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024-05-09 16:36

1. 湖北省荆门市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湖北省荆门市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形势,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两大战略”,致力“加速转型、缩差领跑”,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0.59亿元,增长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78亿元,增长14.1%,增幅居全省第1位;财政总收入139.29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长20.3%。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的县(市、区),东宝位列一类第7名,钟祥、京山分列二类第3、4名,沙洋进位态势明显。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5.8:54.2:30.0调整为15.1:53.9:31.0。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62亿元,增长1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家。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项目投资进一步扩大。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90.15亿元,增长21.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9559万美元,增长12.5%;出口76749万美元,增长24.4%;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16个。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民生投入146亿元,增长21.7%。2014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1.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6%、11.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5个,投资169.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35.2%;淘汰水泥产能88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5万重量箱、造纸产能2.5万吨。全国首个通用航空综合体——中航荆门爱飞客镇正式落户并获民航经营许可,省内首条低空训练和旅游航线开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荆门产业园获批;我市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验收,获批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21个,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格林美挂牌。“一核六片十五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659亿元,增长15.1%。荆门国家高新区辐射带动“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深入开展工业经济“六比六看”竞赛和“进百企、解难题”活动,共设立5.6亿元调度资金,投入2.9亿元政府风险补偿铺底资金,清理处置低效闲置土地3550亩,推动“招工大篷车”下乡,开通“电力报装动车组”,全力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全市新增规模企业135家,达到1027家。培育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9家,凯龙进入国家级示范企业行列。
  (二)着力夯实农业基础。中国农谷三大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通过专家考察,中兴农谷产业园奠基开工,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屈家岭农产品交易大市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农业物联网生产管理平台、赵集智慧农业园智能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双碑农业示范园被评为全省十大设施蔬菜基地,石牌“1+5”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双龙苑等新型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吉象贝儿童装等项目落户柴湖工业园区,移民生态新城开工建设。奋力“一抗三保”,战胜“五年连旱”,粮食总产达到54.59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17项、面积180万亩。畜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水产品产量增幅保持全省首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28:1,新增1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三品一标”企业176家,“龙池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6万家。实施土地整治50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4200亩。完成沟渠清淤1996公里,扩挖改造塘堰5210口,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屈家岭汉江引水工程全面启动。钟祥位居全省“三农”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名,京山、沙洋进入前十强。
  (三)着力增强内生动力。着眼“快增长、扩投资”,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竞赛”,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5个,格林美东区、京峻汽车零部件、化工循环产业园管廊工程、牧原40万头生猪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华能热电联产、台湾宝成工业园、渝楚化工异辛烷、明达LOW-E浮法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进入环保部最后评审阶段。漳河机场改扩建可研报告通过评审;蒙华铁路即将开工建设,武荆城际铁路规划方案通过专家咨询论证;枣潜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并与省交投公司签约,荆门城区绕城公路建设步伐加快,钟祥汉江二桥动工兴建,荆新线一级公路全线改造基本完成;沙洋港中心港区一期综合码头水工工程竣工,钟祥港石牌综合码头建设启动。编制完成荆门现代综合物流园规划,万达广场、多辉农产品物流中心、聚四海水产品批发市场、金瑞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举办油菜花旅游节、菊花展等特色旅游活动,我市荣获新华网“最美中国·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亿元。新建和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50家,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00个。新增总部企业3家,总数达到7家;财政总收入过亿元乡镇达到6个。开展柴湖“新农金”试点,建成77个“双基双赢”信贷工作室,湖北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贷款19亿元,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69.1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18亿元。新洋丰、雄韬股份成功上市,金源食品等11家企业在四板挂牌,市城投参股的光大幸福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荆门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落户。创办“荆门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入驻企业11家,东宝被列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
  (四)着力打造美丽城乡。坚持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76%。《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获省政府批准,鄂中城市群总体规划和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完成,“数字荆门”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漳河新区骨架初步拉开,漳河大道城区段基本完工,漳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验收。竹皮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汇合口浏河段和海慧沟段截污改造项目即将竣工。葛洲坝水泥异地技改项目开工建设,老城区生产线彻底关停。在全省率先启动中心城区全域集中供热项目,关停小锅炉160多台(套)。完成象山大道等35条道路维修工程,新增空调公交车100台、公共停车位300个。开展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建筑渣土、车窗抛物、噪声油烟等专项治理,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创建稳步推进,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各县(市、区)新区建设步伐加快,钟祥入选“2014中国最美30县”,京山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县。钱场、后港、子陵、漳河、团林等10个镇入围全国重点镇,胡集进入省十强乡镇行列。建成155个新型农村社区。完成29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我市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基地造林15.6万亩,新建绿色通道654公里。建设二级公路139.56公里、县通乡公路247公里、通村公路686公里。
  (五)着力深化各项改革。强化顶层设计,“6+N”重点改革事项全面启动。开展第9轮审批流程再造,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126项,服务时限提速15%,零收费率达到95%,免收费用1.4亿元。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在荆门高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京山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在9个乡镇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试点。完成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市直事业单位从355家整合为268家,核减编制980名。市直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和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5亿元。实行“工商新政”和企业登记注册“三证联办”,市场主体达到15.13万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60%,农村产权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新增流转土地55.19万亩,转移农民12.96万人。
  (六)着力增进群众福祉。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扶持创业7000人,组织就业创业培训2.6万人,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194.6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7%。在沙洋、钟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广“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市一医南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主体工程竣工。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医生生活补贴政策。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7164套,基本建成12792套,分配入住9687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190户。全市平价蔬菜直销店达到65家。城乡低保再次提标,发放医疗救助金2937万元、临时救助金2077万元。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8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109个、青少年阳光家园18所。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20所、留守儿童服务站10所,楚天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荆门技师学院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新广播电视发射塔投入使用;新建村级体育健身工程208个;我市获省十四运会群体类金牌第三名。落实“单独两孩”政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序开展。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办理法律援助等事项12770件。农村网格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的安全感、治安和执法满意度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各条战线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机关事务管理、新闻出版、移民、保密、仲裁、地方志、对台、气象、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政府采购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扶贫开发、援疆援恩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下降35%,市政府会议和发文数量分别减少11%和20%。坚持依法行政,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政府合同管理等办法,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聘请政府法律顾问,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政府透明度排名全国地市级第4位。自觉接受监督,共办理人大建议109件、政协提案391件,满意率达98%以上。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风评议等工作,在全国率先推行财政大监督机制,举办3期电视问政活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纠风治乱,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纵深推进。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在荆中省单位和广大外来投资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荆门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高于全省平均、同类城市领跑”,但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经济总量不大和结构不优并存,“快增长”与“调结构”平衡难度增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融资难、融资贵和结构性缺工问题依然突出;民生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湖北省荆门市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 荆门市人民政府的荆门简介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荆门市为地级市,为世界文化遗产——明代皇家陵寝明显陵所在地,辖京山县、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以及钟祥市、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高新区,总人口300余万,版图面积1.24万平方公里。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在湖北实施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战略中,荆门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内,紧邻武汉城市圈,既占“两圈地理之便,又享“两圈”政策之利,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3. 荆门整体发展情况

分类:  地区 >> 湖北 >> 荆门市 
   问题描述: 
  
 我是荆门人,可是好久都没有回去了,我想知道荆门的情况.
 
   解析: 
  
 荆门是湖北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位于湖北中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西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以"荆楚门户"而得名。现辖京山、沙洋、钟祥、东宝、掇刀、屈家岭6个县(市、区)。全市地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8.4万。
 
  荆门东靠大洪山南麓,北枕荆山余脉,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形成低山坳谷、丘岗冲沟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荆门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市年平均气温16.9℃,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
 
  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公元前106年,中国历史第一县--权县就建立于此,历代一直为州、府、道、县治所。荆门作为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地和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有距今6000至4000多年历史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古墓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之一--明显陵,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重大发现--郭店楚简和稀世国宝 --战国女尸。这里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著名历史人物,也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千古传唱。
 
  
 
  荆门物产丰富,山川秀美,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生态旅游资源富集,自然人文景观秀美独特,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荆门处于楚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旅游线的节点上,有国家一级旅游景点60多处。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被中国科学院专家称为"最适宜人类生存的世外桃源",云蒸霞蔚,钟灵毓秀,令人留连忘返;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漳河水库,碧波万顷,岛幽林深,恰似人间瑶池;黄仙洞属喀斯特地貌,蕴藏4个世界级景观和8个国家级景观,钟乳成趣,千姿百态,堪称鬼斧神工。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留下了"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的诗篇。荆门境内矿产资源众多,储量丰富,具有极其广阔的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探明的23种主要矿产保有储量价值约1460亿元,人均约5万元,高出全省3万元。其中,在石油钻探和航天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的累托石储量673万吨,居全国之首;石膏、磷块岩、白云岩和石灰岩储量分别为11亿吨、3.6亿吨、12.5亿吨和6亿吨,均居湖北之首。全境大小河流600余条,水域面积27.7万亩,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8万千瓦。荆门地形多样,平原土质深厚肥沃,丘陵岗地宜草宜木,土地自然生产力高。全市耕地面积370万亩,林地645万亩,淡水养殖面积89万亩,人平分别为1.2亩、2.1亩和0.3亩,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33.2%,活立木总蓄积量1120万立方米。荆门经济基础良好,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79.46亿元,增长11.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3%、15.5%和9.3%。投资、消费和出口持续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13亿元,增长21.4%,创八年来最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43亿元,增长13.1%。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其中出口9063万美元,增长35.6%。财政金融平稳运行。完成地域财政收入22.8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2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27.73亿元和3.96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9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3629元,增加504元,增长16.1%,增幅是多年来最大的一年。已初步形成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为支柱,以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农业综合优势明显,全市农作物品种达60余种,主要农产品粮食、棉花、油料、水果、生猪出栏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200万吨、6万吨、34.6万吨、26万吨、223万头和23万吨,分别居湖北第三至五位,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优质油生产基地和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市,其中油菜和棉花被纳入国家优质农产品规划。全市优质稻比重达65%,油菜实现双低化,名特优新蔬菜比重80%,优质水果比重55%,优质三元猪比重78%,名特优鱼比重65%。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达720家,等55个产品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迅速升级,利用荆门农产品资源丰富、产品运输成本低和辐射广等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工业体系日趋完备,化工、机电、食品、建材四个优势行业集中了70%的企业、85%的资产、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主导产品有成品油、水泥、啤酒、化肥、包装机械、聚丙烯、布洛芬、电子元器件等。其中,年产各类成品油200多万吨、水泥700万吨、复合肥300万吨。布洛芬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三位,纸包装机械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啤酒生产规模居全国十强。全市有大中型企业38家,主要有跻身全国百强大型企业行列、原油加工量将达到600万吨的荆门石化总厂、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全国啤酒行业十强之一、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的金龙泉啤酒集团、全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东光电子集团和百科药业、京山轻机等上市公司。在荆的中央、省属企业较多,资产存量巨大,科技人员众多,成为壮大区域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荆门基础设施完备,交通发达便捷。全市境内铁路总里程255公里,公路通车里程9355公里,水运总通航里程465.9公里。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一体化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荆门对外交通大通道已全面打通,在全国"十三纵十五横"的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穿越湖北省境的七条,荆门占"两纵一横":南北向太(原)澳(门)线过荆门段全长121公里的襄荆高速公路于6月28日开通,东西向杭(州)兰(州)线过荆门段,往西荆宜高速正在建设,往东武荆高速即将开工,届时荆门与武汉的公路距离将缩短为185公里,湖北重点建设的随(州)岳(阳)高速(京珠国道主干线与太澳国家重点公路中间的重要加密线)将穿境而过。铁路"一纵一横":焦柳铁路纵贯南北,沿江铁路(上海至重庆)的长荆铁路横跨东西。长江、汉江、江汉运河、长湖水运得天独厚。市中心距三峡国际机场115公里、武汉天河机场245公里(武荆高速开通后将缩短为185公里)。荆门将成为湖北继武汉之后的重要交通枢纽。荆门处于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交汇点,随着荆门热电厂三期120万千瓦工程、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斗笠岗50万千伏超高压开关站、双河50万千伏超高压变电站的建设,荆门电力枢纽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南阳-荆门和洪湖-荆门原油管道、荆门-荆州成品油管道交汇于荆门。境内有国家两条干线、三条微波通道、四条光缆穿境而过,电话交换机容量90万门,移动电话容量50万门,可与世界150多个国家或地区通话。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不断拓展,荆门城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45.7%,日供水量36.8万立方米,年供电量20亿千瓦时。
 
  荆门文明开放,正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荆门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招投标交易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初步建立了电子政务和企业物流信息平台,电子政务以及社会信息化建设位居湖北前列,被确定为全省电子政务唯一的地级市试点城市。信用环境建设卓有成效,被授予湖北"A级金融信用市"称号。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开明的投资政策、优美祥和的人居环境,使荆门正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荆门与美国新墨西哥州里奥兰曹市、罗马尼亚泰库奇市结为友好城市,与美国俄亥俄州兰卡斯特市、澳大利亚图文巴市、日本二本松市和日田市成为友好交往城市,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外商投资企业达304家,外贸出口总额逐年增加。荆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各县市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与此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1年、2003年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
 
  抓住新机遇,建设新荆门。在新的发展阶段,荆门将加快实施"兴工富市"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使荆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进一步强化尊重、服务和保护纳税人的意识,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使荆门真正成为投资者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和温馨生活的家园;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把荆门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并实现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跨越。

荆门整体发展情况