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还存活了150年?

2024-04-30 19:15

1.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还存活了150年?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放在这个问题下是话糙理不糙,盛世大唐不是随便说说的,这座大厦哪会那么容易就倾倒。
在历史上,一个国家在经历了重大动乱或者叛乱后,必然迅速败亡,而安史之乱确实也是唐朝由兴转衰的转折点,但并不是致命的,这和农民起义推翻政府的性质不同,唐朝的老百姓对大唐是有很高的认可度的,对李姓家族的统治已经习惯并且接受,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民心是稳定的。

然后我们来看看安史之乱之后的政治和军事情况,江淮一代的经济并没有受到影响,称为唐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国家的两大要素,财政支持和粮草供应并没有断裂;军事上来说,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也意识到藩镇不可靠,还是得培植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神策军横空出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军事上的压力。

老百姓不在乎谁做皇帝,他们想要的就是稳定的日子,唐政府的执政合法合理,既能保证国内社会稳定发展,也有能力保障外部安全,在这么个稳定的环境中,不会生出大事,更不用说从宪宗上台后,财力充足、人才济济,眼看着又要恢复大唐盛世,可是他被暗杀了……

所以,晚唐虽然经历大乱不复往日时光,但并没有完全灭亡,甚至一度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只是宪宗被人暗杀,在封建皇权的机制下,君主的作用至高无上,没有好的君主,朝堂就此沦落,最后还是被替代。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还存活了150年?

2.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 唐朝还能维持150年?

安史之乱后虽然元气大伤,但并没有丧失执政能力,虽然藩镇割据出现,还没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再加上后期还出现了几位中兴之主,比如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再加上一些名臣,比如李德裕等,唐朝还可以继续保持统治,所以唐朝还能维持150年,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3.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还可以延续150年啊?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还可以延续150年啊?

4.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没有灭亡,反而还存在了近150年?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分为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而让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就是天宝十四年发生的安史之乱了,这场战乱一共持续了八年的时间,对于整个唐朝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生活也是苦不堪言。虽然安史之乱后唐朝一直在走下坡路,也不乏中兴之主,却也是达不到之前的巅峰状态,但是唐朝并没有迅速灭亡,反而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继续存在了一百多年,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安禄山的实力并没有唐朝强,安史之乱最终没有完全击垮唐朝。安禄山起兵的口号是“讨杨国忠”,并没有把推翻唐朝统治的目的明确摆出来,这是打着为国分忧的幌子来造反的,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节度使都支持安禄山,还有不少节度使是站在皇帝这一方的。后来发生马嵬驿兵变,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死,安禄山起兵的借口就没了,从道义上讲安禄山就败一成。李亨自立为帝后迅速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命令郭子仪与李光弼去平叛,安禄山的败亡只是迟早的事。 

第二个原因是安史之乱并没有完全摧毁唐朝的经济。安史之乱影响的主要是北方地区,南方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而且南方富庶之地是完全掌握在唐朝的手里的,以南方的经济实力支撑唐朝平定战乱还是够的,加上后来继任的皇帝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逐渐让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北方恢复了过来,整个个唐朝还能够顽强的走下去。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唐朝对军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在安史之乱前,节度使掌握着地方大权,导致地方和朝廷有很大矛盾,但是由于整个唐朝外部还有威胁,所以中央和地方能保持相对和平一致对外。但是安史之乱被中央平定后,地方对于中央的实力感到了忌惮,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矛盾,于是唐朝组建起了神策军,这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并且还涌现出一大批有军事才能的人,所以唐朝整体的军事实力有了一定上升,中央与藩镇之间虽有矛盾,但藩镇离不开中央的供养,中央也不希望藩镇独立,所以二者又回到了相对和平的状态,唐朝也就能继续存在下去了。 

但是唐朝中后期藩镇坐大的问题太过于严重,加上宦官乱政,好不容易出了唐宪宗这个中兴之主却又遭到太监暗杀,后来的“小太宗”李忱又是个短命鬼,之后的皇帝就没有什么说得出的成就了。随着皇帝的无作为,藩镇坐大,农民起义等一系列问题爆发,唐朝终究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能在安史之乱后撑过了近150年,也实属不易了。

5.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为什么还能存在150年?

唐朝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朝代!即使放在过往数千年的世界历史上来看,相较那些曾经湮没的强盛帝国,它也依旧表现的熠熠生辉。这个著名的朝代之所以被后世如此称许至今,除了帝国领土幅员辽阔,国力强盛之外,更重要是它是中华文明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开始强势向世界输出的朝代。它所开创出有名的“贞观盛世”、“开元盛世”成为历朝帝国向往的理想境界。
唐太宗李世民的为君之道,文治武功,更成为历朝帝王们心中的治国榜样和标杆。这个强大的帝国,上到帝王,下到普通平民百姓浑身都透出一股自信,这种自信甚至一直延续到如今,以至于国外的中国人聚居之处都要取名“唐人街”为荣!

唐朝所有的强盛,背后的支撑它的不外乎是经济军事以及文化。而经济是后两者基础中的基础。如果没有空前的经济繁荣,任何的强盛都是虚幻的。唐朝的经济的崛起,其主要因素的是基础建设。交通如果不发达,任何的商业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以长安为例,它位于渭河南岸,渭河在潼关开始汇入黄河,唐朝时期的渭河,因为水量变化很大,又受到季节的影响,虽然也可以行船,但是制约很多。一旦水流减小,航船就会受到阻滞。有名的关中平原虽然称之为“沃野千里”,但是土地总量不多,所有产出的粮食根本不够供应京师。
所以,唐朝只能通过运河来运南方的粮食作为补充。这样漕运对于长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隋朝曾经修过的运河,但是,因为时间已久,充斥了大量泥沙,早就堵塞了。唐朝开始大力整修河道,修通后,东南的粮食特产通过这条运河运抵长安,商人们看到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纷纷投入到其中,最后“商旅往来,船乘不绝”。
除了水路,长安的陆路也是四通八达。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往东过潼关到达洛阳;经过渭桥,可达太原;跨过灞河可以到达荆襄;西去散关可直达巴蜀;一次寒冬,商人们在东西两京的渑池道上,遇到大雪,车辆开始拥堵,最后导致“群队铃铎数千”。这种堪比北京下午四五点的马甸,当时就已经出现。可以想象那时的经济的繁荣程度。同时唐朝政府还在道路上设置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服务站一样的驿站,为过往商旅提供服务。当时的驿站制度,为三十里设置一个驿站。
全国陆地驿站一共有一千二百九十一个。水上的驿站有一千三百三十个。水路相兼的驿站有八十六个。“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这简直是现在租车业务的翻版。南诸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开元遗事》记载,从临潼到长安,官道左右,都有商人在马路边卖酒。“量钱多少饮之,亦有施者,与行人解乏,故路人号为‘歇马杯’”。
交通便利,经济如此繁荣,必然使得朝廷对于交通格外重视。所以,唐朝政府一再发布行政命令进行保护。唐代宗广德元年,朝廷发布命令,要求道路两旁严禁耕种,如果道路桥梁有破损,必须及时修补。到了大历八年,又发布命令,道路两旁不得有耕种以及砍伐树木。在朝廷的关心下,道路不致于被侵害,保持着商旅的贸易通畅。

对于商品质量的监督,则是唐朝政府促进健康的市场环境重要的方式。唐朝时期,朝廷规定商人所生产的商品不能粗制滥造。如果有用伪劣假冒产品进行出售交易的,被发现后,要罚没。质量不合乎规定的要退回到商家,不允许出售。
同时,对于商品的质量依靠等级鉴定进行定价。各个市场“每月旬别三等估”。所谓三等是“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在三等的基础上,还要“三贾均市”。也就是说,每十天规定一次物价,各种商品必须按照质量优劣分别定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别规定上等、次等、下等三种价格。“若参市而规自入者,并禁之”。如果有人“在旁高下其价”,扰乱市场的交易,则严厉禁止。这些规定,并非只针对长安一地,而是全国范围内都是如此。在封建社会,奴婢和牛马被同等看待,两者都可以当成物品进行买卖。
不过虽然可以买卖,但是毕竟不同于普通物品,因此,又有另外的规定。譬如,“凡卖买奴婢牛马,用本司本部公验,以立券。凡卖买不和而榷固”。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验证,才能订立合同进行买卖。并且如果有争议,最后以合同进行断是非。这自然会减少买卖双方的矛盾,有利于商业贸易良性的进行。

唐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共经历二十一位皇帝,虽然“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危机四伏,但是,其强大的经济,以及由强大经济繁荣作为依托的政权,使得它即使经历如此大的内战依旧能够维持长达其后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其中重视经济贸易,是重要的原因。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为什么还能存在150年?

6. 在安史之乱之后,为什么唐朝还能延续150年?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中期的一次浩劫,严重损害了唐朝的发展,但让人诧异的是,经过了安史之乱的唐朝,竟然又向后延续了150年的时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唐朝至今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安史之乱都不能掩盖它的光芒。至今在世界许多地方,华人聚居的地区都叫做唐人街,这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仍能延续150年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
唐朝经历安史之乱的原因,并非因为不得人心,而是在军政政策上的一系列失误。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的民心还在,这就是唐朝得以延续的最根本原因。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成为了唐朝面对的最严重问题,唐朝的好几任帝王都坚决执行了打击藩镇的政策,一度让唐朝恢复了中兴的局面。但是这依然无法根除藩镇割据的隐患,最终唐朝也是灭亡在这里。


但是凭借安史之乱后唐朝几个能干的皇帝,还是将唐朝延续了近150年。
首先是唐德宗,他实行了著名的两税法改革,减轻了百姓负担,抑制了唐朝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让唐朝经济得以恢复,拥有了足够的钱粮,唐朝的控制力也得到了恢复,这是唐朝后面打击藩镇的基础。


到了唐宪宗时期,这一阶段是唐中后期军事力量最强的阶段,他任用了一批文臣武将,如裴度、武元衡、李吉甫、李愬等,对藩镇进行了坚决打击,几乎削平了当时全部的藩镇,唐朝在事实上实现了统一,史称“元和中兴”。当时,韩愈也曾参加过平叛战争,对唐宪宗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随后就是唐武宗和唐宣宗,这两个帝王又为唐朝延续了生命,唐武宗励精图治发展军政民生,对外打击了回鹘,唐宣宗时期则多次击败了强大的吐蕃,为唐朝再次续命。


所以说,唐朝的延续并不是好运气,而是自己奋斗而来的。要不是安史之乱之后的唐代帝王寿命都很短,唐朝估计还能延续更长的时间。

7.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存活150多年?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从此以后唐帝国由盛转衰,开元盛世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各地的藩镇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完全不听中央指挥,唐帝国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但是唐帝国并没有由此灭亡,而是有苦苦支撑了152年,这个时间并不短暂。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已经奄奄一息,其实远远不是,唐朝后期的皇帝有好几位都做过恢复大唐帝国昔日风采的努力,但是最终没有能挽救这个帝国。不过经过他们的努力,唐朝又坚持了一个半世纪,所以像教科书中那样安史之乱以后就是五代十国,这对唐朝是很不公平的。

  一、经济方面,唐朝仍然控制住大头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带着自己的女人杨玉环就往四川地区跑,结果是河南、陕西基本沦陷。但是安禄山基本只是控制了条线而已,大部分地区还在唐朝自己人手里。安禄山叛乱也仅仅是一场内部的叛乱,既不是外敌大举入侵,也不是农民发动的大规模起义,随后唐朝的各路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叛军最终放下武器向朝廷投降。
  但是这个投降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底盘和军队都是他自己的,同时他们也不向朝廷缴纳任何赋税。只是接受了朝廷的册封,而自己内部又是一个半独立的王国。其中河北地区和辽东地区是一直就不给中央一分钱,而山东、中原和岭南一带是时而交时而不交,对于朝廷忠心耿耿的只有四川和江南地区。
  不要小看这两个地区,四川地区是唐朝的后方保证,一旦出现危险情况,唐朝皇帝立刻进入四川盆地避难,守住了剑阁关谁也进不来,自己最差也是一个刘备。而江南则是唐朝的生死命脉,可以说唐朝全靠着江南地区养活了。隋朝末期隋炀帝在江南不肯走,就是因为北方已经成了各路起义军控制的地盘,自己可以依靠江南东山再起。

  崇祯皇帝如果及时的撤到了南方,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悲惨之事,最差的结局也是一个南北朝。江南地区是北方地区失控以后,中原政权的唯一选择。虽然唐朝没有迁都金陵,当然唐朝还没有差到那个地步,但是唐朝中央政权的存在确实是依靠江南在给它不断地输血。其中这还要得益于隋炀帝修的大运河,可以使江南的财富远远不断地进入黄河,再改道进入长安。虽然当时的人们咒骂隋炀帝,但是他的功劳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从军事上,唐朝也在重振雄风
  唐朝的节度使权利太大一直是唐朝中央政权一个很大的外部威胁,从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以后,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国防投入也大得多。不过此时唐朝中央政权的财力十分有限,没有足够的力量重新建立庞大的军团。在平定的安史之乱以后,那些新崛起的藩镇势力发现唐朝中央政权还有一定的势力,而仅仅依靠一两个藩镇实在搬不动中央政权。不过中央政权也同样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搞定他们。于是双方回到了一个很默契的状态,说的简单了就是谁挑头,唐朝中央政权就打谁。至于那些沉默者,唐朝只能默认他们半独立的事实。

  唐朝中央政权也想恢复昔日的风采,他们建立了神策军这支强大的武装,这支武装曾经打败了吐蕃和南诏的联军,挽救了唐朝的统治。唐德宗上台以后就想削藩,但是他的动静搞得太大了,藩镇势力又不傻。结果出现了五大藩镇联合叛乱的局面,唐德宗狼狈逃往汉中。
  到了唐宪宗时期,唐朝可算是翻盘了,财政打理的井井有条,军事上又有名将支撑,首先灭了越来越放肆的淮西藩镇,保证了唐朝江南水运的通畅。
  从全国来看,基本上实现了对藩镇势力的全面控制,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唐朝可以做得更好。但是随着唐宪宗被谋害身亡,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藩镇重新抬头,再次以后唐朝再也没有对它们进行过有效的控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朝的灭亡,如果说唐宪宗的努力是唐朝恢复帝国昔日荣光最后一次努力,那么到了唐朝末期的诸位皇帝就完全是在略尽人事了。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存活150多年?

8. 8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延续150年左右?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朝廷一度遇到重重困难,甚至不得不向惠和借兵,最终镇压安史之乱,但只是被镇压了,朝廷也无法彻底平息叛乱。 被平息,安史之乱刚结束,吐蕃军攻打长安,唐玄宗逃四川后,唐代宗逃往陕州。

1.安史之乱后,帝国出现了三大问题:封建城镇、太监和亲信。 这三者,尤其是前两者并存,也是皇国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这些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但也正是它们之间平衡的制约关系,才给帝国带来了稳定。 安史之乱后,出现了最著名的和硕三镇。 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三个镇是分开的,也就是在规则内自治。 不过,这种自治并不是完全独立,而是半独立,他们还是要依靠朝廷。 来增加你的声望。 而且,帝国为了镇压这三个城镇,还设立了大量的封建城镇。

2.即使在唐朝中后期,唐朝皇帝也没有放弃复兴帝国,出现了几位非常能干的皇帝。 国家扩大了。 他们从未放弃攻打宦官和诸侯镇,如创立元和志的唐显宗、创立会昌中兴的唐武宗、创立大中志的唐玄宗。 吐蕃占领的河湟地区在唐玄宗时期收复。
3.当时,由于对外扩张政策的盛行,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重外轻内的格局。 有为的官员都会去边陲,只有当了将军才能当丞相。 连诗人都出现在一个陌生的边疆诗人群体中。 这种状态下,哪有愿意管中原核心区内政的人! 要知道,内政失败是亡国的根本原因。

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继续存在了150年,但黄巢起义彻底打破了一切。 起义虽被平息,但大唐筋疲力尽,最终于907年在封建城镇割据战争中被杀。 被朱文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