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有哪些行业将受到外资看好?

2024-05-04 22:14

1. 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有哪些行业将受到外资看好?

全球宽松货币,股市将迎来牛市
我们预期2020年会有大牛市,有可能类似于2007年,牛市的假设基础是全球性的通胀抬升。体现为各国宽松货币导致流动性的溢出,尤其是负利率国家,这些国家的通胀率已经姗姗来迟,但是不会不来。而又因为利差的出现,资金可能从负利率国家溢出,进入到正常利率的国家。简单理解,我国是3%的银行借贷利率,欧元是负利率,为什么不借欧元到中国来吃利息呢?这,就是输入性通胀现象。那么我们会不会继续降低我们的利率,来减少利差呢?降低利率,就是宽松。也是有利于股市。在2004-2006,美联储连续加息,2006-2007,我国央行也是连续加息。但货币政策紧缩没有导致流动性减少,输入性通胀和油价都出现了一起飞的局面。2020年,很有可能也会上演。因为现阶段经济繁荣的基础条件是存在的。尤其是当贸易摩擦已经向好,全球再无跨国投资的忧虑之时,很多事都会水到渠成。脑子转得慢,真要赶不上这种转变。

全球性通胀的预期,分析师领域并不普遍。很多人对于宏观经济的看法和我们不同。有很多人认为紧缩将是长期性的,他们没有动态的调整预期,认为过去是紧缩的,那么未来可能也是紧缩的。过去负利率没有效果,那么未来负利率也没有效果。
一周前有个新闻,那就是瑞典加息0.25%摆脱了负利率。瑞典的通胀接近了2%,而且通胀似乎还在趋势性的上升,瑞典的这个改变在全球利率格局中并不起眼,但是这的确说明,至少瑞典央行预期通胀的上升是持续性的。
A股处于历史低位,估值修复在即
今天沪指点位最高3036点,然后下午回落形成上影线,技术层面上似乎很难看。如果你看技术指标,则上证之前阶段高点3039,3050的阻力非常明显。但月底/年底震荡是正常的,再考虑到港股继续大涨,港通继续呈现流入,我们是可以认为这些震荡就是蓄力。蓄力是为了突破,下周会突破3050进入到更高的指数平台位置。沪指3000点的位置其实并不贵,依然处于历史低位。

另一个小现象,则是油价在四季度呈现上升,美油从10月初的51到现在的62美元左右。似乎还在震荡区间内。但10-12月整体原油的供需没有变化,沙特遇袭是在9月中旬,10月份产量已经恢复。所以四季度石油上涨,应该是依托于潜在的全球需求预期的改变。
外资持续流入,看好行业龙头
今天,北向资金流入了46.81亿,外资已经连续1个月呈现流入姿态。我们知道外资的性格,他们的买盘是有持续性的。今年很多头部标的就是外资支撑了股价上行。中国的股市不适合量化交易,因为T+1,所以外资机构买入A股大多数都是持续增仓的模式。投资风格也在转变。过去那种炒小炒新的投资模式,逐渐被龙头股的持续强势所覆盖。外资是讲行业竞争优势的,他们更关注龙头。一个行业,前三的企业有意义,第四是没有意义的。集中度高的行业,一家龙头足矣。
A股个股分化明显,龙头公司获得外资青睐
股市将成为中国居民配置必需品中国老百姓太喜欢买房了,但与美国家庭以股市为主,存在巨大的差异。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要投资人保持信心。技术得来是很浅的东西,在大趋势中保持不动,赚大钱才是正途。牛市和熊市都没有技术可言,只有平衡市,才有技术操盘的可能性。突破3050的话,平衡就算被打破了。
未来最值得投资的五大行业


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有哪些行业将受到外资看好?

2. 海外资金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大量资金选项目做什么行业一年收益率在百分之400之上?

一,海外资金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要分开两方面来说:
1,以投资为目的:
   就是说海外资金进来建工厂、开公司等投资实业的行为。 这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是有好处的。
   举个例子,德国宝马公司进入中国建设分厂,那么它将带来相关的技术、人才,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不必缴纳出口关税(若在德国将产品出口至中国是需缴纳关税的),省下一笔资金,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自然也相对降低,这对消费者是有好处的。另外它带来的技术、人才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等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裨益。

2,以掠夺人民财富为目的:
   那就是炒作,炒作的对象不限,但一般这些资金都会涌入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
   为什么外资以前不来炒而偏偏现在进来呢?这与RMB的升值有关。
   RMB其实是一直被低估的(这里不详细说了),现在中国政府迫于国际压力而不得不升值RMB。
   举个例子:当RMB对美圆的汇率为1:8时,我拿着100万美圆进入中国,按汇率能兑换800万RMB;再过一段时间当RMB对美圆的汇率为1:7时,我拿700万RMB去兑换100万美圆(这是本钱),那么还剩100万RMB,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赚了中国政府100万RMB。
   当然,现在外资进来并没有那么简单。外资进来自然要兑换RMB,于是政府不得不印刷大量的RMB以满足外资的兑换要求,而印刷的RMB过多则造成流动性过剩,最后导致通货膨胀。
   而这些外资进来后便去买股票、买房产,于是中国的股市、楼市被这些资金炒得不断上升。而在上升到一个高度后,外资马上把手上拥有的RMB兑换回美圆然后撤出中国市场,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股市、楼市崩溃,造成经济危机。
   还是举例子吧:
   在汇率为1:8时,外资进来1亿美金,换成了8亿人民币,在国内炒房炒股,变成了16亿人民币(股市是大庄的天下,对老百姓是不公平的)。然后当汇率变成1:7的时候,它换成美金,就变成了2.3亿美金,赚了1.3亿美金走。然后它就被拿回国了。这样,中国的外汇储备遭受了1.3亿美金的损失。也就是说对外国社会财富的索取权减少了。这些索取权可是用国内的社会财富廉价换来的(贸易顺差)。也就是相当于国内辛辛苦苦创造的社会财富被外人免费的转移过去了。
   小结:所以说这类外资的大量涌入造成了中国的通货膨胀,掠夺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二,大量资金选项目做什么行业一年收益率在百分之400之上?
   似乎只有金融行业了~~~~
   很简单,我控制一支股票,在它价值1块钱时买入100万股,把它的价钱炒起来,到它价值5块钱时我全抛掉,这样我能得到500万,比当初投入的100万多赚了400万。最终受害的只是跟风买入的小市民。

3. 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外资对国内经济有什么影响?

参考书籍《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此书是2007年7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是江小涓。

大致内容:到21世纪初期,外资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本书描述、分析外资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外资对国内经济有什么影响?

4.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积极影响1、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3、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4、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水平;5、增加就业总量;6、推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二)消极影响1、形成对某些行业和市场的垄断,造成大量民族品牌流失;2、削弱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3、通过不正当经营或转移定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4、加剧资源短缺,恶化生态环境;5、加剧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拓展资料:外资企业1、外资企业是“内资企业” 的对称。泛指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由外国投资者独自投资经营的企业。根据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规定,外资企业是一个100%的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它不包括外国企业、公司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外资企业依法取得中国的法人资格,按照国际税收惯例,我国应对其行使居民管辖权。因我国尚无单独的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故外资企业也按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2、外资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在组织形式上,外资企业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实体,具备法人条件的外资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其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不组成法人组织的外资企业,可以采取合伙和个人独资的形式,这里的合伙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共同出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其法律依据类推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个人合伙和企业联营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则是指由一个外国投资者依法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的企业,外国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

5. 外资金融的大量进入将对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产生什么样的冲击

是我国经济受外部影响变大,甚至受控于他国。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现状政策趋势
一,中国金融业当前对外开放的进展
(一)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银行业
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在2002~2003两年在中国银行业中的总资产占比呈下降趋势,盈利情况不稳定,信贷风险突出,分支机构收缩.但其后在中国银行业中的总资产占比稳步提高盈利上升且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营业性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图1,图2).
从整体上看,外资银行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业务经营较为活跃,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在信贷市场上,人民币和外汇存贷款增长速度均相对较快,市场份额在近两年也逐渐增加,不良贷款率逐步降低.特别是在一些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如上海,外汇贷款占比已达54.8%,人民币业务资产总额5年增长253.6%.在业务开拓方面,外资银行在规定的12项基本业务范围内,经营的业务品种达到100多个,特别是在银团贷款,贸易融资,零售业务,资金管理和衍生产品等业务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2,保险业
从不同领域的比较看,中国的保险业则是中国金融行业中开放力度最大的一个行业.到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对外资的地域限制和业务范围限制取消,中外资保险公司基本上处于同一平台进行竞争,因而保险业也成为在开放推动下竞争最为活跃的金融市场.
2005年,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52%,而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8.45%,增幅明显高于同期中资保险公司的增长速度;从市场份额看,2005年外资保险公司的寿险保费和财产保险保费在全国保费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9%和1.3%,各自比上年增加了6.3和0.1个百分点(参见图5,图6).在北京,上海等外资公司相对更为集中的区域保险市场中,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广东地区,外资寿险的份额分别为51.86%,19.79%,12.24%.
3,证券业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人民币在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程的制约,中国在证券业开放上的力度相对要谨慎一些.到目前为止,共有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华欧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海际大和,高盛高华以及瑞银北证等7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获准成立.与证券业的谨慎开放相比,合资基金公司的建立则成为证券市场上一大亮点.自2002年10月首家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国安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以来,2年半的时间内,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了22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远远超过了合资证券公司的数量.合资基金公司利用其品牌优势,技术能力,全球网络和资金实力,正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中的重要力量,共同推动了中国基金市场的快速成长(图7).
另外,中国在2002年底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提供了外资直接参与中国A股市场的机会.2003年7月9日,瑞士银行完成QFII第一单,QFII正式进入中国A股市场.截至10月27目,共有51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QFII总额度已经达到126亿美元.
(二)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业的形式趋向多元化
从投资形式来看,随着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外资参与国内市场的模式日益多样化,除了设立分支机构以外,合资,独资,参股等形式也日益为外资金融机构所采用.另一方面,早在2001年底,国内银行业就曾掀起一场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的浪潮,随后在特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引下,外资参股中资机构成为国外大型金融集团进入中国的首选方式,特别是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为外资参股创造了有利的监管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加入到这一特殊的并购市场中.
截至2006年6月底,26家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了中资18家银行,入股的总金额为179亿美元,外资参股的保险公司达到22家,并且建立了2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8家合资证券公司.(参见附表).外资金融机构对参股目标的选择范围扩大,除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国有银行也[FS:PAGE]随着股改上市的完成而成为外资新的争夺热点,地域上也不仅限于东南沿海,开始涉足西部地区.
(三)对于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即由"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金融业.其中,银监会统一监管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证监会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保监会统一监管全国保险市场.
在过渡期内,中国根据入世承诺和外资银行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多次的修改和补充.在银行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自1994年2月25日发布以来,已进行了两次修改,特别是从2004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在维持原框架下进一步突出了审慎监管的原则,简化了审批程序,并按照国际惯例,使其尽可能与中资监管的要求相配合,因而,这一条例成为现阶段中国对外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最主要依据.另外,《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及2006年起实施的《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共同构成了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监管的法规体系.在证券业中,2002年发布并开始实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2006年9月开始实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以及新修订的《证券法》成为对外资证券基金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主要依据.在保险业中,主要针对外资监管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
同时,随着开放的推进和监管对象的多元化,中国的监管技术标准不断进步.入世后,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将由以前的过多强调的市场准入监管转向市场运营的监管,寻求建立一整套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比如在银行业的监管方面,中国沿用国际惯例,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外资银行实施并表监管,对外资银行分行的业务进行风险和资本充足性管理.银监会目前对各家外资银行在华分行分别制定了ROCA评价体系和并表风险评价体系,对分行进行合并的考核评价,对其总行及其在全球的业务安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外资银行颁发3类不同的营业执照,在监管手段上包括了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同时,监管部门加强了沟通和协调,通过签署备忘录和监管联席会议的方式加强监管当局之间的信息传递,此外,中国还重视国际协调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中发挥的作用,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二,后过渡期各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政策取向
(一)银行业
1,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
根据WTO有关协议,中国将逐步取消对于涉及到外资银行"商业存在"的保护性措施,即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即由目前开放的25个城市扩展到全国;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对象限制,向外资银行开放国内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取消现有的限制所有权,经营及外国金融机构法律形式的任何非审慎性措施.
2,政策焦点
(1)法人导向政策
中国正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预计将在12月份正式颁布.该条例的初稿中明确指出,"适应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和业务发展需要,在允许外资银行自由选择在华商业形式的前提下,实施当地注册法人银行导向."该条例初稿中明确:对于法人银行与外国银行将实行差别政策.①允许法人银行从事全面人民币业务,外国银行分行只允许吸收中国居民个人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定期存款;②允许法人银行从事银行卡业务,外国银行分行由于非法人主体,不能发行信用卡;③法人银行及其下设分行注册资本和营运资金的要求[FS:PAGE]与中资银行保持一致,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充足率继续保持单家考核等.
虽然目前该条例仍然没有正式颁布,但法人导向的监管政策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时代对于外资银行监管的主基调.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设置独立法人机构意味着必须接受与中资银行同等严格的监管.按目前《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关于银行运营的一些具体要求,例如存贷比率,外债额度,同业拆借金额,资本充足率,大客户集中度比率等标准,外资银行现有水平与之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可能在一定阶段会制约其业务发展.比如,按照国内监管要求,中资银行的存贷比率不得高于75%,而外资行目前的存贷比平均水平是46%.另外,法人机构的设立将会增加外资金融机构一定的成本.按条例初稿的要求,法人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下设分行运营资金为1亿元,资本充足率本外币合并考核.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增加资本等事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程序.
(2)人民币业务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初稿中指出:根据承诺中国将在2006年底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可自动获得人民币业务的许可.对法人银行,允许其从事全面的人民币业务,其总行初次获得人民币业务许可仍需满足"开业三年,连续盈利两年的条件",对其下设的分行,可在总行获准的业务范围内授权,在满足营业网点,专业人才配备,制度建设等审慎性条件后,经批准可经营人民币业务;而对于外国银行分行,开展人民币业务除需满足"开业三年,连续盈利两年的条件",还需单家审批,另外,扩大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资金来源,允许其吸收中国居民个人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定期存款.
从目前的政策趋势来看,外资金融机构大面积开展人民币业务还需要做一段时间的准备,并将设定了一定的门槛.银监会此前也提出要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和其允许的审慎原则,对向外资银行开放中国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设置审慎性条件,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安全.从国际情况来看,各个国家对于外国银行开展零售业务都有相应的限制.例如在美国,大多数外国银行分行只能吸收1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从事批发业务,外国银行要在美国从事零售业务,首先要加入联邦存款保险,而加入联邦存款保险必须是法人银行.
在实施法人导向政策以前,外资银行的实质风险往往都在母行,一旦成为本国独立的法人机构后,母行除了可能提供注册资本金外,没有其他责任和义务,假如银行遭遇经营危机,承担后果的将是当地的存款人.在中国当前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将外资银行的存款门槛提高,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这和中国的国情是相适应的,与对外开放的原则并不相悖.
(3)投资入股中资银行股份比例限制
根据现行规定,单个外资机构在一家中资银行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一家中资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总和不得超过25%.当然,25%的比例上限只是针对非上市银行的,上市银行不受此限.
由于入世承诺中并未对此做出规定,因而何时放开外资在非上市银行中的持股比例上限,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政府将会坚定的保持对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交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对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做适当程度的放宽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参照国际经验,中国政府可能仍然会对外资持股国内银行比例上限做出规定,慎用自主开放政策.
(二)证券业
1,证券业对外开放承诺
根据有关协议,中国证券业的开放包括以下内容:(1)允许外国证券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加入后3年内,允许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从事A股承销,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资比例不超过1/3.(2)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比例在加入时不超过33%,加入后3年内不超过49%.
2,政策焦点
(1)设立合资证券公司
中国目前不允许外资通过建立独资证券经营机构进行经营,因而通[FS:PAGE]过建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成为外资进入证券业的主要方式.到目前为止,共有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华欧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海际大和,高盛高华以及瑞银北证等7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获准成立,但瑞银重组北证的方案虽然在2005年9月获批,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开业.
从时间安排上可以看出,在中国证监会2005年7月开始实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政策以来,为了防止一些质量较差,风险较大的证券公司希望通过合资来躲避责任等行为,停止了批设新的证券公司以及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事宜.从目前形势来看,2007年10月底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基本完成后,中国重新开启合资证券公司的审批事项.但是,在后过渡期,中国证券业的开放的步伐仍然将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程,中国证券公司行业的治理与运行的状况循序进行.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具有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虽然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完成,但诸多基础制度的建设仍然在推进之中,规范化,市场化的进程要先于国际化,国际化的进程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与资本市场的改革相伴而行,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仍然会设置一些保护性条款.
(2)交易和买卖A股
中国尚未承诺开放A股市场,外资进入A股市场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QFII,即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二是允许外资直接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投资股权分置改革后的A股市场.可以看出,由于受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制约,中国A股市场开放仍将是个渐进的过程,这几条路径仍然一段时间内外资介入A股市场的主要渠道.

外资金融的大量进入将对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产生什么样的冲击

6. 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不知道对我国国内时常有哪些影响???

机遇是:一是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与本国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其在华业务范围和客户基础的逐步扩大,运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逐渐增加,这势必会给中资金融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这将迫使中资金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合理的选择和培育优秀客户,促使资金流向更为合理,提高金融效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审慎会计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是有利于中国金融企业国际化进程。国际化的形式可以是走出去,也可以是请进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国际经贸活动将更加频繁,对外招商引资、国际借贷活动将会进一步增多,这将给中资银行在境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外资银行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资银行将会采取措施,跟踪中资海外企业和中国经贸活动,在海外增设营业机构,更多参与国际竞争。 
挑战:一是市场转移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中资银行的垄断地位形成巨大冲击,我国加入WTO后,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将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将凭借完备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争夺战,存贷款客户将从国内银行机构转移到外资银行机构,外资银行在中国国内银行服务市场中的份额扩大,国内银行机构的市场份额相应缩小。 

二是资本外流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国内货币资金首先以本币形式流入外资银行机构,同时在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客观上可促使本币资金兑换为外币资金的背景下,随后出现资金从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出。中国在对外开放国内银行市场的同时继续实行资本流动管制,有助于防范大规模资本外流。但从更加长远的观点来看,难以指望资本流动的管制措施会保持不变。 

三是人才流失的挑战。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会以优厚条件大量吸纳高素质人才,结果会使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流失。而人才的流失,不仅降低银行的业务开拓能力和管理水平,而且也会带走一部分客户。

7. 请说明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对企业和中国而言是否达到了"双赢"?

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至 2002 年底,全国外商投资企业总数已逾 20.8 万家。去年仅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就超过 2.4 万家,占全国十分之一。近年来,由于看好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趋势和创业环境,已有 400 多家跨国集团将研发机构迁入中国。相当多的外企无论创新能力还是创新水平,都可圈可点。千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外企已占半壁江山。
    从经济的角度看,真正影响外资流入的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关键要素:第一是中国市场的潜力,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潜在的庞大消费群体以及在全球的经济地位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第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不断完善的经营环境和灵活的政策吸引著更多外资融入中国;第三个是中国目前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多年的实践证明,外资的涌入对中国经济有明显的贡献和促进作用。如果能进一步合理调配这种外来资源,引导并协助外资企业在华健康发展,就能更好地为中国的经济建设释放其潜能。我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透明度和工作效率。虽然 70% 的外商认为近年来中国的投资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但从整体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此外,各级政府及企业仍然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真正树立在同外资合作上的“双赢”观念。
    目前仍然有许多外企反映中国的政策环境缺乏透明度,稳定性差。比如,有些国家政策法规仍然难以让外企了解,一些新政策的实施缺乏过渡期和连续性。这对于外企在考虑中国的长期发展上是不定因素。二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还未真正树立起来,不仅本地企业的受到影响,对外资造成的困难更大。如现行审批体制仍然是影响外方增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地方“重招商轻管理、重签约轻落实、重承诺轻兑现、重宣传轻服务”现象也屡见不鲜。三是对外企的监管服务技术手段滞后。例如,在加工贸易出口特别是一些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方面,升级换代和技术内涵变化很快,交货期短,而现行通关方式不能跟上这种变化,给企业造成不便。
    在吸引外资及对外合作的观念上,政府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亟待改变。出于地方保护的目的,一些地方政府对外资企业的进入设立种种障碍或强加一些不合理的条件。另外,有的地方一厢情愿地要求外资企业把技术转移及培育当地合作伙伴作为市场进入前提,但同时又不能认同外资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产权的市场价值。一些企业在同外企合作的条件上,一味强调单方利益,不理解任何成功的商业关系都必须是“双赢”的道理,以至于挫伤了外资企业的积极性并失去了一些合作机会。
    当前,随著西方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各国吸引资本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中国对国际资本具有吸引力的几个因素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如:西方国家及美国的市场的吸引力会增加,亟需国际资本的其他国家也会采用种种对外资及外资企业更加优惠的政策,随著中国加入国际竞争的行列,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也会渐渐消失。因此,从宏观上讲,如果保持中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关键还是政府要为外商投资营造好的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在微观上,地方政府及中国企业必须真正改变吸引外资和对外合作的观念。这当中,最重要的是从合作双方的长期利益著眼,遵从国际贸易及商业惯例,真正树立“双赢”理念,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

请说明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对企业和中国而言是否达到了"双赢"?

8. 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对企业和中国而言都达到了双赢?

是,中国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外国也得到了利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