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国关系新变化的原因

2024-05-10 01:03

1. 当前大国关系新变化的原因

一是面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等各类全球性挑战, 各大国都难以独善其身,只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换言之,全 球性挑战对大国之间的合作与对抗起到了“助推”和“刹车”的 双重功效


二是大国之间的共同经济与安全利益增多,相互依存的深度与广度 不断增加,矛盾的对抗性下降,竞争的可控性上升,彼此竞争多 为“和平与发展”式的竞争,军事层面的较量则更多地表现为 “引而不发”


三是大国竞争与合作交织缠绕,竞合关系凸显,敌友界线趋于模糊, 博弈更为复杂。即便是西方传统大国(以“七国集团”等为平台) 与新兴大国(以“金砖五国”等为平台)这两大集群,也有别于 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二者间的集群博弈属于竞合博弈,非集团 对抗,而且一国在参与集群博弈的同时,也同另一集群的国家来 往

四是各大国之间的相互核威慑及常规武器日趋高科技化,致使大国 之间的战争代价过高、各方均难承受

五是当今世界大国多能汲取以前大国相抗导致的两败俱伤的历史教训,避免悲剧重复上演。 新型大国关系 “零和”博弈合作共赢难以逆转的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导致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共同利益增大,各国利益交融,彼此命运休戚与共威慑武器高科技化全球性挑战共同利益“竞合交织”相互威慑战争代价过高,各方难以承受大国对抗两败俱伤历史教训

当前大国关系新变化的原因

2.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哪些新特点,背后的动力又是什么?

新特点。
      一是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        二是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于双边关系   三是以议题为驱动的大国关系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      四是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
两个动力因素——全球化和大国国内政策。
全球化 一方面使大国间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加深,共同利益增大;另一方面也使某些原来 只存在于局部的问题国际化,国际恐怖主义即是最突出的表现。国内政策因素是指一国 政策的变化对大国关系发生的作用,这一政策变化可以是国内政治和国内形势变化在其 外交政策上的反映,也可以是单纯的外交政策调整。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增强导致原有动 力组合形态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

3.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新特点新趋势

这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新特点新趋势

4.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哪些新特点?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新特点。
      一是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        二是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于双边关系   三是以议题为驱动的大国关系的各种组合方兴未艾。      四是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

5. 在当前国际格局演变中,中国的大国关系如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诞生就面临着大国关系问题。和谁建立外交关系,站在东西方哪一个阵营,这对于任何一个新生政权来说都是极其重大的决定。而中国无论加入哪一方,其结果必然是对世界地缘政治版图的重大修改。
大国战略是大国历史的轨迹理路,也是大国关系的运筹推手。在如何对待其他大国的战略上,中国已发展出了一个丰富的大国战略思想宝库,构建了全方位的大国战略体系。在对美国这个“老大”的战略上,中国提出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指出太平洋完全能容得下中美两个国家,不能让零和思维把中美关系引向冲突对抗的老路。在中俄两个重要邻邦上,要把战略合作不断引向更高水平,用大项目、战略性合作来做实这种高水平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是让其在高处无基础地空转;中俄要互相借力给力,让高水平的战略合作产生更大的对外影响。在对欧洲国家战略上,要发展出丰富多彩的大国关系,中欧要做“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四大伙伴,共同担负起这四个领域的国际责任,发展高依存度的复合型中欧关系。在新兴大国战略上,中国要推动其成为国际体系改革的创新实践,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丰富的大国战略内容,体现了中国大国战略设计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针对不同大国的特性,中国提出了各有侧重的战略要求。
中国大国战略的一个鲜明特色是构建众多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果中国不坚持这五项基本原则,也就很难构建起几乎覆盖全部五大洲的伙伴关系网。用伙伴关系替代结盟关系体现了国际关系的进化,因为伙伴关系不制造敌人,而结盟关系无论它怎么声明不针对第三方,仍然要以潜在敌或假想敌为其存在的理由。从双边的伙伴关系到整体的伙伴网络,中国的大国战略面临着从对大国的战略向大国网络战略的升级任务,也面临着新型大国关系战略与大国网络战略的接轨任务。
概括起来,中国的大国战略是以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和推动国际体系和平变革为己任,区别实施基于各自目标的不同大国战略,以伙伴关系和伙伴网络推动大国关系的转型升级,担当国际道义,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共同发展,构建并发展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在当前国际格局演变中,中国的大国关系如何

6. 当前大国关系新变化的原因

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开启以来,竞争一直是大国关系的主旋律,两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为争夺权力或霸权而走向对抗甚至战争。
集团内部大国间的合作,乃至结盟,最终都服从于集团之间争夺权力的目的,其背景都是更大范围的对抗。竞争式大国关系的主要特征就是敌我分明。这种状况在总体上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虽然此前中美关系已经突破这种模式。
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多极化、非极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等因素的作用下,大国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至少是部分质变。虽然旧时代的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是截然对抗的大国关系却未再现。
就拿美俄关系来说,虽然两国斗来斗去,甚至互相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和军事上的对手,但是两国并未走向冷战时期那样的全面对抗,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合作,比如削减战略核武器、防止核扩散、打击恐怖主义。
纵观当今的大国关系,虽然大国之间在地缘战略、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竞争甚至对立,但是各国在经济、非传统安全、全球治理,别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与战后国际秩序上,又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各国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都会综合考量国家各方面的利益得失,而不是“单打一”式地为了某一方面的利益而牺牲所有其他方面的利益。此领域的竞争并不以完全牺牲其他领域的合作为代价。俄罗斯在制裁朝鲜问题上没有同美国对立,并非俄罗斯惧怕美国,而是出于俄罗斯自己对朝核问题的认知。
有俄罗斯专家认为,朝鲜搞核试验会引发俄远东地区的地震,危害俄罗斯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此外,俄罗斯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支持联合国核不扩散体制,而朝鲜搞核试和射导,是在挑战该体制及联合国的权威。
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安理会成员国都投票赞成制裁决议草案,也是出于自己对本国利益的认知。作为现任非常任理事国的委内瑞拉,长期以来一直与美国不合,遭到美国的种种打压,但是委内瑞拉在制裁朝鲜问题上并不是义气用事,而是认真履行一个理事国的职责。
对大国来说,国家利益当然远远超出国家间关系层面,而维护现行国际秩序也是它们的重要国家利益。以联合国为主要载体的现行国际秩序,从总体上说符合所有大国的利益,当然也符合几乎所有中小国家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愿意留在联合国这个大家庭内,虽然这个秩序存在着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当然,对大国尤其是常任理事国来说,它们的所作所为对维系这个秩序至关重要,因此它们负有特殊的责任。而这种特殊责任又使它们获得了特殊的地位。这种地位也是一种国家利益,是政治大国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等国为获得这种地位努力了十几年却成效甚微。联合国秩序自形成以来就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就目前来看,主要是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比如美国和北约无视联合国权威对联合国成员国发动战争;
二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挑战,比如一些国家违反联合国有关条约和决议进行核试验,它们将本民族本国家的利益置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之上,挑战联合国权威。
在维护国际秩序上,大国之间虽然也有矛盾、有竞争,但是在总体上,特别是在应对来自中小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的挑战上,大国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正是由于大国在维护国际秩序上的合作对它们的国家利益来说更带有根本性、战略性,所以当今的大国关系虽然是竞争与合作交织,但合作是主要方面,是竞争中的合作。

扩展资料: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1、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通过和平方式完成相关国家相互认知和定位的变化与调整。这是一项无先例可循也缺乏经验可鉴的开创性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由基于战争冲突的“权力政治”向基于制度机制的“规则政治”的转变,在于各国在相互磨合和博弈过程中能否共同遵守在国际社会初步达成共识的基本原则。
2、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先确立方向,再探索路径、充实内容和完善形式的长期过程,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不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只要世界大国共同坚持这一正确方向,人类社会就充满希望。
3、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新的理念和主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大国关系规定了国际体系的基本特性和总体状况。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竞争中合作:大国关系的新形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7. 大国关系的调整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体现在哪

1、美欧互生嫌隙渐行渐远,昔日同盟难重拾旧好。
2、美日关系在讨价还价中相互妥协,美日同盟面临调整。
3、美俄关系回暖受阻,难以彻底改善。
主要有如下几对大国关系:中美、中日韩、中俄、中欧、欧美、俄美、俄欧。这些关系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中俄与西方大国关系进入以良性互动为主的新阶段,中俄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关系得到大幅度和一定程度上实质性的改善和发展,相互关系进入了以相对稳定和良性互动为主的新阶段。
大国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大国关系的结构变化通常有一个较长过程。新兴大国与西方大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呈现了此消彼长的态势。G20地位的凸显和新兴大国作用的增强,给了人们一种新的大国政治的图景。

扩展资料:
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中美双方为此都作出努力。2012年11月,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成为国际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型大国关系

大国关系的调整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体现在哪

8. 影响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因素

影响大国关系调整的因素:政治、经济背景
	首先,是适应多极化趋势的必然产物。
	冷战结束后,美国仰仗其“一超”的地位,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实现“单极世界”的构想。然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世界多样化的潮流,
有力地冲击着美国“单极世界”的企图,推动着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在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各大国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不得不通过多方位的大国外交,调整相互间的关系,使其在多极化格局中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	其次,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客观要求。冷战时期大国间极不正常的对峙关系,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冷战结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社会,把
	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入21世纪,是摆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利益联系日趋紧密、共同利益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大国之间只有放弃对抗,增加对话,建立起新型国家关系,才能实现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协调发展。
	再次,是经济因素占据主导的现实需要。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更趋缓和,军事安全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经济科技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并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经济优先,发展至上,促使各大国不断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弱化军事较量,纷纷建立互利互惠的务实伙伴关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