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论述其影响原理?

2024-05-06 14:17

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论述其影响原理?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有以下三种: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如果银行有100块存款,央行只允许贷出去80,剩下的20就叫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主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3)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更准确的说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论述其影响原理?

2. 试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各自的优缺点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优缺点: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二)【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优缺点: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优缺点:在公开市场业务中
a、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b、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c、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随时作逆向操作。
d、通过整个银行系统基础货币总量调控,使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3. 简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原理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贷款规模控制、特种存款、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间接调控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多属于直接调控工具。
操作原理:
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的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时,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信用规模随之减小,社会货币供给量也就减少;反之则货币供给量会增加。法定存款准备率由于倍数效应强而可能强烈影响经济运行。

2、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票据进行再贴现而收取的利率,实际包括再贴现率和再贷款率。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增加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减少其盈利和信用规模,从而收缩流通中的货币。再贴现率工具的使用被动性较强,因此现在各国中央银行使用的效率下降。
3、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利率和信贷规模,从而调节和控制货币量的一种活动。中央银行若从金融市场上购进有价证券,则可以扩大货币供给;反之则可以减少流通中货币量。公开市场业务优点较多,具有主动性、波动小、隐蔽性等特点。
综合三种工具的特点,公开市场业务由于优点较多而成为现代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简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原理

4. 试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有以下三种:
1)存款准备金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通过直接对银行准备金的增加或减少可调节商业银行的借贷规模来调整经济的热度。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央行通过对不同期限和不同行业的票据给予不同利率的方式对经济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
3)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通过增加或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对市场的经营活动进行调控(调节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

5. 一般性质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他们有何优缺点?它们是如何调控货币量的。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一般性质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他们有何优缺点?它们是如何调控货币量的。

6.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分析运用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从总体或全局的角度,对货币和信用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对经济体系产生普遍影响的工具,此类工具主要有三个: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和法定准备金率,人们习惯上将其称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1)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政策行为。一般来说,当经济繁荣、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商品的时候,中央银行通过卖出有价证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进而迫使商业银行减少或收回贷款,最终达到回笼货币的目的。反之,当经济萧条、市场资金匮乏时,中央银行公开买进证券,从而使金融市场货币供给充足。在当代开放经济条件下,随着资本流动的增加和外汇市场的扩展,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操作、干预外汇市场的行为也会影响到货币数量和供给,因此,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操作。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discount policy)主要指货币当局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贴现率,影响贴现贷款数量和市场利率,从而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现在已扩及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 (3)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该政策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 三种政策工具的特点: 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并且灵活、较准确,易于改变方向,无政策拖延能迅速实施。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的主要工具。近年来,由于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高速发展,央行对货币存量和利率的调控主要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上进行,使得公开市场操作在世界各国实践中取得很大发展,并且各国制定了符合本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制度框架。 贴现政策在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方面不及公开市场操作,但是贴现政策作为最后贷款人以防止金融恐慌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美联储在1974年向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和1984年向大陆伊利诺斯国民银行及时提供大额贴现贷款,避免了这两家银行由于存款人挤兑而发生破产从而引起其他银行的挤兑现象出现而引起金融恐慌。但是由于挽救成本的存在,联储在发挥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时,也需在道德风险成本和防止金融恐慌的益处之间做出权衡。贴现政策还可以用作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的一种信号。 法定准备金率作为政策工具的优点是其操作对银行体系能够产生普遍而平等的影响效果,并且对货币供应量有很强的收缩或者扩张作用。但是,微小的法定准备率会引起多倍的存款创造,政策上不宜经常使用。并且,对超额储备很低的银行,提高准备金率可能立即引起流动性问题

7. 一般性质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他们有何优缺点?它们是如何调控货币量的。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一般性质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他们有何优缺点?它们是如何调控货币量的。

8. 论述货币政策三个一般性工具的基本内容,并对其进行适当评价

1、再贴现政策 
内容包括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规定再贴现率水平、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
作用机制:当央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向央行的融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必然会相应提高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使得客户的借款成本上升,结果导致客户缩减信贷需求,从而使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缩减,货币供给下降。
优点:具有宣示效应:预示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势、央行可以通过该工具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引导资金流动,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
缺点:在再贴现政策实施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利率水平,不能改变利率结构、再贴现政策缺乏灵活性。
2、法定存款准备金 
内容包括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作用机制: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向央行上缴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甚至出现准备金的不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缩小,流通中货币量降低。
优点:对货币供应量控制能力强、宣示性好、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缺点: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过于猛烈、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或各地区银行的影响不一致。
3、公开市场操作
作用机制: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向社会投放一笔基础货币,引起信用扩张和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当金融市场上资金过多时,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以回笼资金,引起信用收缩和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减少。
优点:可以对货币量进行微调、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灵活性强、不仅可以调节利率水平,还可以影响利率结构 
局限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量细微,其效果会受到一些因素的抵消、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行动并不一定符合中央银行的意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