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的案例分析

2024-05-07 20:01

1. 企业战略的案例分析

 沃尔玛1955年,当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首次推出“全球500强”排行榜时,它尚在孕育之中。历经数十年的风雨历程,却使它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荣登《财富》“全球500强”之首。它就是铸就“环球商业神话”的美国沃尔玛零售连锁集团。沃尔玛的辉煌成就令人很难置信它从无到有,直至独霸一方的发展历程仅有短短数十年。1940年,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顿(Sam Walton)获密苏里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二战期间,沃尔顿服役于陆军情报团。1950年山姆·沃顿在美国阿肯色州本顿威尔镇,开办了店名“5-10美分”的廉价商店,只是当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1962年,沃尔玛公司开办了第一家连锁商店,1970年建立起第一家配送中心,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1983年,第一家山姆俱乐部建立。1988年,第一家沃尔玛超级购物中心(Supercenter)开设。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幸福》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全美所有百货公司的总和,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2001年4月15日,该公司在国内外共有4249家连锁店,分为折扣商店、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家居商店四种形式,全部由该公司控股,实行直营连锁。遍布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波多黎各、巴西、阿根廷、南非、中国、印尼等处。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让我们看一下沃尔玛是怎样打造这一奇迹的。一、以顾客为导向  沃尔玛坚信,“顾客第一”是其成功的精髓。1985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列为首富,1992年美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沃尔玛庞大事业的缔造者山姆·沃尔顿这样说过:“我们的老板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顾客。是他付给我们每月的薪水,只有他有权解雇上至董事长的每一个人。道理很简单,只要他改变一下购物习惯,换到别家商店买东西就是了。”沃尔玛的营业场所总是醒目地写着其经营信条:“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有疑问,请参照第一条。”沃尔玛这种服务顾客的观念并非只停留在标记和口号上,而且深入到经营服务行动。沃尔玛店铺内的通道、灯光设计都为了令顾客更加舒适;店门口的欢迎者较其他同行更主动热情;收银员一律站立工作以示对顾客的尊敬;当任何一位顾客距营业员3米的时候,营业员都必须面向顾客,面露微笑,主动打招呼,并问“有什么需要我效劳的吗?”沃尔玛力图让顾客在每一家连锁店都感到“这是他们的商店”,都会得到“殷勤、诚恳的接待”,以确保“不打折扣地满足顾客需要”。正是这事事以顾客为先的点点滴滴为沃尔玛赢得了顾客的好感和信赖。二、天天低价  沃尔玛一直特别注重价格竞争,长期奉行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沃尔顿的名言是:“一件商品,成本8毛,如果标价1元,可是销售数量却是1.2元时的3倍,我在一件商品上所赚不多,但卖多了,我就有利可图”。所以,沃尔玛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销售的商品总是最低的价格”。在同类商品中,沃尔玛的价格要比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凯马特的价格低5%。然而,维持长期低价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沃尔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价格优势还得益于其有效的成本控制。1、争取低廉进价。沃尔玛避开了一切中间环节直接从工厂进货,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使之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更重要的是,沃尔玛并不因自身规模大、实力强而以肆意损害供应商来增加自身利润,而是重视与供应商建立友好融洽的协作关系,保护供应商的利益。沃尔玛给予供应商的优惠远超同行。美国第三大零售商凯马特对供应的商品平均45天付款,而沃尔玛仅为平均29天付款,大大激发了供应商与沃尔玛建立业务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沃玛商品的最优进价。2、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沃尔玛被称为零售配送革命的领袖。其独特的配送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存货周转,成为“天天低价”的最有力的支持。沃尔玛的补充存货的方法被称为“交叉装卸法”。这套“不停留送货”的供货系统共包括三部分:高效率的配送中心。沃尔玛的供应商根据各分店的订单将货品送至沃尔玛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则负责完成对商品的筛选,包装和分检工作。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具有高度现代化的机械设施,送至此处的商品85%都采用机械处理,这就大大减少了人工处理商品的费用。同时,由于购进商品数量庞大,使自动化机械设备得以充分利用,规模优势充分显示。迅速的运输系统。沃尔玛的机动运输车队是其供货系统的另一无可比拟的优势。至1996年,沃尔玛已拥有30个配送中心,2000多辆运货卡车,保证进货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相对于其他同业商店平均两周补货一次,沃尔玛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一周补两次。快速的送货,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由于这套快捷运输系统的有效运作,沃尔玛85%的商品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输,而凯马特只有5%,其结果是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因此低于同行业平均销售成本2-3%,成为沃尔玛全年低价策略的坚实基石。先进的卫星通讯网络。巨资建立的卫星通讯网络系统使沃尔玛的供货系统更趋完美。这套系统的应用,使配送中心,供应商及每一分店的每一销售点都能形成连线作业,在短短数小时内便可完成“填妥订单→各分店订单汇总→送出订单”的整个流程,大大提高了营业的高效性和准确性。3、营销成本的有效控制。沃尔玛对营销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沃尔玛的广告开支仅相当于美国第二大连锁店西尔斯的三分之一,每平方英尺销售额比美国第三大连锁店凯马特高一倍。沃尔玛的营销成本仅占销售额的1.5%,商品损耗率仅为1.1%,而一般美国零售商店这两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高达5%和2%。这些都使得沃尔玛实施低价策略的实力进一步加强。三、“一站式”购物新理念  在沃尔玛,消费者可以体验“一站式”购物(One—Stop Shopping)的新概念。在商品结构上,它力求富有变化和特色,以满足顾客的各种喜好。其经营项目繁多,包括食品、玩具、新款服装、化妆用品、家用电器、日用百货、肉类果菜等等。 联想联想收购IBM,终于进入了IT豪门的行列,如同一支NBA球队进入了贴身拼杀的淘汰赛。结局将会如何,企业诊断给你答案。2005年2月,惠普公司在台湾地区出人意料地打出 “连想,都不要想”的广告,将竞争对手明确地锁定联想。尽管这很可能是惠普台湾公司使出的一记“损招”,而并非是惠普总部的“本意”,但是从中仍可以嗅出,世界PC市场对联想并购案的重视,以及那审视目光下隐藏的隐隐硝烟。长期以来,国内市场品牌PC在DIY市场过渡繁荣的阴影下,一直成长艰难。DIY电脑长期占据国内PC总销量70%左右的份额。尽管自2001年以来,品牌PC的销量逐年稳步提高,但是相比国外市场,仍旧是需求有限而品牌过剩。同时,作为国内PC厂商必须要考虑到的是,国内消费者因为软件消费成本低廉,PC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虽然品牌PC迎来了大幅增长的“春天”,但是笔记本电脑的不断降价,使台式机市场的未来更蒙上了一层面纱。笔记本的生产和销售能力,正是国内PC厂商的弱项,国际品牌的强项。联想作为国内品牌电脑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生产厂商,选择收购IBM的PC事业部,无疑是为自己推开了一扇通向富饶田野的窗,从拥挤狭小的窄室,走向广阔无垠天地。国际PC市场,特别是以欧美、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市场,品牌PC仍旧有比较宽裕的市场空间,品牌密集度也远远低于国内。同时,IBM的笔记本生产和研发技术,一向持行业之牛耳,品牌认知度在市场上也是较高的。用17.5亿美元再加上7.0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买来哪怕仅仅5年的市场拓展时间,其中蕴含的机会和利润,都很有可能是超值的,何况还能节省不菲的国际市场宣传、渠道建设的费用,从这个角度分析,联想的收购无疑是值得的。正如联想自己发布的分析报告中称:在收购IBM PC业务之前,联想只有大约3%的收入来自于国外,而且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如果想充分打入欧美市场,仅靠一己之力,树立品牌,打通渠道,无疑是得不偿失的。而借并购IBM之机,首先可以借助IBM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其次可以获得IBM的研发和技术优势;再次,渠道和销售体系也将为联想的国际化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铺设好道路;最后,可以更好地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这对于一心想走国际化路线的联想而言,的确是无出其右的选择。但是,联想此次“蛇吞象”式的收购之举,也给联想带来了难以预料的风险:首先是管理问题,缺乏国际管理经验的联想,能否驾驭得了这艘刚刚“驶向大海的江轮”?其次是资金问题,后续的大量资金投入对于500强中名符其实的“小老弟”来说,能否承担得了庞大的支出?联想品牌能否继续保住曾经属于IBM的客户忠诚度?直接面对DELL、HP等世界巨头的竞争能否“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无疑,联想若想在成功收购之后继续他的成功,就必须妥善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中国财富》企业研究所在汇总大量的资料,进行多方面访谈后,认为2005年起,联想必须做好三项最重要的企业改造,才能真正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成为继“蓝色巨人”而后崛起的“红色巨人”。1.所有权策略:国际上的跨国公司采用的所有权策略有三种;1.股份占有 2.非股份参与 3.战略联盟.而联想此次用17.5亿美元再加上7.0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收购IBM的PC事业部就是一次典型的战略联盟式的所有权策略.2.转让定价策略: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跨国公司与其他国家的企业或同一国家的其他企业或个人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二是跨国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3.经营方式策略:虽然在19末期,很多跨国公司就营业额来说已经具有当今世界公司的雏形,但真正实行复数产品生产的产品结构的公司,也就是综合型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从七十年代以后才得以迅猛发展,其业务经营的范围形象地说,就是“从方便面条到导弹”,几乎无所不包。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和联合化学公司,联邦德国巴登笨胺苏打公司和赫希斯染料公司,英国柯尔兹化学公司,日本朝日化学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等化学工业公司。除了经营化学工业产品以外,还兼营制药、食品、化妆品、首饰工艺品、纺织、冶金、电子、化肥、农药、运输和旅馆业等各种行业。4.技术产权资本化策略:在联想“蛇吞象”并购案之后,专家和媒体置疑最多的,是联想与IBM合并之后,企业文化能否融合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仅仅是一种猜想,其核心本质是:联想能否保留住原IBM团队中的精英,并通过注入新鲜血液使长期亏损的IBM PC部门实现赢利。在保持IBM一贯严谨、负责、技术领先的传统基础上,联想通过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重新活跃,文化融合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尽管在收购合约中,联想甚至将关于保留原IBM员工福利和待遇的条款近乎“苛刻”地写入其中,但是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很多员工表达的却是与联想的初衷完全相反的声音。有些员工甚至认为:以前作为蓝色巨人麾下的员工,有一种自豪感,但今天却要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工作,于心颇有不甘。对此,联想必须尽快出台有效的内部宣传,强调联想的价值,与员工产生共同意识。同时强调将带来更好的薪酬绩效方案,使员工的努力获得更高的回报。

企业战略的案例分析

2. 求一篇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案例及分析

海尔的SWOT分析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

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有时还包括:  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2001年与1995年的DELL所处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

劣势: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试问有哪些家能够真正与海尔实现网上订单?个别用户的点菜式订货究竟是不是新闻噱头?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劳无功。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海尔始料未及的,但也可能就算是知道这个结果,也要硬着头皮上,谁让它是海尔呢!海尔就是要处处争第一!

机会:海尔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的企业文化,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先谋势,后谋利——海尔的战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 品牌是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海尔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继续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基准。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同时伴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海尔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海尔的发展机会在于要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海尔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三个转移。一是内部组织结构的转移;二是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不是指产品出口,而是说要海外建厂、办公司;三是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做到前端设计,后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还而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创世界名牌。

威胁: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尔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棒;可以预见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竞争对手们外部信息化的成长也只是旦夕之间。 

总结: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要防微杜渐。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

3. 企业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

1)在日本生产药品,由中国代理商代理市场营销问题; 

理由:
1、swot分析,很明显是放在日本。
2、公司是技术型小企业,公司应该保护好核心竞争力。如果放在中国,一个小公司还是没有实力保护器核心竞争力的。
3、日本小公司要经营中国大市场,首先面临三个问题:渠道、品牌、政府关系。最好是委托中国的公关公司可以全部搞定,待品牌、渠道、政府关系逐渐由自己掌握好后再独立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

4. 企业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

目前阶段选择第一种。理由:
1、设置全资子公司或成立合资公司应该短期内的资金和运作成本会很高,不利用发展。
2、由代理公司做,容易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营销管理模式更容易推广。
3、寻则方式与该公司的战略定位有关。前期应该是属于产品推广、占领市场战略,如后期发展良好,则可考虑2、3方式,属于战略扩张阶段。

5.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导致山居小栈经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风景区边缘,如果来客是68%的游客是不带孩子的年轻或年老夫妇,那么从山居小栈到景区的距离已经影响一部分年老夫妇入住。
  B. 38%的游客是第一次来此游览,并且是提前已预订上酒店、住所,失去了这部分市场。
 C. 并没有与旅游公司合作,只做散客生意,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大部分旅游客户市场。
 D.  旅游区居住不论是酒店,还是朴实方便的住所,提供的就是服务,而罗生却认为重要的不是提供的服务,而是管理,在战略上失去山居小栈的定位。
 E. 从内部管理讲,不断接到顾客抱怨,增设了简单的免费早餐后,经营情况比罗生预料的还要糟,说明内部管理并不到位,达到让客户满意的效果。
F. 山居小栈是否够一个旅游团居住,66%的游客在当地停留超过三天,需要住同一旅店,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会因规模限制失去了与旅游团的合作机会。
 2.山居小栈的发展前景:
 优势:具有资金优势,山居小栈位于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边缘,旁边是国道,每年有大批旅游者通过这条公路来到这个风景名胜区游览,有市场发展潜力。
劣势:不够酒店规模,管理不到位,不注重服务,没有给自身定位,所以不够清晰客户来源,没有与旅游团合作或周边其它类似风格的住所合作,可够一个旅游团人员入住,自身宣传不够,无论网上,还是借用旅游社,或知名的平台如携程、去哪儿网等等,没有旅馆的休闲娱乐设施,对于超过一天的住客的饮食解决
机会:目前人们旅游的观念有部分是观景,不需高档酒店入住;对于在当地停留时间长的客户都是潜在客户群体;风景名胜区,有源源不断的客户。
威胁:这一带旅店的平均入住率是68%,而山居小栈入住率较低,没有明晰定位,失去客户;很多游客还是转转然后去别家投宿了,前台销售定位及人员水平都不足;78%的游客认为旅馆的休闲娱乐设施对他们的选择很重要,而山居小栈硬件设施不足以让客户满意;如果没有营销策略,将失去38%的第一次旅游客户;除了许多高档的饭店宾馆外,还有很多家居式的小旅社参与竞争,竞争力激烈。
3.改变山居小栈现在的不利局面的措施:
A. 与旅游社或知名平台合作,与个体导游合作
B. 对于山居小栈的定位要明晰,定位于家居式,价位中档,服务规范
C.与同档次的同行合作,成为兄弟单位,争取旅游团的合作; 也解决偶然性的客户多的情况。
D. 网络营销,以增加网上预订的销售量。
E.考虑山居小栈到景区距离,尝试解决方案,不投资,找个体出租车司机合作,或找旅游区的旅游车合作,延长路线等
F.休闲娱乐设施投资进行评估预算,在三到五年内不能回收的话,则需要考虑出手山居小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6. 成功的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案例

 成功的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案例
                         引导语:成功对于勤奋者是收获的果实,对于坚持者是奋斗的目标,对于灰心者是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以下是我整理的成功的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自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一系列坏消息严重破坏了微软的成长前景,给人以战略混乱的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微软决定应用公司层战略来重新整治微软。这些战略包括多元化战略,重构核心商业部门,结构重组以及通过收购和战略联盟等形式来改善自己在所处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其中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处于主导地位。 一.企业的背景
         1975年,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在新墨西哥城的阿尔伯克基创立了微软。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微软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并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和基本办公软件上处于几乎垄断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裂,微软经历了最艰难的经营低谷期。在美国和欧盟的反托拉斯呼声中,以及面对桌面软件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它的垄断地位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公司战略面临许多问题。
          (1)政治环境: 
         ①美国司法部门于1998年对微软公司提出了反托拉斯诉讼,并最初裁决其在2000年将微软拆分为两个公司。随后,微软与其达成一项实验性的解决办法,使微软免受拆分,但在其操作系统的许可政策上设置了限制。②在微软正在解决其反托拉斯问题中的大部分问题时,欧盟对它进行的一项考察仍在继续。2004年3月,欧盟对微软进行了罚款并要求它提供给欧洲计算机生产商一款剥离掉媒体播放器软件的windows版本。
          (2)经济环境: 
         ①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微软经历了其最艰难的经营低谷期。②IT公司变得更加关心工厂支出的价值,并对在IT方面的支出执行严厉的规则指导。③CEO对科技开发要求更多的投资回报(RDI)④IT产业被认为是处于8年“科技消化期”的中段,2003年及之后整体IT支出的增长将会比较缓慢。⑤IT投资增长慢速甚至出现负增长。⑥手机与笔记本电脑行业的融合。
          (3)技术冲击: 
         ①新竞争者可以比微软更快开发出一些流行的程序,微软地位受到严峻挑战。②相比之下,微软低效,新产品推出时间延长。③企业发展服务导向型体系(SOA),围绕商务过程重新设计它们的设施,消除功能性缺陷。④免费程序对个人电脑软件的代替性威胁。
          (4)生活习惯/社会因素: 
         ①麦肯锡一次关于IT支出趋势的研究中:消费者们希望从他们的科技投资中得到更多。②客户经常寻找改变和升级它们的企业所使用的服务方法以满足他们不断变化的商务要求。③商务使互联网得到延伸。④IT深入到绝大多数家庭中,社会计算技术的发展。 (二)行业结构 (1)行业竞争的变化:
         ①Linux,在公共领域进行开发操作系统并由游戏商诸如Red Hat传播。②谷歌和雅虎,已经采用结合了新型广告驱动盈利方式的应用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它们开发开放源代码以及对公众免费的软件产品。③随着在线服务业务的增长,微软、谷歌和雅虎已经成为重要的互联网门户和领先的网络入口竞争的日夜激烈。④谷歌和雅虎已经和多个电信或有线服务供应商合作,使它们的各自入口成为互联网默认入口。⑤谷歌与美国在线(AOL)联手,将会帮助谷歌丰富它的内容,和雅虎并驾齐驱。⑥甲骨文2004年和2005年主要的兼并和收购之后,巩固在应用领域中的商业活动已经接近尾声,SAP,甲骨文和IBM已经成为这个市场中的主导者。⑦当竞争变得激烈的时候,如微软,IBM和SAP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会被破坏。⑧微软通过Xbox游戏机以及在移动电话和IPTV上的投资,它可以在娱乐和消费市场同苹果和索尼这样的竞争对手竞争了。
          (2)产品需求的变化: 
         ①客户对所使用的服务需要不断地改变和升级。②人们对于免费可执行程序的下载和运用增多,会替代互联网上静态的网页,而且还会替代标准的个人电脑软件。 (3)营销模式的变化:
         ①许多公司应用正式的拍卖机制而要求卖主通过一个竞争的过程来决定最后决定一个复杂的交易②通过广告和协作来抵消开发新产品的成本。③通过从客户处收集的反馈来发展它的业务。④在线销售与零售相结合
          (三)企业的行为 
          (1)业务的扩张与收缩: 
         ①微软继续实行多元化经营,把生产线扩展到企业软件,消费品②实施重组计划,将公司分为三个业务单元。③通过MSN冒险挺进服务市场。④2001年进入视频游戏商业领域,并相继开发出Xbox,xobx360。⑤进入移动通信市场⑥开发一系列重要的工具,帮助消费者在SOA平台上建立关键因素,并发展独特的网络服务标准组件和解决办法。
          (2)营运方式的转变 
         ①不与引领市场的应用软件产品供应商进行竞争,在中小型企业方面积极进取以谋求机会。②比竞争对手提前投放产品,获得领先优势。③与日本游戏生产者密切合作,以期压制它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的传统优势。④放弃了先前英特尔和NVIDIA,利用架下销售的方法。⑤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改变它在有线市场的位置。⑥与法国电信技术供应商合作,为它提供所需要的硬件。
          (3)管理的变革: 
         ①成立业务解决办法中心。②将产品与服务分组,提高组织协同性和敏捷度③重构核心商业部门,并且进行结构重组。④将公司分为三个业务单云
          (四)经营绩效 
          3.市场份额 
         ①Xbox成为视频游戏第二位 ②Xbox live是一个在线游戏的领导者
         ③windows手机软件代替treo智能手机的Palm操作系统 ④领先的IPTV技术供应商。 II.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一)、确定公司的市场
         1. 操作系统市场 微软几乎垄断市场,唯一可能对其统治地位做出挑战的是Red Hatv公司的Linux
         操作系统。
         2. MSN服务产品市场 谷歌与雅虎是其主要竞争者,并表现相当强的竞争力。 3. 门户商务市场 竞争者是谷歌、雅虎,微软处于非常不利地位。
         4. 软件应用领域 有甲骨文,SAP ,IBM与之竞争。几个公司共同瓜分市场。
         5. 娱乐和消费市场 竞争者为苹果与索尼。微软通过Xbox游戏机以及在移动电话和IPTV上的投资,
         可以与之竞争了。
          (二)、分析影响市场的每一种因素 
         1.在操作系统市场中,影响这个市场的因素有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客户群体,经营模式。对微软来讲,技术因素,资金实力,客户群体是驱动因素。经营模式是抑制因素。这个抑制因素是短期的,也比较弱。所以本市场是可以做下去的。
         2. MSN服务产品市场中,影响市场的因素有筹资模式,经营方向,市场份额,技术水平。对微软来讲,筹资模式是抑制因素。其竞争者用广告筹资模式显示出极大的竞争力。
         3.门户商务市场中,确定领先的网络入口是关键,谷歌与雅虎已经和电信或有线服务供应商形成了合作关系。对此,微软显现出不利位置。
         4.软件应用领域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服务方向。微软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不和引领市场企业的应用软件产品供应上进行竞争,而在中小型企业方面积极进取以谋求机会。此外,还有技术水平,市场份额的影响。
         5.在娱乐和消费市场中,影响因素是技术水平,售后服务,客户认可度。其中,客户认可度,售后服务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微软作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软件公司,在其定位市场的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无疑其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之类的“软实力”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找出市场的需求点 
         客户发现IT设施更不上业务的快速变化,企业开始围绕商务过程而不是功能性应用来重新设计他们的IT设施。这表明市场的需求点正在发生改变。客户将不再仅仅专注于产品的功能性,他们需要更加细化的更有针对性的产品,这是市场的需求点之一。
         市场将导致商业应用逐渐免费化。免费化的商业应用将使企业更具竞争力,这也是市场的需求点。
          (四)、市场供应分析 
         在微软所经营的市场中,有Red Hatv、谷歌、雅虎、甲骨文,SAP 、IBM、苹果与索尼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但在整个价值链中,因位置不同,我们可以将竞争者转化为合作者。我们可以在操作系统市场与Red Hat公司竞争,但也可与Red Hat公司联合在门户商务市场上和谷歌竞争。
         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中的供应人群是整个使用群体;在MSN服务产品市场,门户商务市场中客户人群也很广泛;软件应用领域中主要是中小企业管理人群;娱乐和消费市场则是游戏机与电话的使用者。
          (五)、找出新创空间机遇 
         关键的购买因素是门户商务市场与娱乐消费市场。在门户商务市场,谷歌与雅虎并未完全确立统治地位,仅仅是新的`先行者。尽管微软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但还有能够瓜分的市场与合作的服务供应商。娱乐消费市场是一块十分大的蛋糕,尽管诸如索尼,苹果之类的公司已经成为顶端地位,但这个市场还有发展的空间和契机。而且通过Xbox游戏机以及在移动电话和IPTV上的投资,微软已经建立了发展的基础。 (六)、经营模式
         相比门户商务市场与娱乐消费市场,门户商务市场将有更大的优势和可操作性。这不仅仅是因为微软在与之类似的市场过去有很好的经营业绩,还因为在这个市场已经有相当成熟经营模式:与通讯服务供应商合作,成为领先的网络入口,再用网络提高影响力,维持经营费用(广告费等),达到企业在市场的顶端地位。这将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 (七)、风险投资决策
         毫无疑问,微软在以往,在现在都做的很成功。面对有可能变化的发展前景,如何进行投资决策,决策的风险是必须考虑的。
         第一,对于现在运行着的商业组织模式,组织结构,投资风向的侧重有可能对此产生改变,影响现在相对稳定的结构。
         其次,投资往往意味者资金的流向变动,经营侧重点的变动,这也许导致经营优势发生逆转。 最后,在我们预测的投资方向是否出现错误也会导致投资的风险。 五.结论
         企业必须认真分析政府机构新的商业政策和思想,并制定政治性战略,以影响可能对它们产生影响的政府政策和行为,使企业能够应对这些差异和变化。
         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行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由于IT业属于快周期市场,企业应集中在学习如何快速和持续发展新的优于以往的竞争优势上,快速地产品升级和产品创新。这样就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以至于战略竞争力成为行业先驱。
         建立明确的企业使命和愿景体系,保持核心,优化战略,使企业的战略更加明晰,流程更加流畅,改善战略混乱的现状。
         在发展多元化战略时,努力形成以核心竞争力传递为基础的范围经济,在相关多元化层面还可以行为共享,以期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点竞争和纵向一体化来提高市场影响力,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措施来改变企业在目标市场中的不利竞争地位。同时,企业也应该防止过度多元化,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并且在相关重组和整合的过程中注意协同效应的效果,创造出财务经济。这样有助于公司协调发展和多元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

7.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一则
                         引导语:关于企业管理战略,有什么具体的案例分享吗?看完我整理的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后你就会明白!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戴尔公司简介 
         戴尔计算机公司于1984年由企业家迈克尔·戴尔创立,他是目前计算机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他的 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更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地作出回应。 这种革命性的举措已经使戴尔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系统直销商,跻身业内主要制造商之列。目前戴尔是全球名列第一、增长最快的计算机公司,全球有超过40,000名雇员。在美国,戴尔是商业用户、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消费者市场名列第一的主要个人计算机供应商及最大的服务器供应商。 戴尔公司设计、开发、生产、营销、维修和支持一系列从笔记本电脑到工作站的个人计算机系统。每一个 系统都是根据客户的个别要求量身订制的。 戴尔公司透过首创的革命性"直线订购模式",与大型跨国企业、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戴尔公司是首个向客户提供免费直拨电话技术支持,以及第二个工作日到场服务的计算机供应商。这些服务形式现在已成为全行业的标准。 戴尔公司与技术开发和缔造者建立的一对一直接关系,为顾客带来更多好处。直线订购模式使戴尔公司能够提供最佳价值的技术方案:系统配置强大而丰富,性能表现绝对是物超所值。同时,也使戴尔公司能以更富 竞争力的价格推出最新的相关技术。
          二、 戴尔公司的外部环境 
         1.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1)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进入新世纪后,我们从全球总体和未来发展趋势上来看,国际间局势相对和平稳定。这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戴尔公司的发展。 各种保护合理竞争及正规产品的法律在全球各国及国际贸易中发挥巨大作用,这无疑于对戴尔进行全球销售有着巨大的保证。
         (2) 经济环境分析
         对于中国,得益于中央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2009年中国经济快速企稳回升 ,发展势头趋好,这不仅对国内企业有着刺激作用,也对戴尔这般国际企业稳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创造了条件。
         (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随着全球化的大势所在,全球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相似,价值观也越来越贴近。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有利于这样的国际企业(如戴尔)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观念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市场需求进行必要的策略选择。
         (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脑等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技术周期越来越短。
         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加上不断提高的科学管理方法,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空间。
         戴尔公司要应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应该做到:主动把握趋势,使企业战略顺应趋势;积极寻找商机,准确判断经营风险,为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和措施提供依据。
         2. 竞争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
         (1)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电脑行业如今竞争无比激励,无论是戴尔,惠普,苹果还是联想,华硕等品牌电脑都在“争抢”这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据2010年5月7日媒体报道,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和IDC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全球PC市场再次重现强劲增长势头。在亚洲市场中,中国本土品牌电脑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戴尔在同这些亚洲竞争对手对决中有不断丧失市场份额的趋势。另一方面,据《卓越管理》杂志介绍,惠普,联想和宏基等竞争对手通过对戴尔直销模式的模仿,采取了更灵活的销售模式,以及将供应链周期缩短至两周,从而使得戴尔在库存方面的优势遭到了威胁。可见,现有电脑企业间的竞争实在是太激励了。
         1) 潜在替代品的开发
         现在电脑行业(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为主)的潜在替代品主要是平板电脑,最新的即是苹果的ipad。比之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除了拥有其所有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都更胜一筹。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针对iPad用户的'调查显示,44%的iPad用户购买iPad作为笔记本电脑的替代品,41%的用户由于购买了iPad将不再购买iPod touch。而中国的华硕也在策划着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暂名为Eee Pad,与苹果的平板电脑极为相似。
         2)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对于戴尔直销的模式,很大的潜在竞争者莫过于组装机营销,特别是在各大卖场的组装机商铺,给消费者提供各种详尽的电脑配件指导,这无疑与戴尔网络直销在某种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且更适合与喜欢DIY的青年们,对戴尔的网络直销产生一定的威胁。
         (2)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戴尔最受瞩目的是其网络直销模式,从1999年起,戴尔从在华直销范围13个城市到2004年的100多个城市,惠及广大的中国消费者。之所以采取网络直销模式,直销抛弃了中间渠道,采取点对点的销售方式,因而大大加速了周转,降低了成本,据称,直销产品要比同类产品价格低15%--20%,这给戴尔带来了较好的效益。直销是厂家直接面对客户,从而获得对供应商的控制,与供应商的谈判中达成较多的有利条款。
         (3) 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由于在中国PC行业有着太多的电脑品牌,因而顾客也有着众多的选择,有着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对于较强的顾客讨价还价能力,戴尔遂选择较好的售后服务和亲民的价格等方式赢得顾客。
          三、 DELL内部环境分析 
         1. 管理
         计划—最大化的投资回报
         组织----规模化,完备化,优化
         激励---奖励,学习发展
         用人---多样性
         2. 营销
         直销模式:经过任何代理商、经销商或终端零售商,实现了厂家和消费者之间无缝“虚拟整合”
         大规模定制:①能够充分利用最先进的技术;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真正实现个性化服务
         客户关系管理:据客户的状况,把客户分成:T型、R型、及R型中的大客户
         3. 财务会计
         201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中称,戴尔第一季度销售额为20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5.4亿美元增长16%。2009财年第一季度,戴尔的净利润为14.31亿美元,每股收益28 美分。截至4月29日这一财季,戴尔有15.34亿美元的净利润,每股收益37美分。其中戴尔的笔记本电脑业务营收为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8亿美元增长22.2%
         4. 生产作业
         生产能力:主要在亚洲市场方面
         库存及库存管理模式:戴尔以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而声名远播,其平均物料库存只有约5天
          四、 戴尔公司战略选择 
         1 组织结构
         直销模式是戴尔企业运营成功的一大专注点,戴尔的市场聚焦在目标客户方面,戴尔根据客户人员数量、用户的行业、用户区域等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类配备相应的市场部门和直销人员——戴尔建立了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来组织企业内部的“事业部”。戴尔的销售部门是戴尔最庞大、最重要的部门,也是员工人数增长最快、数量最多的部门。戴尔根据直销模式及目标市场的细分程度将简单的“事业部”调整为按照不同的目标客户的不同特点、喜好、采购习惯等建立了三个大销售部门:大客户部(LCA)、重要客户部(PAD)、小型企业及家庭用户部。
         2 市场细分
         根据不同标准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针对其不同的需求和行为进行销售和服务,这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基本策略,这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根据消费者在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居住、受教育程度、心理、行为等细分变量可以将消费者划分成有一定共同特征的不同小分着群体,最终得到细分市场,这样有助于是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集中力量有的放矢的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发现和掌握更多的商机。 在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电脑市场走入细分或超细分的时代,对PC厂商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市场细分的变量有许多,一般认为主要细分依据是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四大类。下面我们根据这些细分变量对戴尔公司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
         1) 地理细分
         城市消费者:城市消费者讲究时代感,跟得上时代潮流,并且注重产品多功能
         乡村消费者:看重的是实在、朴实,他们对电脑的外观和多功能不是很重视。
         2)人口细分
         性别,男性和女性对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对PC产品一样也不会例外。女性对于产品的外观要求比较高,如颜色,形状,体积等有较高的要求。而男性则不是很注重产品的颜色,他们注重的是实用功能,比如游戏。
         年龄,由于不同年龄断的人所处的环境和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因此对PC产品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化。将消费者按照年龄划分为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专业人士、一般私人用户、家庭用户和年长消费者。
         1)低年级学生 ,由于儿童对于电脑产品的购买可以归因于父母亲的购买,他们主要是为了让儿童能够很好的学习,所以儿童电脑主要是在学习方面的功能对其他的功能要求较低,并且对于笔记本电脑要求质量较轻。
         2)高年级学生 ,高年级学生一般在18到25岁,他们之中购买电脑有的是父母出钱还有一部分是自己花钱购买,他们对电脑产品的需求很大,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多数大学生是喜欢追随潮流,并且产品的多功能要求较高,更新换代较快,另外,由于大学生的专业要求,对某些与专业有关的功能有所要求,例如工程制图,软件开发
         3)专业人士 ,他们购买电脑等产品主要是用于工作需要,大多数是偏爱笔记本电脑,而且他们一般不会很在意价格,主要注重的是性能和质量。
         4)家庭用户 ,家庭用户一般比较喜欢台式机,而且会比较在意性价比,另外,家庭用户对产品的服务要求较高而且产品的更新换代较慢。
         3产品定位
         以上是对戴尔电脑市场进行的市场细分,在细分中我们了解了不同消费者群体对产品的不同的需求,在进行市场细分后接下来我们要对戴尔产品进行定位。在进行产品定位时要考虑到其主要竞争者,戴尔在中国的主要竞争者暂定为:联想、惠普、宏基、华硕。
         戴尔由于其特殊的直销方式,并且低库存,大大降低了成本,因此在产品价格上和其竞争对手相比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在品牌知名度方面却不敌主要竞争对手,在中国联想,惠普的知名度要远远超过戴尔的知名度,因此我们认为戴尔应当通过大力宣传,提高质量等方面来提高其品牌知名度,这样在我们根据消费者行为的品牌忠诚度这一因子细分的市场上就可以吸引许多潜在的消费者(中度品牌忠诚者、转移型品牌忠诚者),即使得戴尔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大。高品牌知名度再加上较低的价格,那么戴尔的产品竞争了就会大大增加。在服务质量方面,戴尔一直奉行着以“客户为老师”的生产和服务理念,因此在服务方面戴尔公司做的还不错。在前面的市场细分中,我们根据规模分出了大型客户中的政府这一细分市场,他他们一般不重视价格,而更多的关注产品的可靠性,他们通过通过产品分析、测试等手段检测产品质量,购置比较专业化。因此戴尔公司可以将产品定位到高质量和幼稚的服务,以此来吸引一般会大量订购的政府机构,由于他们对价格并不是很敏感,戴尔可以适当的加大投入来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完善服务。这样那些政府部门就会将戴尔产品作为其购买时的首选,再加上政府部门有一定的权威性,政府部门在该公司购买产品,就从侧面显示了该产品的优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广告宣传,这样从多方面加大了市场渗透力,增加了市场占有率。
          五、 戴尔公司战略评价 
         1、深入加强与大型零售商的合作,使之与“网络直销”并驾齐驱:根据《世界经理人情报》消息,从2007年,戴尔开始在北美沃尔玛销售某些型号的PC,打破了23年来只通过直销渠道销售产品的历史。据分析,在零售店中销售PC使戴尔更有机会展示其先进的PC机型,同时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虽然现在在大陆各大卖场的确有戴尔专营卖场,但并没有抢尽先机,并没有占到优势,所以根据我们的矩阵分析以及加权得分,我们希望戴尔要深入加强与大型零售商的长期合作。
         2、PC以及服务器的专业化的市场渗透战略。随着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与计算机,在商务环境中,电脑的作用愈发明显。家里可以没有电脑,但是办公室中则至少得有一台电脑是用来协助工作的,所以在关注家用电脑的同时,我们戴尔可以更加关注商用电脑。以往戴尔商务电脑只是它PC业务中一部分,但通过分析我们可知,戴尔的PC业务是其龙头业务之一,那么可以借助此优势加强其在商用电脑业的地位。
         我们提议,戴尔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商用环境的需要,可以专门设计通话软件,通过和VOIP适配器还有Skype等软件的合作,实现在线通话功能,这无疑可以提升其现有商用电脑的竞争地位。
    ;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8. 企业战略经典案例详细分析(2)

 
         七、问题解答
         战略,狭义地说是指导战争全局的决策内容,广义地说还包括决策模式。对于战略的选择应考略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价值定位是前提
         2.产业升级是目的
         3.管理升级是基础
         4.资本运营是手段
         5.企业文化转型是核心
         6.人力资本是保障
         7.产权结构改革是“瓶颈”
         8.核心能力建设是关键
         八、自问自答
         那么联想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取得更大成功的优势有哪些呢?
         第一,新联想将拥有高端Think和Lenovo两个强大的品牌;
         第二,新联想将拥有业界最强大的创新能力,遍布全球的一流实验室,拥有1800多名世界一流人才,2000项专利的全球研发网络将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
         第三,新联想在增长最快的亚洲与中国市场占有优势地位,国际化也将加强联想在中国的竞争力;
         第四,新联想拥有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的全球资源布局,拥有着美国罗利(R a le igh)及北京的两个业务运营中心,在美国、中国和日本的6个研发中心,在中国和印度的6家制造工厂,在66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分支机构,全球超过3.5万家的商业合作伙伴将为我们在全球各地的业务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九、个人感悟
         研究自身的优劣势以及所面对的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才能制定相应的战略。只有充分的了解自己的企业环境与内部结构,才能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战略决策。
         十、基本结论
         通过对联想案例的研读,以战略管理四要素来分析,可  总结  为:
         (一)业务组合主要包括:信息产品业务群;移动通信业务群;IT服务业务群。
         (二)资源配置
         企业资源的配置,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的战略选择,同时也会对一个公司的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竞争优势
         技术优势:IBM作为高端技术的代表,联想通过收购其PC业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拥有领先的PC生产技术。其次,联想自身也拥有固定的研发团队为其产品做研发。
         渠道优势: 联想在的渠道建设中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分销体系,使加盟联想的专卖店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联想总部的技术支持;加盟商都能定期参加由联想集团组织的免费的技术和店铺管理学习,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也使得消费者可以在任何一家联想销售商处得到最新的产品信息。
         (四)协同优势
         联想控股旗下拥有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置地和弘毅投资五大公司。这五大公司之间联系的纽带无疑就是资本。通过相关多元化实现产品融合,使它们共用一个产品线或共属一个产业链,这可以摊薄成本,实现节流。而透过资本的纽带,从其他非相关多元化企业把资本注入联想集团,使得联想集团的资金链源源不断,为其走向国际化的道路添砖加瓦。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康师傅案例分析          康师傅战略分析
           文章  摘要:过去的三十年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是中国企业数量剧增与快速发展的时期。细数大家熟悉的品牌应该是不计其数但直到今天依旧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且日益被我们所关注的品牌恐怕已寥落晨星,然而“康师傅”却是榜上有名。据ACNielson,2009年12月的中国大陆零售市场研究  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在这期间“康师傅”集团在方便面及  饮茶  以及包装水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4.6%,48.4%和19.6%稳居市场领导地位。稀释果汁及夹心饼干分别以14.2%及25.5%居同类产品第二位。“康师傅”的异军突起绝非偶然,以下我将使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康师傅”进行一次战略分析。
         关键词:康师傅介绍 SWOT分析 PEST、五力分析 竞争战略
         创新精神 核心竞争力 总结与建议
         一、康师傅介绍
         “康师傅”品牌可谓深入人心但是“康师傅”并不是一个公司的名字。“康师傅”是台湾顶新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顶新集团的前身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1988年顶新集团的掌门人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允、魏应行”看到大陆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前景广阔的市场,于是决定到大陆考察投资。集团创业初期,一度使经营陷入困境,到1991年当他们准备打道回府时方便面让集团嗅到了新的商机。1992年7月18日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1992年8月21日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从这里诞生。并从1996年扩大业务至糕饼与饮料市场。形成了以方便面、饮料、糕饼为主的三大业务,组成了“方便面事业群、饮料事业群、糕饼事业群以及配套事业群”四大事业群。截止2009年12月“康师傅”拥有4931个营业所及79个仓库服务,5798家经销商以及72955家直营零售商。“康师傅”以建立全球最大中式方便食品及饮品集团为目标。秉持“回馈社会,永续经营”的精神,热心公益事业;秉持诚信、务实、创新的经营理念;努力创造一流产品,培育一流人才;展望未来“康师傅”将致力于将健康,美味和安全的产品带给每一位消费者。
         二、SWOT分析
         优势:在中国内地,“康师傅”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是方便面的代名词。拥有较高的顾客忠诚度。“康师傅”以60亿包的销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1996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2002年在香港股市最佳的股票中位列前三位。2004年上半年销售额为60亿元人名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0%而拥有“康师傅”品牌的台湾顶新集团2004年年销售额以高达200亿人名币。
         劣势:方便面以及饮料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农产品的价格不断的攀升,国家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号称“加量不加价”的“康师傅大食袋”的净含量从120克减到110克,“康师傅”每包面的销售价相当于比原来上涨了9分钱。“QS”是食品市场的“准入证”而在济南排名靠前的“康师傅瓶装水”却未见到QS认证标志。
         内部良机:“康师傅”进入大陆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成功的要素。天时——中国政府需要引入大量的台资,对台商在大陆办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还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良好的政治气候大大降低了关系成本;地利——大陆生活水平在提高而大陆生产的方便面包装简陋食之无味,“康师傅”如能以大容量精选调料和精美的包装进入大陆市场势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人和”——创业就靠一口气而魏家兄弟四人“团结一心,共谋大业”所凝成的一股盛气容易取得突破。魏氏兄弟在全国建立数十个生产基地,几百条生产线并建立大量的销售网点,在全国形成了产销一体化。同时1996年“康师傅”品牌又成功的被移植到饮料和糕饼市场上并使“康师傅”在这两个产品上后来居上,呈现出一派良性发展势态。
         外部威胁:就在“康师傅”投放大陆市场的第15天,“统一”也紧随来到大陆市场。在台湾财大气粗又处于霸主地位的“统一”抛出价格武器,用降价来阻击“康师傅”。并且大陆本土大量方便食品公司的介入和外国饮料产品的“入侵”在一步步瓜分着“康师傅”的市场。
         三、PEST、五力分析
         市场准入的威胁:对于方便食品市场以及饮料市场存在进入门槛较低的特征。“康师傅”以其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忠诚度为潜在进入者设置着无形的屏障。
         供应商的力量:“康师傅”从93年开始以合作经营方式引进台湾专业制造商来大陆投资设厂,先后建成了纸箱厂、PSP碗厂、包膜厂、塑料叉厂等配套服务厂商,形成了产业的垂直整合为“康师傅”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买家的力量:“康师傅”的产品主要针对青年人群。青年人群存在着喜欢简单快捷的生活方式,拥有充足的闲散资金并且乐于消费等特征。因此,“康师傅”对产品有较高的议价权。但是青年人也存在对产品质量要求高盲目跟风等特点,这也就要求“康师傅”做好品牌形象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可替代的产品:方便面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方便食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方便面消费量为652.5亿份其中大约1/3是中国消费掉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方便面产量将稳步持续上升。2006年国家公布的“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全国茶等功能饮料将达1179万吨。因此在未来几年中“康师傅”并没有遇到可替代产品的威胁而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竞争对手:“统一”和“康师傅”是同样针对于方便食品和饮料的品牌。“统一”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大陆成为“康师傅”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同时在方便面市场上还存在华龙、白象、三太子等强势品牌。在饮料市场也同时存在可口可乐、雀巢、娃哈哈等一批国内外一流企业。因此“康师傅”的市场优势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PEST分析主要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因为上面已做了大量分析这里侧重于从技术角度的分析。随着各阶层消费者消费理性的增强。人们对方便食品和饮料的口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大量企业的竞争加剧了技术含量和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比重。“康师傅”使用“先付款后到货”的销售模式为企业的技术改革与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现在“康师傅”采用大量的先进食品生产器械以及检验仪器,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康师傅”以“创新”为经营理念努力培养创新的企业文化,产品已增至数百种在同行业显示出了较为强劲的创新能力。
         四、竞争战略与创新精神
         “康师傅”采用的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卓越品质】“康师傅”自生产伊始就以“香喷喷看得见”的高质量被消费者所认可。“康师傅”建立了严格的产品采购、生产、检验方法,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康师傅”在业界第一个引入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使产品的品质得到长远发展。【卓越客户响应】据统计,“康师傅”快速食品的消费者的忠诚度高达78%是其他企业不能望其项背的。【卓越改革】“康师傅”的ERP应用系统渗透到每个管理末梢的IT系统提高了生产与销售效率。同时“康师傅”在生产部门和配套部门的协作中采用“1+3”的滚动模式。【卓越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康师傅”是一个洋溢着创造力的企业。“康师傅”第一个在方便面中加入了双包调料,第一个生产冰红茶打破了市场饮品的单一格局,第一个成功的建立并推广自己整套的CIS系统。。。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产工艺的调整与改革、持续不断的流程优化等都是“康师傅”的日常运作管理的重点。“康师傅”有一个中华饮食文化学院专门做中国的饮食研究,针对不同地区生产和销售适合当地口味的产品。正是“康师傅”的【卓越品质】、【卓越客户响应】、【卓越改革】、【卓越创新】支持和实现了“康师傅”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五、核心竞争力
         在“康师傅”上市初期产品供不应求,等待拉货的集装箱在厂外排起了长龙。有人建议董事长放宽一点质量标准这样成品率就会增加,魏董事长听后非常的生气,他说:“我们是做食品的,这是个老实人的行业来不得半点虚假”。正是靠着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康师傅”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位置。“康师傅”秉持着“一流品质造就一流品牌”的理念,对所使用的原料经过严格的筛选并经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指标都符合规定方可进厂。为保持原料的新鲜,冷冻储存在冷冻库中,生鲜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康师傅”建立了完善严格的检验系统,公司在各厂都设立检验室各实验室都配置了精密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定期由专业人员进行校检,为品牌提供了保证,使品质成为了“康师傅”常青树的奥秘。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更加注重健康也会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康师傅”只有一如既往的坚持质量战才能稳居市场的领导地位。
         六、总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康师傅”在所占有的市场存在明显的优势并且产品发展势头良好。第二方面:康师傅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市场在日益被瓜分利润空间也在被不断的挤压。这就希望“康师傅”在未来能够一如既往的专注于产品的质量,加大研发力度和高科技创新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美味营养健康的产品,实施多元化生产注重品牌延伸,同时“康师傅”需要国际化的竞争策略特别是企业文化上升到国际资本运营因此塑造好企业文化也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王玉著。《企业战略管理教程》。上海: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范黎波。《管理原则分析》。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阿德里.安.佩恩。《关系营销——形成与保持竞争优势》北京:中信出版时,2002年
         【4】 罗伯特.M.格兰特。《现代战略与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