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姓的姓氏渊源

2024-05-04 10:59

1. 柴姓的姓氏渊源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⑴.蒙古族柴尔吉惕氏,源出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开国功臣阿剌忽失所属的吉惕忽里部,在成吉思汗大分封时,阿剌忽失管辖五个汪古千户,柴尔吉惕氏是吉惕忽里部的一个分支,以部为姓。在明朝中叶以后,柴尔吉惕氏即以原部族名称首音的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即冠汉姓为柴氏⑵.蒙古族海鸠特氏,源出成吉思汗铁木真左帐卫队的称呼,蒙古语“海鸠特”的汉义即为“偏坡、旁侧”,延伸义为“左侧护卫”。其在元朝末期即有冠汉姓为柴氏者。⑶.蒙古族哈吉古特氏,原为回鹘民族,其实为西夏党项民族的一支,后在大蒙古汗国时期归附于成吉思汗,称“哈吉古特”,汉义为“遵从圣者”,后多冠汉姓为柴氏。蒙古族柴氏正确读音皆作chái(ㄔㄞˊ)。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赛密哷氏,亦称塞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白号姓氏,以姓为氏,满语为Saimire Hala,是满族最古老姓氏之一,为满洲巨族,人口众多,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齐齐哈尔、长白山区和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柴氏、赛氏等。满族柴氏正确读音作chái(ㄔㄞˊ)。

柴姓的姓氏渊源

2. 柴氏-姓柴的名人-柴姓起名字-柴姓的起源与家谱

汉置平阳郡,现在山西省临汾市。
  
    「柴」源出:
  
    1、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高柴,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
  
    2、也与林姓同宗。原因一说是隋末林士弘称帝失败,易林为柴,今龙岩有天子地一带,其柴姓为宋郑王之后,即后周皇帝之后,尊文财神比干和林士弘,这些柴姓人至今只认林坚为祖。
  
    迁徙分布
  
    一、现将山东省烟台市离休教师柴文清所著的《中华柴氏宗谱》一书中的关于柴氏家族新时代“辈”字口诀公布如下:春夏秋冬天,岁满又开元。炎帝因水姜,繁增伍仟年。四岳佐尧舜,伯夷秩宗官。功封吕建国,兴周尚威显。正卿敬仲奚,维权立齐桓。儒师学生高,仁义礼孝全。再传名为举,复作新标记。汉武唐绍业,世荣更英杰。祖德根基远,泽民历代赞。华众同仰颂,光辉照宇环。期盼来者贤,永铭续谱篇。(后两句可作期待语用)1、柴姓诞生迄今的世代如何计算根据本谱第20页上有关资料的计算,可知柴氏诞生至今约两千五百余年。根据古时“30年为一世”“父子相继为一世”的传统计算,正好排满82世。
  
    二、本谱所定的100个辈字的使用方法1、以始祖柴举作为百字之首的“春”字为根基,往下依次按字论世系、排辈份。2000年已尽82世。正与百字中的.82字“德”相对应。以2000年划一界限,从2001年1月1日起,全国各地柴氏族人所生子女为83世,均以百字中的83字“根”字来命名,以求全国柴氏世系的统一。2、对于某一家、某一村和某一小范围内辈份清而不乱的柴氏人,迂到老侄少叔或年龄相同而辈份不同者,到2001年,最晚的一辈可按83世而用“根”字命名。比此高一世的可用“德”字,高两世的,可按81世用“祖”字命名,依次上推来解决。
  
    三、《中华柴氏宗谱》里公布的百个辈字是供读者讨论的初稿,经过一年多来山东、江苏、河南、北京等地柴氏代表们反复商讨、修改,最后定稿、发出,望认真贯彻执行,以完成柴氏家族新世纪统一世系的大业!是幸!
  
    四、根据《慈溪余姚家谱提要》:柴:士佳切,平,佳韵。单姓。《通志》:“柴氏,姜姓。齐文公子高之后。高氏傒,以王父字为氏。十世孙高柴,仲尼弟子。柴孙举,又以王父字为柴氏。汉有棘蒲侯柴武。裔孙守礼。五代周太子无子,以守礼子荣为嗣,是为周世宗。”《姓考》:“齐大夫食采于柴,因氏。”《千家姓》:“平阳族。”

3. 柴氏家族历史

许多人,包括柴氏族人都认为柴姓是一个单源的姓氏,出姜姓炎帝神农氏。
 
 其实不然,柴姓还有另外重要的一支,源自皇帝轩辕氏。
 
 并有少数民族改姓柴氏。
 
 
 
 最早的柴氏宗谱见于西晋孝武皇帝太康年间,由著作郎柴宏道、中书舍人柴宏膜所撰。
 
  
 
 太康八年丁未七月,司空司隶校尉著作郎权知谱事崔陵,奉勅纂修柴氏宗谱序云:“观在廷群臣,所进名宦仕绩,乃知柴氏家传本於烈山氏少典之后,娶有娇氏之女曰安登,生子曰石年,以姜为姓,以火德王,为炎帝神农氏。
 
 少典之妃,曰附宝,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轩辕有熊氏。
 
 子元嚣为少昊金天氏,孙为颛顼高阳氏,生卷章。
 
 卷章生黎及回,黎与回代为祝融,官於高辛氏之世。
 
 回生陆终,陆终生六人:曰樊封於昆吾、曰惠连封于帝丘、曰钱铿封于徐、曰会人封於晋,赐姓柴,居平阳为平阳郡公。
 
 自少典至会人,凡十九世,会人至承勋凡二十九世,历秦汉魏吴以来,名乡贤相代不乏人。
 
 或佐理天朝,或宜猷於藩镇,皆济济缙绅之光,宗谱之辉也。
 
 因敬叙之,以垂不朽。” 
 
 大唐贞观六年五月,朝奉郎汪行忠奉勅修柴氏宗谱序云: 
 
 “伯子武王即位,封先圣之后得平阳郡,柴晋公二十九世孙承勋仍袭前爵,会人为柴氏受姓之祖也。
 
 乃帝王之胄,簪缨相承,三世孙耿光成□时,为西河守,孙季芳昭王时为晋阳承,子宣化□王时为大理卿,子辅国为赵城令,孙光济懿王时为太常丞,光济长孙范,厉王时为助教,子成楝为山阳令,楝子济时为洛阳牧,子从政平王时为济南刺史,子春萃为西安守,孙时行为即墨令,子□贞惠王时庶长有贞,子以华为南城刺史,子盛阳为禹城令,子惟庸为定王时大名别驾,孙俨国学禄,子普灵王时为汴州守,普子伯宗为会稽丞,子善长安东丞,孙端礼武昌刺史,礼孙遇时为郑州牧,子可齐武陵令,孙孔明显王时中丞,孙懋烈□王时都尉,子延爵任河内刺史,汉兴迁大理寺聊,□司马,座于官,谥文靖,子亮工汉文帝朝举文武全才,除郎中,迁司马府侍书转太子洗马,子宦景帝时为长沙刺史,宦子玺武帝朝为中丞,玺子懿□昭帝时太子宾客,子森为济南郡丞,孙知节为徐州牧,节孙宏济东汉时润州郡守,子有光为东安令,子应聘章帝时为太子校书,子永年为东昌牧,子寰为太平丞,寰子敷为宜州判,子京顺帝时历阳丞,迁广陵太守,因内艰复任丹阳,桓帝时为战功拜征南将军,灵帝朝迁黄门选部侍郎,都督江东诸军事,献帝兴平乙亥封富春侯,谥忠肃,子运昌为为建康丞,子益国后主朝为兖州刺史,都督荆豫诸军事,定国、经国、镇国,皆任郡守,邑令衣冠,蝉联延於历代子孙,蕃衍棋布星罗,若非纂集,安究流传,证得柴氏巨姓,昔西晋武帝梦与神人共语,自称先世名贤於是。
 
 
 
 司空司勅校隶崔陵更集九州百仕贵名赍先世谱状,投上秘阁,品为天下大姓。
 
 当时太子赞善宏□馆侍读学士柴宏道等,赍先世名官年月投进,详撰成谱。” 
 
 另据光绪二十六年《富春屠山柴氏宗谱》云:“柴氏本仲尼弟子,高柴之孙举,以王父名为氏,所谓以为氏者也。
 
 高柴齐人,其十世祖奚为齐文公子高之孙,故以王父名为高氏。
 
 而本姓实姜氏,出炎帝神农氏之系。
 
 神农氏生子十有三人,数世而有炎帝器。
 
 器生三子,其少子曰祝庸,生术嚣。
 
 术嚣生二子,曰条、曰勾龙。
 
 勾龙为后土,后世祀於社,生子二人,曰垂、曰信。
 
 垂生伯夷,伯夷生太岳,佐禹平治水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于申,太公吕尚其苗裔也。
 
 武王封之齐,举太公二十二世孙也。
 
 柴氏得姓自举始。
 
 举裔孙武,汉高祖时为将军。
 
 至唐而有谯国襄公绍,为唐勋臣,尚高祖平阳公主,居晋州临汾。
 
 太宗贞观中,命尚书高士廉等编赍天下谱牒,品第为九等。
 
 襄公以勋戚次皇族,是为柴氏称大姓之始。
 
 绍生二子,哲威、令武。
 
 哲威六世孙孟端,居太原,开成初官翰林学士,生三子,玘、玭、玼。
 
 玭咸通间屡举茂才不就,生守礼、守义,一女适后周太祖为圣穆皇后。
 
 后无子,养兄守礼之子荣以为子。
 
 守礼生二子,曰荣、曰华。
 
 荣承周统为世宗……” 
 
 据查,少数民族回、满、黎、土家等,也有柴姓者。
 
 
 
 由此可见,柴氏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

柴氏家族历史

4. 历史上柴姓的有什么名人

柴武(?—前163),西汉时期高祖之大将军,封棘浦侯,文帝14年冬(公元前168年)柴武因迎击十四万匈奴骑兵战功卓著,又加封为高唐侯。
柴绍(571—638年),唐朝开国元勋,山西平阳(既临汾市)人。字嗣昌,自幼矫健勇猛,以任侠名于乡里。唐高祖李渊以第三女平阳公主嫁之,成为李渊的乘龙快婿。他累从高祖征伐,屡建奇功,授大将军,被封霍国公。后又加封谯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柴荣(公元921~959年),后周世宗皇帝,史书记载柴荣身材英奇,善骑射,通书史黄老,是五代时期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帝王。被史学家誉为“五代第一明君”!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余不论。

5. 历史上柴姓的有什么名人

一、柴武
 
 柴武(?—前163)西汉开国功臣,汉初名将。
 
 秦末响应刘邦起义,随刘邦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参加了刘邦与项羽的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沱河北)决战围项羽于垓下,将项羽军击溃,时韩信为前将军,孔将军(蓼候孔聚)率左军、费将军(费候陈贺)统右军,绛侯(周勃)和柴将军(棘蒲侯柴武)在皇帝后面。
 
  
 
 汉六年封棘蒲侯。
 
 孝文后元年卒,谥曰刚侯,也称刚武侯。
 
  柴武是高祖定下的汉初十八功侯之一,排名第十三,后来曾任大将军。
 
 二、柴绍
 
 谯国襄公柴绍(588-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市)人 [1]  。
 
 唐朝初年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幼以任侠闻,矫捷有勇力。
 
 初仕隋朝,为元德太子千牛备身,迎娶唐国公李渊之女平阳昭公主为妻子。
 
 唐国公李渊起兵,领马军总管,率先登城陷阵。
 
 武德初年,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积功封为霍国公。
 
 贞观初年,拜右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转左卫大将军。
 
 参与定襄之战,从灭东突厥,累加镇军大将军,平定梁师都,改封谯国公。
 
 贞观十二年,去世,追赠荆州都督,谥号为襄。
 
 
 
 三、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
 
 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
 
 从小在郭威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
 
 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沉重寡言。
 
 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
 
 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
 
 周世宗心怀统一大志,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四、柴国柱
 
 柴国柱(1568年一1625年),字擎霄,号峨峰,西宁卫清水堡(今大通县景阳乡)人,明代名将。
 
 万历中由荫历西要守备,骁勇善射,击冠南川,冲锋陷阵,勇冠一军。
 
 功进都指挥佥事,累擢都督佥事,陕西总兵官,必镇甘。
 
 河套松山诸部长合兵入寇,国柱檄,诸击几之。
 
 寻移镇潘阳,谢病归,天启初,功加左都督。
 
 五、柴大纪
 
 柴大纪(1730—1788),字肇修,号东山,江山人。
 
 幼年习文,后弃文习武。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武进士。
 
 历任福建福宁镇提标左营守备、右营游击,澎湖水师营游击、参将,南湖洞庭协副将,福建海坛镇总兵。
 
 四十八年,改任台湾镇总兵。
 
 朝廷先后赠柴大纪“壮健巴图鲁”名号,升福建陆路提督,又改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一等义勇伯。
 
 五十三年,柴大纪被斩首示众,子女发配为奴。

历史上柴姓的有什么名人

6. 柴氏,柴姓起源于?柴姓是怎样发展和分部的?


7. 柴姓的来源和历史

柴姓,中华姓氏,部分源于炎帝的姜姓,部分出自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高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赛密_氏,亦称塞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白号姓氏,以姓为氏,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布列亚河流域)、齐齐哈尔、长白山区和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改汉字姓为柴氏、赛氏等,随后达斡尔人中也出现柴姓。柴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山西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柴姓的百分之十三,另外,河北亦多此姓,两省柴姓约占全国汉族柴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柴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如今柴姓人口一百三十五万多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柴姓的来源和历史

8. 柴姓的介绍

柴姓,源于炎帝的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高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高氏傒,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