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夜郎是什么关系?

2024-05-12 14:20

1. 李白与夜郎是什么关系?

  历代学者证明李白确实到过夜郎


  历代学者的论证史籍记述证明李白并非途中遇赦而且确系到过夜郎
  古往今来,历代学者文士都对李白流放夜郎之事颇有研究考察,虽有不少主观武断、信口雌黄或人云亦云相沿成习者,但其间不乏真知灼见之人。仅试举几例,即足以证之。
  清唐熙间,四川学道王奕清视学至桐梓,重修新站太白亭,并撰碑记曰:“唐供奉翰林太白李先生,曾以至德中谪居夜郎,故其地多公遗迹。……复奉命来视蜀学,之播州,州古夜郎也。其属桐梓县者有夜郎驿,驿东北(应为“北”)二十里为新站,有公遗碑,镌公留夜郎诸诗,相传系公手迹,后为土人无识者毁去,兹乃旧搨重摹立石者。……新站之在蜀,尤为偏远。今适以播州行过此,得以拂拭公之后尘,而想企公之流风,觉去今千百年,犹爽然如见公于残碑断句之间。……惜新站地荒隘,无能稍为恢拓,姑仍其规模,而葺其颓废,俾遗碑无为风雨所剥蚀,庶使后之过斯土者,咸得借是以景仰公之芳 躅于不没云。”
  清嘉庆九年和十九年两任遵义知府的河南郾城赵遵律于遵义府 城桃源山顶建谪仙楼,并撰《谪仙楼记》,且勒石于桃源洞口,录李白《白田马上闻莺》诗等二首,及《谪仙楼记》。记中论道:“然则左迁之时,放还之地,不可考欤?曰:乾元岁秋八月迁夜郎,于郎官湖序见之;次年冬月至巫山,于瞿塘峡诗推之;自巫山至乌江,于赠宗十六诗征之;由乌江至白田,于马上闻莺知之;至太白放还,则于赠徐安宜诗得之。考其岁月,按其道里,而证之以地志、太白诗文,太白固自为年谱矣。”又说:“且翰林全集有乌江别宗十六诗,夫乌江源出乌撒,过播州至涪陵入江,去巫山远矣。留别分手相赠,遥瞻西去,文义极别。是乌江尚无归期,又何巫山放还之云乎?或曰:巫山阳,太白自道半道承恩,见于集中屡矣,年谱参伍考证以成其说;而文以为疑。何欤?曰:夜郎道,左迁所历;巫山,放归所经。……泥放还为巫山,并以巫山为半道,故举流窜以后数十首注明夜郎者,扫而空之,以为未至其地,而不虞乌江留别之龃龉也。”
  清嘉庆七年,武威张澍任遵义知县时,作《续黔书》八卷,中有《李白至夜郎辫》,说:“……李白曾贬窜于此。今驿西二十里有夜郎城,道卧古碑,字巳漫灭。县治内,白故宅旧井迹存焉。余摄篆播州之日,暇游桃源洞,洞前贔屃屹然,镌曰李白听莺之处(乾隆己酉,郡守衡山刘诏陛据黔志刻碑于此)。盖“清流蚁酒醅初熟,暧入莺簧舌渐调”,乃流谪时所咏也。近人谓白流夜郎,实未至其地。……谓白溯三湘,将上夜郎,即闻赦令而还,其谈疏甚。夫白之在夜郎也,盖久,而后奉金鸡矣。……诸诗之可征也。今不观前贤全集,辄摘一二语为谭资,且矜其创获,是犹诧维摩之取孟坚而遗班固也”。
  清遵义黎庶昌拙尊园丛稿《李白至夜郎考》亦说:“如太白诗于息秀才之半道承恩放还谓‘白本长流不赦之人,今中间得释,故云如此,不定作为行路解也。’又云:‘唐书本传,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不言半道,可见史之审。”
  贵州当代史学家李独清先生在其《李白流夜郎考》中,用洋洋万言,逐首逐句逐字地分析论证了李白实至夜郎及其行经路线。(在列举众多史籍记载后)说:“皆以长流夜郎,遇赦得还,并不言及未至夜郎也。”他在综述持“未至夜郎”说者的来历沿袭后说“……沿其说。于是在巫山以赦得释,未至夜郎,几成定论矣。”“综上论列。太白实至夜郎,炯然可见,不得再为之置辨也。”
  贵州史学家王燕玉先生在《辨李白长流夜郎的时地》一文中也以大量的论据证明,李白并未途中赦回,而是已至夜郎始获赦,他从李白诗作自述、历代吟咏、方志记载李白到夜郎的遗址遗迹三个方面论定:“通过上面内证、外证、旁证的引辨,有充分理由可断定,李白长流是到达夜郎居住过的,并未行至途中巫山遇赦。计从至德二载冬季论罪,乾元元年春季定刑,奉诏首途,沿途停留久暂不等,乾元二年冬天到达贬所。迄于上元元年四月大赦,赦书下达至夜郎约在六、七月间释放,除掉论罪不算,单自定刑算起,共两年七个月三个年头,故其诗句都言三年,前后切合,并无干格。”“李白长流夜郎的行程,……从江夏向西南行,过洞庭湖溯沅水,经武陵、辰州(以上今湖南)、锦州、思州、费州、夷州、播州,进入珍州达夜郎县(以上今贵州)这一行程时间也久,约至本年冬杪至次年冬初十个月,证据虽不多,却比较有力。”“约年底(乾元二年)达珍州夜郎县(今贵州桐梓)。上元元年初,听到去年三月因旱而颁的减降罪人令,自己却无份。六、七月间,奉到本年四月以星变大赦的诏令,获得释放。于是北上巴州,折东循长江东还,经瞿塘峡至巫山登高赋诗,复经江夏,回抵浔阳。”
  王燕玉先生还据理评说驳斥了自宋曾巩至今人郭沫若持“未至”说者持论的弊端所在。“如:(曾巩《李白集三十卷序》)独言长流夜郎事,却欠周核深思……路线行程舛错。而关键在说‘至巫山以赦得释’自谓本于李白诗、书自叙,并未举出原文。”“想来曾氏所据,无非即此‘半道’、‘巫山阳’而已理解殊不妥恰,又不关系别的诗文。案‘半道’固可作路程的‘途中’解,也可作时间的‘中间’解,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不应执泥。……故最后得大赦释还,赋诗遣词使用‘半道’,意谓本是长期流放,而在中间得到恩免还家。这样解释,诸方面都契合无碍。”“至于巫山阳,不可直解作巫山,则是通常词义,巫山之南地方自有远近大小,做诗限于平仄对仗叶韵未能苛求,表示方位在巫山的南面,完全可以,姑勿论是什么地方,但非巫山可断。”“总之曾巩偶失检点那么一说,后人漫不经心,沿袭相传。南宋薛仲邕撰《翰林李太白年谱》即云‘乾元二年,未至夜郎,遇赦得释’,承说半道为途中,而并无据证解释,其不经心可覩。”(至明杨慎《李诗选题辞》)“则全用曾氏文句。”(清王琦补订李白年谱)“端端对途中赦回仍不察其舛,反杂引李白诗以实其说。于是隐然形成了习惯势力,仿佛牢不可破。”(现今若干《中国文学史》及其它有关李白的文章,)“对此未尝重视,辗转延续途中赦回说法,陷入人云亦云故例,就是专著,也不例外。”“不求具指,依稀囫囵,正见率意疏忽。”“又如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中说‘……’不但因沿陈说,又随便说了‘在江夏、潇湘等地流连一年多,’距离事实越远。其下文又随便解释夜郎在今贵州遵义附近,指点地望亦差。均见其不经意查考之失。”(常秀峰等《李白在安徽》中)“一仍旧贯,勿庸再驳”“流放止于巫山一说甚难立足,到达夜郎说却证据良多。”
  还有贵州文史学家张克先生在发表于台湾《黔人》杂志上之《李白夜郎》一文中就李白夜郎文化的核心和源头,分五个层次阐述了李白长流至夜郎的深远影响,也列举了大量证据证明李白曾到过夜郎。
  《旧唐书》(文苑)<李白传>载:“……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
  《新唐书》<文艺本传>传载:“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
  《全唐诗》<李白传>:“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
  《全唐文》<李白传>:“白长流夜郎,会赦还。”
  《贵州通志·前事志》载:“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
  《中国人名大辞典》载:“诏长流夜郎,会赦还。”
  上述有关唐代的重要书籍,关于李白长流夜郎史事,从未一字提及半道或途中遇赦,可见其说荒谬。

李白与夜郎是什么关系?

2. 李白与夜郎是什么关系

历代学者证明李白确实到过夜郎

历代学者的论证史籍记述证明李白并非途中遇赦而且确系到过夜郎
古往今来,历代学者文士都对李白流放夜郎之事颇有研究考察,虽有不少主观武断、信口雌黄或人云亦云相沿成习者,但其间不乏真知灼见之人。仅试举几例,即足以证之。
清唐熙间,四川学道王奕清视学至桐梓,重修新站太白亭,并撰碑记曰:“唐供奉翰林太白李先生,曾以至德中谪居夜郎,故其地多公遗迹。……复奉命来视蜀学,之播州,州古夜郎也。其属桐梓县者有夜郎驿,驿东北(应为“北”)二十里为新站,有公遗碑,镌公留夜郎诸诗,相传系公手迹,后为土人无识者毁去,兹乃旧搨重摹立石者。……新站之在蜀,尤为偏远。今适以播州行过此,得以拂拭公之后尘,而想企公之流风,觉去今千百年,犹爽然如见公于残碑断句之间。……惜新站地荒隘,无能稍为恢拓,姑仍其规模,而葺其颓废,俾遗碑无为风雨所剥蚀,庶使后之过斯土者,咸得借是以景仰公之芳 躅于不没云。”
清嘉庆九年和十九年两任遵义知府的河南郾城赵遵律于遵义府 城桃源山顶建谪仙楼,并撰《谪仙楼记》,且勒石于桃源洞口,录李白《白田马上闻莺》诗等二首,及《谪仙楼记》。记中论道:“然则左迁之时,放还之地,不可考欤?曰:乾元岁秋八月迁夜郎,于郎官湖序见之;次年冬月至巫山,于瞿塘峡诗推之;自巫山至乌江,于赠宗十六诗征之;由乌江至白田,于马上闻莺知之;至太白放还,则于赠徐安宜诗得之。考其岁月,按其道里,而证之以地志、太白诗文,太白固自为年谱矣。”又说:“且翰林全集有乌江别宗十六诗,夫乌江源出乌撒,过播州至涪陵入江,去巫山远矣。留别分手相赠,遥瞻西去,文义极别。是乌江尚无归期,又何巫山放还之云乎?或曰:巫山阳,太白自道半道承恩,见于集中屡矣,年谱参伍考证以成其说;而文以为疑。何欤?曰:夜郎道,左迁所历;巫山,放归所经。……泥放还为巫山,并以巫山为半道,故举流窜以后数十首注明夜郎者,扫而空之,以为未至其地,而不虞乌江留别之龃龉也。”
清嘉庆七年,武威张澍任遵义知县时,作《续黔书》八卷,中有《李白至夜郎辫》,说:“……李白曾贬窜于此。今驿西二十里有夜郎城,道卧古碑,字巳漫灭。县治内,白故宅旧井迹存焉。余摄篆播州之日,暇游桃源洞,洞前赑屃屹然,镌曰李白听莺之处(乾隆己酉,郡守衡山刘诏陛据黔志刻碑于此)。盖“清流蚁酒醅初熟,暧入莺簧舌渐调”,乃流谪时所咏也。近人谓白流夜郎,实未至其地。……谓白溯三湘,将上夜郎,即闻赦令而还,其谈疏甚。夫白之在夜郎也,盖久,而后奉金鸡矣。……诸诗之可征也。今不观前贤全集,辄摘一二语为谭资,且矜其创获,是犹诧维摩之取孟坚而遗班固也”。
清遵义黎庶昌拙尊园丛稿《李白至夜郎考》亦说:“如太白诗于息秀才之半道承恩放还谓‘白本长流不赦之人,今中间得释,故云如此,不定作为行路解也。’又云:‘唐书本传,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不言半道,可见史之审。”
贵州当代史学家李独清先生在其《李白流夜郎考》中,用洋洋万言,逐首逐句逐字地分析论证了李白实至夜郎及其行经路线。(在列举众多史籍记载后)说:“皆以长流夜郎,遇赦得还,并不言及未至夜郎也。”他在综述持“未至夜郎”说者的来历沿袭后说“……沿其说。于是在巫山以赦得释,未至夜郎,几成定论矣。”“综上论列。太白实至夜郎,炯然可见,不得再为之置辨也。”
贵州史学家王燕玉先生在《辨李白长流夜郎的时地》一文中也以大量的论据证明,李白并未途中赦回,而是已至夜郎始获赦,他从李白诗作自述、历代吟咏、方志记载李白到夜郎的遗址遗迹三个方面论定:“通过上面内证、外证、旁证的引辨,有充分理由可断定,李白长流是到达夜郎居住过的,并未行至途中巫山遇赦。计从至德二载冬季论罪,乾元元年春季定刑,奉诏首途,沿途停留久暂不等,乾元二年冬天到达贬所。迄于上元元年四月大赦,赦书下达至夜郎约在六、七月间释放,除掉论罪不算,单自定刑算起,共两年七个月三个年头,故其诗句都言三年,前后切合,并无干格。”“李白长流夜郎的行程,……从江夏向西南行,过洞庭湖溯沅水,经武陵、辰州(以上今湖南)、锦州、思州、费州、夷州、播州,进入珍州达夜郎县(以上今贵州)这一行程时间也久,约至本年冬杪至次年冬初十个月,证据虽不多,却比较有力。”“约年底(乾元二年)达珍州夜郎县(今贵州桐梓)。上元元年初,听到去年三月因旱而颁的减降罪人令,自己却无份。六、七月间,奉到本年四月以星变大赦的诏令,获得释放。于是北上巴州,折东循长江东还,经瞿塘峡至巫山登高赋诗,复经江夏,回抵浔阳。”
王燕玉先生还据理评说驳斥了自宋曾巩至今人郭沫若持“未至”说者持论的弊端所在。“如:(曾巩《李白集三十卷序》)独言长流夜郎事,却欠周核深思……路线行程舛错。而关键在说‘至巫山以赦得释’自谓本于李白诗、书自叙,并未举出原文。”“想来曾氏所据,无非即此‘半道’、‘巫山阳’而已理解殊不妥恰,又不关系别的诗文。案‘半道’固可作路程的‘途中’解,也可作时间的‘中间’解,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不应执泥。……故最后得大赦释还,赋诗遣词使用‘半道’,意谓本是长期流放,而在中间得到恩免还家。这样解释,诸方面都契合无碍。”“至于巫山阳,不可直解作巫山,则是通常词义,巫山之南地方自有远近大小,做诗限于平仄对仗叶韵未能苛求,表示方位在巫山的南面,完全可以,姑勿论是什么地方,但非巫山可断。”“总之曾巩偶失检点那么一说,后人漫不经心,沿袭相传。南宋薛仲邕撰《翰林李太白年谱》即云‘乾元二年,未至夜郎,遇赦得释’,承说半道为途中,而并无据证解释,其不经心可覩。”(至明杨慎《李诗选题辞》)“则全用曾氏文句。”(清王琦补订李白年谱)“端端对途中赦回仍不察其舛,反杂引李白诗以实其说。于是隐然形成了习惯势力,仿佛牢不可破。”(现今若干《中国文学史》及其它有关李白的文章,)“对此未尝重视,辗转延续途中赦回说法,陷入人云亦云故例,就是专著,也不例外。”“不求具指,依稀囫囵,正见率意疏忽。”“又如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中说‘……’不但因沿陈说,又随便说了‘在江夏、潇湘等地流连一年多,’距离事实越远。其下文又随便解释夜郎在今贵州遵义附近,指点地望亦差。均见其不经意查考之失。”(常秀峰等《李白在安徽》中)“一仍旧贯,勿庸再驳”“流放止于巫山一说甚难立足,到达夜郎说却证据良多。”
还有贵州文史学家张克先生在发表于台湾《黔人》杂志上之《李白夜郎》一文中就李白夜郎文化的核心和源头,分五个层次阐述了李白长流至夜郎的深远影响,也列举了大量证据证明李白曾到过夜郎。
《旧唐书》(文苑)<李白传>载:“……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
《新唐书》<文艺本传>传载:“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
《全唐诗》<李白传>:“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
《全唐文》<李白传>:“白长流夜郎,会赦还。”
《贵州通志·前事志》载:“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
《中国人名大辞典》载:“诏长流夜郎,会赦还。”
上述有关唐代的重要书籍,关于李白长流夜郎史事,从未一字提及半道或途中遇赦,可见其说荒谬。

3. 夜郎古国为什么叫夜郎

夜郎简介夜郎古国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这里是中国稻作、 
夜郎古国(17张)鼓楼、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千百年前延续至今的“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构成了内涵丰富、扑朔迷离的夜郎文化。夜郎古国的历史大致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300年后神秘消失。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这个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夜郎自大”。夜郎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它和消失在沙漠的楼兰古国、目前变身著名旅游圣地的大理古国一起丰富绚丽了大中华的民族文化,并成为中国人心里一块当仁不让的历史文化品牌。因此,不但黔地,曾为夜郎县属地的湖南沅水流域都在探讨这个在历史上存留了两三百多年,然后又神秘消失的蛮夷古国。[1] 地理位置夜郎古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考古发掘未提供出可靠证据前,这样的争论必然还将继续下去。历史渊源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   夜郎文化
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当汉文化在中原大地崛起时,边疆也出现了多民族文化,“西南夷”便是其中之一。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志》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西南夷在历史上泛指云贵高原与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便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据负责可乐墓葬考古发掘的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介绍,自1958年在赫章县可乐民族乡发现第一批出土文物以来,考古部门先后进行了9次发掘,但再次引起国家和考古界关注的还是2000年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及历年调查有几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可乐墓葬分布面大,涉及范围达3.5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墓葬高密集中,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墓葬80多座,其中有不同时期的墓葬叠压在一起,为省内考古罕见;三是延续的时代长。战国、西汉、东汉时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现;四是反映的文化底蕴丰厚。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独特的夜郎民族文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汉文化与夜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可乐”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属性,荣获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可乐遗址·古墓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以史书记载及考古成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后,夜郎国在贵州已成为不争的史实,但夜郎国的都邑究竟在哪里?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可乐“西南夷””墓群的发掘,对探究古夜郎族属和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神秘的柯洛倮姆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作“柯乐”,后演变为“可乐”。今天杂居可乐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彝族人最多。当地人说,彝族最先进入可乐,他们将这批“西南夷”墓葬叫做“莕人坟”或“莕人洞”。一直生活在“柯洛倮姆”的百姓们,哪里想到他们捡回家去砌猪圈、盖茅厕的砖瓦,竟是秦砖汉瓦;那些从“莕人洞(坟)”挖出来,认为带有邪气而随手扔掉的坛坛罐罐,竟然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今天,人们无不惊喜慨叹,贵州这片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土地上,竟然沉淀着厚重的古老文明。据彝文古文献记载,当时与贵州可乐齐名、能称“倮姆”的,有成都(勒姑倮姆)   夜郎有含义的树
、重庆(储奇倮姆)、昆明(勒波倮姆)等西南地区的著名城市。贵州考古专家宋世坤研究员分析,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可乐地区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可乐地处滇、黔边界,交通发达。据文献记载,这里曾是进入贵州的彝族默部(黔西北彝族水西始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夜郎古国为什么叫夜郎

4. 夜郎古国之谜有哪些 夜郎古国和仡佬族有关系吗

”夜郎自大!答:夜郎,又称作夜郎国,是中国汉朝时所谓西南夷中的一个国家,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有学者认为位在今天贵州六盘水毕节一带。关于夜郎国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而根据考古的资料,一般认为其在中国...

5. 夜郎古国的辨析夜郎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駹最大?。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是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大约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汉武帝时,唐蒙奉命于公元前135年出使南越国,了解到夜郎位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通抵南越的都邑,便向朝廷建议开发西南夷,依靠巴蜀的富裕、夜郎的水路和精兵,有效控制南越的分裂变乱。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将夜郎划入版图。公元前111年,夜郎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遣使入朝,汉王朝授予夜郎王金印。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考古发掘未提供出可靠证据前,这样的争论必然还将继续下去。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日,由中科院长沙土地构造研究所和湖南考古研究所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湖南沅陵窑头村一带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和测试,初步确认位于沅陵县城南窑头村的古遗址,就是秦代古黔中郡故城遗址。那40余座大型古墓中,大的墓穴规格为40米×40米,一般的在20米×15米左右,远远超过了当年震惊世界的长沙马王堆汉墓20米×17米的规格。 有专家认为在古墓没有开启前,尚无法完全确定窑头村就是古黔中郡郡城所在。但古书记录表明,这一带的确就是古黔中郡中心地区所在。沅陵县古称辰州府,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有酉水河,沅水贯穿全境,构成大小910多条复杂的河汊水系。历史上,这里就是文化昌盛之地。这一带在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间,曾产生过史载的以“五溪蛮”苗人势力为主的古国(且兰国?或夜郎国?),当地土著力量的辖区也大致和古黔中郡的治所范围重合。此发现有望揭开“西南苗夷文明中心之谜”。沅陵考古专家夏湘军说,黔中郡辖现湘西沅水、澧水流域,鄂西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贵州东北部地区。沅陵与贵州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而沅水是大西南通往长江的必经之路,是兵家必争之地。传统上认为古夜郎主要在贵州境内,但是据史书记载,夜郎当时有10万精兵,这么庞大的队伍,需要一个广阔的领域来支持,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同时他又指出,唐代这里曾叫过“夜郎县”。据考证,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的方位就在沅陵。 熊宗仁所长说,据《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 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这是来自民间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夜郎在西汉后期逐渐建立政权。而“竹崇拜”则成为夜郎的一种标志。夜郎文明中心,当然与“竹崇拜”有紧密的联系。“贵州长顺县广顺镇”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说法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广顺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金竹夜郎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于郎山、夜合山、摆脱山、金竹大坡怀抱中。当地老百姓称古城池为夜郎王府、旧府、竹王府、金王府等。贵州民族学院王子尧教授告诉记者,现场还可看到残墙断壁旧址。古城池内为2平方公里,是目前发现最大的金家遗屯。周围山峰环绕,仅有4个出口。内有2道城墙,分成内外城墙,用土石筑成,金氏族人长期居住。郎山西侧山下有被官兵杀害的全族人的万人坑,东边南湖有箭厂及营地等。解放后民间在耕地时挖出的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曾为村民所目睹,杜鹃湖在基建时也挖出多处古夜郎的坟墓,保存完好,均是历史的见证。夜郎家族(金氏家族)自汉始祖夜郎王至今,完整的族谱还保存着。除前几年住镇宁的金氏家族为写延续的族谱取去一本外,现广顺还有金氏族谱。夜郎家族姓金是因夜郎侯曾指竹为姓,所以金竹夜郎后裔大都姓金。据史书记载,永乐十一年第6任土司德珠病故后由长子金庸赴京承袭安抚使职,次子金鉴分袭后苑土司(今贵阳金筑镇),三子金铎分袭谷通土司(今罗甸)、四子金钧分袭扬义司(今福泉)。在当时社会里长子应掌管中心统治区,其他后裔分袭其他边疆之地,可见当时广顺是处于政治中心地位的。著名学者莫友芝说,据清朝著名史学家郑珍认为,夜郎县在今府治左右。古都城外东面1公里处的九龟下滩处还有大批集中安葬的古墓群。专家们认为整个古都城的布局与设置,都与史书记载的十分吻合。但此处是否是古夜郎的惟一都城,还有待进一步研考。 熊宗仁说,贵州的牂柯江被中外专家誉为“夜郎都邑之乡”,木城郎岱古镇被誉为“夜郎国都前宫”,很多的学者都认为这里是夜郎国的首邑。牂柯江区境内的老王山原名叫郎山,因山崖上形似月牙般的月亮洞中埋有夜郎老王和王妃而得名。茅口九层山的来历,就与夜郎国兴起来的牂牁国都有关。相传,夜郎王希望选择有100座山峰的地方建都,因他看到牂柯江打铁关一带山峰重重叠叠,云遮雾绕,恰似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非常有帝王基业气势,于是夜郎王站在中央山头上数山峰,数来数去只有99个,哪知他竟将脚下站着的一个漏数了,为此他只好非常遗憾地将夜郎国都建在美丽壮观、气势磅礴的牂柯江畔。从这一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神秘的牂柯江、大补王寨、古驿道、古驿站、牂牁古国的女阴图腾、牂柯江畔硕大的王子坟、古烽火台、“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的古石碑,无不显示出夜郎王侯的气势和风度。 另外,茅口一带的老百姓发现的西汉时期的青铜酒杯、青铜手镯、银质针线盒,月亮洞中发掘的夜郎王、王妃遗骸和陪葬的陶釜都证明了茅口是夜郎古文明中心所在。茅口古镇的老百姓修房挖屋基时发掘了连片铺道路的大青砖。不难想象,如果茅口不是夜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中心,绝不会用在当时算是高档豪华的大青砖来铺道路。贺国鉴先生说夜郎王国的首邑也可从水道进行对照考察。据《安顺府志》,月亮河在(今六枝)城北20里,流到安南(今晴隆)属而入茅口河。郎岱、镇宁、归化(今紫云)之西北,盖属夜郎。由此可得出郎岱即古之郎山,夜郎由此而得名。由此看来,夜郎国的首邑在今六枝特区月亮河流域,并根据“夜郎临牂柯江”的文献记载,茅口是夜郎水运的起点。 据熊宗仁介绍,茅口的河塘城村有一支夜郎王室后裔。木城村坐落在雄山奇水之间,右傍老王山,左临牂柯江,依山傍水。这个村有100多户人家,村口有一棵千年石榕,密密匝匝裸露在地面的根须有8.5米长。 这里民风淳朴,好客热情,尤其是年轻的姑娘媳妇,端庄大方,言谈举止优雅得体。更令人惊奇的是,牂柯江一带属亚热带气候,海拔低,日照强,这一带的人们肤色黝黑,而惟有木城村的姑娘五官端正、粉脸桃腮,身段优美,长得十分漂亮。尤其是姑娘们柳眉杏眼,水灵动人,白玉般的牙齿和仙桃般的红唇再配上浅浅的酒窝,一颦一笑气度不凡,大显王室遗风。旅游开发专家汪朝阳先生经多次实地考察认为,这里三面环山,惟有险峻的打铁关地势险要。牂柯江解决了古代水运和生产生活用水,两岸土地肥沃,盛产甘蔗、水果、蔬菜、花生,的确是利用天险屯兵建都的好地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牂柯江就是六枝的月亮河,从各方面情况看,这一带具有建立都邑的条件。再说这里的姑娘,长相气质与牂柯江其他地方的人大不一样,这可能是遗传基因和宫廷遗风形成的。这里的人可能是夜郎王室的后裔。 现在所指的夜郎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战国秦汉时期的夜郎;二是指上溯与它有关的古柯,下延至夜郎灭国以后汉晋直至当今。夜郎是我国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或曰部族联盟。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并县),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常琼《华阳国志·南中志》)。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其存在的上限似难确定,下限则被认为是在汉成帝河平年间(约公元前27年)。这一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这朵古代文明的奇葩尽管过早地凋谢了,而它的影响却历久不衰。

夜郎古国的辨析夜郎

6. 仡佬族和夜郎国有什么渊源吗?

学界一致认为仡佬族的族源和古代"僚"(读音为老)人有关。在住房、服饰、饮食、丧葬和穿耳等风俗习惯上,也保留有大量与古代僚人相似的特征。比如贵州普定县窝子乡和高阳乡的仡佬族,到十九世纪末仍然还保留有"打牙"习俗。
古代僚人很早就在中国西南地区生存。在汉代建立牂牁郡以前,这里已有若干个部落集团,而以夜郎最为强大。公元3至5世纪时,由牂牁迁入四川的僚人,编入了封建国家的户籍,并且向封建王朝缴纳赋税。公元5世纪时,他们已能制造金属的矛和盾、刺鱼工具和铜爨等等,并用麻类纤维织成细布。7世纪以后,四川僚人的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僚布的质量很好,成为必须上缴给封建王朝的贡品。直到宋治平年间(11世纪中叶),有的僚人领主还霸占大量土地,拥有数千户依附农民,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势力。

7. “夜郎古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其中有什么秘密?

非常著名的“夜郎古国”,是秦汉时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度。
西汉以前,“夜郎古国”的名讳还没有文献可考。这家地域偏远的朝廷,总共维系了三四百年,还有其他的称呼,叫做“南夷”。最终,“夜郎”灭亡于西汉末年。
汉成帝执政年间,“夜郎古国”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此后,那个魅力万千的“夜郎”,不再见于史籍。看来,“夜郎古国”存在了三百多年。
有趣的是,至今,当地仍然重复着当初的历史,现在,还流传着人们熟知的成语——夜郎自大。
根据《史记》的记载,“夜郎古国”有精兵十万,那片水土恰恰坐落在贵州一带。显然,古夜郎人隶属于城乡相间的“农耕文明”。 尽管世人对“夜郎古国”追寻了很长时间,可惜,“夜郎古国”的头顶上,仍然掩盖着四层神秘的面纱。  



第一层神秘的面纱:“古夜郎国”的疆域和都城,究竟在哪里。
作为一个国家,不论疆域大小,存活多久,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国界和首都。确定疆域,首先要确定其都城——也就是政治中心的处所。现在,贵州、云南、广西和湖南的一些地方都认为,自己的故乡恰恰是“夜郎古国”的首善之区。这些说法都能引经据典,并非子虚乌有。 到底哪个地方才是真正的“夜郎国都”呢?以前一些学者提出的“夜郎国都在不断迁移”的说法真的正确吗?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国家,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如此频繁地迁都。迁都,毕竟是一件费力伤财的麻烦事儿。


艺术品当中的“夜郎美女”
第二层神秘的面纱:谁是“夜郎古国”的当家人,也可以追问,哪个部族在“夜郎古国”,人口最多。
目前,对于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人觉得,“夜郎古国”苗族的人口最多;还有人认为,彝族最强大,抑或布依族繁盛、仡佬族极为发达。
很遗憾,还没有任何一种说法,找到过支撑自身论点的真凭实据,一切还属于“未知数”呢,只能摸索着来吧。  


艺术品当中的“夜郎美女”

第三层神秘的面纱:“夜郎古国”究竟生存在怎样的社会阶段。
根据年限推断,“夜郎古国”处于原始社会,更早一点,它属于奴隶制社会,令人质疑的是,“夜郎古国”究竟属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还是早期的封建社会早期呢?如果知道“夜郎古国”的社会阶段,也就比较容易勾勒出那座古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起源了。(下图:“夜郎古国”的生活现场。)



第四层神秘的面纱:神秘的“夜郎古国”究竟存活了多长时间。
其实,“夜郎古国”灭亡的事件,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令人不解的是,它到底开创在什么时间;时下,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夜郎古国”存在了三百年左右。



不过,这种大致的认识轮廓,仍然找不到实际证据。
看来,掩盖在“夜郎古国”的四层神秘的面纱,仍需后人不懈努力,经年累月之后,才可能有所突破,把那些历史疑点,一层一层地解开。

“夜郎古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其中有什么秘密?

8. 古夜郎国的辨析夜郎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駹最大?。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是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大约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汉武帝时,唐蒙奉命于公元前135年出使南越国,了解到夜郎位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通抵南越的都邑,便向朝廷建议开发西南夷,依靠巴蜀的富裕、夜郎的水路和精兵,有效控制南越的分裂变乱。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将夜郎划入版图。公元前111年,夜郎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遣使入朝,汉王朝授予夜郎王金印。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