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

2024-05-10 10:08

1.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我国企业长期运行的传统管理模式必须转变――实施供应链管理,尤其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         1、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推广尚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起源于国外,且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也基本上都局限在概念提出阶段,实际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基本上局限在一些国际型大企业,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还未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宣传与推广。另外,作为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发展经济,依旧遵循先发展后治理的旧观念,依然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位,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形成绿色生产的观念。
         2、法律法规不健全,宏观环境急需改善。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还需不断的完善。例如我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监督的有效性得不到体现,致使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直接交纳相应的费用与罚款,而不是治理其污染。诸如此类的情况提高了制造商的收益,使制造商的成本外化合法化,而导致供应链各结点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不一致,造成环境恶性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各结点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追求整体利益与环境相容,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改善宏观环境刻不容缓。
         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忽视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依据传统理念,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供应链各结点企业过分强调消费和需求的主流作用,甚至为了降低库存,不惜夸大和炒作虚无的概念,而实际上并无任何创新,致使消费陷入误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不仅不能够提升环境社会效益和企业内部效益,还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和战略管理能力。各结点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引导和宣传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责任,没有考虑供应链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负而影响,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势必以牺牲外部的利益为代价,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企业竞争力
         首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并降低库存成本。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供应商、生产企业、中间商、零售企业等)建立良好的供需关系,减少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需求信息能够准确快速的传递,从而减少盲目生产和库存。其次,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流通费用,产生规模效益,提高企业的价格竞争力。供应链中各结点企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为了使共同体的利益最大化,各结点企业将相互合作、协调,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耽搁,并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准确地反应,促进各结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提升各接点企业的美誉度及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绿色供应链在节约能源和原料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而且减少了环境的治理费用,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得以扩大。另外,随着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促进我国企业更大限度的参与国际竞争[3]。
         2、实现供应链各结点企业之间的多赢
         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营效率,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各结点企业的共同选择。绿色供应链把原料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零售商紧密联系在一起,之间相互协调,使需求信息得以快速正确的传递、流通渠道保持通畅,从而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市场。
         3、提高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适应性
         我国加入WTO已有十余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新月异。市场化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多元化竞争加剧了竞争的白热化。另外,国际化大型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国际化竞争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世界范围的竞争。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实施科学合理的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绿色供应链内各结点企业进行管理,在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增进福利的同时,努力实现与环境的相容。这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

2. 绿色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

 绿色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要求供应商及其产品在环境方面的管理,亦即将环保原则纳入供应商管理机制中,其目的是推动企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提供绿色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于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作用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要求供应商及其产品在环境方面的管理,亦即将环保原则纳入供应商管理机制中,其目的是推动企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
         为规范企业行为,除发挥政府监管的作用外,也应高度重视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功能,调动企业特别是负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以企业管企业,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发挥绿色采购的作用,对上下游相关企业提出环保要求,有助于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表明,在全球15种大宗商品的交易中,生产商约10亿家,其中300—500家供应链企业大约控制着70%的市场。简言之,调动企业,特别是龙头制造企业、大型零售商及网络平台等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供应链传递激励效应,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相关企业遵守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甚至督促企业高效节能减排。
          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立法现状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法律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调动企业参与,提供判断上下游企业行为是否绿色的.依据,并提供相关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规范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立法,但是不少法律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已经调整到绿色供应链相关环节上的企业行为,对于开展此项工作起着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
         依据法律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评价型法律规定;另一种是引导和保障型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规定属于前者,主要提出相关环境保护要求。此外,企业可以法律规定为基础,与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协商,提出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一方面通过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参与此项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环境信息公开、惩处违法行为等保障措施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法律保障的建议 
         在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国家已经进行了积极引导,近期出台的《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政策,都将打造绿色供应链作为工业绿色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但与法律相比,政策存在着普遍约束性弱、强制执行力不足等问题。为推动更多的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有必要发挥好政策与法律的互补作用,在推出政策的同时,也应不断完善相关立法。
         一是完善法律体系。
         由于绿色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设计、生产、采购、销售、物流、消费、贸易、回收再利用等多个环节,以及设计商、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运输商、消费者、回收商等多方主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效果都会对全局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法律与政策相结合,综合性法律政策和单行法律政策相配套,支撑性标准较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在继续推出相关政策的同时,可以将一些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逐步完善相关立法,对政府部门职责、企业的权利及义务、保障机制等进行系统规定,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以便调动更多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
         二是完善标准体系。
         在环境保护类法律实施的过程中,标准起着重要保障作用。然而,绿色供应链究竟是上下游企业都要达到法律规定的环保要求,还是都要高出法律要求呢?关于此问题的理解,还存在着广泛争议。为此,需要尽快出台一部标准,统一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评价指标。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政府环境管理的重要补充,其一大特点是通过市场杠杆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采取节能环保措施。现阶段,我国企业超过法定标准使用能源资源和排放污染物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立足社会现实,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可以采取“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的思路。现阶段,建议以现有法律要求为据制定标准体系,上下游企业若都符合法律规定,这类企业应属于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对于高于法律规定节能减排指标的企业,可以纳入绿色供应链管理标杆企业。随着社会中环境违法现象的减少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成熟,应提高相关评价标准,只有高于法律规定环保要求的企业,才可以认定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三是进行正确引导。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其绿色转型意愿不强。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大多会增加上下游企业的节能环保投入,产品或者零部件虽然会更绿化,但是生产成本往往也会随之增加。为鼓励更多企业参与,需要发挥财税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拓宽绿色产品的市场空间。对供应链条上开展节能环保工作的企业,应进行绿色信贷、税收减免等正向经济激励,补偿其额外的环保投入。同时,还要加强环境监管,严厉处罚环境违法企业,彻底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局面。
    ;

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研究表明, 产品性能的70% —80% 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 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产品总成本的10% , 因此, 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使设计结果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小。绿色设计主要从零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可拆卸和可回收设计上进行研究。(1) 标准化设计使零件的结构形式相对固定, 减少加工难度和能量的消耗, 减少工艺装备和拆卸的种类和复杂性。(2) 模块化设计满足绿色产品的快速开发要求, 按模块化设计开发的产品结构便于装配, 易于拆卸、维护, 有利于回收及重用等。(3) 可拆卸设计就是零件结构设计布局合理, 易于接近并分离的联结结构, 便于毫无损伤地拆下目标零件和回收再利用及处理, 减少环境污染。(4) 可回收设计是指回收设计的产品在其寿命周期内达到最大的零部件重复利用率、尽可能大的材料回收量, 减少最终处理量。 供应过程就是制造商在产品生产时,向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 确保整个供应业务活动的成功进行, 为了保证供应活动的绿色性, 主要对供货方、物流进行分析。(1) 绿色供应商。选择供应商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批量柔性、品种多样性和环境友好性等。积极的供货方把目光聚焦于环境过程的提高,对供货的产品有绿色性的要求, 目的就是降低材料使用, 减少废物产生。因此供货方应该对生产过程的环境问题、有毒废物污染、是否通过ISO 14000、产品包装中的材料、危险气体排放等进行管理。(2) 绿色物流。物流主要是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过程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评价。评价指标如下: ①运输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能耗、有害气体的排放、噪音污染等。②保管过程中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③搬运过程中会有噪音污染, 因搬运不当破坏商品实体,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④在包装作业中, 是否使用了不易降解、不可再生资源、有毒的材料, 造成环境污染。 生产过程是为了获得所要求的零件形状而施加于原材料上的机械、物理、化学等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包括毛坯制造、表面成形加工、检验等环节。需综合考虑零件制造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即由原材料到合格零件的转化过程和转化过程中物料流动、物能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的影响等状况。(1) 绿色工艺。在工艺方案选择的过程中要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加以分析,如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和切削液的选择,尽量根据车间资源信息, 生成具有可选择的多工艺路线, 提高工艺选择简捷化程度,达到节约能源, 减少消耗, 降低工艺成本和污染处理费用等。(2) 生产资源。随着加工水平的提高,尽量减少加工余量, 便于减少材料的浪费和下脚料的处理。应考虑切削下脚料的回收、分类、处理和再利用。(3) 生产设备指生产设备选择考核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情况。零、部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维修或保养时间合理, 费用适宜; 维修人员劳动强度不太大等。(4) 提高绿色产品制造中的宜人性, 通过改善生产环境, 调整工作时间及减轻劳动强度等措施, 可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生产效率。(5) 重视环境保护。在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都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1) 绿色销售是指企业对销售环节进行生态管理, 它包含分销渠道、中间商的选择、网上交易和促销方式的评价等。①企业根据产品和自身特点, 尽量缩短分销渠道。减少分销过程中的污染和社会资源的损失。②选用中间商时, 应注意考察其绿色形象。③开展网上销售。作为新的商务方式,电子商务是很符合环保原则的, 发展前景广阔。④在促销方式上, 企业一方面要选择最有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方式, 另一方面, 更要大力宣传企业和产品的绿色特征。(2) 绿色包装。消费者购买产品后, 其包装一般来说是没有用的, 如果任意丢弃,既对环境产生污染, 又浪费包装材料。绿色包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实施绿色包装设计, 优化包装结构, 减少包装材料, 考虑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循环使用。(3) 随着物流量的急剧增加带来车流量的大量增加, 大气环境因此受到严重污染。绿色运输主要评价集中配送、资源消耗和合理的运输路径的规划。集中配送指在更宽的范围内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 减少运输次数。资源消耗指在货物运输中控制运输工具的能量消耗。合理规划运输路径就是以最短的路径完成运输过程。(4) 在产品的使用阶段上主要是评价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再循环利用, 使用寿命是延长产品寿命, 增强产品的可维护性, 减少产品报废后的处置工作。再循环利用是根据“生态效率”的思想, 通过少制造和再制造方式, 使得废弃产品得到再循环, 从而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工业技术的改进使得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全面, 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消费品。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能源浪费, 而且成为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产品废弃阶段的绿色性主要是回收利用、循环再用和报废处理。(1) 产品的回收需经过收集、再加工、再生产品的销售三步完成。通过收集可重用零部件, 它又分为可直接重用的零部件和修理、整修、再制造、零件拆用、材料回收等, 生产出多种再生产品; 可再生零部件,即零部件本身完全报废, 但其材料可再生后再利用。可将废旧产品运输到回收加工工厂处理, 最后把再生产品运输到销售地点进行销售。(2) 产品的循环再用是指本代产品在报废或停止使用后, 产品或其有关零部件在多代产品中的循环使用和循环利用的时间。(3) 完全无用的废弃物的处理。在初步处理和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需进行填埋、焚烧等处理。 目前“绿色”这个概念应用很广, 如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等。“绿色”被认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概念, 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综合国内外的研究, 我们认为“绿色”是一个与环境影响紧密相关的概念, 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本文对绿色供应链的评价, 通常是以相关的环境标准和法规为基准, 当供应的环境影响符合要求时,即认为是绿色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可定义为绿色的程度或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即环境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负面环境影响越大则绿色度越小, 反之则越大。绿色供应链是以传统的供应链为基础, 并结合制造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的应用技术, 其目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通常采用开发新型供应过程、优化或改进传统供应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不仅是一个环境效益显著的行为, 也是供应商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消耗, 可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实施绿色供应过程环境评价, 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可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罚款,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此, 绿色供应链的环境评价是一种战略经营决策, 使制造者无论从经济社会方面, 还是从环境方面都受益很大。根据上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内容,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绿色设计主要是对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可拆卸设计和可回收设计进行评价; 绿色材料主要是对绿色材料的加工属性、环境属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 供应过程主要是对供应商和物流进行评价; 绿色制造主要是对工艺设计、资源、生产设备、宜人性和环境保护进行评价; 流通过程主要是对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进行评价; 产品废弃阶段主要是对回收再用、循环再用和废弃物的处理进行评价。 产品供应链绿色性的综合评价实际上是解决评价对象多因子模式识别和排序问题。由于以上方法在建立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如液体污染、噪声污染和清洁程度等定量指标很难做出估计, 在决策中, 只能借助专家的意见。而AHP 是一种既有坚实的理论背景, 又能客观地反映专家和决策者主观意见的简单、合理、可靠的数学结构方法。在现实世界中, 人们对事物的推理、判断、预测和决策等智力行为通常都是在问题领域的信息不完全、不确定、不精确或模糊的条件下进行的。知识推理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推理, 从而产生合理的决策规则而形成有用知识的过程。粗集理论(Rough Set) 是由波兰科学家Z1Paw lak 教授提出来的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学习、发现的新方法。目前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较新的学术热点,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关注。产品供应链绿色性的决策涉及到技术、经济、企业素质、企业实力、环境和产品特点等诸多因素, 是一个多目标、多属性的复杂决策问题。其绿色性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供应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上述理论, 把AHP法、粗集理论和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 求得环境综合评价的最优解。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 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 应仔细分析自身的状况, 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 既能解决企业急需的问题, 又能以较快见效的环节作为突破口, 明确认识实施目标, 确保成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 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 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 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如其分地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 通过学习和培训, 提高企业各个层次员工的环境认识, 让员工了解企业本身对环保的重视。实施绿色采购。尽量根据企业的需求,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 减少原材料和零部件库存量, 对有害材料, 尽量寻找替代物,对企业的多余设备和材料要充分利用。 由于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金是相对有限的,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否最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就不能确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会对生产过程进行适当的修改, 但由于习惯、经验、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影响, 大多数企业生产方式的修改是有限的, 效果怎样也不能很好地考察。即使有一些企业效益很好, 想对生产过程进行大改造, 节约资源和能源及减少环境污染, 也不愿冒风险。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甚至不顾环境污染。这时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行。执法部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 既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 又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针对不同对象, 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4. 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及措施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思想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上综合考虑企业效益与资源效率的现代化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保证企业经营和自然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管理手段,生产出绿色产品,使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供应链在运作环节中对资源利用率最大,自然环境负面影响最小。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的全过程。主要内容: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供应过程、绿色生产、绿色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和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领导人思想认识与观念模糊。在物流、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等观念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供应链的思想还没确立,政策决策部门难以制定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整体发展策略;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企业内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规划,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对于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是没底。
         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不高。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资产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物流成本,并且在绿色供应链中,各个成员企业还必须考虑供应链的社会成本。但是,目前绿色供应过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均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落后,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各项资源,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够充分。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各环节综合水平不高,这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绿色供应链中,由于逆向物流的引入,物流形成了闭环,用户使用过的产品经过逆向物流再次进入了供应链系统。由于逆向物流的发生时间、地点和数量难以事先确定,而且其发生的地点分散、无序,所以不能集中一次向上游移动的特点。因此对于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协调管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 确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加强企业内部的绿色管理。首先,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以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为出发点,引导企业的重大决策转向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向;其次,要求企业部门在考虑环境优化问题时,不应把眼光仅放在本部门,而应该明确本部门在绿色供应链中的位置,使本部门的行为符合整体环境价值最大化的要求;最后,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如其分地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企业各个层次员工的环境认识,要求企业每个员工都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为社会和企业所带来的长期回报,使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创“绿色品牌”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2.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企业股东和高层管理者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关系到这种战略性管理的成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标兵企业都应把自己定位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领导者,他们不仅制定自身标准高于有关法律规定的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而且还应积极提高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
         3. 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原来是通过包括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价格、地理位置、可靠性、售后服务、供货期和柔性等指标加以考核和管理,而现在绿色供应过程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确立绿色供应商有限采购的机制。首先,要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适当调整,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其次,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上对环境保护的认同,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再次,供应链成员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最后,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
         4. 加强绿色观念的宣传推广,培养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要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资源负荷重、压力大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绿色消费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绿色消费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遏制生产者粗放式经营,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发展绿色消费不仅可以从优质无污染的消费对象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和身体健康,而且在消费过程中通过观念的转化、行为的转变,提高广大群众对环保、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5.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介绍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 (environmentallyconsciou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指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这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介绍

6.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组成的链状结构、通道或网络。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的制造、运输、使用过程都会产生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7. 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

 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
                         当今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的提出给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现在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希望下面的文章能帮到你!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关系不稳,存在利益冲突。通过在一定时期内共担风险、共享信息、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可以理解为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这一关系的基础是信任和协作。然而,在建立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协调过程中,成员企业就分担实施绿色供应链所产生的成本问题时往往产生冲突,成员企业之间达成契约的过程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每个企业都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任何一方都只愿意享受实施绿色供应链带来的收益而不愿承担相应的运行成本。因此,要克服由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带来的双重边际效应问题。使整个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快速有效运转。
         2.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差。从整体来看,全民的消费意识仍旧比较淡薄。消费者不仅没有考虑到绿色消费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也没有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另外一个问题时,绿色消费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绿色产品市场的.有限性。我国企业对的绿色管理意识比较薄弱,供应链上的各种物流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企业的政策制定者和领导者,应充分了解和借鉴国内外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功案例,制定符合自己企业运转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计划。
         3.企业成本的提高。虽然从长期发展的利益出发,构建绿色供应链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进而在国际贸易中有效的规避绿色壁垒,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然而,从短期的实施过程中,重建绿色供应链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包括选购材料、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都需要重新建立,这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的升高。而企业的本质属性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使得企业在面临重建绿色供应链和与其它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时,企业往往是采取规避的态度。
         4.重建绿色供应链需要更高的技术。实施绿色供应链模式要求往往较高,其整个过程包括设计、采购、生产、包装等所有环节都要求有更高的技术。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绿色供应链实施的难度。由于绿色供应链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鲜的领域,绿色管理意识产生的也比较晚,相对应情况下的人才储备也比较匮乏。许多企业对绿色供应链还不能给出明确的衡量标准,即使产生了建立绿色供应链的想法,也往往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而导致结果不明显,企业不能及时有效的享受到建立绿色供应链给企业带来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效益。
          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首先应以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出发点,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高层领导应通过不断的制定政策将公司的发展转移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上来。绿色供应链更多的要求企业从经济的长远利益出发,着眼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使全体员工增强环保意识。绿色供应链管理还应该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而不仅仅是实现单一业务的利润最大化,。绿色供应链是一条优化了的环境价值链,各个部门应该重视绿色供应链在本部门的价值从而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也保证本部门的利益最大化。最后还应该加强全体员工的绿色供应链认识,将绿色概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和品牌。将公司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与供应链想联系,让绿色发展不断的延伸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扔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家督管理体制。一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一味的追求眼前利益,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治理,使其为之付出一定的代价。
         政府部门应该引导企业积极的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宣传是企业更加充分的了解到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同时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使企业采用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加强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实施和执行法律法规可以逐渐的引导企业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
         3.制定绿色供应链的发展规划。全球都在倡导绿色消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要主动迎接这一挑战,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看做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企业要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认真学习国内外的绿色供应链的经验和理论,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发展战略。
    ;

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

8. 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思想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上综合考虑企业效益与资源效率的现代化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保证企业经营和自然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管理手段,生产出绿色产品,使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供应链在运作环节中对资源利用率最大,自然环境负面影响最小。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的全过程。主要内容: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供应过程、绿色生产、绿色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和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领导人思想认识与观念模糊。在物流、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等观念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供应链的思想还没确立,政策决策部门难以制定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整体发展策略;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企业内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规划,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对于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是没底。
    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不高。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资产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物流成本,并且在绿色供应链中,各个成员企业还必须考虑供应链的社会成本。但是,目前绿色供应过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均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落后,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各项资源,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够充分。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各环节综合水平不高,这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绿色供应链中,由于逆向物流的引入,物流形成了闭环,用户使用过的产品经过逆向物流再次进入了供应链系统。由于逆向物流的发生时间、地点和数量难以事先确定,而且其发生的地点分散、无序,所以不能集中一次向上游移动的特点。因此对于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协调管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确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加强企业内部的绿色管理。首先,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以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为出发点,引导企业的重大决策转向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向;其次,要求企业部门在考虑环境优化问题时,不应把眼光仅放在本部门,而应该明确本部门在绿色供应链中的位置,使本部门的行为符合整体环境价值最大化的要求;最后,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恰如其分地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企业各个层次员工的环境认识,要求企业每个员工都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为社会和企业所带来的长期回报,使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创“绿色品牌”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2、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企业股东和高层管理者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关系到这种战略性管理的成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标兵企业都应把自己定位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领导者,他们不仅制定自身标准高于有关法律规定的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而且还应积极提高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
    3、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原来是通过包括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价格、地理位置、可靠性、售后服务、供货期和柔性等指标加以考核和管理,而现在绿色供应过程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确立绿色供应商有限采购的机制。首先,要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适当调整,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其次,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上对环境保护的认同,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再次,供应链成员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最后,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
    4、加强绿色观念的宣传推广,培养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要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资源负荷重、压力大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绿色消费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绿色消费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遏制生产者粗放式经营,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同时,发展绿色消费不仅可以从优质无污染的消费对象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和身体健康,而且在消费过程中通过观念的转化、行为的转变,提高广大群众对环保、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