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的中国发展

2024-05-17 18:50

1. 企业债的中国发展

中国企业债市场的萌芽阶段始于1984年,一些企业出现了自发向社会或内部集资等类似债权融资的活动。随着1987年国务院发布《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债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发行规模从当年的33.8亿元迅速增加到1992年创纪录的681.7亿元。企业债融资在1992年的快速膨胀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金融风险,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严格限制企业债的发行。此后,企业债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发行规模从1993年20亿元的低谷逐渐回升到1999年的200亿元。2000至2001年,企业债发行规模再度萎缩。

企业债的中国发展

2. 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批准发行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目前,企业债券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逾期无法兑付的企业债券仍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非法集资屡禁不止。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是目前对企业债券进行管理的基本法规。

3. 企业债的简介

企业债是指从事生产、贸易、运输等经济活动的企业发行的债券。 在西方国家,由于只有股份公司才能发行企业债券,所以在西方国家,企业债券即公司债券。在中国,企业债券泛指各种所有制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是由中国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重点企业债券,是由电力、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部门国家重点企业向企业、事业单位发行的债券;附息票企业债券,是附有息票,期限为5年左右的中期债券;利随本清的存单式企业债券,是平价发行,期限为1~5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各地企业发行的大多为这种债券;产品配额企业债券,是由发行企业以本企业产品等价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是期限为3~9个月的短期债券,面向社会发行,以缓和由于银根抽紧而造成的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这种债券发行后可以转让。

企业债的简介

4. 企业债的介绍

企业债是由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发行的债券,它对发债主体的限制比公司债狭窄得多。

5.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国家应大力发展和完善企业债券市场,减少对债券市场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提高企业发行债券积极性,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制定和完善企业债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偿债保障机制;加快企业债券中介机构的发展,解决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
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资资金,以此改变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一、优化监管政策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配股、增发融资的市场监管,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对于融资资格,可以考虑用资产收益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目前审批的单指数考核扩展为多指标考核,转变股权融资资格的确认方式,增加上市公司配股、增发的难度。鉴于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增发所获资金使用上存在不当行为,可以对上市公司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紧密跟踪审查融资资金流向,是否专款专用,收益是否符合预期等,并把跟踪审查的结论作为公司再融资的首要条件,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于股利支付,就上市公司可以何种方式支付股利,分配额度最低为多少,分配的时间间隔最长为多久,如果企业在股利分配方面没有符合规定会受怎样的处罚等方面应做出具体确切的规定,强化股权融资的约束硬度。
二、转变投资者投资理念
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把公司发行新股筹集资金作为一种“坏信号”,而把发行债券融资作为“好信号”,促使上市公司减少股权融资,增加债务融资,除提高证券市场反映信息的效率,提高证券市场对信息的客观、及时、准确的反映速度外,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优化投资主体结构,培育理性投资理念成为关键的因素。可以引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转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使他们走上理性化的投资道路,使投资者更注重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收益分配状况,促进投资者理性看待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
随着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逐步理性化,市场约束力的逐渐增强,上市公司过度依靠股权融资将是不可能的,上市公司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方式优化资金结构。
三、加强企业信用建设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企业融资的过程既是市场的过程也是信用的过程。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难易,除制度和环境等外部因素外,根本上取决于发债企业自身的偿还能力和信用级别。因此,我国企业应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凭借自身优良的信誉和完善的信用结构赢得市场。
同时,政府也应建立可靠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债券评级,增强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信任度,实行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与企业信用级别挂钩,让企业依靠自身的信用和经营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让资本市场通过严格的信用权责约束机制配置资源。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6. 债券的发展史

在证券中,债券的历史比股票要悠久,其中最早的债券形式就是在奴隶制时代产生的公债券。
 
 据文献记载,希腊和罗马在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出现国家向商人、高利贷者和寺院借债的情况。
 
 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公债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封建主、帝王和共和国每当遇到财政困难、特别是发生战争时便发行公债。
 
 12世纪末期,在当时经济最发达的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 *** 曾向金融业者募集公债。
 
  
 
 其后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相继仿效。
 
 15世纪末16世纪初,美州新大陆被发现,欧洲和印度之间的航路开通,贸易进一步扩大。
 
 为争夺海外市场而进行的战争使得荷兰、英国等竞相发行公债,筹措资金。
 
 在1600年设立的东印度公司,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股份公司,它除了发行股票之外,还发行短期债券,并进行买卖交易。
 
 美国在独立战争时期,也曾发行多种中期债券和临时债券,这些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便形成了美国最初的证券市场。
 
 19世纪30年代后,美国各州大量发行州际债券。
 
 19世纪40—50年代由 *** 担保的铁路债券迅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铁路建设。
 
 19世纪末到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各国相继进入垄断阶段,为确保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建立和巩固殖民统治,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股份公司发行大量的公司债,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债券种类,这样就组建形成了今天多品种、多样化的债券体系。

7. 企业债的发展进程

中国发行企业债券始于1983年。最初主要是以集资方式出现,其票面形式、还本付息方式等基本方面很不规范。1987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使中国企业债券在发行、转让、形式、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始走向规范化,该《条例》规定:“企业发行债券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且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对发行债券的企业和购买企业债券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企业债券的票面应当载明企业的名称、住所、债券的票面额,债券的票面利率,还本期限和方式,利息的支付方式,债券发行日期和编号,发行企业的印记和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签章,审批机关批准发行的文号,日期等;企业发行债券的总面额不得大于该企业的自有资产净值;企业为固定资产投资发行债券,其投资项目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纳入国家控制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债券的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定期存款利率的40%;单位和个人所得的企业债券利息收入,按国家规定纳税乡企业债券的发售可以由企业自己办理,也可以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代理;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经办企业债券的转让业务”等等。重点企业债券是国家为促进重点企业发展、保证重点企业建设资金需要而特别批准发行的企业债券。重点企业债券的特点是,除了规定的还本付息外,还把发行企业的短缺产品与认购单位的优先受益权结合起来。重点企业债券的发行对象是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联营企业、中国镜内的中外合资企业、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等,不对个人发行,时间为3~5年。

企业债的发展进程

8. 公司债的市场现状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是“跛足”,债券市场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发行和交易市场割裂。尤其是公司债,相对于国债和金融债,更是发展缓慢。截至2006年底,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57455亿元(不包括央行票据),与GDP的比例为27.4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63.11%的水平,也远低于中国股票市值与GDP的比例42.70%。中国债券市场中国债、金融债、公司债分别占50.56%、44.19%、5.0%。公司债余额仅为2831亿元,与GDP的比例仅为1.35%,远远低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30%的水平。多年来发改委沿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模式严格审批企业债券,将公司债当作企业弥补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不足的工具来管理,这与公司债作为公司资本结构中与股票和银行贷款相似的金融工具的本性是有矛盾的。因此,也就赋予了企业债券市场极浓的行政化色彩,与股票等金融工具市场化发展的道路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