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称要横跨荆益两州,哪个州的战略意义更大?

2024-05-18 18:32

1.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称要横跨荆益两州,哪个州的战略意义更大?

公元207年冬到公元208年春,驻扎在新野的刘备得到徐庶等人的引荐,得知了隆中有一奇人名为诸葛亮,为了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刘备先后三次到隆重拜访诸葛亮,最终得以相见。当时刘备叫身边的人退下,向诸葛亮说出了如今自己的困境,希望诸葛亮可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志向时,诸葛亮为刘备布局了一个战略规划。当时诸葛亮称如今曹操战胜了袁绍,不可直接与其争斗,而孙权占据江东,历经三世,克把他作为外援,在这个条件下,刘备只要占据荆州,夺取益州,并在天下有变时兵分两路进攻北方,则称霸的事业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不难看出,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是希望刘备要横跨荆州与益州两个周的,但这两个州毕竟不一样,那哪个州的战略意义更多一些呢? 事实上,无论是诸葛亮,还是法正,都是认为荆州的战略意义要大过益州的战略意义的,虽然诸葛亮在《隆中对》里的计划是荆州与益州两线并进,而法正来了之后也提出了汉中策,分了上中下三策,上策说的也是荆州与益州两线并进,但从蜀汉对于荆州与益州的态度来看,无疑还是荆州更为重要一些。 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孙权来讨要荆南,此时曹魏于蜀汉在汉中交战,以当时蜀汉的体量,自然不可能与其他两个势力为敌,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权衡再三,这才将荆南划给了孙权,随后刘备专心攻打曹魏,这才有了占据汉中,攻破上庸三郡的辉煌战绩。从这种妥协中可以可以看出,荆州南部可以给孙权,但是南郡是不可以给孙权的,毕竟刘备也知道,如果没有了南郡,自己的北伐将成为一纸空谈。 只可惜在关羽北伐,蜀汉集团迎来了短暂的巅峰之后不久,孙权就背信弃义的偷袭关羽后方,就此斩杀关羽,占据荆州,虽然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带领大军从益州出兵北伐,也打出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无论是诸葛亮倾尽全力的北伐,还是姜维不惜耗费国力的抗争,都只能减缓蜀汉的灭亡,而没办法实现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想,相比之下,荆州的战略意义还是更大的。 ​ 笔者认为,刘备没有了荆州后,蜀汉几乎就没有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了,因此荆州的战略意义要比益州的大。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称要横跨荆益两州,哪个州的战略意义更大?

2. 在《隆中对》中为什么在诸葛亮看来荆益两州是据地利?诸葛亮为什么建议刘备要占据荆益二州?

1、益州、荆州有地理优势,益州自不必说,天府之国,民殷国富,况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易守难攻;荆州更是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处长江上游,向南可以威慑江东,向北更是离宛、洛近在咫尺。
2、为什么要占据荆州、益州?我们看当时的情况,当时汉朝的疆域基本上都被曹操扫荡干净,存在的势力就有曹操占据大部分地州,孙权占据江东,马腾韩遂占据西凉,刘璋占益州,张鲁占汉中,刘表占荆州。而刘备的实力不过区区数千之众,连块根据地都没有,能怎么办呢?其实看得简单一点的话,西凉在地理上刘备够不着,曹操和孙权的地盘刘备也不用去想,打不过能怎么办?(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那正好现在荆州、益州、汉中三块宝地的主人都守不住,那就先从他们下手。先是在荆州弄到了根据地,然后一步步按计划实施拿下益州、汉中,刘备确实是春风得意,牛气冲天。看地图就知道,拥有了益州和荆州,因为处于长江上游,对江东就有着强大的威慑力(后来西晋灭东吴就是顺江而下),从汉中和荆州可以同时两路出兵北伐,对中原也可以造成重大威胁(西面直接威胁长安,东面直接威胁洛阳)。可是关键在于,不是只有诸葛亮看到了荆州的重要性,所以曹操、孙权都对荆州觊觎已久,导致最后的吕蒙偷袭荆州。

3. 隆中对诸葛亮为何要先取荆州次取益州?

千古奇文《隆中对》,为当时穷途末路的刘备点燃了希望之灯,同时,也为诸葛亮自己找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曹操战败袁绍相继收取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加上曹操原本的兖州、豫州、徐州,总共坐拥七大州,此时诸葛亮说了:“今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曹操占尽了政治及军事上的优势,此时不能和他正面交锋。江东这个地方也不能打他的主意,“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江东已经过了孙氏父兄三代的经营,政权非常的稳固,我们只能和他结盟不可图而伐之,否则必被曹操所吞并。
现在可以打主意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荆州,一个是益州。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孙权、刘备都想得到荆州,荆州那时候有多好呢?首先是天下其他州郡连年遭受兵戈战乱,唯独荆州秋毫未损,老百姓都往荆襄地界跑,那时候的荆州可谓是土地肥沃、人丁兴旺;其次荆州他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我们知道至今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在武汉(三国时期的江夏),无论南下还是北上都非常方便,所以得了荆州无论是东征还是北伐都可水陆并进、车船同行;另外荆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汉水和沔水,它的南面是现在的广东、广西边界,它的东面是现在的江苏、浙江边界,它的西面是现在的重庆、四川边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英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其主不能守,刘表向来无大志,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窝囊废。
那么益州呢,和荆州有两个共同点,刘璋昏庸不能守蜀中,张鲁荒唐不能居汉中,这两个地方的智能之士都思得明君;和荆州一样也是大,比荆州还要大,且就属益州最大,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陕西西南部的一部分(三国汉中地界);另外益州称之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四面群山环绕,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地方易守难攻,中间有块平原叫做成都,四季常青,物产丰富。当年关羽失了荆州之后刘备以一州之力东征,刘备死后诸葛亮又以一州之力北伐,可见得了益州就拥有三分天下的实力。
取了这两个地方之后,一旦天下有变,派一位将军从荆州北上,取道宛城,进攻洛阳,自己从益州出发,取道秦川,进攻西安,则“天下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后醍醐灌顶,信心满满,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不过中途出现变节,荆州之失与夷陵之败直接导致了刘备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若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能够顺利实施,天下落于谁手还犹未可知。

隆中对诸葛亮为何要先取荆州次取益州?

4. 隆中对诸葛亮为何要先取荆州次取益州?

第一,荆州这块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不但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土地还肥沃。三国时期荆州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战争,因此大部分人都往这边挤,其中也包括一些文人雅士。刘备如果先拿下荆州,那么将来在招贤纳士方面当然会更加得方便快捷。
第二,刘备和诸葛亮隆中对就是在荆州,诸葛亮当时对荆州也是非常了解,对于益州这块地只知道它这个地方大,土地也很肥沃。但是不知道当地的地理环境具体是怎么样的。同时益州这块地易守难攻,道路崎岖,并不容易夺下。那么为什么要放着嘴里的肉不吃,而选择远在天边的一道菜呢?


第三,刘备隆中对之前也是在荆州呆了挺久的,和刘表的关系也不错,刘表也守不了荆州多久了。而益州那块地虽然也是刘备的宗亲,但是两个人却从未谋过面,是敌是友也分不清。当然是先取荆州等有实力了再取益州。

5.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应该占有荆益二州的理由是什么

1.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当时的时局形势。
  北方:当时赤壁之战已经结束,袁绍的势力已经被曹操剿灭。曹操占据了河北和中原广阔的地带(除去西北一隅的马腾韩遂),可以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已经全部是曹操的势力范围。这一带原本就是华夏起源的核心地带,人口、资源都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南方: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南方自西向东分别为益州、荆州和扬州。这三个州的特点是地域非常辽阔,在东汉设定的十三州中,这三州的面积应该是占前三位的。益州、荆州下辖的县多达上百,江东孙家占据的江东六郡(主要是扬州)也坐拥八十一州(县)。
  虽然这三州的下辖地域辽阔,但是在三国时代,南方的经济发展程度远远不如北方,中国的经济重心依然在中原地带。因此,这三州在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远远落后于北方。
  2.再来看看当时刘备所面临的现状
   刘备当时只是寄居在刘表身下,势力可谓是相当弱小。若要成就大事,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基地,从而图谋天下。但是当时呢,北方曹操对荆州虎视眈眈,刘备此时和他抗衡根本就没有胜算。孙权有长江天险,实力又远远超出刘备,所以对于孙权,刘备只能采取联合的策略,既从他那里获得支持,又可以利用孙权的实力制衡曹操。因此,刘备想要成功,必须要先捡软柿子捏。而刘表、张鲁、刘璋之流,相对于曹操来说,就是刘备最现实的攻击目标。
   荆州当时号称“荆襄九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称得上是九省通衢之地。占据荆州,不但可以上溯长江,攻击益州,也可以顺流而下,威胁扬州,更可以直接北上,攻击中原腹地。因此,刘备首先要拿下的,一定是荆州。这是日后发展的本钱。
   益州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再一个就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在经济社会落后的古代,地利往往会成为战争成败的关键。凭借险固的各处关隘,可以轻易地将敌人阻隔在崇山峻岭之外。
  所以像益州这样,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用来做根据地和大后方再好不过。这是荆州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荆州的优势就是他的劣势,和太多的地方接壤,往往会导致腹背受敌,首尾不得相顾。这一点从关羽败走麦城就可以看出,曹操和孙权联手,二爷便尴尬了...
   另外取益州还有一个比较迷信的说法,那就是汉高祖刘邦就是从那边开始成就天下霸业的。曹操不是篡汉嘛,刘备不是号称汉室宗亲嘛,若是刘备走上刘邦的老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正统地位和师出有名。
   简言之,刘备若要当皇帝,必须要有根据地。只有占据了荆州益州这两块地盘,刘备才有和曹操孙权的本钱。要是连这点本钱都没有,他还混个屁啊,不如回家卖草鞋呢...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应该占有荆益二州的理由是什么

6. 除了荆、益,诸葛亮还为刘备规划一个州,就在《隆中对》一句话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奇才。他与刘备相见的时候,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隆中对》。当时刘备在北方已经混不下去,被赶到刘表那里。说得好听一些是刘表的客将,不好听一点就是刘表对北方的守门员。这个时候刘备可以说是非常落魄,仰人鼻息,而诸葛亮也是一个没有军事经历的年轻人。 而《隆中对》却填补了刘备集团在战略上的空白。事实上刘备虽然并不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但在大的方向上确实是按照《隆中对》当中的计划进行,努力实现「 ”跨有荆、益”这个前提条件。其实除了荆州和益州,诸葛亮还将一个地方规划到刘备的势力范围内,那就是交州。 《隆中对》中的内容 《隆中对》是捭阖天下的大战略,往往这种战略表面上是很简单的,没有过多的细节,细节是执行者应该考虑的问题,《隆中对》只是定方向。《隆中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搞清楚谁是「 ”敌人”谁是「 ”朋友”,「 ”敌人”和「 ”朋友”都是自己打不过的人,「 ”朋友”则会成为自己的臂助。曹操必然是敌人,「 ”衣带诏”一事让曹操和刘备再无缓和的余地,那么孙权就是「 ”朋友”,扬州没有能力也不可以去染指,但可以帮助自己承担北方的压力。 第二、占据荆州和益州。北方「 ”诚不可与争锋”,江东不能动,刘备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荆州和益州。其中荆州善于进攻,交通很发达,况且有长江、汉水以及诸多山脉的屏障,属于攻守兼备;而益州易守难攻,国门坚固,其封闭的环境和刘焉父子的经营让益州成为一个很富庶的地方。况且汉中对于刘备来说也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第三、占据荆州和益州之后,等待时局的变化,比如曹操忍不住突然自立,或者曹操在某次战役中暴毙,这个时候刘备从汉中进兵关中,荆州军北上进攻河洛,就有很大机会兴复汉室了。 刘备只履行到了第二步,但并没有完全履行,毕竟襄阳这个战略要地还不在刘备的手上。而且在诸葛亮原来的规划中,取得荆州之后还要继续向南扩张到交州,这一点则从来不在刘备的计划之内。 《隆中对》:「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占领交州的好处 交州对于中原地区的战局来说,显然影响力有限。刘备想要击败曹操,在荆州、益州、交州三个州中,交州的重要性肯定要远远低于其他两个州。 况且交州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当地人不太认可汉朝的统治,占领交州以后还要花费精力在维持的问题上。不过即便如此,占领交州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首先就是防御的问题,交州如果在刘备的手上,对益州和荆州会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荆州、益州、交州形成一个整体,在交州的屏障下,刘备集团的大本营益州,包括南中地区会变得更加稳固。 另外就是交州在经济上的作用。交州产出很多翡翠、象牙、犀角、珍珠、玳瑁这些中原地区比较少见的珍贵饰品,以珍珠一项为例,在东汉时期中原与交州还出现比较稳定的用粮食换取珍珠的贸易关系。 因为这些奇珍异玩,交州发展出比较发达的商业。而且交州靠海的地理还赋予它产盐的环境,以及海外对外国的贸易。 总而言之,占据交州之后,可以在经济生产上获得很多好处。 最后是募兵的来源。交州在当时虽然地处偏僻,开发得不是很好,但毕竟也是一个州。按《后汉书·郡国志》当中的记载,在永和五年(即公元140年),交州人口数量超过一百一十万(有些郡的人口数量不明)。 交州比较偏远,受东汉末年的战火的影响或许更小一些。而且交州民风剽悍,可以作为优秀的兵源。 刘备放弃交州 在「 ”赤壁之战”以及「 ”南郡之战”之后,刘备可能在交州北部有一定的影响力。毕竟苍梧太守吴臣与刘备有交情,刘备的势力又在「 ”荆南四郡”,与苍梧郡相接。 不过刘备得到南郡的时候,是在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之后。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迫于张鲁和曹操的压力,请刘备入川做打手。 相比于交州而言,益州的重要性当然更加重要,甚至还要高于荆州。两相取舍之下,刘备当然要选择进入益州,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管交州的事情。 孙权于是趁虚而入,派步骘渗透到交州,杀掉苍梧太守吴臣,联合交趾太守士燮,完成了控制交州的第一步。 其实关于刘备西取益州,孙权南取交州这件事,还有一种不见于史料上的猜测。那就是刘备和孙权背后达成了一种交易。 因为步骘虽然在建安十六年杀死吴臣,但在建安十五年就成为交州刺史,这个时候刘备刚得到南郡,还没有入川呢;而步骘从扬州到交州,是取径零陵郡,苍梧太守吴臣更是主动来零陵郡迎接步骘。零陵郡是刘备的地盘,吴臣是刘备的故旧,步骘为什么能够穿过零陵郡,并且得到吴臣的欢迎呢?这种现象很奇怪。于是乎就有了一种猜测。 刘备和孙权协商各自扩张的方向,刘备以放弃对交州的争夺作为筹码,来换取借南郡的机会。南郡入手,刘备的下一步必然是益州,孙权则经略交州,两家的扩张方向没有冲突。所以在建安十五年,刘备取得南郡,步骘成为交州刺史。可怜的吴臣就被刘备给卖掉了。 不过这种情况只是一种猜测而已,没有什么证据支持。至于历史上究竟是怎样,还是需要读者自行判断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水经注》 
   

7. 诸葛亮隆中对中认为荆州是蜀汉统一天下的关键,到底对不对?

庞统言荆州是累赘,诸葛亮却说是蜀汉统一天下之关键,孰高孰低?
说古论今三国事,拍案奇书小虫子
东汉末年,董卓老贼利欲熏心,乱了汉家天下,终导致群雄并起,割据四方。有青云之志的刘皇叔也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延续汉祚,四处搜揽人才,招兵买马,企图抗衡争雄江东孙氏和北方曹氏。

或因刘皇叔的个人魅力,或因刘备的汉室身份,或是因为自身发展的考量,卧龙诸葛亮凤雏庞士元齐齐被刘备招致麾下,为刘皇叔争天下出谋划策。至于第一步之如何割据,卧龙凤雏二人其实略有分歧: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隆中对》载言只要刘备“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大意便是只要刘备能够占领荆州益州之地,然后和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和江东孙氏搞好关系,若天下有变,便可以兵分两路,一出秦川,一出荆州,继而问鼎中原,这其中关键便是占领荆州益州之地。
又说荆州之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四战之所,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意思十分明显,就这荆州是割据第一步的重中之重,是将来蜀汉能够一统天下的关键。

而《三国志·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载言,庞统曾经对刘备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
大意是荆州之地,人才少,可能也有兵民寡少的的意思,东边有孙权虎视眈眈,北边有曹操意图不轨,实在不是个能够得志的所在,堪称累赘,而益州相比就比较乐观了,这算是将诸葛亮重荆州的谋略给否定掉了。
那么问题来了,二人意见相左,究竟孰是孰非,又孰高孰低呢?

光说不练假把式,到底能不能得志那还得实践出真知:刘备从孙权处借得荆州,然后据而不还,精挑细选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关二爷镇守荆州,关二爷咬着牙守荆州近十年无虞,最终却还是免不了大意失荆州的命运,就连关二爷也搭了进去,人地两失,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此来看,庞士元对荆州之地的判断,看的确实比诸葛亮更远更准,而据《资治通鉴》言,刘备最终还是被庞统给说服了,所谓“备以为然。乃以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大意便是,刘备认为庞统说得对,于是让诸葛亮和关羽一同守荆州,刘备率领着数万人克定益州去了。
小伙伴们觉得呢?欢迎留言同小虫子一起讨论哟!
便是诸葛亮和庞统其实意见相同,都要跨连荆益,只不过是有先有后的问题,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是这样认为的呢?

诸葛亮隆中对中认为荆州是蜀汉统一天下的关键,到底对不对?

8. 关羽大意失荆州,对诸葛亮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有何影响?

关羽“败走麦城”,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再也没有了实施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尽管汉末三国这段百余年的历史中,大战小战层出不迭,但是对天下大势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蜀汉荆州都督,武圣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在襄樊之战的前期,蜀汉声震天下,几乎有了与曹魏一争短长的声威;在襄樊之战的后期,随着关羽兵败身死,蜀汉急转直下,诸葛亮无力回天。关羽这次“大意失荆州”,对诸葛亮当初在茅庐设计的“隆中战略”,有何影响呢?

其实襄樊之战就是实施隆中对最好时机。其实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并不是因为他好大喜功,准备“毕其功于一役”,襄樊之战的开动,和刘备汉中之战,是几乎平行的。我们可以轻松的推断出关羽的意图:就是策应刘备的汉中主战场,让曹魏首尾不能兼顾。不过随着关羽一路高歌猛进,曹仁,庞德,于禁等人折戟沉沙,关羽居然隔绝襄阳,围攻樊城,打出了“威震华夏”的声势,搞得曹操都要亲征。此时的刘备,我们从《三国志蜀书》中,可以发现他正在汉中再次集结兵力。

刘备出汉中之后,目标也就是陇右到长安一线,也就是说,此时的他,是策应关羽在中线的突破。我们再结合一下当时的形势,这不就是隆中对当中的“一上将率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的大战略么!此时的天下,也的确处在”有变“的时期,曹魏在关中迁民,百姓苦不堪言;曹操寿数将尽,不过多时曹魏内部就将群龙无首;而关羽”遥指党羽,威震华夏“,曹魏荆州的官员多半都已经和关羽暗结策应。这是刘备阵营统一天下最好的时机!可惜,随着孙权背盟,武圣身死,这样的幻梦也就彻底的破灭了。此后的蜀汉,乃至于孙刘,都走向了”慢性死亡“的宿命。

综上所述,关羽的败亡,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彻底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