢利的背景下,这一故事作为调味料也未尝不可。

可对于京东来说,这样的故事就略显奢侈了,目标海外市场或许开发还不完善,但依然有强力的本地公司与之竞争。而电商总归不如游戏那般具有强大的黑科技效能,在本国市场尚无法实现赢利的规模化发展之下,在彼国“水土不服”的大环境下,这个进军海外的故事,也就难以让投资者产生多少遐想,甚至有点味如嚼蜡了。

然而,在一个故事失败的结果下,京东的选择却是用另一个新故事来替补。
亦步亦趋学对标,

京东的想象力瓶颈
2015年京东之所以没有被资本市场所嫌弃,是因为它还有一个故事,即腾讯加持的故事,而且从数据上看颇为有效。

较之自强不息的亚马逊而言,京东在2015年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故事是腾讯成了它的流量入口。
但这个看起来无比强横的故事也在2016年陷入破灭。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在京东召开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京东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将交易额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归结于腾讯。他表示,腾讯入口给京东带来的流量在过去三个季度的增长已经开始减速,过去三个季度,每个季度的平均降幅大约是20%以上,“这实际上表示腾讯流量对京东业务增量贡献的最大化水平”。

受今年第一季度业绩不如预期影响,京东股价遭遇一轮暴跌。评级机构惠誉国际甚至指出,京东并不具备“投资级”信用评级,因为“其面临着利润乏善可陈、现金流疲弱,以及高固定成本的挑战”。

这个故事的背后,其实恰恰是腾讯的社交流量能作用于游戏这样的娱乐领域,却无法作用于电商这样的消费领域的长期纠葛的结果。腾讯长达十年的电商试错和最终的失败,以及最后选择已经有相当根基、国内第一的B2C电商京东做合作者,将流量直接引入京东后,依然不能解开这一死结。

但对于刘强东来说,在赢利模式鲜明、以门面收租为特色的阿里模式下,在阿里已经进入20%―30%略高于消费增长速度的平稳发展期的当下,他和他走“专卖店”模式的京东,在以自营无法实现赢利的压力下,依然选择了以讲故事来寻找更多的资本,来维持其以亏损换规模寻找明天的可能。

这也是刘强东一贯的秉性,就连做个生鲜电商也要和属下爆出恋爱传闻、推自建物流不惜自己亲自出镜来送货,以营造可被娱乐化传播的故事氛围的强哥,从本质上缺少和亚马逊一样的务实情结。

即使是作为对标公司,京东和亚马逊还是有极大的不同。亚马逊的起点是卖书,这一点当当与之更像,而京东的起点则是做网上国美、苏宁,以3C电器为专攻。在实际运作上,看似各方都从垂直化领域逐步进入综合平台范畴,但是亚马逊却不似京东,所谓京东的自营产品依然是代理国内企业,而非真正自产。反之亚马逊在卖书之余,还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推出了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这样的自有硬件,并直接作用于电子书市场,形成了类似苹果应用商店式的持续赢利体系,而且是低成本和长尾的。此外,亚马逊在电商之外运作的云计算AWS业务,第一季度营业利润6.04亿美元,占当季营业利润11亿美元的一半以上,这都是实实在在有赢利的故事。

今年3月,京东在自家的众筹平台上推出了一款电子书阅读器“JDRead”。无论从机身外观还是性能配置上,这都是一款要与现在的电子书霸主亚马逊Kindle死磕的产品。5月京东又放出与Mellanox共同建立“JD-Mellanox联合创新实验室”,为数据处理、深度学习云计算技术提供更好的创新。

这或许是京东又一次想亦步亦趋跟着亚马逊讲故事的节奏。可惜为时已晚,而且它毕竟是做3C电器的,买书规模上不弱于当当,云计算上需求强大,但在资本市场和消费者面前,还是觉得这两个故事不搭。
至少,赢利的前景遥遥无期……
太多的故事和摇摆的平衡木
在刘强东最新的故事里,有两个走向,一个是务实,一个是黑科技。

务实的故事里,刘强东的说法是,未来的京东要将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品类扩张和“三张网”的打造上。对于“三张网”的说法,刘强东解释称京东要构建大家电网、中小电网络和生鲜冷链网络。
这其实代表着京东的转舵,从牺牲利润换规模走向深耕垂直市场来赢得利润。“现在,整个消费市场非常疲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如果单纯维持像过去那样的增长速度的话,公司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种做法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也是不相符的。”刘强东的这番话,不仅仅说明了京东触及了天花板,也在想用致力于赚钱的这种表忠心方式,来拉回投资者的信心。

这就形成了京东的平衡木,在利润和规模的平衡木上,京东开始出现了摇摆,毕竟对标公司亚马逊在连续亏损20年后,已经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赢利。而赢利的结果呢?仅过去两年亚马逊新增加的市值就相当于6个京东。可京东呢?仅2015年8月阿里苏宁结盟的消息公布后,京东的股价随之暴跌,一个月内的最大跌幅接近四成,市值一度蒸发接近200亿美元。而整体上来说,京东已经连续下挫5年亏损300亿元了。

对标变成对赌,依靠对标公司不赢利的故事来维持自身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京东必须赢利,可赢利点在哪儿?京东没有找到,反而还想用新的故事来忽悠。

最新的京东故事是无人机,在亚马逊讲出无人机送货故事2年后,京东总算跟上步伐,但关于亚马逊的这个故事,目的还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区用无人机来降低成本,并在2013年年末讲述之后,立刻被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叫停,而京东此刻推出,并扬言一年内,无人机送货覆盖范围从23万个村庄扩展到42万个村庄,用无人机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其希图用这么个送货方式,来引发投资者对于至今迟迟无解的农村电商的遐想,未免又过于急不可耐了。

因为这个和亚马逊似是而非的故事,将是一个运营成本巨大、牺牲利润换规模的故事,可京东此刻最不需要的应该就是这样的故事。由此可见,还在讲故事的京东和刘强东,依然在平衡木上纠结着。

京东和亚马逊,谁更胜一筹?

8. 请对比京东与亚马逊,谈一谈你觉得为什么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失败了?

对比京东与亚马逊,为什么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失败深层原因分析。
一、中西文化和价值观
1、品牌理念和性价比理念
中国消费者不愿意为“品牌”多出的溢价付费,再加上所谓的“牌子货”和“义乌小商品”相比不具备“性价比”优势,亚马逊的品牌运营理念就难免受挫,再加上假货问题屡禁不止,亚马逊不得不在激烈的战争中败下阵来。
2、走捷径和按规矩
亚马逊原本是不“刷单”的,但中国卖家来了之后,不得不“刷”。中国卖家靠着“刷单”钻了系统运营的漏洞,使得自己的产品能高居榜首,将无数国外卖家挤下阵来。
3、价格和价值
不愿意“放放血”,怎么能吸引观望的中国消费者? 当亚马逊明白这个道理时,加入“双十一”、“双十二”的混战之时,为时已晚,淘宝、京东等竞争对手已经占领了市场的大半江山,让亚马逊难以从中分一杯羹。
二、营销策略失误
1、市场调查不够
2、缺乏竞争优势
三、运营模式缺乏革新
1、缺乏用户体验
相较于国内电商巨头在移动端方兴未艾就急着抢占移动市场收割红利,网页和app变着法子地更新,亚马逊确实像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
2、不重视小卖家
小卖家在亚马逊的运营体系中是弱势群体。因为亚马逊严格的投诉体系,一次恶意投诉就可能让平台上的“小卖”倾家荡产。在平台上如果被客户投诉“假货”,那亚马逊账号就会被暂停,资金也会被冻结。即便这样的投诉真实性存疑,卖家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也十分艰难。
四、缺乏进取意识
京东总裁刘强东曾这样评论亚马逊,“亚马逊在中国做不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中国团队没有信任,不授权”,“他的总经理一直是外国人,从来没在中国生活过”。
亚马逊曾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一举成为零售巨头,击败沃尔玛,说明亚马逊不是没有运营能力。只是,亚马逊对中国的市场缺乏敏感度。对亚马逊而言,进军中国市场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
以上就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失败的原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