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行为的模式分析

2024-05-17 04:09

1. 购买行为的模式分析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行为活动。一些西方学者在深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某些共性或规律性,并以模式的方式加以总结描述。其中尤以恩格尔一科拉特一布莱克威尔模式(Engel-Kollat-Blackwell,EKB模式)和霍华德一谢思模式(Howard-Sheth)最为著名。l、恩格尔一科拉特一布莱克威尔模式EKB模式强调了购买者进行购买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问题的确定,终于问题的解决。在这个模式里,消费者心理成为“中央控制器”,外部刺激信息(包括产品的物理特征和诸如社会压力等无形因素)输进“中央控制器”;在“控制器” 中,输人内容与“插人变量”(态度、经验及个性等)相结合,便得出了“中央控制器” 的输出结果—一购买决定,由此完成一次购买行为。具体来说,EKB模式描述了一次完整的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在外界刺激物、社会压力等有形及无形因素的作用下,使某种商品暴露,引起消费者的知觉、注意、记忆,并形成信息及经验储存起来,由此构成消费者对商品的初步认知。在动机、个性及生活方式的参与下,消费者对问题的认识逐渐明朗化,并开始寻找符合自己愿望的购买对象。这种寻找在评价标准、信念、态度及购买意向的支持下向购买结果迈进。经过产品品牌评价,进人备选方案评价阶段,消费者在选择评价的基础上作出决策,进而实施购买并得到输出结果,即商品和服务。最后对购后结果进行体验,得出满意与否的结论,并开始下一次消费活动过程。2、霍华德一谢思模式霍华德和谢恩认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程序的主要因素有:输入变量。知觉过程、学习过程、输出变量、外因性变量等。模式中的输人变量(刺激因素),包括刺激、象征性刺激和社会刺激。刺激是指物品、商标本身产生的刺激;象征性刺激是指由推销员、广告媒介、商标目录等传播的语言、文字、图片等产生的刺激;社会刺激是指消费者在同他人的交往中生的刺激,这种刺激一般与提供有关的购买信息相联。消费者对这些刺激因素有选择地加以接受和反应。知觉过程是完成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处理过程;学习过程是完成形成概念的过程。知觉过程和学习过程都是在“暗箱” 内完成的,经过“暗箱” 的心理活动向外部输出变量。上述因素连续作用的过程表现为:消费者受到外界物体不明朗的刺激后,进行探索,引起注意,产生知觉倾向,进而激发动机。同时通过选择标准的产生以及对商品品牌商标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购买态度,从而坚定购买意图,促成购买行为。购买的结果将反馈给消费者,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状况,又将进一步影响其对商品品牌的理解和态度的变化。外因性变量不直接参与决策过程。但一些重要的外因性变量,如购买的重要性、消费者个性品质和经济状况的限制以及社会阶层的感染、文化亚文化的作用等,都将给消费者以极大的影响。3、两个模式的不同点霍华德一谢思模式与前面阐述的EKB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诸多不同点。两个模式的主要差异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EKB模式强调的是态度的形成与产生购买意向之间的过程,认为信息的收集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霍华德一谢思模式更加强调购买过程的早期情况:知觉过程、学习过程及态度的形成。同时,也指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只有把握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联结方式,才能揭示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般规律。EKB模式和霍华德模式尽管较繁杂,各种因素变量较多,但为营销企业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发展趋势及规律性,提供了脉络清楚、思路清晰的参考依据,便于企业在千变万化的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准确把握其规律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及最佳营销决策。

购买行为的模式分析

2. 如何进行购买行为分析?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方式以及购买习惯等对营销活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制订营销计划时,一定要研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1.分析消费者市场
消费者市场。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组成的市场。分析消费者市场主要应研究如下五个问题:
①购买该产品/服务的主体(购买者);②该产品/服务为何被购买(购买目的);③哪些人参与购买(购买组织);④消费者购买的方式(购买行为);⑤什么时候购买(购买时间)和在什么地方购买(购买地点)。
2.解析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1)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指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等,这一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
①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依据为其成员提供的不同认同感,分为许多较小的、社会化的亚文化群体。例如民族群体、宗教群体、种族群体、地理区域群体等;②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社会层次,每一阶层的成员都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2)社会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要受到参照群体、家庭、社会角色与地位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参照群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看法和行为的群体,参照群体可以分为直接参照群体和间接参照群体。
①直接参照群体,即某人所属的群体或与其有直接关系的群体。直接参照群体又分为首要群体和次要群体两类。
首要群体,是指与某人直接、经常接触的一群人,一般都是非正式群体。例如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等。
次要群体,是指某人对其成员的影响不太明显的一群人,通常是较为正式的群体。例如宗教组织、职业协会、团体组织等。
②间接参照群体,也称非成员群体,即某人不是其中的成员,但又受其影响的群体。间接参照群体具体分为向往群体和厌恶群体。

3. 购买者行为分析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一)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复杂程度和所购产品的差异程度划分
1、复杂的购买行为。如果消费者属于高度参与,并且了解现有各品牌、品种和规格之间具有的显著差异,则会产生复杂的购买行为。复杂的购买行为指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完整,要经历大量的信息收集、全面的产品评估、慎重的购买决策和认真的购后评价等各个阶段。
对于复杂的购买行为,营销者应制定策略帮助购买者掌握产品知识,运用各种途径宣传本品牌的优点,影响最终购买决定,简化购买决策过程。

2、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并不广泛收集产品信息,并不精心挑选品牌,购买决策过程迅速而简单,但是在购买以后会认为自己所买产品具有某些缺陷或其他同类产品有更多的优点,进而产生失调感,怀疑原先购买决策的正确性。
对于这类购买行为,营销者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通过各种途径经常提供有利于本企业的产品的信息,使顾客相信自己的购买决定是正确的。

3、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比较就决定购买某一品牌,在消费时才加以评估,但是在下次购买时又转换其他品牌。转换的原因是厌倦原口味或想试试新口味,是寻求产品的多样性而不一定有不满意之处。
对于寻求多样性的购买行为,市场领导者和挑战者的营销策略是不同的。市场领导者为图通过占有货架、避免脱销和提醒购买的广告来鼓励消费者形成习惯性购买行为。而挑战者则以较低的价格、折扣、赠券、免费赠送样品和强调试用新品牌的广告来鼓励消费者改变原习惯性购买行为。

4、习惯性的购买行为。指消费者并未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品牌,只是习惯于购买自己熟悉的品牌,在购买后可能评价也可能不评价产品。
对于习惯性的购买行为的主要营销策略是:
(1)利用价格与销售促进吸引消费者试用。
(2)开展大量重复性广告,加深消费者印象。
(3)增加购买参与程度和品牌差异。

(二)根据消费者购买目标选定程度区分划分

1、全确定型。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以前,已经有明确的购买目标,对商品的名称、型号、规格、颜色、式样、商标以至价格的幅度都有明确的要求。这类消费者进入商店以后,一般都是有目的地选择,主动地提出所要购买的商品,并对所要购买的商品提出具体要求,当商品能满足其需要时,则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商品。

2、半确定型。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以前,已有大致的购买目标,但具体要求还不够明确,最后购买需经过选择比较才完成的。如购买空调是原先计划好的,但购买什么牌子、规格、型号、式样等心中无数。这类消费者进入商店以后,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分析、比较才能完成其购买行为。

3、不确定型。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以前,没有明确的或既定的购买目标。这类消费者进入商店主要是参观游览、休闲,漫无目标地观看商品或随便了解一些商品的销售情况,有时感到有兴趣或合适的商品偶尔购买,有时则观后离开。

(三)根据消费者购买态度与要求划分

1、习惯型。指消费者由于对某种商品或某家商店的信赖、偏爱而产生的经常、反复的购买。由于经常购买和使用,他们对这些商品十分熟悉,体验较深,再次购买时往往不再花费时间进行比较选择,注意力稳定、集中。

2、理智型。指消费者在每次购买前对所购的商品,要进行较为仔细研究比较。购买感情色彩较少,头脑冷静,行为慎重,主观性较强,不轻易相信广告、宣传、承诺、促销方式以及售货员的介绍,主要靠商品质量、款式。

3、经济型。指消费者购买时特别重视价格,对于价格的反应特别灵敏。购买无论是选择高档商品,还是中低档商品,首选的是价格,他们对“大甩卖”、“清仓”、“血本销售”等低价促销最感兴趣。一般来说,这类消费者与自身的经济状况有关。

4、冲动型。指消费者容易受商品的外观、包装、商标或其他促销努力的刺激而产生的购买行为。购买一般都是以直观感觉为主,从个人的兴趣或情绪出发,喜欢新奇、新颖、时尚的产品,购买时不愿作反复的选择比较。

5、疑虑型。指消费者具有内倾性的心理特征,购买时小心谨慎和疑虑重重。购买一般缓慢、费时多。常常是“三思而后行”,常常会犹豫不决而中断购买,购买后还会疑心是否上当受骗。

6、情感型。这类消费者的购买多属情感反应,往往以丰富的联想力衡量商品的意义,购买时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对商品的外表、造型、颜色和命名都较重视,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想象作为购买的主要依据。

7、不定型。这类消费者的购买多属尝试性,其心理尺度尚未稳定,购买时没有固定的偏爱,在上述五种类型之间游移,这种类型的购买者多数是独立生活不久的青年人。

(四)根据消费者购买频率划分

1、经常性购买行为。经常性购买行为是购买行为中最为简单的一类,指购买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消耗快、购买频繁、价格低廉的商品,如油盐酱醋茶、洗衣粉、味精、牙膏、肥皂等。购买者一般对商品比较熟悉,加上价格低廉,人们往往不必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资料和进行商品的选择。

2、选择性购买行为。这一类消费品单价比日用消费品高,躲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购买后使用时间较长,消费者购买频率不高,不同的品种、规格、款式、品牌之间差异较大,消费者购买时往往愿意花较多的时间进行比较选择,如服装、鞋帽、小家电产品、手表、自行车等等。

3、考察性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价格昂贵、使用期长的高档商品多属于这种类型,如购买轿车、商品房、成套高档家具、钢琴、电脑、高档家用电器等。消费者购买该类商品时十分慎重,会花很多时间去调查、比较、选择。消费者往往很看重商品的商标品牌,大多是认牌购买;已购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对未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较大;消费者一般在大商场或专卖店购买这类商品

购买者行为分析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4.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怎么体现?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方式以及购买习惯等对营销活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制订营销计划时,一定要研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1.分析消费者市场
消费者市场。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组成的市场。分析消费者市场主要应研究如下五个问题:
①购买该产品/服务的主体(购买者);②该产品/服务为何被购买(购买目的);③哪些人参与购买(购买组织);④消费者购买的方式(购买行为);⑤什么时候购买(购买时间)和在什么地方购买(购买地点)。
2.解析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1)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指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等,这一因素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
①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依据为其成员提供的不同认同感,分为许多较小的、社会化的亚文化群体。例如民族群体、宗教群体、种族群体、地理区域群体等;②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社会层次,每一阶层的成员都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2)社会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要受到参照群体、家庭、社会角色与地位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参照群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看法和行为的群体,参照群体可以分为直接参照群体和间接参照群体。
①直接参照群体,即某人所属的群体或与其有直接关系的群体。直接参照群体又分为首要群体和次要群体两类。
首要群体,是指与某人直接、经常接触的一群人,一般都是非正式群体。例如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等。
次要群体,是指某人对其成员的影响不太明显的一群人,通常是较为正式的群体。例如宗教组织、职业协会、团体组织等。
②间接参照群体,也称非成员群体,即某人不是其中的成员,但又受其影响的群体。间接参照群体具体分为向往群体和厌恶群体。
向往群体,是指某人推崇的一些人或希望加入的集团。例如体育明星、影视明星、文化名人等。
厌恶群体,是指某人总是不愿意与之发生任何联系或拒绝从属的群体。例如扰乱社会的不法团体、非正常的不法组织。
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参照群体显示出的新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能影响消费者。
第二,效仿其参照群体的愿望,对某些产品的态度也会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
第三,参照群体促使人们的行为趋于某种“一致化”,影响消费者对某些产品和品牌的选择。
(3)个人因素
消费者购买行为还会受到购买者个人特性的影响,尤其是年龄、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以及自我概念等。
(4)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消费者购买行为所受到的动机、知觉以及信念和态度等影响因素。动机是一种升华到足够强度的需要,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
3.解析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
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购买过程的各种参与者及其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市场营销计划的设计中提供参与信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有以下五个阶段。
(1)引起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由两种刺激引起,即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分析引起消费者需求和兴趣的因素时,需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①掌握与产品有实际或潜在关联的驱使力;②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强度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寻找信息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产品产生需求后,不会马上购买,他们需要寻找产品的相关信息。而消费者掌握产品信息的途径有四种:
①个人来源(家庭、朋友、邻居、等);②商业来源(广告、推销员、经销商、包装、展览);③公共来源(大众传播媒体、消费者评审组织等);④经验来源(处理、检查和使用产品等)。
(3)评价产品
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和判断大都是建立在自觉和理性的基础之上。消费者评价产品主要有五方面问题:
①产品属性,即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特性;②属性权重,即消费者对产品有关属性所赋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权数;③品牌信念,即消费者对某品牌优劣程度总体看法;④效用函数,即描述消费者所期望的产品满足感随产品属性的不同而变化的函数关系;⑤评价模型,即消费者对不同品牌进行评价和选择的程序及方法。
(4)决定购买
决定购买是消费者购买行为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企业一切营销努力的最终期望所在。前期相关的产品评价行为会令消费者对可供选择的品牌产生某种偏好,从而购买其所偏好的品牌。若消费者对购买行为的介入度很高,那么,消费者在由购买意图转向购买行为时还需一段时间,这时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其购买行为。
①他人的态度,即意欲购买者周围人对产品的看法:
②购买风险,即购买产品后的好处与弊端;③意外情况,即购买产品之前出现的意外情况,例如产品有质量问题的报道等。
(5)购后行为
消费者购买产品后,通常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满意感和不满意感。简言之,消费者的购后行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决策确认,即消费者购买产品后会对其购买决策是否明智作出确认:
②经历评估,即消费者在购买后的使用过程中慢慢认识和了解这个产品,因而决定是否把这种产品视为这个家庭或自己的一部分:
③满意与否,若购买的产品达到购买前的预期,消费者就会满意。否则就会对产品产生不满:
④未来反应,它直接取决于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一般有三种情况,即不再购买、表达改进意见和忠于产品。

5. 怎样分析购买行为?

一、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复杂程度和所购产品的差异程度划分:
1、复杂的购买行为。如果消费者属于高度参与,并且了解现有各品牌、品种和规格之间具有的显著差异,则会产生复杂的购买行为。
2、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是指消费者并不广泛收集产品信息,并不精心挑选品牌,购买决策过程迅速而简单,但是在购买以后会认为自己所买产品具有某些缺陷或其他同类产品有更多的优点,进而产生失调感,怀疑原先购买决策的正确性。
3、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比较就决定购买某一品牌,在消费时才加以评估,但是在下次购买时又转换其他品牌。
4、习惯性的购买行为。指消费者并未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品牌,只是习惯于购买自己熟悉的品牌,在购买后可能评价也可能不评价产品。
二、根据消费者购买目标选定程度区分划分
1、全确定型。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以前,已经有明确的购买目标,对商品的名称、型号、规格、颜色、式样、商标以至价格的幅度都有明确的要求。
2、半确定型。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以前,已有大致的购买目标,但具体要求还不够明确,最后购买需经过选择比较才完成的。
3、不确定型。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以前,没有明确的或既定的购买目标。
三、根据消费者购买态度与要求划分
1、习惯型。指消费者由于对某种商品或某家商店的信赖、偏爱而产生的经常、反复的购买。
2、理智型。指消费者在每次购买前对所购的商品,要进行较为仔细研究比较。
3、经济型。指消费者购买时特别重视价格,对于价格的反应特别灵敏。
4、冲动型。指消费者容易受商品的外观、包装、商标或其他促销努力的刺激而产生的购买行为。
5、疑虑型。指消费者具有内倾性的心理特征,购买时小心谨慎和疑虑重重。
6、情感型。这类消费者的购买多属情感反应,往往以丰富的联想力衡量商品的意义,购买时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对商品的外表、造型、颜色和命名都较重视,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想象作为购买的主要依据。
7、不定型。这类消费者的购买多属尝试性,其心理尺度尚未稳定,购买时没有固定的偏爱,在上述五种类型之间游移,这种类型的购买者多数是独立生活不久的青年人。
四、根据消费者购买频率划分
1、经常性购买行为。经常性购买行为是购买行为中最为简单的一类,指购买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消耗快、购买频繁、价格低廉的商品,如油盐酱醋茶、洗衣粉、味精、牙膏、肥皂等。
2、选择性购买行为。这一类消费品单价比日用消费品高,多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购买后使用时间较长,消费者购买频率不高,不同的品种、规格、款式、品牌之间差异较大,消费者购买时往往愿意花较多的时间进行比较选择,如服装、鞋帽、小家电产品、手表、自行车等等。
3、考察性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价格昂贵、使用期长的高档商品多属于这种类型,如购买轿车、商品房、成套高档家具、钢琴、电脑、高档家用电器等。

扩展资料:
消费者购买行为也称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围绕购买生活资料所发生的一切与消费相关的个人行为。包括从需求动机的形成到购买行为的发生直至购后感受总结这一购买或消费过程中所展示的心理活动、生理活动及其他实质活动。
一般表现为五个阶段:(1)确认需要。消费者经过内在的生理活动或外界的某种刺激确感出某种需要。(2)搜集资料。消费者通过相关群众影响,大众媒介物宣传以及个人经验等渠道获取商品有关信息。(3)评估选择。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权衡,作出初步选择。(4)购买决定。消费者最终表示出的购买意图。(5)购后消费效果评价。包括购后满意程度和对是否重购的态度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能够适应市场、驾驭市场必须掌握消费者购买的基本特征。
消费购买涉及到每一个人和每个家庭,购买者多而分散。为此,消费者市场是一个人数众多、幅员广阔的市场。由于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闲暇时间不一致,造成购买地点和购买时间的分散性。
消费者购买是以个人和家庭为购买和消费单位的,由于受到消费人数、需要量、购买力、储藏地点、商品保质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为了保证自身的消费需要,往往购买批量小、批次多,购买频繁。
消费者购买因受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民族、宗教等影响,其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性,对商品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消费者购买差异性大。
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价格知识和市场知识,尤其是对某些技术性较强、操作比较复杂的商品,更显得知识缺乏。在多数情况下消费者购买时往往受感情的影响较大。因此,消费者很容易受广告宣传、商品包装、装潢以及其他促销方式的影响,产生购买冲动。
消费者购买必然慎重选择,加之当前市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在地区间的流动性较大,因而导致消费购买的流动性很大,消费者购买经常在不同产品、不同地区及不同企业之间流动。
有些商品消费者需要常年购买、均衡消费,如食品、副食品、牛奶、蔬菜等生活必需商品;有些商品消费者需要季节购买或节日购买,如一些时令服装、节日消费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向前推进。过去只要能买到商品就行了,如今大家都在追求名牌;过去不敢问津的高档商品如汽车等,如今也有人消费了;过去自己承担的劳务也由劳务从业人员承担了等等。这种新的需要不断产生,而且是永无止境的,使消费者购买具有发展性特点。
认清消费者购买的特点意义是十分重大,它有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购买特征来制定营销策略,规划企业经营活动,为市场提供消费者满意的商品或劳务,更好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消费者进行比较评价的目的是能够识别哪一种牌号、类型的商品最适合自己的需要。消费者对商品的比较评价,是根据收集的资料,对商品属性做出的价值判断。消费者对商品属性的评价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有的评价注重价格,有的注重质量,有的注重牌号或式样等。
企业营销首先要注意了解并努力提高本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使其列入到消费者比较评价的范围之内,才可能被选为购买目标。同时,还要调查研究人们比较评价某类商品时所考虑的主要方面,并突出进行这些方面宣传,对消费者购买选择产生最大影响。
不足之感指的是消费者在受到刺激之后,产生了缺少什么并由此需要此物(商品或劳务)的感觉,即消费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消费者的某一层面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往高一层次发展,而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了驱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动力。
求足之愿指的就是消费者在产生不足之感后,自然形成满足、弥补此不足的愿望,萌生购买动机,并希望通过购买产品来获得满足。同时,这种购买动机是可以诱导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费者购买行为

怎样分析购买行为?

6. 用自己的购买经历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

购买基于人们的需要。需要是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消费。在生活中,对食品的需要就典型,每月的支出首先就是食品的消费,无论收入的多少都需要支出,这是需要的,更是必须的。其次,就是偏好。


例如U盘、光盘和移动硬盘,我尤其喜欢移动硬盘,虽然移动硬盘的价格一般比较高,但是我认为它的用途比较大,所以我就选择移动硬盘购买。其实最重要的影响购买的就是价格,人们都有很多的需要,但是因为价格太高或者自己的购买力有限而搁浅了。
所谓消费者,是指为达到个人消费使用目的而购买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最终产品的个人使用者。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将“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行为界定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根据这一规定,所谓消费者,是指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由国家专门法律确认其主体地位和保护其消费权益的个人。
这一定义不仅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的立法原则,而且与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性质相一致(有些单位为职工生活消费购买的商品,最终是要通过社会个体成员的使用)。同时,也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方法相一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为,消费者是以个人消费为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


7. 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分析

 需要是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基础,它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全过程。消费者的整个购买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中都存在一个引导消费者向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密码。1、知晓(Know)阶段:这是消费者个人发现自己真实需要的产品的存在,在这个阶段,一个真实的、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是关键。厂商在作广告宣传时,要真诚地向消费者传播真实的有效的商品信息,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2、了解(Realize)阶段:这是消费者个人了解产品的效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使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此,他要切实了解产品的效用。在这个阶段,销售人员要熟练地向消费者演示产品的使用过程,耐心地向消费者介绍产品对消费者的实际效用。产品的效用是吸引消费者的核心因素。3、喜欢(Like)阶段:这是消费者个人对产品产生良好印象。要使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个良好的印象,产品的外形、性能、效用等必须引起消费者足够的重视,最起码与别的产品相比,它具有独特的、引人注目的地方,使人心存喜欢。4、偏好(Partial)阶段:这是消费者个人对产品的良好印象已扩大到其他方面。这是一个“爱屋及乌”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消费者由前面的对产品的知晓、了解、喜欢产生的,也是他对销售人员前阶段的热情、真诚的表现所产生的一种肯定态度。5、确信(Certitude)阶段: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或销售人员有了“偏好”这个基础进而产生购买愿望,他认为购买是明智的选择,并且不断地强化这个观念。6、购买(Action)阶段:消费者把自己的购买态度转变为实际的购买行动,而且始终坚持他自己所选择的产品。上述KRLPCA六个阶段,消费者从最初接触厂商的某个产品直至转变为购买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思维活动过程。每个阶段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消费者的三种基本心理状态:认识(Cognition)即消费者个人对产品的认识思维;感情(Heart)即消费者个人对产品或销售产品的人员的情绪偏向;意愿(Desire)即消费者个人在了解产品的效用后所产生的购买动机。我们把Cognition、Heart、Desire称为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密码,简称为CHD。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主要是心理特征、商品刺激、效用激发和知觉。1、每个消费者个体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性格特性、过去经验和消息、价值观与态度等因素。每个人在性格上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存在不同的需要、购物动机和反应特质;过去购物的经历或经验,作为一种可以察觉的(意识记忆)或无法察觉的记忆(潜意识记忆),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思维及行为方式;消费者独立的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每个人的概念、信息、习惯及动机的组合,它既受厂商销售宣传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也受实际经验的制约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2、商品信息对消费者的系统刺激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一个接受外界销售环境中商品信息刺激、影响的结果。这些商品信息所产生的刺激主要有两种:第一是物理性刺激,消费者透过感觉接受器官如眼、耳、口、鼻、手等所接受的刺激;第二是社会性刺激,消费者家庭的需求、社会的道德规范、社团或朋友的期望等引起的刺激。当向消费者输入的商品信息对消费者的刺激没有达到“系统、有效、及时”的程度,消费者就不会产生购买行为。3、商品宣传中对商品效用的激发度。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消费者激发作用的产生是受“需求激动”影响的,当需求没有满足时,他会产生“需要激动”,个人内在系统会呈现不平衡现象,感觉不舒服(如饥饿难熬、感到寒冷或穿着尴尬),于是采取行动(如购买食物或衣物等)减低这种感觉。但是当厂商对商品效用宣传不足以激发消费者注意时,消费者就不会选择该商品。4、自我参照准则(self-reference criterion,缩写为SRC)。这是指厂商与消费者之间不同的价值标准和文化差异,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障碍。包括以下方面:(1)厂商与消费者之间不同的行为目标,如厂商的行为目标是X,而消费者的行为目标Y,两者之间缺乏联系。(2)厂商的做事方式与消费者的做事方式存在差异,各有优缺点。当厂商没有主动与消费者沟通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受到影响。(3)文化协调不当。厂商与消费者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如果双方没有互相学习,建立互信的文化价值关系,消费者就不可能主动购买。(4)文化的灵活性不够,营销既是一种商品的交换,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当双方在商品销售中没有进行行为调整,建立文化之间差异的桥梁,那么消费又怎么能够产生购买行为呢?5、消费者个人知觉的选择。当消费者的思维系统被激发后,他就会变得主动与警觉,但每个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刺激,有语言、文字、图形、实物等广告宣传,他会利用“比较历程”,有选择地吸收或输入刺激。在选择过程中,个人的过去的经历或经验都会影响他的购买决定。经历或经验将提醒他哪类刺激对自己是有用的或是无用的,然后作出自己的购买决策。消费者在选择自己的购买决策过程中,不仅会评价输入的资料和受到刺激有关程度,还会选择对个人最有意义的刺激项目。知觉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个人往往愿意接受与自己价值观或态度相融合的事物。 在激烈的商战中,谁能真正了解消费者,破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密码,谁就是商战的赢家。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从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提出破译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密码的密匙,它就是“SMILE”即“微笑”。微笑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也是把厂商与消费者联系起来的纽带。那么,这个密匙(SMILE)包含哪些具体含义呢?1、“S”就是指“Serve”即服务。营销就是服务,优质的服务可以取得消费者的支持,使商家从老客户那里像滚雪球似的得到更多新客户。为此,要注意服务的心态、素质与技巧。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树立“顾客永远是对的”的意识。而良好的服务态度来自于他对客观营销环境和顾客需要的感知程度,当这种感知程度比他人高一点时,他的工作就会显得比他人自觉、主动。在与顾客交谈时,他会注意观察发现顾客与众不同的特征、特点,适度地赞美顾客;在顾客购物后,他也会适时地感谢顾客;这种礼貌性行为对顾客续后的购买行为会有重大影响。2、“M”就是指“mind”即理智、智能。现在的消费者已进入成熟状态,这表现在消费者从“量的消费”发展到“质的消费”;从关心产品的功能到关心产品的品质及服务;从产品的实用性到给生活带来的品味、充实、美感;从对产品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到做出满意与否的判断。要求厂商认真了解顾客的购买心理,理智地分析顾客的需要,以产品对顾客的真正效用为导向与顾客进行交谈,真诚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根据其要求创造新产品,持续提高服务质量,以行动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和不信任感。3、“I”就是指“Information”即信息。在营销过程中要收集并筛选顾客的信息,不管是开发新产品,还是改进服务方式都要以顾客的信息为基础。厂商开发的新产品是给顾客使用的,顾客是检验新产品质量和效用的最终检验员。4、“L”就是指“Learn”即学习。我们提倡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前面讲到厂商与消费者之间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和文化差异,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障碍。这种障碍只有通过相互学习与沟通才能解决。主要是厂商要主动向消费者学习,一是学习顾客的立场、观点、思维方式,因为我们要站在顾客的立场,用顾客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二是学习顾客与众不同的观察力和灵敏的分析能力。通过学习,使厂商能够用消费者眼光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工作,弥补拓展新业务时的不足,提高顾客稳定性。其次引导消费者学习,即采用某种方式,使消费者接受信息、改变观念使其行为持续地产生转变,消费者购买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接受信息、调节适应的行为。消费者会经常评价个人的购买决策及购买策略,然后重复使用或加以修正。5、“E”就是“Evaluate Effect”。即厂商要站在消费者立场评估产品对消费者的真正效用,并且在整理对产品效果的陈述的基础上,按消费者认为重要和满意的指标来评估产品效果,不作自以为是的估计和分析。

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分析

8. 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很多,主要有消费者的个体因素与心理因素。购买者的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部分内容已在第四章第三节中的“人口环境分析”和“经济环境分析”进行分析。在此主要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因素。消费者心理是消费者在满足需要活动中的思想意识,它支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因素有动机、感受、态度、学习。动机1、需要引起动机。需要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要求或欲望。就消费者而言,需要表现为获取各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产生动机,消费者购买动机是消费者内在需要与外界刺激相结合使主体产生一种动力而形成的。2、购买动机的类型动机是为了使个人需要满足的一种驱动和冲动。消费者购买动机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和意念。购买动机可分为两类:(1)生理性购买动机。生理性购买动机指由人们因生理需要而产生的购买动机,如饥思食、渴思饮、寒思衣,又称本能动机。包括:①维持生命动机;②保护生命动机动机;③延续和发展生命的动机。生理动机具有经常性、习惯性和稳定性的特点。(2)心理性购买动机。心理性购买动机是指人们由于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购买动机。根据对人们心理活动的认识,以及对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可将心理动机归纳为以下三类:①感情动机。指由于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心理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购买动机。根据感情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其分为三种消费心理倾向:求新、求美、求荣。②理智动机。指建立在对商品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分析比较后产生的购买动机。理智动机具有客观性、周密性的特点。在购买中表现为求实、求廉、求安全的心理③惠顾动机。指对特定的商品或特定的商店产生特殊的信任和偏好而形成的习惯重复光顾的购买动机。这种动机具有经常性和习惯性特点,表现为嗜好心理。人们的购买动机不同,购买行为必然是多样的、多变的。要求企业营销深入细致地分析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和动机,针对不同的需求层次和购买动机设计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获得营销成功。感受消费者购买如何行动,还要看他对外界刺激物或情境的反映,这就是感受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感受指的是人们的感觉和知觉。所谓感觉,就是人们通过感官对外界的刺激物或情境的反应或印象。随着感觉的深入,各种感觉到的信息在头脑中被联系起来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形成对刺激物或情境的整体反映,就是知觉。知觉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购买行为影响较大。在刺激物或情境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有不同的知觉,他们的购买决策、购买行为就截然不同。因为消费者知觉是一个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1)有选择的注意。(2)有选择的曲解。(3)有选择的记忆。分析感受对消费者购买影响目的是要求企业营销掌握这一规律,充分利用企业营销策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加深消费者的记忆,正确理解广告,影响其购买。态度态度通常指个人对事物所持有的喜欢与否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倾向。作为消费者态度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企业营销人员应该注重对消费者态度的研究。消费者态度来源于:与商品的直接接触、受他人直接、间接的影响和家庭教育与本人经历。消费者态度包含信念、情感和意向,它们对购买行为都有各自的影响作用。1、信念指人们认为确定和真实的事物。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不是根据知识,而常常是根据见解和信任作为他们购买的依据。2、情感指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情绪上的反应,如对商品或广告喜欢还是厌恶。情感往往受消费者本人的心理特征与社会规范影响。3、意向指消费者采取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是倾向于采取购买行动,还是倾向于拒绝购买。消费者态度最终落实在购买的意向上。学习学习是指由于经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即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实践中,逐步获得和积累经验,并根据经验调整自己购买行为的过程。学习是通过驱策力、刺激物、提示物、反应和强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进行的。“驱策力”是诱发人们行动的内在刺激力量。例如,某消费者重视身份地位,尊重需要就是一种驱策力。这种驱策力被引向某种刺激物——高级名牌西服时,驱策力就变为动机。在动机支配下,消费者需要作出购买名牌西服的反应。但购买行为发生往往取决于周围的“提示物”,的刺激。企业营销要注重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学习”这一因素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给消费者提供信息,目的是达到加强诱因,激发驱策力,将人们的驱策力激发到马上行动的地步。同时,企业商品和提供服务要始终保持优质,消费者才有可能通过学习建立起对企业品牌的偏爱,形成其购买本企业商品的习惯。 相关群体相关群体是指那些影响人们的看法、意见、兴趣和观念的个人或集体。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把相关群体分为两类:参与群体与非所属群体。参与群体是指消费者置身于其中的群体,有两种两类:1、主要群体是指个人经常性受其影响的非正式群体,如家庭、亲密朋友、同事、邻居等。2、次要群体是指个人并不经常受到其影响的正式群体,如工会、职业协会等。非所属群体是指消费者置身之外,但对购买有影响作用的群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期望群体,另一种是游离群体。期望群体是个人希望成为其中一员或与其交往的群体,游离群体是遭到个人拒绝或抵制,极力划清界线的群体。企业营销应该重视相关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利用相关群体的影响开展营销活动;还要注意不同的商品受相关群体影响的程度不同。商品能见度越强,受相关群体影响越大。商品越特殊、购买频率越低,受相关群体影响越大。对商品越缺乏知识,受相关群体影响越大。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划分为相对稳定的不同层次。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他们的经济状况、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消费特点闲暇活动、接受大众传播媒体等各不相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商品、品牌、商店、购买习惯和购买方式。企业营销要关注本国的社会阶层划分情况,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爱好要求,通过适当的信息传播方式,在适当的地点,运用适当的销售方式,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家庭状况一家一户组成了购买单位,我国现有24,400万左右的家庭,在企业营销中应关注家庭对购买行为的重要影响。研究家庭中不同购买角色的作用,可以利用有效营销策略,使企业的促销措施引起购买发起者的注意,诱发主要营销者的兴趣,使决策者了解商品,解除顾虑,建立购买信心,使购买者购置方便。研究家庭生命周期对消费购买的影响,企业营销可以根据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实践需要,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社会文化状况每个消费者都是社会的一员,其购买行为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有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营销必须予以充分的关注。在第四章第三节的“社会文化环境”已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