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滴滴下架事件,让我毛骨悚然

2024-05-04 08:51

1. 火爆的滴滴下架事件,让我毛骨悚然

7月4日北京日报的一则关于“滴滴出行APP下架”的新闻,直接火爆全网。身边的同事、好友,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纷纷吐槽滴滴。从违规收集客户信息升级到泄露国家地理数据,再次演变成老柳一家都是卖国贼。这让我心里头有点不得劲。
  
 我是农村长大的,有一群玩得不好也不坏的同龄朋友,那时候不管干什么事情,我们都是要成群结队的。记得有一次,我们陪其中的一个朋友(暂且称之为小S)去理发,当时很盛行玩发泄球(当时不知道叫啥),小S拿着发泄球就和我们一群人骑车去了理发店,到了店里头,我趁机玩了好几下发泄球,一甩一甩的很有意思。理完头发,吵吵闹闹地回来了,正好当了饭点,也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到下午的时候,他们找我出去玩,我在楼上听到了,当时正好在抹桌子,就直接拿着个绿色毛巾(这是个很重要的细节)走到走廊和他们打了声招呼,说“马上出来”。然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S的发泄球不见了,然后我就很积极地说“是不是落在理发店了,要不要回去找找”。接下来的一番话,让我记到了现在,小S说“你刚才在楼上拿着的是什么,绿色的,和我的球是一个颜色”,然后立马有人附和,“上午的时候就你一直在玩”。
  
 怎么说呢,我记得我当时很委屈很无力,还声嘶力竭地说“我没有拿,不信就去我家搜”。现在只要一回想起来,也就像有根针刺着一样。
  
 为什么说这件事呢?我觉得滴滴违规收集客户信息,确实是做错了,但是直接骂人家一家子汉奸,真的有证据吗?你在朋友圈发的所谓证据,你去证实了吗?为什么要人云亦云呢?那件小事我记了二十多年,更伤心的是,没有人为我说一句话,周围全是附和、落井下石的人。我想等会就会有评论说“没人帮你说话,是你的问题”。不是的,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客观理性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我没有拿,就是没有拿,不管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不能因为不待见我,就冤枉我,一码事归一码事。滴滴这件事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如此。谣言止于智者。去年“杭州良渚一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大家一开始不跟风不随意评价,那那位姑娘是不是会少受点伤害?如果有人站出来说,“我不相信”,“你们这样说是诽谤”,那那个女孩是不是会心里暖暖的?

火爆的滴滴下架事件,让我毛骨悚然

2. 滴滴活该被下架

滴滴最近被国家有关部门勒令下架,已经有几天时间了,这是从滴滴出卖国家地理、百姓个人信息的角度,国家相关部门的决定肯定是相当正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少人讲,滴滴对 社会 是有贡献的,方便和丰富了老百姓的出行方式,对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做了很大的改善。事实上也没人人否认这一点。不过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滴滴出行公司对整个 社会 的不可或缺,滴滴不是唯一一家叫车平台公司,滴滴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没有滴滴出行,我们照样还有其他的打车软件。会有人担心,如此的对待滴滴,会让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人人自危,但如果这么严重的泄露事件不加以惩治,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敢肆无忌惮,惩治犯罪,杀一儆百,给后面的企业做出警示,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滴滴作为平台型企业,不管他们把高 科技 讲的天花乱坠,说到底,仅仅是作为需求者和被需求者连接的中间平台,充当着中介的角色,拿部分利润是合情合理,但是如果依靠垄断地位,压榨司机确有不妥。举个简单的例子,24元车费,平台7元,司机17元,刨去各项成本,只是提供了平台,利润跟投资者差不多。不妨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赌钱,输钱自理,赢钱跟赌场平分,道理应该差不多。
  
  呼吁国家,不仅对出卖信息的行为进行惩处,也对垄断行为加以监管,这里不仅仅指滴滴,外卖、 旅游 、购物等领域同样存在问题。靠前期资本投入,锁定用户,行成行业垄断,压榨商家,最终的结果是某某公司,估值几千亿,实际是靠无数奋斗者堆积起来的,而成就他的人,谁是可以替代和抛弃。我们的 社会 不应该牺牲多数人,让个别人暴富!

3. 滴滴下架的真实原因

滴滴出行下架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原因一: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特别用户的出行路径和沟通对话都会被记录。
原因二:滴滴出行未经审核私自赴美上市,泄露中国所有城市的个人信息、通勤、出行及城市所有的街景数据、甚至是国家安全信息。

注意。
2018年05月16日,滴滴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顺风车用户标签和车主评价功能全部下线,车主每次接单前需进行人脸识别。
在继续评估夜间顺风车合乘双方安全保障可行性的同时,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0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接单在22点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点的订单,在出发前会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
同年08月27日,滴滴出行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

滴滴下架的真实原因

4. 滴滴下架的真实原因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到了资本的压力。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滴滴分别净亏损,亏损压力巨大。从目前形势看来,滴滴还要继续亏损下去,盈利遥遥无期。
根据滴滴披露的数据,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剩下的20.9%中,乘客补贴优惠为10.9%;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为6.9%;网约车业务利润率为3.1%。

现在制造业的利润率一般在5%-7%之间,滴滴这利润率甚至比制造业还要低。
而亏损,就意味着要继续烧钱。而滴滴的投资人已经越来越没有耐心等待滴滴成长了,所以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希望滴滴早日上市,从而可以套现离场。
所谓施加的压力,其实就是威胁不再继续投钱。也就是说,算我倒霉,前面投的钱就当打水漂了,但后续我也不想继续投钱了。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最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一旦资金链断裂造成挤兑,那几乎只有破产一途。
当然了,如果滴滴还签了什么对赌协议的话,那受到的资本压力也更大。所以,迫于压力,滴滴只能尽快寻求上市。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在美国上市,这里只简单提一个点,就是从上市要面临的审查难度来看(难度由高到低):a股>港股>美股。

5. 滴滴下架的真实原因

滴滴下架的真实原因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特别用户的出行路径和沟通对话都会被记录。原因二:涉嫌垄断,随意的进行压低和涨价,对网约车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行业发展。原因三:未经审核就擅自赴美上市,手握大量中国出行客户的各种信息,以及城市的街景数据,一旦泄露,有安全隐患。滴滴APP存有明显非法违规行为搜集应用本人信息的难题国家互联网技术信息公司办公室对于此事公布了《有关下架滴滴APP的通告》,并规定滴滴对于此事开展整顿,进一步保障本人信息安全性。

滴滴下架的真实原因

6. 滴滴为什么下架了

因为滴滴出行已经被下架了。
由于担心Uber竞争对手可能滥用个人数据,要求苹果必须从中国App Store中删除滴滴出行APP。原因是滴滴公司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监管机构责令滴滴按照法律要求和国家标准整改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这一决定意味着苹果和其他平台上的其他应用商店运营商将不得不从他们的列表中删除滴滴出行。据称,这一“异常迅速”的决定是在监管机构表示正在对滴滴全球公司进行网络安全审查两天后做出的。


该禁令立即生效,但在周日之前下载该应用程序的用户仍然可以订购乘车和其他服务。滴滴表示,已于7月3日停止新用户注册,目前正在根据监管要求对其应用程序进行整改。
其实早在2016年6月,苹果公司就向滴滴公司投资了。此举被当时的CEO蒂姆库克描述为一项“战略投资”,可以帮助苹果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在投资之后,苹果获得了滴滴出行的董事会席位。

7. 滴滴为什么下架

2021年7月4号,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滴滴目前的状况就是新用户无法下载、老用户仍然可以使用,但是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会在45天里重点审查。

滴滴简介:
“滴滴出行”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招车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
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滴滴为什么下架

8. 滴滴下架,除了损失1100亿,我还看到了它背后复杂的董事会

 小暑一过,天气开始炎热,但对于滴滴来说,此时此刻无异于寒冷的冬天。距离上市刚刚一周的时间,市值就从750亿美元跌倒了578亿美元,损失1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14亿人民币。刚刚身价倍增的程维此时应该不太好过,当然,除了创始人程维和总裁柳青外,不好过的人还大有人在,因为仔细看一下滴滴的董事会你就会发现,全国都找不出一个背景如此深厚、董事会如此复杂的企业。哪怕是放在全球,滴滴的董事会成员也堪称豪华。
       要了解滴滴背后复杂的董事会,还要从滴滴的创办开始说起。 
     
   2011年,国内的互联网还是BAT格局,如果一个创业公司能够得到其中一家公司的青睐,就可以乘着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和大公司的支持一路扶摇直上,滴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从创办开始,就与这三家公司有着紧密的联系。
     
   创办滴滴之前,程维在阿里工作,凭借着突出的业绩,程维在28岁时就成为了 阿里巴巴B2B部门最年轻的区域经理,经常北京杭州两边跑,出差的过程中经常因为打不到车而耽误飞机。有一次程维江西老家的亲戚去北京,定在早上7点在王府井吃饭,结果他们5点半开始打车,一直到8点还没有打到车。那个时候程维萌生了做出行的念头。 
      当时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许多人认为打车软件不会有前途,但程维思来想去之后还是在2012年选择从阿里巴巴离职创业,创业之初面临了两个难题,一个是线上开发软件,一个是线下找司机。
   成为第一次开发软件找的是外包公司,开发费用8万元,前期预付50%,开发中期支付30%,交付后付20%,但程维最后的20%没有付出去,因为对方交付的软件太过低级,响应不及时、运营时跑流量太多。司机装上软件之后经常接不到单不说,光流量费一天就要花掉不少钱。
   为了解决软件问题,程维找了支付宝的同事,帮他列了一个在北京工作的技术人员名单,他一个个地去谈,最终找到了百度的 张博,也就是现在的滴滴CTO。程维给了张博30%的股份邀请他做公司的技术合伙人,张博加入滴滴之后带着技术团队日夜奋战,很快就开发出了新的软件,解决了软件的问题。 
    软件问题解决之后,程维先是带着员工一家一家出租车公司的跑,又在出租车司机聚集的地方设摊位做宣传,装机量和每天的成交量都在快速提升。不过有市场嗅觉的不只程维一人,滴滴的第一个竞争对手出现了。他们拿着350万元的投资开始与滴滴抢占市场,由于滴滴的创业资金只有80万,在市场争夺的消耗战中资金很快见底。程维开始到处寻找投资人,第一个投资滴滴的是朱啸虎,和程维谈了半个小时就大笔一挥,往滴滴的账户里打了300万美元。有了粮草之后,滴滴开始给司机流量补贴,占据了市场优势。 
       2012年的冬天,西伯利亚的寒潮袭击了北京,北京下起了罕见的大雪,在漫天的大雪中,久久打不到车的人开始使用滴滴打车,拜大雪天所赐,滴滴单天的订单超过1000单,随后几天的积雪,让滴滴的用户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也找上门来。 
    面对投资人,程维内心比较纠结,在阿里呆了多年的程维心里清楚,在互联网圈拿谁的投资是有讲究的,因为拿了这个很可能就得罪了另一个。特别是在b轮,如果提前站队的话,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竞争。在程维纠结的时候,朱啸虎推了他一把,坚决让程维去拿腾讯的投资。 
    2013年,马化腾在北京参加完会议与程维见了一面,对于程维的要求,马化腾全盘答应,最终腾讯领投了滴滴的B轮,投资金额是1500万美元。 
       至此,滴滴集结了阿里的人、百度的技术、腾讯的钱3个成功要素,滴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补贴策略,市场也从北京向全国扩张。当时全国都流行起了1块钱坐出租车,许多平时舍不得打车的人,开始成为滴滴的新用户。 
     
     
    不出程维的预料,接受了腾讯的投资之后,阿里迅速投资了另一家打车企业:快的。 
    阿里和腾讯在业务上原本是错位的,一个做社交,一个做支付。但共享出行的业务让两家公司都看到了新的流量入口。阿里想通过打车获取新的用户,腾讯想通过打车推广微信支付。滴滴和快的的烧钱大战正式开始,表面上是两家打车公司的交锋,实际上却是腾讯和阿里的暗自较劲,战况之激烈,堪称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第一。 
    滴滴补贴10元,快的就补贴11元;滴滴一看,马上就增加到12元,快的则在调整到13元,烧钱大战很快就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这个阶段也是用户们最幸福的时光,打车基本上不花钱,司机每天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最后,马云绷不住了,发文表示建议打车软件的朋友坐下来喝杯茶。腾讯心领神会,补贴大战告一段落。 
       据统计,两家在补贴大战中,腾讯和滴滴一共补贴了14亿,阿里和快的一共补贴了10亿,在这场惨烈的烧钱大战中,其他网约车平台几乎全部被淘汰,烧钱结束后,快的和滴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8%。 
     
    2015年2月14日,快的和滴滴宣布合并,由于当天正好是情人节,这次合并又被称为“情人节计划” 
    滴滴和快的的合并,也让阿里和腾讯走到了一起,阿里派出彭蕾,腾讯派出刘炽平加入滴滴的董事会,此外还有程维、柳青、朱啸虎、徐传升、吕传伟,一起组成了滴滴的超豪华董事会。 
        
    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国内的市场又迎来了国际巨头Uber,Uber抢市场还是烧钱的老套路,想通过烧钱来吞并滴滴的市场,虽然这次Uber烧的钱更多,但已经习惯了烧钱的滴滴也没有打退堂鼓,又和Uber展开了新一轮的补贴大战,这一年,又是20亿美元补贴给了用户。 
       最后在滴滴和Uber共同投资人软银孙正义的撮合下Uber和滴滴互相参股,互为董事。打车软件的格局才算稳定下来,滴滴一家独大,市场占有率达到90%,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网约车之王。 
    Uber与滴滴的这次合作,为滴滴的董事会又增加了许多重量级人物:软银、苹果、Uber也派出代表加入滴滴董事会。在全国范围内都找不到一家利益关系如此复杂、人员结构如此豪华的董事会。 
       这个复杂利益结构的核心人物就是程维。所有的利益都与滴滴的上市挂钩。 
     看完这些再看滴滴在美上市和被查,就有了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