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的经济状况如何

2024-05-04 16:59

1. 二战时德国的经济状况如何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这是德国战争前的准备工作,而开战后,尤其是1944年之后的德国。经济几乎崩溃,劳动力大多死在战场上。整个国家逼近崩溃的边缘。当时的德国人几乎是靠精神存活着。

二战时德国的经济状况如何

2. 二战时德国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德国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有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资金普遍短缺,导致了市场的停滞。该生产由于缺乏需求大幅下滑。失业人数非常高。

主要是因为,为战争努力在高赔偿,一开始它已对德国施加的凡尔赛和约更困难,年轻的魏玛民主的一个机会,通过政治行动促进经济事件,并作为魏玛共和国的经济政策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只有在1932年他们公布了德国赔偿高达3亿美元,但从未支付。于是1923年11月在德国推出的货币 地产抵押马克又称为地租马克,用以遏制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
它取代了因通货膨胀而一文不值的纸马克 但只是作为暂时货币,不久后被国家马克取代。马克与美元挂钩,以4.2马克对1美元;马克对纸马克则是一对一兆。并限制其购买力显著。
货币改革是为德国货币整合的重要一步,但他们也有对德国人口的大部份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3. 二战时德国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德国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有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资金普遍短缺,导致了市场的停滞。该生产由于缺乏需求大幅下滑。失业人数非常高。

主要是因为,为战争努力在高赔偿,一开始它已对德国施加的凡尔赛和约更困难,年轻的魏玛民主的一个机会,通过政治行动促进经济事件,并作为魏玛共和国的经济政策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只有在1932年他们公布了德国赔偿高达3亿美元,但从未支付。于是1923年11月在德国推出的货币 地产抵押马克又称为地租马克,用以遏制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
它取代了因通货膨胀而一文不值的纸马克 但只是作为暂时货币,不久后被国家马克取代。马克与美元挂钩,以4.2马克对1美元;马克对纸马克则是一对一兆。并限制其购买力显著。
货币改革是为德国货币整合的重要一步,但他们也有对德国人口的大部份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二战时德国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4. 二战德国经济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受到沉重打击。1923—1928年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德国工业生产上升的趋势是以美国提供的短期贷款为基础的。此时,这笔约200亿马克的贷款被美国收回,由此触发了德国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经济危机。

  危机期间,工业生产直线下降。1929—1932年,煤产量下降32.7%,生铁产量下降70.3%,钢产量下降64.9%,机器制造业产值下降62.1%,发电量下降23.4%。工业生产总值下降约40%,生产资料生产减少53%,消费品生产下降25.3%,出口总额减少69.1%,进口总额减少70.8%,国库黄金储备锐减4/5。10 与此同时,劳动时间平均削减约47%,在建筑业中劳动时数减少约66%。各行业职工人数大大减少,其中钢铁、机械和电力工业的职工减少约64%,硬煤开采业职工减少约47%。

  经济危机对工人阶级的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失业人数迅速增加。1929年9月,失业人数为130万,一年后达到300万,1931年9月上升为435万12,1932年2月除几百万人临时做短工外,失业人数达800万。失业救济金波动于每周16.44马克(大城市)和13.14马克(小城市)之间。只有82%的失业登记者能够领取失业金。

  经济危机对城乡小资产阶级的打击也相当沉重。在经济危机期间,城市小工商业者、小企业主和手工业者的经济地位动荡不定。许多工厂倒闭,中小企业大量破产。据德国官方统计,1928—1931年工厂年倒闭总数由10595家上升到19254家,几乎增长一倍。同时期内,工厂年合并总数由3147家上升到8628家,几乎增长2倍。其中,个体商贩的处境十分窘迫,1931年有6664家商店倒闭,3581家被迫合并。正当小资产阶级经济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对共和制感到失望,并逐渐脱离传统资产阶级政党寻找出路,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充满憧憬时,希特勒的纳粹党抓住了时机。它有针对性地对小资产阶级展开了蛊惑性煽动,把他们拉到纳粹运动中来,成为纳粹运动的主要的社会基础。

  希特勒上台时有八百万失业者,他许诺"工作,工作,再工作",为此进行巨额贷款,开展各种事业,特别是军工,扩军备战,战前可说达到了充分就业。纳粹深刻理解大抓民生的意义,首创性地提出"休假",使休息日增加了一倍,并开始发展大众旅游,十四天的德国全境游只要四十至八十帝国马克。希特勒甚至还提出"全民汽车化",于是"大众汽车"应运而生。面对世界市场和气候的不确定性,确立和采取了许多保护农民的制度和措施。今天欧盟的农业制度、道路交通规则、强制保险制度、儿童补助制度、税率等级制亦即自然保护的基础都来自那个时代。纳粹确立了养老金计划,让年老和贫穷不再是同义语,"使老年工人的生活水平和其他职业的同胞没有明显的差别",联邦德国持续并发展了这一制度。

  更加有人做过计算希特勒上台的前三年,全国的经济实现了每年以%100的增涨速度增加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此时,德国政~府的赤字仍然高得吓人,失业人数超过600万,莱茵河西岸地区虽然已被盟军在1930年6月归还,但却百废待兴;而且法国还占领着萨尔州,并企图用培植当地分裂势力和亲法分子的做法,通过全民公决,把这个州正式吞并掉。只要德国的经济形势不好转,法国人的这个阴谋就随时可能得逞。而且,纳粹party的执政还有些先天不足,因为它并不拥有议会中的绝对多数席位,这些都困扰着魏玛共和国的新任总理希特勒。

  在执政的第一年里,希特勒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得相当成功。反对party被不违反民~主的程序和手段取缔了,莱茵河西岸重工业区的工厂相继恢复了正常运转,德国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收回了大量主权。除了被取缔的那些政party的忠实追随者外,大部分德国人民对反对party和工会的消失都并不反对,甚至很赞成。魏玛共和国的14年统治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场丧权辱国的灾难,人民生活水准比一战前的帝国时期大大下降,所以他们对这个民~主政体及其政party并无好感;旧工会连起码的就业率和工人最低生活保障都争取不到,更遑论其它。1933年,希特勒除了把少数反对party成员打入监狱以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他的亲手设计和主持下,人类历史上不仅空前,而且很有可能绝后的伟大经济奇迹开始了。

  自1928年起,各种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就已经纷纷出台了,但总是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希特勒对这个计划非常感兴趣,但也有很多反对意见,因为德国人当时穷得叮当响,连能否保住饭碗都有问题,根本没钱买汽车。但希特勒还是决定拉紧裤腰带来加以支持,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必须先有路,然后才能有汽车,不然汽车就是造出来也没地方开。何况高速公路可以创造大批就业机会,而高失业率又使得当时德国人的工资低廉,降低了建筑成本。所以他力排众议,跑遍全国各地,喊了许多口号,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有的时候,口号比钱还管用,德国人民真的不计报酬,不讲待遇地跟着他们的领~袖,以军事化的纪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Fuehrer(领~袖):这个词一直被错误地翻译成"元首"。这是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身的希特勒给自己取的新称呼,目的就是贴近群众,不要像"主席"或"总统"那样,显得太贵族化。在上任后的前四年里,他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内政建设方面。谁也不能否认,他的政~府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实在出色:1933、1934、1935,仅仅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

  在这三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工资上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管理阶层不久就找不到什么东西,是他们买得起,而工人们买不起的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工人,三年前还在下岗,为了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你和你的左邻右舍争得头破血流。而三年之后,你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工薪阶级有权并有钱出国度假,这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英国没有,美国没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现在还没有(甚至想都不敢想),而在1935年的纳粹德国就有。

  随着长达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它至今还叫做"希特勒路"-建成,各种造车厂、修车店、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1938年建立的"大众汽车"公司。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在比较飞机和飞艇之间的优劣,以决定他下一个支持建立的交通公司到底是应该叫做"大众飞机",还是"大众飞艇"呢。当然,希特勒热衷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累实力。他曾经说过:"人民需要度假,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精神状态。"

5. 二战德国经济

 当时世界的生产总值是美国37%,德国14%,英国12%,法国10%,德国是个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尤其是战争必须的煤和铁,储量是非常丰富的,品质也很好。
  
  德国地处中欧平原,土地平坦,适合发展农业。
  
  德国的人口基数还是相当不错的,由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比较快,人口增长也快,二战前它的人口比法国和英国这些传统欧洲强国都要多。
   
  而且由于德国很早以前就强调了教育,它的全民教育水平相当高,因此其劳动力的素质也是欧洲最高的。
  
  德国在欧洲工业国里,起步最晚,因此拥有了后发优势,它使用的技术一般都是最先进的,尤其在二战前,德国靠大量外国贷款兴建的工厂,技术水平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效率很高。
  德国处在欧洲中心,连接东欧,南欧和西欧,而且由于长期面对两面作战威胁,它的国内交通体系极其发达,再加上德国二战前兴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国内还有水运可利用,因此它的运输条件非常好。
  
  德国是欧洲最早实行总体战的国家,其国家建设在平时就考虑到了战时需求,对全民动员和战时经济的把握也是欧洲最好的,当然,它还是不如社会主义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在动员效率和动员速度上的优势无可比拟,尽管德国的战时经济和社会主义在某些程度上有一致性。
  
  最后,由于以上的一些原因,德国的工业底子很好,它当时是欧洲第二大工业国(第一还是苏联,但是优势不大,如果算人均那还是德国厉害些),世界第三大工业国(第一当然是美国,优势极大),而工业能力才是决定一国战争潜力的主要因素。
  首先德国是欧洲的后起之秀,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国力军力和法国基本相当。
  虽然一战后衰弱的很厉害,但是底子好,如果底子差的话就是有钱想在短短二十年起来也难。
  再就是德国的经济是欧洲国家里恢复最快的。
  中国人因为ZF导向的原因一提经济就是GDP,甚至连清朝GDP世界第几都喊出来了。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近几十年才搞出来的东西。
  当时类似的概念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德国超过了英法,排在美国之后。
  衡量经济的指标还有很多,比如失业率,对外贸易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德国的资源算是比较缺乏的,对外贸易,工业产值的增长是物资的重要保证。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德国的经济虽然强劲增长,但由于经济政策是为了侵略扩张服务的,德国的经济是畸形的经济,ZF拉动经济的最大需求就是军工。
  到了战争爆发时,德国的军费支出是财政收入的一半,非常惊人。
  当然牺牲就是面包了。
  同样经济实力档次的国家,军费的多少对于军事实力也可以有较显著的影响。
  再看法国人,军费花的少还有一半修了马奇诺。
  此外,发动战争扩大领土和人口,可以掠夺资源(包括人口)以战养战。
  德国的人口约7千万,这个数字不小。
   但中欧西欧的资源比较有限,北欧也就是铁矿。
  德国的资源和人口经不起长期大规模战争的消耗,这确实是个弱点。
   

二战德国经济

6. 二战德国经济

当时世界的生产总值是美国37%,德国14%,英国12%,法国10%,德国是个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尤其是战争必须的煤和铁,储量是非常丰富的,品质也很好。 
德国地处中欧平原,土地平坦,适合发展农业。 
德国的人口基数还是相当不错的,由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比较快,人口增长也快,二战前它的人口比法国和英国这些传统欧洲强国都要多。而且由于德国很早以前就强调了教育,它的全民教育水平相当高,因此其劳动力的素质也是欧洲最高的。 
德国在欧洲工业国里,起步最晚,因此拥有了后发优势,它使用的技术一般都是最先进的,尤其在二战前,德国靠大量外国贷款兴建的工厂,技术水平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效率很高。
德国处在欧洲中心,连接东欧,南欧和西欧,而且由于长期面对两面作战威胁,它的国内交通体系极其发达,再加上德国二战前兴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国内还有水运可利用,因此它的运输条件非常好。 
德国是欧洲最早实行总体战的国家,其国家建设在平时就考虑到了战时需求,对全民动员和战时经济的把握也是欧洲最好的,当然,它还是不如社会主义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在动员效率和动员速度上的优势无可比拟,尽管德国的战时经济和社会主义在某些程度上有一致性。 
最后,由于以上的一些原因,德国的工业底子很好,它当时是欧洲第二大工业国(第一还是苏联,但是优势不大,如果算人均那还是德国厉害些),世界第三大工业国(第一当然是美国,优势极大),而工业能力才是决定一国战争潜力的主要因素。
首先德国是欧洲的后起之秀,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国力军力和法国基本相当。虽然一战后衰弱的很厉害,但是底子好,如果底子差的话就是有钱想在短短二十年起来也难。

再就是德国的经济是欧洲国家里恢复最快的。中国人因为ZF导向的原因一提经济就是GDP,甚至连清朝GDP世界第几都喊出来了。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近几十年才搞出来的东西。当时类似的概念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德国超过了英法,排在美国之后。衡量经济的指标还有很多,比如失业率,对外贸易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德国的资源算是比较缺乏的,对外贸易,工业产值的增长是物资的重要保证。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德国的经济虽然强劲增长,但由于经济政策是为了侵略扩张服务的,德国的经济是畸形的经济,ZF拉动经济的最大需求就是军工。到了战争爆发时,德国的军费支出是财政收入的一半,非常惊人。当然牺牲就是面包了。同样经济实力档次的国家,军费的多少对于军事实力也可以有较显著的影响。再看法国人,军费花的少还有一半修了马奇诺。

此外,发动战争扩大领土和人口,可以掠夺资源(包括人口)以战养战。德国的人口约7千万,这个数字不小。 但中欧西欧的资源比较有限,北欧也就是铁矿。德国的资源和人口经不起长期大规模战争的消耗,这确实是个弱点。

7. 二战期间,德国的经济衰败大吗?

德国经济进入萧条期,这已经成为官方认可的事实。德国经济部长格罗斯不得不坦率承认,德国政府预计2009年全年德国经济将下降2.25%,是二战之后最严重德国当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滑坡。谁如果对经济和金融政策感兴趣的话,就不得不关注一下德国联邦政府的年度经济报告,尤其是在危机时刻更是如此。因为这份报告提供了有关政府对经济形势的估计以及如何尽力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率的详细情况。在这些方面,政府还需要努力取得各界的信服。毕竟,目前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德国公民不相信,政府推出的金额高达500亿欧元的刺激经济计划,能够让德国毫发无伤的度过全球经济萧条时期。德国经济进入萧条期,这已经成为官方认可的事实。连德国经济部长格罗斯也不得不坦率承认,"我们预计2009年全年德国经济将下降2.25%。很遗憾,我们必须做出经济滑坡的预测,而其程度是二战之后最严重的。这是德国当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滑坡。"而这里所谈到的2.25%只是一个全年平均值。目前经济景气下滑的程度还要远远高出这一数值。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经济景气严重依赖于对外贸易"我们始终是出口冠军。我们是世界贸易第一大国。我们从世界经济繁荣中获益良多。当然,当经济形势逆转,就如同目前这样的话,德国的国民经济就会特别受到影响。"如果人们直接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是那些行业受到影响呢?人们目前给出的答案还不尽相同。当汽车工业已经大规模采取短工时制的时候,德国出口经济的旗舰行业--机械制造业面临的形势还比较乐观。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主席黑瑟表示,该行业今年上半年的订单数量还算稳定,这主要得益于去年留下的订单。当然,这也会影响到就业情况。"在过去三年内,我们创造了大约13万个工作机会,现在我们行业的员工人数接近一百万,精确点说的话是975000。短期内不会有裁员的问题。因为机械行业深知自己依赖于合格的,受过良好培训的员工,他们不会放弃这些员工。在危机期间,他们会尽可能的保住这些工人。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某个时刻看到隧道终点透过来的光明。我也非常希望提出这样的请求,在我们看到光明的时候,不要又小心翼翼的把隧道给延长了。"这么想的人不只黑瑟一个。经济界最担心的就是悲观主义。德国出口和批发商联合会主席汉德克同样明确表示了这一观点,"我们之前已经习惯了在新闻里听到经济增长率高达5%甚至10%的消息,现在如果大家连着六个月都听到的是坏消息的话,那大家都会以为这个世界完蛋了,又要经历1929年的黑色星期五。但我们恰恰并不这样认为。"经济部长显然听到了这些意见。格罗斯在年度经济报告中认为,2009年春天,也就是第二季度,经济景气就会出现回升。在克服危机的过程中,德国企业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因为德国企业的竞争力在过去几年内明显提升。不过格罗斯也干脆的指出,除了保持乐观主义之外,人们别无选择。"联邦政府在上周推出了第二部内容广泛的刺激经济计划,以部分抵消世界经济下滑的消极影响,或者这么说,对经济萧条起到反作用。在萧条时代经济持续下滑的形势之下,我们坚决地对经济作出调控。"尽管如此,德国联邦政府现在已经预计,2009年的失业人数将增加50万人,总数达到350万。而在野党则认为,真实情况还要更糟,自民党主席威斯特维勒就这样表示,"当一个政府承认了这么糟糕的数字的时候,那人们就可以确信,真实情况更为严重。与此相应的是,必须制订一份刺激经济计划。能够确实起到作用,而不只是装点门面。这份计划必须切实减轻公民负担,增加消费能力。"经济界基本上都欢迎政府推出减税的政策,不过另一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主席黑瑟明确指出,"对于我们而言,银行之间建立互信是更为关键的一点。银行能够互相借款 ,使得金融体系重新运转起来。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比较奇怪,德国机械制造业始终比较稳定,所以还能从银行贷款。不过客户一方就遇到了问题,因为国际融资,特别是期限为两到三年的长期融资目前变得非常困难。"这里又涉及到了营造更好的经济氛围的话题。因为只要大家还是那么悲观的话,就不可能看到隧道尽头的光明

二战期间,德国的经济衰败大吗?

8. 二战后的德国是如何快速恢复经济的?

                                    
后的德国是如何快速恢复经济的?
二战后靠着美国救济过日子的联邦德国人居然在1950年就把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而且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7.5%,工业生产平均增长9.2%,高于英法美意,仅次于日本。
德国人是怎样成就这样的经济奇迹的呢?
一、完备的科研与工业技术体系。
德国二战前的科研与技术实力就位于世界前列,二战的战火毁去了学校与工厂但是没有毁去原有的科技水平。二战后德国政府大力发展科研,60年代联邦德国的科研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5%,在西方国家中名列第一。科研队伍在1975年达到30万人,平均每万人中就有49名科技人员。劳动生产率在1950-1970年每年平均增长5.7%。
德国的兴起很大程度是科技兴国。
                                    
二、美国的扶持
战后不只是德国,整个欧洲都满目疮痍。而且战后美苏争霸已渐渐开始,而欧洲正是这个阶段双方的对抗中心与成败要点。基于这些原因美国战后启动了《马歇尔计划》为西欧各国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这个援助对于联邦德国的重建至关重要,截止到1951年德国因《马歇尔计划》获得经济援助达36.5亿美元。
这在建设初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社会市场经济"政策
《国富论》中倡导自由资本主义既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政府只是一个"守夜人",市场完全靠"看不见的手"既市场规律来调节。一定时期这是经济学思想的主流,但是大萧条和经济危机的爆发让大家意识到完全靠市场调节的危险性。而德国战前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时间其实比实行"罗斯福新政"后的美国更早,靠的就是国家有节制干预经济的做法。
二战后德国秉持着这种经济思想提出来"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坚持市场经济,坚持自由竞争,在这个基础上国家要给予必要而有限的干预。通过判定法律和颁布政策,引导市场使其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并在税收、投资、收入等方面通过政策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并且通过劳动立法调节劳资纠纷,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这样的基本国策也成为了德国经济发展最长期的动力,提出这一设想的艾哈德更被誉为联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